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奥数《高斯求和》答案及解析

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

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例如:

(1)1,2,3,4,5, (100)

(2)1,3,5,7,9,...,99;(3)8,15,22,29,36, (71)

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

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例2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例3 3+7+11+…+99=?

分析与解:3,7,11,…,99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项数=(99-3)÷4+1=25,

原式=(3+99)×25÷2=1275。

例4 求首项是25,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的前40项的和。

解:末项=25+3×(40-1)=142,

和=(25+142)×40÷2=334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求项数和末项的公式,可以解决各种与等差数列求和有关的问题。例5 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厘米2,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分析:最大三角形共有8层,从上往下摆时,每层的小三角形数目及所用火柴数目如下表:

由上表看出,各层的小三角形数成等差数列,各层的火柴数

也成等差数列。

解:(1)最大三角形面积为

(1+3+5+…+15)×12

=[(1+15)×8÷2]×12

=768(厘米2)。

2)火柴棍的数目为

3+6+9+…+24

=(3+24)×8÷2=108(根)。

答: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768厘米2,整个图形由108根火柴摆成。

例6 盒子里放有三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二次又从盒子里拿出二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十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分析与解:一只球变成3只球,实际上多了2只球。第一次多了2只球,第二次多了2×2只球……第十次多了2×10只球。因此拿了十次后,多了

2×1+2×2+…+2×10

=2×(1+2+ (10)

=2×55=110(只)。

加上原有的3只球,盒子里共有球110+3=113(只)。

综合列式为:

(3-1)×(1+2+…+10)+3

=2×[(1+10)×10÷2]+3=113(只)。

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1)2+4+6+ (200)

解: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200-2)÷2+1=1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所以2+4+6+…+200=(2+200)×100÷2=10100

(2)17+19+21+ (39)

解: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39-17)÷2+1=12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所以17+19+21+…+39=(17+39)×12÷2=336

(3)5+8+11+14+ (50)

解: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50-5)÷3+1=16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所以5+8+11+14+…+50=(5+50)×16÷2=24200

(4)3+10+17+24+ (101)

解: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101-3)÷7+1=15

和=(首项+末项)×项数÷2,

所以3+10+17+24+…+101=(3+101)×15÷2=780

2.求首项是5,末项是93,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的和。

解: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93-5)÷4+1=23

所以,和=(首项+末项)×项数÷2=(5+93)×23÷2=1127

3.求首项是1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前30项的和。

解: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13+5×(30-1)=158

所以,和=(首项+末项)×项数÷2=(13+158)×30÷2=2565

4.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也敲一下。问:时钟一昼夜敲打多少次?

解:有题可知,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时钟整点敲打的次数构成了首项为1,末项为1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2,3,4,5, (12)

那么时钟每小时整点敲打的次数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1+12)×12÷2=78;

因为每半点钟也敲一下,所以半点钟敲打总次数为12,所以时钟每小时共敲打78+12=90次;所以时钟一昼夜敲打次数为90×24=2160

5.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解:100以内除以3余2的数有,(1×3+2),(2×3+2),(3×3+2),…(32×3+2);构成了首项为5,末项为98,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因为,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98-5)÷3+1=32

所以,和=(首项+末项)×项数÷2=(5+98)×32÷2=1648

6.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多少个?

解: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中,十位数为10的有1个:10;十位数为2的有2个:20,21;十位数为3的有:30,31,32;十位数为4的有4个:0,41,42,43;以此类推,十位数为9的有9个:90,91,92,93,94,95,96,97,98。因此则构成了首项为1,末项为9,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因为和=(首项+末项)×项数÷2=(1+9)×9÷2=45

所以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45个。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6讲 面积的计算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6讲 第六讲 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概要 1. 面积:面积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 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 1. 三角形 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h ÷2 (注: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做的那条垂线段) }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用字母表示边长边长面积正方形为:用字母表示宽长面积长方形2a S . 3.ab S .2=?==?= 4. 平行四边形 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为:S=ah 5. 梯形 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2 h b)a ?+( {注: 解梯形应用题常用到梯形的中位线。中位线就两腰的中立的连线。中位 线等于两底边之和的一半,即,中位线=(a+b)÷2}}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摆成下图,已知每张小纸片的宽是4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如图)5个长方形的长等于3个长十3个宽即5a=3a+3b,则2a=3b,a=3×4÷2=6(cm) 图中阴影部分是三个相等的小正方形,其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长-宽,即6-4=2(cm), 这样,全部阴影部分面积就是(2×2×3)cm 2了。 解:①3×4÷2=6(cm)②6-4=2(cm)③2×2×3=12(cm 2)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 cm 2。 2. 下图是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组合图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作二条辅助线,交于正点使EF=20cm ,EG=10 cm(如图)则阴影面积=上、下两个 长方形面积之和-?ABC 的面积-?ADE 的面积 解:①S ?ABC=(20+10+4)×14÷2=238(cm 2) ②S ?ADE=(20+10)×(20+14)÷ 2=510(cm 2) ③34×14+30×20=1076(cm 2) ④1076-(238+510)=328(cm 2)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含答案)

第一讲:规律性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说明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二、考点总结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这是为了考验我们是否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数字间的奥秘,即是在考察我们的数感和归纳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们日常积累分不开的,正所谓见多识广吧。所以找规律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炼思想 找规律是奥数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难题都是靠这种方法解决的,要求我们能够观察数列或数表中每一个数自身的特征(如奇偶性,整除性,是否为质或者合数等等)、相邻数之间的差或商的变化特征(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复合数列等

等),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连续多个数之间的和差倍关系,甚至对于某个自然数的余数数列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的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争取在奥数的学习中能够克服难题,取得进步。 例题精讲 模块一、数论部分 【例 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解析】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 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注:本题答案不唯一, 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例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 1,9,9,9,8,5,1,3,7,6,7,3,3,9,2,7,1,9,9,6,……【解析】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 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例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 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四年级奥数详细讲解答案第5讲图形的切拼分解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5讲 第五章图形的切拼 一、知识概要 1.图形的切拼就是按照所给的条件把一个图形切分成若干个小图形,然后再把这些小图 形拼会成一个指定的新图形。 2. 图形的切拼,有的单凭直觉判断,有的靠数字计算,有的则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特 别是空间想象力。 3. 图形的切拼是一种科学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解题的思路,是解题的一种良好 方法。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请你剪两刀,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法一:如图所示,先划两条线对角线,然按对角线,2刀可以切成3块,3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法二:(如图将长方形的一半,即其中一个正方形按对角线2刀剪开成4块,然后把4块拼成一块 2. 把下面的图形分割成三块,再把拼成一个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图形底部是个梯形,在梯形下底取一中点,然后分别连接上面两个顶点,沿这两条连线2刀剪下两个三角线(全等),旋转贴于中部的两侧即成。

3. 下图是由三个正三角形组成的梯形,请你把它分割成四块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 形。 解:①把下底四等分②取梯形中们线(高的一半),且把中位三等分,③连接顶点和中 位线的两个等分点④连接中位线的两个等分点和下底的1、3等分点。(如图所示) 4. 沿格子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块. 解:这六个图形,大小一样,意思是用六各不同的方法分切同一样图形,方法一(见 图A):从底边左端数三格处一线剪开;方法二(见图B):从左上顶点向右数三格,然后再向下折一格,再向右折三格直顶角。方法三(见图C):从底边右端点向上一格,然后向左折一格,再向上折一格,接着又向左折一格,最后向上一格至顶点。方法四(见图D):从左端那条竖边的中点向右数三格,然后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三格至边。方法五(见图E):从底边的左端向右数二格,然后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一格,再向上折一格,又向右折一格,最后向上折一格至边。方法六(见图F):从底边左端向右数一格,然后向上折一格,接着向右折二格,再向上折一格,再向右折二格,最后向上折一格至边。 5. 把右图分切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四块。 解:分析: 整个图形由相等的6个小正方形所成,其中有一格已平分成两个半格。 6÷4=1.5,即平均每块一格半。具体切法如图所示: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1、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 A , B, C, D四人。A说:“是B做的。” B说:“是 D做的。” C说:“不是我做的。” D说:“ B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_______ 做的。 2、小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 的和是637。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3、甲车在东村、乙车在西村,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东村10km的地方相遇,相 遇后两车又各自向对方岀发点驶去,甲到西村后又立即返回,乙到东村后也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西村6km的地方第二次相遇,求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岀油21千克,两次共岀油多少千克? 答案: 1、好事应该是C做的。 ①假设A说的是实话,则C说的也属实话,不符合题意,所以A说的是假话; ②假设B说的是实话,那么好事应该是D做的,C说的应该是实话,显然这与“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相 矛盾,所以B说的是假话; ③假设C说的是实话,即好事不是C做的,也因①、②已分别说明B和D未做,则只剩下A做,那么D 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C说的也是假话; ④假设D说的是实话,那好事应该不是D做的,是C做的。符合题设条件。 所以,好事应该是C做的。 2、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684。 3、解: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合行一个全程,甲车行1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又合行了两个全程, 共三个全程(如图)。甲车在一个全程中行了10千米,三个全程就行了三个10千米,即30千米。甲车行了一个全 程又6千米(如图),他行了30千米,去掉6千米,就是一个全程,即24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乘法原理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九讲乘法原理 一、知识概要 如果要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做,第一步有m1种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方法,即么,按这样的步骤完成这件任务共有N= 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区别是:加法原理是指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有几类,之间不相关系,每类都能独立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乘法原理是指完成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一类中的几个不同步骤,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才能完成一件工作任务。 二、典型例题精讲 1.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三条路可走,试问:从甲地经乙地到丙 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如图,很明显,这是个乘法原理的题目。要完成“从甲到丙的行走任务”必须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甲分别通过乙的三条路线到达丙,故有3种走法。第二步: 甲从第二条路线出发又分别通过乙的三条路线到达丙,故又有3种走法。这两种 走法相类似,共同完成“从甲到丙”的任务。 解:3×2=6(种) 答:共有6种不同的走法。 2. 右图中共有16个方格,要把A、B、C、D四个不同的棋子放在方格里,并使每行、 每列只能出现一个棋子,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分析:(如图二)摆放四个棋子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放棋子A,A可任意摆放,有16种摆放;第二步摆B,由于A所在的位置那一行,那一列都不能放,故只有9 种放法;第三步摆C子,也由A、B所在的那一行,那一到都不能,只有四格 可任意放,故有4种放法;第四步,只剩一格放D子,当然只有一种放法。

解:16×9×4×1=576(种) 答:共有576种不同的放法。 3. 有五张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2,4,5,8。现从中取出3张片排在一起,组成一个 三位数,如□1□5□2,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偶数。 分析:分三步取出卡片:1.个位,个位只能放2、4、8;故有3种放法;2.百位,因个位用去1张,所以百位上还有四张可选,故有4种放法;3.十位,因个位和百位 共放了两张,所以还有3张可选放,有3种放法。 解:3×4×3=36(个) 4. 兴趣小组有7名男生,5名女生,现要从这些同学选出4名参加数学竞赛,其中至少 要有2名女生,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分三类选出(加法原理):第一类:2名学生,先从5名女生中选2名,有5×4÷2=10(种)选法,再从7名男生中选2名有7×6÷2=21(种),共有10× 21=210(种);第二类:3名女生,先从5名女生中选3名,(其实等于选出2名 不比赛)有10种选法;再从男生中选1人,有7种选法。共有10×7=70(种)选 法。第三类:4名学生,即从5名选1人不比赛,有5种方法。 解:10×21+10×7+5=285(种) 5. 有4名男生,2名女生,排成一行录像,要求2名不站在两边,且2名女生站在相邻 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分两步考虑,第一步,先确定女生排法,2名女生不站两边,有6种站法。第二步,确定男生的站法,4名男生4个位置可选择,故有4×3×2×1=24(种)站法。 解:6×24=144(种) 答:共有144种不同的排法。 6. 地图上a、b、c、d四个国家(如下图),现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给地图染色,使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有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分析:着色分四步,在图A中,第一步给a着色,有四种方法;第二步给b着色,因a:b相邻,故有3种色选着,方法有3种;第三步给c着色,有2种着法;第四步, 给d着色,有2种着法。在图B中,a着色后可将b、d的着色分为相同与不同 两类去考虑,染色的顺序为a、b、d、c.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10讲 和倍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0讲 第十讲和倍问题 一、知识概要 1. 概念: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我们 称之为和倍问题。 2. 基本公式:和÷(倍数+1)=小数 二、典型题目精讲 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是多少岁? 分析:和倍问题应用题,关键是先确定标准数(即一倍数)。一般以数量中的小数为标准数。本题因为小红的年龄小。所以,小红的年龄是标准数,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 倍,即为四位数,则年龄和(40)正好对应的是五倍数(如图所示)求出一倍数,故一 除即得。 解:40÷(4+1) =40÷5 =8(岁)……(小红) 8×4=32(岁)……(妈妈) 答:小红和妈妈分别是8岁、32岁。 2. 某汽车场共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大货车和小货车各 有多少辆? 分析:如图所示,大货车减去7辆后就成为5倍数。这7辆可以从总数(115辆)中减去,这样,这个题就转化成跟上题一样的了。 解:(115-7)÷(5+1)=108÷6=18(辆)……(小货车) 18×5+7=90+7=97(辆) ………(大货车)

答: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有97辆、18辆 3. 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与荷兰队共获金牌40枚,中国队的金牌总数比荷兰的3倍少8 枚。中国队、荷兰队各获金牌多少枚? 分析:这个题例题相仿佛,只要给中国队添加8枚,中国队就成为三倍数,相应地,和也增加8枚。 解:(40+8)÷(3+1)=48÷4=12(枚) 12×3-8=36-8=28(枚) (或40-12=28(枚)) 答:中国队、荷兰队分别获金牌28枚、12枚。 4. 已知两数之和是649,其中一个数的个位数是0,如果把这个数个位的0去掉,则与另 一个数相等,求这两个数。 分析:一个数末尾去掉一个“0”,就等于把这个数缩小10倍。题目中,一个数末尾去掉一个“0”后就与另一个数相等,这说明,那个数没去“0”时就是另一个数的10倍。 解:小数=649÷(10+1)=649÷11=59 大数=59×10=590 (或649-59=590)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590和59。 5.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541,已知商是13,余数为5,求 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分析:从四个数的总数541里减去已知的商和余(13+5),差就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由于商是13,如果被除数减去余数(5),那么,被除数就是除数的13倍。因此,运用和倍原理可求其解。 解:除数=(523-5)÷(13+1)=518÷14=37 被除数=37×13+5=486 (或523-37=486)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方阵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 第二十四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概要 方阵,就是人或物排成的正方形。方阵有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之分。其基本特点是: 1、方阵在同一层里每条的数量相等,向里向外,每边依次增加2,每层总数就依次减 少8。 2、每层数=(每边数-1)×4 每边数=每层数÷4+1 二、典型题目精讲 1、有正方形的小花圃,四个角上都栽了1棵小白杨树,在两棵白杨树再均栽上8棵小松树。 四边一共栽了__________棵小树。 解:这些树构成一个方阵,所以,四边一共栽树:(8+2-1)-4=36(棵) 2、一个正方形的队列,若横竖方向各减少一行,则就减少了13人。 这个正方形队列原来是__________人。 解:(如图)“横竖各减少一行”刚好13人,说明原正方形的 “边长”是7(人)。所以这个正方形队列共有7×7=49(人) 3、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图),外层每边10人,这个 方阵共有______人。 解:最外层人数=(10-1)×4=36(人)。因为由外向内每层依 次减少8,所以三层共有36+(36-8)+(36-8×2)=84(人), 或者用“大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亦可。大实心方阵有: 10×10=100(人);小实心方阵有4×4=16(人),100-16=84(人) 4、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还多9人,如果横竖各 增加一排,成为大一点的实心方阵又差24人。 四年级有学生______人。 解:①原实习方阵每边数为(9+24-1)÷2=16(人); ②四年级共有学生16×16+9=265(人)(如图) 5、甲、乙两队种树,要把树种成正方形。第一次每队种10棵,第二次每队又种10棵,这 样一直种下去,最后一次甲队所种10棵,而乙队种的不足10棵。收工后,老师问他们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四

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四 1、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A,B,C,D四人。A说:是B做的。B说:是D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D说:B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______做的。 2、小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3,所得的和是637。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3、甲车在东村、乙车在西村,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东村10km的地方相遇,相遇后两车又各自向对方出发点驶去,甲到西村后又立即返回,乙到东村后也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西村6km的地方第二次相遇,求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 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把前面的数乘2,然后再加上刚才擦掉的数,对所得的新数继续操作,最后得到的数是多少? 5、用大豆榨油,第一次用去大豆1264千克,第二次用去大豆1432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21千克,两次共出油多少千克? 1、好事应该是C做的。 ①假设A说的是实话,则C说的也属实话,不符合题意,所以A说的是假话; ②假设B说的是实话,那么好事应该是D做的,C说的应该是实话,显然这与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相矛盾,所以B说的是假话; ③假设C说的是实话,即好事不是C做的,也因①、②已分别

说明B和D未做,则只剩下A做,那么D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C说的也是假话; ④假设D说的是实话,那好事应该不是D做的,是C做的。符合题设条件。 所以,好事应该是C做的。 2、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684。 3、解: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合行一个全程,甲车行10千米。第二次相遇时,又合行了两个全程,共三个全程(如图)。甲车在一个全程中行了10千米,三个全程就行了三个10千米,即30千米。甲车行了一个全程又6千米(如图),他行了30千米,去掉6千米,就是一个全程,即24千米。 4、黑板上写着一个形如8888 88的数,每次擦掉一个末位数,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有趣经典的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有趣经典的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 【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

要几分钟? 【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四年级奥数题:统筹规划问题(二) 【试题】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统筹规划问题(一) 【试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分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共需要1+10=11分钟。 【试题】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分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 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X 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 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 10X 27+5X 仁275(公升) 【试题】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 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 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统筹规划问题(二) 【试题】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 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分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3讲页码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3讲 第二十三讲页码问题 一、知识概要 页码是指书本每一页(面)上所标注的数目。(这里的“页”不是指书中的一张纸,而是指一张纸的一面)。页码问题主要是研究编一本书的页码,一共需要多少个数码,以及知道编一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数量,求这本书页数。典型的页码问题有如下三类(最基本的):(1)算页码中所用数字个数的和,或是根据已知的页码中所用数字个数的和来求页码。(2)计算页码中某个数字出现的项数。 (3)计算页码中所有数字的和。 解决页码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段(或分类或分组)计算。页码个数与组成页码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二、典型题目精讲 1、一本故事书共180页,需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解:数码是指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页码就是由每页上由数码组成的数目。所以,1~9页有9个数码;10—99页有180个数码;100~180页有81×3=243 (个)数码。一共有9+180+243=432(个) 2、有一本辞典,所编页码共用了3401个数码,这本辞典一共有________页。 解:①1~9页用9个数码;10—99页用了180个数码;100~999用了2700个数码;则1~999页共用数码9+180+2700=2889(个)。②1000~?页共用数码(3401-2889)=512 (个);则512÷4=128(页)。故这本辞典共有999+128=1127(页) 3、一本漫画共121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数字一共出现了_______次。 解:(分类计算)①在个位上,1出现13次(即1,11,21……101,111,121);②在十位上,1出现20次(即10,11,12……19;110,111,112……119);③在百位上,1出现22次(即100,101,102,……121)。综合①②③可知,1在书的页码中共出现(13 +20+22)=55(次)。

[精]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经典习题及解析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经典习题及解析答案 例题1 二人沿一周长300米的环形跑道均速前进,甲行一圈4分钟,乙行一圈8分钟,他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走10圈,改反向出发,每次甲追上乙或迎面相遇时二人都要击掌。问第十五次击掌时,甲走多长时间乙走多少路程? 【解析】 一开始为追及问题,甲每走一圈,乙只走了半圈;甲走10圈,路程为3000米,乙走5圈1500米;合计路程差5圈;可知前10圈甲乙追及上5次,拍掌5次,转为相遇问题,相遇10次,则拍掌10次,相遇一次,甲走2/3圈,乙走1/3圈,10次甲为20/3圈2000米,乙走了10/3圈1000米。所以甲共走了5000米,乙共走了2500米。 例题2 29位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去掉其中10个数字,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解析】

一共原来是29位的数,现在去掉其中10个数字,则变成19位数,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需要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位数一个是高位考试比较,现在位数是固定。 最大值:首先考虑最高位是9则最大,需要把12345678去掉,然后剩下910111213141516171819,然后去掉9后面的最小的0,接着去掉1,最大值答案9111213141516171819 最小值:首先考虑最高位是1最小,其次考虑第二高位最小取0,则需要把234567891去掉,剩下10111213141516171819,然后去掉0后面的2,最小值答案1011113141516171819。 例题3 有四张牌,上面分别写着1,3,6,9,四个数字,请问能拼成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 位数已经固定,最大值需要从最高位看起,所以首位选择9,下面依次选择6,那百位一定是6么?亲不对,还是9,为什么?因为6翻转就成9了,所以最大为9931。同样最小值是1366。(9倒过来为6) 例题4 99个苹果要分给一群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一个,且分得的数量都不一样,问,这群小朋友最多有几个?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问题详解100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0题 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2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 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桌子共用多少元? 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 6、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1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1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分米? 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21、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22、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 (1)下午卖了多少斤?(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3)还剩多少斤? 23、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4、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5、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26、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27、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5讲-年龄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5讲 第十五讲年龄问题 一、知识概要 已知两个人或几个人年龄之间的某些数量关系,求他们的年龄;或者已知他们各自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这类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有三个特点:(1)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一定的;它不随年份的变化而变化;(2)两个人的年龄随岁月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同一个自然数;(3)年份的变化,必然引起两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变化,年龄增大,倍数变。 有关年龄问题的几个公式如下: 几年前的年数=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的年数=(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大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 小年龄=(两人年龄和-两人年龄差)÷2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父亲今年比儿子大32岁,4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今年儿子几岁? 解:分析:题目已知两数的差和倍数,可用“差倍问题”原理,求出4年后它的年龄,从而推知今年儿子几岁。 ①32÷(5-1)=8(岁) ②8-4=4(岁) 答:今年儿子4岁。 2. 今年母子的年龄共50岁,再过5年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那时母亲比儿子大岁。 解:分析:再过5年,母子的年龄和就是60岁(50+5×2)了。根据“和倍”原理,可求出他们的具体年龄,年龄差随之而得。 ①(50+5×2)÷(3+1)=15(岁) ②15×3=45(岁) ③45-15=30(岁) 3. 奶奶比爸爸大26岁,妈妈比小阳大27岁,小阳一家四口人今年的年龄和是129岁, 而5年前他们全家人的年龄之和110岁。问小阳家的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分析:由“一家四口人今年的年龄之和是129岁”可推知5年前全家的年龄和为129-5×4=109(岁),而实际却为110岁说明5年前小阳还未出生,又因为计算得 出的数值与实际相差110-109=1(岁),则可知小阳今年的年龄为5-1=4(岁),由 小阳的年龄,家中其他人的年龄可求。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3讲数阵图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3讲 第三讲 数阵图 一、知识概要 1. 数阵图就是把一些数字填入图形的某种位置上,并使数字满足一定的条件。 2. 数阵图的种类,大致分为三种:①封闭型数阵图;②开放型数阵图;③复合型数阵图 3. 解数阵图的一般方法: (1) 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和数字的位置关系,以特殊的位置为突破口,一般选用使用次 数多的数作为关健数。 (2) 依据图中条件,建立所求的和与关健数的关系式,并通过讨论最大值与最小值,以 及试验的办法确定关键数的数值及相等的和。 (3) 对其他部位上的数字一般都是作尝试选填,直至符合题为止 二、典型例题精讲 1. 把1~6这6个数分别填在图中的○内,使每多边上三个○内的数字和相等。 分析指导: 21654321=+++++ ∴21+(a+b+c)=(a+d+b)+(b+f+c)+(a+e+c) a+d+b=b+f+c=a+e+c,且设a+d+b=k ∴有:21+(a+b+c)=3k 当a+b+c 为最小值,即1+2+3=6时,k=9 当a+b+c 为最大值,即6+5+4=15时,k=12 这样就可以确定,三角形每边上的三个○内的数字和在9~12之间 解:(1)当k=9时,a+b+c=6,令a=1,b=2,c=3则:d=9-(2+1)=6 e=9-1-3=5 f=9-2-3=4 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2)当k=10时,a+b+c=9, 则:a.b.c 的取值有三种可能: ①a=1,b=2,c=6 ②a=1,b=3,c=5 ③a=2,b=3,c=4 -----①种情况,a=1,b=2,c=6,则d=10-1-2=7 (不合题意,舍去) -----②种情况,a=1,b=3,c=5,则d=10-1-3=6,e=10-1-5=4;f=10-3-5=2, 所以结果如图所示。 ------③种情况,a=2,b=3,c=4,则d=10-2-3=5,e=10-2-4=6, f=10-3-4=3, 与b=3 重复,不合题意,舍去。 (3) 当k=11时,则a+b+c=12,这时a 、b 、c 的取值,又有如下几种情况: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 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 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要过河时间最少?是多少?

四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一〕 1.【试题】计算9+99+999+9999+99999 2【试题】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3【试题】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4【试题】计算9999×2222+3333×3334 5.【试题】56×3+56×27+56×96-56×57+56 6.【试题】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15讲 年龄问题(可打印修改)

③-①得:小刚年龄=10(岁) 12. 解:设小明今年x岁,则他父母年龄的和是6x岁,则有6x+4×2=(x+4)×5→x=12, 12×6=72(岁),(72+2)÷2=37(岁),故小明父亲今年37岁。 13. 解:设爷爷的年龄是(10a+b)岁,其中a,b都是自然数,则爸爸的年龄是(10b+a) 岁,年龄差是10a+b-(10b+a)=9(a-b)因为这年龄差是小明年龄的4倍,所以,(a- b)是4的倍数。又因为a≤9,而b≥2,从而必有(a-b)=4,所以,小明的年龄是: 9×(a-b)÷4=9×4÷4=9(岁) 14. 解:如图,先画出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一半时情况(实线),然后再画设若干年后,乙的 岁数是丙的一半时的情形(虚线)。 现在把丙和乙两人的年龄相加,它们是38+2段虚线+2段实线,2段虚线和2段实线恰好是17的2倍。因此,在甲17岁时,乙和丙两人年龄之和是 38+17×2=72(岁),而乙是丙的一半,此时乙是72÷3=24(岁)。三人年龄之和是 72+17=89(岁)离113-89=24(岁),每人还差24÷3=8(岁)。因此,乙24岁是在8年前,现在是24+8=32(岁)。 15. 解:设甲为x岁,则乙为(x+4)岁,丙为(x+2)岁,丁为(x+5)岁。小明为(x-2)岁,那么有: x+(x+4)+(x+2)+(x+5)+(x-2)=74→x=13.故:甲、乙、丙、丁、小明五人的年龄分别 13岁、17岁、15岁、18岁、11岁。 16. 解:①(15×3-15)÷(3-2)=30(岁) ②30-15=15(岁) ③15×3=45(岁) (父亲年龄) 17. 解:①【75-(20+15)】÷2=40÷2=20(年) ②20+20=40(岁) (哥) ③15+20=35(岁) (弟)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4讲 幻方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4讲 第四讲幻方 一、知识概要 1. 幻方是一种特殊的数阵图,就是把一个正(长)方形平均分成若干格,要求把若干个连 续的自然数填入方格中,且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相等的和”就叫幻和。9个方格(3×3个)的叫三阶幻方,16个方格(4×4)的叫四阶幻方,25个方格(5×5)的就叫五阶幻方,依此类推。 2. 三阶幻方的特点:①幻和二九个数之和÷3②幻和二中心数×3③九个连续的自然数中, 第五个数是中心数,第一、三、七、九是中心数四角上的数(注意:最大数和最小数填在相对的位置上) 二、经典例题精讲 1. 将1~9九个数字填在图中的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都相等。 分析指导:这是一个三阶幻方,中心数(5)填中间,第一、三、七、九四个数就中心数四角上的数。如图所示: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特点:最大数都填在最小数的相对位置上。如:8?2 1?9) 2. 将1~16这十六个数分别填在四阶方阵的各个小格中,使其构成一个四阶幻方。 分析指导:这是一个四阶幻方。四阶幻方有个特殊的方法—保持两条对角线上的数不变(先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把1~16填好),然后,1列和4列、 2列和3例互相对换,最后,再将1行和4行、2行和3行对调。这样两 次对换后,四阶幻方就成了。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法,也可以这样理解:除了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剩下的四列、四行的 数就构成两个重叠的矩形,8个数字就在8个顶点位置,然后按矩形对角线 方向交换位置即成。如下图所示: 3.将1~9这九个自然数填入图中的方格内,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中,两 端之和减去中间数所得差都相等(差阵图)。 分析指导:这是个特殊的数阵图,叫差阵图。这里有个数的方法—从1~9这九个自然数中选数,按照口诀“二四为足,六八为肩,左三右七,上九下一,五 居中间”,把数填入每个方格中即成。结果如下图所示: 4.将1~13中的12个数字,填入图中的空格中,使每一横行四个数之和相等,每竖列 三数之和也相等。 分析指导:设每行的和为S,每列的和为A,1~13中没选入的那个数为a,则依题意有:3S=4A=(1+2+3+…+13)-a=91-a 3和4互为质数∴(91-a)一定是 12的整数倍 12的整数倍有:12、24、36、48、60、72、84 ∴a=7 从而可知:S=(91-7)÷3=28,A=80÷4=21;四数之和为28的有:13+10+4+1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 第11讲 和差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11讲 第十一讲和差问题 一、知识概要 1. 和差问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类型题目。 2. 和差问题中的“大数”“小数”,及两者之间的“差”与“和”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和+差)÷2 = 大数 (和-差)÷2 = 小数 二、典型题目精讲 1. 两水果共重16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解:根据上述公式:(和-差)÷2=小数,有: 第二筐=(160-10)÷2=150÷2=75(kg) 第一筐=(160+10)÷2=170÷2=85(kg) 答:第一筐水果重75kg,第二筐水果重85kg。 2. A、B两地相距40km,甲、乙两人同时由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在途中相遇。若两人 同时由A地向B出发,5小时后,甲在乙前5km。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km? 解:①甲、乙的速度之和是40÷8=5(km/时) ②甲、乙的速度之差为:5÷5=1(km/时) ③甲每小时行:(5+1)÷2=3(km) ④4乙每小时行(5-1)÷2=2(km) 答:甲、乙两人每小时分别行3km和2km。 3. 甲的课外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乙、丙共有课外书47本。问:甲、乙、丙各有 多少本课外书? 解:分析,和差问题是指两个数的和与差,现在出现了三个数,需要化为两个数的和差问题。因为“甲的课外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说明乙的书比丙少9-2=7(本)”。 由“乙、丙共有课外书47本”,可用和差公式乙、丙的本数。 乙有课外书:【47-(9-2)】÷2=(47-7)÷2=20(本) 丙有课外书:47-20=27(本) 甲有课外书:20+9=29(本) 答:甲、乙、丙分别有课外书29本、20本和27本。 4. (1996年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初)赛试题) 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共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甲班和丁班共有多少人? 解:依题意可知:甲+乙=83,丙+丁=88,乙+丙=86,而(甲+乙)+(丙+丁)-(乙+丙)=甲+乙+丙+丁-丁-丙=83+88-86=85(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