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绝不回头

尹全生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

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

....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

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11)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12)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

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

..。因此它克制、遏止住了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13)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鹰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14)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有删节)

19.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3分)

等待寻找仇敌——(插叙)————最终获胜称王

22.赏析品味加点词语。(4分)

(1)文章第(12)节中加点的“伎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赏析第⑨节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

....地小跑。

21.联系全文,说说“公狼最终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原因。(3分)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微型小说,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小说在写公狼与食狼鹰决斗时,将公狼的狂奔与食狼鹰的从天而降写得惊心动魄,公狼的狡猾本性一览无遗。

C.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孜别里山山麓、丛生的灌木、漫漫的风沙……作者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苍凉劲美的环境,很好地突显公狼的形象。

D.微型小说必须“以小见大”,即通过短篇幅展示大主题。本文明写公狼与食狼鹰之间的决斗,实则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

2、【秦淮练习卷】(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11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12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妻子半天○

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7.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门缝里的风景”的含义。(2分)

18.根据⑥-○11的内容,用四字短语仿照下面的形式从事件、心情等角度进行概括。(3分)

无人开门,焦急烦躁→,→,→,

19.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20.如何理解“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中“疼”的含义?(3分)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讲究伏笔的运用,文中多次提到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就是在为下文揭示门缝里的秘密埋下伏笔,这样写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分隔两地的生活让他和母亲没有了共同话题,他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

C.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推波助澜,使文章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的都市人,都要常回家看看,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3、【雨花】

(三)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19-23题。(15分)

暗记

聂鑫森

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②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在窗前的画案上。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的山水画。画的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③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里拿着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一个部分。他不能不认真,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要寄往北京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有业务上的往来。

④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美院国画专业毕业。他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裱画店,现在他既是这家店的老板又是装裱师傅。石丁的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店去装裱呢?

⑤胡笛刚刚才把画亲自送来,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⑥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⑦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他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⑧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石丁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①,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绘画

功夫,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而眼前这幅画却能轻易被人仿造了,他是不是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⑨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⑩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11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有意设在杂树根部的暗记,实为暗伤。北京城高手如林,如果细心人看出,就成了这幅扛鼎之作的斑点。您说呢?”

○12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13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②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上几个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14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细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了无痕迹。如此接补,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费时费力不说,更要有精湛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原来的笔墨如出一辙。石丁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15石丁颓然

..地搁下了放大镜。

○16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是你对人不信任而设防的记号,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17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18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19石丁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到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

分的暗记……

注释:①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②皴:cūn皴法,中国古代国画中的一种画法。

19.石丁为何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到北京参展?(2分)

20.请仿照示例说说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三点)(3分)

示例:胡笛是一个自信的人,你看他自认作画的补笔,应.没有给石丁丢脸。

21.请说说题目“暗记”的含义及其作用。(4分)

22.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石丁颓然地

...搁下了放大镜。

23.下列对文章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动表现了石丁教授复杂曲折的心路。

B.第④段中,插叙介绍了胡笛从事装裱业及石丁找他裱画的原因。

C.“石丁发了好一阵呆”中的“呆”,写出石丁心灵的震撼以及心理的阴暗。

D.第⑧画线句意思是说,石丁在绘画艺术上既能仿效石涛,又能自成一家。

4、【六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1)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7)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10)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18)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19)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20)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

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3期)18.请简要概括在“火车上的相遇”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赏析划线句子。(4分)

(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理解“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第(5)段“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既是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与父亲“火车上的相遇”埋下伏笔。

B.第(12)段“沉重、烫手”表现了“他”意识到这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凝聚着父亲的血汗,也流露出对自己不求上进的自责。

C.父子相遇,似乎是有惊无喜,父亲“惊”是因为担心儿子知道真相,儿子“大声叫”仅仅是因为觉得“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D.文章最后两段都是强调那个假期的难忘,第(20)段侧重于“他”的成熟,第(21)段侧重于“火车上的相遇”在“他”成长中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高淳】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远行(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7.请以 “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2分)

18.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2分)

不愿上学 ---- ▲ ----- 畏惧前行 ---- ▲ ----决定上学

1

9.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

示为

下列选段作批注。(4分)

20. 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原文:“你……”父亲老树皮

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

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

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

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

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

时隐时现。 提示1:给“僵”和“柔”两个动词加点,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 批注: ▲ 提示2:简要赏析“月光”的表达作用。(2分) 批注: ▲

2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1、【鼓楼】

绝不回头

尹全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9. (3分)父母惨遭猎杀;自信挑战仇敌。(答对一点得2分)

20.(4分)(1)伎俩:食狼鹰猎杀狼时用第一爪激发狼回头反击,然后快速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致对方于死地。(2)“不紧不慢”写出了公狼为了吸引食狼鹰的注意力,诱惑其进入设计的圈套,实施复仇计划的智慧。

21.(3分)公狼敢于改变习性,乃至改变本能,挑战自我(1分)。此外,公狼能做到知己知彼,能牢牢抓住食狼鹰墨守成规,固执不知变通的天性。(2分)如此运用智慧进行斗争,自然应该成为种族的头领。22.(3分)B

2、【秦淮练习卷】

门缝里的风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7.(2分)“风景”一词,指的是他发现了母亲强忍腰疼艰难为他开门的令人心疼的场景(1分),也指母亲即使爱到无力但仍然全力表达出来的对孩子的感人至深的爱(1分)。

18.(3分)了解真相,心疼不已(1分);闲聊趣事,兴致勃勃(1分);展现厨艺,其乐融融(1分)(四字概括,意对即可)

19.(3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因为腰疼起身开门的艰难和无助,表现了母爱的感人至深。(从动词的角度分析亦可)

20.(3分)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疚;为自己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每点一分,意对即可)21.(3分)B

3、【雨花】暗记

聂鑫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9.(2分)他要让这幅画时时警示自己,铭记这段经历和感受(1),待人要坦诚、真诚。(1)(意对即可,一点1分)20.(3分)示例:胡笛是一个画艺极高的人,你看他补画的苔点,与原作如出一辙。胡笛是一个坦诚的人,你看他直言去除画作暗记的原因。胡笛是一个大度的人,你看他用实际行动消除石丁对他的不信任。胡笛是一个正直的人,你看他面对价值不菲的画作,不为所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要相吻合,意对即可,一点1分)

21.(3分)含义:(1)“暗记”表面指石丁为设防别人悄悄做的记号。(1分)(2)“暗记”实指石丁私下记住了和胡笛交往的这段经历和感受(1分)作用:(1)行为的线索;(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得2分)

22.(3 分)“颓然”一词,运用神态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石丁发现自己心机被识破

....

.......,以及画作还存

在败笔

...(斑点、破绽)的情态,(1分)这让他内心受到极大刺激,有挫败感。(1分)(意对即可)23.(3分) C

4、【六合】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8. (1)他的颓废不求上进(2)他与父亲在工地上的交谈(2分)19.

(1)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因担心父亲责怪而不安与惶恐心理,对父亲的愧疚与自责。(2分)(2)

景物描写、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天气的闷热,表现了他内心的烦躁不安,为下文父亲工作艰辛下伏笔。

(2分)20. 宽厚慈爱吃苦耐劳教子有方望子成龙(2分)21.父亲艰辛的劳作、宽厚的胸怀

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3分)22.C(3

分)

5、【高淳】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远行(周太舸)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7. (2分)父亲通过带我赶场卖猪崽改变了“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18.(2分)宁可卖猪(心中惬意)反省觉悟(咬牙坚持)

19.(4分)(1)(2分)“僵”和“柔”两个动词非常传神(造型感极强、进行人物特写);贴切地反映出父亲(由想“打”到想用事实教育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2)(2分)渲染了清冷、静谧的气氛,烘托父亲内心的不平静;也使父亲“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这一刻画更真实。

20.(3分)这儿作者用繁笔(重复啰嗦的对话),是为了突出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用事实告诉儿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的,更好地表现文中父亲的睿智;为儿子的

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21.(3分)①照应了前文的情节;②使情节有波澜(富有戏剧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第①点1分,②③各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小学四年级语文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____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6、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新部编本(韦华)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 《长城》教学设计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韦华【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长城多媒体课件、长城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多媒体出示长城图片,学生欣赏歌曲《长城长》。学生听完歌曲后,师问:同学们,在这首歌中提到了一处名胜古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2.是呀,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要继续学习17课。(板书课题:17.长城)。学生读课题。 3. 师过渡:毛泽东爷爷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让咱们来当当好汉,一起走进长城,去一览它的雄姿。那我们怎么去长城呢?(学生各抒己见。)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词语飞机,如果同学们能正确流利的读好这些词语,就说明你们不但会开飞机,还开得很棒!就可以驾驶飞机登上长城了。(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 (1)

绝不回头 尹全生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 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 ....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复习试题(无答案)

使温室效应加剧 炼铁 煤炉 尾气排放 煤的燃烧 炉渣固体废物污染 酸雨 CO 2 SO 2 CO CO 2 CO 2 SO 2 NO 2 火力发电 第七单元复习试题 3.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4. 2020年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低碳”理念,“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煤 B . 石油 C . 天然气 D . 太阳能 A . 氧气和空气 B . 二氧化碳和氮气 C . 甲烷和空气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 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可燃物 B .缺乏O 2 C .排出的气流中CO 2的含量高 D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 .SO 2、NO 2 B. CO 2、CO C .SO 2、CO 2 D .NO 2、 CO

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9.央视新闻报道称,河南某农民因焚烧秸秆导致火势蔓延,烧毁了相邻的20亩小麦。专家称遇到这种情况可用农机具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起到的作用是()A.使燃烧物隔绝氧气 B.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C.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D.使燃烧物的着火点降低 10.使用右图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 A.高锰酸钾制取收集氧气 B.锌和稀硫酸制取收集氢气 C.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收集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收集氧气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石油加工产品的是() A.焦炭 B.柴油 C.煤焦油 D.天然气1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13.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 A.水资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氢能源没有污染并且成本低,现已普遍使用 D.乙醇汽油既节约石油资源,又能促进农业生产 14.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1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体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从火灾现场逃生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 17.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长城》教案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长城》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⑴认读10个生字。 ⑵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⑶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宏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搜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小组交流报告。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搜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心得课文内容 ⑴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⑵选择你喜爱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诵。 ⑶练习说话:选择喜爱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分明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报告 ⑷生生之间相互评议㈣理解积攒柔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柔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其实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胆怯。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习,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长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势和高大坚固。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 4. 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5.通过法制教育,树立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国歌》,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长城长》 师问:这首歌你知道是谁演唱的吗?那你知道歌颂的是什么吗? 2.《长城长》歌曲简介 师:我们已经听了关于长城的歌曲,想不想一起去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呢? 3,多媒体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听音朗读,初步感知长城。 1.录音朗读,学生手指课本。 听完以后,你认为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师相机出示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垛子瞭望口屯兵堡垒气魄

2,交流如何记下这些词语。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3.学生齐读课文。 师: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现在对长城的第一印象吗? 4.师播放长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三.细读经典,品味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一名学生朗读,提问:你能从文中找出概括长城远处看的样子吗? 师板书: 远处看蜿蜒盘旋像一条龙 师:同学们,为什么作者要比作龙,而不把他比作其他动物呢?(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作者来到了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老师朗读,同学们思考: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明确答案:总共有六句话,分别写长城的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教师板书 远处看近看 蜿蜒盘旋长城坚固 像一条龙城墙顶上 外侧的垛子 城台 师问:你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为什么? 3.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 引导学围绕着站,踏,扶,自然等词语分析作者的心情。 师:当我们为一件作品而惊叹,自然而然的想起他的作者。长城也正是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长城教学设计思路

篇一:《长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17 《长城》教学设计方 案(第一课时) 1 2 3 4 5 篇二:《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番禺大石中心小学郑瑞群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智能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2)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三、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及《长城》课件。 四、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辅。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了认知、智能、情感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深入挖掘了《长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1)嘉jiā峪yù屯tún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1远看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 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 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 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 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2.你去过长城吗?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就和 作者一起游览一下“长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 准读音。 2.指名读这些句子,及时纠正。 3.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四个人) 三.初识长城,体味情感 1.师:长城以其壮美的雄姿,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 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 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 作。“(出示句子) 师:不止这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赞誉有加,就连作者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2.指名学生交流 (1)师出示最后一段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七年级英语上册7AUnit2Comicstripe第31课时教案

第31课时学科:英语年级:七年级 课题:7A 《课标要求》1.学会根据提纲组织协作材料 2.合理架构文章,想别人介绍自己的体育爱好 学习目标1.To learn to organize the ideas before writing. 2. To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one’s favourite sport.. 学习 重点 To learn to organize the ideas 学习 难点 To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one’s favourite sport.. 学情 分析 学生活动Step 4: Practice writing T: Write your own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Correct the Ss’s mistakes.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Step 1 Self-study Students read David’s article on Page 28 by themselves. Try to finish the Exx on Handbook P25 II.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学生合作学习内容Step 3 Group work Reading and discussing Read David’s article again, and try to tell how to write about one’s favourite sport. What is each paragraph about? Discuss in groups.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案 导读: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文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

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文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起看看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欢迎查阅! 小学四年级长城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着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分页标题#e#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 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 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 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 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2.你去过长城吗?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就和

作者一起游览一下“长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要读准读 音。 2.指名读这些句子,及时纠正。 3.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四个人) 三.初识长城,体味情感 1.师:长城以其壮美的雄姿,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以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出示句子) 师:不止这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赞誉有加,就连作者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2.指名学生交流 (1)师出示最后一段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长城》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2、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你找到了没有? 出示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2 )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再读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品“长”,感悟气势。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板书:远看谁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一段) ◆长(第二句话) 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识山海关和嘉峪关吗?出示课件。(地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长度。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齐读。 ◆气势(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

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 再齐读。(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 (课件出示第二段)近看长城,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说吗?自由读。高大坚固 板书 课件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那你们读读这一句话,哪里看出了它的高大坚固?(让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同桌合作) 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射 口 瞭望口 方形城台 成排的垛子 城墙顶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教案 第五单元 我国的世界遗产 17 长城

17 长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据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说,他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只能看到一个建筑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长城) 相机板书:长城 2、(出示长城图),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长城?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长城的。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2、检查自读,开火车认读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高大坚固山海关嘉峪关 城砖城墙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屯兵堡垒打仗 肩膀血汗智慧凝结 3、面对着这么高大坚固、雄伟壮丽的长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议读感悟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呢?请大家读1—3自然 段,边读边划出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在你找到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2、、交流汇报: (1)长:①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城?【长】有个年轻人徒步走了508天才走完全程)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比喻句把比喻成;这时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座什么样样的长城,把你对长城的印象读出来。 小结: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作者的感慨]) 过渡语:这是从远处看长城。那来到长城脚下,从近处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能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呢? (2)高大坚固:①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出示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小结:这真是一座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工程,让人们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感叹] 过渡语: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上,当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发言) (3)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①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设计情景指导朗读)[在烈日炎炎下,在冰天雪地中,在饥肠辘辘中] 他们太辛苦了,那种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这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② [出示:多少劳动人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最新《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长城》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学小学五年制第八册第一课。本节课是它的第二课时。 《长城》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就在于使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深化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也会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同时对计算机的学习与基本的实际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根据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搜集、整理网上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文稿。 4、学会注册并使用BBS,学会发表网址时进行的相关链接。 能力目标: 1、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能展开联想,在BBS中发表自己独道的见地。 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本身网络学习语文的这种形式就吸引着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本身就为突破重点、难点做好的铺衬。 在BBS中了表自己的合理化见解,这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稍有难度,但我相信教师大胆的引导与勇敢的鼓励,这一难点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三、课堂教学结构及各要素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思 本节课我大胆的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本节课《长城》适合全面搜集资料的特点,而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二者的结合,在形式上首先就给学生以学习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渴知欲;而在实效上更是相辅相承。计算机网络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完全的体现了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公平;学生如果想更好的学习到本节课的内容,首先他得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基础,会浏览网页,能进行简单的图文复制与粘贴,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学会注册BBS会员,并学会发表与回复贴子,发表贴子如果发表的是网址还要会学会如果进行链接,等等这一切又充分要学生去动脑、去动手,去实际的操作与应用来展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学生在BBS中的发表见解所面向的区域更为宽广,不再是只对老师,或只对学生,他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人及所有人的全部,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在本节课是一个调控者与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的学习,谐调各小组或每个同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在学习中,又是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员,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本节课,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