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科学导论

土地科学导论

土地科学导论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讲绪论

一、导入:名家论地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地者,政之本也——《管子·地元篇》

?平均地权——孙中山

?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

?包产到户、耕者有其田——邓小平

?把土地作为我国宏观调控措施——?

?我爱这土地——艾青

?古往今来,政治家、企业家(尤其是地产英雄)以及文人墨客都倾注大量心血琢磨土地问题二、展开:多维解读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经济学、土地估价学、地产经营与管理学

?土地是政治之源:土地行政学、土地法学、地籍学、土地管制与调控学

?土地是文化之本:土地史学、土地伦理学、土地社会学

?土地是万物之基: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工程学、土地生态学?… …

当前人们对土地利用的误解

?土地利用是农业问题?

–如维普数据库:农业与土地

–原始功用 多种利用方式

?新农村建设:

?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关键在城市?

?农业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土地的概念

?农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

?经济学视角

?法学视角

?建筑学视角

?地学视角

?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

?土地概念概括

?土地概念辨析

农学视角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是生产地、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参与农作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产品。

生态学视角

?从生态学观点看,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整个地球更大系统的自然环境要素,土地是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输入与输出及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储存库和供应站。

经济学视角

?马克思: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作为一切活动的一般空间基础,在农业中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马歇尔:大自然无偿赠与人类的陆地、水、空气、光和热等物质和力。

?伊利: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土地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克里斯钦和斯图尔特: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法学视角

?不仅包括地面或土壤,而且也包括附着于土地的任何东西,不管是自然长成的,如树、草,或者是人工造成的,如房屋以及其他建筑物;它所包括的范围向上或向下是无限度的,以致可以包括地上或地下的每样东西。

建筑学视角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土地可理解为建筑工程的场所、承重受压的基础、坝堤等工程的材料或物料,主要以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认识和区别土地。

地学视角

?早期的地学观点,将地球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水面(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池沼等)、地上空气层以及附属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均不列入土地范畴之内。

?近代地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识。60年代以来,多数地学研究者认为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如皮克曼(Brinkman)和奥尔森(Olson)于1973年将土地的概念表述为: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活动的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重要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

?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1976《土地评价纲要》)

土地概念概括

?土地是一个综合系统,它由地球上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土地由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完整复杂的一个综合系统。

?自然综合体、社会经济综合体、历史综合体。

?土地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土地概念辨析

?土地与土壤

?土地与国土

?土地与景观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土壤与土地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关注的是其生产能力(capability)

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土地与国土

?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与景观

?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五、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分类

?自然属性方面的特征

–位置固定性

–数量有限性

–不可替代性

–利用的可持续性

?经济、社会属性方面的特征

–供给的稀缺性

–用途的可转化性

–可改良性

–特殊的商品性

–利用的外部性

五、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分类

土地分类

一级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分类: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

草地、渔业用地

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

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

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

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

三级分类:●细分表

?一门新兴学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极具发展潜力

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

?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对于某一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毛泽东:矛盾论)

?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土地、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作为自然经济复合体的土地、人与土地的关系、人地复合系统、土地问题的整体、土地问题和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等

–较多学者认为研究对象是自然~经济复合体的土地,研究的领域涵盖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

–总之,客观上存在著协调人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的必要性,正是这种必要性要求建立一门学科,它不仅记录和记述土地利用地域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社会经挤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能动地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和组织土地利甩,不断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土地科学的性质

?综合性

?动态性

?社会性

?区域性

?应用性

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

?基础学科

–以土地自身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土地和土地利用的形成、发育和演变规律为中心内容,把应用学科的理论、原理加以抽象、概括、总结和提炼而形成,如地籍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等

?应用学科

–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协调和控制人地系统为中心内容,为工程技术和实践提供理论概括和方法总结,如土地规划学、土地法学、土地评估学、土地整理等

?工程技术学科

–以人工土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合理的人工土地复合系统为中心内容,直接服务于改正土地的社会实践技术,如土地工程学、土地测量学、土地统计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七、土地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土地科学与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土地科学与社会学

?土地科学与管理学

?土地科学与法学

?土地科学与地理学

?土地科学与信息科学

?土地科学与规划学

八、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

?古代土地科学

?民国时期土地科学

?建国后土地科学

?土地科学的发展展望

古代土地科学

?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

?征收赋税而开展的清丈田亩面积、评定土质、确定地权等

?明代的“鱼鳞图册”是典型代表,是土地测量与地籍管理学科的发展。

民国时期土地科学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学说,主要是地政研究

–孙中山为了推行其土地政策,于1924 年聘请德国的单维康博士作为他的土地政策顾问,并委以草拟广东省并都市土地登记测量及征税条例之任。

–1927 年奠都南京后,全国各省市逐步开展地籍管理,成立地政机关主办土地测量及登记,在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的基础上实施户地( 宗地) 测量,全面开展包括地籍、地价、地权和地用四项内容在内的地政业务。

建国后土地科学

?建国初期,留苏,引进土地规划学科。东北农学院、南京农学院、华中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设置了土地规划专业。

?“文革”期间,土地规划专业被搬消,各级土地利用管理机构被撤并,土地勘测设计部门被解散。?1978年农业部恢复土地利用管理局,1979年土地规划专业在华中农学院恢复招生,l 980年春经国家科协、中国农学会批准决定中国土地学会作为中国农学会的二级学会。开展土地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981年后,各类学术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初步建设。经济学科:土地管理专业;工科: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

?1998年,合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级学科为公共管理,50多所高校设有该专业。至2000年全国已有16所大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多年来,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土地科学学科建设。土地科学蓬勃发展。

九、为什么要学习土地科学

?新学科、新领域、新机会

?综合性学科,能满足最大多数学生的兴趣

?应用性学科,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土地资源短缺、土地价值凸现,迫切需要土地管理人才

–土地规划师

–土地估价师

–土地信息工程师

–土地整理工程师

–土地(房地产)投资咨询师(地产精英)

–土地测量师

–土地登记师

十、主要参考文献

?1、叶剑平,土地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吴次芳、叶艳妹等,土地科学导论,中国大地出版社

?3、吴次芳、徐保根等,土地生态学,中国大地出版社

?4、黄贤金、等,土地经济学,科学出版社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2007年8月10日发布实施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森林经过采伐或者遭受火灾毁损以后,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更新的地面,称为迹地

第二讲土地资源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

?第二节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第三节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

?一、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

?二、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

?三、土地资源的水文组成要素

?四、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

?五、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

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的特征是其诸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总体效应与综合反映。在土地资源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地影响着土地资源的综合特征。

2. 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地表水源不足时更是如此。地下水可包括上层潜水与深层承压水两个方面。

地下水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水量、水质和埋深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它直接决定着地下水供给的保证率,使用范围与开发成本,一般说来,水量愈丰实,供应保证率越高。

四、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1.土壤剖面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

?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土层,是有机质积聚层。

?B层位于A层的下层,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

?C层为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

2.土层厚度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石灰质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特征

二、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是开垦农田;

?二是兴修水利;

?三是驯化培育农作物与家禽品种;

?四是矿山开发;

?五是绿化环境;

二、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是森林面积缩少;

?二是土壤侵蚀;

?三是土地沙化;

?四是物种的消失;

?五是环境的污染;

4. 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

?(二)依法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三)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3. 中国林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1)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林地利用率?(2)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

?(3)积极搞好用材林基地和五大防护林体系建设

?(4)加强森林法制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

3. 园地合理利用与管理策略

?(1)园地开发利用的战略部署

?(2)制订园地建设综合规划,对园地发展规划与布局加强指导?(3)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园地生产力

3. 中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特点

?(1)草地的分布利用及草地生产力存在明显的不平衡?(2)草地类型众多,植物资源丰富

?(3)草地利用率不高

?(4)草地生产力低

5. 中国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1)加强对大面积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建设

?(2)积极建设人工草地

?(3)加强草原法制管

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内部结构

3.交通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4. 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1)城镇用地扩展无度,土地浪费严重

?(2)对城市规划和城镇土地管理有待加强

?(3)交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较多

?(4)部分农村道路凌乱

5. 提高建设用地的对策

?(1)协调与控制城镇用地的发展规模

?(2)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

?(3)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土地管理

?(4)对农村道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8 水域资源

9 未利用地

第三讲土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地制度概论

?第二节我国的土地制度

?第三节国(境)外土地制度(详细)

第一节土地制度概论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二、土地所有制

?三、土地使用制

?四、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广义: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使用、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

–狭义: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构成

–土地的经济制度: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

?(所有制、使用制和国家管理制度)

–土地的法权制度: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法权体现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特点

–地位的基础性

–国度的差异性

–构成的复杂性

二、土地所有制

?概念

–是指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形式,是土地及利用土地生产的成果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经济形式。属于经济范畴

?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早期,采集和渔猎,无固定生产和生活用地,还没有产生土地所有制;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生产和生活用地稳固化,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后来出现剩余土地产品,土地私有制形成,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逐渐形成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私有制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二、土地所有制

?形式

?全民与国家所有

?国家与中央政府所有

?国家与各级政府所有

?各级政府分别所有

?国王与国家所有

?私人所有

?合作组织集体所有

?公共事业部门或团体所有

?部落、氏族、社村、宗教等所有

?数人合有(生存者取得权)

?数人共有(未分割的份额,可继承)

?股份公司式所有

?区分所有建筑物

二、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所有制是一种经济制度,所有权是法权制度,土地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1.土地所有权是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2.土地所有权的确定具有一定独立性,还常反作用与土地所有制

–两者都有可背离性

–两者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可以发生相背离

–都具有阶级性(利益集团)

我国的所有制和所有权反映了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

三、土地使用制

?概念

–是指人们在使用土地时所形成的种种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是对土地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它是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使用制和土地所有制的关系

一)所有制决定使用制

有什么样的土地所有制,必然有与此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

二)使用制反作用于所有制

三)所有制可有多种使用制表现形

三、土地使用制

?分类

–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

所有权和使用权统一在一起的土地使用制度

–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度

?无偿使用制

?有偿使用制

三、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全国或某一区域土地在宏观上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和手段的综合。

?建立国家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公地悲剧)

?国家管理的目的

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既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

–权属管理:国家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利用管理: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

三、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国家管理的具体任务

–保护所有权与使用权(稳定预期)

两者是土地制度的主要法律体现

–调整土地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盲目性,防止权属混乱纠纷

–限制所有权与使用权(权利膨胀的案例)

所有权的权能范围、行使方式、出让条件和使用权的权能范围、土地利用方向、转让条件

–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三、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国家管理手段

–立法手段:法律法规

–经济手段:土地市场、地租、税收

–技术手段:土地调查、土地信息、土地评价(开发区集约评价)

–行政手段:土地登记、权属管理

–政策手段:地根政策、土地规划

–司法手段:检查监督、土地督察

–教育手段:6.25全国土地日、教育培训、普及节地意识

三、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分工

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制度及资源状况,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分工

–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美国、加拿大

–垂直管理模式:中国等东南亚部分国家

第二节我国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

?二、农村土地使用制

?三、城市土地使用制

?四、土地制度的改革趋势

?五、我国土地管理制度

一、土地所有制

?现有土地所有制形式

–依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制度: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土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集体土地:法律规定的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土地

国有土地包括:城市用地;国营农林牧渔等农业企业单位使用的土地;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国营非农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土地(不包括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拨给农村集体和其他非国有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国家依照没收、征收、征用等归属国有的土地;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所有以外的一切土地

城市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旧中国城市土地所有制

本质是私人所有制,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私人所有制

形式多样,具体有: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大地主所有的土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家所有的土地;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房地产公司和大房地产业主所有的土地;城市一般居民所有的土地;国民党政府机关及其各部门所有的土地

新中国城市土地所有制演变

?接管和没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反革命分子等占有的土地,无偿性)?改造和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业主拥有的土地,有偿)

?征地和国有化(农村劳动群众所有土地,有偿)

农村土地全民所有制的形成和演变

–大荒地、大草原以及河流湖泊等农村土地在旧中国属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有。

–新中国通过立法手段将大荒地、大草原以及河流湖泊等农村土地收归国有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成与演变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1949-1956 )

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从农民土地私有制向土地集体所有制过渡

–建立集体土地所有制,1956 年至今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956-1958

人民公社化初期1958-1960

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1960-1978

建立土地集体所有、个体农民使用的土地关系1978-

二、农村土地使用制

?农村国有土地的使用制

–无偿使用

–严禁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制

–新中国成立前:租佃制

–新中国成立后

?两权合一的农民个人土地使用制,1949-1956

?两权合一的集体共同土地使用制,1956-1978

?两权分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三、城市土地使用制

?新中国成立前:

?两权合一的土地使用制

?新中国成立后:

?两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

–无偿、无流动转向有偿有流动

四、土地制度的改革趋势(讨论)

?城市土地

–明晰产权

–双轨到单轨

–批租与租赁结合

–明租正税除费

?农村土地

–稳定土地承包权

–搞活土地使用权

–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的土地制度与房地产价格市场的关系?

房价高是不是土地供给制度惹得祸?

五、我国土地管理制度

?历史沿革

?现状与问题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管理

?封建社会的土地管理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地管理

?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管理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管理

?时间:公元前476年

?原始社会:地广人稀、不存在土地分配问题;但有原始的土地统计,如在树木和岩石上刻下记号,但这种统计只有地段标志,没有数量概念;后来,游牧转向定居,开展了土地调查,按照肥力等级来定贡赋等级。

?奴隶社会: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开展土地立法,维护土地权利;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式;春秋中叶以后,鲁、楚、郑等国开展土地清查和地籍编制,实行“初田税”,即国家按照田亩实数收税。

封建社会的土地管理

?时间: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土地管理比过去更有系统,土地调查和土地等级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战国和秦汉时期:土地调查

?三国两晋时期:占田制(规定不同的占田数量),按亩收税

?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均田制

?宋元明清时期:土地调查、分等;永佃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永远租种)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地管理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田地分九等,16岁以上均可得一份土地,15岁以下减半

?国民党政府:土地立法、地籍整理、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等

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管理

?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利用方式

现状与问题

?统管与分管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分管

–1982-1986,统分结合

–1986-,统管

?集权与分权

–中央和地方分权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节国(境)外土地制度

?一、日本的土地制度

?二、美国的土地制度

?三、加拿大的土地制度

?四、英国的土地制度

?五、新加坡的土地制度

?六、马来西亚的土地制度

?七、韩国的土地制度

?八、台湾地区的土地制度

?九、香港地区的土地制度

一、日本的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制

–三种主要形式:国有和公共所有土地大部分是山林、河川和海滨地;大部分为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895.7 万公顷23.7% )

–公共所有:(214.5 万5.6% )都、道、府、县、市、町、村等地方公共团体所有

–个人与法人所有:(60% 以上)土地的个人所有和法人所有都属于私人所有,构成私有制的主体

日本行政区划

?一都:东京都,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中心。

?一道:北海道,其开发比日本国内其他地方略晚。

?二府:京都府和大阪府,关西地区的主要地方,是关西的历史和经济的中心地带。

?43县:除都、道、府以外,分布在日本全国的43个县。

土地征用制度

–征地程序: 私人土地占了60% 以上,解决公共事业建设的用地问题,必然要靠私有地,1951 年制定了《土地征用法》。程序如下

1) 申请征地(公共事业的必要性研讨)

2 )登记土地和建筑物

3 )起业者与地权人达成征购协议

4 )申请征用委员会裁定(不能达成征购协议情景)

5 )让地裁定

6 )征用终结

–征地赔偿

?对私人财产权等的损失进行赔偿

?1 )征用损失赔偿:正常的市场价格计价

?2 )通损赔偿:对土地上的固定物体的搬迁费用及其他费用和动产等搬迁费用的赔偿

?3 )少数残存者赔偿:例如当大型公共事业的建设使该地区遭到破坏,只有少数几家残存下来,应进行赔偿以维持生活

?4)离职者赔偿:因征地而失业时的赔偿

?5 )事业损失赔偿:公共事业完成开工后的噪音等损害的赔偿

?土地交易制度:为了抑制土地的投机买卖和地价飞涨,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国土利用计划法》

–土地交易许可制

–土地交易申报制

–土地交易事前确认制

–土地交易监视区制度

–空闲地制度

?土地交易许可制

目的:直接控制某些地区的低价水平及利用方向

1)确定限制区域的条件:⑴土地投机活动集中的地区⑵地价上涨过快或有可能出现上涨过快的地区

2 )确定限制区域的过程:限制区域的时效一般为5 年。内阁总理大臣、通知下级行政机构→土地利用审查会

3)提出“许可”申请的要求

(1 )时间必须在签订合同之前

(2 )如需更改土地用途,需重新申请

(3 )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

(4 )内容:交易双方的姓名、名称、法人代表姓名、住址;土地权利的种类;预定交易价格;利用用途;审查“ 许可” 标准( 价格,使用目的)

4 )对“ 许可” 或“ 不许可” 的处理

?土地交易申报制

目的:控制那些足以影像土地市场价格,或影像土地利用形式的大规模土地交易,并将其限制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上

1 )控制原则:根据交易的面积大小来确定控制方法

2 )申报事项:与土地交易许可制大致想通

3 )对申报的处理:价格,土地用途(劝告制)

交易许可制:否决后继续签订无效

交易申报制:劝告后继续签订有法律效力

?土地交易事前确认制

是对土地交易申报制的一种补充,只要在价格和土地利用用途方面符合基准,都可向地方政府提出事先确认的申请,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手续

?土地交易监视区制度

目的:为了弥补土地交易申报制度的缺陷,控制较小规模土地的交易价格

?空闲地制度

?目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放置投机性囤积土地

空闲地条件:

1 )城市区域内2000 平方米以上,城市区域以外、规划区以内5000 平米以上,规划区外10000 平米以上

2 )所有者取得土地超过

3 年以上

3 )未利用或低利用

4 )需按照基本规划或其他规划利用

?土地税收制度

–种类:有关土地的税收主要按照土地的取得、保有与转让三种不同形式划分为不同税种

土地取得:对土地所有权的实际获取,买卖、交换、赠与、遗赠、填海造地,向土地获取人征收

土地保有:对土地实际占有,向土地权利实际持有人征收

土地转让:对土地权利的出让转移,向出让人征收

?土地税收以相关土地价格计征

1)时价:市场价格,土地转让收益的征税依据

2)公示价格:日本国土厅每年调查公布的土地价格,一般为时价的70-80%,指导市场交易3)固定资产评价额:为征收固定资产税而计算的土地价格,为时价的10%左右

4)继承税评价额:时价的20-30%,继承税、赠与税

–征收方法

?1 )不动产取得税:标准税率4% ,如购入土地是用于住宅开发和建筑,可以减轻1/4 ?2) 特别土地保有税:促进土地供给、抑制地价,分为对土地取得课征的特别土地保有税,税率3%

应纳税额= 土地取得价格* 税率- 不动产取得税税额

对土地保有课征的税,税率1.4%

应纳税额= 取得价格* 税率- 固定资产税税额

?3)登记许可税:所有权的保存登记为0.6%;所有权的转移登记,继承者为0.6%;法人的合并者0.6%遗赠、赠与或其他无偿名义者2.5%;共有物的分割者0.6%;其他原因5%

?4)固定资产税:标准是土地的固定资产评价额,税率1.4%,最高不得超过2.1%。但对住宅尤其是小规模住宅,标准降低

?5)城市规划税:规定不得超过0.3%

?6)土地转让所得税:具体分为所得税和居民税

?转让金额=转让价额-(取得费用+转让费用)-特别扣除额

?为有效控制土地投机,将转让分为:

?长期转让(>10years)

?短期转让(<10years)

?超短期转让(<2years)

–作用

?1 )土地税收是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使其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资公共事业、城市开发与改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zh012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学 分:5 总 学 时:80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一、前 言 (一) 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对象学习过工程制图、设计表现、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之一。 2、前导和后续课程 图1:前导及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休闲类、展览类、娱乐类空间设计项目为载体贯穿始终,利用项目的执行,将公共空间的类型与特征、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及手绘方案表现、AUTO CAD 、3Ds MAX 相关软件的运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按照项目流程及技术方法需要在各子项目和任务中进行嵌入与引导,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课程可展示成果。 校企双方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阶段性成果和项目成果综合质量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作品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适当的陈设、展示,使学生形成必要的成就感。 前导课程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制图 室内设计表现 后续课程 公共空间设计 专题设计 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公共空间的基本种类; 2、了解地域经济、文化对相关公共空间的影响; 3、了解国家或行业协会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 4、了解室内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发展与基本用途; 5、理解各类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 6、掌握室内设计相关原理、图纸规范; 7、掌握空间形态的组合方式与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导入与实施项目,学生能运用公共空间特定功能、表现形式、装饰工程要求等相关知识,根据室内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按照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手法和操作规范,利用手绘表现、计算机CAD、3Dsmax软件平台相关技术,完成符合课程项目要求的设计图纸,预设效果,最后编制设计说明,并与相关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三)素质目标 1、表达与交流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保持有效的口头沟通、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方案的有效陈述与说明; 2、知识产权维护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设计的原创性,注意保护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不窃取他人的设计成果; 3、执行力——能够正确理解项目任务书相关要求,能够正确的按照设计计划方案执行相关任务,按时、按质地完成并提供阶段性可展示成果; 4、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按时到岗,保持岗位的整洁,图纸摆放、收纳、整理有序,形成有效的技术档案,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5、组织能力——保持项目组内工作的有效衔接,各岗位之间保持有序、有效的负责关系,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6、操作规范——遵循室内设计工作室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操作规范。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设计手法,为其胜任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计80学时,分为6个教学单元,教学单元、任务及学时分配设计具体见表1。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课程简介Array 一、课程定位 《公共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程序,主要学习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与表达,并最终以施工图的形式来展现设计方案。 2、专卖店项目设计,主要学习专卖店的装饰设计、道具展示设计及空间组合设计。 3、餐厅项目设计主要学习餐厅的重要功能区,营业区与厨房设计,并辅以家具陈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4、娱乐健身空间设计主要包括歌舞、洗浴、球馆、美容剧院等空间室内设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接触与训练,进一步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提高设计审美修养。 5、酒店项目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的设计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流程,还要掌握酒店专业的特 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运作。其中入口、大堂、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功能空间,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2011 _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 教案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112 / 14 开课时间: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2月23 日使用教材:《公共空间设计》 授课对象:专业:艺术设计环艺年级:09环艺2 授课教师:姓名:刘天情职称: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月节次学时内容纲要(章、节) 十三10.31—11.4 1 31/10 5—8 4 一、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内 涵 1、空间的基本概念 2 1/11 5—8 4 2、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织方式 3 3/11 5—8 4 3、公共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4 4/11 5—6 2 4、公共空间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十四11.7—11.11 5 7/11 5—8 4 二、办公空间设计 1、办公室的特点 6 8/11 5—8 4 2、办公室的平面布局与天花形式 7 10/11 5—8 4 3、办公室的消防、防盗与其他安 全因素 8 11/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五11.14—11.18 9 14/11 5—8 4 三、商业空间设计 1、商业空间的类型与特点 10 15/11 5—8 4 2、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原则 11 17/11 5—8 4 3、商业空间功能组织 4、商业环境的形象塑造 12 18/11 5—6 2 课堂练习 十六11.21—11.25 13 21/11 5—8 4 四、餐饮空间设计 1、餐饮空间的购成和分类 14 22/11 5—8 4 2、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15 24/11 5—8 4 3、餐饮空间的色彩运用 4、餐饮空间的装上陈设和照明设计 16 25/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七11.28—12.2 17 28/11 5—8 4 五、旅游空间设计 1、旅游空间的设计要点 18 29/11 5—8 4 2、酒店的大堂设计 19 1/12 5—8 4 3、客房的设计 4、宾馆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20 2/12 5—6 2 课堂练习 十八12.5—12.9 21 5/12 5—8 4 六、娱乐空间设计 1、娱乐空间的类型

空间设计教案

空间设计教案 第一章:空间的概念和意义 受到哲学和美学的影响,“空间”一词作为相对独立而又具有明确含义的专业术语,于19世界末在德国建筑领域被提出。20世纪中叶,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核心的专业设计主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设计者们开始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研究居住与生存空间,将空间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一、空间是什么 当我们将空间一词拆解为“空”与“间”两个单字来分析时,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1)“空”的解释 “空”:即虚,广大、无际之意。《文选·左思·<咏史诗>》:“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李善注解:“空,廓也。” 纯粹的“空”的概念是:“空”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识和认知程度而改变的客观存在;是万物纯爱的基础之一,是一个没有限定,没有边际,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在空间一词中,我们可以将“空”理解为一个定语,明确了我们的三维概念。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属性,是一种存在的实质,一种虚无的实质。 (2)“间”的解释 “间”:指房间之意。相比之下这个词要容易理解得多,它是一个有限定的概念。通常是被若干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墙、屋顶、篱笆、隔断、植物等)围合出的一部分体积,这样就使得我们在对无限三维体量的感知过程中,有了可以参照和鉴别界限的参照物。于是,空间也就从一个我们存在其中却又对其无法捉摸的虚无,变成了可见的实际体块了。“间”成为了我们感知具体空间的一个最根本因素。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关于“开间”的概念。众所周知,中国的古建筑多半为木结构,而木结构建筑由于其材料的特征而通常采用梁架形式。梁架及建筑重量的主要受力结构是柱子。而需要获得一个稳固的可用空间,至少需要4根柱子的支撑。4根柱子之内便称之为一“间”,建筑即由若干的“间”所构成。由于材料的特性与极限,使梁架的跨度和两个柱子间的距离有较为一致的尺度,所以,开间越多,房屋的形制就越大,规格等级自然也就越高,一般9个开间的等级最高。在北京的故宫太和殿出现了11个开间的特例。这虽然不能作为我们研究空间问题的理论依据,“开间”与“间”的概念也存在不少区别,但是却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空间概念的解释。 事实上,但我们面对一个大到漫无边际以至超乎我们感知能力的空间,又没有任何提示范围的构造时,“空间”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审视茫茫大海、沙漠、荒原时,我们的眼睛几乎无法聚焦停留在一个可以固定的参照物体上,也就很难用“间”这个概念去衡量所面对的空间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对距离、尺度、范围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明明看起来很近的距离,实际上确非常遥远。 所以,边际或边界成为“空间”的最基本要求。“间”虽然也具有较为抽象的三维概念,但是比“空”所制定的概念要小很多,也具体很多。 (3)“空间”一词之意 空间:空间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在物质的时空概念中,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而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也是互相联系的。现代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相

2018《餐饮空间设计》教案

教案首页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的贤哲管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把“进食”看成是人类的本性之一。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随着餐饮业的兴起,餐饮空间设计也应运而生。 教学内容: 一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 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不同于建筑设计和一般的公共空间设计,在餐饮空间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品,更需要的是一种使人的身心彻底放松的气氛。餐饮空间的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的更高的精神追求。餐饮空间设计包括了餐厅的位置、餐厅的店面外观及内部空间、色彩与照明、内部陈设及装饰布置,也包括了整个影响顾客用餐效果的整体环境和气氛。 二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餐饮行业体现着各国乃至地方的餐饮文化,并且在席卷全球的都市化潮流中,表现出强劲的成长与盈利能力。在世界各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餐饮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据估计,在美国大约有4600万人在外用餐,平均每人每天的花费超过美元。 : 市场产品的丰富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民的

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旅游事业的发展、社交活动、商业贸易活跃、大量的流动人员、各种喜庆节日以及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等原因,都使得在外用餐的人越来越多。餐饮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将餐饮与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人们享受美食和放松身心的心理场所。 三餐饮空间的功能 1.用餐的参所 2.娱乐与休闲的场所 3.喜庆的场所 4.信息交流的场所 5.交际的场所 6.团聚的场所 】 四餐饮空间的种类 餐饮空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首先,餐代表餐厅与餐馆,而饮则包含西式的酒吧与咖啡厅,以及中式的茶室、茶楼等。其次,餐饮空间的分类标准包括经营内容,规模大小及其布置类型等。 1. 按照经营内容分类 (1)高级宴会餐饮空间 主要是用来接待外国来宾或国家大型庆典、高级别的大型团体会议以及宴请接待贵宾之用。这类餐厅按照国际礼仪,要求空间通透,餐座、服务通道宽阔,设有大型的表演和演讲舞台。一些高级别的小团体贵宾用餐要求空间相对独立、不受干扰、配套功能齐全,甚至还设有接待区、会谈区、文化区、娱乐区、康体区、就餐区、独立备餐间、厨房、独立卫生间、衣帽间和休息卧室等功能空间。 (2)普通餐饮空间 主要是经营传统的高、中、低档次的中餐厅和专营地方特色菜系或专卖某种菜式的专业餐厅,适应机关团体、企业接待、商务洽谈、小型社交活动、家庭团聚、亲友聚会和喜庆宴请等。这类餐厅要求空间舒适、大方、体面、富有主题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服务亲切周到,功能齐全,装饰美观。 (3)食街、快餐厅 ;

《娱乐空间设计》备课教案

《娱乐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环艺本科 年级:三年级 课时:80学时 学年学期:2006-2007上学期 任课教师:陈教斌 编写时间:2006.08.20 第一章娱乐空间设计概况 基本内容: 一、自我介绍及相互认识:建立威信及让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预期 二、娱乐空间设计概况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师生互相认识并提出相关考核要求。明确娱乐空间设计概况,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娱乐空间设计概念及本课程的大致内容和学习方法。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难点把握娱乐空间的设计意念.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身边的娱乐空间场所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是讲授为主,加上板书,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师手册>>(上、下册),高祥生韩巍过伟敏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日]日本建筑协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派社 3、〈〈建筑初步〉〉,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结合实践经历谈谈对娱乐空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就某一点来谈,交文案。

本章的详细教学内容: 引子:(0.5学时) 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介绍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并提出相关考核要求,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一、娱乐空间设计概论(0.5学时) 1、什么是娱乐空间: 娱乐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欲望与自我实现而建立的一种最理想的空间。包括:歌舞厅,沐浴中心,棋牌室,保龄球场,健身房,桌球室等等。 2、什么是娱乐空间设计: 从娱乐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在的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等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娱乐场所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3、娱乐空间的设计意念 调动一切空间形态,通过光影与色彩的作用,刺激视觉,愉悦感观,兴奋神经,诱发人们在娱乐环境中的激越情绪。 二、布置作业: 结合实践经历谈谈对娱乐空间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就某一点来谈,交文案。 第二章空间设计 基本内容: 一、室内空间概述 二、单一空间的处理手法 三、组合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室内空间规划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室内空间的概念、类型、使用功能,空间与形式、光线、色彩、材质等的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空间规划等知识点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见下面每节标注 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单一空间与组合空间的处理手法,难点是空间规划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餐饮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第一章餐饮空间设计概述4课时 了解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餐饮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餐饮文化的发 展,掌握餐饮空间的种类,餐饮空间所具有的功能。 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餐饮文化餐饮空间的种类和功能 不同种类餐饮空间的特点 多媒体授课课堂提问作品赏析 知识讲授: ■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的贤哲管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把“进食”看成是人类的本性之一。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随着餐饮业的兴起,餐饮空间设计也应运而生。 ■一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 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不同于建筑设计和一般的公共空间设计,在餐饮空间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品,更需要的是一种使人的身心彻底放松的气氛。餐饮空间的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的更高的精神追求。餐饮空间设计包括了餐厅的位置、餐厅的店面外观及内部空间、色彩与照明、内部陈设及装饰布置,也包括了整个影响顾客用餐效果的整体环境和气氛。 ■二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餐饮行业体现着各国乃至地方的餐饮文化,并且在席卷全球的都市化潮流中,表现出强劲的成长与盈利能力。在世界各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餐饮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据估计,在美国大约有4600万人在外用餐,平均每人每天的花费超过3.5美元。

市场产品的丰富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旅游事业的发展、社交活动、商业贸易活跃、大量的流动人员、各种喜庆节日以及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等原因,都使得在外用餐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除了进一步讲究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味、形、色之外,更应该创造出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餐饮类建筑空间和相应的环境气氛。餐饮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将餐饮与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人们享受美食和放松身心的心理场所。 ■三我国餐饮文化的发展 1.中国的饮食文化 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同一般动物无多大区别,还不知烹饪为何物,只是生吞活剥,寒冷的冬天住在洞窟里,炎热的夏天则睡在树枝架起的棚巢上。那时还不知用火,所以是生吃鸟兽之肉和草木果实,渴了喝动物的血和溪里的水,冷了就披上兽皮。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为了生存,发明了钻木取火,用火来取暖,煮烤食物。熟食的出现,原始的烹饪诞生了。后来出现用泥裹后烧熟食物、用烧红的石头烫熟食物等。 从夏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人们开始用铜制炊具和刀具,食物原料大为扩充,并改为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肉类和蔬菜,商周时代“五谷”、“六畜”已具全,用于餐饮的铜、陶、漆器有了突出的发展。豪门贵族吃饭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物,这就是当时的“钟鸣鼎食”的餐饮文化,当时的餐饮文化已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 隋唐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国家统一强盛,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全面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烧尾宴”等各具特色的“筵席”形式,烹调器物和就餐设施得到了发展和更新,釜、锅、刀、勺等炊具得以发展,各式各样的瓷器出现了。有了高足的桌、椅、几、凳等就餐家具,告别了席地而坐的就餐方式。“筵席”的形式气派、豪华,时有乐师伴奏、歌舞相伴,文化、艺术的交融使餐饮文化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 宋代的饮食业是个高峰时期,饮食文化日渐繁荣。不少酒楼,还以轻歌妙曲助兴,

公共场所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公共场所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一、课件导入,点明主题 1、播放课件:出示商场、公园、影剧院、码头等公共场所的图片。 (生观看图片,简要说说这些地方有哪些共同特点,自由发言,师板书:公共场所) 2、教师谈话:在这些场所,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当我们到公共场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补充完整课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这些公共场所的特点,让学生领会其特点,在头脑中初步有安全意识。) 二、真实再现,感悟明理 1、教师谈话,引出故事: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公共场所,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发生的意外事故真是太多了,大家请看:(出事课件,再现安全事故) (1)2007年2月22日,在昆明圆通山公园,一名6岁女孩在与老虎合影中,被兽性大发的老虎咬伤。 (2)2007年11月10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家乐福超市进行10周年店庆促销活动,由于人多拥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3)2008年9月20 日,4名学生在广州番禺一游乐场玩“空中飞人”时, 因系住飞船的钢丝绳突然断裂,3名小学生被严重摔伤。 (4)青岛市一名小学4年级的学生,在超市乘坐电梯的时候,由于在电动扶梯上升的过程中探出身子往下瞧,结果一不小心从电梯上栽下去,重重摔到一楼的地板上,身体严重摔伤。

2、学生交流。学生观看资料,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小结: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其实,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啊!但是,正 是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才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真是血的教训呀! (设计意图:通过安全事件的再现,让学生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到安全的 重要 性。) 4、交流资料。在你生活的身边,你目睹过公共场所里发生的哪些安全事 故?让学生叙述自己的见闻。 5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正是由于公共场所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 才导致了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那我们去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呢?(学 生畅所欲言,师顺势导学切记:公共场所,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再现安全事故,,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引 起学生的共鸣。) 三、行动在线,警钟常鸣 1、认识常去的一些共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活动一:体育场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教师谈话:体育场中由于人员聚集集中,观众观看比赛之中,因情绪 波动较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教师课件出示“到体育场观看比赛时”的插 图,让学生思考:体育场里观看比赛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至U 体育场观看比赛时,观众的情绪会随着比赛的进程变得 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时,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开心之余要 注意安全。 活动二:商场购物应该注意什么? (1)教师谈话:在商场购物时,人员较多,商场里的货柜摆放密集,人们 的活动空间较少,不熟悉环境的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应注意相关的安全提示标 志,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同时还要防止其他伤害。 (2) 学生交流。 (3) 激动起来, 多加小心,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设计

涉外商贸学院 教 案 所在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所属教研室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 课程名称住宅空间设计 授课教师学军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大学,2010年4月第2版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容 一、章节容:第一章室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设计的含义、容、程序及室装潢、室装修、室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 (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设计介绍 (1)室设计的含义 室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设计是根据室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装潢、室装修、室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设计指综合的室环境设计,除室装修、室设计两项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案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案 任课教师:***** 任教年级:三年级 任教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美术学院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授课教师石咏婷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总学分 96 6 理论课( ) 理论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实验课实验课( ) 实践(含实验) 学时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室内空间设计李朝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教案内容 第一章室内空间的概念(16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空间的概念 2、了解人与空间的关系 3、掌握空间类型的不同种类 教学重点:1、空间类型的不同种类 2、结构空间、共享、虚拟空间的特色 教学难点:虚拟空间的概念、种类 第一节:空间是室内的主体,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空间的再创造 一室内空间不但反映人们的生活活动和社会特征,还制约人和社会的各

种活动 二人们在时代`民族`地域的物质生活方式必将在室内空间上得到反映; 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所寻求的精神需求,审美理想也必然会在室内空 间艺术中得到满足 三室内空间是由许多具有不同特质的因素共同形成的,诸如内部空间结 构形成的围合以及色彩`照明`材质`绿化`室内陈设等。同时还需考 2 虑经济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宗教及审美方面的价值因 素。 第二节:室内空间设计的宏观要求 环境意识将成为室内设计的主导意识。因此,未来的室内设计必须是体现人性化以及配合其它门类的环境艺术设计整体系统。 一现代室内设计的重心 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三度空间+时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室内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调整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解决好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衔接`对比`统一等问题。 二现代室内设计体现的本质特征 空间是建筑的最主要目的,结构和材料构成空间,采光和照明展示空间,装饰为空间增色。 空间:即空的部分——是建筑的主体`目的`内容`重点; 实的部分——结构`材质`采光`装饰(是手段) “实”是为了实现“空”的部分而存在。以空间容纳人`组织人;以空间的力量影响人`感染人。 三当代空间环境艺术的特征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 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精品)《商业空间设计》教案

《商业空间设计》 教案 任课教师:邓勋 讲授班级:10建装 讲授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第1次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类型及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对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取设计元素、完整制作设计方案及识图绘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通过全面学习商业空间设计,能够熟练掌握商业空间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3、通过实训课程,熟悉设计方案的各方面内容,规范制图。 学习重点 1.商业空间的概念 2.商业空间的范围 学习难点 1.商业空间的概念 2.商业空间的范围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展示 教学后记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Ⅰ.概述 1. 商业空间的概念与范围 ■商业空间的概念 商业类建筑室内空间泛指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购物所提供商业活动的各种空间、场所。 在这一范围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类商场、商店。它们是连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不可缺少的桥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都是通过商场流向购买者手中的(这其中不包括直销、传销、电话购物及网络购物)。商品活动中,商场起着了解消费需求、商品评价、预测市场前景、协调产销关系的作用。 ■商业空间包括的范围 食品销售空间;服装销售空间;饰品和化妆品销售空间;百货销售(家具、电器、汽车、生活用品等)空间;服务业(生活服务、娱乐服务、商品售后服务

等)空间。 又按照所销售的商品类别、销售方法和销售量及规模大小等因素分成不同的业态: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百货商场;专卖店;便利店(小超市);路边摊位等大中小型设施。 第2次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类型及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对在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提取设计元素、完整制作设计方案及识图绘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通过全面学习商业空间设计,能够熟练掌握商业空间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3、通过实训课程,熟悉设计方案的各方面内容,规范制图。 学习重点 1.商业空间的历史 2.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 1.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展示 教学后记 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2. 商业空间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 在原始社会,被称为商业核心的“市”是在一个共同体中运行的。可以说,它是通过和其他部落、地域进行剩余产品交换活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已经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广泛商业活动,史书上留有来自远隔千山万水的阿西利亚商人关于最早“市场”的记载。 19世纪以前的商店只是一些小生产者在自己的家里卖他们自己的产品,利用房子前部空间售货,家里人和帮工们主要在后部空间或另外的地方。

居住空间设计教案

邢台学院专科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住宅室内设计 课程说明 学时:40 学分: 课程属性:专业课开课专业:艺术设计 先修课程:专业透视与人体工程学CAD 3DMAX 后续课程:公共空间设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之一,适合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基础性、职业技能性的作用。住宅室内设计即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同时,住宅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再创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和基本特点,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设计方法,理解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室内设计原理完成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任务。 2、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学习与训练,要求学生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功用性能、经济意识、个性化理念、审美倾向以及住宅设计的民族化全面了解.能熟练的完成住宅平面、功能、装饰、艺术效果的全面掌握,以达到完成该学科研究目的。 3、课程教育方法与手段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 (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由评分组对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考试作业进行综合评定。具体的有以下方法和要求: 命题设计:规定时间里完成方案设计。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效果图来表现。 作业制图和表现的形式:要求手绘和电脑结合。做成A3文本和A1展板。 5、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室内设计基本原理》邹引李寅著ISBN:7-5084-3105-7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参考书目:《住宅室内设计》苏丹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环境设计》邹伟民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Word 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