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必修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C.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 城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3、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物种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 0~5cm ;第二层为距地表 5~10cm ;第三层为距地表

10~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 型

4、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 也面临着灭绝的危

险, 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 业,现在每

天有 1000 只各种鲸、海豚及其它海洋哺乳动物命 丧渔

网, 下图为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

法错误的是 ( )

A .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 主要由外源性 因素引起

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3 种不同

B .鲸属于容易出现衰退甚至灭亡的种群,因为鲸生育周期长、处于食物链末端

C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称为种群的垂直结构

D .要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

捕法

5、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 .种群 J 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 .种群呈 S 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

就是 J 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速

6、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 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 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7、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B .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 S ”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C .种群中个体间的斗争会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

D .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间使得种群数量能一直呈“ J ”型曲线增长

8、下列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 lm 2 左右

C .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方法

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

A .灌木繁殖力强

B .草本植物寿命短

C .草本植物低等

D .灌木较为高达,能获得更多阳光 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 .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 .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11、 图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 M 和 N 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图中的曲线,

释正确的是 ( )

D .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下 列解 型增长

12、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 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B. 共生、寄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

13、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 析,错误的是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B .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1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B .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C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 .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5、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6、如图,曲线 a 、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 .依据曲线 b ,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

最剧烈

1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B .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

C .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野火烧N 以 M 为食

M 和 N 的数量改变

C . M 与 N 无捕食关系 D

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

18 、向装有 10 mL 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

时间,酵母菌

种群数量 (Y) 随时间 (X) 的变化情

况最可能是 ( )

亡率,该种群 K 值是 ( )

A .c 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 a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 b 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 c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20、木匠蚁和一种蝶类幼虫共同生活在一起。蝶类幼虫以植物为食,其分泌物是木匠蚁的食物。

木匠蚁则为蝶类幼虫杀灭各种天敌,否则蝶类幼虫不能存活 24 小时以上,那么,木匠蚁与蝶类幼虫

的关系是( )

A .寄生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捕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2) 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在一定范围内, t 1 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25 只,在 t 2时进行 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30 只,标志的 10 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 .大于 100 只

B .等于 100 只

C .小于 100 只

D .约为 75 只

(3) 该鼠在 t 2 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9、右(上)图曲线 1 为某种群出生

率,

(4)在 t 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判断的根据是。

22、在 l ~5 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 l 号瓶内放入草履虫, 2 号瓶内放入小球藻 .3 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 l 号、2 号瓶内的草履

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 3 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 4 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

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B 图所示。 5 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C 图。

以上实验是在 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2)由 A 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 1天至第 3 天的生长特点是 3)在第 3 天至第 6 天

的细菌数量变化原因是

4)由 B 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

5)根据 C 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38、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

是 段,

t 3 后种群数量不能 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群的 K 值是固定不变 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 2)若此图表 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 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 在曲线中的 ___________ 点左右,原因是 。

(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 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23、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1)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 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 5 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

N 1N 2N 3N 4N 5(株) ,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 2。

(2) 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 (h ) 分为 5 级,每一级

1)请将 A 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种群中个体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