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泸县九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产生

㈠政策法规依据

本课题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法》提出:“依法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修采用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使他们有机会接收新思想、新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拥有进修培训权、科学研究权”。上述条文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㈡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共同参与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传统的语言媒体和印刷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媒体,其局限性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已日益明显,极大地阻碍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信息传递方式单调,学生往往处于集体静听默思状态,难以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缺乏勤学、博学的学习动力,必然极大地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学科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信息在传播中能充分调动人的视听感官来接受信息,其传输信息方式也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内涵,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亲切感、真实感,能从一定程度消除接受者的心理阻力,其传播的信息有较高的可信度,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都较传统教学媒体要好得多。多媒体教学体现了现代课堂的教学节奏紧凑化,教学方式立体化的新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使教学由经验走向科学。

教育学原理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能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目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具有学习主人的自觉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愿望和合理要求,鼓励他们乐学、善学、勤学、博学、求学、创新学习;同时,还能针对学生实际,提供最佳条件,促进他们自觉能动地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下,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以其特有的长处,就能够实现教师“解放”、“培育”、“促进”的主导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符合刺激——反应理论强调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认识理论强调的知能培养要求,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思维发展水平和社会实践实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寓教于乐,感染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更激发学

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勤奋学习,广泛获取知识信息,最终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和创造者。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然而,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装备却十分落后,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之甚少,处理、运用现代信息能力很差。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

学主导者——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具有能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能普遍运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此,我校提出了《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课题。

㈢现实依据

泸县第九中学是一所知名的具有较长历史的农村中学校,在其发展进程中,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不断积累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农村中学的教育管理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全面启动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有带头和示范作用。学校已经形成了“求为、求是、求实、求进”的良好校风。领导“善管、乐群、求实、开拓”,教师“厚道、博识、善教、树人”,学生“自治、自砺、勤学、创造”,铸成了“严、实、细、勤、活”的集体灵魂。我校先后被评为泸州市校风示范校、泸州市综治模范单位、泸州市女子足球训练基地、泸县文明单位、泸县常规管理示范校等殊荣。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我校现有教学班76个,学生总数为5000余人。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提出了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推出了省级课题《分道式、分模块、学分制,选择性学习》、《农村中学创新、创业的探索试验》,市级课题《农村中学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对策研究》,县级课题《初中语文“实践——创造”教育研究》,为打造百姓子女成才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成立了信息技术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信息技术组和科研机构。在硬件设备上,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配备了两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自一九九八年秋期开设计算机课以来,举办了教师计算机培训班.计算机操作竞赛和多媒体优质课竞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宝贵经验和方法。近年来,学校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市.县优质课竞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这为课题的研究储备了理论和实践资源。我们相信,随着对这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推进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

⒈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通过培训使教师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⒉农村中学教师,他们的教学任务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他们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他们是知识文化视野相对较窄,急需更新、拓宽视野的师资群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

㈠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提高教师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建构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视野开阔,勇于开拓进取的新型教师群体。

㈡研究的具体内容

⒈研究农村中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机制;

⒉研究农村中学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

⒊研究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

㈢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性为主,伴以必要的理论研究过程,采用实验法、对比测试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成果

㈠认识性成果

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机制

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了加快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的提高,在培训中,首先要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全方位培训。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动性;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新格局。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其三,活跃培训形式,根据不同对象,大胆尝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坚持短期强化普及型培训与个性化、差别化提高型培训相结合,积极倡导情景模拟教育、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育方式,从传统的讲授为主转向教学双向互动交流为主,创造条件增强教学、学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广现代化培训,突破时空限制,构筑远程培训平台。

培训可以推行“双向选择”新模式,逐步实现计划调训和自主择训有机结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培训。

⒈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组建精干研究队伍

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⒊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培训内容方式

⒍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⒎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分层分级分段培训

㈡操作性成果

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⒈加强理论学习,制定详尽实验方案

在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课题实验任务之后,我们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课题实验小组。在组内,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使大家熟知信息素养的内涵,明确课题实验的任务、目标和方向。通过学习研讨,强化了教师主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文明意识,教师们能自觉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题组制定了详尽的方案和培训计划。我们从

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研究背景、课题实验的论证假说、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课题实验的条件保障等方面制定了新的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我们对待课题实验主要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师的教育改革的观念的转变出发,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真正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⒉注重以人为本,形成追踪成长档案

⑴了解教师现状,开展问卷调查

第一次是关于教师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情况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教师对计算机的认识情况;教师初步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教师的上网技术的掌握情况;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效能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教师无论从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是掌握计算机的技术上,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对待信息技术的心态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学校很有必要去创造条件,加强对广大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使我校的大部分教师成为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现代化的教师。

第二次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了关于信息素养内涵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实践关系的认识;教师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选择和处理信息使用考虑的因素;教师掌握的信息素养的技能情况;对于培训方法、途径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有良好的文化专业水平和完善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是21世纪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对于有效信息具有强烈的敏感度,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阅读浏览、获取、处理、利用与教学有关的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对各种学习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合理选择及运用;课件设计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师十分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媒体搜集信息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利用的能力,这说明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已深切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意识到有必要掌握网络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⑵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

课题的实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我们针对该课题实验的性质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泸县九中教师上机操作制度》:每日教师上班必须打开办公室里的计算机,通过校办室的网络,了解本周、当日学校的主要事件和任务,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泸县九中网络管理规定》:要求教师在校上网时注意自己的身份,不上不健康的网站,自觉抵制有害网页对我们的侵蚀,能在校园网上查阅一些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助教育教学之用。

《泸县九中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又一主要阵地,其中的电子设备极为重要,要求教师在操作时自觉维护,珍惜使用,做到有秩序,讲实效。

《泸县九中电教室管理制度》:电教员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需的电教物品,做到及时发送,按时催还,确保电教物品不流失,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负责学校电教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备课室管理制度》:备课室,配专门人员管理,并且对机器的保养维修负

全面的责任。在软件使用方面,激励教师不仅学会用别人的,还要学会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学校定期对教师的上机操作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定期对教师的上机情况作细致的分析,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来不断充实课题实验的有效数据。这样的跟踪调查,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使实验顺利地进行。

⑶强化技术培训,增强学科整合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间整合上,对教师作了较具体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和本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完美”,强调“统一”,追求“发展”,着眼“提高”。学校教导处配合课题组把检查教师的教案中是否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否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一项标准,并且对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培训,试图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

科研离不开课堂,我校狠抓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研究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在教师理念上的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诸方面的作用。教师们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认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⒊培训与考核相结合,打造教师信息素养

⑴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

2001年暑期对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出题考核,45周岁以下教师全部顺利通过。2001年9月至2002年元月进行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培训,利用每周二晚上请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结束时由考核小组提供脚本,每位教师利用2个小时时间完成。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PP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报告。2002年3月--20002年7月对教师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要求每位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选择较为简单可行的FrontPage),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学期结束时,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完成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本学期,通过课题领导小组的讨论,决定再学习一点网页动画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由刚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兴趣昂然,常常为了制作好一个小动画,而推迟回家的时间。同时,对部分计算机能力较强的教师,学校有意识地组织成立课件提高小组,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进行强化训练,学习Authorware、Photoshop、Flash等课件制作软件,以点带面扩大信息技术的影响力。通过3

个学期的培训和提高,学校已初步形成一批有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

⑵多方法、多途径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首先,学校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自助学习模式,即以年级组、办公室为单位,选择1个技术好、热情高的教师作为“小先生”来解答其组内相对薄弱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法”,学校组织一些学科性、研究性的活动,如课件设计比赛等,要求人人参加,并设立奖项,以鼓励老师们所取得的成绩;最后,通过行政手段,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全体教师,说明课题实验活动同个人的评估挂钩,成果作为加分因素,促使教师进一步的钻研。

⑶营造多种有利条件保障教师培训

为方便实验工作的开展,学校为实验教师建立专项资料盒;为教师能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专款为学校的每个办公室购置了计算机,为教师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年级资料与信息都

进入年级的计算机,大方便了大家的信息交流,也提高了年级组的办事效率。⑷形成横纵向联系提高培训效率

我们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还经常与同课题组的相关学校取得联系,互动互助,学习外校的宝贵经验,力求我校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市教育局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在各位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的课题实验正在稳步有序地进行着。

利用教研活动渗透科研意识是搞好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我们请有专长的教师在教研组内作信息技术方面的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教师深深地明白,要搞好教学,搞好教研,是离不开科研这个有力的武器的。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有较的基础,在学校多次开设讲座。这些讲座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一些崭新的理念;大家共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使大家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以及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关键作用。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教师对教学科研的兴趣

当然,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训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形成教师完善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小学教师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基本内容大致如下:

计算机基础(Win95/98/2000);

办公软件操作与应用(Word、Excel);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Powerpoint、Authorware);

信息网络基础与应用;

网页制作(FrontPage);

此外,随着教育城域网应用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建立,还要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专门技能的应用培训,如门户网站的查询技能,政务管理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通讯邮箱的使用,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系统的运用,教学资源的上传和下载,视、音频资料的加工和处理,等等。

㈢技术性成果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谁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实践中,谁就比别人拥有更大的成功机会。特别是以多媒体和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为广泛地应用,为教学服务。

⒈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叫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⑴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

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⑵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

⑶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是利用大量的网络信息丰富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开发教学软件的研究;二是在社会课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社会课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研究。三是构建、完善计算机辅助社会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社会课程质量的研究。

⒉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

⑴网络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⑵教学过程多样化

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

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⑷使教师角色的角色更加丰富、完善、鲜明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⑸教学媒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的工具。同时,教学媒体即网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⑹教学模式的丰富化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通过模拟教学、虚拟教学、问答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模式来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正是信息技术的要求,同时也促使教师队伍的提高。

五、效果分析

㈠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的现代化

教师要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才能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

求。

1.终身学习的思想;

2.创新的精神;

3.追求卓越,为人师表。

㈡信息技术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

1.择优而“导”,“导”之有效;

2.有法而“导”,“导”到实处。

㈢信息技术促使教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对教师基本的要求更高了,需要具有电教基本功,即“两种理论,两个设计,五项操作”和不断发展的基本功。

㈣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以“媒体”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必将促使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反过来又将推动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为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教育,这其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正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正像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的那样: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国家教委电教办宋成栋主任也说过:“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教师,要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

㈤学校的发展变化

泸县九中始建于1958年,距今已有47年历史。最早的泸县九中,始称泸县七中,当时学校规模小,校址在牛滩金山寺。1961年,学校因生活困难而停办1年。1962年,由于教学需要,部分搬迁至胡市(今泸州市十七中校址),学校留下小部分班级,并迁至现址,称作“泸县民办中学”(属全民所有制)。1969年12月,“泸县民办中学”由宜宾地区行署批准为“泸县九中”。2002年9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泸县九中“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两年多来,我校在上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县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小,在“知心同德、知难同进”精神的激励下,全体师生员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一方面很抓硬件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新征土地近160余亩,新建综合大楼(跬步楼)、学生公寓(春桃苑、夏荷苑、秋菊苑、冬梅苑)、教师宿舍(临江苑1、2幢)、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小型超市、浴室、医务室、照相室、水冲公厕等,增添实验仪器、图

书资料、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美音体劳教学设备,现学校已发展成为占地215亩,教学班66个(其中高中54个、初中12个),教职工241人,学生4500

余人的高完中,并跻身于泸州市大型学校行列;目前,学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狠抓常规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一年一个台阶,特别是2004年,我校300余学生参考,重点、本科上线突破100人大关,完成教育局下达任务数的456%,在泸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获B类学校一等奖。我们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创建高完中的目标,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好评。2004年底,我校顺利完成了“泸州市综治模范单位、泸州市校风示范学校、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泸州市实验教学示范校”的创牌工作。2005年4月1日顺利通过“泸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㈥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及关键性,因此,普及信息技术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中的应用,对当地的人文,地理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㈦推广范围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偏远山区学校,以及信息闭塞地区学校。

六、反思、建议,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就是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索信息技术对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积极影响,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活动信息,创设学习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主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生生存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从教师的主观需求来看,很多教师都是希望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体现在生存需要、终身学习需要和自身专业发展需要三个方面。有近一半的在职教师愿意接受信息技术的培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从客观效果来说,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初期的几年,信息技术培训集中解决了当时教师面临的技术使用问题,其收效是显著的。另外,培训使学科教师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原来由各校计算机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也使计算机教师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清楚现在的形式和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培训中某些教师的惰性被表现出来,或者某写教师担心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会不会取代传统方式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了?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提醒。

而且我们也应该想到,短短几天的培训是无法解决教师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培训一结束,教师将要独自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此时既需要培训者持续的关注和帮助,也离不开学校给予的配套政策支持和科学管理。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只有真正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教

师的需要为目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研究成果的目录

执笔:刘强、李孝全、朱先淘

二○○六年七月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严重地制约 了他们作为未来建设者必备才能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 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其中学会 求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 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 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先 天素质,健康自由地发展。 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逐渐实现了平等教育。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 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方式和管 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 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 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与学,成为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的问题,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 1.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 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

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教师备课就是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是对信息的再次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由义务制阶段向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推进,面对这新的形势与挑战,教师信息素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本文试图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教师如何适应这种情形,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整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渐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指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整合(参考刘茂森教授语: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简单而言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研究的关键,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又是整合模式研究的基础。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就难以使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也就是说,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信息素养是当前作为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社会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信息的量非常大,内容非常丰富,面对如此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自身就必须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 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包括语文学科信息意识和教育教学信息意识。语文教师的学科信息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哪些信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信息,哪些信息是对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的,能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教育教学信息是指语文教师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语文新课程教学,道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础,能迅速有效的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信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的意识。 2.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 语文教师的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媒体资源信息;会使用、设计、开发教学媒体的应用软件;能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信息形式的转换;会利用搜索引擎在校园网、局域网、Internet上查找本学科的学习资源;能从网络上下载学科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资源。 3.语文教师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总结 (31)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 修项目 培训总结 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幼儿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2.0信息能力提升项目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借助教师教育的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在网络研修上得到更高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此次的网络研修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班级组织、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从此次的培训中,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该学会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形式。 根据自己的能力,我在此次的网络研修中,选择了微课设计与制作和家校交流与合作这两个能力点。通过线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解决了在实际教学活动

中的一些难题。同时更新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上课、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建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最终能够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我学会了并能够运用Camtasia 录屏与后期编辑。初次尝试,觉得他很难。等到真正的掌握了,发现他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能把视频更美化。多余的进行删除,还能够拼接、加入音乐、视频。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质量。(一张奇特的脸)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学会创新、学会思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角度不同,算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了微课程是如何“炼”成的,是通过选题、设计、制作三部分完成的。在选题上要有规划,在设计上要有主见。在制作上要有创新。通过《3-6岁学习儿童与发展指南》了解到,所在艺术领域中,教师不需要给孩子提供范画,应该给充分的想象与创新的机会。 在家校交流与合作中,通过专家的讲座,了解到了有一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家共识的话题。什么是信息素养?目前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提升信息素养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侧重点。可以说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真切的把握好学生的信息素养那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当然相对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是领头羊,两者相辅相成。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必要性 信息素养是反映一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的一种素养,不光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要学会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然而师资素质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学生增强信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因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以我们学校的教师为例:我校的教师们各个都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很多教师比较擅长于制作课件。目前每个教师都能用计算机,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但是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些教师很擅长做课件、网页,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只会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们可

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老师们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能利用教学博客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随笔、以及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或是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等上传,与大家共享自己的成果。而且自从学校网站上有了资源网后,教师们经常会把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源上传。但是现实的问题也存在,一部分教师是因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上传的质量也欠高,对信息的意识还不强,有些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想把自己的个人资源上传到博客或校教学资源网上,这样导致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1、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由于教师本身还存在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弱点,所以学生们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校学生都是从四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抱有特别强的兴趣,也就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应用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强。这也说明一点学生很喜欢上网,喜欢从网络的知识宝库中获取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成一份完善的电子板报,能收发邮件,能通过自己画笔工具描绘自己的美画,熟练指法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教学中各种综合任务。看似学生能力比较强,但是细细查看我们的学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差异性比较大。2、学生在处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待完善。如有的学生会从网上下载有关主题的资料,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把这篇文章编辑成图文并茂,甚至还没有把多余的行或多余的段落删除等等的意识。3、在传输信息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如与同学合作一个完成作业时,一部分同学不知该怎样利用网络与同学间相互传输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4、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就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学生要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不少学校在工作上走了不少弯路,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贻误教师队伍的建设。文章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探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评价标准;途径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当今时代,当今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我们的学习速度小于改革速度时,就意味着落后甚至于失败,快速把握信息的能力和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它们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打破国别和地区的限制,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信息素养的含义:它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国的教授何克抗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和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和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而言,教师“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一、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抵,就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决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艺术院校有些课程视频资料或者数字资料是相当大,有些老师上课就是一个电影片放到底,一个PPT反映到底,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进了电影院,放映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睡的实在是“香”。关键的问题,一旦电脑不能启动,音响没有声音等一些简单故障他们都不能解决。 (三)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师还是他们工作中都要有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落后的,多数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网络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等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上课需求。电子形式的教学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有一部分老师电脑甚至都不会用,对网络的利用更是一筹莫展,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滞后造成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共6页文档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所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己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辽宁省朝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多以乡镇和农村教育为主。但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经过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在职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加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备是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了物质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校信息设施基础建设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各级校园网络化建设,增加和更新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积极改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学校应重视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的建设,使学校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提升中小

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 ● 转变教师信息理念和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能否提高,还是要看教师是否有提高的内在需求与渴望,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深化理解相关知识。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即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表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能的培养,获得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知识,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信息意识,才可能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当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而教育信息化正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迫切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内容,完成思想理念的转变。所以要努力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授课的思维定式,树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培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引导任课教师比较分析自身教学和示范教学的区别,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进信息认识和态度。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素养的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照发现自身的不足,查找原因,补充知识漏洞,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 选择多样化的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体系 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许多教师非常愿意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但传统的培训多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参加培训的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当前的培训效果不满意,认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等。 1.明确培训目标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之令狐文艳创作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令狐文艳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呢?联系我校两年来开展的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策略与方法: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首先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以此影响学生。所以,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该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名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应根据各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们学即有所得,特别是消除老师们因“不会用”“不敢用”而产生的焦虑感。 培训的内容包括:

(1)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3)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等。 (4)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这些内容应用性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梯度,做到了适应性层次和发展性层次的结合。 2、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根据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另外,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自学 我校已经在教师培训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要使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换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

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和提升策略

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及提升策略 摘要: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教学形式改革的要求,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多变的工作。寻求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和策略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职业要求;提升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师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一、时代的进步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教育教学中应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教学的形式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不可能还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敏的信息资源,并且博采众家之长,选我所用。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胜任或者成为名师的。 三、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以应对这场挑战。“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黄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师生共享,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当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但是,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呢?联系我校两年来开展的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策略与方法: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首先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以此影响学生。所以,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该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名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应根据各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们学即有所得,特别是消除老师们因“不会用”“不敢用”而产生的焦虑感。 培训的内容包括: (1)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3)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等。 (4)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这些内容应用性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梯度,做到了适应性层次和发展性层次的结合。 2、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根据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另外,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自学 我校已经在教师培训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要使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华亭县第一中学李娟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分享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教学交流和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师必须掌握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对高中教师的素养,尤其是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完善信息技术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本文就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切入点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中教师;信息素养 一、“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1、信息的多元化: 2015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所载的一篇文章上说:“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而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QQ、微信、微博等多种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师生间信息量的天平不在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依据多种手段,不断获取信息,从而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2、知识的碎片化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同时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广度。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人们会利用上下班路上、吃饭散步时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也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使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如何快速学习大量的有用知识?如何对看到的知识进行甄别、内化和吸收?成为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 3、竞争的激烈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修订稿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 培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信息化的挑战,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这一战略能否取得成功,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此,教师将面临着新的知识、能力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和人文精神,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 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教材和教师,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学科专业知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由主演变成导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给定的学科内容,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更具多样化更有选择性,即学生的学习除了教师的传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英特网、多媒体学习材料,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同伴互助、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管与评价。所以教师也由传统教学的“主演”变成了“导演”。

由复述者变成研究者。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学生获取知识手段与途径的多样化,教师只能将主导地位让位于学生,并积极为学生的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教师必须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注意加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筛选与整合,逐渐形成一种支援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所以,教师便成了学生学习网络的构建者,由知识的“复述者”变成了“研究者”。 由管理者变成学习的伙伴。传统教学中,学科教师只是针对本学科进行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但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让学生能够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脉搏,适应信息化发展时代下的海量信息的冲击,引导学生采用多渠道捕捉信息,提高信息检索力,全方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与引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成为教师工作的必然,所以,教师由学科教学的管理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与队友。 二、为何要培训教师信息素养 1、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 2、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培养信息素养

最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一、背景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将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都放在这个工作重点上。在国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下,我校多次提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的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同,构建我校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日常办公的电脑操作,上课的简单课件制作。而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教法的革新与探索。 而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意见中更有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列入职业院校教师师资培训的必修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要求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务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从国家层面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2016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这是对我校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的肯定,是对我校这几年教学工作在信息化手段应用革新的肯定。但同时也对我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校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上更加深入探索,在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作出更加深入的应用与创新。 我校2016年制定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提升计划》中,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列入其中。因此我们特制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是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目标和意义 通过对全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利用两年时间,使95%的教师在信息意义、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多个方面大幅提升,加快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综合能力,推动我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全面建设。 三、实施内容、步骤、计划 (一)利用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开展专题讲座。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需求,聘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内容上可以从教法创新、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多方面展开。既要注重工具使用的培训,也要开展教学理念的培训。 2、组织教师技能专项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各种信息化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各种电脑软件的使用培训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对教师开展各种软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培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