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性系统的时变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的时变线性系统

第六章

时变线性系统

从工程应用角度,可用时变线性系统近似描述的典型系统是:

?飞机在标称高度和速度附近变化时的动态特性;?空间站的运动。空间站的运动可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描述,线性化之后,线性模型的参数仍会在一个大范围内变化,难以用定常线性系统来描述;?化工过程中热传导速度的控制、一些化学反映的动态过程等都是高度非线性的,其工作点和参数变化态过程等都是高度非线性的其工作点和参数变化剧烈,即使线性化后也要用时变线性系统来近似。

参考文献: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Control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Control and Adaptation. K. S. Tsakalis and P.A. Ioannou.

本章所考虑的n 维线性时变系统的方程为

()()()x

t x t u y t x =+=A B C (6—1)

式中u 是p 维输入向量,y 是q 维输出向量,并假定状态方程满足解存在和唯一性条件。

假定状态方程满足解存在和唯性条件。首先,时变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会遇到哪

第二章已清楚时变线性系统的一些重要性质些问题?时变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第二章已清楚,时变线性系统的些重要性质,如可控性、可达性、可观测性、可重构性等均有关因此就提出这些性质和所研究的时刻t 0 有关,因此就提出这些性质对t 是否具有一致性的问题。在时变系统的设计中,一致性常常是设计问题有解的条件。

对于时不变系统特征值对应于系统运动的模式2)对于时不变系统:特征值对应于系统运动的模式,

特征值的分析可以对系统的稳定性给出完整的回答。而时变系统的主要困难是,没有一个方法能答而时变系统的主要困难是没有一个方法能在给定矩阵A(t)后就能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求

状态转移矩阵则是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状态转移矩阵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3)在研究方法上,显然复数域的方法一般不再适

用,所采取的完全是时域的方法。

用所采取的完全是时域的方法

本章仅介绍一致完全可控性、一致完全可观

测性及相关的知识。

一、一致完全可控性的定义和判据

1. 定义@p15@p20@p21

定义6-1(一致完全可控性)线性时变系统(6-1)为一致完全可控的,如果σ>0以及与σ有关的致完控如果存在与有关正数αi (σ)(i =1,2,3,4),使得对所有t ∈(?∞,+∞),

120()(,)()(62)t t <≤+≤?I W I

ασσασ340()(,)(,)Φ(,)()T t t t t t t <≤Φ+++≤I W I

ασσσσασ (63)?这里可控性Gram 这里,可控性

矩阵

t T T

σ

+注意(,):(,)()()(,)W B B t t t t t d στττττ+=ΦΦ∫注意:

对n ×n 实对称阵A , B ,A >B ?x T A -B x >0,即A ?B 正定;

()A ≥B ?A -B 为半正定。

讨论:

1)由第二章:(A (t ),B (t ))在t 0时刻可控的充分必要非奇异条件是存在有限的t 1>t 0,使得W (t 0,t 1)非奇异。注意到W (t 0,t 1)至少半正定,故非奇异意味其正定易见满足上述矩阵不等式正定

定。易见,满足上述矩阵不等式,W 正定。

2)条件(6-3)等价为如下的可达性条件(p .46):

340()(,)()(64)

I Y I t t ασσασ<≤?≤?这里,

(,)(,)()()(,)B B Y t T T t t d t t στττττ?Φ=Φ?t σ∫

事实上,

(,)(,)(,)

ΦW ΦT t t t t t t σσσ+++(,)()()(,)ΦB B Φt T T t t d t σ

στττσττ

+=++∫(,)(())(),ΦB B Φs

T T

s t s s s d σστττττ+=????→∫

)

3)一致可控性保证任何时刻的状态转移均可在时间

间隔σ内完成,与时间的起点无关。这里所说的状态转移,包括了

?从t t时刻的任何状态转移到t+σ时刻的零状态(可控)

?t?σ时刻的零状态转移到t 时刻的任意状态从t

(可达)

这两点分别由(6-2)式与(6-3)式所保证。

?+

tσt t+ σ

采用第二章(习题)中的方法,可以证明,控制01()()(,)(,)[(,)]1

B ΦW ΦT T u t t t x t t x τττσσ?=?+?+可在时间段σ中将时刻x (t )的任意状态转移到时刻x (t + σ)的任意状态x 1。若系统仅仅是可控的,则完成状态转移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要求控制的幅度极大。然而,若其是一致完全可控的,则总能σ的一段时间完成;此外,控制输入的幅在长度为的段时间完成;此外,控制输入的幅

度不会是任意大的(正比于W ?1≤1/α1(σ))。

在最优控制及时变系统理论中,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有时需要一致完全可控这一条件的稳定性,有时需要致完全可控这条件。

一致完全可控一定可推得在t 0 时刻的可控性,但反之一般不成立6-1考虑一维线性系统但反之一般不成立。

例61考虑维线性系统

||?= t x e u

系统是可控的,因为对任意的t 0,W (t 0, t 1)>0。但不是一致完全可控的。事实上,因Φ=I ,对任何t >0,

222W(,)0.5(1)

t t t t e d e e σ

τσστ+???+==?t ∫当t 充分大时,因子e ?2t 可任意地小, 故使

221(,)0.5(1)()

W t t t e e σ

σασ??+=?>时刻可控不一成立的α1(σ)不存在。这说明在任意t 0时刻可控不定有一致完全可控。

例6-2一维线性系统

()= x

b t u ()b t 其中由下图所示:

b (t )

1

t

12

若选择σ=5,有

1 252

155W t t t b d t ττ+<+=≤?(,)(),t ∫

此时(6-2)式成立。又因为Φ=I,所以(6-3)式也成立。在(?∞,+∞)内系统是一致完全可控的,当然也是

可控的。

对于任何的σ> 0,(6-3)均不可能成立,因此该系

()

统不是一致完全可控的。

实际上一致完全可控性的概念中包含有对完全可控性的一致性与对完全可达性的一致性该例题可控性的一致性与对完全可达性的一致性,该例题说明对于可控性有一致性,但对可达性无一致性,因而不是一致完全可控的

因而不是致完全可控的。

2. W(t0,t1) 的一些性质

定义61表明判别一个系统的一致可控性有6-1表明,判别个系统的致可控性有

赖于W(t

0,t1) ,因此,首先研究W(t0,t1) 的一些

性质性质。

3. 一致完全可控性的判据

定理6-2:若A (t )及B (t )有界,即存在K 使得对任意A B t K t K <<(6-8)的t ,均有

||()||,||()||()

则系统一致完全可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存在σ> 0及α0(σ), 使得对一切t 成立

00()W (,)I ασσ<≤+t t (6-9)

四个不等式变成个不等式(四个不等式变成一个不等式) 。

定理的证明需要用到如下两个引理

定理的证明需要用到如下两个引理:

引理1(Bellman-Gronwall 不等式):

()0

(),u t v t ≥以及存在常数c >0,使得

t d 0

()0(69)u t c u vd t τ≤+?≥?∫则有t ∫00(610)

vd u ce t τ≤?≥?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第七讲)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引言 分析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模型,数学模型一旦建立,第二步 分析控制性能,分析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等。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均有他们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本章先讨论时域法。 实际上,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常常是不知的,而是随机的。很难用解析的方法表示。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是预先知道的,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或者曲线表示。例如,切削机床的自动控制的例子。 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对各种控制系统性能得有评判、比较的依据。这个依据也许可以通过对这些系统加上各种输入信号比较它们对特定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来建立。 许多设计准则就建立在这些信号的基础上,或者建立在系统对初始条件变化(无任何试验信号)的基础上,因为系统对典型试验信号的响应特性,与系统对实际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采用试验信号来评价系统性能是合理的。 3.1.1 典型试验信号 经常采用的试验输入信号: ① 实际系统的输入信号不可知性; ② 典型试验信号的响应与系统的实际响应,存在某种关系; ③ 电压试验信号是时间的简单函数,便于分析。 突然受到恒定输入作用或突然的扰动。如果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是随时间逐步变化的函数,则斜坡时间函数是比较合适的。 (单位)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 ) 0,)(1≥t t 室温调节系统和水位调节系统 (单位)斜坡函数(Ramp function ) 速度 0,≥t t ∝ (单位)加速度函数(Acceleration function )抛物线 0,2 12 ≥t t (单位)脉冲函数(Impulse function ) 0,)(=t t δ 正弦函数(Simusoidal function )Asinut ,当输入作用具有周期性变化时。 通常运用阶跃函数作为典型输入作用信号,这样可在一个统一的基础上对各种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比较和研究。本章讨论系统非周期信号(Step 、Ramp 、对正弦试验信号相应,将在第五章频域分析法,第六章校正方法中讨论)作用下系统的响应。 3.1.2 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_第四版习题答案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 )]7()()[6sin()(--=k k k k f εεπ (12))]()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 )]7()()[6sin()(--=k k k k f εεπ (12))]()3([2)(k k k f k ---=εε 1-3 写出图1-3所示各波形的表达式。 1-4 写出图1-4所示各序列的闭合形式表达式。 1-5 判别下列各序列是否为周期性的。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2))6 3cos()443cos()(2ππππ+++=k k k f (5))sin(2cos 3)(5t t t f π+= 解: 1-6 已知信号)(t f 的波形如图1-5所示,画出下列各函数的波形。 (1))()1(t t f ε- (2))1()1(--t t f ε (5) )21(t f - (6))25.0(-t f (7)dt t df ) ( (8)dx x f t ?∞-)( 解:各信号波形为 (1))()1(t t f ε- (2) )1()1(--t t f ε (5))21(t f -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定义,掌握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和劳斯判椐的应用,以及稳态误差计算方法,掌握一阶、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能熟练地应用劳斯判椐判断系统稳定性,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教学难点:高阶系统的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本章知识结构图: 系统结构图闭环传递函数 一阶标准式 二阶标准式 特征方程稳定性、稳定域 代数判据 误差传递函数误差象函数终值定理稳态误差开环传递函数系统型别、开环增益 公式 静态误差系数 第九讲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一、基本概念 1、时域分析方法: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求出系统的时间响应来直接分析和评价系统的方法。 (1)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输入信号→求出输出响应→ 根据输出响应→系统分析。 (2)系统测试分析方法:系统加入扰动信号→测试输出变化曲线→系统分析。 系统举例分析:举例:原料气加热炉闭环控制系统 2、分析系统的三大要点 (1)动态性能(快、稳) (2)稳态性能(准) (3)稳定性(稳) 二、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 1、动态过程(过渡过程):在 典型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响应过程。(衰减、发散、等幅振荡) 2、稳态过程:在典型信号作 用下,当t → ∞ 系统输出量表现的方式。表征输出量最终复现输入量的程度。(稳态误差描述) 3、动态稳态性能指标 图3-1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1)上升时间tr :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稳态值的90%所需要的时间。 (2)峰值时间tp :从零时刻到达第一个峰值h(tp)所用的时间。 (3)超调量δ%:最大峰值与稳态值的差与稳态值之比的百分数。(稳) (3-1) %100)(()(%?∞∞-= h h t h p ) δ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6.4 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1)(=z F ,全z 平面 (2)∞<=z z z F ,)(3 (3)0,)(1>=-z z z F (4)∞<<-+=-z z z z F 0,12)(2 (5)a z az z F >-= -,11 )(1 (6)a z az z F <-=-,11 )(1 6.5 已知1)(?k δ,a z z k a k -? )(ε,2 )1()(-?z z k k ε,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

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1))(])1(1[2 1k k ε-+ (3))()1(k k k ε- (5))1()1(--k k k ε (7))]4()([--k k k εε (9))()2 cos( )2 1(k k k επ

6.8 若因果序列的z 变换)(z F 如下,能否应用终值定理?如果能,求出)(lim k f k ∞ →。 (1))3 1 )(21(1 )(2+-+=z z z z F (3))2)(1()(2--=z z z z F 6.10 求下列象函数的双边逆z 变换。 (1)31 ,)31)(21(1)(2<--+= z z z z z F (2)21 ,)3 1)(21()(2>--= z z z z z F (3)2 1,) 1()2 1 ()(23 < --= z z z z z F

(4) 2 1 3 1 , )1 ( ) 2 1 ( ) ( 2 3 < < - - =z z z z z F

6.11 求下列象函数的逆z 变换。 (1)1,1 1 )(2>+= z z z F (2)1,) 1)(1()(2 2>+--+=z z z z z z z F (5)1,) 1)(1()(2>--= z z z z z F (6)a z a z az z z F >-+=,) ()(3 2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后答案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一)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 (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 t fε= (sin )(t (5)) t f= r )(t (sin

(7))( t f kε 2 )(k = (10))(])1 k (k f kε ( ) 1[ = - +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 sin()(--=k k k k f εεπ (12) )]()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 )2()1(3)1(2)(-+--+=t t t t f εεε

(2) )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报告与运动解

【实验地点】课外(宿舍) 【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离散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的生成 2、学会利用MATLAB 将连续系统离散化 【实验设备与软件】 1、MATLAB/Simulink 数值分析软件 2、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1、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命令格式[V J]=eig (A ) Cv=eig(A) 说明:V 特征向量,J 是Jordan 型,cv 是特征值列向量 2、求运动的方法 (1)利用Laplace 逆变换----适合于连续/离散线性系统 采用ilaplace/iztrans 对传递函数求逆,这种方法一般是零输入情况下求响应。 (2)用连续(离散)状态转移矩阵表示系统解析解----适合于线性定常系统 对连续定常系统有: 假设初始时刻为零,LTI 系统的解析解为dt Bu e e x e t x t At At At ??+=0 )()0()(τ。若u (t )是单 位阶跃输入,则上述解可写成dtBu e e x e t x t At At At ? ?+=0 )()0()(τ。进一步简化为: Bu A Bu A x e t x At 11))0(()(---+= 对离散线性定常系统有: ∑---+ =1 1 )()0()(k i k k i Hu G x G k x

(3)状态方程的数值分析方法----适合于连续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采用直接数值积分很容易的处理各种定常/时变和线性/非线性系统。有很多数值积分方法,其中有一类预测-修正数值积分方法+自适应步长调整的算法比较有效。在MATLAB/Simulink 中包含的多种有效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ODE 求解算法,典型的是Runge-Ktuta 算法,其通常使用如下的函数格式: [t,x]=ode45(odefun,[ti,tf],x0,options)----采用四阶、五阶Runge-Ktuta 算法 [t,x]=ode23(odefun,[ti,tf],x0,options)----采用二阶、三阶Runge-Ktuta 算法 说明:a.这两个函数是求解非刚性常微分方程的函数。 b.参数options 为积分的误差设置,取值为相对误差‘reltol ’和绝对误差‘abstol ’;[ti,tf]求解的时间围;x0是初值是初值向量;[t,x]是解。 (4)利用CotrolToolBox 的离散化求解函数----适合于TLI 系统 用step ()/impulse()函数求取阶跃输入/冲激输入时系统的状态响应: 当系统G 是连续的情况下: 调用[y,t,x]=step/impulse(G )会自动对连续系统G 选取采样时间围和周期; 调用[y,t,x]=step/impulse(G ,ti:Ts:tf)由用户自己定义对连续系统G 的样时间围和周期; 当系统G 是离散的情况下: 调用[y,t,x]=step/impulse(G )会按离散系统G 给出的采样周期计算; 调用[y,t,x]=step/impulse(G ,ti:Ts:tf)是Ts 必须与离散系统G 的采样时间围和周期一致。 另外lsim()函数调用格式:[y,x,t]=lsim(G,u,ti,TS,tf,x0) 零输入响应调用函数initial (),格式:[y,x,t]=(G,x0) (5)利用simulink 环境求取响应----适用于所有系统求取响应 使用simulink 求取线性或非线性系统的响应,调用格式如下: [t,x,y]=sim(‘XX.mdl ’,ti:Ts:tf,options,u) 【实验容】 已知线性系统:]) (201)() (2 10)(404040202119201921)(t x t y t u t x t x +-----? 已知线性系统 1、利用Matlab 求零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包括状态和输出),生成两幅图:第一幅绘制各状态响应曲线并标注;第二幅绘制输出响应曲线。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 离散信号部分 1. 用MATLAB画出正弦离散序列的时域波形。 N=100; n=-N:N; w0=0.2; f1=cos((pi*n*w0)/8); f2=cos(2*n*w0); subplot(211); stem(n,f1); grid on; title('f1=cos((pi*n*w0)/8)'); xlabel('n'); ylabel('f1(n)'); subplot(212); stem(n,f2); grid on; title('f2=cos(2*n)');

xlabel('n'); ylabel('f2(n)'); 信号运算部分 2.已知信号 ,画出 的波形; t=-20:0.01:20; f1=0.25*(t+1).*(t>-4&t<0)+1.*(t>0&t<2)+0.*(t>=2&t<=-4&t==0); subplot(211); plot(t,f1); grid on; title('f1=(t+1)/4.*(t>-4&t<0)+1.*(t>0&t<2)+0.*(t>=2&t<=-4)'); xlabel('t'); ylabel('f(t)'); %f2=0.25*((-2)*t+5).*(t>4&t<12)+1.*(t>0&t<4)+0.*(t>=12&t<=0&t== 4); f2=-0.25*(t+1).*(t>2&t<4)+1.*(t>1&t<2)+0.*(t>=4&t<=1&t==2); subplot(212); plot(t,f2); grid on;

title('f2=0.25*(-2*t+5).*(t>-4&t<0)+1.*(t>0&t<2)+0.*(t>=2&t<=-4&t= =0)'); xlabel('t'); ylabel('f(-2t+4)'); 系统响应运算 3、已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和激励信号e(t) 分别如下,试用解析方法求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和零状态响应r(t),并用MATLAB绘出系统单位冲激响应和系统零状态响应的波形。 ; a=[1 4 4]; b=[1 3]; subplot(211) impulse(b,a,4); %冲激响应函数 title('?μí3μ¥??3??¤?ìó|'); c=[1 4 4]; d=[1 3]; p1=0.001; t=0:p1:10;

实验二线性时不变系统,信号与系统,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线性时不变系统 姓名: 学号: 班级:通信 时间:2013.5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2、 学会验证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二、实验基本原理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如下的一些基本特性。 1.线性特性(包含叠加性与均匀性) 对于给定的系统,11()()x t t 、y 和22()()x t t 、y 分别代表两对激励与响应。 对于叠加性:当11()()x t y t ??→,22()()x t y t ??→ 则1212()()()()x t x t y t y t +??→+ 图2.1 对于均匀性: 当()()x t y t ??→, 则()()kx t ky t ??→,0k ≠ 图2.2 综合以上,则当激励是1122()()k x t k x t ?+?时,则对应的响应为 1122()()k y t k y t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如果起始状态为零,则系统满足叠加 性与均匀性(线性性)。 2.时不变特性 对于时不变系统, 当11()()x t t ??→y , 则1010()()x t t t t -??→-y

图2.3 3. 微分特性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当()()x t t ??→y 则 ()() dx t dy t dt dt ??→ 图2.4 4. 因果性 因果系统是指系统在时刻0t 的响应只与0t t =和0t t <时刻的输入有关。 也就是说,激励是产生响应的原因,响应是激励引起的后果,这种特性称为因果性。通常由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构成的实际物理系统都是因果系统。 二、 实验内容及结果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波形。 1、线性特性 1).叠加性观察 (1) 设置信号产生模块为模式3(11) ; (2) 用按键1使对应的“信号A 组”的输出1-x 2信号(信号A 组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11):记录波形为x1(t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2(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

实验二 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step( )函数和impulse( )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的响应。 2.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一)基础知识 时域分析法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为了研究控制系统的时域特性,经常采用瞬态响应(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斜坡响应)。本次实验从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出发,给出了在MATLAB 环境下获取系统时域响应和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方法。 用MATLAB 求系统的瞬态响应时,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分别以s 的降幂排列写为两个数组num 、den 。由于控制系统分子的阶次m 一般小于其分母的阶次n ,所以num 中的数组元素与分子多项式系数之间自右向左逐次对齐,不足部分用零补齐,缺项系数也用零补上。 1.用MATLAB 求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 1)阶跃响应 求系统阶跃响应的指令有: step(num,den) 时间向量t 的范围由软件自动设定,阶跃响应曲线 随即绘出 step(num,den,t) 时间向量t 的范围可以由人工给定(例如 t=0:0.1:10) [y ,x]=step(num,den) 返回变量y 为输出向量,x 为状态向量 在MATLAB 程序中,先定义num,den 数组,并调用上述指令,即可生成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图。 考虑下列系统: 25 425 )()(2++=s s s R s C 该系统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组,每一个数组由相应的多项式系数组成,并且以s

线性系统理论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大作业论文线性系统理论综述及其应用

这学期学习的线性系统理论属于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和成熟发展的分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采用系统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建模、分析、综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线性系统模型的特征和分析方法;介绍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结余状态空间方法的分析和系统结构特征和结构的规范分解以及状态反馈及其性质等。 一.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内容综述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通常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是运动规律按照确定规律或者确定的统计的规律岁时间演化的一类系统,动态系统的行为由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系统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类是反映外部对系统的影响或者作用的输入变量组,如控制、投入、扰动等;二是表征系统状态行为的内部状态变量组;三是反映系统外部作用或影响的输入变量组如响应,产出。表征系统动态的过程的数学描述具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系统的内部描述,另一组是输入变量对状态变量的组的动态影响。从机制的角度来看,动态系统可被分类为连续系统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从特征的角度,动态系统可分别分类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参数集成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从作用时间类型角度,动态系统可被称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最为成熟和最为基础的分支。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申。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着重研究现性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建模的基础上。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把线性系统的理论进一步区分为“分析理论”和“综合理论”。分析理论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着重于研究对系统性能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特性。系统综合理论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的是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期望的指标或实现最优化。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为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开支。线性系统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系统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是不变系统和线性时不变系统两类。对系统进行建模也是控制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系统建模的作用多样性和基本型、途径以及系统的建模的准则=====系统建模的简单性和分析的结果的准确性之间做出适当的折中。 线性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开始了从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理论的过渡。反应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成果是,卡尔曼把在分析力学中广为采用的状态空间描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

1 / 257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后答案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一)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 (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 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 ()sin()(t t t f επ=

2 / 257 (4))(sin )(t t f ε= (5)) (sin )(t r t f =

3 / 257 (7))(2)(k t f k ε= (10)) (])1(1[)(k k f k ε-+=

4 / 257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 )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7()()[6 sin()(--=k k k k f εεπ (12) )]()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 ) 2()1(3)1(2)(-+--+=t t t t f εεε

5 / 257 (2) )2()1(2)()(-+--=t r t r t r t f (5) ) 2()2()(t t r t f -=ε

信号与系统 线性时不变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线性时不变系统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2、 学会验证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二、实验基本原理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如下的一些基本特性。 1.线性特性(包含叠加性与均匀性) 对于给定的系统,11()()x t t 、y 和22()()x t t 、y 分别代表两对激励与响应。 对于叠加性:当11()()x t y t ??→,22()()x t y t ??→ 则1212()()()()x t x t y t y t +??→+ 图2.1 对于均匀性: 当()()x t y t ??→, 则()()kx t ky t ??→,0k ≠ 图2.2 综合以上,则当激励是1122()()k x t k x t ?+?时,则对应的响应为 1122()()k y t k y t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如果起始状态为零,则系统满足叠加 性与均匀性(线性性)。 2.时不变特性 对于时不变系统, 当11()()x t t ??→y , 则1010()()x t t t t -??→-y

图2.3 3. 微分特性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当()()x t t ??→y 则 ()() dx t dy t dt dt ??→ 图2.4 4. 因果性 因果系统是指系统在时刻0t 的响应只与0t t =和0t t <时刻的输入有关。 也就是说,激励是产生响应的原因,响应是激励引起的后果,这种特性称为因果性。通常由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构成的实际物理系统都是因果系统。 二、 实验内容及结果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波形。 1、线性特性 1).叠加性观察 (1) 设置信号产生模块为模式3(11) ; (2) 用按键1使对应的“信号A 组”的输出1-x 2信号(信号A 组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11):记录波形为x1(t )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习题答案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学习要点 1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基本概念,典型输入信号及意义; 2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代数稳定判据及应用; 3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一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与时域指标计算; 4高阶系统时域分析中主导极点和主导极点法; 5 控制系统稳态误差概念、计算方法与误差系数,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思考与习题祥解 题 思考与总结下述问题。 (1)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分布的几种情况,归纳ξ值对二阶系统特征根的影响规律。 (2)总结ξ和n ω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 (3)总结增加一个零点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 (4)分析增加一个极点可能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有何影响 (5)系统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试归纳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与方法。 (6)为减小或消除系统扰动误差,可采取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积分环节的措施。请问,该积分环节应在系统结构图中如何配置,抗扰效果是否与扰动点相关 答:(1)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图 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 当0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共轭纯虚根,如图中情况①。 当0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根,变化轨迹是 以n ω为半径的圆弧,如图中情况②。 当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相同的负实根,如图中情况③。 当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不等的负实根,如图中情况④。

(2)ξ和n ω是二阶系统的两个特征参量。 ξ是系统阻尼比,描述了系统的平稳性。 当0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共轭纯虚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特性,系统临界稳定。 当0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特性,系统稳定。ξ越小,二阶系统振荡性越强,平稳性越差; ξ越大,二阶系统振荡性越弱,平稳性越好。因此,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超 调量由ξ值唯一确定,即001_ 100%2 ?=-π ξξ σe 。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恒值控制系 统,一般取 ξ=~;对于随动控制系统ξ=~。 n ω是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反映系统的快速性。当ξ一定,二阶系统的 时域性能指标调节时间与n ω值成反比,即34 s n t ξω≈:。 (3)二阶系统增加一个零点后,增加了系统的振荡性,将使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增大,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减小。 所增加的零点越靠近虚轴,则上述影响就越大;反之,若零点距离虚轴越远,则其影响越小。 (4)二阶系统增加一个极点后,减弱了系统的振荡性,将使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减小; 所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则上述影响就越大;反之,若极点距离虚轴越远,则其影响越小。 (5)系统误差与系统的误差度(开环传递函数所含纯积分环节的个数或系统型别)、开环放大系数,以及作用于系统的外部输入信号有关。如果是扰动误差还与扰动作用点有关。 因此,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与方法有:增大开环放大系数,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引入按给定或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 无论采用何种措施与方法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都要注意系统须满足稳定的条件。 (6)采取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积分环节的措施来减小或消除系统扰动误差时,所增加的积分环节须加在扰动作用点之前。若所增加的积分环节加在扰动作用点之后,则该积分环节无改善抗扰效果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误差表达式分析得到。 题系统特征方程如下,试判断其稳定性。 (a )0203.002.023=+++s s s ; (b )014844122345=+++++s s s s s ; (c )025266.225.11.0234=++++s s s s 解:(a )稳定; (b )稳定; (c )不稳定。 题 系统结构如题图所示。控制器)1 1()(s T K s G i p c + =,为使该系统稳定,控制器参数p K 、i T 应满足什么关系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习题答案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学习要点 1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基本概念,典型输入信号及意义; 2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代数稳定判据及应用; 3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一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与时域指标计算; 4高阶系统时域分析中主导极点和主导极点法; 5 控制系统稳态误差概念、计算方法与误差系数,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3.2 思考与习题祥解 题3.1 思考与总结下述问题。 (1)画出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分布的几种情况,归纳ξ值对二阶系统特征根的影响规律。 (2)总结ξ和n ω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 (3)总结增加一个零点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 (4)分析增加一个极点可能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有何影响? (5)系统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试归纳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与方法。 (6)为减小或消除系统扰动误差,可采取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积分环节的措施。请问,该积分环节应在系统结构图中如何配置,抗扰效果是否与扰动点相关? 答:(1)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 图3.1 二阶系统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 当0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共轭纯虚根,如图中情况①。 当0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根,变化轨迹是 以n ω为半径的圆弧,如图中情况②。 当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相同的负实根,如图中情况③。 当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不等的负实根,如图中情况④。

(2)ξ和n ω是二阶系统的两个特征参量。 ξ是系统阻尼比,描述了系统的平稳性。 当0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共轭纯虚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特性,系统临界稳定。 当01ξ<<,二阶系统特征根是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数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特性,系统稳定。ξ越小,二阶系统振荡性越强,平稳性越差; ξ越大,二阶系统振荡性越弱,平稳性越好。因此,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超 调量由ξ值唯一确定,即001_ 100%2 ?=-π ξξσe 。在工程设计中,对于恒值控制系 统,一般取 ξ=0.2~0.4;对于随动控制系统ξ=0.6~0.8。 n ω是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反映系统的快速性。当ξ一定,二阶系统的 时域性能指标调节时间与n ω值成反比,即34 s n t ξω≈ 。 (3)二阶系统增加一个零点后,增加了系统的振荡性,将使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增大,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减小。 所增加的零点越靠近虚轴,则上述影响就越大;反之,若零点距离虚轴越远,则其影响越小。 (4)二阶系统增加一个极点后,减弱了系统的振荡性,将使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减小; 所增加的极点越靠近虚轴,则上述影响就越大;反之,若极点距离虚轴越远,则其影响越小。 (5)系统误差与系统的误差度(开环传递函数所含纯积分环节的个数或系统型别)、开环放大系数,以及作用于系统的外部输入信号有关。如果是扰动误差还与扰动作用点有关。 因此,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与方法有:增大开环放大系数,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引入按给定或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结构。 无论采用何种措施与方法减小或消除系统稳态误差,都要注意系统须满足稳定的条件。 (6)采取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积分环节的措施来减小或消除系统扰动误差时,所增加的积分环节须加在扰动作用点之前。若所增加的积分环节加在扰动作用点之后,则该积分环节无改善抗扰效果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误差表达式分析得到。 题3.2系统特征方程如下,试判断其稳定性。 (a )0203.002.023=+++s s s ; (b )014844122345=+++++s s s s s ; (c )025266.225.11.0234=++++s s s s 解:(a )稳定; (b )稳定; (c )不稳定。 题3.3 系统结构如题3.3图所示。控制器)1 1()(s T K s G i p c + =,为使该系统稳定,控制器参数p K 、i T 应满足什么关系?

信号和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四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四章习题 4.6求下列周期信号的基波角频率 Ω和周期T 解 ⑴角频率为Ω = IOO rad∕s,周期丁=盲=p÷ξ ⑵角频率为I fi=号■ rad∕s,周期= 4 s (3) 角频率为Ω = 2 rad 倉,周期T = ~ = Tr S (4) 角频率为Q =兀rad∕ s,周期T=^ = 2 s Ω (5) 角频率为 Ω — rad∕s*周期 T=-^ = 8 s 4 12 ⑹角频率为C =話rad∕s,周期T = -jy = 60 s 4.7用直接计算傅里叶系数的方法, 求图4-15所示周期函数 的傅里叶系数(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 (1) e j100t (2) cos[,t - 3)] (3) cos(2t) sin(4t) ⑷ cos(2 兀 t) +cos(3πt) +cos(5 兀 t) (5) π π cos( t) sin( t) 2 4 (6) JEJITE cos( t) cos( t) cos( t) 2 3 5 -2 -1 O 1 2 3 r (IJ)

图4-15

f >~ 十 解 ⑴周期T = 4,1Ω = Y =亍r 则有 H , 4? - 1 ≤ r ≤ 4?+ 1 /⑺=I I ∣07 4? + 1 < r < 4? + 3 由此可得 -T u rt = ~? ' τ fit) cost nΩt)dt = -∣^∣ /(f)cos(^ψ^)df J- J —? 乙-.:—2 I (2}周期丁=2?0 =年=兀,则有 由此可得 1 + e -jrhr 2π( I - √ ) 所含有的频率分量 )dr = 2 J -[ 2『亍 =Wl f(t)sm(ττΩt)dt = 1 J -T 2 ——SIn nπ (才),= om 小山 (竽)出 I Sin(Jrt) 9 fm =! 0, 2? ≤ r ≤ 2? + 1 2? + 1 < r < 2? + 2 F ri ]ft 1 Γl = TJV Cf)^dr = ?J r ∣ /(r)e -7iβ, dr — -7- Sin(^f)e - dr -I ZJV 4.10利用奇偶性判断图 4-18示各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系数中 扣 =O* ± 1 * + 2??

MATLAB实验报告——运用MATLAB求解和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资料

MATLAB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MATLAB程序设计实验日期 2015 年 05 月 11 日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名称运用MATLAB求解和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 实验仪器MATLAB7.1 Windows XP 实验目的1.熟悉线性时不变LTI系统在典型激励信号下的响应及其特征。 2.掌握线性LTI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求解方法。 3.熟悉MATLAB的相关函数的调用格式和作用。 4.会用MATLAB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实验基本原理1.Impulse函数 功能: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调用格式: Impulse(sys):其中sys 可以是利用命令tf,zpk或ss建立的系统函数。 Impulse(sys,t)计算并画出系统在向量t定义的时间内的冲激响应。Y=impulse(sys,t):保存系统的输出值。 2.Step函数 功能: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调用格式: Step(sys):其中sys可以是利用命令tf,zpk,或ss 建立的系统。 Step(sys,t):计算并画出系统在向量t定义的时间内的阶跃响应。 3.Lsim函数 功能:计算并画出系统在任意输入下的零状态响应。 调用格式: Lsim(sys,x,t):其中sys可以是利用命令tf,zpk或ss建立的系统函数,x是系统的输入,t定义的是时间范围。 Lsim(sys,x,t,zi):计算出系统在任意输入和零状态下的全响应,sys必须是状态空间形式的系统函数,zi是系统的原始状态。 4.roots函数 功能:计算齐次多项式的根。 调用格式: r=roots(b):计算多项式b的根,r为多项式的根。 5.impz函数 功能: 求离散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并绘制其时域波形。 调用格式:impz(b ,a) :以默认方式绘出向量a , b 定义的离散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离散时域波形. impz(b ,a ,n) :绘出由向量a , b定义的离散系统在0—n (n必须为整数)离散时间范围内的单位序列响应的时域波形. impz(b ,a ,n1:n2) : 绘出由向量a , b定义的离散系统在n1—n2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本章讨论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主要介绍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和计算以及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离散化。本章最后介绍基于Matlab的状态空间模型求解与控制系统的运动仿真问题的程序设计与仿真计算。 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描述之后,接下来要对系统作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系统对给定输入信号的响应问题,也就是对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问题。定性分析主要研究系统的结构性质,如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等。本章先讨论用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线性系统的定量分析问题,即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问题。根据常微分方程理论求解一个一阶定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是很容易的,可是求解一个一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却非易事。状态转移矩阵的引入,使得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的求解公式具有一个统一的形式。为此,本章将重点讨论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导出状态方程的求解公式。本章讨论的另一个中心问题是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离散化,即建立连续系统的离散系统状态方程。随着计算机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时控制中的广泛应用,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建立的基础上,本章也将讨论相应的状态方程求解问题,并将导出在形式上与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一致的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3.1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在讨论一般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之前,我们先讨论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以便引入矩阵指数函数和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所谓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输入项的作用,满足方程解的齐次性的一类状态方程。研究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研究系统本身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3.2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计算 在状态方程求解过程中,关键是状态转移矩阵Φ(t)的计算。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该问题又归结到矩阵指数函数e At的计算。上一节已经介绍了基于拉氏反变换技术的矩阵指数函数e At的计算方法,下面讲述计算矩阵指数函数的其他3种常用方法。 3.2.1级数求和法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专业课习题解析课程 第1讲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一)

专业课习题解析课程 第2讲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二) 1-1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 t f= r ) (sin (t (7)) f kε = t ) ( 2 (k

(10))(])1(1[)(k k f k ε-+= 1-2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式中)()(t t t r ε=为斜升函数]。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2()1(2)()(-+--=t r t r t r t f

(5))2()2()(t t r t f -=ε (8))]5()([)(--=k k k k f εε (11) )]7()()[6 sin( )(--=k k k k f εεπ (12) )]()3([2)(k k k f k ---=εε 解:各信号波形为 (1))2()1(3)1(2)(-+--+=t t t t f εεε (2) )2()1(2)()(-+--=t r t r t r t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