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纬度天气系统-part1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68
§5.2中高纬度天气系统§5.2中高纬度天气系统l高空主要天气系统l温带气旋和反气旋1、大气长波l定义波长较长(5000~7000km)、波幅较大(10个纬距以上)、移动较慢(小于10个经度/天)、维持时间较长(3~5天以上)的波动。
l大气长波控制地区的天气特点一般情况下等温线的位相落后于等高线,具有冷槽、暖脊的结构,槽前是暖平流、槽后是冷平流。
槽前对应着大范围的辐合上升运动的云雨区,槽后对应着大范围的辐散下沉运动的晴朗天气。
2、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1)阻塞高压l定义:是温压场比较对称的深厚的暖性高压,具有以下特征:①有闭合的高压中心,位于50°N以北;②维持时间5-7天,有时可达20天以上;③移动缓慢,常呈准静止状态,有时甚至向西倒退。
1)阻塞高压l阻塞高压是西风带长波槽和脊不断加强发展形成的。
l阻塞高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的,但不同部位形成的天气有所不同。
2、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2)切断低压l定义:是温压场比较对称的冷性低压系统。
l是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加深形成的。
l常和阻塞高压相伴生成。
3、极地涡旋l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
l与极地低空的冷性高压相对应。
l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高空低压槽和切变线1)高空低压槽l是活动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短波槽。
l根据温压场的配置情况可分为后倾槽、前倾槽和垂直槽。
l一般槽前有降水4、高空低压槽和切变线2)切变线l风向和风速的不连续线,发生在850hPa或700hPa。
l切变线两侧风向构成气旋式切变,两侧温度梯度很小(与锋的主要区别)。
l利于产生云雨天气4、高空低压槽和切变线3)低涡l中纬度中层大气中的一种强度较弱、范围较小的冷性低压。
在700hPa上比较明显。
l可产生云雨天气。
l经常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二、温带气旋和反气旋1、气旋和反气旋概述l定义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相反;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旋涡。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一、高空主要天气系统中高纬度的对流层上空盛行着波状西风气流,由于高空大气满足地转平衡,所以波状流型的波谷对应于低压槽,波峰对应于高压脊。
这种流型在对流层上、中层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向下层逐渐不清楚。
西风带的波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波长比较长的长波;二是叠加在长波上的波长比较短的短波。
在长波、短波发展演变过程中,有时形成闭合的高压和低压。
这些长波、短波和闭合高压、低压系统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中高纬度高空的主要天气系统。
(一)大气长波是指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其波长一般在5000—7000km,因而围绕着中高纬的纬圈可出现3—6个长波,而经常维持着4—5个长波。
长波振幅大多在10—20个纬距以上。
长波自西向东移动,移速较慢,通常1天不超过10个经度,有时呈准静止状态,也有时表现出不连续的向后“倒退”现象。
长波维持的时间一般3—5天以上。
长波在高空图上同等高线的波状型相对应,等温线也呈波形,一般情况下等温线的位相稍稍落后于等高线,具有冷槽、暖脊的温压场结构。
槽前是暖平流,槽后是冷平流。
槽前对应着大范围辐合上升运动和云雨区,槽后对应着大范围辐散下沉运动区和晴朗天空。
长波的强度随高度增加,到对流层顶处达到最强。
长波槽和脊的活动不仅是维持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机制,而且是中高纬度较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因而长波的稳定和调整往往引起与其相联系的天气系统的变化,甚至造成环流形势的转换。
短波叠加在长波之中,并在长波中穿行。
当温度场与气压场配置适当时(槽后有冷平流,脊后有暖平流),短波可以逐渐发展成长波。
反之,长波也可减弱并分裂成短波。
短波的槽前是上升气流,常出现云雨天气,尤以槽线附近为甚,槽后为下沉气流,多晴好天气。
(二)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是大气长波在发展过程中槽脊加强、振幅加大演变而成的闭合系统,是中高纬度高空的重要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