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试卷《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doc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试卷《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doc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试卷《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doc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试卷《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九年级《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组活塞对外做功次,曲轴转动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

3、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或放热

(1)、打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_______现象,需要热。

(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这是_________现象,需要热。

4、图1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和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

5、用锯条锯木,锯条的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使锯条的内能增加;

用酒精灯加热使试管中的水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____________(填单位)。表示的意思是

7、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

在在钢瓶里的。

8、如图2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的特

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它的温度、内能

9、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

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10、质量相同的水和某金属,升高相同温度需要的热量比为4∶1,金属的比热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有些冲程是辅助冲程,要

图1

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只有一个冲

程是不用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这个冲程是( )

A.压缩冲程B.做功冲程C.吸气冲程D.排气冲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3、以下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尽量减小热机功率(B) 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C) 保证转动部分良好的润滑(D) 尽量减少各种热散失

4、下列物态变化的例子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B)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

(C)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霜(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5、下述事例中,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水

C 利用热水袋取暖

D 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做功

6、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冰不经过熔化就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

B 对沸腾的水加热,水温不断升高

C 太阳底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仍然是0℃

D 不用加热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7、如图3所示,其中能量转化形式相

同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甲和丙D.乙和丁

8、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热能为零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C 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

D 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9、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他们吸

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温度之比是( )

A、1︰2

B、2︰1

C、2︰9

D、9︰2

10、在下列过程中,一定要放热的是()

A、凝华

B、汽化

C、升华

D、熔化

三、实验与问题探究题(第2小题5分,其余每小题4分,共29分)

1、某同学对碎冰加热使其熔化。下表中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4)上画出冰熔化的图象。

图5

2、如图5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变化规律。

(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 O

温度/℃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3)小云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

3、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这是什么原因?

4、关于“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这一问题,小红作出了如下猜想:纯水可能比盐水结冰更快。利用家中冰箱和其它器材,请你设计实验对小红的猜想加以验证。

5、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1)请根据如图6所示水循环的示意图,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2)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一条)

图6

6、请你根据图7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例如:问题:他为什么看不清热锅中的食物?

简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图7

问题:

简答:

7、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每到夏日,在太阳照射下,市内气温便会升得很高,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而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却明显减弱。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简要解释热岛效应的成因。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4.2×103

2.1×103

水泥

0.80×103

0.9×103

混凝土

0.88×103

花岗岩

0.84×103

干泥土0.84×103

水银

0.14×103

煤油

2.1×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0.13×103

四、计算与应用题(17分)

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将100kg水从15℃升高到65℃.

(1)这些水从热水器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

(3)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

一、填空题

1、机械能,吸气、压缩、做功、排气,1,2,

2、热胀冷缩,37摄氏度,

3、液化,放热,凝固,放热,

4、汽化,液化,

5、做功,热传递,

6、J/(kg·℃) 1千克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7、压缩体积,

8、溶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变,增加,

9、酒精蒸发吸热,致使皮肤温度降低。10、4:1

二、1、B 2、C 3、A 4、B 5、A 6、B 7、D 8、C 9、A 10、A

三、实验与问题探究题

1如图

2、温度,78, 98,不变,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盛满水的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当水沸腾时,水温保持沸点不变,所以不会被烧坏,但没有盛水的空铝壶放在燃气炉上加热,铝壶的温度会持续上升,就会被烧坏。

4、(1)用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盐水,(2)同时放入冰箱中,每隔相同的时间观察一次,看谁先结冰。

5、太阳照射使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空中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若温度较低,还以雪的方式降落。

6、问:为什么会冒“白气”?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

7、城市中高楼大厦,所用的材料比热容较小,在太阳照射下,温度会升得很高,即热岛效应。而沿海城市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热岛效应却明显减弱。

四、(.1)2.1×107J (2)0.375 kg,(3)清洁、无污染,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202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

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2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较差,物理成绩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二是物理计算能力不强。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期工作的重点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如果能突破这两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物理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章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 热、对一些物理现象的解 释 液化和汽化 升华和凝华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比热容;内燃机;热机效 率 比热容和热机效率的 计算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电路组成、串联电路和并 联电路、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电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电阻和变阻器;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的串 联和并联 变阻器、电阻的串联和 并联 第十六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 关;功率;测量电功率 测量电功率 四、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1、科学地布置作业,尽量减少重复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益。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作业相接合的方式,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3、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4、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2)温度不变。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 ℃℃℃℃ min min min 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四.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13.1 物体的内能—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习题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1、今年5月18日复课后,为了保障每位师生的安全,学校每天都要对公共场所喷酒84消毒液来进行消杀。消杀过后,同学们都闻得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______ 现象;在治疗高烧病人时,可以采用敷冰袋的方式来退烧,这实际上就是 采用_____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 2、在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中,老师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使得 瓶内的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 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 能(填“增加”或“较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而成小液滴。 3、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热”字,但从物理学角度看,其含义各不相同。例如“①天气炎热、②摩擦生热、③铁锅传热”中,表示热量的是______,表示温度的是______,表示内能的是______。(填序号)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和.在使用打气筒时,筒壁下部会发热,主要原因是通过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再通过方式使筒壁内能增加.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6、下列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互搓手掌变热 B. 烤火时手掌变热 C. 用热水洗手时手掌变热 D. 抱热水袋手掌变热 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物体放热,温度一定下 降 8、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9、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锯木材锯子发烫 10、下面是研究黑点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B. 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C. 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 D. 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11、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1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

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a、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b、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c、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与沸点。 d、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与沸点。 e、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一、奇妙的水 1.世界上70%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大部分的水储存在海 洋里和南北极的冰山上。 2.水是循环着的:高山上的水低处的水 海洋天空高山 3.水存在的形式:水蒸气、液态水、冰、雪、雾、云、 雨、霜、露、冰雹。 二、水之旅 1.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冰、雪、霜、冰雹 液态:水、雾、云、雨、露 气态:水蒸气 2.三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体存在的其他状态:等离子体、超固态、中子态。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 的排列无规则。 2)熔化(melting):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九年级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45℃读作; 0℃读作。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教学板书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定义: 单位:

内能与热机经典试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内能与热机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静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 机械能一样大 B. 乙的机械能大 C.甲的内能大 D. 乙的内能大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 A、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B、火药的燃气把炮弹从炮膛里推出来。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筒壁会热起来。 D、烧红的铁块慢慢地变凉了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也增加 5.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B .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逐渐凉下来 C . 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会发热 D .天空中的流星托着一条发光的长尾巴 6.液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体的热量增加了 B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了 C .液体蒸发加快了 D .液体的内能增加了 7.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上洒水感到凉爽 B .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C .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候 D .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 8.由Q =cm (t - to )可得。c =)(0t t m Q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 .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 .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9.下面说法中最能说明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4、70,比热容,热量。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15、65℃ 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17、7.072*105J。18(1)0.46*103J/(kg ·℃)。(2)铁 第十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1(1)分子(2)间隙(3)无规则运动(4)引力,斥力。2小于,分子间有间隙。3间隙,斥力。4扩散,无规则,温度。5内,热传递,电。6、455.4。7做功,热传递。8ABFG。9、4.2*105。

(完整版)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册 物理教学计划 瑞溪中学周欢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变化、情绪等因素,因此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因此制定出本学期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56人。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四、教学内容: 1、讲完九年级物理课本的第18、19、20等三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与化学共用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说法最符合事实的是:( ) A.家里电冰箱的功率约为800W B.我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380V C.教室里一只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D.12月份主城区的平均气温可达20℃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能增加,木板能减少 D.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确的是( ) 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D.三脚插头的“长脚”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4.如图1所示的四个图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 A.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乙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图丙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D.图丁用来演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5.小明想设计一种能反映并可调节高低的电热毯电路,其原理是:顺时针转动旋钮型变阻器触片,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增大,产热加快,温度升高,反映温度高低的“仪表”(电压表)示数变大,在图2的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图2

2121R R R R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6.在图3(a )(b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若电流表A1、A3的示数相等,则电阻R 、R1、R2的大小关系是( ) A. R=R1+R2 B.RR2 D.R= 7、明同学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额定电压均为12V 的L 1、L 2两只灯泡。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图4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 2微微发光,灯L 1几乎不发光,则关于两灯的电阻R 1和R 2、两灯的额定功率P 1和P 2的大小关系成立的是(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 A .R 1>R 2,P 1>P 2 B .R 1<R 2,P 1<P 2 C .R 1>R 2,P 1<P 2 D .R 1<R 2,P 1>P 2 8.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 ;当滑片P 置于变阻器的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 ,在15s 定值电阻R 1产生的热量为60J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10V B . R 1的阻值为18Ω C .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9Ω D .R 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3 二、填空作图题(第14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围存在则磁场,第一个 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而英国物理学家 利 用逆向思维,通过十余年的探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如图6所示闭合开关,若导体ab 不动,左右移动磁铁,电路 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10.“55度,一个幸福的温度”目前,“喝水神器”——神奇 的“55度杯”在朋友微信圈中非常盛行,这款水杯是高科技产 品,往杯里倒入热水或凉水再经一分钟的摇晃后,能变成55摄 氏度适宜饮用的温水。据介绍,该款杯子的物理原理是在不锈 钢夹层中贮存了一种传热材料,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 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递到杯壁 并贮存起来,使水温降到55℃;当水温低于55℃时,该材料会缓慢释放热量,传热材料为纯物理相变(物态变化)环保材料。若杯有0.5 kg 温度为95 ℃的开水,小田同学摇晃了一分钟后便开始饮用。请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热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解答: 11.如图8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 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 ,金 属箔开一定的角度, 金属箔开的瞬间电流向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