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专题五第 4 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下图反映了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3.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4.下表是某一时期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国内市场的饱和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政府的宏观调控5.继1876 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 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C.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 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6.下表格摘编自陈衡

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7.18 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 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 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870 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 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8.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出现井发展

9.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B.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10.分析下图,对该图主题概况最准确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C.工业文明兴起及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D.经济组织形式由手中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 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

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

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仿照示例,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大国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 世纪时,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铁矿。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

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航海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迅速衰落的内部因素。材料二或许荷兰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国家。英国人亦然。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几乎毫无作为。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诸多领域如工业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拥有的优势逐渐变为墨守成规的传统。过高的经济对外依赖度,造成国内资本空虚,正如保罗· 肯尼迪指出的,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而且英国人曾引以为自豪的民族工业精神,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丧失,因而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革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衰落留给后世的教训。

材料四首先,林肯总统毫不迟疑地将国家统一摆在首要地位,做出了历史性抉择,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其次,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会,在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注重吸收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优秀人才。在对英国关系上,美国的政治精英的共识是“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集中力量富国强兵,积累国家财富和力量,逐步达到显赫的地位。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四,分析美国崛起给我们留下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5)综上,概括大国兴衰的根源。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由材料“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是突出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故选C;材料的主旨并非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 A ;材料没有涉及殖民侵略,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信息,排除D。

2.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13 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工业生产的比重各不相同,日本最低,美国最高,这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D 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的工业生产的比重各不相同,没有涉及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A 项错误。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没有涉及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C 项错误。

3.C

【解析】由材料“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是突出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故选C;新航路的开辟之时,东西方没有质的差距,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殖民侵略,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信息,排除 D 。

4.C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00 年后英国棉纱售价大幅下降,当时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量,故售价大幅下降,故C 正确;表格涉及的年代英国并未发生经济危机,且经济危机与棉纱售价大幅下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 错误;1800 年后英国国内棉纱市场是否饱和,这缺乏史实依据,故B 错误;工业革命时期盛行自由主义,故“政府的宏观调控”不符合史实,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抓住“1800 年后英国棉纱售价大幅下

降” ,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C

【解析】材料反映了19 世纪后期美国数十家大企业注重科学研究,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企业注重科学研究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C 正确;企业家注重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提高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故A 错误;企业注重科学研究与垄断组织产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企业注重科学研究与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876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出发,认识到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6.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宗教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结果,C 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法国革命的原因,故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宗教改革没有受到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具有“启后”作用,而是强调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D 项错误。

7.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逐渐为大学所接受,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即生产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A 符合题意;B 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材料没有涉及教育体系的相关信息,C 不正确;D 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8.D

【解析】注意审题,这一题需要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而且是需要从生产关系角度思考,选择最大的特点,属于最佳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关系角度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集中基础上产生了垄断,故选D;AB 不属于生产关系角度,C 不符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一条件,故排除ABC 。

9.B

【解析】社会变革更应该是从社会阶级结构层面来思考,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

得出B 符合题意;A 不属于社会层面,C中应该表达为“工业城市”才准确,D 属于变化不属于变革,故排除ACD 。

10.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说明了全球化开始,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总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故B 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终完成,与20世纪中期之后的史实不符,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准备条件,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反映,C项错误。D 项只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

的信息,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故错误。

11.②:全球化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为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走向普遍交往的时代;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中国也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打开国门,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所以,将工业革命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③:全球化开始于20 世纪中期,以二战的结束为标志。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关系和贸易关系一片混乱。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美国凭借其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绝对优势,主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

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战后调节经济、金融、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着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制的形成,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所以,将二战的结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④:全球化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期间,作为两大阵营之首的美苏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经济上,美国希望通过消除贸易壁垒维持世界的自由贸易,为美国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而苏联则在苏控区实行贸易特惠来重建战后苏联经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消除了过去东西方实行的“两个平行市场” 的人为分割状况。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都有力地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所以,将冷战的结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了关于全球化的几个不同观点,属于开放性题目,难度不大,只要在分析的时候能自圆其说即可。如,在分析“全球化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的扩展” 这一问题时,如果回答是,则时间的侧重点应集中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如回答不是,则要答出还有其它生产方式对于全球化的推进作用。

12.(1)原因:首先,西班牙经济落后,是原料输出国;其次,殖民扩张的财富导致西班牙国内物价飞涨,工业品价格昂贵,不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西班牙大量购买西北欧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自身未能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2)不认同或认同,不认同的理由: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因此衰落。(认同的理由:与英法等国相比,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

(3)教训:保持科技的持续领先的地位;平衡国内资本与国际贸易,避免过度倚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保持改革创新的民族工业精神。

(4)经验:反对国家分裂,用必要的法律和战争手段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基础;保持科技创新,吸纳尖端人才是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外交上的“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逐步发展是必要策略。

(5)根源: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保持国际生产力领先的地位。

【解析】(1)原因:根据“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得出:西班牙经济落后,是原料输出国;根据“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得出:殖民扩张的财富导致西班牙国内物价飞涨,工业品价格昂贵,不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根据“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 分析得出:西班牙大量购买西北欧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自身未能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2)不认同或认同均可,不认同的理由: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因此衰落。(认同的理由:根据“荷兰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 ,得出:与英法等国相比,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

(3)教训:根据“如工业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拥有的优势逐渐变为墨守成规的传统” 得出:保持科技的持续领先的地位;根据“过高的经济对外依赖度,造成国内资本空虚” “英国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是一种战略弱点” 分析得出:平衡国内资本与国际贸易,避免过度倚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根据“英国人曾引以为自豪的民族工业精神,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丧失”得出:保持改革创新的民族工业精神。

(4)经验:根据“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 得出:反对国家分裂,用必要的法律和战争手段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根据“注重吸收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优秀人才” 得出:保持科技创新,吸纳尖端人才是崛起的决定性因

素;根据“美国的政治精英的共识是‘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集中力量富国强兵”得出:外交上的“韬光养晦” ,等待时机,逐步发展是必要策略。

(5)根源:综合材料,可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和保持国际生产力领先的角度分析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