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heart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舒张不良(心室顺应性减退和充盈障碍)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致肺淤血。它主要见于心室肥厚如高血压和肥厚性心肌病时,这一类病变将明显影心室的充盈压,当左室舒张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故又称为LVEF正常(代偿)的心力衰竭[1]。舒张性心力衰竭受到广泛重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心肌张力发生和缩短受损所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心室充盈异常所致。这是由于心脏通过有效收缩、实现射血功能的过程中,心室必须具有良好的充盈性能,使其容量、压力很快恢复至收缩前状态。而且,心脏功能的完成不仅依赖左右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同样有赖于左右心房的收缩与舒张。只有依赖这种由心房、心室共同协调参与的心脏舒缩活动,心脏的射血功能才能得以很好的完成。因此,从广义上讲,病理状态下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包括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衰竭。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最高,做工最大,受损机会最多。

症状体征

⒈症状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仅表现为肺淤血症状如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持久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既有呼吸困难、气急等左心衰竭症状,又有腹胀、尿少及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后者是由于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肺循环淤血和呈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酷似收缩性心力衰竭症状,二者出现的几率相似,有时在临床上较难鉴别。

⒉体征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性体征并不多,双肺呼吸音可减弱,闻及肺部水泡音;心浊音界常无扩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但它们往往与原发心脏病体征并存,如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可有心尖搏动增强、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可在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较响的收缩期杂音;缺血性心脏病可能伴有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病理性第三心音等。合并存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持久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其体征与典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异,主要是左、右心衰竭体征加原发心脏病体征,仔细体检便可发现。

疾病病因

引起单纯性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一般可分为4类:

①影响左室松弛性能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心脏病和糖尿病。

②影响左室僵硬度的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血色素沉着症、限制型心肌病、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内膜纤维化。

③影响心室间相互作用的疾病:如右室容量负荷增加(房间隔缺损)、右室压力负荷增加(肺动脉高压)及急性右室扩张(如急性三尖瓣反流、右室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等)。

④影响左室充盈的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以及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由于这类疾病中的左室本身舒张功能并无异常,故有人对此能否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还持有异议)。最常见引起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疾病做一介绍:

⒈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90%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多为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受损。心房代偿,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增强。患者舒张早期充盈受损通常与后负荷增加及心室重量增加有关。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受损涉及多种机制:

①心室弛缓异常:高血压患者未出现心脏结构异常前即可有舒张功能障碍,多为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等容弛缓异常。等容弛缓异常使等容弛缓时间延长,左室压力下降缓慢,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减少,心房充盈代偿性增多。此外高血压心肌肥厚严重时,即使没有冠状动脉异常也可有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加重损害心室舒张功能。当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的不均一性也将减少心室弛缓率。

②心肌僵硬度增加:左心室肥厚是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的代偿性表现。增高的后负荷可通过直接机械刺激及神经内分泌途径如AngⅡ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及表型改变,胶原产生,最终使心室重量增加,心肌僵硬度增高,舒张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可由单纯的舒张功能障碍发展成为收缩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心房由代偿发展至失代偿常发生心房扩大、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及心房纤颤。心房收缩充盈占总充盈量约40%,心房失代偿将促进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向典型心力衰竭发展。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经历几个阶段:

①无症状,但有舒张期充盈异常;

②有症状,充盈压升高,尽管收缩功能正常仍有肺充血症状体征;

③左室充盈不足导致心排出量下降;

④逐步发展至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⒉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被认为是舒张型心力衰竭的原型。左心室肥厚程度与最大舒张期充盈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心室腔几何构型(室壁厚度/直径比增加)、心肌缺血及纤维化等因素影响。心肌肥厚、心肌排列

紊乱、心肌间质纤维化使心脏僵硬度增加。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弛缓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舒张早期压力阶差及收缩负荷的改变;

②原发及继发于心肌缺血的钙超负荷;

③即使左室是轻中度肥厚的病患者也可有短暂的局部运动不均一。

⒊冠状动脉疾病:90%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各种形式的心肌缺血通过多种机制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及充盈。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是发作性及可逆性的,伴随有心绞痛的发作,存在可逆性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左心室舒张压升高及呼吸困难。实验模型证实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弛缓功能受损。心肌缺血能量供应障碍,ATP产生障碍导致:

①舒张期Ca2+浓度增加;

②形成可逆性的紧密结合体;

③局部不均一性暂时的增加。心肌缺血最早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只有持续的缺血并导致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才引起收缩功能障碍。大约6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舒张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改变,表现为舒张期压力-容量曲线向上、向右移位,其中40%表现为弛缓功能障碍,25%表现为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其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心室松弛延缓且不完全,心房或心室容量增加,左室活动不均一,左右心室相互作用,心包对心室舒张的限制,瓣膜功能受损乳头肌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心肌结构发生改变:替代性纤维化、剩余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网改建、心肌细胞重排,将使心肌僵硬度增加,阻碍左心室充盈。此外有心肌顿抑及心肌冬眠的患者同样有心室弛缓障碍,且与缺血的程度与持续时间相关。

⒋瓣膜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压力及容量负荷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并使其舒张功能受损。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引起容量负荷增加,使舒张期室壁应力增加,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狭窄引起压力负荷增加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心室向心性肥厚。两种形式的心室肥厚均伴有心室弛缓障碍,但心室腔僵硬度仅是在向心性肥厚时增加,而在离心性肥厚时减少。舒张功能障碍在瓣膜性心脏病早期即出现,其后才是收缩功能障碍,换瓣手术后尽管患者左室心肌重量及EF值恢复正常,运动时舒张功能障碍仍可持续数年。

⒌糖尿病性心脏病尽管没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临床表现,糖尿病患者仍常常发生心力衰竭,其中30%~50%表现为弛缓延迟,等容松弛时间延长。糖尿病患者心脏改变与其他并发症一样,均与结缔组织病理改变有关。因此,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的基本特点是主动弛缓及被动顺应性轻度异常,但也常合并有收缩功能障碍、EF值降低。

⒍缩窄性心包炎及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膜纤维化、僵硬及钙化束缚心脏,使四个心腔舒张期充盈受限。限制型心肌病则是心内膜、

心肌纤维化、或心肌异常组织沉积,使室壁僵硬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以舒张中晚期显著。两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相似,均为心室充盈受阻,心室舒张末压力升高,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下陷,后期呈高原波、肺动脉压及肺动脉阻力增高,心排血量减少。

病理生理

⒈心脏的舒张功能障碍是指心脏收缩后恢复至原来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的能力。包括心室肌弛缓及心室顺应性两部分,并受神经体液及负荷等因素调节。心室肌弛缓是一主动耗能过程:该过程包括舒张前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快速充盈期3个时期,其功能受损机制有:

⑴钙离子复位障碍:心肌复极时,肌浆网、线粒体主动摄取Ca2+能力降低,Ca2+复位延迟。见于:

①ATP不足,影响钙泵功能;

②钙泵ATP酶活性降低;

③肌浆网对Ca2+摄取力明显降低;

④钙超负荷。

⑵肌球-肌动蛋白集合体解离障碍:心肌舒张首先需解除横桥,即在ATP 参与下,Ca2+脱离形成肌球蛋白-ATP和肌动蛋白。

①Ca2+复位延迟;

②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增加;

③ATP缺乏时,解离障碍,导致舒张功能障碍。

⑶心室舒张负荷降低:正常人决定心室舒张负荷的因素有心室收缩过程中几何形态的改变、容积缩小及心脏射血晚期阻力等。几何形态缩小愈明显,形成的舒张势能越大,舒张越完全,反之亦然。射血晚期阻抗增大心肌压力增高,阻碍心脏舒张。

⑷心肌受损程度不一:使心肌弛缓在时间、空间上表现不均一,局部舒张功能不协调,心脏舒张功能降低。

⒉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顺应性是指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心室顺应性舒张开始于快速充盈期末,止于下一心动周期初,是一被动过程。心室的僵硬度是指单位容积变化下能引起的压力改变,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容积曲线表示。心室顺应性与心室僵硬度互为倒数。导致心室顺应性下降的因素有:

⑴心包因素:包括缩窄性心包炎及心包积液。

⑵心内膜因素:各种原因引起心内膜增生、纤维化,均可影响心脏舒张功能,如心内膜纤维化症和嗜酸细胞增生性心内膜炎等。

⑶心内因素:增生(如高血压)、异常物质沉积和浸润(如淀粉样物质和铁沉积浸润等)、炎性细胞浸润等导致心室重量增加或心肌肥大,心肌水肿,心肌僵硬度增加。

诊断检查

诊断:

①临床存在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病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

②患者有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

③体检和X线检查显示肺淤血而心脏不扩大。

④超声心动图异常,常用E/A比值大于l来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但舒张功能严重障碍时可出现E/A比值伪正常化。其他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但左心室内径不大,且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舒张性心力衰竭

⑤排除其他可导致呼吸困难(如合并二尖瓣反流)的病变。

⑥必要时可进行诊断性治疗,如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用钙拮抗药或β受体阻滞药有效,可进一步提示为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液化验:可发现病人血色素是否正常,有无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黏滞血症等。

辅助检查

⒈X线检查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X线检查可发现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如肺纹理增多增粗、间质水肿等。但在鉴别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上一般无帮助。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影一般正常,如与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存,则可有原发心脏病与心腔扩大的X线征象。

⒉心电图: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多见的改变为P 波增宽、增高及左心室肥厚等表现。

⒊心机械图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与心尖搏动图可以测得反映左心室舒张性能的时间间期及某些数值的改变。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可见等容舒

张期、快速充盈期及缓慢充盈时间延长,a/H比值及舒张振幅时间指数(DATI)增大。

⒋超声心动图对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最有价值,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重要线索:

①结构上,可发现左心室形态异常,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所致的向心性肥厚;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非对称性肥厚;老年患者可呈现小心腔、室壁中度增厚,即室间隔上部突入左心室流出道,甚至构成狭窄;浸润性心肌病,特别是心脏淀粉样变,可显示双心室室壁增厚、左心室室壁对称性增厚、心肌呈斑点状回声等组织特征;右室压或容量负荷过重可致室间隔左移和右心室呈几何形态改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尽管左心室腔正常或变小,但左心房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②功能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功能一般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多正常,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EF超过70%。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前叶曲线的E峰、A峰峰值可用于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1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是评价舒张功能的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揭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及其进展过程。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血流值(APFV)、舒张早晚期流速峰值比(EPFV/APFV)及舒张早期峰速减速度(DC)都是常用的指标。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EPFV、DC减低,APFV增高,EPFV/APFV小于1。此外,当左心室松弛性减退时,等容舒张时间(ⅣRT)延长;当左心室僵硬度增加时,ⅣRT缩短;当左心室松弛性和僵硬度均有异常时,二尖瓣血流频谱可“伪正常化”。高龄、心率加快(大于90次/min)、左心室前负荷减小或后负荷增加时可出现假阳性。房室平面位移(atrioventricularplanedisplacement,AVPD)的测定最初用于评价收缩功能,方法是用M型超声在心尖四腔观中室间隔与二尖瓣前叶交界点、左心室侧壁与二尖瓣后叶交界点位处和在心尖二腔观中左心室前、后壁与二尖瓣叶的交界处等四个部位记录收缩期房室平面的最大位移程度。1992年Alam等用AVPD法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时常表现为心房收缩所致的AVPD值在总的AVPD值中所占的比例增高,且这种改变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所得的A/E比值改变有良好相关。

舒张性心力衰竭

肺静脉血流频谱分析也有助于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多数正常人肺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峰,由收缩峰(S)、舒张峰(D)及心房收缩峰(A)组成。正常时S低于D,但测值接近(参考值为0.55m/s);A很小,约为0.18m/s。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表现为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值升高、D值降低、S/D比值增加、A值升高,这种异常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声学定量(AQ)方法通过自动检测心内膜边界得出左心室面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及面积变化率(dA/dt)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后者为双峰形态,即舒张早期峰值充盈率与舒张晚期充盈率。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可以发现,E/A比值下降,而AQ方法可发现峰值充盈率/晚期充盈率比值下降。在有些无左心室肥厚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脉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充盈参数在正常范围,而AQ方法可检出E峰加速时间(AT)延长及早期充盈时间延长。脉冲多普勒心肌显像(DMI)技术通过在不同心肌节段放置取样容积以进行在机定量分析,可检出不同心肌节段受损的范围和程度。舒张功能不全累及的心肌节段越多,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损害越大。另外,可用负荷试验来提高早期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检出率,例如握力超声心动图试验可用于高血压患者潜在性舒张功能异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检测结果受许多因素如取样容积的部位、声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年龄、生化和代谢因素(血浆脑利钠肽、血浆心房利钠肽等)、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等的影响,故必须结合临床、心脏形态及功能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⒌放射性核素显影主要观察高峰充盈率(PFR)和高峰充盈时间(TPFR)。从左心室时间-放射活性曲线可以测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

期PFR降低、TPFR延长,则提示舒张功能障碍。此外,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舒张前1/3、1/2、2/3充盈分数(分别为前1/3、1/2、2/3充盈时间内的充盈量与总充盈量的比值)下降。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电图

6.心导管检查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左心室内压力下降速率(-dp/dt)及其最大值(-dp/dtmax)的显著降低、T值延长,而左心室僵硬度dp/du 增加,心肌僵硬度常数KP即心室僵硬度与其压力关系的斜率(dp/du-1)增大。

⒎运动试验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可无临床表现,但可有运动耐量减退,程度较收缩性心力衰竭为轻。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相鉴别。

⒈收缩性心力衰竭亦可有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但它常有体循环淤血症状和体征,心脏房室腔明显扩大,心壁多变薄,射血分值<50%,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有效。

⒉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尘肺等均可有呼吸困难症状,但这些疾病既往常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后期可有右心系统改变,而左心室多无异常。

治疗方案

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治疗应从预防和纠正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开始,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进展。舒张性心力衰竭

1.一般治疗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降血糖、调整血脂、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预防和治疗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如有水钠潴留征象,则应限制钠盐摄入等。

⒉药物治疗

⑴ACE抑制剂:主要作用为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还能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降低室壁的应力和硬度,使心肌肥厚逆转,增加心室舒张期顺应性。理论上,ACE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理想药物之一,但尚未见ACE抑制剂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⑵洋地黄类强心剂:以往认为洋地黄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膜的

Na+-K+泵,使细胞内Na+增多,与Ca2+竞争向外运动,其结果使细胞内Ca2+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原发性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收缩功能无显著异常,且常有细胞内Ca2+超载现象,故洋地黄类药物不能改善舒张功能。最近发表的DIG试验结果证实,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而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用洋地黄,其结果与收缩功能受损的心力衰竭患者相似,即与对照组相比,洋地黄组的总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再入院率及心功能恶化显著减少。

⑶利尿药:利尿药通过利尿能减轻水钠潴留,减少循环血量,降低肺及体循环静脉压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当舒张性心力衰竭为代偿期时,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增高虽为舒张功能障碍的结果,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代偿机制,以缓解因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和(或)障碍所致的舒张期末容积

不足和心排血量的减少,从而保证全身各组织的基本血液供应。如此时盲目或大量使用利尿药,可能加重业已存在的舒张功能不全,使其由代偿转为失代偿。可见,利尿药对代偿期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似无特殊益处。当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并可发生肺水肿时,利尿药则可通过减少部分血容量使症状得以缓解。

⑷血管扩张药:由于静脉血管扩张药能扩张静脉,使回心血量及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减少,故对代偿期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进一步降低心排血量;而对容量负荷显著增加的失代偿期患者,可减轻肺循环、体循环压力,缓解充血症状。动脉血管扩张药能有效降低心脏后负荷,对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改善可能有效,但对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加重梗阻,使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因此,静脉扩张剂不宜用于代偿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而动脉扩张剂则应避免用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

舒张性心力衰竭X线

⑸钙拮抗药:除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外,用于临床的还有尼群地平及非洛地平等。钙拮抗剂作用机制:

①Ca2+通道阻滞作用:减轻心舒张期细胞内Ca2+超负荷,加速舒张期Ca2+复位,改善主动舒缓。

②负性频率作用:心率减慢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血供,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

③负性肌力作用:可减轻心脏收缩期过度收缩所致的几何构型异常,增加心肌舒缩活动协调性。

④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及增加心肌供血,恢复心肌细胞对Ca2+的良性运转,加强心肌去收缩活动。故钙拮抗药能改善或治疗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选择钙拮抗药时,亦应注意强烈外周血管扩张可能加重梗阻。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

⑹β受体阻滞药:此类药物具有降低心率和负性肌力作用。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益的机制可能是:

①降低心率可使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心室充盈,增加舒张期末容积。

②负性肌力作用可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肌活动的异常非均一性。

③抑制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作用,降低心脏后负荷。

④能阻止通过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损害和灶性坏死。临床研究证明,此类药物可使左心室容积-压力曲线下移,具有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⑺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如丙吡胺具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可用于流出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实验研究发现,此药缩短射血时间,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左室舒张期末压。多数患者长期服用此药有效。丙吡胺的另一个作用是抗心律失常,而严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尤其静息时有流出道梗阻者,常有心律失常,此时用丙吡胺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检测仪

⑻纠正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主要缩短舒张期,故导致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不足,可加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因此,心动过速时控制心率是非常重要的。心房收缩对心室的补充充盈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当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更加重要,故纠正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转复心房颤动,可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⑼心肌能量优化剂:曲美他嗪、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FDP)、B 族维生素、等药改善和优化心肌代谢,营养心肌。

⑽其他药物:

①钙敏感性药物匹莫苯(Pimobedan):此药具有强心、扩血管作用,可用于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②心房利钠肽:具有排钠利尿和血管扩张作用,促进心肌早期舒张作用。

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可在受体水平上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故具有同ACE抑制剂相似的心血管作用,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已应用于临床的有氯沙坦等。

⒊手术治疗对于瓣膜性心脏病与缩窄性心包疾病,可分别行球囊扩张术、瓣膜置换术或心包剥离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通过切除肥厚心肌使舒张功能得到改善;或用心室双腔起搏,通过改变心室电激动顺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进而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冠状动脉搭桥术可减轻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的舒张功能,对造成心脏舒缩协调性明显异常的室壁瘤亦可考虑手术切除。

预后预防

预后

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年病死率为5%~12%,明显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年病死率为15%~30%)。舒张性心力衰竭反复发生肺水肿者预后差,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死率较高。由于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虽然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如果不手术,病死率较高。对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起步较晚,还远不及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研究那么深入、广泛。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并运用统一标准进行前瞻性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随机的临床试验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积极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等。对特效疗法的研究应着眼于逆转导致心肌肥厚的因素(如药物治疗逆转左心室肥厚或基因治疗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以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后。

预防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常早于收缩功能障碍。及早采取保护心肌的措施是有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舒张衰竭有重要临床意义。

细说舒张性心力衰竭

细说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篇北京协和医院朱文玲 定义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又被称为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或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衰。 过去,人们认为慢性心衰主要由收缩功能不全引起,而近十年的调查显示,不少心衰患者保留了正常的心脏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有学者称这类心衰为舒张性心衰(DHF),也有学者称之为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衰(HF-NEF)或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衰(HF-PSF)。 当高血压引起左室向心性重构和左室肥厚时,左室舒张特性发生变化,左室松弛和充盈受损,即发生舒张功能不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常发生在收缩功能改变之前,患者初期可能无症状,但一旦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则称之为舒张性心衰。 有学者认为很少有单纯舒张性心衰,因为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左室壁心肌纵向运动时发现,所谓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已存在左室壁心肌纵向运动异常,因此,他们认为将舒张性心衰命名为HF-NEF或HF-PSF为妥。 流行病学 舒张性心衰在心衰患者中所占比例为40%~71%。 1999年发表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显示,LVEF≥50%的心衰占所有心衰的51%。2003年欧洲心衰调查显示,在因心衰入院患者中,49%的男性和72%的女性LVEF≥40%。总体而言,舒张性心衰常见于老年患者,女性多见,病因以高血压和心房颤动为多(多于冠心病)。调查人群年龄、性别不同,研究所定义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LVEF范围不同,这可能是舒张性心衰流调结果各异或相差甚远的原因。

诊断舒张性心衰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心导管检查依然是诊断舒张功能不全最有价值的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常用无创的超声检查,当超声检查存在技术困难时,可应用核素或心室造影等方法。 临床表现 当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充盈、肝大等心衰症状时,我们很难区分是收缩性还是舒张性心衰,因此需要进行临床鉴别(见上表)。 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二尖瓣血流频谱 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的比值(E/A)和E峰减速时间(DT)二尖瓣血流频谱由舒张性早期快速充盈E峰和舒张晚期充盈A峰组成。正常情况下E/A>1,左室松弛异常时,E降低而A代偿性增高,E/A<1,E峰DT延长。如果左室顺应性降低或左心房压力明显增高,则快速充盈DT缩短。DT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存在很好的负相

舒张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亦即僵硬度增加(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纤维化),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即每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衰。舒张性心衰多见于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肥厚者,并常有冠脉疾病或AF。舒张性心衰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亦可单独存在[31]。单纯性舒张性心衰约占心衰患者的20%~60%,其预后优于收缩性心衰。 一.舒张性心衰的诊断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作出诊断:①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②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③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疾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32,33]。 二.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3种形式主要表现为:①早期松弛受损型:表现为E 峰下降和A峰增高,E/A减小;②晚期限制型充盈异常:表现为E峰升高,E峰减速时间缩短,E/A显著增大;③中期假性正常化充盈:界于以上二者之间,表现为E/A和减速时间正常。松弛功能受损、假性正常化充盈和限制性充盈分别代表轻、中、重度舒张功能异常。 三.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舒张性心衰的随机临床研究迄今为止只有两项,即老年心衰培哚普利研究(PEP-CHF)和CHARM保留研究。前者显示培哚普利未能显著减少主要终点事件(死亡或与心衰相关的住院),但心功能显著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后者应用坎地沙坦,可以明显减少因心衰住院率,但没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2007年ACC公布的VALIDD试验,比较了缬沙坦和其他降压药对轻度高血压患者伴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治疗后38周,2组血压均下降10 mmHg以上;应用组织多普勒测定舒张期松弛速度,2组均同样改善,提示降压治疗有益。 四.治疗要点 1.积极控制血压:舒张性心衰患者的达标血压宜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标准,即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0 mmHg(Ⅰ类,A级)。 2.控制AF心率和心律:心动过速时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心搏量降低。建议:①慢性AF应控制心室率(Ⅰ类,C级 );②AF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有益(Ⅱb类,C级)。 3.应用利尿剂:可缓解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但不宜过度,以免前负荷过度降低而致低血压(Ⅰ类,C级)。 4.血运重建治疗:由于心肌缺血可以损害心室的舒张功能,CHD患者如有症状性或可证实的心肌缺血,应考虑冠脉血运重建(Ⅱa类,C级)。 5.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可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Ⅱb类,C级)。维拉帕米有益于肥厚型心肌病。 6.地高辛不能增加心肌的松弛性,不推荐应用于舒张性心衰(Ⅱb类,C级)。 7.如同时有收缩性心衰,则以治疗后者为主。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比较探讨 蔡志龙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比较探讨蔡志龙 发表时间:2016-08-04T14:22:19.7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作者:蔡志龙 [导读] 总之,目前在预防和治疗心衰疾病中,主要采取经验性治疗,准确的判断患者的心衰类型,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蔡志龙 (福建省晋江县安海医院心内科福建晋江 3622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衰患者186例,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为两个小组,其中(EF≥0.45)共126例患者为舒张性心衰组(HF-PEF),60例患者(EF<0.45)为收缩性心衰组(HF-REF),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因素和差异。结果:舒张性心衰组(HF-PEF)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高血压和女性患者占比较高。舒张性心衰(HF-PEF)组患者的白蛋白、血钠、血氯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收缩性心衰(HF-REF)组患者,但舒张性心衰(HF-PEF)组患者的心率、肌酐(Cr)、血尿酸、血钾、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收缩性心衰(HF-REF)组患者,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心衰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46-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衰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心衰主要分为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虽然两种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相似性,但是两种心衰在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患者在病因和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防范和治疗措施。本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心衰患者共186例,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为两个小组,其中(EF≥0.45)共126例患者为舒张性心衰组(HF-PEF),60例患者(EF<0.45)为收缩性心衰组(HF-REF)平均年龄(67.3±14.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的判断标准[2]。 1.2 方法 首先查阅所有选取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基本心血管病史、体格检查指标、心脏超声检查、用药情况及实验指标。其中实验指标是所有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检的检查结果,心脏超声则屈患者入院第3d内的首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其次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合并症 舒张性心衰组(HF-PEF)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女性患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收缩性心衰组(HF-REF)。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HF-PEF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主要以Ⅰ、Ⅱ、Ⅲ为主,HF-REF组心功能主要以Ⅲ、Ⅳ为主。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 * 3.讨论 目前,主要通过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来区分舒张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但判断EF临界值的标准不一致,如西欧国家调查心衰通常以EF≥0.40作为临界值,国外研究数据显示:舒张性心衰(HF-PEF)占所有心衰发生占比达到40%~60%,平均占比55%[3]。而本研究根据我国2014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本次EF临界值定为0.45。结果显示HF-PEF占比67.74%,由此发现,我国舒张性心衰发生率高于收缩性心衰。本研究通过对HF-PEF心衰和HF-REF心衰的相关资料及合并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HF-PEF患者中女性及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且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F-REF组,由此可得,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心肌僵硬程度不断增加,容易导致左心室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heart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舒张不良(心室顺应性减退和充盈障碍)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致肺淤血。它主要见于心室肥厚如高血压和肥厚性心肌病时,这一类病变将明显影心室的充盈压,当左室舒张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故又称为LVEF正常(代偿)的心力衰竭[1]。舒张性心力衰竭受到广泛重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心肌张力发生和缩短受损所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心室充盈异常所致。这是由于心脏通过有效收缩、实现射血功能的过程中,心室必须具有良好的充盈性能,使其容量、压力很快恢复至收缩前状态。而且,心脏功能的完成不仅依赖左右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同样有赖于左右心房的收缩与舒张。只有依赖这种由心房、心室共同协调参与的心脏舒缩活动,心脏的射血功能才能得以很好的完成。因此,从广义上讲,病理状态下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包括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衰竭。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最高,做工最大,受损机会最多。 症状体征 ⒈症状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仅表现为肺淤血症状如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持久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既有呼吸困难、气急等左心衰竭症状,又有腹胀、尿少及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后者是由于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肺循环淤血和呈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酷似收缩性心力衰竭症状,二者出现的几率相似,有时在临床上较难鉴别。 ⒉体征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性体征并不多,双肺呼吸音可减弱,闻及肺部水泡音;心浊音界常无扩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但它们往往与原发心脏病体征并存,如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可有心尖搏动增强、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可在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较响的收缩期杂音;缺血性心脏病可能伴有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病理性第三心音等。合并存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持久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其体征与典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异,主要是左、右心衰竭体征加原发心脏病体征,仔细体检便可发现。 疾病病因 引起单纯性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一般可分为4类:

健康讲座-心力衰竭

健康讲座-心力衰竭 什么是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时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容量负荷过重 诱因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常见,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诱发 心脏负荷加重血容量增加,摄钠盐过多或输液过多过快,过度的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治疗不当不适当的停药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贫血、甲亢 心力衰竭的类型 按心衰的部位: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按病程:急性和慢性心衰

按心衰特点: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依据纽约心脏学会的心力衰竭分级 NYHA Ⅰ:活动时无症状 NYHA Ⅱ:在中度活动可引起症状,体力活动能力下降 NYHA Ⅲ:轻度活动可引起症状,体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NYHA Ⅳ:休息时有症状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症状 窦性心动过速,面色苍白 活动时易疲劳,重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 左心衰早期,可仅有夜间睡眠不好或憋醒及阵发性胸闷 右心衰早期,仅角上腹部胀痛、系肝淤血肿大所致 早期表现——体征 舒张期奔马律 交替脉 颈静脉充盈 间质性肺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 (一)症状 1肺循环淤血所致的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急性肺水肿 2.咳嗽及咯血 3.倦怠、乏力、嗜睡、烦躁、神志错乱及精神症状 4.少尿及肾功能不全症状 (二)体征 1 肺部湿性啰音 2 原有心脏病体征 左心衰体征:心率增快、P2亢进、舒张期奔马律、心尖区SM杂音,严重者可有紫绀 二、右心衰竭 (一)症状 主要由体静脉淤血所致 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尿少、夜尿多等

舒张性心力衰竭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在具有典型心力衰竭(心衰)临床表现的患者,约30-40%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仅轻度降低。对这些患者,近来的认识趋向一致,即舒张性心衰是他们的主要问题,从而扩展了我们对心衰的认识。对舒张性心衰的概念、发生机制和治疗加以了解,对临床充血性心衰的处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 舒张性心衰(diastolicheartfailure,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从概念上讲,舒张性心衰时,心室腔在舒张期不能接受足够的血液是由心室舒张性能减低和/或心室僵硬度增加引起的,而不是由前负荷异常引起的。 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可以有、也可以无心力衰竭表现,可以伴有、也可以不伴有收缩功能异常。舒张期是从心肌不产生力量和收缩到恢复至初始长度的时间过程。当这一过程延长、减慢、或者不完整时,即可定义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iastolicheartdysfunction)。 二、流行病学资料 由于目前尚缺少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因而确切地讲,目前尚没有关于舒张性心衰较准确的发生率和较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在左室功能不全研究(SOLVD)中[2],30%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在代偿范围,提示舒张性心衰的发生率约为30%;在其他一些回顾性的研究中[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20%~40%间;社区研究[4]报告则为50%。 舒张性心衰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关。有报道[5],在60岁以下患者舒张性心衰的发生率(incidence)为15~25%,在60~70岁患者为35~40%,而在70岁以上的患者高达50%。这些资料表明舒张性心衰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推测这可能与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递质因素随年龄改变有关。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但原因尚不清楚。 三、发生机制 引起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并导致舒张性心衰的机制很复杂,但从概念上可分为心肌自身的机制和心肌以外的机制二部分[6]。前者包括心肌细胞,包绕心肌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和刺激自分泌、旁分泌系统产生神经递质的结构和过程。这些机制在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和DH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临床病例:患者女,65岁,绍兴东湖人,因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三年再发三天入院。患者近三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半年前开始出现安静时亦感气促,动辄尤甚,严重时不能平卧,频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乃至端坐呼吸。患者自诉有慢性咳嗽史10余年,8年前曾服用“河南药”,4年前停服。多次在市区几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AECOPD,冠心病,全心衰,心功能4级”,经抗炎、化痰、平喘及强心利尿等处理后症状可缓解,但缓解时间不长,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平素服用地高辛、呋塞米、螺内脂、阿斯美、喘康速气雾剂等,但病情控制欠理想,近一年来几乎每月住院一至二次。此次入院前3天在无明显诱因下气促加重,自行服用上述药物无效。体格检查:端坐位,不能平卧,口唇发绀,呼吸21次/分,肝颈征(-),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双下肺中等量湿性罗音,心率100bpm,心界稍大,无杂音,下肢无水肿。辅检: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40mm,LVEDS,LVEF50%,E峰﹤A峰;血气分析正常。 临床问题 研究证明,在传统上认为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中,30%-40%的患者主要是由原发性舒张功能异常所致。晚近亦有学者称之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其发生机理主要是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大及室壁肥厚导致心室的僵硬度增加,舒张期压力上升,左房压升高,产生与收缩功能异常完全相同的症状和体征。区分患者系“收缩衰竭”抑或“舒张衰竭”或是二者兼有,对临床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舒张性心衰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与收缩功能不全并无差异,因此也是一种致命的临床疾患,值得引起临床关注。 策略与证据 诊断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在症状和体征上难以区别二者,但舒张功能不全者心衰射血分数不降低,心脏不大,二者可通过特殊的仪器进行鉴别,如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放射性核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目前仍靠临床综合判断,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超声分会推出了一个诊断标准,三条标准即:一、存在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二、左室射血正常或轻度异常,LVEF>50%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97ml/m2; 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征象:1、侵入式血液动力学检测显示:平均肺毛嵌压mPCW>12mmHg;或左室舒张末压LVEDP>16mmHg, 或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48ms, 或左室腔僵硬度常数b>。 2 、组织

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定义: 定义: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以及舒张功能减低而EF值正 常的临床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排血量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 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见于肥厚性 心肌病、高心病或高心病早期。 病因: DHF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比男性发病率和患 病率更高,最常发生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严重心室肥 厚的患者,少数见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由于一过性缺 血发作造成的可逆性损伤,导致心肌顺应性急剧下降。 舒张功能损害。DHF还可见于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性 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 多数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心房颤动、肾脏疾病患者中,DHF和SHF的发生率非常接近。 DHF与SHF常常合并存在,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衰,既可以由以往的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丧失或急性缺 血发作导致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而致SHF,也可以由非 扩张性的纤维瘢痕替代了正常的可舒张心肌组织,心室 的顺应性下降而引起DHF。

病理生理特点: 心脏的舒张功能取决于其被动弹性和主动松弛的特性。被动弹性特性异常通常是由心脏的质量增加和心肌内的胶原网络变化共同导致的,主动心肌松弛的异常能够进一步增强心肌的僵硬度,其结果是心肌的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充盈时间变化,舒张压增加,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压与容量的关系曲线变的更加陡直。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血容量、静脉张力或心房僵硬度的轻度增加,或它们共同增加即可导致左心房或肺静脉压力骤然增加轻度增加,或它们共同增加即可导致左心房或肺静脉压力骤然增加,甚或引起急性肺水肿 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论有无严重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其劳动耐力均是下降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左心室舒张压和肺静脉压升高,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这可以引起呼吸做功增加或呼吸困难的症状。二是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充分代偿,结果导致下肢和辅助呼吸肌的显著乏力,这机制解释了较低的运动耐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变化之间的关系。 临床表现: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缩性心力衰竭近似,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表现为:劳动耐力下降,劳力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淤血性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也有X胸片肺淤血,甚至肺水肿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大于50%,或有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的证据。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04级临床3班第1小组谭文诗石砚刘征宇李墨梁运邦陈文昊 摘要: 在心衰患者中,约30%~50%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引起舒张性功能不全并导致舒张性心衰的机制很复杂,但从概念上可分为心肌自身的机制和心肌以外的机制两部分。心肌外因素包括血液动力学负荷异常,心包结构的改变。心肌自身的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包绕心肌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和刺激自分泌、旁分泌系统产生神经递质的结构和过程。这些因素一起导致室壁僵硬、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舒张程度减小,左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即使收缩能力正常心输出量仍不足及充盈压升高导致肺静脉高压,最终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字:舒张性心衰、舒张功能、心肌、充盈压 正文: 自从1984 年Doughterty 等人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患者以来,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心肌松弛性和顺应性)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1]。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的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而使心搏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DHF 可单独存在,称为单纯(又称孤立性)DHF;亦可与SHF 同时出现,称为混合性DHF。单纯DHF 是指收缩功能正常但充盈异常、充盈压升高而导致的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心室收缩功能正常,通常指左室射血分数(LVEF)≧40%~50%,心衰的症状是由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2],Framingham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这类患者的常见的基本病因。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收缩功能多属正常,而舒张功能往往已有异常表现[4]。舒张性心衰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有报道[3]在60岁以下的患者舒张性心衰的发生率15-25%,60-70岁的患者为35-40%,而在70岁以上的患者高达50%。这些资料表明舒张性心衰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这可能与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递质因素随年龄改变有关。这里我们就具体深入的讨论舒张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DHF 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5] DHF 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心肌因素和心肌外因素两部分。 心肌因素包括: 1.心肌细胞内因素 1.1钙平衡、钙浓度、钙转运异常 钙平衡、钙浓度、钙转运异常导致胞质舒张期钙浓度的增加,从而引起主动松弛和被动僵硬度的异常。 当心肌收缩期结束后,开始进入舒张期。肌浆网上的钙泵对钙离子进行重摄取,胞质内钙离子浓度降低,Tn-C失活,原肌凝蛋白恢复原位,重新掩盖肌动蛋白位点,即凝蛋白和肌动蛋白脱离接触,肌肉松弛。这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心肌舒张模式。钙离子对心肌舒张功能的影响还不仅体现在与心肌肌丝的直接作用上,对于一些钙离子依赖的蛋白和第二信使,尤其是影响钙离子流入、释放和再摄取的钙调蛋白,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甚至是心衰时突变基因的转录,其间钙离子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下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钙

心力衰竭考题

心力衰竭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左心衰竭症状体征的是:E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 咯血; C. 劳力性呼吸困难; D. 心源性哮喘; E. 肝颈静脉回 流征阳性 2.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是:B A.肺水肿; B. 体循环充血; C. 心律失常; D. 咳粉红色泡沫痰; E. 呼气性呼吸困难 3.长期应用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的药物:D A. 洋地黄; B. β受体阻滞剂; C. ACEI; D. 多巴胺; E. 硝酸酯类 4.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难于鉴别时,治疗宜选用:B A. 洋地黄; B. 氨茶碱; C. 利尿剂; D. 吗啡; E. 硝普钠 5.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E A. 急性右心衰比左心衰更加常见; B. 利尿药只能用于右心衰治疗; C. 急性左心衰可长期应用高浓度氧疗; D. 前负荷严重不足时,不可应用硝普钠; E. 正性肌力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无关 二、填空题: 1. 心脏负荷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负荷(或容量负荷);后负荷(或压力负荷) 2. 当心脏排血量不足,机体启动神经体液机制进行代偿,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3. 急性肺水肿最有特征性的体征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严重呼吸困难伴咯粉红色泡沫痰 三、名词解释: 1. 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2. 1.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 四、简答题: 1. 心力衰竭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答:①按部位分类: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②按发生速度分类: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③按性质分类: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五、论述题: 1.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答:①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下垂双腿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②高流量给氧;③吗啡,3-5mg缓慢静脉注射或5-10mg皮下注射;④快速利尿:呋噻米20-40mg,可重复使用;⑤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以静脉滴注为主,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 ⑥洋地黄类药物;⑦氨茶碱;⑧其它:四肢轮流结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