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 和B .在砖B 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 (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 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 和B 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 1和h 2,C 与砖B 和砖B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 、S B ,且S C =S B .已知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 中水的深度

A .

B .

C .

D .

2.如图所示,一圆柱容器上部圆筒较细,下部的圆筒较粗且足够长。容器的底部是一可沿下圆筒无摩擦移动的活塞S ,用细绳通过测力计F 将活塞提着,容器中盛水。开始时,水面与上圆筒的开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提着活塞的同时使活塞缓慢地下移,在这一过程中,测力计的读数

A .先变小,然后保持不变

B .一直保持不变

C .先变大,然后保持不变

D .先变小,然后变大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薄壁柱形容器,它们底面积的关系是2

S +S S =

甲丙

乙。将质量相等的液体A 和B 倒入甲、乙两容器中,液体A 和B 对甲、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 和450Pa 。若将甲、乙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丙容器中(液体无溢出),则混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

A .600Pa

B .720Pa

C .900Pa

D .1050Pa

4.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 、B (G A =G B ),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

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5.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6.将某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1kg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0;装3kg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p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则

A.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B.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C.容器如图甲放置,F<30 N

D.容器如图乙放置,F<30 N

7.如图所示,A、B 两个柱形容器(S A>S 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向A、B 容器中倒入相同质量的甲、乙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可能等

于p 乙

B.分别从A、B 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甲、乙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一定大于p 乙

C.分别向A、B 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一定小于F 乙

D.分别从A、B 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一定大于p 乙

8.如图,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正方体的密度小于乙正方体的密度

②若将乙放在在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若将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P乙;则P甲大于P乙

③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高度小于乙边长),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剩余分对地面的压强

④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甲大于P乙

A.①④是正确的B.③④是距确的C.①③是正确的D.①②是正确的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B.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厚度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D.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小

10.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 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A:p B

A.1:1 B.2:1

C.4:1 D.8:1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 cm2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一弹簧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固定连接在容器底部的中心位置。现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弹簧弹力大小与注水体积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当M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从A到B的加水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

_____Pa(不计弹簧的质量和体积,弹簧伸长量每变化1 cm,弹力变化1 N,且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变化)。

12.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底面积大小为10cm2,内部甲液体密度为0.8g/cm3,液体深度为0.45m。另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B底面积大小为8cm2,内部乙液体密度为

1g/cm3,液体深度为0.45m,则乙液体对B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_________N。若再从A、B 两容器内同时抽出体积(ΔV)相等的液体后,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则ΔV的范围是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ρ水=1.0×103kg/m3。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是

__________Pa,水对容器顶部A处的压强p A与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p B的比值

p A:p B=________。

14.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如图所示。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mm水银柱;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则水银柱高度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大气环流的方向,预报相关气象情况。气象站用气压计采集某区域同一时刻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并将气压相等的各点连起来,绘成“等气压线”,如图所示。

等气压线的特征一般天气特征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低于中心气压晴朗

等气压线闭合,四周气压高于中心气压阴雨

②根据A处风的方向,可判断A处气压_______B处气压;结合上表,可判断该区域一般天气特征为______。

1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S容:S柱=3:1,容器中盛有水,金属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放入水中,则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15厘米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_帕.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15厘米,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帕.

17.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h2。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若如图甲所示放置,则B受到A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若如图乙所示放置,

则A受B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__.

19.纯电动中巴车的质量约为2000kg,载货4t静止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约20dm2,静止时中巴车对路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g=10N/kg)如图,若容器中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为ρ1ρ2,深度为h1、h2,可以用固体压强公式推导液体对容器底部总压强p液=_________.

20.如图所示,向空矿泉水瓶内倒入热水后迅速倒出并盖紧瓶盖,瓶子变扁了,这是

______作用的结果;高山上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高/低),锅内水的沸点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100℃。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量程0~5N)、玻璃板和轻质吸盘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

F

p

S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明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小明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______;

(3)若实验中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

大气压的大小。(设当地大气压约为1.0×105Pa)

22.如图所示,一块重为G的平板以一定的冲角α(平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空气中水平运动时,平板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F L。

(1)若平板处于空中某一高度保持不变,那么,需满足F L__________G。(大于/小于/等于)

(2)理论表明,升力大小与空气密度ρ、平板面积S、平板运动速度v有关,用公式表示为

F L= CρSv2(C叫升力系数,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其值与冲角有关)。则由公式可知,若

C、ρ、S均保持不变,那么,速度增加10%,升力将增加___________%。

(3)飞机飞行时同样会受到升力的作用。某次对飞机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如下数据(飞机的冲角其实是指机翼的冲角):则升力系数随冲角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α/°0510152025

C0.30.60.9 1.2 1.5 1.3

(4)在飞机起飞后的开始一段时间里,飞机将不断爬升以达到规定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升力的不断增大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5)飞机还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机翼上获得升力克服地球引力,从而翱翔在蓝天上了。飞机机翼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下列四图中的_____________。

A.B.C.D.

(6)飞行时飞机所受阻力f与飞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 (其中k为常量) .总质量为m的飞机(不计飞行时的油耗)以速度a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则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F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飞机受到的升力N=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3.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装置及方案如下:

步骤1: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细线拴住活塞的颈部,用弹簧测力计多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2N;

步骤2: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6.8N;

步骤3:注射器吸入部分液体,并将活塞推至底部,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7.4N.

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注射器的容积V/mL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L/cm 大气压的值p/Pa

2.5

3.90

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进行步骤1的操作目的是为了测出___ ,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造成步骤2和步骤3测量结果有差异的原因是___ ;

(3)步骤3中,向注射器内吸入___效果较好(选填“水”或“植物油”);

(4)为了保证装备的气密性,堵住针筒前端小孔,将活塞拉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活塞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离原来位置越 ___(选填“远”或“近”),气密性越好;

(5)测出的大气压的值为___P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分析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你认为选用体积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注射器,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4.如图所示,小雨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形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______,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观察两液柱是否出现明显_______。

(2)调好装置后,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第一次操作”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液体深度h应指图中的_______(选填“h1”或“h2”)。

(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

第一次操作(橡皮膜较紧)第二次操作(橡皮膜较松)

实验次数液体橡皮膜方向

液体深度

h/cm

U形管两侧液面

的高度差Δl/cm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Δl/cm

1

朝下5 3.0 4.5 2朝下10 6.09.0

3朝下159.013.5

(4)小雨发现,探究的液体和U形管压强计里面装的液体均为水,但两者压强数值差异很大。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水对金属盒的压强:p =ρgh=1×l03kg/m3×10N/kg×0.05m =500Pa,

压强计两侧液体的压强差:Δp=ρgΔl=1×l03kg/m3×10N/kg××0.03m=300Pa,

思考后,她将金属盒的橡皮膜调松些,重新进行了测量,记录在上表最后一列。对比第一次操作数据发现:

①金属盒橡皮膜安装的松紧程度对本次实验正确结论的得出______(选填“有”或“无”)直接影响。

②正确操作下,U形管压强计显示的压强差总是比金属盒所处位置的压强小,原因可能是:______。

25.通过以下两个现象:A.制作“自制气压计”时,从吸管中往里吹气,放开后水在吸管中升高.B.自行车放在太阳下暴晒,充足气的轮胎可能会爆裂.晓周猜想: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晓周进行了下列实验: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所示.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观察到细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到a处静止.

(2)用一块浸过酒精的纱布覆盖在烧瓶外部,过一会儿水柱高度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果把实验(1)中的烧瓶拿到山顶上,则管内水柱将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a处位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温度不变)

四、作图题

26.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7.如图所示,一重力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8.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灯笼用细线悬挂,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一重10N的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如图丙甲,重5N的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小明家装修新家时,买了一个底面长 120cm、宽 40cm 的带柜鱼缸,如图所示,鱼缸和鱼缸内水的总质量为 300 kg,鱼缸内水深 50cm。求:(g=10 N/kg)

(1)鱼缸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水平地面对鱼缸的支持力大小;

(2)鱼缸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水对鱼缸玻璃底的压强。

3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型容器重5N,底面积100cm2,细线上拉着重为3N 的木块浸没水中,容器内水面由15cm上升到20cm(g=10N/kg).求:

(1)木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木块受到的浮力;

(3)木块浸没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还是减小了?改变了多少?31.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深的

水,如图甲。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 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 时,剪断系圆柱体的细线,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如图丙所示。g取10N/kg。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砖A对地面的压强

砖B对地面的压力F=G B+G C=+

砖B对地面的压强

=+=+

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考点:压强

2.A

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水的总体积不变,容器下部横截面积大,所以水面向下移动时,开始时水的深度减小,如下图所示:

根据公式p gh ρ=可知,水对活塞的压强减小,活塞面积不变,则它受到的压力(F pS =)减小,所以拉力即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水全部进入到下面的容器后,活塞下移水的深度不变,所以压强和压力都不变,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A 对。 考点:压强

3.B

解析:B 【详解】

设A 、B 两液体的质量为m ,由题意结合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压强的公式F

p S

=得,液体A 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

=

===600Pa F G mg p S S S 甲甲甲甲甲甲

液体B 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

===450Pa F G mg p S S S 乙乙乙乙乙乙

那么甲乙容器的底面积之比

S 甲:S 乙=450∶600=3∶4

3=4

S S 甲乙

而2

S +S S =

甲丙

乙,所以 S 丙=2S 乙-S 甲

将甲乙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丙后,液体对丙的底部压强

222288

=====450Pa 720Pa

35255244

mg mg mg mg mg p S S S S S S S =

??=--乙甲乙丙乙乙乙 故ACD 都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4.C

解析:C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根据p gh ρ=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关系;

(3)取出物块后,A 的液面下降的多,B 的液面下降的少,由此即可判断; (4)根据压强公式F

p S

=比较压强的大小. 【详解】

A.甲悬浮,F 浮甲=G 排甲=G ;乙漂浮,则F 浮乙=G 排乙=G ,所以浮力相同,故A 错误; B 、物体在甲中悬浮,则ρ甲=ρA ,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B ,ρ甲=ρ乙,因此ρA <ρB ,深度相同,由p gh ρ=可知,B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B 错误;

C 、取出物块后,A 的液面下降的多,B 的液面下降的少,两容器中液体深度h A

D 、B 容器液体密度大于A 液体密度,甲排开A 的体积大于乙排开B 的体积,取出后物体后B 液体体积大于A 液体体积,B 液体的重力大于A 液体重力,由压强公式F

p S

=得,取出两物块后,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A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D 错误. 故选C .

5.C

解析:C 【详解】

AB .因为质量相等,所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相等,A 、B 均不正确。 C .根据压强公式

p gh ρ=

知由2ρρ=A B ,小球在B 溶液中悬浮,说明

12

B A ρρρ==小球

所以小球在A 溶液中漂浮,设小球体积为V ,则A 液面上升的高度

12==

V

V h S S ?甲乙

B 液面上升高度

=

=V

h h S ??甲乙

所以加入小球后,A 、B 两溶液的液体高度是相同,再根据压强公式p gh ρ=,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乙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强的2倍。C 正确;

D .两容器放入小球后总质量还是相等的,因甲的底面积是乙底面积的一半,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的2倍。D 错误。

6.D

解析:D 【详解】

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压强将变为3p 0;若容器为甲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3p 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3p 0,由此可见容器如图乙;如乙图放置装3kg 水时,水的重力为

310N/kg 30N G mg ==?=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S ghS

G ρ==<

所以30N F <乙。 故选D 。

7.C

解析:C 【详解】 由题知

m 甲=m 乙

根据重力大小公式G =mg 得

G 甲=G 乙

由图可知

h 甲>h 乙,V 甲>V 乙

由密度公式m V

ρ=

得 ρ甲<ρ乙

由于是柱形容器,有V=hS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压强定义式F

p S

=

和密度公式m

V

ρ=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面压力为 F =pS =ρghS=ρVg=mg=G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 =

G S

又根据S A >S B ,得

p 甲

A .分别向A 、

B 容器中倒入相同质量的甲、乙液体后,有

m 甲’=m 甲+Δm ,m 乙’=m 乙+Δm

根据m 甲=m 乙得

m 甲’=m 乙’

p 甲′

故A 错误;

B .分别从A 、B 容器中抽出相同体积的甲、乙液体后,

m 甲’=m 甲-ΔVρ甲,m 乙’=m 乙-ΔVρ乙

根据m 甲=m 乙,ρ甲<ρ乙得

m 甲’>m 乙’

G 甲’>G 乙’

故无法得出p 甲′与p 乙′的确定关系,故B 错误; C .分别向A 、B 容器中倒入相同高度的甲、乙液体后,

m 甲′=m 甲+ρ甲ΔhS 甲,m 乙′=m 乙+ρ乙ΔhS 乙

G 甲′=G 甲+ρ甲gΔhS 甲,G 乙′=G 乙+ρ乙gΔhS 乙

p 甲′=p 甲+ρ甲gΔh ,p 乙′=p 乙+ρ乙gΔh

根据p 甲

p 甲+ρ甲g Δh

p 甲′

故C 正确;

D .分别从A 、B 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甲、乙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m 甲′=m 甲-ρ甲ΔhS 甲,m 乙′=m 乙-ρ乙ΔhS 乙

G 甲′=G 甲-ρ甲gΔhS 甲,G 乙′=G 乙-ρ乙gΔhS 乙

p 甲′=p 甲-ρ甲gΔh ,p 乙′=p 乙-ρ乙gΔh

故无法得出p 甲′与p 乙′的确定关系,故D 错误。 故选C 。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h h >甲乙,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 ρ=知道,ρp

gh

=

,由于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g 相等,又因为h h >甲乙 ,所以,ρρ<甲乙,故①正确; 无论将乙放在在甲上,还是将甲放在乙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两者的重力之和,由

p F

s

=

知道,由于s s >甲乙,所以,P 甲小于P 乙,故②错误;

当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h ,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

G hgs G p hg s s ρρ-=

=-甲甲甲甲甲甲剩甲甲

;G hgs G p hg s s ρρ-==-乙

乙乙乙

乙乙剩乙乙;因为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G G s s =甲乙

甲乙

,又因为p p <甲乙,所以,p p 甲剩乙剩>,即③错误;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由于剩余部分密度没变,高度不变,所以由p gh ρ=知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因为h h >甲乙,

s s >甲乙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所以,由F p s

=

知道,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是:F F 甲乙> ,即G G >甲乙;又因为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所以,剩余部分的重力是,G G >甲剩乙剩,当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 甲大于P 乙,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A 正确,故选A 。

9.C

解析:C 【分析】

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可以用公式p gh ρ=判断;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根据切去部分的重力,得出减小的压强,最终判断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详解】

AB. 因为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用p gh ρ=判断;当沿竖直方向切去无论是相同的体积,还是相同的厚度后,两者高度没有变化,当然两者密度也不会变化,所以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AB 错误; C. 原来压强相等,即p p =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则切去部分的重相等,则减小的压强分别为:

''G p S =

甲甲;'

'G p S =乙乙

,因为S S >甲乙,所以''p p <甲乙; 则有:''p p p p ->-甲甲乙乙,即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故C 正确,D 错误. D. 原来压强相等,甲的高度大,根据p gh ρ=知,甲的密度小,即ρρ<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根据m V ρ=可得,甲切去部分的质量小,重力小;类似C 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减小的压强更小一些,则剩余部分对地面仍是甲大,故D 错误. 故选C .

10.C

解析:C 【解析】

(1)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 (2)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详解】

由图可知,当m 甲=12g 时V 甲=2cm 3,当m 乙=3g 时V 乙=4cm 3, 甲的密度为:3312g

6g/cm 2cm

m V ρ=

==甲甲甲, 当m 乙=3g 时V 乙=4cm 3, 乙的密度为:3

3

3g 0.75g/cm 4cm m V ρ=

==乙乙乙, 密度之比为:33

6g/cm 8

0.75g/cm 1

ρρ==甲乙; 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1 8

A B m

V m V ρρρρ===甲乙甲乙

, 根据V=L 3

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1

2

A B L L =, 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221 4

A A

B B S L S L ==, 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41

A A A A

B B B A B B

F mg

p S S S F mg p S S S ====。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12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M 的体积V=(0.1m )3=1×10-3m3, 当M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 浮=ρ液gV 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 ;

解析:1200 【解析】

第一空.M 的体积V =(0.1m )3=1×10-3m 3, 当M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 浮=ρ液gV 排=1×103kg/m 3×10N/kg×1×10-3m 3=10N ; 第二空.M 的底面积S M =(10cm )2=100cm 2,

由图乙可知,水加到A 位置开始,弹力减小,说明物体受到浮力,A 位置是物体的下表面,

当水加到1700cm 3时,弹力为零,说明浮力等于重力,设弹簧从A 位置到弹力为零(弹簧为自然伸长状态)时,弹簧上升的高度为Δh ,A 位置到弹力为零,加入水的体积 V 1=1700cm 3-800cm 3=900cm 3, S 容Δh + S M Δh = V 1,

200cm 2×Δh +100cm 2Δh =900cm 3, Δh =3cm , 弹力F 1=

3cm

1cm/N

=3N , 说明弹力变化了3N ,A 位置之前物体受到的弹力是3N ,此时弹力和重力相等,即G =F 1=3N ,

当水加到1700cm 3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1= G =3N ,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1=133

3N

110kg/m 10N/kg

F g ρ=??浮水=3×10-4m 3=300cm 3, 水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

h 1=3

12

M 300cm =100cm V S 排=3cm , 由图乙可知,弹簧在A 、B 位置的弹力相同,B 位置的弹力为F 2=3N ,B 位置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力为零到B 位置弹簧的形变量Δh 1=3cm ,B 位置物体受到浮力 F 浮2=F 2+G =3N+3N=6N ,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2=

233

6N

110kg/m 10N/kg

F g ρ=??浮水=6×10-4m 3=600cm 3, 水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

h 2=3

22

M 600cm =100cm V S 排=6cm , 水面到A 位置的距离

h = h 2+Δh +Δh 1=6cm+3cm+3cm=12cm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

p =ρgh =1×103kg/m 3×10N/kg×0.12m=1200Pa 。

12.6 见解析 【详解】

[1]由于容器A 和B 是薄壁圆柱形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乙液体对B 容器底部的压力

F 乙=

G 乙=ρ乙SBh 乙g=1×103kg/m3×8×10-4m2×0.45m

解析:6 见解析 【详解】

[1]由于容器A 和B 是薄壁圆柱形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乙液体对B 容器底部的压力

F 乙=

G 乙=ρ乙S B h 乙g =1×103kg/m 3×8×10-4m 2×0.45m×10N/kg=3.6N

[2]甲乙液体对AB 容器底的压强的大小

p 甲=ρ甲gh 甲=0.8×103kg/m 3×10N/kg×0.45m=3600Pa p 乙=ρ乙gh 乙=1×103kg/m 3×10N/kg×0.45m=4500Pa

从A 、B 两容器内同时抽出体积(ΔV )相等的液体后,则减小的压强

Δp 甲=

A

Vg

S ρ?甲 Δp 乙=

B

Vg

S ρ?乙

p 甲′=p 乙′

(p 甲-

A

Vg

S ρ?甲)=( p 乙-

B

Vg

S ρ?乙)

ΔV =3333

-42-42B A

-4500Pa 3600Pa

110kg/m 0.810kg/m (

-

)(-)10N /kg 810m 1010m

p p g

S S ρρ-=?????乙甲

乙=2×10-4m 3 抽取的最大体积

ΔV 最大=S B h 乙=8×10-4m 2×0.45m=3.6×10-4m 3

0<ΔV <2×10-4m 3 p 甲′<p 乙′

ΔV =2×10-4m 3 p ′甲=p 乙′

2×10-4m 3<ΔV <3.6×10-4m 3

p 甲′>p 乙′

13.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B 表达式为

联立可知

解析: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33B B 10kg/m 10N/kg 0.35m 3500Pa p gh ρ==??=水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 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 B 表达式为

A B A ()p g h h ρ=-水

B B p gh ρ=水

联立可知

B A A B A B B B ()0.35m 0.18m 170.35m 35

g h h p h h p gh h ρρ---====水水 14.不变 【分析】

外界的大气压作用在水银面上,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它会对试管内的水银产生向上的力,所以托住了管中的水银,此时管中的

水银受到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管的横截

解析:不变 【分析】

外界的大气压作用在水银面上,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它会对试管内的水银产生向上的力,所以托住了管中的水银,此时管中的水银受到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管的横截面积一定,水银柱产生的液体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详解】

[1]如图所示,管竖直放置,液体压强的大小等于大气压强的大小,大气压强相当于750mm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玻璃管稍稍倾斜放置,大气压强不变,液体压强大小也不变。 [2]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所以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15.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1][2]根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小,即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采集数据时,应

解析:海拔高度相同(同一水平面) 气压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于 阴雨 【详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