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国家形象比较

中美国家形象比较

中美国家形象比较
中美国家形象比较

美国霸权主义阴影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之路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学的角度而言,经济地位决定了国家地位,可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西方国家不断的丑化中国的形象,并且主流的西方舆论所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也使得西方国家难以对中国产生好感。

反观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他的触角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似乎并没有人对他进行任何的指摘,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形象似乎能够永远是正面多过负面,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得不感叹美国的高明之处了,美国之所以有这较高的国脚形象,我想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国总是乐于对自己的伙伴伸以援手,在二战刚结束之后,西方的经济衰败,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范围的救助,对于在苏联进行封锁的西德更是不留余力的连续一年多进行食物的空投,所以战后重新恢复元气的西欧社会的主流意识都是认为美国的国家形象是伟大的。

此外,美国与如今西方乃至世界主流的大多数强国的社会属性与价值观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有着共通点,还有大多数西欧强国都有着与美国一样的发迹史,所以相同点甚多,还有就是战后美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虽然经历了美苏冷战,但是苏联所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奔分离兮了,而社会主义阵营能在世界上发出声音的毕竟不多,所以美国自然而然的就与西方大国有着熟悉度。

最后一点,就是美国的文化输出,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人权主义思想,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此外美国的高科技,新奇,先进,以及普通人都能创造奇迹,个人英雄主义的论调,无疑是对美国以外的优秀人士的重大吸引。

反观中国,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就不断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列强的欺压,中国的自信心不足,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至今仍然存在,而美国作为西方国家的翘楚,地位自然不凡,而中国的自卑心理就显得越发明显了。此外中国在面对美国等国家时也显得底气不足,美国虽然欠中国一万多亿美金,但是中国的国力依旧无法与美国抗衡,所以中国在心里以及历史,国家实力上还是无法与西方国家对立。

还有就是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形式与西方主流国家对立,所以两者之间必不可少的会存在摩擦。而中国作为被压迫的一方,经过发展之后竟然经济实力大幅提高,这是不能被西方国家所容忍的,他们不愿意让比自己弱的那一方逐渐追赶上自己,所以他们便大肆造谣,制造中国威胁论,其实中国真的会威胁他们吗?根本不可能啊。

但是中国也有成功之处,比如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点大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每年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人才,建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他们的生活。

并且中国还不断的进行对外交流,国家主席,总理,以及各位要员,都纷纷出国进行会谈,也在国内接见了诸多国家的重要首脑,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的重要成就。

此外民间的国内外交流更是密切,出国旅游,移居国外,接纳海外留学生甚至移民,这些打开了中国与世界连接之门,让中国的国家形象真实地出现在世界的眼前,中国不再是那个闭塞,荒蛮的国度,而是个知书达理,和谐的社会与人群。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得以提高。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对中国的仇视与对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实力强了才有说话的本钱,此外中国的国民素质应当提高,这很简单,中国游客在国外的恶名已是人尽皆知了,所以为了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就必须对民众进行更好的教育,让大家有更好的修养。还有就是要在重大事件上要敢于发声,敢于与强权主义作斗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家形象。

我想中国的国家形象会随着自身实力的上涨逐渐提升,但是这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宝莲灯》与《花木兰》看中美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8290886.html, 从《宝莲灯》与《花木兰》看中美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作者:周娉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7期 摘要:当今美国的动画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我国动画在题材和技术表现手法上还处于落后阶段,鉴于此本文透过《宝莲灯》与《花木兰》看中美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民族性、故事取材和情节、表现手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实际简短地对中国动画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美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宝莲灯》《花木兰》 1.什么是动画 动画是19世纪末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绘画艺术结合的产物。“动画”一词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当时日本将用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称为“动画”;二战后,开始将用木偶、线绘等形式制作的影片统称为“动画”。①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从其确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普遍应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大量的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动画作品和优秀动画家。 2.中美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以下从《宝莲灯》和《花木兰》的民族性、故事取材和情节、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看中美两国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 2.1动画的民族性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要打上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每个艺术家总要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个性特点。② 具有民族特性的作品《宝莲灯》,歌颂了人类最高尚的母子之爱,充分体现了中华古老的民族精神。 美国因其历史短暂,本土原创题材少,曾借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充分展开想象能力,借用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形象,演绎出具有美国式传统独立、好强、叛逆精神的人物内核,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重新塑造出一个善良、勇敢、独立的美国式花木兰形象,大受欢迎。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英雄一直作为民族骄傲牢牢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隐姓埋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代父从军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虽然对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我们都已无从考证,但每当我们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古乐府《木兰辞》时,那个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巾帼英雄形象立刻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花木兰几经沙场,出生入死,乔装隐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妇女勇于献身的可贵品质都在花木兰身上得以完美的体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精神原则和民族灵魂。 动画片《花木兰》体现的是西方的现代精神理念,如花木兰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断地突破自我,即使身份被识破也毫不退缩。她成了一位挑战自我,力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时代女性。不仅如此,她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花木兰》播出后不久便风靡全球,它获得了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接受,不仅是在中美两国,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所塑造的西式花木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同时也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木兰辞》开篇就指出,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是为了践行孝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战争爆发了,可汗开始在全国大肆征兵,十二卷军书,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体弱年迈,木兰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男扮女装,替父出征。“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家需求与木兰的家庭情况之间发生难以解决的矛盾,木兰本人并没有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欲与男性试比高’的主观愿望”。除此之外,文章开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叹息声已经压过了机杼声,可见木兰心中的万千愁绪,这也是作为一个子女,最真切的孝道流露。木兰的愿望只是作为子女单纯地替父亲分忧,她本人并没有任何参军的念头,更没有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她会遵从社会分配给她的角色,安心地在家耕织,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在《木兰辞》对木兰奔赴军营的描述中,作者对于战争的描写只是寥寥的几笔,而她对父母的思念则是写的十分深刻,如文章的最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皇上的万千赏赐,木兰最大的愿望只是最快地回到父母身边,侍奉双亲,这也是木兰“孝”的深刻流露,这也与她为了践行孝道而替父从军的最初动机遥相呼应。 迪斯尼的木兰替父出征既是为了救父,更是为了自救,这与中国版的花木兰从军动机的单一性迥然不同,影片一段情节最能体现她实现自我价值的从军动机。 木兰女扮男装的身份因受战伤接受医治而被识破,因此被大军遗弃在了雪地上。此时,片中特写了一段花木兰与被贬的守护神木须龙之间的对话: 木须龙:“就差那么一点,一丁点,老祖宗就得重新看我,让我连升三级,唉,千辛万苦全泡汤了,唉。”( I was this close, this close to impressing the ancestors, getting the top shelf, an entourage. Man, all my fine work, ff f t. Hi.)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doc

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摘要:世界头号的美国和世界第二的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两国间的战略疑虑不断加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中美;新型;疑虑;对抗 中国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基本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的领土集聚,形成了现代中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与长期占据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一起形成现代中国巨大的“权势基值”,是中国有资格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这一规模优势与不断成长的经济实力,快速推进的军事现代化水平以及拥有对世界事务的否决权一起,使中国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位超级大国的有力候选人。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在战争中高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令他国望尘莫及的综合国力,通过构建联合国,建立WBG,IMF,GATT 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取得世界领导权,基本上掌控着世界发展的方向。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拥有对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①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已大大超越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而且综合国力也从“多强”中脱颖而出;而主导世界事务的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其维护世界霸权的巨大资源遭到了削弱,临危授命的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中美国力

差距缩小,两国开始了“权利更替”的过程。两国关系已越来越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转变。 中国崛起的巨大“外溢效应”和“震荡效益”引起美国学术界和战略界的普遍忧虑。根据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论断,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会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将引起霸权国家的焦虑与反作用,最终两者之间的危险与摩擦不可避免,出现大国政治的悲剧。布热津斯基认为,充足的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是建立庞大军队的先决条件;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对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外国在华投资规模,都属全世界最高之列,这种经济发展势头将使中国有能力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大国由于早期的经济扩张带来了海外义务(依赖国外市场和原料,军事同盟,可能还有军事基地和殖民地),因而在大约半个世纪之后会将军力建设放在首位,以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②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从各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正在创造有史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神话,以及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急速军力建设。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加深了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现实主义性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就是针对中国的预防性战略。“把平衡中国崛起作为一项重要考量,在外交姿态,军事部署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制衡中国的行动,意在防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因中国力量上升而被边缘化,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头号大国地位”③。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紧在该地区的战略调整和军事部署。继续

解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守成大国。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 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2013年6月7日,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双方确认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明晰了其内涵、勾画了其路径。 “庄园会晤”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开启了中美“跨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中美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大国关系?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在这里帮助大家解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的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单打独斗,需要携手。中国因此积极的和“一批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不仅要与美国等传统大国之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也要与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新思维、新方向。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一、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提出的一个概念,于2012年11月被写进中共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新崛起的大国和守成的大国之间总会猜疑、对抗甚至不惜诉诸战争,最终导致国际体系的更替。从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和斯巴达争霸,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霸,还没有一个反例能打破这一魔咒。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一怪圈。 1、定义: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人民网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2、新型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的区别(新在那里) 传统大国关系:“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对抗、必然冲突,甚至导致战争。 新型大国关系: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冲突的旧模式,开创大国间对话合作的新局面。 (1)不能打仗:出发点和归属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努力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稳定、友好、合作的外部环境。 (2)强调合作: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3)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共同利益,使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4)建设性地管控分歧,化挑战为合作的契机。

从中美电影《花木兰》看我国电影不足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办法 ——通过中国电影《花木兰》与美国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对比 【摘要】: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实现跨文化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本文从中美电影《花木兰》的经济效益切入,具体分析其各自的制作、运行方式,反映出我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问题,从而探索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完善办法。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ilm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cross-cultur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our country the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deficiency.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lm "huamu Lan" economic benefits cut,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ir respective production, operation mode, reflecting China film industry culture resource advantage 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blems,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ovi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perfect way. 【关键词】: 电影产业、花木兰、文化转换、文化资本 film industry, hua mu Lan, cultural transition, cultural capital 【正文】: 一、电影产业的跨文化发展 近年来,中美电影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电影产业的跨文化发展和文化转换、逆向文化转换现象。“所谓文化转换,是指不同文化相遇时,一个文化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造其他文化,将其据为己用的过程。所谓逆向文化转换的现象是本土的文化变成了外国的文化,反过来又重作用于原文化,促成逆向文化转换。”1 但是在电影产业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即我1陈韬文:《中国花木兰传说的迪斯尼化与全球化》[C],《传播学论文选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新时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_马雨薇

新型大国关系实质上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关系,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新方式。纵观历史,从美苏争霸到苏联解体,世界一直呈现两极对抗的局面。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将这一格局彻底打破,国际关系更趋向复杂和多极化发展,单纯的武力对抗已显然不能再顺应时代潮流。因此,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应运而生。从目前我国国情、时代主题以及中美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看,两国构建新兴大国关系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必然。首先,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本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我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与重要大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与美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里程,“中国在实现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促进国家建设发展,构建以新安全观为基础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关键”[1]。最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也决定着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整体方向。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管控分歧、相互尊重、平等互谅、合作共赢、培植 友谊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与当下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相符合。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历程 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肩负着稳定国际局势的重大责任,两国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中美自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曲折发展。两国对相互之间关系的探索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改革开放后十年间双方互动增多,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公报的发表,使得美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政府的唯一性,改变了两国关系徘徊不前的局面。中美两国由正式建交到开始进行战略合作,两国关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0年,随着两国互访的持续进行和一系列合作协议签订,中美关系逐步回暖。1982年《八一七公报》的发表,美国做出“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在1979—1989年期间,中美两国之间的积极互动为双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7卷第4期 2016年8月 文章编号:2095-3046 (2016)04-0106-05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6.04.022 新时期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 马雨薇, 雷江梅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0) 摘 要:中美两国从建交开始,经过种种调整、适应、冲突与合作,已走过三十余年。目前,两国在 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地区问题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与摩擦。为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妥善处理双方关系,中国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伟大构想。而受国际局势和国内政局的影响,这一构想变得十分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两国乃至国际秩序的动荡。因此,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沟通、有效管控分歧、深化合作交流,才能够避免战略误判,增强互信,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为中美关系的前进之路提供更为光明的前景。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管控分歧;战略意图;深化合作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1-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BKS011);湖北省优秀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作者简介:马雨薇(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等方面的研究,E-mail:Bella071209@https://www.doczj.com/doc/298290886.html,. 通信作者:雷江梅(1978-),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研究,E-mail:leijm78@https://www.doczj.com/doc/298290886.html,. Vol.37,No.4Aug.2016

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视角对比中美女性社会角色的差异性

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视 角对比中美女性社会角色的差异性 Acknowledgements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completed without numerous people’s invaluable help and support. To whom,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show my heart-felt gratitude. First, I am especially grateful to my supervisor, Miss. Zhao Zhilan. She has offered me constructive and helps me complete this thesis, from the initial draft to the final paper. Besides, I extend my thanks to Professor Li Qiang and every teacher who has helped me with useful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My immense thanks also go to my friends who supported me with their help.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est gratitude to my family for their unconditional love and support.

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

新型大国关系是近年来外交上的一个焦点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关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同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世界形势风云动荡,我们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上,也要因时调整,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探寻双边务实合作渠道,积极改善并推进与欧美及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不断巩固夯实民间交流基础,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形象作出努力。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加深与世界各国在反恐、能源拓展、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任何国家都是以本国利益为前提,进行国际交往,建议新型大国关系,在不断提高本国形象的同时,也必须应对国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的挑战。 从中美关系上来看,中国倡导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主动塑造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展现了负责任的担当。当下的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我交织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世界从未如此接近,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中国拓展对美洲的外交,正是全方位外交的体现。这一开拓进取的姿态,有利于塑造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的对外政策走向:是否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否会变得咄咄逼人,如何与大小国家和平共处,何谓中国理想,崛起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等等。鉴此,我国更需要不失时机地释疑解惑。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应是两国从战略思想到具体行为的新梳理和新构筑。由于两国的战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彼此影响的,让两国在接触面和摩擦增多时“尽量往好处想”,的确不容易。新型大国关系既是政治态度,也是哲学态度。它不仅要促成中美之间的各种“好事”,还需对问题有越来越高的承受力。中美首先应把“新型大国关系”喊响,经常这样说就是自我提醒和鼓励,我们早已不生活在大国零和博弈的时代。 纵观全局,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6月7日下午,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之间首次面对面接触的圆满成功,令人对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充满期待。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只有切实发扬锲而不舍、顽强向上的攀岩精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论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同是表现女勇士的成长经历,《花木兰》和“MuLAN”却表现了女勇士不同的成长经历。 在动画性的情节中,木兰未从军前在家过得无忧无虑,虽然调皮好动,但也学些毛笔字画,到了婚嫁的年龄被父母逼着去相亲以求给家里带来好运。总的说来,木兰成长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战事爆发后,木兰见父亲腿瘸不能作战,最终隐瞒家人代父从军,一展自己的抱负。在家族的守护神木须和好运蟋蟀的的扶助下,木兰顺利进入军营。进入紧张的新兵训练阶段,花木兰凭借自己的天赋由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了一个勇武的士兵,并在训练中萌发了对校尉的爱慕之情。在上前线抗击强悍的单于部队时,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木兰表现了女勇士特有的机智勇敢,用雪崩换来了战场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并奋不顾身地救了陷入雪崩中的校尉李翔,两人关系更亲密了。木兰在雪崩后因受伤暴露了女儿身份要被处决时,校尉李翔却仁慈地放她而去。木兰的女勇士梦将要破碎时,被埋的单于的军队意外出现再次激活了女勇士的卫国热情。花木兰赶往京城报信。木兰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征服了众战友的不信任感,成功破坏了单于绑架皇帝的阴谋,救了皇上。并在家族神龙木须的帮助下,女勇士最终击败了凶悍的单于。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和高大强悍令人畏惧的匈奴人战斗中,木兰的女勇士形象再次高大起来,最终连最高统治者皇上也向她一个民间的女子致敬,京城的百官、百姓也向她致敬。皇上要以宰相之位封赏她时,女勇士以不愿做官但愿回乡见父母。结局的幸福爱情故事更是给人留下了女勇士形象的无限遐想。 在中式《花木兰》中,木兰是一个穷苦家的单亲孩子,在乡下里跟多病在身的父亲相依为命。作为军户出身的花弧,女儿在他的影响下喜欢舞刀弄枪,在邻居大爷的影响下习得一身打仗的本领,虽然也学些女孩织布之事。柔然犯境,战事爆发后,病弱的花弧应征,并嘱托女儿找个好人家。花木兰不愿病弱的父亲战死沙场,于是她灌醉父亲,前去军营应征。在好友小虎的帮助下,木兰成功混入男人的军营。刚到军营不久,木兰因偶然机会结识了文泰,两人一见如故。面对军营的黑暗,木兰表现了男儿的刚烈,狠狠教训了营主霸道的侄儿,显示了木兰的英武。后因玉佩之事,木兰被抓并向前来探望的文泰透露了女儿身。文泰在第二天柔然来犯时私放了木兰。营主在战斗中牺牲了,在危急的关头,木兰挺身而出,杀掉了敌方将领,扭转了局势。女勇士形象自此凸显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国。两国的一丝一毫都牵动着整个地球,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对中美两国的巨大考验,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在这个充满荆棘的外交世界,中美两国要发展新型的大国关系,这还是处于刚刚提出的阶段,甚至两国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双方的唯一共识在于,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中美应在21世纪走出以往“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实力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怪圈。 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背景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其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小同“老牌”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差距。例如,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约1/8,而十年之后的2011年,中国的GDP约合7.3万亿美元,已经达到美国同年GDP的近1/2。同样是在这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先后在国际贸易年总量、制造业产值年总量以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FDI)年总量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些现象意味着,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以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美国。权威国际机构纷纷预测,到21世纪头20年结束的时候,即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大胆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基于上述两国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要求在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则需要中国为其分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中国的支持,维护国际稳定。 在未来若干年中,中美两国国内都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正是社会矛盾多发时期,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瞒天过海,阴暗面或光明面同时曝光舆论面前,接受大众舆论的评头品足,贫富差距的拉大,经济增长的放缓,维稳难度的提高,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所有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一丝不苟地解决。而美国国内问题也不少,降低失业率,改革医疗制度、金融制度,复苏国内经济等等问题都足够令美国政府手忙脚乱。正因如此,两国都不想多惹麻烦,尽管双方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两国对于亚太地区,存在着两点带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中美两国都需要一个持久和可预期的地区和平与稳定,都需要本地区的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2年初习近平访美时提出:要把中美关系塑造成21世纪新型大国关系。但新年伊始,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的“国防授权法”,进一步明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这一政策宣示意味着,中美日围绕钓鱼岛乃至东北亚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化,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中美关系今后究竟会怎样?是在摩擦中逐步走向缓和,还是走向对抗?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一、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中美双方签署新的《联合声明》,提出“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给长期处于“非敌非友”模糊状态的两国关系找到了一个新定位。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美进行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之旅,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向美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在3月7日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讲话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出,“我们在共同树立典范,力争在合作和竞争之间达到一种稳定和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这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必须通过逐渐形成一个建立信任的框架,以直接和富于建设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基调同习近平同志的倡议是完全吻合的。基于这一共识,2012年4月底5月初举办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均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奥巴马在贺信中提及新型大国关系,胡锦涛同志则在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致辞,提出了“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五点构想,首次为“新型大国关系”充实了具体内涵。 中美希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究竟新在何处?其“新”大体包含两重含义。 第一,这种新型关系不同于4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关系。过去中美关系是“超—强关系”,即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多强”之一的中国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关系与美俄、美欧、美日、中俄、中欧关系等没有根本区别。而今天中美关系则更像是“老大—老二的关系”,是守成霸权国同新兴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开始被真正赋予国际关系史上“权力转移”的特殊意义。而从未来预期看,国际多个权威机构普遍预测,中国GDP总量超美在2020年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报告更大胆预测这一时间会提前至2016年。这一对比往往同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和西方大国整体性低迷这一国际体系大变迁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同中国在军事、网络、太空、海洋、科技等领域的长足发展联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在我的国家(美国),很多民众对于过去75年的中美关系状况都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两国关系与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中的美苏关系相似。但事实上,过去中美两国从未把对方视为冷战对手,未来也没有理由要这样做。相反,如今身处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美两国有充足的理由开展合作、避免对抗。 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实现本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目标,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达成这一目标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全球性挑战的威胁。 ?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 ?遭到削弱并且亟需深化改革的的全球金融体系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与极端天气变化 ?日益增长的对安全能源、粮食及水资源的需求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恐怖主义、海盗及跨国犯罪问题 中美两国都无法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若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全球挑战,两国自身也无法实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这一基本现实刺激了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努力解决上述全球挑战; 同时也降低了两国间发生威胁国家间合作的对抗或冲突的可能性。 这也使得两国总统近期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讨论的中美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可能。 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内容: ?“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最有可能威胁“新型”关系实现的因素是什么?

?为了促进中美“新型”关系的实现我们还能采取哪些行动?

I.“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美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为全球性大国; ?中国接受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继续扮演维稳力量;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彼此的繁荣与成功符合两国的利益;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各自的成功不是“零和”而是“双赢”,即美国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成功对美国而言亦然; ?中美两国基于共同利益、互惠互利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共同协调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或争端的领域,以避免合作遭到破坏,甚至演变成对抗或冲突。 我认为这对定义“新型”大国关系而言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我们对中美两国的期 望也应符合现实。“新型”关系并不意味着两国会放弃本国利益,会在所有事件 上仅仅因为对方的希望或要求而放弃本国立场。中美两国还是会存在不同利益与不同意见。两国依然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会继续在市场、资源与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竞争。同时中美两国也将继续采取措施来预防对方可能做出的不利行动。中美两国也将继续保持其大国地位。 但两国关系将有所变化,这个变化是:如果我们实现了“新型”大国关系,合作将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调。我们将与国际社会一同努力,解决全球所面临的挑战。此外中美两国还将合作,共同应对双方之间的分歧,避免分歧影响合作、导致对抗或冲突。 II.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能“审慎乐观”地相信,中美关系可以有别于过去的大国间关系,其中一部 分原因是导致大国间对抗的传统因素不存在于中美关系中。例如,如今中美两国既没有领土争端,也没有在殖民地掠夺上发生冲突,同时两国都不是19世纪或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

论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中的角色造型并中美文化渗透初探[摘要] 1998年,迪斯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从题材本源、角色、色彩等,多处洋溢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渗透,美国动画设计师究竟从哪些中国传统美学中挖掘了创作该片的动画设计灵感,并用美国价值取向成功阐释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女性励志传说,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切入点,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与角色塑造进行探究和分析。并且从其中初步探索《花木兰》中有关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渗透。 [关键词]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国传统美学中美文化冲突 [正文] 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最早关于花木兰的记载来自于北 宋民歌《木兰辞》,讲述了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勇战沙场,最 终载誉而归的故事。1998年美国迪斯尼根据这一故事打造的一部经典动画 电影《花木兰》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 该影片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编的,而是在花木兰这个角色上倾 注了大量美国人的想法,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 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 的外包装,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无论 从剧情设计还是语言使用上,这部影片都有很浓厚的美国情怀和特色。影片 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手法上都渗透着美国文化的特征,其实是借中国元素外 衣传递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并且,其跨文化、中西合璧的身份使得这部电影 表现出了美国那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当中国 观众在欣赏该作品时,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幽默风趣的美式表达,更应从跨 文化的维度思考中西方文化碰撞时表达方式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如何从中国人的立场向西方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更是动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一、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角色塑造

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人是群居生物,一个人的成长,生活离不开他人参与。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担任的往往也就像是一个人的角色。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发展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国。两国的动作牵动着整个地球,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把握好、发展好中美关系,让中美两国人民放心,让世界各国人民安心,这是对中美两国的巨大考验,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新型的大国关系,这还是处于刚刚提出的阶段,甚至两国对其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中方来说,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对美方来说,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双方的唯一共识就在于,美国作为“守成大国”,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中美应在21世纪走出以往“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实力竞争必然导致冲突的怪圈。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来到北京,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批获得批准进入中国的美国人。四十多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更是发生戏剧性的大起大落。09年,奥巴马的“软实力”外交,对中方高调示好,完全相反的是,到了2010年,1月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2月奥巴马政府回见达赖。3月份“天安舰事件”意外爆发。加之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和媒

体的炒作,使得中美关系一度紧张。由此看来,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对中美两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未来若干年中,中美两国国内都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正是社会矛盾多发时期。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瞒天过海,阴暗面或光明面同时曝光舆论面前,接受大众舆论的评头品足,贫富差距的拉大,经济增长的放缓,维稳难度的提高,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所有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一丝不苟地解决。而美国国内问题也不少,降低失业率,改革医疗制度、金融制度,复苏国内经济等等问题都足够令美国政府手忙脚乱。正因如此,两国都不想多惹麻烦,尽管双方存在许多矛盾分歧,但是两国对于亚太地区,存在着两点带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中美两国都需要一个持久和可预期的地区和平与稳定,都需要本地区的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此,我认为中美两国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两国民众。在现代文明国家,大部分政府都不敢于跟民意作对,因此,新型大国关系不应仅仅是两国政府之间互取信任,两国政府首先就要劝服本国公民对政府外交政策的支持,并且,两国政府都应用实际行动取得对方人民的信任,克服民粹主义的影响。在美国,民众对中国整体形象的看法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成见,而其中更多的是历史原因;在中国,民众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却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认为美国是一完美的国家,是中国改革的绝对榜样,另一部分则认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

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感想

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感想00001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中美双方为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相继同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埃及、韩国等国以及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在这次广受关注的访问中,习近平提出,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三个月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他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中美两国完成了领导层换届后,中美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美国先后派出多位高官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继续呈现积极势头。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习近平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表示,希望双方不断充实合作伙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木兰》的对比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木兰》的对比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花木兰的故事源自于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女子,其事迹流传了千百年,影响深远。然而美国迪斯尼公司发行的动画片《木兰》,以美国的文化取向诠释《木兰辞》中的精神内核,将这个中国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孝女故事改写为好莱坞语境中女英雄的故事,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传播其特有的文化观念。本文通过对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构筑的木兰形象的分析来探讨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1、中美文化传统思想的差异:规矩守礼——自由开放 《木兰辞》一开始写的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而这短短的两句话便交代了花木兰在家里的地位和分工——织布刺绣,以及其传统的古代女性形象。《木兰辞》里的木兰含蓄而落落大方,具有典型的东方女子特征。而美国的动画影片《花木兰》一开始却是木兰穿着短衣短裤,拿着毛笔在手上抄写着妇言妇容,以这种作弊方式期望通过媒婆的考验。紧接着在媒婆考核面前错乱百出,惹祸连连,她彰显了美国文化中自有个性的色彩,是一个鲜活叛逆的现代女性。这实在是与中国传统妇女那贤惠,娴静的形象具有天壤之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儒家、佛家及道家等各个学派的学说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男耕女织”是传统文化的鲜明写照。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要谨守本分,遵从“三从四德”。而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大熔炉”国家,没有什么传统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早期的美国移民从欧洲大陆来到新大陆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和束缚,寻求自由,开创自己的幸福生活,因而美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具有离经叛道、追求自由的特点。木兰在最后战胜匈奴,皇帝给予她最高的荣誉的时候,她高兴的跳起来,抱着年迈的皇帝,并没有谢恩,就与她的同伴们拥抱在一起。这个在西方感情外放的过度里很正常,用他们正常的社交礼仪来看,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是在中国,人们是很少会拥抱作为社交礼仪的,更何况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社会?再者,中国人尊长有序,遵守礼仪等等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下本来就比较内敛含蓄,这原本就是深受古代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个表现。 2、中美文化伦理思想的差异:家族至上——个人至上 与中国版的《花木兰》相比,在动画片《木兰》中,孝道的观念变成次要,孝道的观念不受重视,服从的美德不受重视。《花木兰》里的情节是木兰从军时与父亲有一段对白,“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是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才从军征战的。而动画版《木兰》则是木兰悄悄留下一封信,没有得到父亲的许可,便悄然离家。这个情节上的对比便可以体现中美伦理思想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而西方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 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及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伦理思想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在家庭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