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成本管理

附件3: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营运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 企业应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业本融合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企业业务优势互补和相辅相成,实现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控制到位、考核严格、目标落实。

(二)适应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与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尤其是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相适应。企业还应根据经营特点、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恰当的成本计算对象,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权衡成本管理的收益,避免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投入的成本。

(四)重要性原则。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实施应重点管理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力求精确,从简处理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

第四条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第五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将不同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不同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在综合应用时,应以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具体目标的兼容性、资源共享性、适用对象的差异性、方法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为前提,确保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结合运用效益。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相关原始记录,加强和完善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确保成本基础信息记录完整。

第八条 企业应加强存货的计量验收管理,建立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及清查制度。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应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一般包括费用审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责任成本制度等。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十条 成本管理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事前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预测与规划,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三个步骤;

(二)事中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干预与控制,即成本控制步骤;

(三)事后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在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三个步骤。

第十一条 成本预测是以现有条件为前提,在历史成本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和判断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二条 成本决策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运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问题的各个方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综合经济效益、质量、效率和规模等指标,进而确定运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最优方案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三条 成本计划是以运营计划和有关成本资料为基础,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的针对计划期企业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具有约束力筹划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四条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者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发生

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或干预,使成本按照预期方向发展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五条 成本核算是根据成本计算对象,按照法规制度和企业管理的要求,利用会计核算体系,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对运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计算、归集与分配,取得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将其传递给有关使用者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六条 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提供的实际成本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成本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明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十七条 成本考核是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奖励和惩罚,以监督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1号——目标成本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标成本法,是指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在产品开发与设计时,便设定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功能、质量、价格等,并根据目标售价及目标利润倒推目标成本,利用源流管理,达成各部门、各环节乃至与供应商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倒推出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第二条目标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成熟制造业企业产品改造以及产品开发设计中的成本管理。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三条 应用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外部条件:

(一)一般应处于比较成熟的买方市场,且其设计、性能、质量、价值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二)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产品售价、成本、利润以及性能、质量、工艺、流程、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第四条 应用目标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内部条件:

(一)以创造和提升顾客价值为前提,以成本降低或成本优化为主要手段,谋求竞争中的成本优势,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

(二)设立由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信息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跨部门组织,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计划、分解、下达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三)能及时、准确取得目标成本计算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五条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经过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到再设定、再分解、再达成的多重循环的方法流程,以实现产品方案的反复、连续的改进。

其应用程序一般包括:确定应用对象、成立跨部门团队、收集相关信息、计算市场驱动产品成本、设定可实现目标成本、分解可实现目标成本、落实目标成本责任、考核成本管理业绩以及持续改善等九个环节。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目标成本法的应用目标及其应用环境和条件,综合考虑产品的产销量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应用对象。

企业一般应将拟开发的新产品作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对象,或选择那些功能与设计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产销量较大且处于亏损状态

或盈利水平较低、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大影响的老产品作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对象。

第七条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企业设立由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信息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在该团队之下,企业可以建立成本规划、成本设计、成本确认、成本实施等小组,由业务主管负责,由管理层授权,开展目标成本法相关工作。

成本规划小组由业务主管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设定目标利润,制定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方针,考虑目标成本等。该小组主要负责收集相关信息、计算市场驱动产品成本。

成本设计小组由技术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确定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负责对比各种成本因素,考虑价值工程,进行设计图上成本降低或成本优化的预演等。该小组主要负责可实现目标成本的设定和分解。

成本确认小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技术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分析设计方案或试制品评价的结果,确认目标成本,进行生产准备、设备投资等。该小组主要负责可实现目标成本的设定与分解的评价和确认。

成本实施小组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组成,负责确认实现成本策划的各种措施,分析成本控制中出现的差异,并提出对策,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等。该小组主要负责落实目标成本责任、考核成本管理业绩等工作。

第八条目标成本法的应用需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程、供应、生产、营销、财务和信息等部门收集与应用对象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包括:

(一)产品成本构成及料、工、费等方面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二)产品功能及其设计、生产流程与工艺等技术信息;

(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供求状况、市场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等信息;

(四)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分销方式和渠道、市场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等信息;

(五)本企业及同行业标杆企业产品盈利水平等信息;

(六)其他相关信息。

第九条市场驱动成本的计算一般包括目标售价的确定、目标利润的设定以及容许成本的计算等程序。

目标售价的设定必须考虑顾客感知的产品价值、竞争产品的预期相对功能和售价,以及企业针对该产品的战略目标等因素。

目标利润的设定应综合考虑利润预期、历史数据、竞争地位分析等因素。

容许成本,是指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之后的余额。

第十条企业应将容许成本与新产品设计成本或老产品当前成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的差异及成因,设定可实现的目标成本。

企业一般应在保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价值工程、拆装分析、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全程成本管理等各种可

能的措施和手段,寻求消除当前成本或设计成本脱离容许成本差异的措施,使容许成本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成本。

第十一条企业应按主要功能对可实现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确定产品所包含的每一零部件的目标成本。在分解时,首先应确定主要功能的目标成本,然后寻求实现这种功能的方法,并把主要功能分解到零件,将主要功能级的目标成本分配给零件,形成零件级目标成本。同时,企业应将零件级目标成本转化为供应商的目标售价,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传递给供应商的设计者。

第十二条企业应按照可控性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将设定的可实现目标成本、零件级目标成本和供应商目标售价进一步量化为可控制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形成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和成本控制标准,并辅之以相应的权限,将达成的可实现目标成本落到实处。

第十三条企业应遵循目标一致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以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和成本控制标准为依据,依据业绩考核制度和办法,定期进行成本管理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为各责任主体和人员的激励奠定基础。

第十四条企业应定期将产品实际成本与设定的可实现目标成本进行对比,确定二者的差异及其性质,分析差异的成因,探求消除各种重要不利差异的可行途径和措施,进行可实现目标成本的重新设定、再达成,推动成本的持续改善。

第四章 应用评价

第十五条目标成本法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成本的源流管理,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十六条目标成本法强调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有助于提高顾客价值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十七条目标成本法谋求成本规划与利润规划活动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第十八条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不仅要求企业具有各类所需要的人才,更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力合作,技术要求较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当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超支差异;当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时,形成节约差异。

第二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第三条标准成本法一般适用于产品及其生产条件相对稳定,或生产流程与工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四条应用标准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外部条件是市场经营环境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均相对稳定。

第五条应用标准成本法所需要的主要内部条件:

(一)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相对稳定;

(二)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

(三)能够取得标准成本制定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资料,且比较准确、可靠。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六条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应设计制定合理的应用流程。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流程一般应包括如下五个步骤,即:确定应用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成本差异计算与动因分析以及标准成本的修订与改进。

第七条 为了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应根据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环境,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确定应用对象。标准成本法的成本对象可以是不同种类、不同批次或不同步骤的产品。

第八条 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需要设立由采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事、信息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临时性组织,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模式,经由企业管理层审批后,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九条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一般应结合经验数据、行业标杆或实地测算的结果,运用统计分析、工程试验等方法,首先就不同的成本或费用项目,分别确定消耗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然后,确定每一成本或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最后,汇总不同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十条 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第十一条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标准,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价两方面。

在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时,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汇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

(二)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或最节省数量,或实际测定数据,或技术分析数据等,科学地制订标准用量。

在制定直接材料的标准单价时,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汇同财务、生产、信息等部门,在考虑市场环境及其变化趋势、订货价格以及最佳采购批量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确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材料的标准单价

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材料的标准单价可以采用材料计划单价。

第十二条 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标准,包括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

在制定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时,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汇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在对产品生产所需作业、工序、流程工时进行技术测定的基础上,考虑正常的工作间隙,并适当考虑生产条件的变化,生产工序、操作技术的改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等因素,合理确定单位产品的工时标准。

在制定直接人工的标准工资率时,一般由人事部门负责,根据企业薪酬制度以及国家有关职工薪酬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等制订。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第十三条 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应区分变动制造费用项目和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分别进行。

第十四条 变动制造费用,是指通常随产量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用量可以是单位产量的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标准用量,也可以是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或者是单位产品

的标准机器工时。标准用量的选择需考虑用量与成本的相关性,制定方法与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以及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类似。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价格可以是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标准价格,也可以是小时标准工资率等。制定方法与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以及直接人工的标准工资率类似。

变动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用量×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价格

第十五条 固定制造费用,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其费用总额不会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一般按照费用的构成项目实行总量控制;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标准分配率,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至单位产品,形成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固定费用标准时,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汇同采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事、信息等有关部门,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依据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同构成项目的特性,在充分考虑产品的现有生产能力、管理部门的决策以及费用预算等,测算确定各固定制造费用构成项目的标准成本;

(二)通过汇总各固定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得到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总成本;

(三)确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可根据产品的单位工时与预算总工时的比率来进行确定。

其中,预算总工时,是指由预算产量和单位工时标准确定的总工时,可以依据相关性原则在直接人工工时或者机器工时之间做出选择。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的计算顺序及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项目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预算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

第十六条 在制定标准成本的基础上,企业应基于可控性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和归口管理等原则,将产品成本及其各成本或费用项目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形成成本控制标准。各部门(或成本中心)应根据相关成本控制标准,控制费用开支与资源消耗,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及时揭示脱离标准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十七条 在标准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或成本中心)应对其所管理的项目进行跟踪分析。生产部门一般应根据标准用量、标准工时等,实时跟踪和分析各项耗用差异,从操作人员、机器设备、原料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寻找差异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控制现场成本,并及时反馈给人事、技术、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事中控制;采购部门一般应根据标准价格,按照各项目采购批次,揭示和反馈价格差异形成的原因,控制和降低总采购成本。

第十八条 企业应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确定差异数额及性质,揭示差异形成的动因,落实责任主体,寻求可行的改进途径和措施。

第十九条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般按成本或费用项目进行。

第二十条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该项差异可分解为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在采购过程中,直接材料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所形成的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实际消耗量脱离标准消耗量所形成的差异。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标准耗用量×标

准单价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耗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 第二十一条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该差异可分解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形成的差异,计算时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人工效率差异,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形成的差异,计算时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

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的差异分析应从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第二十二条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差异,是指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实际发生额与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该差异可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价格差异,是指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的差异;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数量差异,是指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实际消耗量脱离标准用量的差异。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原理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相同。

第二十三条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与其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项目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项目实际成本-固

定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预算)企业应根据固定制造费用项目的性质,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将之追溯至相关的责任主体。

第二十四条 在成本差异的分析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各项成本差异的规模、趋势及其可控性。对于反复发生的大额差异,企业应进行重点分析与处理。

企业可将生成的成本差异信息汇总,定期形成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报告,并针对性地提供成本改进措施。

第二十五条为保证标准成本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修订与改进。

第二十六条 一般情况下,标准成本的修订工作由标准成本的制定机构负责。企业应至少每年对标准成本进行一次定期测试,通过编制成本差异分析报表,确认是否存在因标准成本不准确而形成的成本差异。当该类差异较大时,企业应按照标准成本的制定程序,对标准成本实施修订。

除定期测试外,当组织机构、外部市场、产品品种、生产工艺等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企业也应该及时对标准成本进行修订与补充。

第四章 应用评价

第二十七条标准成本法能及时提示实际成本偏离预定标准的差异,反馈各成本项目不同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可作为计量业绩的尺度,有利于考核各项成本的形成与管理部门的业绩。

第二十八条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其差异和动因的信息可以使企

业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第二十九条标准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企业标准管理水平较高,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在使用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维护成本较高。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管理会计》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 加工成本 D. 非生产成本 2、 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 A. 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 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 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 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 A. 半固定成本 B. 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 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A. 成本的目标 B. 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 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 高低点法 B. 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 当相关系数 r 等于 +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基本正相关 B. 完全正相关 C. 完全无关 D. 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 指降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半固定成本 D. 单位固定成本 8、 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技术性变动成本 D. 约束性变动成本 9、 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 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 C. 产品成本 D. 期间成本 10、 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 A. 变动成本总额 B. 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 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2、 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 a ,然后 才能计算出b 的 方法时( ) A. 直接分析法 B. 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 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据此可以断 定:该企业应 用的是( ) A.高低点法 B.回归直线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 )。 )。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B )。 A.产成品成本B.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 C.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D.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2、不在“废品损失”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C ) A.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B.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 C.实行“三包”损失 D.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3、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500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500件就必须增加一名质检员,而且是在产量一旦突破500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那么,该质检员的工资成本就属于( B ) A.半变动成本B.半固定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D.变动成本 4、作业消耗一定的( D )。 A.成本B.时间C.费用D.资源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元,产品售价为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总量应达到( B )件 A.400 B.222 C.143 D.500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BDE )A.理想标准成本B.正常标准成本C.现实标准成本 D.定额成本E.历史成本 2、构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本因数有(AB ) A.效率差异B.时间差异 C.用量差异D.价格差异 3、企业拥有若干辅助生产车间时,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B ) A.间接分配法B.直接分配法 C.交互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 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AB ) A.约当产量比例法B.交互分配法 C.按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D.定额比例法 5、为实现目标利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ABCDE ) A.提高单价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C.增加销售量

《成本管理会计》第四章关键词汇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四章分批制度与分步制度关键词汇 1、简单生产:也称单步骤生产 特点:工艺过程不间断;工作地点集中;产品生产周期较短;通常没有自制半成品或其它中间产品;一个企业独立完成。 典型企业:发电、采掘企业 2、复杂生产:多步骤生产 特点:生产工艺间断;工作地点集中或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存在半成品或中间产品;产品品种不单一;可以协作完成。 (1)连续式复杂生产:加工步骤存在先后顺序,比如钢铁、纺织。 (2)装配式复杂生产:各个步骤平行加工,然后再组装,比如机床、汽车企业。 3、大量生产 特点:不断重复生产;产品品种较少;产量较大;专业化水平较高;专用设备生产 典型企业:纺织、采掘、冶金 4、成批生产 特点:预先确定产品批别和数量 (1)大批生产:类似于大量生产,比如:服装 (2)小批生产:类似于单件生产,比如:机床 5、单件生产 特点:品种多;每一定单产品少;通用设备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 典型企业:造船、重型机械 6、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企业为了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成本费用的承担者。 7、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简单品种法: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发电、采掘企业 典型品种法: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但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比如:砖瓦厂、造纸厂、小型水泥厂。 8、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及其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 应用范围: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比如:冶金、纺织、造纸、化工、水泥等规模较大、大量大批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 9、联产品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统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产品。例如:奶制品加工厂可以同时生产出牛奶、奶油等等。较典型的是炼油厂,通常是投入原油后,经过某个加工过程,可以生成各种联产品,如催化原油经过催化,可以生产出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和汽体四种联产品。联产品还可以根据各联产品之间的产量增减关系分为补充联产品或代用联产品。 10、系数分配法 系数分配法就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事前规定的系数折算为相对生产量,然后将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的相对生产比例进行分配。 11、实物计量法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围,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围和一定的空间围。就期间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

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复习题 (2)

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复习题 单选题知识点: 1、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商品价值等于C+V+M,成本是产品价值 中的C+V部分。2、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是反映的职能。4、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成本决策的前提是成本预测。9、成本是一种资金耗费,是相对于一定对象而言的耗费。产品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生产费用不一定都能计入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10、需要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分配的生产费用数额指的是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11、生产费用要素是指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的项目分类. 2、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报废的出借包装物的残料,应增减营业费用。3、企业发出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5、预提利息费用时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借方。6、按照福利人员的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7、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基本生产。8、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期末应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9、“应付工资”科目月末借方余额表示应付工资数额大于实际支付工资数额。10、鸿博公司制造A产品,工时定额为15分钟,工人的小时工资率20,则A产品的计件单价为5.0 元11、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为简化工作,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1、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必须具备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条件。2、基本生产车间应付的管理人员工资,记

入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在产品固定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产品。4.适合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年度计划分配率法。5.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条件。3.计算出来的废品损失应分配记入当月同种合格品的成本中。6.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耗费定额或费用定额比例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企业,在产品成本的计算通常采用定额比例法。7.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在产品忽略不计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8.企业在核算废品损失时,一般是指基本生产车间的废品损失。9.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如果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条件。10.适用于各种产品机械化程度相近的车间或部门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是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11.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2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80%。12.对于因季节性生产或因固定资产大修理而停工所发生停工期间的一切费用,应列入制造费用科目。12.在产品从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前面各工序完工程度均按100%计算。11.企业产生不可修复废品时,应将其生产成本从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转出,会计分录为借:废品损失贷:基本生产。1.按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时,其适用的条件是各项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2.某企业的A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完成,各道工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40小时和30小时,则第

第七章 管理会计基础习题

第七章管理会计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有关管理会计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 B.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 C.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 D.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 2.关于成本和费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进行归集 B.产品成本一般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 C.产品成本着重于按产品进行归集 D.产品成本一般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等为计算依据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财务费用 B.燃料和动力 C.管理费用 D.税金 4.A、B两种产品共同消耗的燃料费用为8 000元,A、B两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150千克和250千克。按燃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的A产品应负担的燃料费用为()元。 A.2 000 B.3 000 C.4 000 D.8 000 5.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12月份共发生生产工人工资70 000元,福利费10 000元。上述人工费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分配,其中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 2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800小时。该企业生产甲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为()元。 A.28 000 B.32 000 C.42 000 D.48 000 6.下列各项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7.某厂本月从事辅助生产的发电车间待分配费用89 000元。本月发电车间为生产产品、各车间管理部门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362 000度电,其中提供给供水车间6 000度,基本生产车间350 200度,车间管理部门3 900度,行政管理部门1 900度。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发电车间费用时,费用分配率应是()。 A.0.250 B.0.246 C.0.268 D.0.188

成本管理会计材料

第一章总论 一、名解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融合, 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 如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 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 二、简答: 1.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 2.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主要区别是什么? 联系: 1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 2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 3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 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 成) 服务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 内部会计( 财) 服务于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 外部会计 2.会计主体不同( 成) 企业整体及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单位、班组等( 财) 企业整体 3.工作侧重点不同( 成) 规划未来, 属于经营管理会计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 财) 反映过去, 属于报账型会计侧重于核算和监督 三、选择题( 见课后练习) 第二章成本信息的生成与运用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费用: 企业一定时期内( 会计期间: 月) 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2.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特定对象( 甲产品成本、 103批别成本等) 而发生的耗费或支出。 3.期间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 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 接计入产品成本, 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不宜直 二、熟悉费用、成本的各种分类 三、理解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中发生的费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发生的费用 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 财务费用: 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第三章生产经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名词 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法: 指先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 按照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即约当产量。然后将生产费用合计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具体: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完工率或完工程度)

会计岗位职责(成本会计,费用会计)

1、配合财务总监制定公司成本目标。 2、结合以往成本数据,编制《成本控制计划》。 3、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4、负责月度/年度成本汇总及分析与反馈工作;对各部门、各核算类别统一汇总工作。 6、负责与销售员、渠道商和代理商的对账工作。 7、参与公司产品定价核算工作。 8、负责应付款凭证的出具、应付款账目的管理、核算工作。每月定时向主管会计报送《应付款明细表》。: 2、熟悉国家金融政策、企业财务制度及流程、熟练使用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精通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税务法规;具有独立帐务处理能力。 3、熟悉公司预算、审核、监督工作,按照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并报送相关部门。 3、负责员工报销费用的审核、凭证的编制和登帐; 4、对已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记帐; 5、准备、分析、核对税务相关问题; 6、审计合同、制作帐目表格。 岗位职责: -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所有物料的出入库单据录入; - 制造费用分摊和结转,及相关凭证的编制; - 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和计算,编制成品凭证;

- 合理把控产品成本节约,积极提出合理化成本改进意见; -制作所有会计报表,如项目成本报表、工厂本批月成本核算表,以及月、季、年度相关报表等,按时向相关部门领导提报所需相关数据报表; - 以及技术员开具的材料分析单,与库管核实是否依据材料分析单出库,每月与库管核对出入库及剩余情况; - 规范工厂成本核算流程,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 - 协助总部财务部做好各项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并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 必须具备实际独立运用用友财务软件进、销、存模块经验;工作内容: 1.负责全国所有项目、产品销售合同的统计 2.开具收入发票,进行发票统计,并编制收入记账凭证, 3.根据销售收款对公司所有销售应收款的统计、核对和后续管理 4.负责全国销售经理业务提成的计算 5.负责公司统计报表的填制、申报 6.根据车间成本核算员上报的成本计算单计算工厂产品成本 7.核算产品销售成本,结转总部成本帐 8.计算销售合同印花税,并向税务申请购买总部所有印花税票 9.负责与其他会计核对分子公司往来帐簿 10.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管理会计第二章-(1)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选 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 A、账户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开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 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 A、照明费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 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 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B离差之和C离差平方和D标准差 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 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 A成本的可辨认性B成本的可盘存性C成本的性态D成本的时态 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 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

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 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 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 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 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 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 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 A、变动成本成本 B、生产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则按变动成本计算,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为(D)元。 A、17920 B、70000 C、67920 D、18000 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9年初的存货是40000元,期末存货是0元。在这种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营业净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新编《成本管理会计》作业考核试题【优质精彩实用】

《成本管理会计》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a.产成品成本 b.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 c.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d.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2、不在”废品损失”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a.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b.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 c.实行”三包”损失 d.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3、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500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500件就必须增加一名质检员,而且是在产量一旦突破500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那么,该质检员的工资成本就属于(a.半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 d.变动成本 4、作业消耗一定的(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元,产品售价为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总量应达到( )件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XX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 d.定额比例法 5、为实现目标利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a.提高单价 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c.增加销售量 d.降低固定成本 e.调整产品品种结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保本点、保利点和保本作业率都是反指标。( 2、”制造费用”帐户的发生额最终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故月末必然没有余额。( 3、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4、由于实际工时和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5、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和起点。() 四、计算题(每题XX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XX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1000 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80元(其中,单位固定

《管理会计》补充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一、名词概念: 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敏感系数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它具有何用途?其基本公式如何? 2、什么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模型有哪些? 3、何谓安全边际?计算该指标有何意义?如何利用它计算销售利润率? 4、盈亏临界图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如何绘制它们? 5、品种结构变动如何会对盈亏临界点产生影响?如何计算这一影响? 6、什么是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分析?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测算它们的敏感程度? 三、计算题: 1、假设光明工厂只生产销售一种甲产品,本年度单位变动成本6元,变动成本总额84000元,共获净利18000元,若该工厂计划与下年度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 要求计算:(1)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 (2)预计下年度将销售提高15%,计算可获得多少利润。 2、资料:假定大兴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单位:件),本年度的销售总收入为150,000元,净利为12,000元。按该公司的计划,下年度销售量将减少10%,销售量降低后,该公司净利将减少75%。如果下年度的销售单价仍维持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也维持不变。 要求: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3、假设中华公司今年产销甲产品20000件,如该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60%,安全边际率20%,单位贡献毛益为8元,要求计算该产品保本销售金额和利润。

4、假定某公司在计划期间生产并销售A、B、C、D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0元,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预计该公司计划期内综合的保本销售额和四种产品各自的保本销售额 (2)根据该公司计划期内四种产品销售收入总额,计算将实现多少利润。 5、资料:下表所列四个案例是四个工厂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假定每个工厂产销平衡,同时都只产销一种产品。 要求: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贡献毛益的实质,通过具体计算,将有关数据填入上表空白栏内,并分别写出其计算过程。 6、某企业预计下年度产销A产品1000件,每件销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元。

年月中英合作金融管理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题及答案

2013年5月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管理段等数课程考试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必答题 一、单选题 本题包括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劳动力和设备生产率报告属于() A、战略信息 B、战术信息 C、公司目标 D、运营计划 2、采用完全成本法对产成品进行计价时,成本是指() A、生产成本 B、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C、生产成本、销售与配送费用 D、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配送费用 3、下图描述了某种产品的损益平衡,XY表示() 、净损失A、变动成本 B 、固定成本C、毛利 D )、下列最有可能使用工序成本法的单位是( 4 、电影制片厂、造船厂 BA 、医院、炼油厂 DC )5、在相关范围内,下列关于变动成本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 B、当业务量变化时,变动成本将保持不变 C、单位变动成本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位变动成本将随着业务量的减少而增加D 简答题二、 分。小题,共15本题包括第6—8 6、举例解释在产品的含义。答案可能包括:●在产品是指已经开始生产但没有完工的产品,发生在营运资金循环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的环节。例如:按尺码裁剪并送交缝纫工加工的衣服布料;已经完成部件加工但尚未完成组装的汽车,等等。)分类法。7、解释存货控制帕累托(80/20答案可能包括:分)因此,企(380%●基于存货价值与存货数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发现,多数情况下,的存货价值其数量只占20% 分)业应该将精力集中于高价值存货的有效控制。(2、解释零基预算的含义8答案可能包括:1 / 7 ●零基预算是一种与每个业务活动的必要性有关系的预算。 ●它不是基于前期的、甚至是考虑了通货膨胀情况而做出了调整的预算。

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是财务管理的主要落实人员,明确会计的职责和职能,不但有利于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还能有效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并对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明确职责和职能,提供企业管理会计的工作质量,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一、前言 企业管理会计与企业的一般财务会计有一定的区别,二者在管理内容管理职责上都存在差异。其中管理会计是一种融合管理学知识和会计知识的新岗位,其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专业的会计管理知识,并对特定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例如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基于管理会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对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和职能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管理会计工作原则,推动管理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 (一)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 从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责来看,其中最主要得职责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支持上。由于管理会计与普通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并对内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具体表现在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推动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使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最终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因此,明确企业管理会计职责,对发挥管理会计作用和做好管理会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 由于管理会计更多得关注宏观层面,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注中,主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使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喝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撑,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所以,管理会计的职责更多体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果的评价上。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管理中,应合理安排管理会计的岗位,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支持作用,保证管理会计能够正常工作。 (三)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想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统计分析,管理会计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持,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全面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主要利用了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把握正确的分析原则,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支持,使企业能够在整体发展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堂笔记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成本会计流程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最复杂和最有代表性,其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难度最大。本章在介绍成本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制造业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成本核算的要和基本原则,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成本、费用等有关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循环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整理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 1、早期成本会计(1880——1920) 2、近代成本会计(1921——1945) 20世纪初,美国开始推行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制度,美国会计学家提出标准成本制度,成本会计开始注重事先制定成本标准,注重成本控制和分析,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预算控制开始被引入成本会计体系,弹性预算是20世纪20年代成本会计的最大发现。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成本会计形成了完全独立的学科。 3、现代成本会计(1945——) 成本会计重点转移到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加强事前成本控制,实行最优化控制。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目标管理理论,成本会计开始引入目标成本的计算,实施责任成本核算,将成本目标分解为各级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实行变动成本法,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哈里斯提出。20世纪末,质量成本概念基本形成,开始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4、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冲击; 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的产生;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影响: 适时制(JIT ) 全面质量管理(TQM ) 战略管理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限制理论(TQC ) 成本企划(TC) 二、成本的经济含义 马克思的成本价格理论是其劳动价值理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成本价格与利润”一章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成本价格理论。 在理论和实务界,形成了“c+v”、“c”、“c+v+mˊ”(mˊ指应计入成本的m部分) 1、劳动耗费论——成本实质上是一种耗费,而一切耗费归根到底都是劳动耗费,即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 2、资本耗费论——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商品生产的过程是资金垫支过程和资金耗费过程的统一,这种资金垫支和耗费应以c+v为度。 3、价值构成论——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它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自己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组成。 4、转移价值论——是对c观点的一种表述,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成本仅包括所消耗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不包括劳动者的工资。 5、“大”成本理论——即“c+v+m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从理论上讲是c+v,但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包括m的部分,如利息、保险费、租金等。 三、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管理会计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现金流出内容的是()。 A.原始总投资 B.建设投资 C.垫支流动资金 D.资本化利息 2.某企业希望在5年后拥有40 000元用于购买生产设备。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为10%,则企业现在应存入()元。 A.20 000 B.28 400 C.24 840 D.24 480 3.年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来表示。 A.企业净利润与折旧之和 B.企业年度税后净利润 C.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D.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税金 4.某人拟在5年后用20 000元购买一台电器,银行年复利率为12%,此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元。 A.12 000 B.13 432 C.15 000 D.11 348 5.一面值10万元、年利率为12%、5年期、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的债券,其复利终值为()。 A.160 000元 B.120 000元 C.112 000元 D.176 230元 6.某投资项目建设投资7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3万元,建设期资本化利息7万元,经营期每年可获利润14万元,则该项目年平均报酬率为()。 A.20% B.14% C.18% D.25% 7.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100万元,建设期1年,经营期10年,期满有残值10万元,经营期每年可获营业净利润16万元,则该项目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8.某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10万元,原投资额现值为100万元,则获利能力指数为()。 A.10% B.1.1 C.100% D.0.1 9.在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决策时,不能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A.净现值法 B.净现值率法 C.获利能力指数法 D.差额内含报酬率法 10.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未来使用的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与()的乘积。 A.年金终值系数 B.年金现值系数 C.投资回收系数 D.偿债基金系数 1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贴现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是()。 A.获利能力指数法 B.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C.净现值法 D.内含报酬率法 12.当某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时,其内含报酬率()。 A.可能小于零 B.一定等于零 C.一定大于资金成本 D.可能等于资金成本 13.在一般投资项目中,当一项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时,即表明()。 A.该方案的获利能力指数等于1 B.该方案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C.该方案的获利能力指数小于零 D.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小于资金成本 14.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一旦折现率提高,则下列指标中其数值将会变小的是()。 A.净现值 B.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C.内含报酬率 D.投资回收期 15.在进行原始投资额不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是()。 A.净现值法 B.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法 C.获利能力指数法 D.投资回收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现金流入的内容有()。 A.营业收入 B.处理固定资产净值 C.营业净利 D.回收流动资金 E.经营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卷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卷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2015年5月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试题 (课程代码:11751) 第一部分必答题 (本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不考虑过去业务信息而进行的预算属于(D) A.固定预算 B.弹性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2.某企业的部分财务信息包括:本期销售收入460 000美元,期初存货48 000美元,本期购货280 000美元,期末存货60 000美元。该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为(B) 天天 天天 3.下列关于投资评价内部报酬率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 A.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B.根据会计净收益计算 C.忽略投资规模 D.不以比率形式表示 4.某企业生产储藏盒,单位成本美元,完工产品40 000个,期末存货8 000个完工程度为40%,该企业的期末存货为(A) 680美元 B. 11 520美元 200美元 D. 38 400美元 5.下列反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实际成本-实际耗用量×标准价格 B. 实际成本-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 C. 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 D. 预算产量×(实际单位成本-标准单位成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6.说明安全边际的含义及其对管理决策的意义。 含义: 安全边际是指预计销售收入与损益平衡点销售额之差; 可以表示为销售量、预计销售量的百分比或预计销售收入的 百分比。 意义: 安全边际意味着企业在发生亏损之前,销售收入可以下降 的程度。 7.解释缺货成本的含义以及包括的内容。 含义: 缺货成本是指企业存货耗尽而发生的成本。 内容: 企业销售量受到损失而发生的成本; 不得不紧急订货以补充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生产停工损失,例如机器不得不进行额外维护的成本; 工人停工带来的成本; 企业声誉和形象受损所带来的成本。 8.解释战略信息和战术信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 (每题 2分,共 10 分) 1、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 B )。 A.产成品成本 B ?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产品的综合成本 C.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D .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 36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4000元, 产品售价 为 56 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 50%,该企业的销售总量应达到 ( B ) 件 A.400 B.222 C.143 D.500 二、多选题 (每题 4分,共 20 分) 1、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 所采取的标准有( BDE ) A.理想标准成本 B .正常标准成本 C .现实标准成本 D.定额成本 E .历史成本 2、 构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基本因数有( AB ) A.效率差异 B .时间差异 C.用量差异 D .价格差异 3、 企业拥有若干辅助生产车间时,企业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AB ) A.间接分配法 B .直接分配法 C ?交互分配法 D .代数分配法 4、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 AB ) A.约当产量比例法 B .交互分配法 C ?按年初数固定成本计价法 D .定额比例法 5、 为实现目标利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ABCDE ) A.提高单价 B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C .增加销售量 2、 不在“废品损失”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A.修复废品人员的工资 C .实行“三包”损失 3、 假设每个质检员最多检验 加一名质检 员, 而且是在产量 检员的工资成本就属 于( A.半变动成本 C.延伸变动成本 4、 作业消耗一定的 A.成本 B D .时间 B. C ) 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 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D. 500 件产品,也就是说产量每增加 500件就必须增 旦突破 500件的倍数时就必须增加。 那么,该质 ) .半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 C .费用 D .资源

管理会计教案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 第二节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第三节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成本及其分类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几种主要的成本分类 一、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重视形成成本的目的性和成本发生的必要性 二、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成本也有许多分类标志,选择不同的标志可以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成本可以分别满足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 三、几种主要的成本分类 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 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 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 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 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 业务成本是为反映业务活动本身的耗费而核算的成本。 责任成本是为明确有关单位的经营业绩而核算的成本。 质量成本是为确保产品质量而核算的成本。 ?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 历史成本是指以前时期已经发生或本期刚刚发生的成本。 未来成本是指预先测算的成本。 ?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 相关成本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 ?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 可控成本是指责任单位对其成本的发生可以在事先预计并落实责任、在事中施加影响以及在事后进行考核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是可控成本的相对立概念。 ?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

直接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有直接联系,能够明确判断其归宿的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并无直接联系或无法追踪其归宿的成本。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2.非生产成本:(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 ?成本按其可盘性分类 产品成本是指那些随产品实体流动而流动的成本。 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去的成本。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第二节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的涵义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分类示意图 相关范围对成本性态的影响 一、成本性态的涵义 成本性态(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Volume)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业务量表现形式成本总额 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等非生产成本。 二、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的定义 固定成本的内容 固定成本的特点及其性态模型 固定成本的进一步分类 固定成本水平的表现形式 固定成本的定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固定成本的内容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房屋设备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不动产税捐、管理人员薪金和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固定成本的特点及其性态模型 固定成本总额(用a表示) 的不变性 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图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练习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本章重点 1、战略、战术和运作信息 2、决策过程 3、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差别 4、成本管理会计性质 考核要求: 1、理解战略、战术和运营信息的概念、信息使用者、特征的不同,会区分三种信息 2、识记决策过程 3、理解决策过程涉及的管理人员 4、理解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差别 5、理解成本会计系统的构成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战略信息的是() A. 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 C.工人的产量报告 2、以下属于战术信息的是() A. 企业竞争者的信息 C.库存材料数量B.成本差异信息 D.设备生产率 B.工人的生产工时D.工人的生产率

3、以下属于运营信息的是()

A.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 B.新产品投资决策方案 C.设备的产量报告 D.现金流预测信息 4、以下属于战略信息特征的是() A.与进行长期决策有关 B.信息大多来源于部 C.只有定量信息 D.对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不咼 5、以下属于战术信息特征的是() A.可通过外部或部渠道获得 B.与具体任务有关 C.通常描述和分析个别部门或区域的活动 D.应连续编制和提供 6、以下属于运营信息特征的是() A.所涉及的问题与企业整体相关 B.非常详细的没有加工的原始数据 C.与中短期决策相关(生产、定 库存) D.通常基于常规情况 价、 7、战略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监管人员 8、战术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监管人员 9、运营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生产工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