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春, 韩晓增, SONG Chun, HAN Xiao-zeng

作者单位:宋春,SONG Chun(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韩晓增,HAN Xiao-zen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

刊名:

土壤

英文刊名:SOILS

年,卷(期):2009,41(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1条)

1.Cathcart JB World phosphate reserves and resources 1980

2.鲁如坤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 1998

3.Cooke GW 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s in England: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esults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for practical farming 1976

4.安藤淳平世界磷矿资源和日本磷工业展望 1983(3)

5.鲁如坤土壤磷素水平和水体环境保护[期刊论文]-磷肥与复肥 2003(1)

6.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1996

7.张永志中国磷肥工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期刊论文]-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1)

8.鲁如坤土壤磷素化学研究进展 1990(6)

9.张宝贵.李贵桐土壤生物在土壤磷有效化中的作用 1998(1)

10.黄绍敏.宝德俊.皇甫湘荣.张夫道.徐明岗.介晓磊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6(1)

11.Gosling P.Shepherd M Long-term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in organic arable farming systems in England,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2005

12.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5(9)

13.Song C.Han XZ.Tang C Changes in phosphorus fractions,sorption and release in Udic Mollisols under different ecosystems 2007

14.Otto WM.Kilian WH Response of soil phosphorus content,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to long-term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in a conventionalcropping system 2001

15.Hooda PS.Truesdale VW.Edwards AC Manuring and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phosphorus accumuigion in soils and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2001

16.来璐.郝明德.彭令发.张振明黄土区旱地苜蓿连作条件下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2003(8)

17.HAN Xiao-Zeng.SONG Chun-yu.WANG Shou-yu.C. TANG Impa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Phosphorus Status in Black Soil[期刊论文]-土壤圈(意译名) 2005(3)

18.黄庆海.李茶苟.赖涛.吴建华.魏绪英.赵美珍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期刊论文]-土壤与环境 2000(4)

19.谢林花.吕家珑.张一平.刘选卫.刘利花长期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Ⅰ.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4(5)

20.段立珍.汪建飞.于群英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7(3)

21.沈善敏.殷秀岩.张璐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Ⅰ.作物吸磷量、磷肥残效及土壤有效磷变化 1992(2)

22.张素君.张岫岚.刘鸿翔.王德禄东北黑土地区农业中磷肥残效的研究 1994(4)

23.谢佳贵.张宽.王秀芳.王立春.张国刚.尹彩侠.杨锡财.邹明辉.李杰磷肥在黑土春玉米连作区玉米后效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6(2)

24.严旭升土壤肥力研究法 1988

25.Bowman RA.Cole CV An exploratory method for fraction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us form in grassland soils 1978(2)

26.贺铁土壤有机磷研究的新进展 1986(3)

27.贺铁.李世俊Bowman-Cole土壤有机磷分组法的探讨 1987(2)

28.马艳梅长期定点施肥对白浆土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期刊论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2)

29.黄庆海.赖涛.吴强.李茶苟.吴建华.赵美珍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磷组分的影响[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1)

30.王艳玲.王杰.赵兰坡.蔡洪光黑土无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 2004(3)

31.林德喜.范晓晖.胡锋.杨林章.韩晓增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期刊论文]-土壤学报2006(4)

32.周宝库.张喜林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2)

33.李莉.李絮花.李秀英.李燕婷.赵秉强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土壤肥料 2005(3)

34.长期施肥对黑垆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土壤 2005(5)

35.梁国庆.林葆.林继雄.荣向农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3)

36.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吕家珑.孙楠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期刊论文]-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3)

37.Shen J.Li R.Zhang F Crop yields,soil fertility and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fertilization under the rice monoculture system on a calcareous soil 2004

38.Lee CH.Park CY.Park KD.Jeon WT,Kim PJ Long-term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forms and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in rice paddy 2004

39.Romany(a) J.Rovira P Labile phosphorus forms in irrigated and rainfed semiarid Mediterranean grassy crops with long-term organic or conventional farming practices 2007

40.朱荫湄.Pardini G.Sequi P土壤磷盐吸附作用研究 1985(2)

41.高超.张桃林.吴蔚东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2(4)

42.郭胜利.党廷辉.刘守赞.郝明德磷素吸附特性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1)

43.王道中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4(4)

44.马艳梅长期施肥对白浆土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4)

45.Anderson R.Wu YX Phosphorus quantity-intensity relationships and agronomic measures of P in surface layers of soil from a long-term slurry experiment 2001

46.王建国.杨林章.单艳红.沈明星.路长缨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3)

47.潘根兴.焦少俊.李恋卿.徐向东.邱多生.徐晓波.储秋华.赵洪祥低施磷水平下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磷迁移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3(3)

48.Beck MA.Sanchez PA Soil phosphorus movement and budget after 13 years of fertilized cultivation

in the Amazon basin 1996

49.Sharpley AN.McDowell RW.Kleinman PJA Phosphorus lossfromland towater:integrating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50.刘方.黄昌勇.何腾兵.钱晓刚.刘元生.罗海波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3(6)

51.杨学云.李生秀.P.C.Brookes灌溉与旱作条件下长期施肥(土娄)土剖面磷的分布和移动[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黄庆海.李茶苟.赖涛.吴建华.魏绪英.赵美珍.HUANG Qing-hai.LI https://www.doczj.com/doc/2311083952.html,I Tao.WU Jian-hua.

WEI Xu-yin.ZHAO Mei-zhen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土壤与环境2000,9(4)

通过红壤性水稻土19 a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磷处理的土壤磷素处于耗竭状态,耕层土壤全磷含量持续下降,但耕层以下土层的全磷尚未耗损;连年施磷的土壤耕层全磷含量提高,提高的幅度呈现明显量级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含量以Fe-P和O-P为主体,各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44.63%和31.27%;其次是A1-P和Ca10-P,分别占11.87%和8.01%,Ca2-P占3.52%;Ca8-P只有当土壤无机磷达到一定丰度和供磷强度时才存在,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无实际意义。各组分无机磷对水稻的有效性以Ca2-P>Al-P>Fe-P>O-P>Ca10-P;而对水稻磷素营养的贡献则以Fe-

P>O-P>Al-P>Ca2-P>Ca10-P;长期耗磷或施磷、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减少或增加量的排列顺序与土壤中各组分无机磷相对含量的顺序一致,从而保持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组分相对含量的稳定。化学磷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积累态磷转化为O-P和Ca10-P的比率。

2.学位论文孙燕长期施肥对紫色土磷素行为的影响研究2008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养分限制因子之一。近年来,随着磷肥工业的迅速发展,磷肥用量逐年上升,农田土壤磷素大量积累,磷肥的增产效应逐渐降低。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对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和有效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有关长期施肥对紫色土磷素累积、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紫色土有机磷、无机磷形态特征及有效性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为平台,以15年不同施肥小区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试验与化学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紫色土磷素累积、有机磷与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长期施磷条件下稻麦对磷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为紫色土水旱轮作稻田磷肥的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1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耕层(0-20cm)和犁底层(20-4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Olsen-P)皆降低,其中全磷比试验前降低22.8%,平均每年下降9.9mg·kg-1,速效磷比试验前降低76.6%,平均每年下降0.2mg·kg-1。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全磷比试验前增加了0.2倍,平均每年增加6.4mg·kg-1,速效磷含量比试验前增加了3.1倍,平均每年增加0.9mg·kg-1;有机肥与化学磷肥配合施用能加快速效磷的积累,单施化学磷肥处理耕层速效磷每年平均增加1.5 mg·kg-1,而有机肥与化学磷肥配施处理速效磷每年平均增加1.7 mg·kg-1;单施有机肥不能满足稻麦对磷素的需要,速效磷降低;施用化学磷肥是提高耕层土壤速效磷的有效措施。 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大于犁底层,施磷处理犁底层速效磷的积累速度和累积量明显低于耕层土壤,耕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147.2mg·kg-1和22.2mg·kg-1;而犁底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仅增加45.8mg·kg-1和4.7mg·kg-1。不施磷肥处理犁底层土壤全磷的减少量小于耕层,耕层和犁底层土壤全磷分别减少231.3和66.7mg·kg-1;速效磷的减少量犁底层大于耕层,耕层和犁底层土壤速效磷分别减少3.0和3.4mg·kg-1。 紫色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占土壤全磷的70%;在耕层和犁底层的平均含量为443.6mg·kg-1,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高低顺序为:Ca10-P>O-P>Fe-P>A1-P>Ca8-P>Ca2-P,在无机磷组成中以Ca10-P为主,占无机磷总量的39.2%,其次是O-P占35.1%。施磷处理土壤无机磷总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均明显高于不施化肥磷处理,在所有处理中,以高量施肥处理无机磷的累积最大,NPK与NPK+有机肥处理的无机磷差异不大,表明无机磷的累积量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量有关。施磷处理土壤O-P和Ca10-P含量相差不大,而不施化肥磷处理O-P含量明显低于Ca10-P,说明在水旱轮作长期缺磷条件下,O-P较Ca10-P更易被植物利用。土壤有机磷平均含量为196.3 mg·kg-1,各形态有机磷含量高低顺序为: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对作物有效性较高的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占54.3%。紫色土耕层有机磷含量高于犁底层。施磷肥处理土壤有机磷总量、有机磷各组分含量都明显高于不施磷肥处理。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肥主要是提高了中活性和中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增加的少,耕层较犁底层增加量多。 紫色±耕层各有机磷组分与Olsen-P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与Olsen-P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中稳性有机磷与Olsen-P达到显著水平,高稳性有机磷与之无关,相关系数大小为: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犁底层有机磷与Olsen-P相关性差。各无机磷组分与Olsen-P都达到极显著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为:Ca2-P>O-P>Fe-P>Cas-P>Al-P>Ca10-P,耕层与犁底层顺序基本一致,但犁底层各组分与速效磷相关性明显降低。各无机磷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性,以及无机磷组分之间的相关性高丁各有机磷组分。说明在水旱轮作下,各种形态无机磷都有可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无机磷对作物的有效性高于有机磷。 施磷肥使小麦和水稻平均年产量增加1230.5和680.5 kg·hm2,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高于水稻。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稻麦对磷肥的利用率都呈升高的趋势。小麦第一个5年磷肥利用率平均为20%,第二个5年平均为33.8%,第三个5年平均为49%,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稻第一个5年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3.8%,第二个5年平均为25.6%,第三个5年平均为25.2%,水稻利用率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趋于稳定。小麦和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15年平均分别为34.3%和21.5%,对磷肥的利用率都不高,磷肥大部分积累在土壤中。 紫色土磷素盈亏量(x)与土壤Olsen-P的变化量(y)呈极显著正相关:y=0.0327x+4.4145, (R2=0.923**,n=8),紫色土每盈余100 kg·hm-2的磷素,土壤Olsen-P提高3.27 mg·kg-1。15年定位试验后,不施磷肥处理土壤中的磷素全部亏缺,平均亏缺量为278.3kg·hm-2;每年施用磷肥120kg·hm-2(P2Os,常规施磷水平),土壤磷素全部盈余,磷索盈余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常规施磷处理15年盈余475.1 kg·hm-2,倍量施磷(1.5NPK+M)处理15年盈余磷量为790.8 kg·hm-1。

3.期刊论文周宝库.张喜林.ZHOU Bao-ku.ZHANG Xi-lin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

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2)

1980年开始,在小麦-大豆-玉米轮作制中,研究长期定位施用常量的氮、磷、钾(小麦、玉米施肥量为N150、P2O5 75、K2O 75 kg/hm2;大豆为N 75、P2O5 150、K2O 75 kg/hm2)和有机肥(马粪,折N 75 kg/hm2,只在玉米后茬上施用),以及二倍和四倍量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变化及磷肥后效的影响.23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黑土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的磷素大部分以

有效性较高的Ca2-P、Ca8-P、Al-P形态积累在土壤中,施用磷肥可使Ca2-P增加4~15倍,Ca8-P增加4~16倍,Al-P增加1.6~11.8倍,Fe-P增加1.4~4.4倍

,O-P增加0.6~1.7倍,Ca10-P增加0.3~0.7倍.所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4.期刊论文林德喜.范晓晖.胡锋.杨林章.韩晓增.Lin Dexi.Fan Xiaohui.Hu Feng.Yang Linzhang.Han Xiaozeng

长期施肥后简育湿润均腐土中磷素形态特征的研究-土壤学报2006,43(4)

对黑土(简育湿润均腐土)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土壤磷素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积累的Al-P、Ca2-P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只施NK能促进植物对Ca8-P的吸收;闭蓄态磷(Oc-P)含量均较低.施磷肥能增加黑土Fe-P含量,却未能增加Ca10-P含量.黑土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Fe-P>Ca10-P>Al-P>Ca8-P>Ca2-P>Oc-P.施磷能增加土壤中有机磷(O-P)的含量,但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试验黑土中施入N 112.5kg hm-2 a-1和P 20 kg hm-2 a-1能保持土壤中无机磷(I-P)平衡.

5.会议论文王艳玲.何园球长期施肥下红壤磷素积累的环境风险分析2008

以长期(20年)施肥的旱地红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下红壤的活性磷变化及其对外源磷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磷素积累量的增大,导致红壤固相保蓄活性磷能力的下降,使进入液相的磷量超比例地增加,是高磷土壤形成环境风险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而且,根据土壤Olsen-P与CaCl2-P的变化趋势,可将土壤积累态磷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划分为:环境友好、环境潜在威胁、环境风险和环境危险四个阶段.因此,高度富磷的土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磷素管理措施以防止磷素的流失.

6.期刊论文何娜.梁成华.周云成.张恩平.潘大伟.HE Na.Liang Chenghua.Zhou Yuncheng.Zhang Enping.Pan

Dawei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7.学位论文黄庆海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化学行为的影响2000

该文以红壤性水稻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背景材料,以边续19年耗磷或富磷的有关处理为对象,采用蒋柏藩--顾益初(1989)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组方法、Bowman-Cole(1978)土 壤有机磷分组方法及磷的等温吸附方法,对长期施肥红壤性水稻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积累与消耗、土壤的吸附与解吸的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8.期刊论文周宝库.张喜林.李世龙.丛喜波.赵瑞广.张迅甫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黑龙

江农业科学2004(4)

通过黑土长期定位试验,查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积累及有效性.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9.期刊论文李莉.李絮花.李秀英.李燕婷.赵秉强.LI Li.LI Xu-hua.LI Xiu-ying.LI Yan-ting.ZHAO Bing-qiang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土壤肥料2005(3)

系统研究了14年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总量以及各组分含量较长期休闲处理均明显降低;施用磷肥的处理则相应提高.施肥对Ca2-P含量的影响最大,减少幅度最高为94.7%,几乎耗竭;施磷增加幅度最高可达34倍.其次是Ca8-P和Al-P.有机肥配施磷肥更有利于土壤中积累磷素的有效性转化,转变成的Ca2-P为34.5% ,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所形成的23.1%,转变成的Ca10-P和O-P(闭蓄态P)仅为7%和1.6%,明显低于单施磷肥所形成的11.4%和2.6%.

10.期刊论文杨学云.孙本华.古巧珍.李生秀.张树兰.YANG Xue-yun.SUN Ben-hua.GU Qiao-zhen.LI Sheng-xiu.

ZHANG Shu-lan长期施肥对蝼土磷素状况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4)

利用土12年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土壤全磷(TP)、有机磷(OP)与有效磷(Olsen-P)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磷肥提高了耕层土壤TP、Olsen-P含量,但并未提高OP含量;对照与磷钾处理的OP含量有降低趋势.当基于含氮量施有机肥时,土壤TP和Olsen-P含量大幅度提高,也提高了OP含量,但OP/TP比率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即使施用有机肥的处理,磷素也主要以无机形态累积.土壤Oben-P与TP或两者的增加量都呈显著线性相关, 土TP每提高100 mg/kg,Oben-P增加量约为20.8 mg/kg,且单位土壤全磷增加带来的Oben-P增加有随施肥时间降低的趋势.在土壤Oben-P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基于有机肥中磷素含量来推荐有机肥施用或延长其施用的时间间隔,将有助于减少由于有机肥施用带来的磷素大量快速累积.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311083952.html,/Periodical_tr20090100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6日

土壤无机磷形态实验方法

土壤无机磷形态测定 药品配置: 一、氯化铵溶液[c(NH4Cl)=1 mol/L]:53.5g氯化铵(NH4Cl,化学纯)溶于约800mL水 中,稀释至1L。 二、NaHCO3-Na2S2O4: A试剂:0.11 mol/L Na2S2O4:称取19.14g Na2S2O4溶于800mL水中, 转移至容量瓶后定容至1L。B试剂:0.11 mol/L NaHCO3:称取9.24g NaHCO3 800mL水中,转移至容量瓶后定容至1L。 三、氢氧化钠溶液[c(NaOH)=1 mol/L]:40g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溶于约800mL水 中,稀释至1L。 四、饱和氯化钠(1mol/L):58.5g氯化钠溶于1L水中,待溶解至饱和后过滤。 五、盐酸溶液[c(HCl)=0.5 mol/L]:用小量筒取浓盐酸16.7mL,加水稀释至400mL混 匀即得。 六、2-4-二硝基酚试剂:取0.25g 2-4-二硝基酚(化学纯)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即可。此指示剂的变色点约为pH3,酸性时无色,碱性时呈黄色。 七、混酸配制:500mL的浓硫酸中加入50mL高氯酸(5:1)。 八、4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6gNaOH(化学纯)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九、2mol/L(1/2H2SO4)溶液:吸取6mL浓硫酸,缓缓加入80mL水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并定容值刻度线。 十、钼睇抗储备液:A.浓硫酸(H2SO4) (分析纯)153 mL缓缓地倾人约400 mL蒸馏水中,搅拌、冷却。称取10.0g钼酸铵(分析纯)溶于约60℃的300 mL水中,冷却。将硫酸溶液缓缓滴人钼酸铵溶液中,冷却;B.称取0.5g酒石酸氧锑钾(K(SbO)C4H4O6),溶解于100mL 蒸馏水中。再将上诉B液加入到A液中,最后加水定容至1L。充分摇均,保存于棕色瓶子中,此为钼睇抗储备液。 钼锑抗显色剂:称1.5 g抗坏血酸(C6H8O6化学纯),溶于100 ml上诉钼睇抗储备液中。此液随配随用,有效期24h。 实验步骤: 1. Labile-P(弱吸附态P) 在100mL离心筒中加入1g沉积物样品,加入1mol/L NH4Cl溶液50mL,(25±1)℃、200r/min 条件下恒温振荡0.5h,5000r/min、25℃下离心10min,固液分离,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浸提液中吸光度。用饱和氯化钠(25mL,离心后弃上清液)清洗两次方可进行下一个态。 2. RSP(可还原态P) 在上步残渣中,加入0.11 mol/L NaHCO3-Na2S2O4溶液50mL(NaHCO3、Na2S2O4各25mL),40℃、200r/min 条件下恒温振荡1h,5000r/min、25℃下离心10min,固液分离,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浸提液吸光度。用饱和氯化钠(25mL,离心后弃上清液)清洗两次方可进行下一个态。 3.Fe/Al-P(铁铝氧化态P)。 在上步残渣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50mL,(25±1)℃、200r/min 条件下恒温振荡16h,5000r/min、25℃下离心10min,固液分离,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浸提液吸光度。用饱和氯化钠(25mL,离心后弃上清液)清洗两次方可进行下一个态。 4. Ca-P(钙结合态P) 在上步残渣中,加入0.5mol/L HCl溶液50mL,(25±1)℃、200r/min 条件下恒温振荡

土壤性状及施肥

土壤性状及施肥 (一)土壤及其性状 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 (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 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二是外力挤压作用。凡是作物根系穿插、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耕作都对粘聚起来的土粒产生一定的外力挤压作用,使之散碎成一定大小的团粒。深耕、免耕、滴灌、水旱轮作,都有利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团粒结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其一,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由于团粒间存在大孔隙,团粒内又有毛细管孔隙,这就有利于水分、养分、空气三者间的同时存在。从而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其二,具有良好的养分状况。随着水、气矛盾的解决,也解决了水分与养分的矛盾。因团粒表面常为好气分解,团粒内部又为嫌气分解,前者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给作物吸收,后者有利土壤腐殖质累积,养分保蓄。矛盾协调后的水分与养分就能同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需要。其三,使土壤松软适度。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犁耕阻力小,耕作省力,耕翻质量好;土壤细碎而均匀,既不紧硬,又不起浆浮泥;干燥不开大坼,泡田渗漏损失也小。 (3)土壤吸收性能。土壤有吸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其吸收方式分为五种。 ①机械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如骨粉、饼肥、磷矿粉及粪便残渣等)的微细颗粒机械地阻留下来,使之不随土壤中渗水而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目: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学年度:2013——2014 班级:204班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 化学对土壤的影响

学校名称:…… 研究小组成员:…… 一.提出背景: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使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明确科学合理利用化肥与保护土壤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过程: (1)调查方法、过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咨询相关农业人士,查阅书籍。了解土地使用化肥后,土壤出现的情况。 (2)调查数据:据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测土壤试验研究表明,使用土壤化肥检测仪对我国23个省市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氮肥利用率大约为30%~35%、磷肥10%~20%、钾肥为35%~50%。 钾肥的作用:钾肥用于农业生产,它对农作物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氮、磷和其它营养元素,可促进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调节植物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发展根系,强壮枝干,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肥还可改善作物的质量,使作物增产,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氯化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不宜在对氯敏感的作物和盐碱土上施用,如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和葡萄。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氯离子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硫酸钾为中性、生理酸性的速溶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可用作基肥(深施覆土)、追肥(以集中条施和穴施为好),可用作种肥和叶面喷施(浓度为2-3%)。 磷肥的作用是: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注意事项:过磷酸钙:能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2%。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二元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主要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氮肥的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注意事项:碳酸氢铵: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尿素: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氯化铵: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硝酸铵: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磷素包括有机和无机两种形态,主要是磷酸钙(镁)盐、磷酸铁、铝盐。大部分有机磷多作物是有效的,但大部分无机磷酸盐在水中的溶解都很低,作物非常难以吸收。进入土壤的各种磷酸盐,都非常迅速地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作用,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或吸附在土壤胶体上,并逐渐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土壤pH 值和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磷酸盐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 1.1 土壤磷素含量 土壤中的磷来自于成土矿物、有机物质和所施用的肥料。我国大多数土壤的全磷含量为0.04% ~0.25%,一般说来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质地粘重的土壤,全磷含量都比较高。土壤磷素含量不仅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也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局部变化。从南往北、由东向西,我国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逐渐增加;离城镇村庄越远,土壤含磷量越低 1.2 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土壤中的磷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有机态磷主要是植酸盐、磷脂和核酸,耕地土壤一般占全磷的20%左右,对作物几乎都是有效的。无机态磷占土壤全磷的80% 以上,主要有钙(镁)磷酸盐(Ca - P) 、铁铝磷酸盐(Fe - P 、Al - P )、闭蓄态磷(O - P )。 1)钙(镁)磷酸盐:磷酸根与钙、镁结合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钙、镁盐类,主要是磷酸钙盐,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中磷酸盐的主要形态。磷酸钙盐有多种,常见的磷酸钙盐的溶解度和对作物的有效性大小顺序为:氟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磷酸八钙< 磷酸二钙< 磷酸一钙。 2)铁、铝磷酸盐:磷酸根与Fe3+ 、Fe2+ 、Al3+ 结合形成各种形态的磷酸铁、铝类化合物,是酸性土壤磷酸盐的主要形态,常见的有粉红磷酸铁(Fe(OH)2·H2PO4 )和磷铝石(Al(OH)2·H2PO4 ),其溶解度极小,对作物的有效性很低。在水田主要是蓝铁矿(Fe3(PO4)2·3H2O ),有效性有所提高。 3)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而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有效性

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术

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術 水稻土壤管理及施肥技術 文圖/賴文龍 前言 作物需肥量深受作物種類、品種、生理特性、氣候、土壤性質、土壤肥力情形、栽培管理及病蟲害發生情形等因素影響。因此,對作物合理施肥推薦用量,避免施用過量的肥料,致作物無法全部吸收,而污染環境及水源。肥料施用於水稻田中,三要素肥料之氮肥的有效性約30~40%,磷肥約5~20%,鉀肥約20 ~ 40%,顯示大部肥料施用後造成揮發、淋失及固定沖蝕等損失,降低肥料效果。 增加稻作單位面積產量,施用適量的肥料為最佳方法之一,肥料效果深受到水稻品種,氣候、病蟲害及土壤肥力與特性等因素影響。由於,過去農民對水稻施肥,均依經驗法則來施用,所施用的肥料常常超過水稻生育期間養分吸收需要量,造成土壤酸化劣變,污染生態環境。要使肥料充分發揮增產及提升品質,依水稻生育期反應情形,適時、適量靈活調節施肥。配合水分管理,增加對土壤中養分有效性及肥料效果、降低損失等關係,合理化施肥與合理灌排水管理互相配合,才能發揮增產目標。 土壤管理

土壤酸鹼度對土壤中養分有效性之影響 土壤中之各要素養分有效性,在不同土壤酸鹼度下,變成大量溶出或不溶性被固定降低效果;因而,造成強酸性土壤中有些養分元素缺乏或過剩造成毒害等障礙。強酸性土壤中之磷被固定力增加,降低磷的有效性。酸性土壤中之鈣、鎂、硼易流失,而降低其有效性。硝化作用減低,致使銨離子濃度增加,降低作物對鉀、鈣、鎂等元素吸收,硝酸態氮降低作物對氮素吸收,降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酸性土壤之微量要素錳、鐵、鋅、銅等要素溶性增加,易造成過剩對作物產生毒害,淋失過量反而會造成缺乏。 矽素為水稻必需要素,可使水稻莖葉強硬,抗倒伏和病蟲危害。矽酸能促使水稻根部生長正常,提高對磷之吸收率,緩和氮肥過多之害。由於水稻對矽素需求量高,可根據土壤肥力分析矽酸含量推薦施用矽酸爐渣用量,於整地前均勻撒施稻田表面,再行耕犁碎土混入土層中增加效益。一般酸性稻田土壤有效性矽酸含量較低,故於酸性稻田土壤施用矽酸爐渣(每公頃1~3噸用量)稻穀產量可獲5-15%顯著增產;矽酸爐渣施後對後作亦有殘效,可停施1-2年後,根據土壤肥力測定結果再推薦施用量。 土壤有機質的地力維持 土壤有機質之來源來自植物、動物及微生物殘體經過土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 土壤的基本性质 3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年级:高一科目: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型:新课主备人:张志伟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悉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熟悉不同土壤质地的肥力与生产特性,以及土壤质地的改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壤质地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土壤性质的综合表 现就是土壤质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不同土壤质地对植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学习用具:导学案,黑板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土壤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2. 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级制将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 土壤的基本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1. 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什么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3.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和过程有何影响? 4. 不同质地土壤的植物生产性能如何? 5. 改善土壤质地有何方法? 三、自学检测 填写下列空白: 1.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因此,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现。 2. 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如下表,请完成下表空白 3. 4. 土壤质地改善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 1.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掺砂掺黏可改良土壤质地() 1. 识记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 2. 土壤质地的改善措施包括哪些,请举例说明。 五、安全教育 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1 / 1

土壤磷

贵州土壤磷素肥力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它既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土壤[1]是植物磷营养的主要来源,生产上人们通过向土壤中施加磷肥来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由于磷是以沉积的形式存在和贮存的,而且,在土壤中具有特定的化学行为,使其在当季作物的利用率仅为10%~25% [2]。为此土壤中磷的含量、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对作物磷素吸收极为重要,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问题。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居云贵高原东部,是介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高原山区。省内地带性土壤以黄壤为主,还有红壤、黄棕壤等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土壤中活性铁、铝含量较高,可溶性磷多与铁、铝相结合,转化为难溶性磷酸铁、磷酸铝等形态而被固定,其有效磷含量不高[3]。人们通过在土壤中施加磷肥来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但是,随着磷肥的大量施用,我国各区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部分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过量累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对磷素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土壤对磷的固定积累以及提高磷的有效性展开综述,以期为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1.贵州土壤磷素肥力利用现状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居云贵高原东部。其具有低纬度、高海拔,自然条件复杂,地貌多种多样,母岩组合复杂,气候变化悬殊,土壤类型较多,从亚热带的红壤到暖温带的棕壤都有分布的特点。其中,以黄壤分布面积最多,遍及贵州高原的主体部分。贵州土壤pH 值在3.1~8.9范围。通常林草地土壤与耕地土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全省耕地土壤以微酸性(pH 5.5~6.5) 所占面积比例最大,为35.7%。由于黄壤地区温暖湿润;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旱地面积分布较广;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多数旱地土壤侵蚀严重;引起土壤养分流失;导致土壤退化,在农业生产上磷肥施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当季施用磷肥的利用率一般为10%~25%;大量磷肥在土壤中积累;当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发生时;土壤磷由陆地向水体迁移;这不仅造成磷矿资源的损失与浪费;而且会加速附近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据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测定,黄壤旱地耕作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2mg/kg,侵蚀后黄壤底土土壤有效磷为痕量。 2土壤中磷的形态分布 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了解了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才可以正确的利用土壤,因地制宜。不同的土壤类型磷素的形态[4]以及组成成分不同。土壤中磷的形态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后者包括矿物态磷、吸附态磷和土壤溶液中的磷。其中,土壤溶液中的磷是最有效的部分,是可供植物利用的主要形态。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过量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缓冲力强,不易发生化肥过量问题。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壤上长期使用氮肥,土壤易酸化,使土壤胶体_L吸附的钙、镁、钾、钠、按离子被氢离子置换到土壤溶液中,随着降雨和灌水而流失。土壤酸化程度越高,土壤中的钙、镁、钾、钱及微量元素损失愈多,造成耕层上述元素的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土壤中的钙、镁、钾的损失,会使形成腐殖质的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阻碍,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物理性质变劣,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能差,使作物生育阶段根系需要的氧气得不到满足。近年来蔬菜根部病害发生严重,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这个问题,生产上要特别注意有机肥和钙镁肥的施用。 例如配制育苗营养土或菜田施基肥时,若超量施用有机肥,使有效氮含量超负荷,导致土壤浓度过高,发生烧根,严重的造成死苗。一次施人化肥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的总盐浓度超过3 000毫克/千克时,作物吸收养分或水分受阻,细胞渗透阻力增大,根系吸水困难,甚至使作物根系细胞反渗透,造成作物失水,引起烧苗或萎蔫,从而发生肥害。施用氮肥过多时,城肥在硝化过程中,造成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中毒,作物表现为根部变褐、叶片变黄,而且还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如茄子施氮肥过多后,影响了钙的吸收,造成尊片纵裂、果肉木栓化;结球甘旅施氮肥过多后,造成内部变褐、腐烂等。氮肥过多还会引起蔬菜缺硼现象,如蔬菜幼苗期秃尖等。菜地连年大景施用磷肥,667平方米施用量超过40千克,

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使蔬菜易枯、植株早衰、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一般以667平方米15-20千克为宜。如黄瓜施用钾肥过量后,叶脉间黄白化、叶脉仍呈绿色;番茄施用钾肥过量后,植株中部叶片明显出现黄色斑块。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酸按,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石灰性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蔬菜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当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时,还会引起蔬菜缺铂失绿。 过量使用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土壤耕层富营养化,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硝酸盐积累以及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差,以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 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 摘要: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化肥污染土壤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减轻化肥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肥料;重金属;土壤生态环境 1我国农田土壤化学肥料施用的状况 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种,根据现在品种需要,基本都需要施用化肥,在实际应用过程种,要结合土壤特性合理的应用。全世界施用化肥量和种类呈上升趋势。2005年化肥产量近53000万t,同比增长10%;2006年化肥产量超过了53000万t,同比增长14.2%。近几年,平均每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近7.5%。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农产品的需求数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6.4×13011kg,而且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因此投入大量的化肥产品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途径。 2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包括荒漠化、污染、及化学性质恶化等。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荒漠化和沙化,土壤被侵蚀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不同程度流失。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全国土壤流失总量超过60%,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养分流失十分惊人,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环节很多,必须加强土壤的科学管理,从根源上减少农产品的污染环节,这是直接对土壤构成污染,还有水环境和大气沉降的间接污染物等,这些污染源中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的重金属。当前,我国有1/5以上的耕地面积受到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由多元化因素造成,但需要从源头进行有效遏制,减少土壤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占多数,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土壤并逐渐积累,这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一些化肥中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成分,是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重金属主要有Cr、Cd、Hg、As、Pb、Co、Mn、Cu等,肥料中磷肥含量最多;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氯代烯类、硝基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等,其次为多环芳烃、氯代烷类、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摘要:对当前农田及菜地土壤过量施用磷肥导致磷素高度积累的现状进行阐述,说明在磷素高度富集下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合理施用磷肥,解决蔬菜地磷富集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上亟待解决和制约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土壤磷污染环境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1]。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退化。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与农药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土壤中某些成分含量过高,致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功能受到损害,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3大元素之一。土壤磷素的积累能够提高土壤磷的供应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物质基础。土壤磷含量受母质、成土过程和耕作施肥的影响,变化很大[2]。2007年世界磷矿资源经济储量为180亿t,远景储量约500亿t。地球中的磷的总含量估计为1019t,平均磷含量为0.12%。人们为了农业经济利益,大量地向农田中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导致农田中磷大量积累。1950年至1995年间,全球约有6108t化肥投入,约有4108t的磷净残留于农田土壤环境中[3]。我国土壤磷含量在0.017-0.1l5%之间,总的变化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经过10多年的累积,我国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大提高。 1.土壤积累态磷素的研究 所谓积累态P就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积累的磷不仅造成±壤质量恶化,还可通过径流、渗漏等多种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且由于其溶解性差,无法满足一般作物的生长需要,造成土壤磷素的“遗传性”缺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4]。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为1 970.8万hm2。总产量约6.2亿t,产值约5 60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53.7万hm2,占世界设施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辽宁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1.7万hm2,到2010年预计发展到30万hm2。设施菜地土壤是一种处在半封闭条件下、受人为影响强烈的特殊土壤,为追求高产高效,大量投入的肥料导致设施菜地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累积。 1.1菜园土壤磷素的积累状况 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将驱使菜农大量投肥。据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3万t(纯量,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441 1.8万t[5],其中磷肥施用量由1990年的462.4万t增加到2003年的714.4万t,复合肥施用量由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产业。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 保证人类生产的延续,才能有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 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家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作物增产。化肥问 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 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硝酸盐随食物 进入人体,可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 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据中 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 表现为: 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从各 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土壤中氮和磷的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形态 一、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和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三、磷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土壤全磷%——%)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2)无机磷:(占全磷20%—85%)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 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数量仅为——1mg/kg。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沙土地特点及施肥技术

沙土地特点及施肥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沙土特点及施肥技术 沙土在我国广泛分布在内陆沙漠地带或风蚀沙化严重的地区以及河湖沿岸和滨海滩地。无灌溉则无农业,沿河地区和湖盆周围降水量较高,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适宜农、牧、林多种经营。 只要有水,控制风沙危害,采取科学灌溉、施肥等措施,不仅可以获得高额产量,还可生产出名、特、优产品,建成农畜、瓜果乃至木材生产基地。 土壤的组成 为了说明沙土地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土壤的微观结构谈起,土壤都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构成了土壤疏松多孔的体系,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项物质所构成的。 土壤的固体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矿物质就好像土壤的骨架,有机质好像是它的肌肉包裹在矿物质表面,它可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宝库。液体部分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它保存和运动在土壤的孔隙之间,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的气体就是指土壤中的空气,它充满在那些没有被水分占据的孔隙中。 PREFIX = JSP 土壤的孔隙 土壤的孔隙分大、中、小三种。 所谓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具有的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沙土中颗粒的大小、颗粒之间的各种空隙所占比例决定了沙土地的肥力特点。为了对沙土地进行科学施肥,必须深入沙土的微观结构,了解沙土的肥力特点。 沙土中矿物质颗粒比较大,属于原生矿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因为颗粒大,吸附养分的能力也差,它的外在表现就是沙质土壤土粒较粗,呈松散状态,正是这种松散粗大的颗粒决定了沙土中孔隙的分布。 1 沙土中的小孔隙 沙土中分布有大、中、小三种孔隙,其中小孔隙直径小于0.001毫米,保持在这种孔隙中的水分被土粒强烈吸附,不能被植物利用,透水透气比较困难,因此被称为无效孔隙,因为沙土中颗粒比较大,颗粒之间的孔隙也就比较大,所以沙土中小孔隙比较少,表现出较好的通透性。 2 沙土中的中孔隙 中孔隙的直径一般在0.001-0.1毫米,具有毛管作用,因此称为毛管空隙,水分可借助毛管表面张力储存在土壤孔隙中,也可以依靠毛管引力向上下左右移动,最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这种中孔隙对作物生长最有利,中孔隙在沙土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少,因为沙土中毛管孔隙较少,沙土中所含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易于向下渗漏,水分上升高度小,一般很难上升到表层土壤,容易出现沙土表层干旱现象。沙土中中孔隙比较少,是沙土地保水性、蓄水性差的重要原因。 3 沙土中的大孔隙 大孔隙直径大于0.1毫米,毛管作用明显减弱,保持储存水分的能力逐渐消失,在沙土中,这种大孔隙相对较多,沙土中的大孔隙成为水分和空气的通道,因此沙土的透气、渗水能力很好,易耕作,但大孔隙渗水速度快,保水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 壤(Soils), 2011, 43 (3): 336~342 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 龚 伟1,2, 颜晓元1*, 王景燕2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 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 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1]。利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而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施用化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增产措施[2]。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不仅能为作物生长创造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贮供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诸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土壤培肥[3]。由于各种肥料养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长期的化肥投入对粮食持续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程度和趋势也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4]。长期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具有时间上反复证明、信息量极为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在生产上可提供决策性建议等优点。本文以长期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持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为生产与生态环境共赢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1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很大,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几乎能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 C 源和能源,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5]。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大量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异,且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在化肥施用过程中,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化肥N、P 和 K 三者(NPK)或两者(NP、NK、PK)配施,以及化肥N、P 和K (N、P、K)单独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如陈永安等[7]和张爱君等[8]的试验(分别为 4 年和 19 年)表明,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K >NP>N>C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NP>N>P>CK;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NPK >PK>NK>N>CK。施用化肥处理没有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土壤有机 C 的来源主要是作物残体自然还田,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土壤有机质积累也与作物根系输入有关[11]。虽然单施化肥不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但是它可以促进农作物根系的迅速生长,从而提高根际有机物质的输入。同时,根系分泌物是作物向土壤输入有机 C 的重要途径。Kuzyakov等[12]的研究发现,小麦同化产物的 20% ~ 30% 分配进入地下。因此,化肥对土壤有机 C 含量提高程度的不同与化肥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密切相关。 ①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406-2, kzcx2-yw-312)资助。 * 通讯作者 (yanxy@https://www.doczj.com/doc/2311083952.html,) 作者简介:龚伟(1980—),男,四川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研究。E-mail: gongwei@https://www.doczj.com/doc/2311083952.html,

化学肥料对土壤的影响

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的出现突破了利用秸秆还田的有机物循环模式,可不断向农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但是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也对土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借助这个课题是想让学生了解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指导化肥对土壤的作用,了解其部分种植知识。 前两天查找资料(熊壮、常金) 第三、四天整理资料(张玉锋、陈利容) 后三天归纳总结(张寒、梁振) 成果汇总与展示(何子恩、陈志立、夏攀峰) 1、化学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对土壤酸度有较大影响。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等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化学肥料也可促使某些营养元素的固定,使之转化为植物不能利用的形态,如单方面大量施用磷肥,可促使土壤中活性锌含量显著降低,造成植物的锌缺乏。 2、化学肥料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氮、钾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而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原因是磷肥的生产原料是磷矿石,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多数磷矿石含镉5~100mg/kg,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肥料中。由于镉在土壤中运动性较小,淋失很少,也不会被微生物分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不同种类的肥料其重金属含量也不相同,一般过磷酸盐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它磷肥次之 3、化学肥料引起的土壤辐射性污染 由于化肥原料中携带放射性元素,化肥的使用将放射性扩散到农田土壤中,经过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经常使用磷肥和钾肥会将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农田环境并不断积累。它们通过肥料→土壤→农作物→动物或经过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而产生危害。 因此,我建议应合理施用化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方法来保护土壤,增加产量。

土壤磷素形态组成变化及有效性研究

土壤磷素形态组成变化及有效性研究 摘要: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大部分土壤中,无机磷含量占有主导地位,是植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通过土壤中磷的化学形态、磷化合物的性质可判断其土壤环境行为,从而进行土壤磷素形态的分级。本文围绕土壤磷素形态的组成变化对土壤供磷状态,提高磷素的再循环利用率等提出了建议,为今后指导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层;无机磷;含量;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磷矿资源正在快速枯竭,工业上大量磷肥的生产、农业上过量磷肥的施用是磷矿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由于土壤中长期大量磷肥的投入导致了土壤磷素水平提高,土壤土层处于富磷状态,土壤磷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淋洗等途径,加速向水体迁移的速度,造成非点源性磷素污染加剧。施用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低,有效磷的缺乏,严重限制着作物产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须维持土壤较高的速效磷水平,因此大量施用磷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性土壤,尤其是黄淮海地区广泛分布的潮土,由于石灰性土壤富含石灰质,大部分施用的磷肥被固定为作物难以利用的钙磷,其在当季作物的利用率仅为10%~25%。国内

外许多土壤学家、植物营养学家都曾对石灰性土壤中的磷以及肥料磷施入土壤后的动态变化做了大量研究。1989年,蒋柏藩和顾益初提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在分离技术上将石灰性土壤中占主导地位的磷酸钙盐按 其溶解度和有效性的不同进一步分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和磷灰石三种类型,同时在磷酸铁的分离技术上也做了有益的改进,为石灰性土壤中的磷素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特点 土壤全磷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的风化释放以及成土过 程中磷在土壤表层的生物富集和施用的肥料,它的含量可以反映土壤潜在的供磷能力和土壤磷库大小,因此了解我国土壤全磷含量情况有助于土壤磷肥管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想要利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在我国的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磷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土壤有机磷直接关系到土壤中有效磷的丰缺。它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磷。因此有必要了解土壤中全磷、速效磷、有机磷及无机磷的空间分布状况,为以后的合理施肥、促进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水溶态磷进入土壤后,很容易发生化学固定或吸附固定,所以无机磷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相比较而言,土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