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话中的狐狸

童话中的狐狸

童话中的狐狸
童话中的狐狸

童话中的狐狸

作者:倪瑜怿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4期

倪瑜怿

童话故事给了幼儿关于世界的最初印象,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学的发展。“狐狸”这一

形象在童话故事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意味。慈爱的童话家笔下或正或邪的狐狸形象在孩子

白纸般无瑕的心灵上增加了几抹人性的底色。

狐狸多以阴险贪婪出名,这个嘴尖尖尾蓬蓬的动物,时而狡猾多疑,时而多媚可恶。中国

古有“狐假虎威”“狐朋狗友”之说;伊索、安徒生等大作家也极尽描摹出狐狸引诱乌鸦丢肉

时的油嘴滑舌、被乌龟耍得团团转时的自作聪明、假装爱抚羊羔时的心怀鬼胎……也许是人们

晒在院子里的肉干太多次被狐狸叼走,让人欲哭无泪;也许是狐狸长嘴尖牙的面相显得格外狡猾,人们往往将自身对现实生活中左右逢源者的复杂情感投射于狐狸,因此童话中的狐狸多聪

明狡诈,在强大如虎狮与弱小如羊兔的动物间都能长袖善舞,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常常使用的

一个反面形象。

然而同时,狐狸又有着勇敢与聪慧的一面。童话中,病狮哄骗狐狸来看望自己,不过是为

了寻机吃掉它,聪明的狐狸却一眼看出狮子家门口只有进去却没有出来的脚印,而保住了自己

的性命;狐狸三兄弟轻易被老虎离间,剩下的两兄弟在大哥被老虎吞下肚后幡然醒悟,齐心合

力打败了老虎。安徒生们用童真与仁慈写下完美的结局,给幼弱的生命带来慰藉,使他们在直

面残酷的社会现实时不被吓倒,也为渐渐长大的我们,留一簇仁爱、勇敢与宽容的火苗。

口吐人言的动物,不过是披着或可爱或凶猛的皮囊的人。狐狸不外如是,更甚者因其极强

的可塑性和多面的性格,狐狸被赋予了更多人性的色彩。我们确乎是在用人眼看狐,却分明剖

析出了狐眼深处人的真相。

在现实中,有像狐狸一样的人:或工于心计,或精于算计;有的喜欢耍小聪明.贪小便宜;有的阿谀谄媚、善盅人心,难免为君子所不齿;同样,“狐狸”这一称谓也被用作对聪明灵活、善于变通的人的褒扬,迈入现代经济社会的人们在赞美童真淳朴美德的同时,也对善于变

通的灵活巧智投以赞许的目光。“狐面”多端,使我们看到更多微妙的“人面”:既有贪图微

利却未免失之忠厚,强作镇定却掩饰心怀鬼胎;又有敏捷机智而能固守底线,左右逢源终得皆

大欢喜。

一样的狐狸演绎百样的人生。孩子们翻过去的是童话书中一页页稚气的图画,是字里行间

的天真谐趣;大人们翻不过去的是时间的沧桑,是人生的感喟。童话中那形形色色的狐狸,成

了儿时记忆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母亲在床头将故事娓娓道来,窗边投下的白月光,照出了我

们彷徨时前进的方向。

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导师:何文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