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我们必须明白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将是本文的核心。

关键词: 存在问题重要性听说读写

正文:

一、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什么?对执教语文的教师而言,正确理解是第一要义。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

唯‘文’字之含意较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认真琢磨,可知语文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皆蕴含其中。“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显然,今日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功能的界定有源可寻,非空穴来风。

1.许多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有正确的教学实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认为,读写是“硬”任务,大纲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做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听话说话是人人都会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听说也会跟着提高,用不着单独训练。有的教师埋怨,语文老师都够累的了,那还有时间去搞听说练习,在这些错误思想支配下,语文教学中就常常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对读写内容不敢有丝毫马虎,而对说话课则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有时则干脆为读写让路。

还有的教师主观上也想把听说抓上去,但由于平时对听说教学不研究或研究不够,在教学中练不得法,训不到位,出现问题时又指导不上去,所以常常是费时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几个“回合”之后也就气馁下来。这种由于教师教

育思想不正确或训练不得要领而造成的形式主义的听说训

练目前还普遍存在,所以听说训练很难走出误区。

2.课堂教学仍以阅读分析为主,忽视听说训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堂中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静听式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念仍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为此他们在备课时广收资料,面面俱到地钻研文章,课堂上在段落

大意、中心思想、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方面舍得下功夫,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中尽管有频频“启发”、“提问”和“谈话”,也不乏有“一声雷”似的热闹景象,但仍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文知识为重点

的传统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断和知识,而真正的语言能力训练和提高却是微乎其微,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许多学校和许多教师中并不少见。

3.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

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影响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大纲的要求相比差

距不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

不敢说:在课堂提问时,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站起来就紧张脸红,低头不语,即使有回答,也是只言片语,

声音低得难以听清,但这些学生在家中,在父母面前却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必要时还会耍一阵子“小皇帝”的威风,让父母“唯命是从”,这些学生的家长常常不相信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敢讲话。

不会说:不少小学生或先天素质较差,或对所要说的知识不懂,因此在回答问题或单独的“说话”课上结结巴巴,手足无措,脸也憋得通红,却说不出几句明白的话来。

不爱说:在课堂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很注意听讲,但总是沉默不语,自己很少举手,当然也就更少有说话的机会。

不善说: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班级举手率虽然很高,但能言语流畅比较准确回答问题的还只是少数,多数学生往往在说话时出现神态紧张,声音偏低或偏高,有的乡音土话较重,词语贫乏,内容简短,或语句重复脱节,语病比较多等问题,因此发言机会最多的自然是那些能让老师满意的“红花”,多数学生只好做了“绿叶”。

二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要听说读写“四项全能”。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自我完善的需要。

其一,听说读写都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言进行的。听

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听和读是吸收,说和写是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又是吸收的深化,二者相互促进,推移前进。

其二,听说读写都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都有表达方法、技巧问题。听和读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而这些正是学生表达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感情、认识之后,才可能有表达的要求,才谈得上说和写。因此,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前提,对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人们要把自己头脑里形成的思想表达出来时,则无疑又可帮助加深听和读的理解,提高听和读的水平。

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如何表达;说和写是自己练习如何观察,如何表达。听和读可以给说和写提供表达的范例和表达技巧的样板,使学生在表达时有所借鉴,而学生通过说和写的实践,即加深了对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及其作用的认识。

其三,听读说写训练都是以教材为依凭,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的。现行语文教材的选文,既是教学的范例,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又是训练听读说写的依凭。编辑同志除了精心挑选文质优美的范文外,还精心设计提示和练习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教材在训练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听读说写训练虽然有个课内外结合问题,但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课堂里进行。

既然听说读写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属,我们就应从重读写,发展为听读说写一齐抓,做到“四项全能”:听能大量听记,读能快速积累,说能现想现说,写能下笔成文。所谓听能大量听记,就是用耳吸收信息,用脑贮存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解决多听多得的问题。训练学生具有耳听脑记十来个问题的能力,对连续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可不作记录,然后作一次性的回答。所谓说能现想现说,就是口头输出信息能力有所突破,能先想后说,边想边说,不用讲稿说好一席话,用“腹稿”取代文稿,由几小点扩大到一连串相关问题。所谓读能快速积累,就是用眼吸收信息,用脑贮存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解决多读多得的问题。一篇课文快速读一两遍后能掌握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所写的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并做到边学边滚雪球。所谓写能下笔成文,就是书面输出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半节课能完成一篇言之有物有序的习作,通过“压时增次”解决“害怕写,写不出”的老大难问题。“四项全能”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才能。这样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读书重在积累。今天的学习依赖过去的学习,学习新知识就是以过去知识为基础。我们不能脱离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东西,所以必须边学边积累,而不能边学边丢。实验把掌握一连串相关问题作为学习每篇课文的目标,对这些问题学生都经过读、听、思、记、

说、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储备“仓库”里的财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同时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说比听读难度要大,实验安排了初级和高级两个训练层次。初级是多题口答,是教师领着学生走;高级是命题口头作文,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路、走路。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是将内部语言外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直接地反映出说话者的水平,决定一席话的最终成功与否。表达能力强不强,与学生是否得到充分实践密切相关。据统计传统方法每个学生平均三节课回答一次提问,上讲台口头作文一个学期平均不到两次。实践机会这么少,自然难以提高。

三、有目的的听、有计划的说、有步骤的读、有意识的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能力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我就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一)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听”通常是指学生上课时听教师讲解,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久而久之,学生坐

享其成、不动脑筋的听课习惯形成了。我认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生动、有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爱听的积极性,如上《爱莲说》时,我们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画,边让学生聆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语段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莲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听”的兴趣,更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

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用点头、微笑、赞许、关注的眼神来注视对方;用表情及简短的语言来

启发对方;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话;允许对方发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见。

3、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面对说话的人和所表述的话题,注重唤起相关的知识、资料、概念和想象,形成有关这个话题相关的互动。围绕对方说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所听到的词句及重点都要有心理反应和认知上的反馈;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快速地总结和评价,对所听到的内容,能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从而在心中牢记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单元后面安排有“口语交际”这一部分内容,可见“说”的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就是“说”。教学上的“说”,不只是教师授课,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能训练。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在课堂内进行“说”的训练。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让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

学生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

内容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教材,旁征博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

2、在课堂内进行叙述、说明等“说”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周围的人和事等;如果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活动,可以结合课本中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说”的实践。如经常举行小型主题班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以“说”为主的活动,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三、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重视课文的朗读、精读、泛读、略读,却往往轻视“读”的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应该在重视朗读、精读的基础上,更强调泛读、速读的能力训练。

朱熹在《读书三则》中说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读”是一种口、眼、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重要钥匙。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具

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题旨意境

等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点拨,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

要注意训练学生泛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家名著,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课外阅读量,并达到一定的数量。在泛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培养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其终生受益。

有步骤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是读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其三是领悟,注重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有所创新,能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四是应用,将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体会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实际中,“写”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训练。我认为语文教学上的“写”,应该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

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

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写作。如上《两小儿辩日》时,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课本剧编写和表演,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课后让学生把课本剧和

辩论赛内容写成作文,这样有趣的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记叙熟悉的生活为主,使学生能写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而克服写作训练中的盲目性和畏难情绪。

3、写作训练还与平时的观察、思考密不可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学生实际的体验,唤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从而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发挥示范和激励的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

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抓住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雅瑶镇石湖小学胡丽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读写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和乐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汲取“营养”;说和写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提高表达的能力。而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与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先听读后说写,先听说后读写,教师要做到听、说、读、写同步训练,相互促进和循序提高。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一、运用方法培养倾听能力 倾听是指用心的听,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维持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在教学训练中两种方法最有效:首先是教师的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会专心的听别人讲话,引导学生在老师讲课、同学们发言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判断是否正确,说的什么意思;其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倾听,教师的严格要求只能管住学生的身,但管不了学生的心。要让学生用心去听,就必须要让他们感兴趣,学生感兴趣了,才会主动的、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话。对于倾听能力的训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还可以通过“口语交际”这块主阵地进行专门的训练。小语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安排的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交流环境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平等的与人交流,及时的指导学生说与听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二、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加强说话训练是人们最常用、最快捷交际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注意保护其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提示和帮助。对不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的定义: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概括的说:听: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备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 说: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读: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 写: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具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学会别人发言的要点,考虑哪些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没有想到的。尤其要听好老师释疑解惑和带有结论性、启发性的话。 说:说的关键是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具体。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得当、逻辑性强。 读: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 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

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方法: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说起,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大类: 1、叙事类。这类文章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 2、写景状物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文章语言生动、具体。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石榴》等文章就采用这种修辞手法。高年级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 (1)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变抽象教学为具体教学。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写,所以教师要把新课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语言是有声的,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听”。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变抽象为具体,让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该去如何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呢? 1、抓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技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但一定要循序渐进,要从听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入手,重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重音、语速、感情的听力训练,确保听音正确。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精典的朗读篇目,并播放相关的录相材料,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翻刻翻录精典篇目朗读DV和朗读带,在课后听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播音员的发声、发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提高听力水平。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学生听说读写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听、说、读、写、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横道中学邵丽萍 【摘要】听、说、读、写、诵的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听力能力是基础,是现阶段对话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听力能力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教师常常忽视小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身发展水平不成熟等各种因素,导致小学生听力能力水平不高,以至于影响其他能力的养成。本文主要从听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水平的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自己的建议几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重要性;现状;原因; 一、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设计思路中写到“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而听力能力的培养又是口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听力方面,对小学中不同年段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第二学段要: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

述。” 从以上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要求来看,听力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现阶段对话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有效的倾听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其他能力,对小学生构建知识和全面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对话教学角度研究学生听力能力的现状 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的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对话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对话的形式,在倾听、言说、读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语言知识和语言经验,培养一定的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师生通过对话、研究文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一定的对话能力,从而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与学生构成对话的双方,倾听是基础,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彼此交流,更利于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因此,现阶段教学中学生因听力而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忽视。 1、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而所答非所问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在扮演倾听者角色时,因为其自身注意力不集中的客观因素会出现没有认真倾听而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如:小学人教版第七册《钓鱼的启示》的教学中,教师就文本“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晚上点,距离开放捕捞妒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妒 鱼看了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教师提出问题:“父亲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但是学生却回答“父亲明明知道离钓妒鱼还有两个小时,为什么开始要同意‘我’钓鱼呢?”虽然学生在

浅谈语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水平的培养 语文水平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水平。也就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平时写作文、演讲,无非是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语文信息调出来写在纸上。同时,在聆听别人讲话时,能否听得懂或在朗读课文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等,与我们平时储存有大脑中的语言基础有很大的关系。语言水平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听懂得别人讲话,在朗读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听不懂或抓不住要点。所以,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难的。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把学生引导在课堂的“五大”环节(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轨道上,一点不漏,并且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持续积累语言,持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米”——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实行“氧化”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水平的养料,持续提升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说“不记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我们教师的观点变了,学生的意志就增强了,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实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提升自身语文水平呢?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与成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 “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①听的作用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听话时,主体必须在一瞬间利用强化记忆储存信息并依靠快捷灵敏的直觉思维活动,才能在接收言语声波的同时理解语意并评判话语。由此,要有效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在课堂上,我们都能做到让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使其边聆听边思索,边领悟边积累。但对于课外的聆听、思索则为我们平时所忽视。俗话说:身边的一切皆学问。平时,让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听别人争辩等,都能促动其边听边思考,并能从中有收获,持续提升语文水平。如有一名初中生在家听见别人在辩论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读法是否准确,于是就利用工具书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这为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就得到巩固、提升。所以,要重视教导学生边聆听边思考身边的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升自己语文水平的信息平台。 二、熟读多诵,在读诵中积累语言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有课内、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继续、是扩大。在课内应该训练学生养成准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指导。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行阅读时,有时

试论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要以说话促听、读、写。同时,为明确学生说话能力训练,分阶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阶段要求。例如:开展朗诵,演讲,手抄报等活动。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辅相成,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重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和“文”:语文与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文、史、哲、法、经、教、天、地、生、数、理、化各门科学;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戏剧、音乐、舞蹈、影视各类文艺;领袖、官员、商贩、教徒以及、妓女、骗子、盗匪、战犯各色人等都有联系。语文是人间的第一黏合剂。语文课对小学生性格、情操、品德、习惯的形成作用,在任何课之上。语文,人类口头的“语”,书面的“文”而已。语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尽快,尽好地掌握语文这人类听、说、读、写的工具。掌握好这工具才能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受益终身。学生们在若干年后,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他们都受惠于语文。

一.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1.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认识。 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了解,理解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听”与“读” 是信息输入接受。面对同样的信息源,接受到信息,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因听与读的知识与能力的差距,会有许多不同的差距,甚至会有误解,曲解。“说”与“写”是信息的输出表达。说不清,写不明,“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词不达意”,“意不尽言”,是会误事的。所以,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 从信息论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口头语言的“说”和书面语言的“写”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 可见,无论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还是从信息论的角度,听说读写都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因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它们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刘瑞瑞老师授课有感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素质水平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反映, 今天听了刘瑞瑞老师的这堂课以及课后交流,感觉受益匪浅,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成长能才计划之青蓝工程,可以使我们跳出井口,领略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善引导,识学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自己也教过几次。文章篇幅较长,检查朗读时,会花费不少时间。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读整篇课文,而是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来理解文本。整堂课,石老师都在引导和启发中进行。 教学导入,刘老师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古诗《枫桥夜泊》作为开场白,进行自我介绍。在她的示范引导下,学生开始或说名言或诵古诗,模仿老师来介绍自己。这种做法是对“说” 能力的培养,通过调动学生大脑中储存的知识,重新组织语言,从而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刘老师这个简单的举动,是对教学核心目标的准确定位,使学生更乐意投入其中,显示了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值得我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大语文”观,始终离不开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实践这个语文基本活动。 二. 创意境,细品味 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范读,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一遍又一遍让学生通过读有关语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味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透过文字表面,体会人物的内心,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讲到当小女孩第四次划燃火柴出现幻象时,为了不让奶奶像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的 训 练 计 划

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计划 成功小学一年级2010秋 一、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积累丰富的听说读写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常规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加工后的输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培养或单项训练。使之明白“听是用耳记,说是用口写,写是用笔说。”听说读写既是有机的结合,又有明确的分工。 在听说训练中既要做有心人,又要规范化。在读写训练中既有借鉴,又有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声声入耳,过目不忘”的良好品质。 二、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 1、听话训练 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从语气、语速、轻重音中体会到感情,并能对别人的说话进行综合分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2、说话训练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语句通顺连贯。能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具有初步的锤炼词句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途径 1、在阅读课教学中,落实好听说能力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围绕有关问题,在认真

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掌握理解学习内容,通过听说的强化训练,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激发他们想说、说好的欲望;从而在读读、想想、说说、评评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听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保证学习不是依赖于老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积极启发,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季越野赛,还有每周的班队会、科活、思品、劳动及实践活动等,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评说,继续训练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4、落实好每天读书活动。 组织了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最少读书半小时。包括作文选、名著、小百科……不仅要读,而且要勾勾画画,好句好段背一背,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进步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5、把握两个关系,促进听说训练 (1)正确处理听与说的关系。听与说是两种相对独力,又密不可分的能力。一般而言,会听的学生大都能准确理解,学习较好。会听包括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力、记忆力四个要素。五年级要说流利、

浅谈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 力的培养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 姓名:卢新颖 邮编:45238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面进行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多姿多彩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我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点探讨。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因此,课堂上我结合他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听后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

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 2、听话改错。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

浅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5407297.html, 浅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天萍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40期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 小学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认识到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 因此,我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三年级下册《春的消息》的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孩子们图文结合,观察图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课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追寻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美好。因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二、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例:《这条小鱼在乎》,课文表现了小男孩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三、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例:《朱德和母亲》,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课前我让学生了解: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课文中讲了朱德和母亲的哪些故事“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故事?”上课之前请孩子做一个人物介绍,新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題,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你认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德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步自读,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学结合其思考,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 语文素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学院广德函授站郑培雷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就大多了,既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自然展开,从而使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关键字】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养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不少学生说话不清楚,文章更写不通顺,甚至词不达意,逻辑颠倒,错别字、白水字连篇,读起来像“天书”一样。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目前,小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语文知识又浩如烟海,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应从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入手,着重抓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一、利用课堂,重视听的训练,打好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南北朝学者刘勰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我们的语文课本精选的课文文质兼美,词汇量丰富,是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的第一手资料,我认为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先听课文磁带,再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背,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心中就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再遇到老师提问时,心中有数就都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如储全、刘楠等同学,听的能力提高后,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在逐步上升,又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利用活动,重视说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先生已语文作了最好的诠释,就是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我深知“语文”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的能力。 1、有效阅读,积淀知识。 每大周我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两次20分钟有效阅读。让学生将20分钟阅读收获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阅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可以说印象深刻的情节;也可以说阅读带给自己的启示,总之,畅所欲言就好。从中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使他们的表述更合逻辑性。同时要求其他孩子专心听同学发言,因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作业

听说读写,浑然一体 对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尝试,说说自己的几点认识及做法。 一.加强英听说能力的培养 1、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 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又尝到了口语对话的喜悦,这也是口语表达能力再发展的基础。 2、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突出听说训练 4、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 5、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 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 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加强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建议。 1、有效的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我在教一篇课文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然后回答

问题,评议答案。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深入理解课文,回答难度较大的 问题,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接着让学生自己指出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及有用的词组、短语或句型,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多读、多背、多用,注意分析积累,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惟一途径。唐代大 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阅读的多,可以拓宽知识,复习单词,积累词汇,熟悉句型,了解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掌握英语词汇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解文段的词句,整句阅读,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词和难句的意思。利用词的构成,猜测词的意思。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的意思。(2)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各段的主题句,说出各段的大意或要点。指出文章的转折及转折词,指出文章前后情节的关系。(3)摘录文章常用的词汇、词组、警句、重要内容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4)对读过的材料作评价,对读过一篇文章都应写出简短的评述,记下自己的 心得体会或对文章的看法,这样,既练习了写法,也可以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 还有助于对课文的复习、理解、消化与记忆。(5)选择难易适中的课外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看英文电视,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提高英语素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意,拓宽知识面,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听、说、读、写训练基本同步、相互结合。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让学生用课文所学的语言点进行造句练习,我要求学生写准每一个句子,写好每一个句子是写好一篇短文的基础。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的课题研究报告 xxxx中心学校xx 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听、说、读、写必须协调发展。 一、听说读写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许多老师对听说读写的认识上存在着概念含混,认识纷乱的现象,对听说训练的认识不高,能力不强,方法不当,而且课堂教学以阅读分析为主,忽视听说的训练,学生的听说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不善说。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设想。 2.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听、读训练,加大学生识字量,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2)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探索听说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听说水平。 (3)研究说、读、写与作文教学的关系,通过阅读丰盛学生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听说读写的概念,许多老师存在着含混,认识纷乱的现象,明确听说读写各自的内涵及作用,理清四者间的关系,探索四者间的 组合关系,可以帮助教师认识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增强语文教学的操作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听、说、读、写的手段与方法,合理、精巧、调和地组合这四个要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听说训练要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把听到的能复述基本内容、发表意见能条理清楚、讨论问题能听出例外分歧、交谈时能态度自然。 (3)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强化听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听读训练与识字教学 “听”首先是听老师的讲课,要领略大意,订正发音。“读”要仔细,才能把握重点。要和识字教学相结合,提高听、读能力。 (2)听说训练的途径与方法 听说能力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严重组成部分,要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能力提升了,就能充分体现和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 (3)说、读、写与作文教学 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详尽运用,也是听、说、读的详尽表现,要把读、写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让写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三、课题的实施 确定本课题后,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因为此项研究是推动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好机会,我们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力量,调动课题实验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初见成效。 1.准备阶段(2011.9-2011.10)。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有关的理论书籍,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观点,掌握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了解课题研究的内容,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精编版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黄山学院广德函授站郑培雷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就大多了,既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自然展开,从而使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关键字】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养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不少学生说话不清楚,文章更写不通顺,甚至词不达意,逻辑颠倒,错别字、白水字连篇,读起来像“天书”一样。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目前,小学生语文水平普遍不高,语文知识又浩如烟海,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应从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入手,着重抓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一、利用课堂,重视听的训练,打好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南北朝学者刘勰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而我们的语文课本精选的课文文质兼

美,词汇量丰富,是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的第一手资料,我认为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先听课文磁带,再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背,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听的基础打好了,学生的心中就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再遇到老师提问时,心中有数就都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如储全、刘楠等同学,听的能力提高后,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在逐步上升,又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学生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利用活动,重视说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先生已语文作了最好的诠释,就是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我深知“语文”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的能力。1、有效阅读,积淀知识。 每大周我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两次20分钟有效阅读。让学生将20分钟阅读收获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阅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可以说印象深刻的情节;也可以说阅读带给自己的启示,总之,畅所欲言就好。从中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使他们的表述更合逻辑性。同时要求其他孩子专心听同学发言,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神的交流,也意味着彼此的尊重。渐渐学生明白了,能说会道是语文的工具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同学们的听说基本功越来越扎实了。

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指的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全面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听和读是对知识的吸收,说和写是对运用知识的表达。听、说主要运用在口头语言方面:读、写主要运用在书面语言方面。由此可见,听、说、读、写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既可综合进行教学,又可单一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着重围绕这四项内容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阶段“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了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听、说的途径来传授知识的,学生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小学生只有在上课时听力集中,才能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然后通过口头的说,来表达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听、说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平时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爱他的小故事穿插在语文教学中去,达到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例如:讲《田忌赛马》时,我就补充“孙庞斗智”的历史故事;讲《鲁班学艺》时,我便补充“腊八粥的传说”。学生听完以后,要求他们把故事的内容能够口头复述出来,并且能够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由于指导方法明确,学生在课下不但能口述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且还能在镇教办组织的演讲比赛中登台口头演说。六年级学生王磊在《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这篇演说稿中,取得镇教办在评比中89分的好成绩。由此可见,做好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规定“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概括中心思想。根据新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可以看出:阅读能力和默读能力是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重点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中,凡是课文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片段,我总是严格要求学生学会背。除此之外,我还分别选择一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片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达到会背。例如:《少年闰土》一课的人物外表描写,《第一场雪》一课的雪后景色描写,《凡卡》一课插叙的两件事,《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的形状、颜色、滋味、用途的描写。我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达到会背。教师这样要求学生去做了,为今后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写作“含写字”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对小学生写字提出的要求是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写好记叙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勤观察、多思考、随时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观察,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花生》这篇作文时,事先让学生观察花生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并要求学生把花生的出土、长叶、开花、结果观察清楚。学生通过观察,写作文时都会有材料可写了,写出来的作文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台中强写的作文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因为每次作文我都事先提出了观察的要求,结果学生到升学评估的时候,都能写出符合试卷要求的文章来。小学阶段有关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名333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名333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因此,课堂上我结合他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听后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

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 2、听话改错。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