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

调查研究(一)

作者:顾小红,蒋汉茂,邹晓清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prothrombintime)监测时,PTINR(intertionalnormalizedraio,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对不同华法林用量、性别、年龄以及术后病程的230例患者的PT及PTINR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及试剂均符合国际标准。结果在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时,女性患者PTINR允许范围要比男性患者小;随患者术后病程的延长,抗凝剂使用剂量有所增加,PT 及PTINR允许范围也有所增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中,PTINR允许范围为1.98±0.65,远比欧美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性别和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同时,PTINR允许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个体化〔1〕。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华法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vereplacementpatients,PTINRallowablerange,when theywereinoralanticoagulanttherapy.MethodsAnalysistheresultsof230case sPTandPTINRinvariableage、sex、coumarinquantityandyearsofsurgery.Reslu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TIN Rrangeoffemalewasnarrowerthanthatofmale,andgowithyearsofsurgeryincr ease,theoralanticoagulantquantityandtherangewereincreased.ConclusionT

hePTINRrangeofthevalvereplacementpatientswas1.98±0.65,itwasfarlowert hanOccdentreported.Invariablesex、oralanticoagulanttherapytimeandquality,thePTINRrangewasdifferent.Soinoralanticoagulanttherapy,payattentiontos pecialone.

【Keywords】valvereplacement;coumarin;PTINR

为了预防血栓栓塞性及出血疾病的发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凝剂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华法林。但使用华法林,必须在实验室监测下服用,临床上使用标准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为了解我地区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后在服用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监测时INR值的允许范围,特对我院多年来收治的心瓣膜置换的患者服用华法林后的PTINR监测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长期随访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30例,男132例,女98例,年龄20~65岁,手术治疗时间为1~10年。所有患者都是华法林治疗进入维持阶段的,且临床上均无血栓栓塞性疾病迹象,也无出血倾向,属药物剂量使用合适者。服用华法林维持剂量为每日

0.85~8mg。

1.2测定方法

1.2.1PT试剂使用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进口试剂,

ISI(intertionalsensitivityindex)为1.0;仪器是日本SysnexCA500型,采用透射比浊的光学法进行测定。参比血浆由该公司提供。

1.2.2PTINR允许范围的确定主要根据临床情况,患者的华法林用量已经调整适当,即已满足:(1)抗凝药物进入维持服用期;(2)临床上无栓塞迹象;(3)临床上无出血倾向。此时所检测的PTINR值为其允许值。

1.3统计学处理将全部资料录入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之间数据采用t检验。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导语: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 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由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价值长期的服用药物特别的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其中凝血酶时间偏高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掌握好原因就能很好的进行预防,下面一起了解下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上面就是对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朋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平时在生活中尽量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综合治疗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综合治疗 目的为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综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结及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期情况。结果5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其余患者顺利,心功能术后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结论经过充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心功能调整和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细节处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 标签: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目前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由于对疾病认识和重视不足,就诊时心脏的病理生理和心脏结构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常常已经出现心脏病恶液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全身代谢障碍和紊乱。即使采取了积极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处理,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仍很高。临床上将其称之为重症心脏瓣膜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手术死亡率高并且远期疗效较差[1-4]。我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为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疗效较好,现就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57例,36~72岁,身高146~175 cm,体质量32~85 kg,病程10~46年。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7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34例,其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67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3例,合并左房血栓5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合并心源性恶液质者65例,冠心病12例,其他心脏畸形5例,糖尿病16例,术前有脑血管意外病变9例,半侧肢体瘫痪6例。术前心功能Ⅱ~Ⅲ级78例,Ⅳ24例。胸片检查心胸比率>0.8者63例。心电图示有房颤心律82例。B超提示肝淤血、伴有腹水25例。肝肾功能不全者45例,高胆红素者31例,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机制障碍16例,贫血26例。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值0.35~0.66,其中左室舒张末径(LVEDD)>70mm 者65例,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55mm者62例,左房内径(LAESD )>55mm 56例。 1.2方法术前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農、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和营养心肌药物使用,合并心脏恶液质者应用胃肠内外营养,积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加强利尿、补钾,待水肿基本消退,心、肝、肾功能有一定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均为全身麻醉,常规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中低温体外循环(25℃~30℃),中度血液稀释(Hct20%~25%),主动脉根部灌注冷血停搏液,心包腔置冰水或冰泥降低心脏局部温度;每30min左右重复灌半量。二尖瓣病变者经右房-房间隔探查,有主动脉瓣病变者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需要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结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二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 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2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 3s以上异常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纤维蛋白原(FIB):2-4 g/L 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原则

1、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置换术后需抗凝6月;抗凝治疗一般使用口服得华法林。 2、目前常见得华法林分为进口与国产剂型,进口剂型每片剂量为3mg,国产机型通常每片2、5 mg。 3、抗凝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会给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华法林剂量。 抗凝目标值(国际标准化比值): 机械二尖瓣 1、8~2、2 机械主动脉瓣 1、6~2、0 机械三尖瓣 2、5~3、0 生物瓣 1、5 华法林完全起效需2~3天,当天检查得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得就是2~3天前口服华法林得疗效。华法林钠服用后7-14天左右能达到稳定得血药浓度。INR 低于目标值时需要加大华法林剂量,反之,INR高于目标值时需要减少华法林剂量。具体调整方法请咨询医生。如您调整剂量或换用剂型,请注意复查凝血酶原时间直至INR稳定于目标值范围内。 4、服用华法林期间,不要大量进食富含维生素K得食物或药物,富含维生素K得食物得包括韭菜、胡萝卜、菠菜、西红柿、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K得药物包括复合维生素、部分补血药物(应用需向医生咨询)。 5、生活中避免磕碰等损伤,如发现鼻出血、刷牙出血、磕碰后皮肤大面积青紫,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及时复查凝血功能,以免药物过量。并告知医生自己因瓣膜置换服用华法林钠,以免耽误病情。如需要进行其她手术,也要告知医生自己因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服用华法林钠。 6、若您需要服用其它药物,请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对华法林有无影响 第六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均应接受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机械瓣膜需终身抗凝,生

物瓣膜需抗凝3~6个月.通常在术后36~48h拔除纵隔引流管后开始口服抗凝剂,同时每日测定病人得凝血酶原时间,调节药量,使凝血酶原时间达正常对照值得2~2、5倍(即延长1~1.5倍).一般应用香豆素类药物:华法令(苄丙酮香豆素)、新抗凝以及新双香豆素(双香豆素乙酯)(方2461~3).抗凝期间注意不要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得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潘生丁及消炎痛等)合用,否则会使抗血凝作用增强而造成出血得危险.若发生少量出血,应减量或减药;严重出血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方2464). [2461] 华法令片5mg×40 用法: 首次服10~15mg,以后5~10mg/d。 [2462] 新抗凝片1mg×40 用法:首次服4~5片,以后每日1~2片. [2463] 新双香豆素片5mg×40 用法:首次服600~900mg,以后100~200mg,每日2~3次。 [2464] 维生素K1注射液1ml:10mg×4 用法: 50mg,静脉注射,立即。 换瓣得育龄妇女,其妊娠期得抗凝治疗较为复杂。香豆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早产与死产等,而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无此作用,故有人主张在妊娠头3个月与后3个月改用肝素,或在妊娠第36周改用肝素(方2465). [2465] 肝素注射液1ml: 12500U 用法: 6250U,皮下注射,每日2~3次:或2.5 万U加糖水或生理盐水lOOml静脉缓滴, 20~30滴/min,每日1次 由于人工瓣膜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严重者可能发生血栓脱落,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导致偏瘫、失语、下肢动脉栓塞等,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 故换瓣术后非常重要得环节就就是恰当得抗凝。抗凝不足易引起血栓栓塞等恶果,抗凝过量,则导致出血,主要有鼻出血、牙银出血、胃出血、血尿、月经不止等。所以抗凝就是关系生命得大事,一定要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处理好。 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得知识 1、抗凝药及其使用: (1) 目前抗凝药主要有华法林。华法林口服抗凝,60kg体重患者,一般需要每日1次3mg 左右得华法林(国产每片为2、5mg,进口每片为3mg)。但不同得患者对抗凝药得灵敏度不一样,故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百科名片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兔脑渗出液)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100%。目录[隐藏] 原理与临床意义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A与INR在肝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PTA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

[编辑本段] 原理与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其原理是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钙离子,满足外源性凝血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PT。 实验室报告PT有4种方式:秒、活动度(prothrombintimeactivitypercentage,PTA)、率(prothrombintimeratio,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4种形式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同。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 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编辑本段] PT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I、Ⅱ、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急性肝炎PT异常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型肝炎为90%。在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PTA是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PTA>70%、中度70%~60%、重度60%~40%;肝硬化代偿期PTA>60%、失代偿期PTA<60%;重型肝炎PTA<40%[1]。Child-Pugh分级中PT延长1~4s计1分、4~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一)参考值 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 凝血酶原比值:0.82~1.15 (二)临床意义 1.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 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 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等。 2.PT缩短: 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 ②DIC早期(高凝状态); ③口服避孕药、其它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损 伤等均为血栓形成的基础)。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临床上当NI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则提示抗凝过度,应三少或停止用药。INR>4.5时,同时伴有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低,则可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一)参考值:33.68~40.32秒 (二)临床意义: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即为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

型血友病,但对于亚临床型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Ⅺ(血友病乙)、Ⅻ和Ⅶ缺乏症;血中抗凝血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它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监护: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 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 倍为宜。

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10T09:19:22.1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孟蓝翔[导读] 重症心脏瓣膜病是因为病患的心脏瓣膜受损,令其出现多种生理性功能影响,病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病患死亡。孟蓝翔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河南商丘【摘要】目的:探究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病患98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传统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仅使用传统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病患的对两组病患的手术期间相关情况,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患在术后 引流总量、术后即刻都行心率恢复情况、术中血尿蛋白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0.05.从两组病患的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相关结果有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病患使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能够在根本上将病患的心功能加以改善,可以提升相关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瓣膜置换术;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安全【中图分类号】R9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26-01 重症心脏瓣膜病是因为病患的心脏瓣膜受损,令其出现多种生理性功能影响,病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病患死亡。该病在术前并不能够在根本上进行纠正,且外科手术史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最近几年,我国在心外科手术技术上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使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技术,能够取得满意疗效,结合实际情况,我院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病患98 例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使用了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技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病患98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病患41 人,女病患57 人,病患年龄最大者7 2.6 岁,最小者38.7 岁,平均年龄为(64.8±5.9)岁,病程最长者2 3.8 年,最短者5.6 年,平均病程为(15.4±5.8)年。从临床表现来看,主动脉瓣病变者49 例,二尖瓣病变者38 例,二尖瓣主动脉合并病变者11 例。对病患进行NYHA 分级可见:心功能3 级病患52 人,心功能4 级病患有46 人。现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的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对病患进行全身麻醉,并对其进行体外循环,取其胸部正切口。对于左心房的血栓清除和瓣膜手术使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在对病患进行转机处理之前,对其进行AF 的颠电复率进行全面检测,在保证病患的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前提之下,依照最新的Atricure钳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依照相关手术路线,对其进行房颤双极频射笑容技术进行相关处理,每次进行2—6 次,直到仪器的指示灯亮起位置,同时还要保证病患的心率情况。 对照组:对照组病患仅仅进行瓣膜置换术,并不进行消融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病患的手术期间相关情况,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利用SPSS17.0 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使用T 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 时,说明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病患手术期间相关情况比较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手术期间相关情况比较 小组类别病例数术中血尿蛋白(n)停博时长(min)术后引流总量(ml)总输血量(ml)术后即刻都行心率恢复情况(n)治疗组 49 40 70.5±15.8 485±210 1420±325 42 对照组 49 4 65.5±13.5 357±188 1302±233 10 两组病患的手术期间比较情况中我们能够看出,两组病患在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即刻都行心率恢复情况、术中血尿蛋白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0.05.2.2 两组病患的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详情见表2 表22 两组病患的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mm)小组类别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手术后6 个月手术后12 个月治疗组 65.85±8.83 48.15±6.57 50.79±9.81 52.68±11.47 对照组 64.52±9.72 53.28±8.49 56.84±10.74 60.28±13.58 通过比较可见,和对照组相比较,相关结果有差异性存在,(p<0.05.)3.讨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有着发病率高的特征,有医学资料表明对病患进行性瓣膜置换术对于病患消除房颤转化为窦性心律的几率仅仅有8.5%,值得说明的是,房颤在加强心衰与栓塞发生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加重病患三尖瓣反流情况,心房的颤动过程既可以是持续性的,同时也可以是阵发性的[1]。其相关心电图特征也是P 波消除,与形成形状各异的F 波,其中在v1 导联的情况中最为明显。本实验利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在根本上治疗病患的房颤现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2]。 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治疗组病患在手术中出现蛋白尿的情况有40 例,术后的引流量为(485±210)ml,远远高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和动脉阻断时间上明显低于实验组,但慈宁宫相关术后随访的结果中能够看出,并没有发现实验组在进行完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现象,对于方式的传导阻滞与冠状动脉血管血栓也无明显的影响出现,这在根本上说明了使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的安全性极佳,在进行手术之后,对病患进行心电图监测,在此同时对病患使用胺碘酮类药物[3],相关研究表明,持续性房颤能够在根本上令病患的心房出现重建现象,令房颤的现象得以持续。但如果有极个别的病患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心率过低的现象,则建议其停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两组病患的手术期间比较情况中我们能够看出,两组病患在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即刻都行心率恢复情况、术中血尿蛋白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0.05.从两组病患的术后1 年内右心房经线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相关结果有差异性存在,(p<0.05.)综上所述,对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病患使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能够在根本上将病患的心功能加以改善,可以提升相关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知情同意书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知情同意书 尊敬的患者: 您好!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有此手术适应症,医师特向您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下内容: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术中拟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和仪器、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替代医疗方案等。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作出选择。 一般项目患者姓名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 病房_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 医师告知【术前诊断及主要病情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介绍】 根据您的病情,目前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 □药物治疗:写明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创治疗:写明治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的特殊、贵重药品说明】(详见“特种检查、治疗、贵重药品审批表(自费项目协议书)”)【手术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1、麻醉意外; □2、体外循环风险:气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血液破坏,长时间转机导致重要脏器损伤; □3、心脏破裂、大出血,严重导致休克,死亡; □4、术中损伤邻近组织结构,如胸膜、邻近大血管等,导致气胸,血胸,出血,胸腔积液,神经损伤等; □5、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6、瓣膜修复手术效果不理想,术中改为瓣膜置换手术; □7、术中损伤心脏传导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需用临时起搏器或安置永久起搏器; □8、体外循环后心脏不复跳,或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 □9、术中鱼精蛋白等药物过敏,导致低血压或过敏性休克等; □10、术中、术后室速、室颤、心跳骤停等严重心律失常,无法纠正导致死亡; □11、术后出血导致低血压、心包填塞,需紧急再次开胸探查等情况,不再另行通知家属; □12、术后发生心肌梗塞、低心排、心衰等意外,必要时需应用IABP或ECMO等辅助治疗; □13、术后多脏器衰竭:呼吸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以及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规范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规范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由于置入的人造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容易激活凝血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如发生血栓脱落,则会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引起相应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因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要求抗凝治疗。(一般而言,生物瓣需6个月左右的短期抗凝,而机械瓣则须终生抗凝。)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抗凝药物的选择 当前瓣膜置换术后使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四类:(1)香豆素类药(华法林);(2)抗血小板类药(潘生丁、阿司匹林等);(3)肝素/低分子肝素。(4)凝血酶抑制剂(西米拉坦)。研究表明,人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未用抗凝药物者,其栓塞率为4%病人年;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者,栓塞率为2.2%病人年;而采用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者,栓塞率最低,为1%病人年,说明后者抗凝效果最好。因此,目前公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首选华法林(Warfarin)。西米拉坦(Ximelagatran)作为华发林可能的替代药物目前还尚需长期临床试验的观察以确定其疗效。 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 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它能妨碍维生素K参与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转录后分子的修饰,防止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用华法林后,肝脏仅能合成Ⅱ、Ⅶ、Ⅸ、Ⅹ四种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质,这些前体蛋白质具有凝血因子的抗原性,而无凝血活性。因此,华法林在体外无抗凝作用,只在体内有效。服用华法林后,虽然上述四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但体内原存的凝血因子的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需要等体内原有的因子Ⅱ、Ⅶ、Ⅸ、Ⅹ耗竭后才能出现。华法林口服后36~48h起效,而完全发挥抗凝作用需要72~96h。一次给药抗凝作用可维持3~4d,停药后,随着新的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功能也需经多日渐渐恢复。 华法林水溶性好,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95%,健康人于90min后血浆药物浓度即可达到最高峰,其半衰期为36~42h。在服用过程中,血浆中97%以上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并且很快聚集于肝脏,通过不同代谢方式形成R-华法林(R-W)和S-华法林(S-W)两种同分异构体。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的是华法林的游离型,它被肝微粒体酶水解为具有微抗凝作用的代谢产物后由肾脏排出体外。 三、华法林的给药方法 华法林给药有维持量给药法和饱和量给药法两种。维持量给药法适用于不需要紧急抗凝的病人,为术后1~2天引流量明显减少或拔除引流管后口服华发林抗凝,开始每天用小剂量(2.5~3mg),2~3天后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一般7~14天后可达到稳定抗凝效果。饱和量给药法适用于抗凝治疗比较紧迫的病人,为术后1~2天开始静脉使用肝素(0.5mg/kg,Q4~6h)和口服华法林共同抗凝,华法林每天5~10mg,连续应用3天,当4 ~5天后PT/INR达到治疗范围时停用肝素,以后华法林改为维持给药,再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用药量。由于术后早期患者体内凝血因子仅及正常的4

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静滴胺碘酮对抗凝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影响 贾宝成1,庄聪文2, (1上海长海医院 心胸外科,上海 200433;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心胸外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摘要:目的 评价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33例,患者均接受静滴胺碘酮治疗5d,于静滴胺碘酮前后检查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情况下,33例患者中PT全部延长。静滴胺碘酮前PT为(21.2 3.1)s,静滴胺碘酮后PT为(35.2 6.1)s,前后相差显著,(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在应用胺碘酮静滴治疗快速房颤时,应用常规剂量华法林抗凝可使PT明显延长。 关键词:胺碘酮;凝血酶原时间;房颤;瓣膜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972.2 R5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826(2003)02 0015 02 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on Prothrombin Time in Patients with Anti coagulation Jia Bao cheng,Zhuang Cong w en (Cardiothoracic Departmert of Chang hai Hospital,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 aluate t he effct of intr avenous amiodaro ne on prothrombin time(PT)in pat ients after valv e replace ment.Methods Intr av enous amiodarone was administered to33atrial fibeillaion patients w 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me chanical valve replacement for5days,and P T w as detected in every patient before and after amiodarone uses.Results PT w as (21.2 3.1)s befo re amiodarone use and became(35.2 6.1)s after ordarone use,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 far in adminis traion.Y he latter is significantly lo nger than the former(P<0.05).Conclusion PT become signifcantly lo ger after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dminstration to atrial fibr illation patents with rheumat ic hear t disease and mechanical valv e replacement on condition of routine w arfar in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amiodar one;prothrombin time;atrial fibrillat ion;valve replacement 胺碘酮属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由于静滴胺碘酮起效快速,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因而临床应用日渐增加。大多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多合并房颤,在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本文就静滴胺碘酮对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胺碘酮在抗凝患者中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1-06~2002-12,收治33例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置换术后快速房颤患者,房颤心率(131.4 25.6)次 min,病程3月~17年,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5.3 14.6)岁,NYHA心功能分级!~级。所有病人均口服华法林,剂量个体化,1.25~3.75mg。 1.2 方法 33例患者入院后即行PT及标准化比值(IN R)检查,监测心率,停服地高辛,给予胺碘酮(法国赛诺菲公司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的葡萄糖250ml静滴,450mg d,2~3h滴完,连续5 d,同时按患者原剂量口服华法林,5d后复查PT及INR。 收稿日期:2003 01 13 作者简介:贾宝成(1973 ),男,吉林人,博士研究生。 ?15? 第31卷第2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2003年4月CLI NI CAL JOU R NAL OF M EDICAL O FF ICER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大家复习一下血凝常规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评价

凝血试验检查结果延长的实验室评价 PT和APTT是常用的凝血试验。体内凝血的启动有赖于组织因子和调节因子Ⅶ的激活,而且凝血酶的持续产生需要Ⅺ、Ⅸ、Ⅷ、Ⅹ和Ⅴ因子的激活。然而,PT和APTT结果的解释,纤维蛋白凝块内激活凝血因子的聚集可以归纳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单独APTT延长提示一个或多个内源性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高分子量激肽原、Ⅻ、Ⅺ、Ⅸ和Ⅷ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剂。单独PT延长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外源性凝血因子抑制剂,但是轻微的Ⅹ、Ⅴ和Ⅱ因子缺陷也可引起PT延长。PT和APTT均延长说明共同途径的凝血因子(Ⅹ、Ⅴ和Ⅱ因子)缺陷,或纤维蛋白原存在质或量的缺陷。 评价非预期的APTT和/或PT延长时,首先要排除分析前原因。从用肝素冲洗的动静脉抽血而引起的抗凝剂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虽然商业PT试剂含有中和大约2U/mL肝素的物质,但是如果是从含肝素的导管中采集的血液,则血中的肝素远超过这种能力。其他分析前因素包括应用含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剂(3.8%而不是3.2%),溶血标本(hemolyzed samples interfering with photo-optical clot detection methods),标本采集与检测时间间隔过长(APTT>4小时,PT>24小时)。增加枸橼酸/血浆比率,降低钙离子浓度[例如,HCT>55%的病人,or samples collected in under-filled collection tubes]可能引起PT和APTT 延长这一错误结果。 第二步是重复试验,注意减少分析前人工错误。如果凝血试验仍然延长,应该进行第三步,将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等混合进行混合试验。混合试验可将一个或多个因子缺乏的血浆校正到参考区间,如果血浆中存在凝血因子特异性中和抗体或非特异性狼疮抗凝物,则仅部分校正或校正不了。 Ⅶ因子缺乏概述 单独Ⅶ因子缺乏可以是遗传性也可以使获得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报道非常少见,多数与恶性肿瘤、败血症,和/或骨髓移植有关。体外试验证实有些病例产生中和Ⅶ因子活性或加速其清除的抗体。一例与外科手术相关的短暂性获得性Ⅶ因子缺乏已用重组激活的Ⅶ因子治疗成功。 遗传性Ⅶ因子缺乏的流行率估计为1:500,000,常常为偶然发现。患者可能无症状或有自发性关节和脑出血。出血症状通常发生在纯合子患者和复杂的杂合子患者,与Ⅷ因子和Ⅸ因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调查研究(一)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服用抗凝剂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 调查研究(一) 作者:顾小红,蒋汉茂,邹晓清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中,使用PT(prothrombintime)监测时,PTINR(intertionalnormalizedraio,INR)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对不同华法林用量、性别、年龄以及术后病程的230例患者的PT及PTINR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所用仪器及试剂均符合国际标准。结果在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时,女性患者PTINR允许范围要比男性患者小;随患者术后病程的延长,抗凝剂使用剂量有所增加,PT 及PTINR允许范围也有所增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中,PTINR允许范围为1.98±0.65,远比欧美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性别和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同时,PTINR允许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个体化〔1〕。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华法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vereplacementpatients,PTINRallowablerange,when theywereinoralanticoagulanttherapy.MethodsAnalysistheresultsof230case sPTandPTINRinvariableage、sex、coumarinquantityandyearsofsurgery.Reslu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TIN Rrangeoffemalewasnarrowerthanthatofmale,andgowithyearsofsurgeryincr ease,theoralanticoagulantquantityandtherangewereincreased.ConclusionT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指导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指导 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若能有效地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活护理 1. 伤口护理 如果伤口已愈合,可以开始洗澡,在医生没有允许之前不要在浴缸、游泳池中直接浸泡伤口。不要使用过热的水,那会感到头晕,并且要避免直接用水喷洒在伤口上。不要摩擦伤口,清洁伤口时要使用中性肥皂,动作轻柔,然后用干毛巾轻轻沾干伤口。这也是检查伤口变化的一个较好的时间,如有红肿、渗出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2. 活动 有规律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手术后3个月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室内、室外活动,量力而行,以不引起心慌、气短为度;术后3~6个月,根据心功能、体力及工作性质,进行半天工作;术后6个月以后可以考虑全天工作。体力劳动须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心功能较差者遵医嘱行事,不可勉强。 3. 饮食 摄入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最理想。在动物类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如肉、鸡蛋和奶制品),在牛肉和猪肉中胆固醇含量最高,鸡和鱼类胆固醇含量较少,但这些食物最好是烘、烤、煮、蒸,不要油炸,以防脂肪含量增加。 富含VitK的食物对抗凝药物有拮抗作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如菠菜、番茄、花菜、鲜碗豆、猪肝、瘦肉、水果等。故不宜长期单调食用某种含VitK 多的绿色青菜,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分节食,严禁吸烟酗酒。 4. 性生活和婚育

如果已经能爬二层楼梯,就同样可以恢复性生活,但有一些事项必须注意:如果感到疲劳或紧张,就等自己感觉舒服一点再进行性生活;如果体位让你有胸部不适感,那么尝试一下别的体位;如果在性生活之前感到心神不定,那需要放松一下自己,多抚摸和拥抱对方。女性患者婚后应避孕,方法可服用避孕药或应用避孕工具,不宜使用避孕环,以免引起慢性炎症形成病灶。女性患者术后1~2年心功能良好要求生育者,在整个怀孕过程必须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并接受孕期保健和生活上的指导。 二、心理调节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能闻及心脏瓣膜的开关机械声音,早期不适应,甚至影响睡眠。应保持乐观平静的良好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护理,遇事勿激动、少发怒,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催眠药。 三、服用抗凝药的注意事项 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抗凝不足时有发生机械瓣膜血栓形成造成动脉栓塞的危险,抗凝过量又有出血的危险,所以抗凝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大事,一定要掌握好。目前,我国用于抗凝治疗的口服药物主要以香豆素类药(华法林为主)。(1)在服药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有黑便、血尿、较大范围不明原因的淤肿、呕吐出咖啡样物、出鼻血或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复查INR,在医生指导下减少抗凝药用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外伤和其他引起出血的因素,如剃须引起皮肤切口出血等。 (2)有许多药物会干扰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有的药物与华法林有拮抗作用,使凝血酶原的时间缩短,如VitK、巴比妥类、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应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保证安全。有的药物与华法林有协同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如解热镇痛药、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