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中文摘要:

本实验利用菠菜叶作为原料用80%的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所测定的吸光度,带入公式计算出色素溶液中各色素浓度。

英文摘要:

In this experiment , we used spinach leaves as raw material and used 80% of acetone to extract pigments from them ,and apply spectrophotometer at a particular wavelength to determine absorbance, then take the absorbance into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concentration of each pigment. 实验原理:

利用80%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3nm、646nm和470nm。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丙酮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目的:

掌握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总浓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

1、材料:菠菜叶片

2、用具: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剪刀、容量瓶、烧杯、滤纸、滴管等

3、试剂:80%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

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新鲜菠菜叶片0.5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80%丙酮3ml,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10ml,静置10分钟;用漏斗滤去残渣,用丙酮反复冲洗研钵、残渣至无色;用容量瓶定容至50ml 。

2.吸光度的测定

取光径1cm比色杯,注入上述叶绿素提取液,以80%丙酮注入另一同样的比色杯内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3、646和470nm下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依据下列丙酮提取液中色素浓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b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计算公式

80%丙酮提取液中色素浓度的计算

Ca (叶绿素a )=12.2A663-2.81A646

Cb (叶绿素b )=20.13A646-5.03A663

CT (叶绿素)=Ca+Cb=17.32A646+7.18A663

Cx.c (类胡萝卜素)=(1000A470-3.27Ca-104Cb)/229

叶绿体色素含量=

Ca (叶绿素a )=12.2×0.817-2.81×0.420=8.7872mg/L

Cb (叶绿素b )=20.13×0.420-5.03×0.817=4.3451mg/L

CT (叶绿素)=Ca+Cb=13.1323mg/L

Cx.c (类胡萝卜素)=(1000×0.840-3.27×8.7872-104×4.3451)/229=1.5693mg/L

Ca (叶绿素a )含量=8.7872mg/L ×0.05L ×1/0.5g=0.8787=87.87mg/g

Cb (叶绿素b )含量=4.3451mg/L ×0.05L ×1/0.5g=0.4345=43.45mg/g

Cx.c (类胡萝卜素)含量=1.5693mg/L ×0.05L ×1/0.5g=0.1569=15.69mg/g

实验讨论:

1. 叶绿素a 、b 在蓝色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这一吸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的定量分析?为什么?

定量分析的吸收峰必须要稳定,还要有强的吸收。另外,还需要考虑干扰的问题。光合色素除了叶绿素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光,为了排除干扰,要选用红光。

2.为什么提取叶绿素时干材料一定要用80%的丙酮,而新鲜的材料可以用无水丙酮提取?

在植物缺水时,植物体中的叶绿素含量会降低。干材料与新鲜材料相比水分含量较少,用无水丙酮提取不如80%丙酮下提取效果好。

)或积,样品鲜重(或干重、面稀释倍数)提取液体积()色素浓度(21.m g L L mg ??-

叶绿素的提取除了丙酮也可以用其他的提取试剂,石油醚—乙醇、乙醚—乙醇、乙醚。

从菠菜叶中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丙酮研磨法提取叶绿素的效率比石油醚.乙醇萃取法高,乙醚研磨法提取叶绿素的效果明显不如丙酮,用石油醚研磨法的效果最次,这表明最佳的提取剂为丙酮,其次为石油醚一乙醇。但用混合溶剂提取的叶绿素的纯度要比用单一溶剂提取的高,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用。

不同有机溶剂用直接浸提法和Arnon法从菠菜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效率不同。有人做过此类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用丙酮、乙醇浸提法提取叶绿素的效率比丙酮、乙醇Arnon法高,甲醇、乙醚浸提法提取叶绿素的效果明显不如丙酮-乙醇,而丙酮与乙醇等摩尔混合液浸提又比丙酮-乙醇液单独浸提的效率略高。

参考文献:

张素霞.菠菜叶中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洪法水魏正贵赵贵文.菠菜叶绿素的浸提和协同萃取反应.应用化学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 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CO2和H20合成为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光合作用及其有关过程的测定是植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是由原初反应、同化力形成和二氧化碳同化3个主要阶段组成。原初反应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光能的传递和光化学反应,主要与叶绿素和其它光合色素有关;而同化力(ATP和NADPH2)的形成主要与膜的特性有关,二氧化碳同化除受同化力供应影响外,还受与暗反应有关酶活性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弱与环境条件变化密切相关。 光合速率是植物生理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估测植株光合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光合速率可根据植物对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或干物质(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来进行测定。随着光合作用研究的深入,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本次实验学习光合速率测定最经典的方法之一-----改良半叶法。 [原理] 植物叶片的主脉两侧对称部分叶面积基本相等,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也基本一致。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叶柄或茎的韧皮部,保留木质部,以阻断叶片光合产物的外运,同时保证正常水分供应。然后,将对称叶片的一侧取下置于暗中,另一侧留在植株上保持光照,继续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测定光下和暗中叶片的干重差,即为光合作用的积累的干物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光合速率。乘以系数后还可计算出C02的同化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任选户外一种植物。 2.仪器及用品:(1) 剪刀;(2) 4块湿纱布;(3)带盖磁盘;(4) 30个小纸牌,去户外之前用铅笔编号(1~15;1~15);(5) 镊子;(6) 打孔器;(7)铅笔;(8)记号笔;(9) 12个称量瓶;(10) 烘箱;(11) 分析天平;(12)干燥器。 3.药品:5%三氯乙酸。 [方法] 1.取样:在户外选择较绿和较黄的同种植物叶片各15片,要注意叶龄、叶色、着生节位、叶脉两侧和受光条件的一致性。绿叶和黄叶分别用纸牌编号(例如绿叶为1、2、3~15,黄叶为1`、2`、3`~15`)。增加叶片的数目可提高测定的精确度。 2.处理叶柄:为阻止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外运,可选用以下方法破坏韧皮部。 (1) 环割法:用刀片将叶柄的外层(韧皮部)环割0.5cm左右。为防止叶片折断或改变方向,可用锡纸或塑料套管包起来保持叶柄原来的状态。 (2) 烫伤法:用棉花球或纱布条在90℃以上的开水中浸一浸,然后在叶柄基部烫半分钟左右,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就表示烫伤完全。若无水浸状出现可重复做一次。对于韧皮部较厚的果树叶柄,可用融熔的热蜡烫伤一圈。

实验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方案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2)纸层析法: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器材】 新鲜的绿色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小玻璃漏斗,脱脂棉,载玻片,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实验过程】 (一)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 1、用天平称取5g绿色的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5ml丙酮。由于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为了尽量少的吸入丙酮,可以将一片滤纸盖在研钵上,纸的中心穿一个洞,将杵棒套入洞口进行研磨。

※为什么要加入少许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的更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是由于碳酸钙可以中和液泡破裂后释放出的有机酸,调节液体的PH,防止或避免色素被破坏。 ※为什么要加入丙酮?丙酮是有机溶剂可以使色素溶解其中,作为色素的溶剂。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小团脱脂棉)。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中的丙酮挥发) ※是否可以用滤纸来代替脱脂棉?不可以,滤纸对光合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滤液的色素分子减少。 (二)制备滤纸条: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在剪裁定性滤纸时,尽量注意双手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影响色素在纸条上的扩散。 ※为什么要剪去滤纸条的两角?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更均匀。 (三)画滤液细线: 用滴管管吸取少量滤液,放置在一个载玻片上,用第二片载玻片推匀,第三个载玻片取液体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直的滤液细线。画得越细越齐越好,但色素的量要多一些,否则色素带的颜色较浅,不利于观察。因此,为了增加色素的量,重复画滤液细线二三次。 ※重复画滤液细线时,应在上一次干燥以后,再画下一次。为什么?有利于色素分子保留在细线上,而不会出现扩散现象,使色素带不均匀。

省重点高中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测试题

省重点高中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测试题 生物 2018.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植物细胞内积累的有机物也达到最大值 B.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叶绿体产生的水可以被线粒体利用,线粒体产生的水也可以被叶绿体利用 2.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过程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D.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B.恩格尔曼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了叶绿体是水绵光合作用的场所 C.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D.大棚种植蔬菜时通常首选红色或蓝紫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放出的能量较少,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酵母菌破碎离心后,向只含细胞器的沉淀物中滴加葡萄糖,没有CO2和H2O的产生C.叶绿体内色素有四种,但只有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 D.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实际是NADPH(还原型辅酶Ⅱ)的简化表示方式 5.下列关于豌豆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及时排涝,能防止豌豆根细胞受乳酸毒害 B.豌豆叶片黄化时,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 C.豌豆种子萌发时,不同部位细胞的蛋白质产生差异而核酸无差异 D.豌豆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 6.现用叶绿素b完全缺失水稻叶片(下称色素缺失水稻)进行的相关实验中,正确的是 A.用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进行光合色素分离实验,滤纸条上距画线处最近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B.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放氧速率表示叶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其有氧呼吸速率差值 C.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表明各种绿色植物中叶绿素b均不参与吸收传递光能 D.同色素正常水稻叶片相比,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吸收红光但不吸收蓝紫光 7.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光B.红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D.黄光和蓝紫光 8.某研究小组在温室大棚内测得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D段、DE 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 B.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总量=S2+S4 D.大棚用红色或蓝紫色薄膜对提高棚内植物的产量最有效 9.为探究光谱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某同学将丝状绿藻和一些细菌放在暗箱中一起培养。经过反复实验后,他观察到的现象如下:黑暗时,细菌不围绕在丝状绿藻周围;日光通过三棱镜射入暗箱,一段时间后,细菌围绕在藻体周围并在红橙光区和蓝紫光区聚集成两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总结 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校王艳华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都可以做成功。但是在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教材中又没有给予解释。就这些问题本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研磨为什么要加碳酸钙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处的环境具有微酸性。由于研磨使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液中的有机酸流出,酸性的细胞液直接接触色素,导致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去镁离子,变为黄色。碳酸钙是一种强碱弱酸盐,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仍有一部分溶解。 2.研磨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因为二氧化硅就是石英砂,研磨时可增大强度,加快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释放出来的速度。所以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充分。 3.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 研磨时,当加入丙酮后,要迅速、充分研磨,迅速研磨可以防止丙酮挥发,因为丙酮有毒性。充分研磨是为了使更多的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4.过滤为什么用单层尼龙布过滤 在获得滤时要进行过滤,过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含色素的溶液,去掉二氧化硅、碳酸钙、破碎的细胞。因此可以在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过滤时,不能用滤纸,要用纱布(或脱脂棉),因为滤纸可以吸附色素,降低滤液中色素的含量,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滤液过滤到试管中后,应用棉塞将试管中塞紧,以防止丙酮挥发和色素遇到空气氧化。 5.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滤纸条必须干燥处理,防止水分因素干扰实验效果,在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让滤液色素分离时色素带平行,使得到的色素带整平。若不剪去两角,色素在滤纸条上边缘的扩散速度就快,中间扩散的慢。 6.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细而直 画滤液曲线,要细而直,以防止色素部分重叠,待一次干燥后再画第二次,这样可以增大滤液细线中色素的量,使色素带更加清晰。 7.分离色素为什么要用层析液 因为色素属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溶于层析液,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则扩散得慢,于是各种色素就在扩散中分离开来。 8.分离色素为什么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曲线接触到层析液 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曲线接触到层析液,以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层液易挥发,所以层析时烧杯上应盖养盖,防止层析液挥发。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光合色素实验方法

脯氨酸含量测定 在测定样品脯氨酸含量之前,以OD值为纵坐标,标准脯氨酸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一、脯氨酸标准曲线制作: 1、脯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mg脯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ml,其浓度为100μg.ml-1。再取此溶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即成10μg.ml-1的脯氨酸标准液。 2、2.5%酸性茚三酮显色液:冰乙酸和6mol.L磷酸以3:2混合,作为溶剂进行配制,此液在4℃下2-3天有效。 3、 二、样品测定 称取1.0g新鲜材料,加入80%乙醇10ml,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匀浆液定容至25ml,混匀,在80℃温水浴中提取20min;再加入0.5g人造沸石和0.2g活性炭,振荡0.5min,匀浆液在1000r.min-1下离心10min,上清液保存备用。 然后取上述上清液2.0ml,分别加入2.0ml冰醋酸、2.0ml酸性茚三酮试剂,于沸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在515nm波长处测OD值;试验重复3次。 由标准曲线查出测定液中脯氨酸的浓度,然后根据 脯氨酸[μg.g-1(鲜重)]=(C×V/α)/W C:由标准曲线求得的脯氨酸浓度(μg) W:样品重(g) V:提取液总体积(ml)α:测定时所吸取体积(ml)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氮蓝四唑(NBT)在蛋氨酸和核黄素存在的条件下,照光后发生光化还原反应生成蓝甲唑。后者在5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SOD能抑制氮蓝四唑发生光化还原反应,其抑制强度和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测定参照Giannopiolitis[68]等方法进行,以抑制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50%作为一个酶单位(U),酶活性以U. mg-1蛋白表示。 方法:选取透明度好,大小形状一致的5ml试管5支,3支为测定管,一支为空白对照管,另一支为最大光还原管。按下表顺序加入下列试剂。混匀后,空白管不照光,其他各管同时置于4000Lux光下,反应20min。要求各管照光情况一致,反应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视酶活性高低适当调整反应时间。 反应结束后,以空白管为对照,560nm比色。从最大管开始。 最大光还原管:用缓冲液代替酶液,即加PBS2.3 ml,置于4000Lux光下,20min。 空白管:用缓冲液代替酶液和NBT,即加PBS2.5 ml,黑暗放置。 计算:以抑制NBT光化还原50%作为一个酶单位(U),酶活性以U. mg-1蛋白表示。U=(ODmax-OD560)/(ODmax/2) 酶液的提取 取0.5g鲜重的去叶脉叶片,剪碎,在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提取液(0.15 mol/l 磷酸缓冲液,内含0.3%PVP 、PH 7.0),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加提取液最终体积为10ml。在4℃条件下15000 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用于酶活性测定。(参162页)

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 。 [1] 是一种 质体。质体有圆形、卵圆形或盘形3种形态。叶绿体含有的 叶绿素a 、b 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故叶片呈绿色。容易区别於另类两类质体──无色的 白色体和黄色到红色的 有色体。叶绿素a 、b 的功能是吸收 光能,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能够传递电子,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叶绿体扁球状,厚约2.5微米,直径约5微米。具双层膜,内有间质,间质中含呈 溶解状态的酶和 片层。片层由闭合的中空盘状的 类囊体垛堆而成,类囊体是形成 高能化合物 三磷酸腺苷(ATP)所必需。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中文学名 叶绿体 界 植物界 长 径 视情况而定 5~100μm 不等 主要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 拉丁学名 chloroplast 分布区域 植物茎叶 主 要 叶绿素和细胞素 目录 ? 1简介 ? 2形态与结构 ? 形态总述 ? 外被 ? 类囊体

?基质 ?3光合作用 ?光反应与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 ?碳反应 ?4半自主性 ?5叶绿体与质体的区别 ?6增殖 ?7发现 1简介 大部分高等植物和藻类微[2]生物的叶绿体内类囊体紧密堆积。主要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叶绿素在色素所占比例最大,且吸收绿光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细胞呈现绿色。叶绿体( chloroplast)存在于藻类和绿色植物中的色素体之一,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在其中进行。因为叶绿体除含黄色的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所以看上去是绿色的。褐藻和红藻 的叶绿体除含叶绿素外还含有藻黄素和藻红蛋白,看上去是褐色或红色[有人 分别称为褐色体(phacaplost)、红色体(rhodoplast)]。许多植物的叶绿体是直径5微米左右,厚2—3微米的凸透镜形状,但低等植物中则含有板状、网眼状、螺旋形、星形、杯形等非常大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的叶绿体数通常是数十到数百个。已知有的一个细胞含有数千个以上叶绿体的例子,以及仅有一个叶绿体的例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它的平面相多数为0.5微米大小 的浓绿色粒状结构(基粒)。基粒的清晰程度和数量随植物和组织的种类及叶绿体的发育时期而不同,反映着内膜系统的分化程度。包着叶绿体的包膜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对各种各样的离子以及种种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在叶绿体内部有基质、富含脂质和质体醌的质体颗粒,以及结构精细的内膜系统(片层构造,类囊体)。在基质中水占叶绿体重量的60%—80%,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离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酶、蛋白质、核糖体、RNA、DNA等。在绿藻、褐藻,红藻、接合藻、硅藻等许多藻类的叶绿体中存在着淀粉核。构成内膜系统微细结构基础的是类囊体。在具有基粒的叶绿体中重叠起类囊体或复杂地折叠起来,分化成所谓的基粒堆(grana stack)和与之相联系的膜系统[基粒间片层(intergrana lamellae)]。各种光合色素和光合成电子传递成分、磷酸化偶 联因子等存在于类囊体中,色素被光能激发、电子传递、直到ATP合成都在类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中文摘要: 本实验利用菠菜叶作为原料用80%的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应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所测定的吸光度,带入公式计算出色素溶液中各色素浓度。 英文摘要: In this experiment , we used spinach leaves as raw material and used 80% of acetone to extract pigments from them ,and apply spectrophotometer at a particular wavelength to determine absorbance, then take the absorbance into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concentration of each pigment. 实验原理: 利用80%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3nm、646nm和470nm。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丙酮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目的: 掌握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总浓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 1、材料:菠菜叶片 2、用具: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漏斗、剪刀、容量瓶、烧杯、滤纸、滴管等 3、试剂:80%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 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新鲜菠菜叶片0.5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80%丙酮3ml,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10ml,静置10分钟;用漏斗滤去残渣,用丙酮反复冲洗研钵、残渣至无色;用容量瓶定容至50ml 。 2.吸光度的测定 取光径1cm比色杯,注入上述叶绿素提取液,以80%丙酮注入另一同样的比色杯内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3、646和470nm下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依据下列丙酮提取液中色素浓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b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15) 叶绿体中的色素 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叶绿体中的色素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①选取植物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⑥ 2.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研磨绿叶不需要加入() A.乙醇B.碳酸钙 C.二氧化硅D.层析液 3.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 4.关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 C.层析液使色素溶解后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D.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中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可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在最外的一个呈() A.蓝绿色B.黄绿色 C.黄色D.橙黄色 6.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7.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B.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C.在光下叶绿体色素主要反射绿光和黄光 D.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8.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14分)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B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C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3)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10.(12分)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你知道叶绿体的相关知识点吗?下面小编给你分享高中生物叶绿体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二、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可以分出四条色素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难点: 1.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 四、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五、方法步骤(观察录象) 1.研磨 2.滤液 3.把滤液印在滤纸上(与教材不同) 4.层析 ☆用毛细吸管划线时间长易损伤纸纤维,效果欠佳,改用玻璃片印迹,效果好。 结论:叶绿体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最上端,呈橙黄色;其次是叶黄素,呈黄色;中间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 ;下端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 注意:本实验丙酮加入3mL足够,研磨液用杵棒推挤,即可挤出较浓的色素提取液,连同糊状物直接倒入小烧杯,不需过滤,但挤出的研磨液仍可称为”过滤液”。

高中生物:叶绿体与光合色素练习

高中生物:叶绿体与光合色素练习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 1.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取的原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B.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更有助于叶肉细胞的破碎 C.用毛细吸管均匀地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滤液细线 D.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应浸入层析液以更好的分离色素 D[提取的原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等,通过过滤提取,A正确;研磨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能增大摩擦,更有助于叶肉细胞的破碎,B正确;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重复2~3次,每次等上一次干以后再重复画,C正确;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不能摇晃,D错误。] 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O 3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95%的酒精中 C.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光合色素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D[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所以利用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C正确;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D错误。] 3.关于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色素提取的材料,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清洗提取效果会更好 能避免类胡萝卜素被破坏 B.加入少许CaCO 3 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 D.用某一叶黄素缺失突变体水稻叶片进行实验,分离色素时(从上往下)第2条色带缺失D[由于色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将绿叶用水进行清洗,否则会降低色素在提取液中的含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专项训练: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与作用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C.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3、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人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 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人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4、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6、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需使用95%的乙醇 B.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呈现黄绿色 C.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 D.研磨时若不加入碳酸钙得到的色素带可能只有两条 7、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 ) A.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 B.衰老、黄绿的叶片 C.新鲜、细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8、绿色植物的叶片大多数是绿色的,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绿叶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绿光进行光合作用 B.绿叶较少吸收绿光,较多反射绿光 C.绿叶的色素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5倍 D.绿叶吸收各种颜色的太阳光,然后再放出绿光

实验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又称光合色素,在高等植物中可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后者包括胡萝卜素(橙色)和叶黄素(黄色),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蛋白复合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酯,因此可用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有多种方法,本实验仅介绍纸层析法。层析的基本原理:在分离过程中,由一种流动相(即一种液体或气体)带动着试样经过固定相(一种支持物,如纸)向外扩散,由于试样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固定相对试样中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有别,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可使试样中的各种组分得到分离,在做纸层析时,由于纸对光合色素中各种色素分子的吸附程度不同,以及这些色素分子在溶剂四氯化碳(推进剂)中溶解度也有差异,以致溶剂带动色素分子向四周移动时,各种色素分子沿纸扩散的速度也就不同,使混合色素分离,出现不同颜色的环。将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置于光下,在透射光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樱桃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在反射光下叶绿素溶液之所以呈樱桃红色,是因为叶绿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激发状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将所获得的能量以辐射能的形式发射出红光量子。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高温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后,其中的氢(H+)又被铜(Cu2+)取代,形成了铜代叶绿素,便由褐色转变成蓝绿色,铜代叶绿素很稳定,且比原来的绿色还要稳定些,在光下也不易被破坏。 【材料、设备与试剂】1. 材料新鲜的菠菜或小白菜等其他绿色植物叶片。2.设备电子天平、研钵、烧杯、量筒、培养皿、刻度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剪刀、圆形滤纸、小漏斗等。3.试剂丙酮、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6?mol/L盐酸、醋酸铜粉末、碳酸钙等。 【方法与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1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主脉后剪碎,放入研钵中。1.2 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约3-5?mL 丙酮后,研磨成匀浆,研磨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以利于研磨,匀浆用多层纱布过滤到试管中。1.3 在残渣中再加入3~5?mL 丙酮,研磨过滤,共得深绿色溶液近10?mL,其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2.1纸层析分离法纸层析装置如图8.1 所示。

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学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代谢 第四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的试题, 2.学习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提高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_____ 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可以用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__________ 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在滤纸上扩散的,其中胡萝卜素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次之,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根据此原理使各色素分离开来。 2、实验步骤分析: (1)提取色素时,加入研钵内的物质: A 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 B 少许,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或15ml,作用是。 (2)过滤时,要将用过滤,收集到小试管中,用胶塞塞紧试管口。 (3)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的作用是,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待滤液后,还要重复画几次。 (4)分离色素时,试管口加塞子的目的是防止;关键应注意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 叶绿体中色素的性质和功能 (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和光,对光的吸收量很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对光的吸收量很少。 (2)聚光色素:包括大多数的和全部的、、,这类色素的功能是。

编制:曾德洪审核:彭采勇 (3)反应中心色素:少数不仅能吸收光能,还能接受传递过来的光能,并将光能转变成。 二、合作探讨 问题1:在色素提取时,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的颜色过浅,可能的原因是? 问题2:秋季绿叶变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配餐作业】A基础巩固 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____________的膜上。 2、下列关于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可参加光合作用C.植物细胞内的色素有四种D.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与植物体的颜色有关系3、某同学提取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 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下图结果,则1、2、 3、4四条色带依次表示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4、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橙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 B能力提高 1、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A.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C.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2、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A.叶绿素a与叶绿素b B.叶绿素a与叶黄素 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3、1915年、l930年、l965年三个年度的诺贝尔奖都授予了有关叶绿素研究方面的科学家,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黄绿色,叶绿素b呈蓝绿色 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C.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D.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快 4、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含解析)

专题0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步骤 取材:称取5 g 新鲜绿叶 ↓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 迅速、充分研磨 ↓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①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步骤 制备滤纸条????? 剪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 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 铅笔画线:在距滤纸条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 画滤液细线????? 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 ↓ 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1~2次 ↓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 观察并记录结果: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

3.实验中的材料试剂及操作目的 考点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 例一、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利用新鲜绿色菠菜叶为实验材料,用层析法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同,得到了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过多 C.丙可能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 【答案】 C 【解析】甲图中看不到色素带,叶绿体中的色素属于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所以出现甲图结果可能是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和层析液导致的,A项正确;乙图中每种色素都有,但含量很少,可能是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太低导致的,B项正确;丙图中每种色素都有,但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少,这不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C项错误;丁结果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很少,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破坏了叶绿素类物质造成的,因为与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绿素更易受到破坏,D项正确。 考点二: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例一.在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