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

[知识要点]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

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

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

通假字读音意义例句

亡——无WU 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er 相当于“罢了”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xian 显露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yue 愉快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tang 用热火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zuo 坐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zhi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fan 回来寒暑易节,始

文言重点字词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a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67.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重点诗句

1.表现春天的: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表现夏天的诗句:力尽不知热,便惜夏日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日暮秋风起,屈子怨何深。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 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②水落而石出。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 离愁别恨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比离苦。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6. 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 古诗词中含“山”的句子: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山外青山楼外楼。

8.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月几时有。④月有阴晴圆缺。

9古诗词中含“树”的句子: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⑥枯藤老树昏鸦。

10. 古诗中写“长江”的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 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2. 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3. 诗中乡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14. 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5. 诗中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之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mǎo)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yā)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教学内容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 *马说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 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 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附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考法最全汇总附练习答案 虚词: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 虚词: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虚词: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 【答案】(1)—①(2)—⑥(3)—④(4)—②(5)—③(6)—⑦(7)—⑤ 虚词: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及答题方法 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古文的考核重在考核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不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 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 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和古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 文言文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5课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二单元·第10课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秦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三单元·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单元·第20课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2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最新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梳理

部编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梳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 一般词语: 1. 缘:沿着,顺着。 2. 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 数:几。 4. 芳:香花。 5.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 缤纷:繁多样子。 7. 复:再。 8.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 才:仅。 10. 平旷:平坦开阔。 11. 俨然:整齐的样子 1 2. 属:类。 13. 阡陌:田间小路。 1 4. 悉、咸:全,都。 1 5. 黄发:指老人。 1 6. 垂髫:指小孩。17. 怡然:形容喜悦 1 8. 乃:竟然。 1 9. 具:详细。 20. 问讯:打听消息 2 1. 云:说。 22.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 3. 延:邀请。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24.语(y 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 中:① 年间。(晋太元中)② 中间。(中无杂树) 2. 志:① 标记。(寻向所志)② 做标记。(处处志之) 3. 为:① ( 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 ( 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 寻:① 寻找。(寻向所志)② 随即,不久。(寻病终) 5. 闻:① 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 作:①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 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1. 鲜美古:鲜艳美丽。 2. 开朗古:地方开阔,阴郁低沉。今:食物味道好。 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 3. 4.男子的配偶。 5.

2020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2020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30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 (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愧忙、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追古伤今、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离愁别恨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 7、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等。 8、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著名诗人的特色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11、情感载体: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汉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 分类例证: (一)咏物类 抓住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流露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的美好理想,或隐含的生活道理。喜用术语: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pdf

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 《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 七年级上册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 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 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 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 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 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间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初中文言文知识清单

初三语文总复习材料 文言文知识清单 一、七上文言文 1、《世说新语》二则 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2、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会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咏雪》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谢太傅和晚辈在下雪天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赏之情。同时,谢道温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谢氏家族融洽、欢快和温馨的氛围。 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2、本文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主讲人却未对两人的咏雪诗句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这三个字耐人寻味。作者在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2.详略得当。 人物形象:元芳:聪慧机智 友人:无信无礼 2、《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 爱”。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文章主旨:《论语》一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这里所选的十二章,主要内容是谈学习态度(第七、九、十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以及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三、六、八、十一章) 写作特点:用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处世观点,既简洁,又富于哲理,体现出个人风格。 3、《诫子书》 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他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五单元】 2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20、虽有嘉肴《礼记》---------------------------------------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纪昀---------------------------------------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10、木兰诗---------------------------------------------------- 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