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tān zhù

分歧________痪________蓄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答案】(1)qí;瘫;贮

(2)应合;应和

(3)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解析】【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分歧”:意愿或想法发生争执。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瘫”“贮”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应和”: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注意据义定形。

(3)整后语序(句子结构)。注意上文的“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是的字短语做主语。所以下句应改为“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这样就与上句的句式结构一致了。

故答案为:⑴ qí;瘫;贮

⑵应合;应和

⑶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点评】⑴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2.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写出有关交友的两个成语典故。

(2)作为风华正茂的少年,你一定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吧,请你用“这就是我,一个……的我”的句式,写几句话。要求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准确概括自己的特点。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说说你对网络交友的看法。(注:网络交友指QQ、微信等交友方式)

【答案】(1)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

(2)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生活的我;这就是我,一个不骄不躁的我;这就是我,一个沉着稳重的我。

(3)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解析】【分析】(1)从积累的成语中选择两个有关交友的成语作答即可。

(2)排比是将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根据题意,选择值得自己自豪的品行,运用“这就是我,一个……的我”的句式,写三个句式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主观性试题。“网络交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也有弊。本题作答时,可采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伯牙绝弦、割席断交、刎颈之交、管鲍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鸡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交、竹马之交。

⑵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生活的我;这就是我,一个不骄不躁的我;这就是我,一个沉着稳重的我。

⑶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意,选择恰当的成语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题意,注意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⑶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结合题意,表明自己的观点,理由要充分,语言要简洁。

3.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1)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分析】(1)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注意题目中的“精彩”二字,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这一点。(2)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3)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故答案为:⑴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⑵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⑶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⑵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4.文学文化常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和《________》《大学》《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请根据名字特点给张家兄弟排序(请填字母)

老大:________ 老二:________

A.张仲勋;

B.张叔勋;

C.张伯勋;

D.张季勋

【答案】(1)中庸;孟子

(2)C;A

【解析】【分析】(1)“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在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是: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据此可知,张伯勋是老大,张仲勋是老二。故答案为C和A。

故答案为:⑴中庸;孟子;

⑵C;A。

【点评】⑴本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⑵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5.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院子口的梧桐树

奶奶不曾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貓哪?上树啦。”

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奶奶一遍又一遍不知瘦倦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酣然入睡……。

(1)第一段中有一个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最后一段有一处标点错误,修改意见:________。

(3)此标题不太恰当,请结合文意改写一个标题,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答案】(1)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2)删去“……”或“。”

(3)标题:《奶奶的童谣》

理由: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解析】【分析】(1)第一段第一句中“不曾”“没有”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是没有的意思,属于病句里的词语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2)省略号后面不可以加句号,因为,省略号已经是标点符号了,再加就重复了。(3)根据本文文意,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奶奶,从头到尾都在回忆童年时奶奶给“我”编歌谣,念歌谣的美好情景。所以《奶奶的歌谣》更符合文意。

故答案为:⑴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⑵删去“……”或“。”

⑶标题:《奶奶的童谣》

理由: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修改的基本方法。

⑵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所拟标题要概括文意,简洁、准确。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材料二: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1)请你任选材料中提到的一位作家,写出这学期我们品读了他所写的哪篇文章。

作家:________ 篇章名称:________

(2)请你就材料中的两种读书法任选一种,谈谈你的思考。

【答案】(1)【示例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济南的冬天》)

(2)如鲁迅的“跳读法”。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解析】【分析】(1)鲁迅和老舍都是著名的作家,课本中也学到过他们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猫》等。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积累作答即可。

(2)无论是“跳读法”还是“印象法”,说明其阅读中的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1、【示例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济南的冬天》)

⑵如鲁迅的“跳读法”。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注意积累,就能完成此题。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回答,注意言之有理。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pǔdiàn

传________________藏________素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1)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朴素: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积淀: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⑴承;蕴;朴;淀

⑵昔 - 夕;沿 - 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8.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把画面的信息全部介绍出来,组织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两幅示意图分别是“灭火器使用图解”,4个步骤;“消火栓使用图解”,6个步骤和3个注意事项。据此归纳为: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使用灭火器时,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不能单手操作,此项错误;B、说法正确;C、消火栓在非火灾时不能使用,更不能洗地、洗车等,C 项错误;D、消火栓前面两米不许堆放任何物品,“放张隔离桌”的说法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仔细读图,明白图表显示的各个信息,理解准确把握灭火器、消火栓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评价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设计者运用图片,宣传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方法,目的是是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明白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分步骤介绍,详细列举,通俗明白;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有使用步骤的图解,也有保存的注意事项。

故答案为:(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把握图画的本质一要扣题旨,二要找规律,三要简洁表达。要点: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把握各个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的安全要求。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灭火器使用图解”第4个步骤的规范要求,指出甲同学操作的错误。根据“消火栓注意事项”第3条,指出乙同学的错误。(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答题时应注意,从图文结合;分步骤介绍;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几个方面分析。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啦!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lì chūn]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编辑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文名:立春后一节气:雨水

外文名:Start of Spring 风俗活动: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为以下哪一类遗产领域,其最恰当的选项是()

A.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B.表演艺术

C.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材料一说,“该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请以“立春”这一节气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联系材料中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①诗歌首句写了立春时________的习俗。

②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在气候、物候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来谈谈________。

【答案】(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3)鞭春牛

;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芽,春天到了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故选D。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材料的理解。作答时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从节气的名称来看,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农业的指导意义来看,它指挥人们开始耕作;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习俗。

(3)①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但它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形式上十分新颖。“泥牛鞭散六街尘”中“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②第三句:从此雪消风自软。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风儿也不在夹杂着烈列寒气,而是变得温柔起来。第四句: 梅花合让柳条新。合,应当,理所当然;让,谦让,闪避。古谚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柳树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树也是属于春天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属于已经过去的严冬,面对春天款款的脚步,梅花还是悄然避让,把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拱手让给绿意盈盈的柳树吧。

故答案为:(1)D;(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3)鞭春牛;(4)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

芽,春天到了。

【点评】综合性学习试题。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10.综合性学习

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2)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名人读书的材料。请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探究结果:________

(3)调动你的诗词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并为这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①诗句:________

②标语:________

【答案】(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任意两点即可)

(2)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允许有错别

字);示例: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读书,让生活更和谐。/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观察图画,图在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站在大大的书本上,慨叹“看得真远”,他远比立于平地的人高,且神情快乐自信。由此可见,读书可开阔眼界,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高度,可以增强自信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探究结论的能力。作答时,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即可作答。三则材料“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不断地重温复习”“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意思对即可。

(3)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②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要求:内容紧扣诵读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句式对称,有感召力。示例:好书共读,快乐同享;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故答案为: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

⑵都介绍的是名人的读书方法,都强调对一本书要反复读、多读、精读、熟读。(任意两点即可)

⑶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允许有错别字)示例: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读书,让生活更和谐。/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图画,提取图画中的要素、文字,注意对信息的提取和总结。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考生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要结合要求,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紧扣题干的要求,紧扣主题,注意语言的正确运用。

1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

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具,使铁棒pī()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未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魏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悭吝 ________ ________ pī ________ 手相迎罗刹 ________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________词。

(4)文段选自《________》,文中的“罗刹”指的是________,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________。

(5)本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请列举2个:________。

【答案】(1)qiān;lìn;劈;chà

(2)“具”改为“惧”

(3)代词或指示代词

(4)西游记;铁扇公主;灭火焰山的火

(5)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解析】【分析】(1)悭吝,qiān lìn,吝啬;小气。注意“劈”的正确书写。罗刹,读音luó chà,是一种恶鬼名。

(2)“公然不具”应为“公然不惧”。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指示代词。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指示或标识人或事物的代词。

(4)由文段中“行者”“借扇子”“罗刹”等可知是出自《西游记》。文中的“罗刹”指的是铁扇公主,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灭火焰山的火,保得唐僧过山。

(5)《西游记》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

故答案为:⑴ qiān ; lìn ;劈; chà

⑵ “具”改为“惧”

⑶代词或指示代词

⑷西游记;铁扇公主;灭火焰山的火

⑸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词性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等。

⑷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名著作家作品及主要情节。

⑸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注意积累与“三”有关的情节。

12.为了了解中国书法,初一年级组织了专题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舞蹈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细腻,时而粗犷,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也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醉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只见女舞蹈家公孙大娘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融为一体。张旭看得如醉如痴,敬佩之心yóu()然而生,更从中悟出了书法奥()(妙/秘),从此书艺大进。

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1)下面对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选词填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àng)油然而生奥秘

B.粗犷(guǎng)油然而生奥妙

C.粗犷(kuàng)尤然而生奥妙

D.粗犷(guǎng)尤然而生奥秘

(2)结合上下文,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

②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

③一个是当代舞蹈家在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

④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粗犷(guǎng):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可以说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环境风俗面貌,有种大气磅礴的意思,如自然生长般未经修饰,属豪放派的。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悟出”和“奥妙”搭配恰当,因此选奥妙。故选B。

(2)③句“一个是当代舞蹈家在书法中得到舞的智慧”照应文段第一段林怀民从行书中悟出舞蹈《行草》,②句“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照应第二段张旭从公孙大娘的舞蹈中悟出书法奥秘,因此③是首句,②紧随其后。④句“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是对③②两句的总结,因此在④在②的后面,而①句“这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中的“气脉”和“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中的“气脉”照应,紧密联系。故①句在最后,故选B。

故答案为:⑴ B

⑵ B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痛何如之!当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无力将远寇拒于国门之外,无力护佑自己善良的儿女。且让我们用沉默的力量铭记,用沉默的力量崛起,用沉默的力量谛造永远的和平。各种各样中国人的脸,在公祭中出现:幸存者白发苍苍的悲怆,壮年人在汽笛中驻足的庄严,年幼的孩子放下顽皮嬉笑。人们开始咀嚼长者习近平的言之谆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公祭的意义,在于拒绝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传扬并发jué历史的真相。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划线的字注音。

崛(________)起发jué(________)

(2)文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多难兴邦”的含义是________。

(4)划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有误,请改正。________

【答案】(1)jué;掘

(2)谛造;缔造

(3)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4)将第三个“,”(“回避和粉饰”后的“,”)改成“;”

【解析】【分析】(1)崛起,拼音为jué qǐ,意思是地势突起,隆起;相对高起或突起。发掘,fā jué,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注意辨析字形。

(2)缔造,拼音dìzào,作动词用,意思是造业、建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经营创建。谛,汉语拼音为dì。形声,字从言,从帝,帝亦声。本义为追根刨底地审问;细察;详审。可根据字义区分字形。

(3)多难兴邦,duō nàn xīng bāng,是指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邦:国家。

(4)“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一句中“回避和粉饰”后的逗号改成分号。

故答案为:⑴jué;掘;

⑵谛造;缔造;

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⑷将第三个“,”(“回避和粉饰”后的“,”)改成“;”。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解答此题,要结合词义及具体语境及关联词的常见用法辨析作答;

⑷.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14.班上准备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画”说人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郎平等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学校准备将一部分改革先锋人物的照片张贴在校园文化墙上,以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请你仿照“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这种形式,为郎平写一句简洁的介绍语。

郎平简介: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她和其他队自一起取得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绩,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她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传承“女排精神”,把中国女排重新带上巅峰,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等多项世界大赛冠军。

(2)【活动二:“数”说变化】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3)【活动三:“展”现成就】“波澜壮阔三秦华章——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小秦在这期间前去参观,他现场感受了陕西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你替小秦在留言簿上写段话,以表达他参观后的感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答案】(1)“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传承者)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

(3)走进展馆,仿佛进入时光隧道,40年的峥嵘岁月扑面而来,这真正体现了城乡建设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啊!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郎平的介绍,可以看出郎平是“女排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据此可以仿照“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给郎平写的介绍语为:“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传承者)

(2)认真观察这两个统计图,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贫困人口规模为7.7039亿,而到2017年,则急剧下降到0.3045亿。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0.37亿万元,而到2017年,则急剧增长到112.7亿万元。据此可知,这两个图表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

(3)感想要体现出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的自豪和骄傲,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引用等,字数要符合要求,如:走进展馆,仿佛进入时光隧道,40年的峥嵘岁月扑面而来,这真正体现了城乡建设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啊!

故答案为:⑴ “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传承者)

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

⑶走进展馆,仿佛进入时光隧道,40年的峥嵘岁月扑面而来,这真正体现了城乡建设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啊!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句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人物简介的内容,然后再仿造例子答题。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朋友”几乎纵贯我们的一生,真正的朋友像一面镜子映衬出我们的不足,让我们越来越美好。某班就“我心中的朋友”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请积极参与吧!

(“朋友”渊源)

朋友

朋,在古时贝壳鲜少,故以贝为货币,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甲骨文像两串玉串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造字本义:系在一起的两挂玉串。后人趣解“朋”:好友来了,赶进拿两串贝壳挂脖子上出去买酒买食。友,甲骨文(又,抓握)(又,抓握),表示握手结交。意指:两人结交,协力互助。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曰” (说),强调相互协商、鼓励。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楷书将隶书的“又” 简写成。双手配合为“友” 。

附注:《论语集解》中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曰朋”,即师从同一个老师者称为“朋”;“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和之人称为“友”。朋为同学,友则是同道。“朋”是品行优良且志趣相投的结交者,褒义;而“友”可以是临时结交的相互支持者,中性。

上面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

(2)(诗说“朋友”)

好朋友就是能与你患难与共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你用悄悄话倾诉心语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常不顾情面指责你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离别时让你泪洒站台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常常对你嘘寒问暖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在你遭遇挫折时给你安慰和勇气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你吐槽坏情绪时的收纳箱;

好朋友就是愚人节让你欲哭不能欲笑不能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因你取得成功而欢喜欣慰的那个人;

好朋友就是……

某一组围绕“朋友”进行了如上的诗歌诵读。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请品读小诗,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小诗运用了并列排比的结构去阐释“好朋友”的定义。

B.画波浪线的词语“患难与共”中,“与”的读音是yǔ。

C.加下划线的词语“倾诉”“指责”“欢喜”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画横线的句子“好朋友就是你吐槽坏情绪时的收纳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3)(名著里的“朋友”)

某一组从名著中去探究对“朋友”的认识。

备选名著为:A.《朝花夕拾》,B.《西游记》;如果你是他们组的成员,你会选择________(A/B)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人物)去探究。你的探究结果:________。(提示:①从“人物和情节”相结合去探究;②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答案】(1)进;紧;和;合

(2)C

(3)A;范爱农;鲁迅;并不是所有的友谊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比如鲁迅和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俩人在同乡会上争执,相互厌恶;后来范爱农解释了当年为何与鲁迅作对,鲁迅表示歉意,之后冰释前嫌;因为不了解而滋生偏见,因为了解而并肩前进成为朋友。让这段友情破冰前行的恰是他们志同道合的人生信仰。(常规观点:志同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解析】【分析】(1)“赶进”应改为“赶紧”。“志同道和”应改为“志同道合”;“志同道合”是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2)C.“倾诉”“指责”是动词,“欢喜”是形容词。故选C。

(3)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属开放性试题。仿照示例,分析《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牛魔王;师徒四人的关系;同门三徒弟的一路相伴……只要人物之间有关系,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关于“朋友”的认识,且有对应人、事支撑亦可。示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他的六弟兄”的友情。探究结果:有些友情只是恰好你在那儿而己。当年在花果山,孙悟空和他们曾经八拜之交,后自封七大圣,但到最后再没有了交集。有的再次碰面竟是反目之仇,比如和牛魔王的再遇见。这种友情特别脆弱,仅仅建立在那时那刻而己,属于阶段性的心理相互依赖。

故答案为:⑴进- 紧 ; 和 - 合

⑵ C

⑶ A ; 范爱农 ; 鲁迅 ; 并不是所有的友谊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比如鲁迅和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俩人在同乡会上争执,相互厌恶;后来范爱农解释了当年为何与鲁迅作对,鲁迅表示歉意,之后冰释前嫌;因为不了解而滋生偏见,因为了解而并肩前进成为朋友。让这段友情破冰前行的恰是他们志同道合的人生信仰。(常规观点:志同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意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品读小诗,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⑶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从“人物和情节”相结合去探究对“朋友”的认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