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得倒车雷达设计 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得倒车雷达设计 毕业论文

1 绪论

1.1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其中倒车事故由于发生的频率极高,已引起了社会和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倒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倒车镜有死角,驾车者目测距离有误差,视线模糊等原因造成倒车时的事故率远大于汽车前进时的事故率,尤其是非职业驾驶员以及女性更为突出。而倒车事故给车主带来的许多麻烦,有鉴于此,汽车高科技产品家族中,专为汽车倒车泊位设置的“倒车雷达”应运而生,倒车雷达的加装可以解决驾驶人员后顾之忧,大大降低倒车事故的发生。

超声波倒车雷达全称叫“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是汽车泊车安全辅助装置,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和启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视野的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倒车雷达的原理与普通雷达一样,是根据蝙蝠在黑夜里高速飞行而不会与任何障碍物相撞的原理设计开发的。通过感应装置发生超声波,然后通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及障碍物的距离、大小、方向、形状等。只不过由于倒车雷达体积大小及实用性的限制,目前其主要功能仅为判断障碍物与车的距离,并做出提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关于超声波的研究最初起始于1876年F.Galton的气哨实验,这是人类首次有效产生的高频声波。在之后的三十年中,超声波仍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东西,由于当时电子技术发展缓慢,对超声波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超声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法国人Langevin使用一种晶体传感器在水下发射和接收相对低频的超声波。他提出的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水中是否存在潜艇并进行水下通信。

1929年,Sokolov首先提出用超声波探查金属物内部缺陷的建议。相隔2年,1931年Mulhauser获准一项关于超声检测方法的德国专利,不过他并未做更多的工作。4年之后,1934年sokolov首次发表了关于在液体槽子里用穿透法作实物试验的结果,他用了各种方法做了实验,用来检测穿过试件的超声能量,其中之一是用简单的光学方法观

察液体表面由超声波形成的波纹。德国人Bergrnann在他的论著《ULTRASONIC》中,详细的论述了有关超声波的大量早期资料,该论著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美国的Firestone首次介绍了脉冲回波探伤仪,使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到了更重要的阶段。在各种系统中,这是最成功的一种,因为它有最广泛的通用性,其检测结果也最容易解释。这种方法除可用于手工检测外,还可与采用先进技术的自动系统联用,自第一种脉冲回波仪器问世以来,根据相同的原理,有无数种其他仪器得到了发展,并有许多改进和精化。目前,在超声无损检测中,脉冲回波系统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高速器件的不断发展,使超声波信号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成为可能。目前国内也相继出现了各类数字化超声波测距设备,并已成为超声波检测的发展方向。厦门大学的某位学者研究了一种回波轮廓分析法。该方法在测距中通过两次探测求取回波包络曲线来得到回波的起点,通过这样处理后超声波传播时间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也有大量的文献研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小波变换理论来提高传输时间的精度。这些处理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在超声波检测领域都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式超声波测距系统的发展速度很快。国内近几年也相继出现了许多数字式超声波仪器和分析系统。随着测距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超声测距系统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单数码显示的超声测距系统会带来较大的测试误差。进一步要求以后生产的超声测距仪能够具有双显及内带有单板机的微处理功能。随后具有检测,记录,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化检测分析仪相继研制成功。超声仪研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其中,煤炭科学研究院研制的2000A型超声分析检测仪,是一种内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化测量仪器,全部操作都处于微处理器的控制管理之下,所有测量值,处理结果,状态信息都在显像管上显示出来,并可接微型打印机打印。其数字和波形都比较清晰稳定,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具有断电存储功能,其串口可以方便用户对仪器的测试数据进行后处理及有关程序的开发。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设计新颖合理,功能齐全,在仪器设计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3课题研究内容

本文介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倒车雷达系统,由单片机控制,计算超声波自发射至接收的往返时间,利用声波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从而得到实测距离。再根据障碍物与车尾的距离远近情况发出警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

及系统运行调试。

1.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

(1)单片机系统电路

(2)显示电路

(3)超声波发射电路

(4)超声波接受电路

2.软件程序设计主要包括:

主程序、超声波发射子程序、超声波接收中断程序以及显示子程序等;3.选择器件、焊接电路及运行调试主要包括:

超声波发射与接收调试、显示调试及总体系统调试等。

2 超声波测距原理

2.1超声波传感器介绍

超声波由于其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传播距离较远等优点,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雷达、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例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等场合。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在测控系统的研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传感器是一种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所需频率的超声能或是把超声能转变为同频率的其他形式的能的器件。目前常用的超声传感器有两大类,即电声型与流体动力型。电声型主要有:1 压电传感器;2磁致伸缩传感器;3静电传感器。流体动力型中包括有气体与液体两种类型的哨笛。由于工作频率与应用目的不同,超声传感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名称也有不同,例如在超声检测和诊断中习惯上都把超声传感器称作探头,而工业中采用的流体动力型传感器称为“哨”或“笛”。

压电传感器属于超声传感器中电声型的一种。探头由压电晶片、楔块、接头等组成,是超声检测中最常用的实现电能和声能相互转换的一种传感器件,是超声波检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电材料分为晶体和压电陶瓷两类。属于晶体的如石英,铌酸锂等,属于压电陶瓷的有锆钛酸铅,钛酸钡等。其具有下列的特性:把这种材料置于电场之中,它就产生一定的应变;相反,对这种材料施以外力,则由于产生了应变就会在其内部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场。所以,只要对这种材料加以交变电场,它就会产生交变的应变,从而产生超声振动。因此,用这种材料可以制成超声传感器。

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压电晶片。当压电晶片受发射电脉冲激励后产生振动,即可发射声脉冲,是逆压电效应。当超声波作用于晶片时,晶片受迫振动引起的形变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是正压电效应。前者用于超声波的发射,后者即为超声波的接收。超声波传感器一般采用双压电陶瓷晶片制成。这种超声传感器需要的压电材料较少,价格低廉,且非常适用于气体和液体介质中。在压电陶瓷上加有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交流电压时,根据压电效应,就会使压电陶瓷晶片产生机械变形,这种机械变形的大小和方向在一定范围内是与外加电压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压电陶瓷晶片上加有频率为f0交流电压,它就会产生同频率的机械振动,这种机械振动推动空气等媒介,便会发出超声波。如果在压电陶瓷晶片上有超声机械波作用,这将会使其产生机械

变形,这种机械变形是与超声机械波一致的,机械变形使压电陶瓷晶片产生频率与超声机械波相同的电信号。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实际上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超声波发生器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结构图

它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压迫压电晶片作振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这时它就成为超声波传感器。

压电陶瓷晶片有一个固定的谐振频率,即中心频率f0。发射超声波时,加在其上面的交变电压的频率要与它的固有谐振频率一致。这样,超声传感器才有较高的灵敏度。当所用压电材料不变时,改变压电陶瓷晶片的几何尺寸,就可非常方便的改变其固有谐振频率。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各种频率的超声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由压电陶瓷晶片、锥形辐射喇叭、底座、引线、金属壳及金属网构成,其中,压电陶瓷晶片是传感器的核心,锥形辐射喇叭使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能量集中,并使传感器有一定的指向角,金属壳可防止外界力量对压电陶瓷晶片及锥形辐射喇叭的损坏。金属网也是起保护作用的,但不影响发射与接收超声波。

2.2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

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频率特性和指向特性。

一、频率特性, 图 2.2是超声波发射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2.2超声发射传感器频率特性

其中,f0=40KHz 为超声发射传感器的中心频率,在f0处,超声发射传感器所产生的超声机械波最强,也就是说在f0处所产生的超声声压能级最高。而在f0两侧,声压能级迅速衰减。因此,超声波发射传感器一定要使用非常接近中心频率f0的交流电压来激励。

另外,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与发射传感器的频率特性类似。曲线在f0处曲线最尖锐,输出电信号的幅度最大,即在f0处接收灵敏度最高。因此,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频率选择特性。超声接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和输出端外接电阻R 也有很大关系,如果R很大,频率特性是尖锐共振的,并且在这个共振频率上灵敏度很高。如果R较小,频率特性变得光滑而具有较宽得带宽,同时灵敏度也随之降低。并且最大灵敏度向稍低的频率移动。因此,超声接收传感器应与输入阻抗高的前置放大器配合使用,才能有较高得接收灵敏度。

二、指向特性

实际的超声波传感器中的压电晶片是一个小圆片,可以把表面上每个点看成一个振荡源,辐射出一个半球面波(子波),这些子波没有指向性。但离开超声传感器的空间某一点的声压是这些子波迭加的结果(衍射),却有指向性。

2.3超声波测距的原理以及实现

超声测距从原理上可分为共振式、脉冲反射式两种。由于应用要求限定,在这里使用脉冲反射式,即利用超声的反射特性。超声波测距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原理如图2.3所示。常温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

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

S=C*t/2=C*t0 (2.1)

图2.3超声波测距原理

其中,t0=(T1+T2)/2,t0就是所谓的渡越时间。

在超声波测量系统中,频率取得太低,外界的杂音干扰较多;频率取得太高,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较大。故在超声波测量中,常使用40KHz的超声波。目前超声波测量的距离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是一种适合室内测量的方式。由于超声波发射与接收器件具有固有的频率特性,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能。

距离测量系统常用的频率范围为25KHz~300KHz 的脉冲压力波,发射和接收的传感器有时共用一个,或者两个是分开使用的。发射电路一般由振荡和功放两部分组成,负责向传感器输出一个有一定宽度的高压脉冲串,并由传感器转换成声能发射出去;接收放大器用于放大回声信号以便记录,同时为了使它能接收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短脉冲信号,接收放大器要有足够的频带宽度;收/发隔离则使接收装置避开强大的发射信号;记录/控制部分启动或关闭发射电路并记录发射的瞬时及接收的瞬时,并将时差换算成距离读数并加以显示或记录。

3 系统硬件设计

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汽车防撞报警电路系统由单片机及外围电路、超声波发射部分、超声波接收部分、数据显示部分构成,加报警电路以此构成倒车雷达。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如图3.1所示。

图3.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2单片机最小系统

3.2.1 单片机的选择

在系统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系统核心器件就成为能否成功完成设计任务的关键,而作为控制系统核心的单片机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各半导体公司、电气商都向市场上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单片机,并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一般来说,选择单片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单片机的基本性能参数。例如指令执行速度、程序存储器容量、I/O引脚数量等。

2.单片机的存储介质。对于程序存储器来说,Flash存储器和OTP(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相比较,最好是Flash存储器。

3.芯片的封装形式。如DIP(双列直插)封装,PLCC(PLCC有对应插座)封装及表面贴附等。

4.芯片的功耗。比如设计并口加密狗时,信号线取电只能提供几毫安的电流,选用STC单片机就是因为它能满足低功耗的要求。

5.供货渠道是否畅通、价格是否低廉。

6.芯片保密性能好、单片机的抗干扰性能好。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STC89C52作为本系统的控制部件。

3.2.2 STC89C52简介

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该器件采用ATMEL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下图3.2所示。

STC89C52

图3.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2.STC89C52引脚具体介绍如下:

①主电源引脚(2根)

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Pin20):接地线

②外接晶振引脚(2根)

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③控制引脚(4根)

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④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

STC89C52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

PO口(Pin39~Pin32):8位双向I/O口线,名称为P0.0~P0.7

P1口(Pin1~Pin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1.0~P1.7

P2口(Pin21~Pin2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2.0~P2.7

P3口(Pin10~Pin17):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3.0~P3.7

3.STC89C52主要功能如表3.1所示。

表3.1STC89C52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特性

3.3超声波测距电路

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可提供2cm-400cm的非接触式距离感测功能,测距精度可达高到3mm;模块包括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与控制电路。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步骤:

(1)采用IO口TRIG触发测距,给至少10us的高电平信号;

(2)模块自动发送8个40khz的方波,自动检测是否有信号返回;

(3)有信号返回,通过IO口ECHO输出一个高电平,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就是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的时间。

测试距离=(高电平时间*声速(340M/S)/2。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实物如图3.3所示,实物规格如图3.4所示,电气参数见表3.2所示,超声波模块原理如图3.5所示。

图3.3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实物图

图3.4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规格图

表3.2超声波模块HC-SR04的电气参数

图3.5超声波模块HC-SR04原理图

3.4显示器LCD1602

3.4.1 液晶显示器的优点

本系统显示电路选择液晶显示器LCD1602,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晶液显示器作为输出器件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且不会闪烁。

②数字式接口

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

③体积小、重量轻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

④功耗低

相对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

3.4.2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液晶显示器具有厚度薄、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易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脑、数字摄像机、PDA移动通信工具等众多领域。液晶显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除了黑白显示外,液晶显示器还有多灰度有彩色显示等。如果根据驱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和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

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字节的8位,即每行由16字节,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元与显示RAM区1024字节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和显示屏上相应位置的亮暗对应。例如屏的第一行的亮暗由RAM区的000H——00FH的16字节的内容决定,当(000H)=FFH时,则屏幕的左上角显示一条短亮线,长度为8个点;当(3FFH)=FFH 时,则屏幕的右下角显示一条短亮线;当(000H)=FFH,(001H)=00H,(002H)=00H,……(00EH)=00H,(00FH)=00H时,则在屏幕的顶部显示一条由8段亮线和8条暗线组成的虚线。这就是LCD显示的基本原理。

用LCD显示一个字符时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字符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和显示屏幕上某几个位置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字节,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为“1”,其它的为“0”,为“1”的点亮,为“0”的不亮。这样一来就组成某个字符。但由于

内带字符发生器的控制器来说,显示字符就比较简单了,可以让控制器工作在文本方式,根据在LCD上开始显示的行列号及每行的列数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在此送上该字符对应的代码即可。

汉字的显示一般采用图形的方式,事先从微机中提取要显示的汉字的点阵码(一般用字模提取软件),每个汉字占32B,分左右两半,各占16B,左边为1、3、5……右边为2、4、6……根据在LCD上开始显示的行列号及每行的列数可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要显示的汉字的第一字节,光标位置加1,送第二个字节,换行按列对齐,送第三个字节……直到32B显示完就可以LCD上得到一个完整汉字。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专门用于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点阵式LCD,目前常用16*1,16*2,20*2和40*2行等的模块。下面以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为例,介绍其用法。一般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实物如图3.6所示。

图3.6 1602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实物图

LCD1602分为带背光和不带背光两种,基控制器大部分为HD44780,带背光的比不带背光的厚,是否带背光在应用中并无差别,两者尺寸差别如下图3.7所示。

图3.7 1602LCD尺寸图

3.4.3 LCD1602主要参数以及引脚功能

1.1602 LCD主要参数:

显示容量:16×2个字符

芯片工作电压:4.5—5.5V

工作电流:2.0mA(5.0V)

模块最佳工作电压:5.0V

字符尺寸:2.95×4.35(W×H)mm

2.LCD1602引脚功能说明

LCD1602采用标准的14脚(无背光)或16脚(带背光)接口,各引脚接口说明如表3.3所示。

表3.3 引脚接口说明表

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当RS和R/W 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脚:背光源正极。

第16脚:背光源负极。

3.LCD1602内部的控制器共有11条控制指令,如表3.4所示。

表3.4控制命令表

3.5数字温度计DS18B20

数字温度计DS18B20提供9位温度读数,指示器件的温度信息经过单线接口送入

DS18B20 或从DS18B20送出因此从中央处理器到DS18B20 仅需连接一条线和

地读写和完成温度变换所需的电源可以由数据线本身提供而不需要外部电源

其拥有以下等特性

独特的单线接口只需1个接口引脚即可通信

多点multidrug能力使分布式温度检测应用得以简化

不需要外部元件

可用数据线供电

不需备份电源

测量范围从-55至+125增量值为0.5等效的华氏温度范围是-67F至257F

增量值为0.9F

以9 位数字值方式读出温度

在1秒典型值内把温度变换为数字

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的温度告警设置

告警搜索命令识别和寻址温度在编定的极限之外的器件温度告警情况

应用范围包括恒温控制工业系统消费类产品温度计或任何热敏系统

引脚说明

GND 地

DQ数字输入输出

VDD 可选的VDD

NC 空引脚

DNC 不连接

图3.8 DS18B20温度温度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的设计,它所需要完成的主要是针对系统功能的实现及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4.1超声波测距时序

超声波测距时序图如图4.1所示。

图4.1超声波测距时序图

以上时序图表明你只需要提供一个10uS以上脉冲触发信号,该模块内部将发出8个40kHz周期电平并检测回波。一旦检测到有回波信号则输出回响信号,回响信号的脉冲宽度与所测的距离成正比。由此通过发射信号到收到的回响信号

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得到距离。

注:1、此模块不宜带电连接,若要带电连接,则先让模块的GND 端先连接,否则会影响模块的正常工作。

2、测距时,被测物体的面积不少于0.5 平方米且平面尽量要求平整,否则影响测量的结果

4.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是单片机程序的主体,整个单片机端系统软件的功能的实现都是在其中完成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如下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int valA,tempe=0,tempe1=0;

unsigned char TempCyc;

//play = 0;

Delay400Ms(); //启动等待,等LCM讲入工作状态 LCMInit(); //LCM初始化

// Delay5Ms(); //延时片刻(可不要)

// DisplayListChar(0, 0, mcustudio);

// DisplayListChar(0, 1, email);

// ReadDataLCM();//测试用句无意义

for (TempCyc=0; TempCyc<10; TempCyc++)

Delay400Ms(); //延时

//DisplayListChar(0, 1, Cls);

TMOD=0x01; //设T0为方式1,GATE=1;TH0=0;

TL0=0;

ET0=1; //允许T0中断

EA=1; //开启总中断

Init_DS18B20();

while(1)

{

// tempe=ReadTemperature(); //读温度

tempe=ReadTemperature(); //读温度

WriteCommandLCM(0x80,1);

WriteDataLCM('T');

WriteCommandLCM(0x81,1);

WriteDataLCM('=');

WriteCommandLCM(0x82,1);

WriteDataLCM(tempe/100+0x30);

WriteCommandLCM(0x83,1);

WriteDataLCM(tempe/10-tempe/100*10+0x30);

WriteCommandLCM(0x84,1);

WriteDataLCM('.');

WriteCommandLCM(0x85,1);

WriteDataLCM(tempe-(tempe/100)*100-(tempe/10-tempe/100*10)*10+0x30);

WriteCommandLCM(0x86,1);

WriteDataLCM('C');

////////////////

tempe1=ReadTemperature1(); //读温度

WriteCommandLCM(0x88,1);

WriteDataLCM('T');

WriteCommandLCM(0x89,1);

WriteDataL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