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学大纲(自行整理)

劳动关系学大纲(自行整理)

劳动关系学大纲(自行整理)
劳动关系学大纲(自行整理)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

(名词)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201201名词

“劳动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体制下,又被称为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劳动关系,产业关系等。近年来,劳动关系研究范围已经逐步扩大到与工作相关的全部问题,诸如高绩

效工作,职业安全和健康,雇佣歧视,雇员满意度,工作安全,国际劳动关系比较研究。

(名词)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含义)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劳动具有自然性质,2,劳动也具有社会性质。

(含义)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

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

动。(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含义)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和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

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的本质: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冲突的形式,对劳动者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辞职等;对资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罚或解雇等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简答)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一般而言,劳动者技能越高,其市场力量就越强。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

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

为重要。

(名词)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从狭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

二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200901简

(名词)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利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雇员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名词)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得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简答)劳动关系中的雇员:

一般包括以下含义:(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单选)工会的主要目标是代表并为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的形式)(单选)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群众团体。

(单选)中国工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5年一届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选举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

(名词)雇主:也称“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用他人为其工作,并须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单选)雇主可以包括雇用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雇主处于管理地位,享有对员工“劳动请求权”和“指示命令权”。

(名词)雇主组织:是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P396

(简答)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角色?p11

1.是劳动关系立法的指定者 2,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3.是公共部门的雇主。

(单选)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简答)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P12

(一)个别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 1. 人格上的从属性

人格上的从属性主要体现为:

1,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 2,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

3,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 4,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2. 经济上的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的重点在于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

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二)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

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会雇主组织,

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特点: 1. 独立自主性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体,即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着相互隶属会附属的关系)

2. 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集体劳动关系具有明确的团体利益,工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

和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

(简答)劳动关系的特点(特性):P14---200910简答

1. 个别性与集体性

2. 平等性与隶属性

3. 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4. 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论述)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P15—201001简答

(1)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

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2)合作的根源:劳动关系理论一般以为,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一)“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二)“获得满足”

1. “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

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 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 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3)冲突的含义: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彼此背道而驰,因而冲突也在所难免。冲突的形式,对劳动者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辞

职等;对资方而言,有关闭工厂、惩罚或解雇等

(4)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背景根源)

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5)冲突的表现方式

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

最明显的冲突有:罢工(罢工是表达集体不满的唯一有意义的形式)

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简答)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p25

(一)文化因素的解释

(二)非文化因素的解释

1. “客观”的工作环境

2. 管理政策和实践

3.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三)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 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

(很多管理者为保证工人的忠诚度和工作认同,采取了进步的人力资源策略,以此为减少冲突、增加合作的根源的主要方法)

2. 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新保守主义学派的支持者们认为,工会是劳动者与管理方之间的人为保障,是冲突产生的不必要的原因)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简答)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包括:p28

答: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领会: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1. 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运动和工会

的发展,其次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设计,工作程序等,最后可能会影

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2.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

3.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于就业的政策、教育和

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其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

关系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来影响各盈利组织的劳

动关系;教育和培训政策主要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教育和培训政策对于

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期的影响)

4. 法律和制度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是指规范雇佣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这

些机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由各国、各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

组织)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p35

按照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顺序排列:

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

简答:劳动关系五大理论学派其主要区别体现在:

1.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

2.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3.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

4.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单选:五大学派最关注的问题详见P36

新保守派---效率最大化管理主义学派—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正统多元论—均衡效率和公平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减少不公平和不公正激进派---减少体系内的力量不均衡

一,新保守派;(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能使企业最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加拿大和爱尔兰的主流思想也使新保守主义

二,管理主义学派;(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该学派对待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日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工会”是日本劳动关系的突出特点。---与管理主义学派主张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和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更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该学派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五.激进派(激进派具有比其他学派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激进派所关注的问题同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有很多相同的,但它更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

典型模式:前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瑞典的梅得而计划;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孟作根体系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与多元论

关于管理者和工会,管理者和雇员关系的基础,有两种基本观点:(1)一元论;(2)多元论P48

(1)一元论的观点;一元论观点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管理者普遍持一元观点,他们将自己的作用视为指导和控制工人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如果产生了冲突,持这一价值观的管理者会发现很难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沟通失败二、因为某些人的煽动、蛊惑或者企业在招聘阶段选人不当

(2)多元论观点:多元论观点则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单选: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强调奉献和相互依存,其基础是雇员关系的一元论。P49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适用范围:P50

1.传统型企业(这一传统的劳动关系管理类型,强调一元论,主张用强有力的管理反对工会)

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从本质上属于一元论,但它不理所当然的认为雇员会接受企业的目标或自动地

认为管理者的决策正当,而主张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以确保雇员采取正确态度)

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就这类组织接受工会和集体谈判作为协商确定就业条件和待遇的方式而言,他

们是坚定的多元论者)

4.标准现代型企业(这类组织承认工会,也接受集体谈判,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更倾向于一元论观点,

而职位较低的管理者由于更接近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可能更倾向于多元论观点)

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简答:劳动关系主要调整模式:p52

(1)斗争模式;(是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认为劳资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本质是削

弱与被剥削的关系)

(2)多元放任模式;(这一模式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

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负面影响,主

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3)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劳资制衡)

劳资抗衡:这模式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以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代劳资制衡:“制衡”是对“抗衡”模式的修正与超越,是劳动者以劳工的身份参与经营,其形式包括从“参与决定”到“共同经营”,其基本思想是从消极保护劳工,转为积极的由

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决定企业经济活动,为德国,奥地利所特有。

(4)统合模式(社会统合模式、经营者统合模式、国家统合模式)

社会统合模式:---瑞典

特征:1.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 2,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力量

3.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 4,劳工对其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本身的产业

内容: 1. 工会联盟与雇主联盟力量均十分庞大,并共同构成强大的劳动市场组织

2. 劳资双方都愿意保持工业和平,都明确反对国家干预

3. 设立争议处理机构

4. 劳资双方组织的影响扩大

5. 成为集团利益组织,插足政界,发表政见左右舆论

经营者统合模式:特征:p55---日本

1. 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层级

2. 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3. 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级

4. 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其他劳动阶层的忠诚

国家统合模式:---美国

1. 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而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采取干预态度,对集体劳动关系予以

压缩

2. 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公权力对劳资双方的劳动契约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

3. 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采取官僚本位主义,缺乏工会劳动者的参与

4. 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行规划,体现

劳动者利益

单选:美国劳动关系学者邓普洛最早以统和模式对劳资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产业关系体系》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单选:劳动关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

1)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

2)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微观基础

单选: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单选: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美国早期的工会具有中世纪同业互助会的性质。

简答: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P64

答: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单选: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科学理论--------“泰勒制“,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P66

单选:1.1886年12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简称劳联,AFL)成立了,它是一个以熟练工人为主的在不同职业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全国性的总工会,目的是为工人谋取更多的利益。

1905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产业工会诞生了。

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1875年又颁布了<企业主和工人法>允许工人团体和企业主签订契约和合同.

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较规范的集体合同法.

简答: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P67

答: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2.资方或雇主在不断加强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的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得到确认.

4.政府的政策发生变化,从不干预到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

单选: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产业复率兴法>.该法律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参加自己选择的任何工会和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该法律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p69

单选:1935年罗斯福当政的美国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单选:行为科学理论包括: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P69

单选:“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芒斯特博格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和工业效率》强调他的方法更侧重于工人,他希望以此来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提高“生活水平”

名词:霍桑试验:是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洛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试验

(他们认为,在试验中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士气,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满意关系(一种归属感)以及有效的管理等一系列社会因素。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人当做社会的人,从而更

多地考虑岗位上的人的情感、心理、期望等)

单选: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将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社会系统之中,并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正式组织内尽力维护好一个协作系统

简答:制度化劳动关系的特点 P71

答:1)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受到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较其他时期更为明显

2)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的政策,不但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而且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3)企业的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

4)该时期冲突逐步制度化,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集体谈判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使调整劳动关系的渠道更宽选择余地更大

第四节成熟的劳动关系

单选: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P72

单选:现代管理学理论思想庞杂,内容广泛,被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命名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理论的丛林”包含:1.经验主义学派,2,经理角色学派 3权变理论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则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完美结合

经理角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等,该学派因以对经理角色的职务和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名。 2)该学派认为,经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

与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地克服工作的表面性;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关系,

这些力量由;股东、学者、政府、工会、公众、职工等等

权变理论学派:也称超Y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由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该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

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单选:在美国,1947年通过了《劳资关系法》(也称《塔夫托-哈特利法》)对工会的权力进行了规范和限制。1955年,劳联和产联合二为一,结束了两大工会长期竞争的局面。

简答: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P75

1.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2.劳资矛盾总体趋于缓和,合作成为主流

3.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相当完善

第5节新的矛盾和问题

领会:(1)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

新时代高新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爱的变化

简答:新时期劳动关系的新变化?P76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4)发展中国家面对临新问题

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单选:工会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相联系。

第6节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单选: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统包统配式。在企业实行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P79

简答: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的表现和特征?P79

1)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 2)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 3)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 4)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

简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P81

1)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

2)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

3)劳动力市场配臵机制和行政配臵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

4)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5)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部稳定因素增多

论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劳动关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这种性质特点被掩盖

2)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基于劳动关系主体的明晰和利益的多元化,以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劳动行为,实现劳动过程中的管理,将成为

各类劳动关系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3)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按照市场机制和规律规范劳动关系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4)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将全部实行法制化

简答:劳动关系形成合同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二,是在劳动关系内部,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的一些标准或其他事项签订集体合同。P83

第四章雇主

第1节谁是雇主

名词: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

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在西方,经营者还是名副其实的雇主)简答:我国的雇主涵义;P88

1)雇主是经营者。在我国,雇主应认为是企业经营者,而远远不是资本家的概念

2)雇主所属的单位是企业,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种界定是以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3)雇主范围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

名词: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

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单选:在国外有两种主要的协会组织:行业协会和雇主协会(雇主协会由法人组成)

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行业规范,税务政策,本行业的营销,定价与技术革新等事务并不处理劳动关系雇主协会:既具有雇主组织的功能,又兼有行业协会的功能,既负责处理劳动关系,也负责本行业生

产事务。

单选:我国的雇主组织—中国企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协会合署)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简答:雇主组织的作用?P90

答:雇主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具体讲,雇主组织主要从事四种活动:1,参与谈判 2,解决纠纷 3,提供帮助和建议 4,代表和维护

第2节雇主的角色理论

简答:雇主的角色理论?6种p91

答:1.新古典经济理论 2,权变管理理论 3,劳动过程理论 4利益相关理论 5决策过程理论 6战略选择理论

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

简述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评价:P91 200801

1)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

2)新古典经济理论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

3)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这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之上 4)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

5)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形成了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最大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

2,把一个组织看作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单选:新古典经济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都是从技术角度研究管理过程,而劳动过程理论则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

劳动过程理论该理论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1974年,哈里.

布雷弗雷在其论文《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这一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组织被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结合体,各利益相关者为 决策过程理论又被称为“有限理性”理论。

战略选择理论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A,可科恩(ThomasA.Kochan)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并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

可科恩教授指出,在任何时刻,管理人员的决策受到以下限制:

1)企业过去做出的决策,企业现有的权利分配,以及企业、工会与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

2)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以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

科可恩教授提出战略选择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普遍采用的高绩效范式。

第3节管理模式和实践

名词:管理模式作为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管理模式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反过来又受劳动关系制约单选:管理模式从职权结构和管理理念两个维度进行分类。P98

管理模式分类的两个维度:职权结构(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

管理理念(剥削性、宽容型、合作型)

(1)独裁∕剥削管理模式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压迫运动”,这种模式最能体现新古典主义主张的成本最小化思想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p100-----201001简答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具有强烈的反工会思想。

管理方的主要手段(对待工会的措施):

技术变革、灵活的就业安排、在集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停工和迁厂

单选:对雇主而言,最有效的反工会策略是关闭工会化企业,重新建立一个非工会化企业。P101

(2)权威∕宽容管理模式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种模式被钢铁,汽车,橡胶与铁路运输行业所采用。

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p102--------200901简答

权威∕宽容管理模式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权利。

对待工会的措施:1.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2.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3)自主∕合作管理模式又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起源于福利资本主义与家长制管理。

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特征:

1.自主型组织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

2)雇员参与计划 3)人事与就业政策

对待工会的措施: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变了劳资双方的“你我对立”关系,通过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融洽了劳资双方的关系

2)劳资双方以便加积极的态度看待集体谈判,在集体协议失效以前,劳资双方就开始共同协商订立新协议,集体谈判不再是双方对立的过程

单选:雇员参与计划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79年福特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签订的一份协议中,标志着管理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单选:雇员参与计划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以及主要在欧洲国家实行的共同管理计划。

单选:雇主的人事与就业政策主要包括内部公平制度,薪酬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等。

第 4节雇员参与管理 p107

名词: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含义: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其

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

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

单选:雇员参与通常是管理者发起。雇员参加是指雇员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单选:员工参与管理是工业化运动的核心和结果。

单选:参与管理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民主和管理民主。

◆经济民主是资方允许员工以同等地位,参与企业所有权与利润的分享。

◆管理民主起源于德国的共同决定制,即员工享有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权,共同讨论并决定公司内的

任何问题。

简答:员工参与和参加的目的主要是?P109---201110简答

1)增进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其成功有强烈的责任心 2)提供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为所有雇员提供参与可能影响他们利益的决策的机会

3)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作出明智决策,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采纳新的工作方法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利用所有雇员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4)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使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使企业前景以及为工作的人获得最好的发展

5)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雇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单选:雇员参与管理最直接或最有效的结果,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热情。

简答: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主要形式:P110---200910简答201010

答:1,员工持股计划 2,质量圈 3,共同磋商 4,工人董事 5工作理事会 6,建议方案 7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员工持股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路易斯。凯尔索最先在美国提出。

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内容:是经济民主的一种形式。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基金会由企业全面担保,贷款认购企业的股票。企业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出工资总额的一部分,投入到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偿还贷款。当贷款还清后,该基金会根据员工相应的工资水平或劳动贡献大小,把股票分配到每位员工的持股计划账户上。员工离开企业或退休,可讲股票出卖还给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

名词:质量圈:是日本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叫质量改善小组,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支援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式或安排

单选:共同磋商是最常见的一种参与方式。P112

共同磋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共同协商的作用:1)共同协商使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求更大一致

2)共同协商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形式,也是冲突的一条转化渠道

3)共同协商能够部分地协调劳动关系

4)共同协商具体作用的多样性

工人董事:是指由雇员民主选择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代表员工参与决策、监督的制度。董事会中的员工代表称为工人董事。

建议方案:为雇员提供了一个参与到提高企业效益的努力中去的平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

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它由民主选举的员工代表组成

第5节劳资合作策略

名词:劳资合作: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劳资合作的特征:1)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P118 201101简答 2)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

3)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

4)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简答:劳资合作的条件?(劳资合作是劳动关系的最高级形态)

1)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与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营运目标 2)人性的相互尊重

3)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 4)利润分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简答:促进劳资合作的具体策略:P120

答:主要包括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集体利益分享计划(属于收益分享计划),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工作生活质量计划,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属于非收益分享计划)等。

非收益分享计划(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作再设计等)

简答:收益分享计划(主要目标:提高生产率)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1,组织有明确的生产率目标 2,奖励分配以团体为单位,这个团体可以是某个独立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3,鼓励员工提建议,削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4,奖金计发公式直接与生产率的提高挂钩。

单选:斯坎隆计划是由美国俄亥俄州曼斯菲尔德市的一个刚铁工厂的工会领袖约瑟夫〃N〃斯坎隆

193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劳资合作计划

斯坎隆计划的目的是使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同步化,有效的员工参与是该计划最突出的特征。

斯坎隆计划的宗旨是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而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该计划按月向所有雇员发放奖金。

扣除公积金后的奖金总额按75/25的比例由员工和公司共享。

成功实施斯坎隆计划需要具备三个条件:P124

1)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通常少于1000人)

2)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

3)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尤其在计划的实施阶段

拉克计划:拉克计划与斯坎隆计划非常类似,都是通过雇员提供合理化建议来削减生产成本,并于雇员共同分享由此产生的财务收益.

简答:拉克计划与斯坎隆计划的区别:

答:两种计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雇员参与程度和奖金计发办法两个方面。

拉克计划的雇员参与程度不及斯坎隆计划。与斯坎隆计划相比,拉克计划的生产委员会主要作为劳资双方沟通的渠道,而不作为解决生产问题的方式。拉克计划是斯坎隆假话的一种替代形式。

拉克计划的奖金是根据雇员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奖金,由此,拉克计划鼓励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

1)集体收益分享计划,即通过利益分享来提高企业生产率,最初是由工程师米切尔〃法因(Mitchell Fei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2)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的雇员参与程度更低,没有建立建议机制。企业只是建立奖金委员会,根据企业生产率是否改进来分配奖金。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的要点是减少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节约时间产生的财务收益按50/50的比例由雇员公司共享、

第五章工会

1.工会的概念: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

中的利益.(工会最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团结工人,争取改善雇员的工作条件)P129

2.简述工会的结构分类 201110简答

1)职业工会(同行工会、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白领工会)

2)行业工会(垄断性行业工会、单一性行业工会)

3)总工会

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P130 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行业工会:是将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简答:工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三个):P131

1)职业工会时期(18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2)行业工会时期(20世纪30至50年代)

3)总工会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论述早期工会(职业工会时期)的特征:

一、在性质上都是同行工会,多数是由技术工人建立的,非技术工人和半技术工人基本上处于无组织状态之中;

二、在范围上都是地方工会,只限于一个工厂、一个城镇或一个城市

三、寿命都很短暂,工会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斗争,一旦问题解决,组织随即解散

四、经济影响力比较小,主要活动是通过殡葬费、疾病补贴和其他类似方式向会员提供相互救济,而不是就工资、工时或就就业条件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单选:总工会是在职业工会与行业工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简答:说明工会化的原因?P133(雇员对工作不满时他们参加工会最主要的原因)

1.对资方不满

2.工会的有效性

3.雇员对待工会的态度

4.雇员的集体凝聚力

5.一种社会化途径

6.提供获取领导权的机会

7.强迫加入工会或来自同事的压力

第2节工会的职能

1.工会的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民主职能、整合职能、社会民主职能、阶级革命职能

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2)确保就业公平

工会的民主职能体现:(正统多元论主义特别强调工会的民主职能)P137

1)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2)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3)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4)与企业组织相比,工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职权的指向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5)工会作为一个民主机构,由自己的章程、代表大会及领导选举制度,从而保证雇员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单选:多元主义,激进主义与管理主义都指出工会具有整合职能,但只有管理主义强调雇员与雇主间的整合是工会的首要职能。

工会的社会民主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P139

1)社会工会 2)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3)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单选:工会阶级革命主要分为工团主义和社会主义。工团主义认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唯一工具,通过工厂罢工,联合抵制,蓄意破坏等一系列活动最总发动总罢工。而社会主义认为只有工人阶级自发的革命意识,发动有组织的群众政治运动,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被推翻,工会的作用在于促进这一工程。

简答:从职能的角度可以将工会分为以下三类:(工会的职能分类)P140 201101简答

1.工联工会,这类工会的唯一目的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取经济利益。

2.福利工会,这类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与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

3.政治工会,这类工会认为工会差别是社会政治差别的一种体现,主张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来维护会员权

名词:工会性的概念:是由罗伯特〃马丁〃布莱克本提出,它是指工会参加劳动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单选:布莱克本,亚历山大.斯图尔特与肯尼思.普兰迪把工会性分为“企业工会性”和“社会工会性”企业工会性:指企业在工具主义和局部利益驱动下,为改善成员就业条件在工作场所采取集体活动;社会工会性,指工会在工作环境以外寻找与其利益相关的群体或组织,在全社会范围内采取集体行动来实现希望的变革。单选:关于工会性的分析有两种分析框架:1阶级意识法(在工会运动发展早期,人们常用阶级意识来分析工会);2地位意识法简答:阐述我国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P143

1)维护职能;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它以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活动为基础

2)建设职能;就是工会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革命,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

3)参与职能;工会的参与职能,就是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参与本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的职能

4)教育职能;工会的教育职能,就是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

第3节工会的组织结构

名词: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把效率与民主相结合。(工会组织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地方工会和全国性工会)

简答: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臵: P146

基层工会组织;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

(一)基层工会组织:《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25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1人。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3-5年。(二)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工会法》规定“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的联合会”表明乡镇,城市街道的工会联合会具有总工会性质,且这一规定不是强制性的。

(三)地方总工会:《工会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级总工会”

(四)产业工会:《工会法》规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产业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产业工会工作委员会的组成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

(五)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工会组织。中国工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简答:简述工会的组织原则及其体现P150-----200810简

民主集中制是工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工会组织的建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2是工会组织开展活动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简答:工会的法律保障内容?P152

答:(1)工会干部岗位的设臵; (2) 对工会干部任职资格的限制

(3)不得随意调动、罢免工会主席;(4)对工会干部劳动关系的保护;

(5)工会干部从事工会工作的时间和物质保障;(6)工会的经费和财产保障

单选:工会经费是工会依法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企事业单位,机关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拨缴工会经费

第六章政府

第1节政府的角色

简答: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163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2)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3)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简答: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见图2 P165

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恩〃比恩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指出,政府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五种角色: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单选: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劳动关系)。

单选:劳动监察是政府的第一个角色衍生出的重要任务。

单选:政府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

第2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论述: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共5项:P168

(1)保守主义政府理论;

1)新保守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除了维持法律和秩序、保障国防安全、促进自由市场的运作以外,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2)在劳动关系方面,新保守主义反对劳动与就业立法,认为这些法律将扭曲自由市场并降低效率。新保守主义也反对建立工会,认为工会是一个追求经济租的垄断性组织

3)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当属公共选择理论

(2)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1)所谓管理主义即主张对企业、机构、组织等采用经营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学说

2)管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劳资合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交通通讯等领域为私人部门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支持,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3)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1)与管理主义相比,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制定的政策以及采取的行动。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在

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如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干预经济活动,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 2)在劳动关系方面,正统多元主义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平衡劳动双方的利益冲突

(4)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1)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精英了理论

2)精英理论认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阶层,精英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因而对政策制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5)激进主义政府理论

1)激进主义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传统激进主义者接受工具主义思想,认为政府是资产阶级的工具。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结构主义观点逐渐取代工具主义观点

3)激进主义者认为,为了获取权力资源,工会应当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使阶级冲突从工厂转向政治舞台,才能获得执政党的支持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步伐的加快,激进主义者开始关注资本市场的全球化

第3节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P173

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单选:现代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其产生以1802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标志。简答:劳动法(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三个主要的功能:P174-----200901简答 201010

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如最低、最低就业年龄,工作休息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

简答:劳动法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175 201101简答

1)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

2)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简答:我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表现为:

1,宪法 2,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行政规章 6,法律解释 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单选:工资总额由以下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的种类可以是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混合工资。

简答:工资支付的原则:P177

答:1,协商同意原则 2,平等支付原则 3,紧急支付原则 4依法支付原则

论述工资的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P179

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

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工资不得扣除,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

●扣除工资的限制,劳动者工资扣除部分不得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工资低于当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

资标准支付。

●代扣工资的限制,

3)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200910简答

●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停工期间的工资破产时工资之优先权工资的诉讼保护(赔偿金额在50%以上1倍以下)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报酬。P177

简答:最低工资立法(标准)的主要内容 P183---201001简答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单选: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单选:欠付劳动者工资一个工资应支付20%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内支付50%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上支付100%

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的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缩短工作日;是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即每天工作时数少于8小时或者每周工作时数少于40小时(扩山井下、高山、有害繁重体力劳动者)

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主要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等)

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位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交通、铁路、邮电、水运)

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德国

计件工作时间;是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单选: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个小时,但是每个月不得超过36个小时。法定工作天数20.92天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是劳动者休息权的体现-----p190

单选:休息休假种类:工作日内间隙时间;2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假日;法定休假日

单选: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全体劳动者的法定休假日共10天,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3天国庆3天。论述:工作场所规则的主要内容;p191

1.劳动就业标准(禁止歧视、禁止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201110简答

2,女保护标准;-----2008年10月简答 201201简答

●就业权利的保障-我国劳动法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禁止女职工从事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工作

●四期保护-针对女职工生理机能的变化,劳动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规定了保护●保护设施和保健措施

3,未成年工保护标准(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禁止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定期体验、实行登记制度)4.劳动安全与卫生(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法规、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伤亡事故: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伤亡事故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事故,重大伤害事故,特大伤亡事故。

第4节政府劳动关系实践

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1,失业政策 2 社会政策 P199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主要关注两个方面:P198

一是,价格机制,即工资水平和收入分配

二是,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即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单选:政府在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上所做的努力(社会正义):最低工资立法社会倾销

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第7章劳动合同管理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

单选: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P209

简答:劳动合同具有的法律特征:P208

1)主体的特定性 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 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

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

5)劳动合同时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 6)劳动合同时有偿的合同

7)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 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简答:劳动合同的种类;P210

1)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合同期限届满,双方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合同终止条件,但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以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工程的日期作为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单选:按照用工形式,劳动合同可分为:全日制劳动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在我国,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单选:劳动合同立法源于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13

简答:在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探索和反复阶段

二、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5年:试点和实践阶段

三、1995年至目前:全面实施阶段

单选:建国以来,我国最早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是1951年初《关于各地招聘职工的暂行规定》

1986年7月,《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成为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规定劳动合同法率制度的劳动行政法规。

论述:劳动合同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挑战 P216

一、传统合同理论中,“雇员依附于雇主”的理念,随着知识型员工独立性的增强而正在逐步弱化

二、劳动合同的主体身份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雇员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股份持有者,传统的、泾渭分明的“劳资”界限正在淡化

三、在传统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理念中引入了效率原则,

四、在劳动合同中将更多地引入国际因素,随着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的流动,需要各国在劳动合同立法方面予以合作与协调

五、劳动合同的功能从单纯维系就业关系,保护劳动权,向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促进和增加就业方向发展,合同的种类增多,条款更加有弹性

简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书后题)

1)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臵

2)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可以增加劳动者的竞争意识和促进劳动者自身的素质的提高

3)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第2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简答: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P217

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2)依法订立(主体合法、目的和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

平等: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自愿: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出自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协商一致:指当事人双发依法就劳动合同订立有关事项,采用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

简答: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P220

1)提议;(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劳动者或用人方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建议,称为要约)

2)协商;(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内部进行认真磋商)

3)签约;(在认真审阅合同文书,确认没有分歧后,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代表用人方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单选:劳动合同的形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我国除1个月以内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之外,原则上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劳动合同自签字之日起不得少于1年。劳动合同的履行:指当事人按照生效后的劳动合同规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活动。-200810简答

简答:劳动合同履行应当具备的条件:P223---200810简答

1)履行主体明确;劳动合同履行的主体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相互履行,不允许由第三人代替一方当事人履行,也不能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履行

2)履行标的明确;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必须由明确的标的,

3)履行期限明确;劳动合同履行期限是双方当事人相互接受履行的时间

4)履行地点明确;劳动合同履行的地点,通常也是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简答: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

单选:劳动合同的履行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履行,不完全履行,或安全不履行

无效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

简答: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哪些?p225

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

2)内容不合法

3)严重违反一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合同

一、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二、采取威胁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重大误解签订的劳动合同四、内容显失公平五、乘人之危签定的劳动合同

单选:无效劳动合同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其他组织都无权确认。

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1)确认劳动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2)分清造成无效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3节劳动合同的内容

简答: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P227

一,劳动者的主要义务

1)劳动给付的义务。包括劳动给付的范围、时间和地点

2)忠诚的义务。包括保守用人单位在技术、经营、管理、工艺等方面的秘密

3)附随的义务。由于劳动者怠工或个人责任,使劳动合同义务不能履行或不能完成履行,应负赔偿责任二,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

1)劳动报酬给付的义务 2)照料的义务 3)提供劳动条件的义务

主要义务:给付劳动和支付劳动报酬,次要义务:忠诚义务和照料义务

论述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P29

1)法定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

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则热

2)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条款、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其他事项

单选: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中。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被用人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信息)P232 商业秘密可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单选:竞业限制的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三年,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以1年为宜。

第4节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劳动合同变更;指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补充或废止,具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的变更等 P234 201201名词

简答:变更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件:

1.须有正当理由 2,须双方协商一致

简答:劳动合同变更程序:P236

答:1,提出要求,书面向对方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和理由

2,做出答复,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同意,不同意或提议再协商

3,签订协议,在变更协议上签字盖章即生效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双方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解除双方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协商解除

简答:劳动合同解除形式有哪些?P236

(一)双方协商解除合同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

1. 过失性解除;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非过失性解除;劳动者由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外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 经济性裁员;根据《劳动法》第27条的规定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4.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1)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担任集体协商代表的职工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的

5)职工应征入伍或者预备役服役期间以及履行其他法定义务期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

1. 提前通知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 随时解除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简答: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1.提前书面通知 2,征求工会意见 3,经济补偿 4,提供书面证明

第5节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以及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消失时,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即行消灭的制度

简答: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P242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2)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消失或者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简答;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步骤:

1)是否需要提前通知 2)逾期终止的法律后果

3)终止合同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 4)办理相关手续

劳动合同续订的概念;是指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后,经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领会: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续订的具体情形;

1)双方协商续订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达到伤残5~6级的,劳动者要求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续订劳动合同

4)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合同的期限顺延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为止

第6 节法律责任

论述:劳动合同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的主要表现P245

1)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得以确立,即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2)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一方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对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

3)未经协商,当事人不得任意变更、增减合同内容或终止合同,否则视为违反劳动合同而承

担责任

4)用人单位法人代表的更换,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当事人履行劳动合同所确定的义务

6)双方当事人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发生争议,经协商下能解决的,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限期内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

领会: 劳动者的法律责任P247

(一)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

(二)违反保密条款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集体谈判

第1节集体谈判的涵义和功能

集体谈判的涵义;工人团体或工会便开始与雇主或雇主群体就工会会员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进行谈判和

协商,这种行动被称之为集体谈判

单选:集体谈判这一术语由英国学者韦布夫妇提出并开始使用。P254

韦布夫妇研究工会和集体谈判的代表作是《工会运动的历史》和《产业民主》

简答:集体谈判的主体和内容:P255

答:集体谈判是适用于一个雇主,一些雇主或一个或数个雇主组织为一方,同一个或数个工人组织为另一方,就以下目的所进行的所有谈判;1,确定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 2,调整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3,调整雇主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

单选:集体谈判的目的:是签订集体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工作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单选:集体谈判的过程实际就是完成三个功能的过程;市场或经济功能、政府的作用、决策功能 P256 韦布夫妇认为集体谈判主要体现一种经济功能。英国的艾伦。费兰德斯认为集体谈判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更具有政府的作用。

第2节集体谈判的结构

集体谈判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谈判单位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相互间的内

在联系。

单选:谈判结构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历史因素,主体因素,利益因素和国家政策素等。西欧国家集体谈判结构比较集中,北美国家比较分散,工会多主张集中,雇主或管理方则倾向于分散。

简答:最常见正式谈判结构有以下6种。P259

1,单雇主-单机构-单工会 2,单雇主-多机构-单工会

3,单雇主-单机构-多工会 4,单雇主-多机构-多工会

5,多雇主-多机构-单工会 6,多雇主-多机构-多工会

单选:行业内部的示范性谈判方式,20世纪50年代到70年,它首先作为工会的谈判技术和策略得到广泛使用。

单选:单一企业或者公司级别的谈判制度在美国,日本和英国相当普遍。P263

简答:影响集体谈判结构的主要因素:P265

答:1,工会和雇主组织结构的紧密程度,一般而言谈判主体紧密程度越高,谈判层次也比较高 2,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竞争程度高,则谈判层次低

3,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单选:企业一级的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是我国目前集体合同制度的基本形式。

第3节集体谈判的进程

集体谈判内容包括:实体性内容,程序性内容,劳动关系问题 p269

分配谈判;是指劳资双方由于资源有限需要分配而进行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不赢即输的情景自己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对方失去,一方资源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方资源的减少,是单方获得的谈判整合谈判;是指双方都能从解决方案中获取潜在利益的谈判,把谈判当作是一种双赢的情景,追求方均有所得,反映了劳资双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达成了共识,通过合作能够同时增加可分配的资源实体性内容:是那些对劳资双方利益直接产生冲突的问题。

程序性内容:是有关谈判双方如何达成协议的规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申述程序,这次程序一经谈

判商定,双发就要通过它来解决问题。

单选:在实体内容中,“工资和福利的保障”“解雇保护”被列为工会最关注的两类问题。P271 谈判底线:劳资双方到谈判桌之前,预先都有一个可接受条件的最低线,也就是谈判底线。

谈判的实际过程至少包括四个阶段:接触,磋商,敲定,扫尾。

单选:磋商是谈判中时间最长,也是最令人头疼的过程。扫尾,通常在双方签订了“协议备忘录”之后展开。解决合同语言问题也就成为扫尾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P277 论述:我国集体谈判的进程 P278-----200810论述,201010论述

(一)协商准备;1)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201101论述 2)充分掌握参与集体协商所必需的信息和资料

3)拟定集体协商议题

4)集体协商的内容、时间、地点应由双方共同商定

5)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

(二)确定协商代表-企业与职工双方要按照一定程序确定本方的集体协商代表,协商双方的代表人

数应当对等,没方至少3人,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三)协商程序:

1)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

2)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

3)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

4)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

(四)策略:(进攻策略、退却策略、迂回策略)

(五)技巧:双赢原则、4P原则--政策、预测、准备、陈述,、2C原则-控制、协调

在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几种情形:

1)双方互相妥协

2)双方互相讨价还价,谈判陷入僵局,后经协商或调解达成协议

3)谈判陷入僵局且调解失败,导致谈判破裂甚至罢工或闭厂,后又在政府干预下继续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第4节集体谈判的结果

影响集体谈判的结果的三方面因素:P281

双方的谈判力量;利益,价值观和期望值;谈判技巧

单选:谈判力量是三个因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谈判力量可区分直接和简接两个来源。

把相互关联的力量区分为: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和岗位力量。

简答:集体谈判技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改变对方期望值和谈判底线的技巧

二是准确谈判对方让步位臵的能力

第5节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

不当劳动行为:又称为不公正劳动行为或不公正劳工措施,是指工会在组建过程之中或组建之后,任

何一方采取不法手段试图对抗对方的措施或行为领会:法律规定的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情形;P285

1)工人不能因为从事合法的工会活动而遭解雇,即使这仅是解雇的原因之一

2)在工会的组建过程中,雇主不能单方面改变雇佣待遇和条件,除非能够证明这种变更符合过去的做法和传统,而与工会的组建没有任何关系

3)禁止雇主暗中监视和破坏工会活动

4)雇主不得为了避免工会化或试图摆脱已建立的工会而关闭工厂或重新开业,即使这仅是原因之一

单选: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的主要措施(行政救济、民事救济)。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机构一般为劳动委员会。

简答:我国法律对不当劳动行为的规定:p290

1)实行差别待遇;(劳动者不因为参加工会活动而受到不公正对待)

2)拒绝集体谈判;

3)控制干涉工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控制或干涉工会组织的成立,不得妨碍工会的活动,控制涉工会是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之一)

论述:我国法律对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方面规定的责任:2008年1月论述 200910论述 2011论10述 1)关于妨碍职工行使结社权和阻挠工会建会工作的法律责任

2)关于对工会工作人员打击报复、侮辱诽谤或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

3)关于解除参加工会和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的劳动关系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关于阻挠工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责任

5)关于保障工会经费收缴的规定

第6节诚信谈判的责任

诚信谈判的责任;是指工会一旦获得承认,赢得选举,无论工人是否签字,都取得代表所有工人的“他代理权”,雇主负有“诚实”谈判的法律义务。诚信谈判是有效劳动关系的基础。P294

论述:诚信谈判责任的内容 P296---2010年01论述 2012年01论述

1)双方全面并开始谈判

2)全面讨论双方面临的问题、所处立场和理由

3)任何一方不得隐匿、扣留和歪曲信息,也不得故意误导对方

4)任何一方都不得通过自相矛盾的方式或者做出简单毫无意义的让步之举,破坏谈判进程,通常被称为“表面谈判”战略

5)雇主不得绕开会直接向会员允诺条件

第7节罢工及其争议处理

罢工:是劳动者为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报酬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罢工分类:1)依争议手段的先后不同,攻击性罢工和预防性罢工 P301

2)依罢工发起组织的不同,工会罢工和非工会罢工

3)依罢工的目的不同,协约罢工、同情罢工、示威罢工

4)依罢工策略不同,间隔罢工、巡回罢工、象征性罢工和迟滞罢工

5)依罢工规模的不同,总罢工、全面罢工、部分罢工

单选:非工会罢工,又称野猫罢工,即未经工会组织策划,由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简答:罢工的功能 P302

1)罢工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

2)罢工是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

3)罢工是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单选: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最显著的限制就是规定在公共部门无条件禁止罢工)

罢工的原则; 1)“社会适当”原则 2)“均衡性”原则 p306

简答:罢工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P308

1,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 2,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

3,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 4,投票表决 5,提前通知

论述:对罢工的原因分析;P309

(一)罢工是一种“错误”

1)由于误解引发的罢工 2)为确认雇主的真实让步能力而引发的罢工

3)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 4)谈判自身的复杂性引发的罢工

(二)罢工是“集体的声音”

1)工人的不满程度 2)管理方的让步程度

3)工人辞职离职的意愿和罢工自身的可行性 4)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单选:罢工处理,第三方介入谈判,解决争议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和解和裁决。。和解是双方自愿,裁决则是强制性的。和解形式包括:斡旋、调解和实情调查裁决通常包括多种形式的“利益裁决”

单选:斡旋,是20世纪头10年和战后许多国家劳动立法中规定的解决争议的方式。

利益仲裁有两种方式:“常规仲裁”和“最后出价仲裁”

第九章集体协议

第一节集体协议的性质

集体协议: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是指工会代表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有关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P326.

简答:我国《集体合同规定》对集体合同的表述: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劳动关系学简答教学教材

劳动关系学简答.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1、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内涵是什么? 答:(1)从主题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老公关系所指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2、简述劳动关系的本质。 答: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简述劳动关系中雇员的含义。 答:一般包括: (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 (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 (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劳动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 (2)平等性与隶属性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答:(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律和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6、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2)资方或雇主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的直接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进管理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面,集体谈判制度得到确认。 (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讲课讲稿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

导言 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 语言学语文学小学 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主观性 二、举例说明 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 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三、简答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 四、论述 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征候 2、心理现实 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 1、语言和言语 2、征候与符号 3、语言与符号 三、简答 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 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 第二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 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简答 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 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论述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音标 2、国际音标 二、辨析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和音乐学 三、简答 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 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 第三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纯音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劳动关系学总结 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 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 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 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 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 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 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 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 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 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 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良性运行。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 表人物)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邓洛普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的领域中,用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系统》(1958),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在邓洛普创立的基础上,经桑德沃、安德森等人的修改和完善,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意识。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学派有希克斯的罢工与谈判理论、库克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海曼的产生冲突理论、寇肯等的策略选择理论等。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

导言 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 语言学语文学小学 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主观性 二、举例说明 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 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 第一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三、简答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 四、论述 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征候 2、心理现实 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 1、语言和言语 2、征候与符号 3、语言与符号 三、简答 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 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 第二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 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简答 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 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论述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音标 2、国际音标 二、辨析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和音乐学 三、简答 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 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 第三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纯音 2、乐音 3、噪音 4、基音 5、陪音 6、基频 7、共振频 二、简答 1、语音四要素中哪个要素是基本的?为什么? 2、怎么理解音高、音重、音长的变化是相对的,音质的变化是绝对的? 3、声学分析软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 第三章第三节 一、名词解释 1、元音舌位图 2、基本元音 3、颤音 4、闪音 二、简答 1、为什么人能灵活地发出复杂多变的音而动物不能? 2、近音与半元音的异同点是什么? 3、各民族发音的共性和特性怎样? 三、绘制元音舌位图 第三章第四节 一、举例说明 1、音位的定义 2、什么是音位变体?它有哪些种类?它同音位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举例分析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的区别 4、举例分析音位理论的实践意义 二、论述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汇总 1. 我国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 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劳动关系主体使用者,即拥 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用人主体。 3.雇员是指在企业组织中,雇员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 工作者。雇员也可称之为员工、劳动者,包括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而获取工资或报酬的工作者。 4.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雇员团体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 类似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P10 5.雇主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 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6.雇主组织的含义雇主组织的含义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 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7. 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 的决策,即由员工或其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P107 8. 劳资合作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9. 工会的内涵工会的内涵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 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10. 标准工作日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 的时间。我国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 小时,每周工作40 小时。 11.缩短工作日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缩短工作日日。我国缩短工作日 情况有: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者;夜班工作;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 12.不定时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日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使用于不定时工作日 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需履行审批手续)13.综合计算工作日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综合计算工作日采取以周、月、 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一般使用于从事受自然条件或技术条件限制的劳动。(需履行审批手续) 14.弹性工作时间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工弹性工作时间作时间不变,每 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15.计件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计件工作时间 作时间。 16. 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加班加点加点律定的标准工 作时间。 17.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 最低劳动报酬。 18.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概念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 和义务的协议,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本单位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指挥、监督下提供有偿劳动的协议。 19. 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 2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双方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止日期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劳动关系学_名词解释_简答题

劳动关系学 三、名词解释题 26.管理模式: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27.工会性: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28.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还包括生效仲裁决定执行的事项 26.劳动关系的主体P8---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又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27.雇主P10— 也成“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人为其工作,并需支付劳动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8.劳动争议P407— 指劳资关系当事人之间因为对薪酬、工作时间、福利、解雇及其他待遇等条件的主张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 26.劳动关系中的力量—雇员的力量和雇主的力量。 27.我国雇主88---1、雇主是经营者2、鼓足所属的单位是企业3、雇主范围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 28.举证责任435—在自己的主张最终不能得到证明时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责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劳资合作: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27.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 28.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做出的裁决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 ①个别性与集体性②平等性与隶属性③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30.简述雇员参与和参加管理的主要形式。 ①员工持股计划②质量圈③共同磋商④工人董事⑤工作理事会⑥建议方案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1.简述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主要内容。 当工人遇生育、疾病、灾难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急需用款时,雇主应提前发放即将给付的工资 32.简述集体协议的意义。集体协议制度①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②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③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一④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⑤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33.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①由三方代表组成常设机构②采取劳动大会形式③成立三方专业委员会④设立三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⑤设立综合性的三方联系制度 29.劳资合作具有哪些特征?118 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和劳方共同承担;资方合作需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劳资双方将对抗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30.简要回答工会的职能分类。135 工联工会福利工会政治工会32.我国2004年《集体合同规定》中关于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有哪些?372 33.简要回答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379 1、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确立工会地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9.简述合作的含义及根源。 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和“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30.独裁/剥削管理模式有哪些特征? 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31.在我国《劳动法》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2.集体协议中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内容有哪些? 33.为什么说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结构中。国际劳工组织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组成。除以上三个主要机构外,国际劳工组织还设有许多产业性、专门性和区域性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除财务委员会等个别委员会外,其组织机构与国际劳工大会及理事会一样,均实行三方性原则②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议事规则中。国际劳工组织在举行大会、理事会和各种委员会时,要求会员国尽可能地派遣完整的由三方组成的代表团。国际劳工组织的这种三方性原则在组织结构和议事规则中的实施,体现了对于劳动关系的当事各方的尊重和谋求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共识的的愿望③有关三方性原则规定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三方协商”作为处理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原则,是由三方性组织或三方性机构具体实施,并有国际劳工组织首倡和竭力推行。附:三方协商发端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course of linguistics 课程编号: 总学时: 32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现代汉语、英美概况等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学习完本大纲规定的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英语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功能,以及它们与外 语教学的关系,从而加强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英语语 言教学能力。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能借助语言学理论整理和吸收 语言知识,又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语言。 二、课程教学容、形式和结业标准 1. 教学容:本课程由7章构成 (1)导论:语言学的概念和意义,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和语言学里一些重要区别性概念。 (2)语音学:语音学的概念和畴,辅音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了解发音器官和国际音标。 (3)音系学:音位学的定义,音素的区别性特征以及跟音素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超语段特征:音节、重音、音高等。 (4)形态学:形态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词素的类型,构词法种类。 (5)句法学: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生成规则;直接成分分析法,句法功能和畴。 (6)语义学:语义学的研究畴吗,各种意义关系以及意义分析的方法,历史上不同的意义观和研究语义学的方法。 (7)语用学:语用学的概念,意义和语境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

了解会话含义,礼貌原则。 (8)语言和文化: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关系,语言的变体,Sapir-Whorf假说。 2. 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结业标准: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比例计算,总评成绩60分(含)以上为合格。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新编语言学教程》,润清,文旭,外语教学与研究 参考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何兆熊,外语教育2002年版。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胡壮麟,大学2001年版。 《语言学简明教程》(英文版),胡壮麟、战子,大学2004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