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大峪小学王宝军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国家提出要不断探索新课程改革,积极研究管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底层学校,特别是教学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存在工作低效化甚至无效化问题,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加重工作任务,浪费时间,影响教师和学生情绪,制约了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根本出在教育对象的个性上:班级一些学生品行差,懒惰,随便,贪玩,惹事,个人主义,无责任心、无上进心、无目的,言行恶略,缺少配合是罪魁祸首。必须寻找根源,制定对策,加强联控,因人施教,才能控制这种低效局面。问题出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上面。

同一个班级,老师说同样的话,但是学生执行力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很快按标完成了,有的学生像一个木偶静坐在那里,老师苦口婆心说服教育,天天督促,但是改变甚微,弄得老师颜面扫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深思,我认为学校教育陷入了单打独斗的漩涡之中,学生的懒惰个性、错误认识形成根源在儿童的家庭因素上。事实上,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生活习惯、工作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形成了儿童自己的个性。儿童在入学前不再是一张干净的的白纸,而

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彩色画,学校教育起着擦净重描的作用,对于污染严重的学生,难度很大。正如农村流行的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足以见得儿童个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采用观察、谈话、问卷的方法,分类概括总结,探究家庭教育的良策妙招,引导广大家长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推广优秀家教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进儿童个性向积极上进、勤劳吃苦、包容团结、责任正义、勇敢顽强方向发展。

1、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娘生身,自生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是娘造的,性格、知识是自学的。这句话否定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知识形成的巨大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研究,广大专家认为:人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纠正了这个错误说法。近几年来,多数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有的一起与孩子进城陪读,有的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这些做法,的确对孩子成长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重视对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懒惰、骄傲、孤独、失礼、无责任心、上进心差,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家长朋友清醒认识,研究对策,尽快解决。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儿童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

要勇敢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比如:生活中,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往往乐观、开朗、礼貌,大手大脚,比较洒脱,但责任心差;贫困家庭,孩子往往稳重、谨慎、节俭,责任心强,但交往能力较差。这些是儿童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学校教育效果较差,需要家庭积极配合。

二、理清现状、找出问题并分析成因

(一)理清现状: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的相关内容目前其他研究人员有所涉及,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运用指导策略研究》,都处在探讨阶段,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儿童个性是自然生成和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因素影响着儿童个性发展。我们经过观察总结认为:虽然个性天差万别,独一无二,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其共性的一面,大致可分为优秀个性和差劣个性,和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积极地状态、上进的思想、勤奋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心态、富有责任感、和气,善于学习这些都是优秀个性,相反贪玩懒惰、懒散、消极、随便,得过且过,嫉妒这些都是差劣个性。优秀个性属于正能量,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人留下美好印象,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我们要积极养成。恶劣的个性破坏气氛,耽误工作,失去信任,害己害人,破坏事情顺利进行,我们要逐渐改正。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个性、父母的管理方式、父母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父母的社

会影响、家庭成员关系都对儿童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作进一步探讨,我们以五年级学生和自己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阅读相关文献、长期观察总结、发放调查问卷、和家长访谈等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法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讨一些家庭教育的优秀方法。

每个儿童生活的家庭不同,家长教育思想、方法、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知识水平差异很大,这些影响着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逐渐养成了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个性。所以孩子在进校前就有很多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些个性良莠不齐。有的家长更是困惑,他们少教不管,有的管教无方,导致“问题孩子”频频出现,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困惑,甚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孩子终生,制约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学习,调查,实验、尝试,探讨针对不同家庭环境的教育良方,指导、启发家长科学教育孩子,举办家长培训班,缓解家庭教育的困境。

2、启发、引导学校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落实教育针对性原则,提高教育质量。

每个孩子在各自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到的家庭教育千差万别,他们逐渐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处理问题的习惯,就是个性。他们在进学校前已经是被描绘得很美丽的色彩画,学校老师要用传统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错误处理问题方法有时显得无可奈何,效果

甚微,导致“问题儿童”改变缓慢,教育质量偏低。我们开展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目的是通过学习、观察、调查、实验、尝试探索一些针对不同家庭因素的针对性教育方法,启发、引导学校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将“问题儿童”快速转变成正常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

3、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起教育科研,一线教师真的是“谈虎色变”,老虎吃天—无法下爪,不知道研究程序和方法有哪些,如何收集整理材料,如何撰写实施方案和结题成果报告。通过学习文献,聆听专家讲解,阅读培训会学习资料,开展调查访谈、学写材料,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家庭经济条件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2、父母个性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3、父母管理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4、父母生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5、父母的学历、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社会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

认识水平、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也对儿童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6、父母的社会影响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7、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我们课题组人员积极学习研究工作文件、上网查找阅读家庭教育文章、分2次发放40多份调查问卷,走进家庭实际观察,访谈家长、

学生,不断探究、总结,我们发现了儿童个性发展和家庭因素的一些问题。

(二)发现的问题及成因

1、家庭经济条件对儿童个性有重要影响。富裕家庭的儿童,容易形成外向、随便、懒惰、骄傲性格。贫穷家庭的儿童,容易形成勤奋、懂事、胆小、节俭、内向的性格。这是因为富裕家庭,家长大方热情,不拘小节,零钱方便,应有尽有,宠爱孩子,孩子不用去吃苦奋斗,从小就有优越的条件,总感觉自己比同伴厉害。贫穷家庭,父母节俭,勤恳奋斗,严格教育,为了生存,孩子直接参加劳动,这锻炼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受到勤恳教育。

2、父母个性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承担着直接管理、照顾儿童的重任,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处理问题方法、个性对儿童个性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脾气暴躁的人,他们的儿童胆小怕事,性格内向;脾气温和的家长,作风民主,孩子有安全感,愿意和他交流,孩子比较胆大,外向。

3、父母管理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发展。在家庭中,父母的管理方式会对儿童性格产生影响。

(1)“包办型”管理方式,容易使儿童养成懒惰、依靠、无责任心的个性。(2)“指导型”管理方式,对于培养儿童自觉、勤恳的个性大有裨益。(3)“放任型”管理方式,也容易造成儿童懒惰、失信、消极的个性。

4、父母生活方式影响儿童个性发展。在家庭中,父母的生活方式,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情境性。社会性和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即情境)的制约,特定的情境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行为。 模仿性。模仿是对他人所显示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重复(再现)。模仿性是幼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幼儿经常学父母、老师或同伴的样子,说和别人相似的话,或者再现别人做过的行为、动作。 道德发展的从他性。从他性在幼儿道德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儿童认为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是绝对的,来自于外在的权威,不能不服从,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来自成人。同时,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在动机。 道德情感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在与成人、同伴交往使他们道德感指向的事物或对象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由近及远,由较直接到较间接,由具体、个别的行为到一些比较概括、比较抽象的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道德情感也不断丰富起来。由于幼儿道德感指向的事物的变化,特别是事物性质的变化,使幼儿情感逐渐由比较肤浅、表面、不稳定发展到持久和稳定。 二、如何发展儿童的社会化行为及做法 我认为:第一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它应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在实际生活中就有老师偏爱某个孩子,其他的一些孩子就会说老师喜欢XX不喜欢我等。 第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参与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与人交往获得宽容、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获得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第三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人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与水平,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

超常儿童特征及相应培养方法

超常儿童 一、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 超常儿童是一般智力特别优异,并/或在某方面具有突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超常儿童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1.智力超常:也就是一般智力超常出众,如果用智力测验来测量,智商一般都在130以上(也有认为智商只要在中等以上),或测验成绩高于同龄人平均成绩的两个标准差以上。 2.特殊才能超常:数学才能(数理逻辑思维突出发展,能成功、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活动);文学才能(在运用语言交往或描述事物活动中表现的突出能力)包括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翻译及演说等;美术才能(在视觉艺术活动中表现的各种杰出能力)包括绘画、雕塑等;音乐、舞蹈才能(从事音乐和舞蹈活动的突出能力),包括作曲、演奏、歌唱及各种舞蹈等;体育运动才能;组织领导才能;科技、制作才能等。 3.一般智力发展超常出众,同时兼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如:智商130以上,并兼有杰出的数学、文学或艺术等才能。 较早期的心理学家如特曼、贺林华思、泰勒、格雷、鲍尔顿以及佛兰西等人对智力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均有研究。例如佛兰西通过比较超常儿童与同性别、同年龄的一般儿童的行为表现,归纳出了以下的特点: 1.生理构造优异,说话、走路早,耐力及一般健康均超过常态标准 2.注意范围较广,能察觉一般儿童所不能察觉的事情 3.一般学习迅速,少重复,喜欢接受挑战。 4.成熟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以表现自己的能力 5.对事物能提出较多的问题,想探索深层的因由,并以学习为享乐 6.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 7.适应能力强,能熟练地分析自己的能力、限度及问题 8.具有高度的独创力,并能用优良而不平常的方法与观念 9.具有一种或更多的特殊才能 10.不容易因失败而灰心丧志 11.情绪较为稳定,并有判断别人情绪的能力 但有些人觉得超常儿童应具有下列特点: 1.凡事好奇,过度活跃 2.对自己与外界事物都非常敏感,表现过分紧张 3.倾向“完美主义”,容易对别人和自我埋怨与批评 4.挑战成人的观点,漠视尊卑 5.破坏传统及批评既定的价值观念,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6.关注太多难题,对世界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 7.自觉与别人不一样,表现抑郁、疏离 8.固执、自以为是,不善于与人合作 9.表现极端,总要得到别人的注意 10.对其感兴趣的事情太专注,缺乏在生活上平衡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查子秀教授提出了通过以下特点作为识别时的参考: 1.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他们很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不仅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视学习如同游戏般轻松。 2.思维敏捷,有独创性。超常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善于概括的非凡能力,能抓住实质,迅速灵活,有策略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知觉敏锐,观察力强。许多超常儿童的视听觉辨别能力较强,如能理解汉字的组成和同词上的细微区别等。同时他们的观察是有目的和条理的,能抓住观察物的主要特点。 4.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强。超常儿童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于感兴趣的事情上,而且记忆力强,记忆快,保持时间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 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

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和答案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和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青春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 A 信任对不信任 B 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亲密对孤独 2、皮亚杰采用哪种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A临床法 B访谈法 C 实验法 D 问卷法 3、习性学家把个体发展过程的最佳学习时间称为() A 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 印刻期 D 潜伏期 4、哈吐普把儿童的攻击行为分为() A 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B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C 情感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D 社会攻击和关系攻击 5、儿童形成客体我的标志是() A 把自身和物体分开 B 对镜中的自己做出反应 C 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 D 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 6、儿童认为判断一种行为是否道德,除了看行为的结果以外,同时还要考虑行为发出者的动机。有些情况下,违背规则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这是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 前道德阶段 B 自律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 后道德阶段 7、根据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观点,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归因方式有什么特点?() A 把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 B 把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C 把失败归因为稳定因素 D 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8、认识到他人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外表等的变化而改变,这表明儿童获得了() A 性别化 B 性别认同 C 性别稳定性 D性别恒常性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超常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超常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重在描述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 以及探讨解决在超常儿童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关键词:超常儿童现状法律对策 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些才能的儿童称之为超常儿童。[1] 美国关于天才儿童的定义则是:“与年龄、经历和所处环境相同的人相比,有 接触才能的儿童和青少年能表现出创造高水平成就的潜能。这些儿童和青少年 在学业、创造性思维、艺术领域上表现出具有非凡成就的能力,拥有罕见的领 导才能,在一些特殊领域出类拔萃。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般学校所提供的服务 和教育。卓越才能存在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地位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2]超常儿童在智力和技能上的优势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培养和教育,不仅使其身心获得健 全的发展,同时使其充分发挥超常的潜能;另一方面,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早熟 的成人和完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不能脱离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同样也 要遵循教育规律,才能使其健康地成长,否则就会拔苗助长,或放任自流。对 超常儿童科学的家庭教育,早期挖掘超常儿童的潜力,对于培养一大批国家的 杰出科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 两种模式。其中广泛受到认同的是“丰富式教育”。我国也采用的是这2种教 育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加速式教育”。但是近年来随着“丰富式教育”的引进,我国的超长儿童教育也逐渐在向“丰富式教育”过度。30年来,我国运用“加速式教育”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速成了一批人才, 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 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并且我们也必须 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 一、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 了解和掌握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使我们进行针对性教育的依据。而超常 儿童的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智力发展水平超过同龄儿童两个标准差以上;二是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某些特殊表现;三是对中小学基础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0403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从而提高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学好本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次重点) 2、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重点) 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次重点) 4、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一般)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的概念、调查研究的概念、经验总结的概念、实验研究的概念、质的研究的概念、行动研究的概念(重点) 2、情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经验总结的过程、实验研究的过程、质的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的过程(重点)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次重点)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 第二章家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

等基本知识,为学习后面学前家庭教育的有关章节提供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家庭的概述 1、家庭的概念(重点) 2、家庭发展的四种形式(重点) 3、家庭的生命周期(一般) 第二节家庭结构 1、家庭结构的概念(重点) 2、家庭结构的类型(重点) 3、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第三节家庭关系 1、家庭关系的概念、家庭关系的特点(重点) 2、家庭关系的类别(重点) 3、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重点) 4、家庭关系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1、家庭功能的概念和类别(重点) 2、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重点) 3、家庭功能的变化和演变(次重点) 第三章家庭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了解现代教育体系下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家庭教育的概述 1、家庭教育的概念、性质、特点(重点) 2、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次重点) 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儿童社会性发展知识讲解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名词解释 1. 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每小题3分) 2. 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每小题3分) 3. 合作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每小题3分) 4. 镜像自我: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每小题3分) 5.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的要求。 1. 父母教养观念: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每小题3分) 2.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每小题3分) 3.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每小题3分) 4.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每小题3分) 5. 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由挫折所致。60年代贝科威茨修正后认为,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和准备状态。(每小题3分) 四、简答题 1. 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共5分) 答: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 (1)微系统,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环境。 (2)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家庭环境质量。 (3)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 (4)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如政府的就业政策。 2. 简述友谊关系的功能。(共5分) 答: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2)友谊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娱乐的机会。

儿童社会性发展-(1)

第一节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伊底、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2.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上,弗洛伊德是阶段论者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早期。每个阶段儿童都要面临身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 (二)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观点:一方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又认为在考虑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其作用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儿童逐渐形成的自我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儿童按某一方式被社会化的结果。 埃里克森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 (一)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 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儿童的社会行为,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 1.直接学习:基本途径 2.模仿学习的三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2)保持过程(3)动作表征过程(4)动机过程 3.强化:分为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二)自我与社会学习 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个体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时,其自我效能感就好对差距产生影响。 个体自我效能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他迄今在某一领域的成就。一是对他人活动效能的观察。 (三)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1.社会学习理论将儿童行为的发展看作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量变 过程。尽管该理论在其发展的后期强多了认知因素的作用,但该理 论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忽视了生物成熟因素在儿童社会行为发 展中的作用 2.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理论主要采用的是实验室模拟技术,这 种方法虽然保证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或可行性,但这种研究的 人为性太强,其外部效度难以保证,研究结论难以解释儿童在真实 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性发展。 3.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儿童社会性发展时对年龄变量的作用重视 不够。 三、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皮亚杰认为,儿童从一出生 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积极的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 己的刺激,积极主动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儿童在这种相互作用 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经验系统,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儿 童关于个客观世界的知识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 源于主客体之间。通过这种作用,环境事件与机体自发的成长在知 识的发送中整合为一体。 (二)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 发展不是彼此分离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地。但是,相对而言,认 知发展是一个更为基本的过程。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技能只有在相 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因此,可以通过儿 童认知发展来解释其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例如,亲子关系发展中儿 童的“分离焦虑”的产生是以认知发展中的“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为基础的,儿童道德判断中的他律特征和自律特征分别与认知发展 中的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相联系。同 样,儿童在自我——他人关系方面的发展也是与其认知发展相平衡 的。在学前期由于“中心化”的存在,儿童在对物理客体的认知中 只能注意物体最显著的一些特征或主要的维度,而不能协调不同维 度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认知发展中表现为无法达到“守恒”。同样, 在社会化发展领域,由于“中心化”的存在,儿童在自我——特任 认知中往往只能注意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 点,表现为自我——他人关系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而 只有在儿童获得了“去中心化”技能之后,儿童才能克服社会认知 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达到对他人观点的采择。 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研究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 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期,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 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 皮亚杰在社会性发展领域的开拓性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基本理论观点方面, 皮亚杰本人及其同事在儿童社会性尤其是社会认知,如儿童的道德 判断和空间观点采择方面的研究都对后来儿童规则意识或者道德 判断的发展的研究为柯尔伯格道德判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他关 于儿童自我——他人关系认知发展的趋势的论述和实验研究以及 他的结构分析方法则构成塞尔曼儿童人际认知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新学派 一、习性学 习性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进化与机能的一门科学,又叫“行为学”。 习性学的创立者主要有劳伦茨(K.Z.Lorenz)和廷伯根 (N.Tingbergen)。他们认为,研究物种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对物种 授课:XX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材料

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p1 (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 1. 学前儿童是指0~6 岁儿童; 2. 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 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 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 3. 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4. 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 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 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主观的环境因素包括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 (一).情报研究的概念p5 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0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课题单元二学前儿童社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性的心理结构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 3.素质目标:尊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愿意成为儿童社会学习的正面榜样。 教学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步骤与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Ⅰ问题情境(导学) 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 情境:小乖乖成长记 2006年6月16 日:下午两点,伴随一阵哭声,小乖乖从孕育她的宫殿 里来到了这个世界…… 2006年6月18日:今天小乖乖睡觉的时候,很明显地笑过…… 2008年4月12日:妈妈下班回家,小乖乖看见妈妈非常开心,呵呵笑着 奔向妈妈…… 2009年9月10日:今天是妈妈送小乖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乖乖不愿 意离开妈妈,她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真让人难受…… 2011年6月1日:幼儿园举办庆“六?一”演出,小乖乖和小朋友们手拉 手唱歌跳舞,非常开心…… 2.问题: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3.小结:案例中的前后两次哭和前后两次的笑意义是不同的,其中蕴涵着儿童 社会性的产生与发展(生理性的哭与笑发展到社会性的哭与笑)。那么,儿童 的社会性发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元二学 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性的结构 【图示讲解】 从构成成分上看,社会性包括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技 能。社会性认知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 (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认知。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 而产生的对人、对己、对事物(如环境、规范和文化)的情感体验。社会性 行为技能是指个体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中,学习并掌握的利于适应社会生活 的行为技能。 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性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交往意识、社会环境 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文化意识等五个部分。如图所示,个体与社会生 活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的相互作用、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 情境教学法 5分钟 讲授法 10分钟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 )。 A.提高家长的素质 B.促进家庭的和谐 C.增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 D.促进孩子的学习 2.下面不属于群婚制的家庭形式是(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 D.团体婚姻家庭 二、3.家庭中的第一关系是指( )。 A.亲子关系 B.婆媳关系 C.祖孙关系 D.夫妻关系 4.纵观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变化状况,两个明显的走向是( )。 A.小型化、综合化 B.大型化、核心化 C.小型化、核心化 D.大型化、综合化 5.家庭教育是一种( )。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6.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和孙辈组成的家庭称为( )。 A.隔代家庭 B.核心家庭 C.监护人家庭 D.留守家庭 7.在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中,规定着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向的因素是学前儿童家长的( )。 A.教育观念 B.教育方法 C.教养方式 D.教育能力 8.马丁与麦考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宽松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其划分所依据的两个维度是( )。 A.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 B.接受—拒绝和限制—允许 C.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 D.“关爱”和“权威” 1.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 A.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和非自然环境因素 C.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D.主体性因素和客体性因素 2.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这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现状研究 B.相关研究 C.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D.发展研究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0-3个月教程

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1 0—3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自我和他人的区分还不是很清楚,儿童的关注与意识中心在于自身的本体感觉以及情绪体验,是基于儿童的生理需求和感受的,社会性发展的各个面向都带有“前发展”阶段。 1.社会行为发展主要特征 对他人的注意明显高于对物品的注意:刚出生的儿童即对人脸的图案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鲍尔T.G;R,1980)、并能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八Me卜2off&Moore,19771(图6-2)、本能的反应。伴随着这种本能的反应,儿童逐渐对他人表现出兴趣。儿童在一个半月时出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微笑,如儿童会自然地把头转向成人,注视成人的面部,并被成人夸张的哈哈大笑。在2个月时儿童会注视同伴。当3个多月的儿童与同伴在一起时,会互相观望和抚触。 社会行为以情绪性沟通为主:受限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0—3个月儿童与他人的沟通常常是一种情绪性的沟通,并主要基于儿童的生理需要。特别是新生儿,在沟通时主要以哭泣、吮吸、探寻、抓握等本能反射为主要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对于他人各种行为的回应也是情绪性的,表达和反应了自身的生理感受。 亲子交往由泛化的前依恋行为构成:0—3个月的儿童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依恋,也没有特定的依恋对象,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此时的亲子交往行为主要是与养育者之间的情绪交流。在生命的第一周,微笑和哭泣已经出现,儿童借由这种生理性情绪向成人表达自己的的生理需要,并藉由一些简单的回应行为(如挥舞手臂)回应成人的声音等,建立并维持与父母的关系。儿童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明显出现欢愉或不快的情绪。这一切,都是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法宝。 2.社会适应发展特征 基于生理需求社会适应行为:0—3个月的儿童还不能清晰地区分自我和他人,只要他们身体的需求能够得到适当的满足,对于需求的满足是谁供给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分别。此时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是基于生理需求的,吃母乳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以及意义: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通常被分成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及个人性格。在儿童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成为交友困难的儿童, 他们是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在幼儿期,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接受。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挫折的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确实缺失、独特、家长—子女关系。为促进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应注意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201101名词解释] 2、学前儿童 3、学前儿童家长 4、家长的教育行为 二、填空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由类对象、个过程、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200810单选][200901单选] 2、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由、、、 。[200910单选][201010单选] 3、学前儿童是指岁的儿童。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 、。[200910单选][201010单选]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涉及到、两个方面。 6、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等要素。 7、对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 三、简答与论述题 1、[领会]对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发生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分别包括哪些?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情报研究 2、调查研究 3、家庭教育经验总结 4、试验研究 5、质的研究 6、行动研究 二、填空 1、调查研究的类型分为现状研究、、、。 2、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 3、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样的。 4、依据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可以将其分为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 5、实验研究的变量由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组成。 6、一般是指家庭外机构怎样组织和指导家长。 7、家庭教育的指导实验一般分为单组实验和。 8、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9、教育设计必须围绕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10、日本为推行终身教育与1990年颁布了。 11、韩国政府为推行终身教育于1997年将社会教育法修订为。 三简答与论述题 1、[领会]简述情报研究的对象及其分类? 2、[识记]简述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201010单选] 3、[识记]简述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4、[识记]简述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5、[识记]简述质的研究的基本过程? 6、[领会]行动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识记、应用]试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201101论述] 第二章家庭 第一节家庭的概述第二节家庭结构 一、名词解释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何特点(1)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何特点? 根据爱里克森的理论,5~11岁的儿童通过做各种事情并取得成绩培养出勤奋感和成就感。他们去学校上课、学习读书写字、发展业余爱好、结交朋友,十分忙碌,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持续拓展自己的水平。如果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会感到自卑,会觉得自己无用,常常会失败。 (1)情感发展 孩子对感情的理解在增进。他们理解到感情不是对某个事件的自然反应,而是取决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对事件的解释。比如,6~7岁的孩子对成功总是感到开心,不管成功的取得是因为侥幸还是靠自身努力。但9~10岁的孩子只会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孩子还理解到对一件事或一个人,能够有相反的情感。和某个人相处的记忆引发一系列对他的情感,和他现在的相处又引发另一些情感。直到10岁左右,孩子才真正理解到对一个人能够产生又爱又恨的感情。总的来说,侵犯性行为在这个阶段数量比以往减少了,但形式却增多了。幼儿阶段侵犯行为主要是作为孩子达到目的(如得到玩具)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意伤害其他人。孩子的打斗事件发生率降低了,但个人差异表现得更持久。有些孩子总是喜欢攻击他人。很多研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与之相关。家长的一些举动会助长孩子的侵犯行为,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恶作剧觉得好笑;因孩子攻击别人占了上风而得意;或者直接鼓励孩子用攻击行为对付别人。当家长不能用一贯的准则来鼓励或惩罚孩子的侵犯行为,孩子会认为侵犯行为是有效的,可取的。实际上,攻击行为虽然有时能带来一时利益,却会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同伴关系差,学习困难等。有些问题会一直持续到成年阶段。比如,好斗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在工作、婚姻、教育孩子方面有困难,离婚率较高。 (3)压力 虽然小学阶段应该是个无忧无虑的时期,但仍有10%—12%的孩子经常显得不快乐、沮丧、眼泪汪汪。5~11岁的孩子活跃、不知疲倦,同时也十分敏感和胆怯。男孩容易有多动、任性的问题,女孩则容易出现感情上的自闭。哪些事件特别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呢?失去父母、学习止步不前、在课堂上尿裤子、父母之间冲突、偷窃被抓、被怀疑撒谎、成绩差、被叫去见校长、动手术、在班上被嘲笑、转学、不被选中、比赛失败等,是孩子普遍认为最容易令他们难受的事情。那么,遇到问题后,孩子会向谁寻求情感支持、指导和陪伴呢?绝大部分孩子认为:母亲是一切协助的来源,朋友是提供陪伴和感情支援的第二重要支柱,老师能够提供信息和指导,但不是陪伴。父亲最能够提供知识和信息,但常常不能给予直接的协助。不管怎样,孩子得到的关心和支持越多,越能协助他们抵御压力、渡过难关。 (4)同情 随着孩子对别人感情理解的加深,他们能更好地协助别人。他们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把好东西送给哭泣的孩子来安慰他,而会采用社会性手段来安抚别人。比如,孩子会用语言安慰同伴,“没关系,一会儿就没事了。”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丢了不要紧,再买一个。”或者用一些活动来转移,陪同伴玩,逗他高兴。 当孩子自己觉得愉快、自信的时候,更愿意协助别人,并且更愿意协助自己喜欢的人或以前

儿童社会性发展考试题(一)

儿童社会性发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班杜拉认为儿童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__ _和_ __。 2、父母教养观念主要来源于_、__ _ __和__ _ _。 3、同伴关系的性质:属于。 4、友谊关系的测量中,关于友谊质量的测量常用。 5、同伴群体的结构中有和,同时同伴群体结构具有明显的。 6、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7、自我包括两个特征、_ _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该理论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2、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班杜拉 D、劳伦兹 3、实用临床法研究儿童规则认识和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华生 C、谢弗尔森 D、皮亚杰 4、把攻击分为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华生 C、哈吐普 D、马什 5、提出利用点红实验研究自我的心理学家是( )。 A、詹姆斯 B、刘易斯 C、谢弗尔森 D、布朗芬布伦纳 6、儿童大约在()产生自我意识。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儿童性别概念的认知发展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A、性别认同 B、性别角色 C、性别稳定性 D、性别恒常性 8、()不是依恋建立的前提 A、识别记忆 B、客体永久性 C、人的永久性 D、短时记忆 9、习性学家把个体发展过程的最佳学习时间称为()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印刻期 D、潜伏期 10、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成人早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直接强化 2、社会启动者: 3、同伴关系: 4、观点采择: 5、冷认知: 6、性别恒常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的理论。 2、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适应性进化。

2017.4《儿童社会性发展》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2017年4月实践课程考核 儿童社会性发展试卷 (课程代码:11283) 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3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0.5分,本题共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前的表格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研究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某一心理现象进行考察,这种研究设计是 A追踪研究B纵向研究C横断研究D聚合交叉研究 2、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抚养者利用条件反射对儿童加以系统改造的结果,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一理论模型是 A先天形成说B冲突模型C互动模型D后天塑造说 3、根据鲍尔贝的依恋理论,当儿童出现了对熟悉人的识别再认,但仍然无法区别的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关注,这时儿童处于 A前依恋期B依恋关系建立期C依恋关系明确期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 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 A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B性本能的生物成熟的过程 C个体主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D个体对环境的适应 5、根据鲍姆令特观点,父母对儿童的成熟行为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反应较少,对儿童缺乏热情,用较为绝对标准来塑造、控制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是 A权威型B专制型C期待型D放任型 6、布朗芬布伦纳认为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是 A微系统B中间系统C外层系统D宏系统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岁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是 A信任对不信任B主动对内疚C勤奋对自卑D自主对羞怯 8、给儿童提供同学名单或照片,让每个儿童说出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同伴,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同伴提名法C同伴评定法D实验室实验 9、在环境对等的前提下通过考察基因变异导致的机体性状的差异来确定生物发育的遗传效应,这种方法是 A环境变化法B跨文化研究C基因变异法D聚合交叉法 10、父母通过信息传递使儿童长期有效的接受社会规范并自觉按社会行为规范行动,父母使用的这种方法是 A爱的回收B使用权利C信息内化D餍足 11、根据安斯沃斯的观点,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的儿童属于的依恋类型是 A安静型B回避型C安全型D拒绝型 12、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4岁儿童处于 A肛门期B口唇期C潜伏期D生殖器期 1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学校环境属于 A微系统B中间系统C外层系统D宏系统 14、哈吐普认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关系称为 A垂直关系B相互关系C依恋关系D水平关系 15、运用强制性压力手段迫使儿童接受行为规则的方法是 A爱的回收B使用权利C信息内化D正强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本题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前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以下关于依恋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依恋具有选择性B依恋的主体是儿童不是父母 C依恋的主体和客体具有相对性D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E依恋对象不会是某一特定群体 2、家庭系统的特征有 A整合性B层次性C相互依存性D稳定性E变化性 3、以下关于表情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表情是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B表情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C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D表情具有某种先验性 E只有人类才有表情 题号一二三四五核分人 题分总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