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导向研究——1999~2009+年体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的统计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体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体育学一、引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由国家发起的、用于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项基金,旨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创新。
每年都会发布课题指南,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和资助机会。
其中,体育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也在课题指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围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体育学展开深入探讨。
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体育学概况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体育学领域的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史、体育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政策与体育社会学等。
研究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具备专业知识的方向进行申请。
三、深入探讨体育学课题1. 体育史体育史作为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研究者可以围绕体育史的某一时期或某一体育项目展开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以及对当今体育运动的影响。
2.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可以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动机、运动意志力等方面的问题。
在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可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探讨运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展开研究。
3. 体育管理体育管理作为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体育组织、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方面的管理问题。
在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时,研究者可以选择体育产业、体育组织管理、赛事管理等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总结与展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体育学涵盖了体育学领域的多个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资助支持。
在申请项目时,研究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围绕指定的主题深入探讨,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
体育观察|PHYSICAL OBSERVATION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6-144-2-HX近十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计量学分析郑文静(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2009-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立项数量与类别、立项项目主持人、立项地域分布、立项主持单位分布等方面统计分析,旨在为体育科学研究者的项目申报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计量学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社会科学立项研究的最高级别,被我国社会科学界视为衡量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的基本标准,其产生的成果不仅能看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水平,也能看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反映当今中国体育思潮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2009-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项目的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专家学者的项目申报提供理论借鉴,为我国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1、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为资料依据,对2009-2019年国家社科体育学立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数量、类别概况国家社科立项项目的类别、数量和年代分布反映了学科科研发展的速度与研究质量,能够体现岀我国体育学的整体研究脉络和不同时期国家对体育学的重视程度。
由表1可知,2009-2019年间,除2016年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数有减少外,其余年份稳步增加,其总体上处于逐步增加的态势,最少为63项,最多为172项。
十年内最高的立项年份为2018和2019年,均达172项,其中,2018年立项数占全年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的3.23%,在近十年中,立项数和占比数均最高;2019年在全年立项数增加的同时,占全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却下降为3.11%°2009-2012年袁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和全年社科立项总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每年立项数占全年立项总数的比例却在减少。
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
《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
近年来,体育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设立了“体育学”项目。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对体育学研究的重视和支持,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对体育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作为享有国家级资助的项目,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以及相应的经费资助。
这无疑将为体育学研究者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和条件,有助于激发更多人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潜力。
同时,这一项目也将为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学术基础。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将为我国的体育学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做出更为重要和有力的贡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简称国家社科基金,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
1986年10月2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会议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暂行条例》。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组织结构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有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1986年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是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国家社科基金设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人口学、统计学、体育学、管理学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以及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已形成包括重大项目、年度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六个类别的立项资助体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注重扶植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
发展成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基金总量不断增加,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学科设置和项目设置不断拓展,项目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扎实、锐意进取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基金总量从设立之初的每年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亿元,年度项目申报数量从每年不到3000项增加到27171项资助课题,从每年不到500项增加到2010年的2285项,学科组评审专家从1992年的200人增加到800多人,同行评议专家达到15000多人。
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的体育学项目中,将涵盖众多研究领域,如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体育政策、体育科学等。
通过对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项目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致力于推动体育学研究的多样化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在体育教育领域,国家社科基金将资助相关研究项目,探讨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促进体育教育的质量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基金也将关注体育管理领域,资助研究项目探讨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篇示例:2023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在2023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体育学领域的项目将继续受到重视,研究方向多样,涵盖了体育政策与体育产业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竞技技术、体育休闲旅游等诸多方面。
这些研究项目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体育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的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体育政策与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政策和体育产业发展是体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体育产业的兴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研究体育政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指导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和提高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
在2023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将有多个研究团队聚焦于体育政策的研究,包括体育产业政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体育人才培养政策等方面。
这些研究将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随着体育产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投资体育产业,涉足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体育器材等领域。
国家社科基金将支持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育教育一直是体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体育素质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胡小明教授简介胡小明,男,1952年6月生,四川涪陵人,土家族。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进入A级特聘教授岗位,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大学教授。
专业及研究方向分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运动休闲理论与实践方向,1983年7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并任学院学报副主编;1987年评为副教授,1988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已招生十八届。
1993年评为教授,1996年成为四川省体育学学术带头人,1997年成为国家体委学术带头人。
1998年调入华南师范大学,2000年担任体育科学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
2001年经专家通讯评议和投票选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过讲学和学术交流,1992年赴韩国讲学;1995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赴泰国参加亚运会科学大会;1999年应邀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英国斯特拉瑟科莱德大学国际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研修;2000年赴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2001年赴港、澳学术交流;2002年赴希腊、意大利、法、德等国考察西方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在国内创建了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 2门新兴学科。
前者除为国内报刊书籍引用上百次以外还被欧洲的博士论文引用,作为首批美学专著翻译到韩国,并促进教育设立了选修课程;后者多次得到社会科学界权威述评的认可,参加国际人类学研讨会,并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专门研究方向。
自1979年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有关条目起,迄今已出版专著《体育美学》(1987)、《民族体育集锦》(1989)、《体育美》(1991)等多部,并被韩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
还与人合作著书《体育学》、《中国武术文化概论》、《中国体育史话》、《生活教育十讲》、《当代体育新学科》、《运动竞赛学》、《西南丝绸之路》等多部,并在《教育研究》、《体育科学》、《奥林匹克季刊》(台湾)等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次被转载和引用,甚至引起强烈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