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授课教案(详案)

授课教案(详案)

授课教案(详案)
授课教案(详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安全学原理专业安全工程授课教师

安全学原理课程授课教案

的“天府之国”。离四川很近的也有一个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答案: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防洪,它和都江堰最大的区别就是靠修建大坝缓解水流,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了解一下两者的建设背景,现在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很著名的观光胜地,这也可以体现我们古代人类的智慧,修建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可以供人们观赏的风景。

(二)工业经济时代:

也称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那时人类发明了能够代替人做工的普通机械和动力机器,不仅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图一:大型纺织厂;图二:播种机。

(三)科技工业时代:

又称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随着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经无法解决这类生产制造和设备运行系统中的问题,必须发展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系统和安全措施,于是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理论。

(四)高新技术时代:

又称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

和高新技术与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动态过程中随机发生安全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深入的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去进行安全系统认识。此时,安全技

术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

从以上对安全的认识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

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

行业特点的安全技术与方法。

3、为什么学习安全学原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安全学原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人类也同样重视安全,可是目前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依然事故频发。

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事物安全性的认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象阶段,无法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地预

测和防治。主要问题表现在:

(1)揭示事物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尚不全面;

(2)对灾害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防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研究方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4、播放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视频:观看之前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尾矿”,尾矿是从磨碎的矿石中提出有用成分后的剩余矿浆,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浆与矿渣。存放尾矿的地方——尾矿库,也是矿山危险性较大的设施,国际灾害事故排名将尾矿库危害列在第18位,排名居中。下面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一下是哪些原因造成这次事故发生的?同学回答,最后我来补充。

主要原因如下:此次发生崩溃的尾矿库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十几年前就已积满泥沙。1992年,尾矿库被封闭,先后采取碎石填平、黄土覆盖坝顶、植树绿化、库区上方建设排洪明渠等

闭库处理措施。新塔矿业公司通过拍卖购得铁矿产权,并擅自在旧库上挖库排尾,从而造成尾矿库

大面积液化,坝体失稳。又因为矿下需要通风,为了保持紧急救援的通畅,所以需要经常从矿下抽水。被抽出来的水会直接排到选矿场,之后又不断流入十几米外的尾矿库。在这种情况下,尾矿库

水位不断升高,而水对土壤的渗透破坏力增强,改变了坝的坡度就算在没有下雨情况下,也极易引

发坍塌事故。最终导致了这起重特大溃坝事故。

5、安全学原理的概念:看了以上的例子我们总结出,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最新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统计学教案——统计指数

第八章统计指数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各种指数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 方法和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总指数的综合形式,总指数的平均形式,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等。 难点:各种指数(指数体系)编制的基础、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和应用的条件。【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重点:主要讲授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广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反映研究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狭义上说,指数是指用来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所表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总指数按其所采用的指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 按比较对象不同,统计指数可分时间性指数、地区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在指数数列中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性质 1.综合性。 2.代表性。 3.相对性。 4.平均性。 四、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分析在现象总体的变动中,各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计算的一般原理 指数方法论主要是研究总指数的计算问题,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两种方法有一定的联系,但各有其特点。 综合指数是对两个时期范围相同的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 进行推断。前者讨论的是在一定的总体分布形式下,借助样本构造的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作出估计 的问题;后者讨论的是如何运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的取值或总体行为所做的事先假定进行验证, 从而作出真假判断。通俗地、简单地说,前者是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将落在什么范围里;而后者 则是利用样本信息回答总体参数是不是会落在事先假定的某一个范围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有关抽样分布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 念;明确在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以及这两种错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总体均值和总体成数 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Z 检验和 t 检验;对于非参数的检验,也应有所了解,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与游程检验等。 2 一、假设检验概述与基本概念 1、假设检验概述 2、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参数检验 1、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2、总体成数的检验

3、总体方差的检验 三、总体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成数的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有关概念; 二、两类错误的理解及其关系; 一、假设检验概述 假设检验:利用统计方法检验一个事先所作出的假设的真伪,这一假设称为统计假设,对这一假设 所作出的检验就是假设检验。 基本思路:首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并假定它是成立的。然后,根据样本得到的信息(统 计量),考虑接受这个假设后是否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合理就接受这个假设,不合理就拒绝这个 假设。 所谓合理性,就是看是否在一次的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原理:就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件可以称其 为“实际不可能事件”。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 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 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 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 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 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市场营销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授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试讲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经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营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效。 二、授课教案 章节名称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教学目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市场细分的依据及其标准 教学提要 重点 市场细分的标准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难点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使用 教材 《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市场营销》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

教学时数45分钟标准课时×2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细分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 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由相似需求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即小市场群。市场细分的基础和依据是消费求的异质性理论。 二、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大量营销阶段 (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三)、目标营销阶段 三、市场细分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二)、有利于转我目标市场的特点 (三)、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 (一)、市场细分的原理 (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五、市场细分的标准 (一)、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1. 地理环境因素 2. 人口因素 3. 心理因素 4. 行为因素 (二)、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 人口变量 2. 经营变量 3. 采购方法 4. 形势因素 5. 个性特征 六、市场细分的原则 (一)、可衡量性 (二)、可实现性 (三)、可盈利性 (四)、可区分性 七、课堂研讨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五章统计推断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一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了解二项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讲授难点:一个、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样本数据推断这个假设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样本很可能抽自这个总体,否则拒绝该假设,样本抽自另外总体。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5.1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5.1.1 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 例:已知动物体重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实验要求动物体重μ=10.00g。已知总体标准差σ=0.40g,总体平均数μ未知,为了得出对总体平均数μ的推断,以便决定是否接受这批动物,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μ。 1、假设: H 0: μ=μ 或H0: μ-μ0=0 H A : μ>μ μ<μ μ≠μ 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本例的μ =10.00g,因此 H : μ=10.00 H A : μ>10.00或μ<10.00或μ≠10.00 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它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假设。 从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假设该样本是从N(10.00,0.402)中抽取的,标准化的样本平均数

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 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 x 抽自平均数 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通常采用α=0.05和α=0.01两个水平,当P < 0.05时称为差异显著,P < 0.01时称为差异极显著。 3、临界值 例 从上述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n =10的样本,计算出 x =10.23g ,并已知 该批动物的总体平均数μ绝不会小于10.00g ,规定的显著水平α=0.05。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统计推断。 H 0: μ=10.00 H A : μ>10.00 根据备择假设,为了得到x 落在上侧尾区的概率P (U > u ),将x 标准化,求 出u 值。 P (U >1.82)=0.03438,P < 0.05,拒绝H 0,接受 H A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直接求出概率值,而是建立在α水平上H 0的拒绝域。从 正态分布上侧临界值表中查出P (U > u α)= α时的u α值,U > u α的区域称为在α水平上的H 0拒绝域,而U < u α的区域称为接受域。接受域的端点一般称为临界值。本例的u =1.82,从附表3可以查出u 0.05=1.645, u > u α,落在拒绝域内,拒绝H 0而接受H A 。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上尾单侧检验:上例中的H A :μ>μ0,相应的拒绝域为U > u α。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上尾单侧检验。 下尾单侧检验: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下尾单侧检验。 n x n x u 40 .000.100 -= -= σ μ82 .110 40 .000 .1023.100 =-= -= n x u σ μ

大学教案模板

大学教案模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 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 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案模板

教案 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新认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教研室:公共课部教师姓名:freefishwang 授课专业和班级11机电01、02、03 课程名称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授课学时 6 授课内容Unit 1 Bill Gates in His Boyhood 教学目的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text A and text B, grasp the words, expressions, structures and word formations used in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text among students and offer their opinions on the topic of learning styles and techniques. 教学重点Study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know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 English. 教学方法Student-oriente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free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教学过程 1.Warm-up activities (10 minutes) 2.Understanding the text (15 minutes)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text.) 3.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text(50 minutes) 4. Grammar and exercises(30 minutes) 5. Writing skills introduction (20 minutes) 作业Assign homework: 1. how to make friends. 2. Translation and after-class reading. 辅助手段Multimedia software 教学内容 1.Warm-up activities Introductory Remarks: Step 1: Show some pictures and watch a video, discuss in groups. Step 2: 1.Are you familiar with Bill Gates?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2.Please list some other successful persons’ names and give a brief comment on them. 3.People often say that fami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ne’s life,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II. Understanding the text 1.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 Introduc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Explain and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程教案(1)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62251020(62251030) 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税务财务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参考教材:《统计学基础》陈仁恩、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学习《统计学》课程,总的要求是要熟悉统计学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对统计信息资料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45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本课程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组织相应教辅材料、教学活动以配合本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中的粗体字),同时组织相应统计实验(以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为标准)、统计习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重点 1、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2、统计实践活动的环节; 3、统计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难点 统计调查方式理解与选择;统计资料的分组整理;统计分析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亲 哈尔滨金融髙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第一章总论 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和统讣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能说出什么是统计吗?你能否体会到统计已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索现象数量差异的本质极其规律的方法,是人们进行明智决策的一门艺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统计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统计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讣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讣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1)小王是学统计的 (2)他已搞了儿十年统计了 (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 (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 (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 那么,把统讣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讣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汁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讣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LI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乂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 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讣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 (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 万平方公顷,平原约"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i?0.1个白分点。 这些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汁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讣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讣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

“一师一优课”教师授课教学设计模版

浠水县巴河镇西河中心学校 “课内比教学”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章节:Unit3 课题: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八一班 授课时间:2015年9月30日 授课教师:唐丽 西河中心学校教务处 2015年9月制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第一课时 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how to compare people. Learn the rules of changing adjectives into comparative degree. Help to use comparative degree to compare two people. 2、过程与方法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情感态度价值观 To have students understand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traits, but they should overcome the bad habits and keep good healthy habit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honest, kind people. 学情分析 第一类: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基础差,能及格,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 第四类:跟不上英语学科的正常的进度. 教学重点 比较级的变化和用法 教学难点 比较级的变化和用法 both的用法 教学过程 Step1 Present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wo objects by height /weight and so on List som e adjectives and their comparatives:good-better funny-more funnier outgoing-more outgoing:and make a sentenc e like ,Sh e speaks English better than me. Let the students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above.

《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码:040000702总学时数/学分数:32/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所有学院课程负责人: 制定日期:2014年5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所有修读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专业的学生。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学习本课程须预先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研究素养、能力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师范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等课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从数量方面研究教育现象特征、探讨教育规律、进行有关决策的方法;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的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如何科学解释统计计算结

果;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规范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须严格遵守上课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出勤率须在90%以上,并且每名学生缺课次数不得累计超过3次。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注重讲练结合,通过解题操练和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及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强化,从而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3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须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进行充分预习,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四版)。 (2)参考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绍志芳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潘玉进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教育统计学》,王景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大学学习教案模板.doc

附件1:教案封面 山西农业大学 教案 ~ 学年第学期 学院名称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授课时数 年月日

附件2:表格式教案模板 教案(首页)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3、教案要有电子版本。

附件3:文字叙述式教案7模板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材选择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建议: 六、总学时: ()学时,()学分,难度等级()。 具体的教学内容纲目和学时安排如下(讲授时,可视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序号课题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学时 ……… 关于使用教材《》的说明 一、本书的指导思想: 二、本书的缺憾: 三、本书特色: 第一章绪论(以普通心理学为例) 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心理学史 教学重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心理学史 授课方法:讲授、实验[视(听)简单反应时,似动现象]、演示:stroop效应 主要参考书目: 1、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大出版社 2、黄希庭主编:《心理实验指导》 3、杨清主编:《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

4、李汉松主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 在我们周围有多种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去进行研究从而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眼看世界五彩缤纷、耳听八方优美旋律,人脑还可以贮存丰富的知识,记忆许多的信息,还可以思维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如需要、情感、意志等等,凡此种种都属于心理现象。 无机 物质世界植物 有机 动物?高级为人 人类知识领域有两大类 精神世界?主要为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地讲是研究: (1)心理现象: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现象。 (2)行为:人的心理是精神的,内在的东西,不具形体性,所以要通过外部表现—一行为来分析、观察。因而本书倾向于认为: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精品文档

-局域网组建教师授课教案

教师授课教案(首页) 共页 科目局域 网组 成 第一章第1 节 课题:局域网组成 授 课 日 期 第 一 周 课时 2 班 级 16计算机网络 授课方式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 络。 作 业 题 数 拟用 时间 90分钟 教学目标熟悉计算机网络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实 训 设 备 及 材 料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难 点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 式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分类、分类方式。 教学反思从何种角度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 络的基础知识和深入了解 备注:适用于所有课程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上课起立,清点人数,维持秩序。 教学回顾:无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计算机是如何链接互联网的?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从应用角度、资源共享、技术角度三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就是地理上分散的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统一的通信协议的控制下,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在线处理或者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A、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B、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C、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网络(空气、电磁波) D、其他分类方法:按照用途(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按照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按照网络使用的目的(共享资源网络、数据处理网络、数据传输网络)1. 局域网按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可分为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 (1)以太网采用了总线竞争法的基本原理,结构简单,是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一 (2)令牌总线网采用了令牌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在物理上是一种总线结构,网上(3)令牌环网也采用了令牌传递法的基本原理,它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链路连接 (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5)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的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作业:P22 第2题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doc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一体化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电子技能训练授课教师 课题(项目) 名称 任务三简易计算器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审批 学习任务分析工作原理、实施电路仿真授课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授课班级 项目(任务)描述 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装接一个十进制数全加器及译码显示电路,通过数码开关输入4位二一十进制数,经过集成电路的全加运算、译码及数码显示,实现译码和显示功能. 教学目标1、掌握全加器、计数器、数码显示器等的工作原理。 2、掌握组合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3、进一步掌握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分析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运用软件仿真的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讲授法,实物操作演示等 教学资源准备场地一体化实验实训室 工具电子装配工具,电子测量仪器耗材电子板,电子元件,焊锡等其他 课前学习 任务 预习本任务的内容

一体化课程教案(内页) 1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将所需元器件加入到对象选择器窗口。 单击对象选择器按钮,如图3-3-7所示。弹出“Pick Devices”页面,在“Keywords” 中输入“7SEG-MPX1-CC”,系统在对象库中进行搜索查找,并将搜索结果显示在“Results” 中,如图3-3-8所示。在“Results”栏中的列表项中双击“7SEG-MPX1-CC”,则可将 “7SEG-MPX1-CC”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图3-3-7 元器件选择对话框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2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接着在“Keywords”栏中重新输入“4008”,如图3-3-9所示。双击“4008”,则可将 “4008”添加至对象选择器窗口。 根据操作步骤,自己动 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 教师巡回指导 之间进行互查提问,相 互评价。 (教学评价) 3

教案设计模板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