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

肺阴菌结核的诊断:3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患者连续三周以上的咳嗽,咳痰,若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因想到肺结核病。

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肺阴菌结核的诊断。

(1)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2)抗结核治疗有效;

(3)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4)PPD(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5)痰结核菌PCR+探针检查阳性;

(6)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7)BALF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8)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不用写进PPT)

3-2

(1)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咳血:约1/3患者不同程度咯血,中等程度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或空洞血管瘤破裂。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气急: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胸痛:固定性针刺胸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侧卧位症状减轻,常是胸膜受累缘故;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可有不剧烈的胸壁刺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3-3肺结核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肉芽肿和结核结节,病变包括渗出性病变出现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形成病灶,导致咳嗽咳痰;增生性病灶形成肉芽肿,可发生毛细血管破裂,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当机体出现坏死性病变时,结核

分枝杆菌经血蔓延,可出现毒血症,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发热,可共同导致机体呼吸频率增速。

3-4行结核菌素实验,就是PPD实验

3-5小儿时期初染结核病易形成血行播散和结核性脑膜炎,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90%以上可不治自愈。

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多不明显,如出现咳嗽、多痰、咯血或呼吸困难等,多为病情已经严重的表现。

3-6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成人多发生原发后感染,也叫外源性感染,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

儿童接触病原菌的时间较短,多为初次感染,而成人接触较多,机体已形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易形成反复感染和免疫。

3-6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主堡迅遑痘堂盘查垫iQ堡璺旦箜!生鲞筮垒塑£h迫』跑£望趔Ql,血型垫ig№!:i生№:曼 aEL均阴性。尿常规、血、尿13:微球蛋白正常,HLA—B27阴性。肿瘤标志物AFP、CEA、前列腺特异抗体(PSA)、CAl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均未异常升高,免疫固定电泳(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一),T淋巴细胞分类无异常。胸部高分辨CT示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提示轻度肺气肿改变。盆腹腔CT无异常。右眼磁共振成像(MRI)示两侧球后肌内及眼球旁异常信号,代谢性疾病、炎性假瘤待除外,建议检查甲状腺功能。因病变部位较深,眼肌活检未做。查血清lgG4>3.73g/L(正常值范围0.03~2geL),故诊断为IgG4相关性炎性假瘤,给予甲泼尼龙80m异/d,同时予双氯芬酸钠(迪菲)、复方妥布霉素(典必舒)交替滴眼,每日3次,3d后12I服泼尼松25nag,每日2次。l周后眼部症状明显好转。 ,例3女,33岁,因反复双眼睑、腮腺、下颌腺肿胀1年就诊,上眼睑以外1/2处明显,皮温、皮色正常,未扪及明显包块,无畏光、流泪,无眼干、眼分泌物增加。无视力减退。无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史。外院考虑米枯力兹病,给予泼尼松40mg/d和中药治疗。腮腺和下颌腺肿胀缓解,残存上眼睑轻微肿胀。当泼尼松减量至30mg/d时,病情反复。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ESR18mm/lh,CRP0.1mg/L。补体正常。ANA、aCL(一)、ANCA(一)、AMA、ASA均阴性。IgG20.31g/L,IgA、IgM未升高,免疫固定电泳(一。因活检可造成眼险挛缩。影响外观和眼闭合,在排除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后,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给予秋水仙碱0.5mg,每日2次和泼尼松15mg/a,2个月后IsG16.31g/L,ESR和CRP正常。眼睑肿胀仍有轻度肿胀,以后加用硫唑嘌呤50mg/d。1年后,泼尼松5mg,隔天1次,硫唑嘌呤50mgCd,双眼睑肿胀消退,一般状况佳。IsG16.14g/L,ESR3mm/lh,hsCRP0.5mg/L,血尿常规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王媛郑毅 患者女,82岁。因四肢散在皮下结节15余年,加重20d于2008年10月9日人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散在皮下结节,主要分布于四肢伸面,为红色高于皮面结节,直径1。2cm,初发时为皮肤红肿热痛。逐渐变化为内有硬结的红色结节,偶有疼痛。边界清楚,无破溃,无瘙痒。于门诊检查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考 DOI:10.3760/cma.j.issn.1007—7480.2010.04.021 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风湿免疫科通信作者:郑毅,Email:竭ry90@sina.P_,om和肝肾功能正常。同期测定血清IgG4>3.73g/L,因此,该患者诊断为IsG4相关性涎腺炎。 讨论IgG4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一related antuoimmunedisease)又称为lsc_,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是以累及胰腺、腮腺、泪腺、下颌腺、胆道、后腹膜、肾脏等器官和脏器的慢性炎症性病变,血清学显示高^y球蛋白血症,病变部位 以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突出表现。血清学IgG4升高和病变组织Jsc,4阳性浆细胞在每高倍镜视野下达到30个以上 为确诊条件Ⅲ。对类I占l醇激素治疗往往有效。本文诊治的3例患者以下颌腺、泪腺和眼肌病变为主,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临床检查排除了干燥综合征和肿瘤可能,通过病理检测IsC-t阳性浆细胞或血清中测定IsCA水平得以确诊[2-31。l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异质,有时与恶性肿瘤、弥漫性结缔组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接近,甚至反复进行创伤性检查,仍不能甄别。如本文例l,若不行Isc,4测定,诊断将不能确定。 通过3例的介绍以引起临床重视,不断积累临床病案,探究Isc,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illOkamotoKT.IgG4-relatedselerosingdisease.WorldJGaatroen-terol。2008.14A:3948-3955. 【2】KitagawaS,ZetaY,H锄daK。eta1.AbundantlgC,4-positiveplasmacellinfiltrationcharacterizeschronicselerosingsialadenitis.AmJSurgPathol,2005,29:783—791. 【3】YamanmtoM,TakahashiH,OharaM,eta1.AflewconceptualizationforMikulicz’sdiseaseas∞IgG4-related plasmacyticdisease.ModRheumatol,2006,16:335-340. (收稿I:1期:2009埘-01) (本文编辑:胡志彬) 虑结核性结节红斑。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正规抗结核治疗1年,症状明显好转,停用抗结核药物后症状复发。再次正规抗结核治疗半年(用药同前),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20d前双上肢皮下结节增多。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咯痰,无盗汗,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高血压,冠心病29余年。口服药物,控制良好。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20次/min,心率75次/min,血压130/70mmHg(1millHg=o.133kPa);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无心包摩擦感;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双上肢散在 万方数据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学生:何燕华学号:20111061 一、结核病及结核分枝杆菌 1、结核病简介 趣味背景:林黛玉的不足之症是什么病症呢? 不足之症是中医的病症名,即民间常说的先天不足,泛指各种虚证。虚证是指人的正气虚弱不足,又分气虚、血虚,气虚可发展为阳虚,血虚可发展为阴虚,有些病人可气血皆虚或阴阳皆虚。气虚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心悸、自汗、头晕、耳鸣、小便清而频、脉虚弱等。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疲倦乏力或手足麻木,脉细弱等。 根据小说的描写,林黛玉患的应是一种慢性病。她“从会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并且病症主要表现是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王大夫分析她的病症时说“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从她所患之病的症状及疾病演变和进展分析,林黛玉患的是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统计,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880万新发病例,20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每15s就会有一个死亡病例。并且,随着社会人员流动,HIV感染者增多造成的交叉感染使我国的结核病感染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造成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类型。了解宿主的免疫系统及机体相关细胞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且能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2、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结核菌细长略弯曲,大小约1~4X0.4μm,无鞭毛、无芽孢、不能产生内、外毒素,专性需氧,培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菌体成分主要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等。 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属于兼性寄生菌,原因是首先在感染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故称为胞内菌;然后,随着病变发展又会出现在坏死组织中即巨噬细胞外进行复制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反应,菌体和细胞壁成分以及代谢物质的毒性和机体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等有关。 在结核杆菌胞壁中含有许多特殊脂类物质这种特殊的胞壁赋予结核杆菌能在宿主吞噬细胞内生存的能力,也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供了独特的糖脂抗原;而且从其基因组序列可以看出结核杆菌具有潜在的由一种代谢途径转变为其他代谢途径的能力,包括有氧呼吸(如氧化磷酸化)和厌氧呼吸(如硝酸还原反应)。这一代谢途径转换的灵活性对结核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有极大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结核杆菌既可以在人高氧压力的肺泡中生存繁殖,还可以在结核肉芽肿的微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存活。 二、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1.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结核杆菌作为兼性胞内寄生菌,以巨噬细胞为宿主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处理衰老死亡的组织, 其自身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发热反应等。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氧依赖性和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发挥杀伤和消除病原菌的作用。 (1)巨噬细胞的识别作用 巨噬细胞是MTB进入机体内首先侵入的细胞, 是MTB感染过程中的主要靶细胞。巨噬细胞有两种识别MTB的方式:①直接识别:巨噬细胞能通过其表面的激素样受体直接识别侵入机体的MTB。②间接识别: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表达补体受体识别MTB。(2)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 巨噬细胞能通过自身凋亡等杀灭菌体。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毒素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氧依赖系统, 在抗微生物效应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个是氧不依赖的系统,溶菌酶等属于该系统产物,这个系统也参与杀微生物活性。巨噬细胞主要通过氧依赖系统杀伤侵入机体的MTB,激活的巨噬细胞发生呼吸暴发,产生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和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释放溶菌酶等活性蛋白质,这些物质有强的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对MTB有强的杀伤作用。另外,巨噬细胞与病原菌作用后处于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病原菌与TLR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8,诱导其自身凋亡,破坏MTB的生存环境,杀灭入侵的MTB。 (3)MTB的免疫逃逸机制 MTB能在巨噬细胞内定居存活以及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是与其免疫逃逸的机制分不开的。MTB进入巨噬细胞胞膜内化形成吞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分泌的胞内酶可以促使吞噬溶酶体酸化,外源性抗原在吞噬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多肽。而MTB之所以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存活是因为它能够阻止吞噬溶酶体的酸化。MTB可以通过降低磷脂酶D的活性,抑制活性氧中间体和活性氮中间体的产生,下调MHCⅡ的表达,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成熟,进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氧依赖杀伤作用。 2.特异性免疫在抗结核中的作用 MTB的感染过程,分为初始感染,潜伏感染,再次大量增殖造成的疾病复燃三个阶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精神病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注射部位易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控。 一、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检验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力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健全制度,细化工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医疗机构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练习第十九章_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2019 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及检验 一、A1 1、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结核病历经数年,从病程上来说属于 A、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亚急性感染 E、全身感染 2、检查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Gran染色 B、H-E染色 C、Wright染色 D、抗酸染色 E、巴氏染色 3、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结核杆菌菌落为 A、干燥颗粒状、不透明、绿色 B、干燥颗粒状、透明、乳白 C、湿润颗粒状、不透明、乳白 D、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 E、湿润颗粒状、透明、乳白 4、痰液等标本直接涂片镜检结果是1~9个/每个视野,报告方法正确是 A、+ B、++ C、+++ D、++++ E、其他 5、目前麻风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依靠 A、在鼻黏膜或皮损处取材,用抗酸染色方法检查 B、麻风菌素试验 C、测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 D、分离培养 E、动物实验 6、目前广泛用于麻风分枝杆菌研究的动物模型是 A、大白鼠 B、小白鼠 C、恒河猴 D、犰狳 E、豚鼠

7、属于胞内寄生菌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志贺菌 C、麻风分枝杆菌 D、破伤风梭菌 E、霍乱弧菌 8、结核分枝杆菌在适宜条件下分裂一次所需时间为 A、20~30秒 B、20~30分 C、2~3小时 D、18~20小时 E、2~3天 9、一般需经2~6周培养才能见到有细菌生长的细菌是 A、结核分枝杆菌 B、淋病奈瑟菌 C、空肠弯曲菌 D、炭疽杆菌 E、军团菌 10、典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型态 A、油煎蛋样菌落 B、菜花样菌落 C、针尖样菌落 D、黏液样大菌落 E、脐窝样菌落 11、一般不易着色,一旦着色后能抵抗酸性酒精脱色的细菌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革兰阳性球菌 C、芽胞菌 D、分枝杆菌 E、抗酸阴性菌 12、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13、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庖肉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1,痰结核菌检查阳性 肺阴菌结核的诊断:3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患者连续三周以上的咳嗽,咳痰,若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因想到肺结核病。 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肺阴菌结核的诊断。 (1)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2)抗结核治疗有效; (3)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4)PPD(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5)痰结核菌PCR+探针检查阳性; (6)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7)BALF检出抗酸分枝杆菌; (8)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不用写进PPT) 3-2 (1)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咳血:约1/3患者不同程度咯血,中等程度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或空洞血管瘤破裂。咯血后常有低热。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气急: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胸痛:固定性针刺胸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侧卧位症状减轻,常是胸膜受累缘故;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可有不剧烈的胸壁刺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3-3肺结核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肉芽肿和结核结节,病变包括渗出性病变出现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形成病灶,导致咳嗽咳痰;增生性病灶形成肉芽肿,可发生毛细血管破裂,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当机体出现坏死性病变时,结核

结核病实验室要求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环境安全: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大量活菌操作须在符合生物安全三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3)的环境中进行;样本检测(包括涂片、显微镜观察、样本的病原菌分离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鉴定、免疫学实验、PCR核酸提取等初步检测活动),可以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Laboratory Biosafety Level 2)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实验室操作安全: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操作,实验人员应该认真负责,格按照标准化、规化的操作程序进行各项实验室操作。 菌种或样本运输安全: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在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时,须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运输、操作、保藏和管理。 废弃物处理安全: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应格按照《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一)痰涂片镜检实验室基本要求 1.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的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5.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6.实验室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7.实验室应设置洗手池、洗眼器或喷淋设备。 8.实验室中的器具和实验台应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操作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下面,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清洁。 9.实验室中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纱窗。 10.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11.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12.实验室应装备开展痰涂片检查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验室基本要求 1.满足生物安全二级的基本要求。 2.准入规定,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未经批准任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随时关闭。 3.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工作时,应该穿防护服、隔离衣,并佩戴口罩(面具)和手套等。 4.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光滑、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临床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临床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传染性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通常临床诊断结核病时,对诊断方法要求高,需准确、快速、特异性诊断,同时可以准确判断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目前结核分支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日益增多,而其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没有显著提高。本文就对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述研究,以此寻求简单方便、准确性高、应用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标签: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核病 结核病是目前世界严重性慢性传染病,在早期WHO就以对结核病发出紧急预告。结核分枝杆菌也可称为结核杆菌,在1882年Koch证明其是结核病病原体[1]。现今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的改进与发展,相应降低了结核病的死亡率。但随着而来的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使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不减反增[2]。在治疗和控制结核病时,主要是根据实验室检测方法早期准确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现综述如下文。 1细菌学诊断技术 1.1直接厚涂片法直接厚涂片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成本低廉,是临床诊断结核病细菌学常用方法。相关资料显示采取直接厚涂片法,其检出率与普通涂片法相比,其高出率高达19%[3],是《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范》中对结核病诊断的规定方法。 1.2集菌涂片法集菌涂片法利用检测标本体积或离心、浮游等方法,使标本中结核杆菌富集,操作复杂,应用少。 涂片法的应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但敏感性约为37%,较低,特异性为94%[4],无法有效准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1.3 BACTEC-TB-460快速检测系统BACTEC-TB-460快速检测系统可对结核分枝杆菌代谢产物进行有效测定,于米氏7H12培养基中添加放射性14C量,阳性则为生长指数GI值超过19[5]。此种方法初代分离率较高,报告时间短,2d 内可检出阳性标本,而改良罗氏法最快需要约20d才可检测出阳性结果,阴性检测需2个月报告,而BACTEC-TB-460快速检测系统只需1个月[6]。该法可分离分枝杆菌,在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和菌型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污染率高,微量放射线,会污染环境,且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价格高。 1.4变色液体培养基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在实施培养基中发现,含有多种维生素、抗生素、谷氨酸钠、变色剂、马血清等营养丰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培养基营养丰富,其检测率高。相关学者[7]报道,痰标本阳性检测时间约7d,发生率52%,污染率 2.8%。在改良罗氏法检测中检出时间约20d,阳性率38%,污

结核分枝杆菌知识总结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 (五) 结核杆菌 1、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 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通过很多调查分析看,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 嗽、咳痰超过3周;咯血;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有了上述 症状后,就是一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应当想到自己 是否患了肺结核病,最好到结核病防治所或结核病专科医 院检查。

Grange (1988) (1)无知时期始于有结核病的记载,直到十九世纪末叶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菌为止。 (2)希望时期始于致病菌的发现到1950年左右有效药物如链霉素及异烟肼的陆续问世。 (3)目前处于进步时期,人们已经获得了分枝杆菌及其引起的疾病的丰富知识。 (4)人们期望在此基础上能进入第四个时期,也就是最后的征服时期。 2、流行病学 艾滋病日渐增加 抗结核药物菌株的广泛播散 2.1流行概况 外源性感染是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传染源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健康带菌者,以及病畜、带菌动物、媒介昆虫等。 内源性感染有少数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人体内,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力减低时,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由此而造成的感染称之为内源性感染。 国内情况: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感染需多个阶段:1)在巨噬细胞中成功繁殖;2)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修饰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宿主能够控制但不能根除细菌;3)能够在宿主中相对不活跃的持续存在而保留被激活的潜力。 1)致病物质 1.脂质 >>>索状因子(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一种糖脂) 作用: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LAM(细胞壁的主要糖脂)(这个书上是没有的,是我在一篇论文里看到的,不知道靠不靠谱) 作用:抑制巨噬细胞产生γ干扰素,诱导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清除氧自由基. >>>磷脂 作用: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并使炎症灶中的局势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 作用: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蜡质D 作用:具有佐剂的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2.蛋白质(包括菌体蛋白和生长周期中分泌于胞外的分泌蛋白) 作用:很多蛋白质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超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3.多糖(由阿拉伯半乳聚糖和阿拉伯甘露聚糖等组成) 作用:重要的抗原性物质,引发免疫学反应。还有研究发现该菌细胞壁表面的多糖物质类似荚膜,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肺部感染类型及其机制 1.原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感染而发生的病变 主要特点:急性渗出性炎症并快速向相邻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扩散以及干酪样坏死。 机制: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巨噬细胞后大量繁殖 补充: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不同于其他通过逃避吞噬而致病的细菌,结合分枝杆菌主要是利用宿主细胞表面的多个受体而进入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和Fc受体),MTB进入巨噬细胞后,滞留在膜保围的液泡中. ———〉巨噬细胞裂解破坏 ———〉病原体释出,重复以上过程 ———〉肺泡渗出性炎症(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故病灶局部反映轻微) ———〉肺门淋巴结肿大 ———〉(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后)超敏反应 ———〉刺激巨噬细胞转化为上皮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溶解,产生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坏死灶周围包着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结节.) 2. 原发后感染:原发感染的再活化,或是外源性再感染,抑或是原发感染基础上的重叠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1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凡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如果使用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灭菌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重复使用。 三、严格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和使用。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并避免患者共用,开启的溶媒和配制好的药品4小时内使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符合要求,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四、加强NTM病例的诊断及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根据2000年全国非典型分枝杆菌病研讨会拟定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意见: (一)同时具有以下两项条件者可诊断为NTM感染:①PPD-NTM 皮肤试验阳性。②缺乏组织、器官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依据。 (二)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NTM病可疑者,须进行NTM检查:①经近规抗结核治疗无效的结核患者或标本涂片抗酸染色仍阳性者。②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而临床表现与结核病不符者。③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但菌落状态、生长情况与结核杆菌复合群不同者。 ④显微镜检查有异常的分枝杆菌。⑤初治结核患者首次分离的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⑥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肿瘤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已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⑦医源性或非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手术后伤口长期不愈找不到原因者。 (三)NTM肺病: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或伴全身症状,有X线胸片显示的肺部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污染的条件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NTM肺病:①痰NTM培养3次均为

浅谈非结核分枝杆菌

浅谈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陈星宇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临床病理科 摘要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在临床上普遍认为是伺机性感染的细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盛行而凸显现其重要性。根据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发现AIDS病患在结核病盛行地区感染NTM 的比率较在非结核病盛行地区来得低。一些文献推测原因可能是分布情况、重视程度及诊断技术差异有关。临床检验室可以藉由优良的检体采集、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技术提高NTM的检出率。临床上可以采取不同于结核病之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在台湾,NTM感染症亦随着AIDS病患的增多而受到重视,如何可以快速诊断及治疗NTM在未来将会是医学检验上一个重要课题。 非结核分枝杆菌之简介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至今已有130余种(species)被发现,根据定义为只要是分枝杆菌而非结核杆菌(M. tuberculosis complex)及痲疯杆菌(M. leprosy)则被归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非结核分枝杆菌大部分是属于环境菌,可以在土壤、灰尘、饮水及植物被分离到[1, 2]。人们或是动物可

能会藉由接触带有病菌之环境而造成感染,亦有可能经由人们接触受感染的人类或是动物造成传递感染[3, 4]。根据生长速度可以将这些NTM约略分为两群,分别为快速生长菌群(rapid grower)及缓慢生长菌群(slow grower)[5]。快速生长菌群代表该菌可以在七天内在固态培养基生长成可见菌落群,而缓慢生长菌群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有办法长成可见菌落。一般而言,这两群分枝杆菌了生长速度有所差异外,其感染位置亦有所不同[6-8]。缓慢生长菌群最常造成肺脏及淋巴节之感染,而快速生长菌群一般造成表皮、骨头及关节之感染[5, 8, 9]。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以往认为是免疫系统低落而造成感染之伺机性致病菌,近年来则因为AIDS病患的增加而受到重视。在公元1990及1997年,美国胸腔医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 发表NTM疾病诊治指引[10]。接着在2007年,美国胸腔医学会与美国感染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 共同联合针对这指引进行增修,显示NTM在临床医学角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4]。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 外来的微生物进入体内所遭遇到的第一道防线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处理后,将讯息传达给T淋巴球、B淋巴球与其它的细胞一起抵御外来的病原。当艾滋病患者因感染而造成体内CD4+淋巴球功能或数目的降低,则感染NTM的机率随之升高。研究学者意外发现在结核病非盛行区域,常会有病患在得到AIDS之后再感染NTM的病例报导,但是在结核病盛行的国家则是鲜少有AIDS病患感染NTM的病例

结核分枝杆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隔离及消毒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隔离及消毒方法 一、医院内感染及其流行特点 1. 流行趋势 结核病重新抬头有三方面主要因素:一是社会人口大流动,使得一些无免疫力人群受到感染;二是耐药菌株增多使得治疗效果下降,加之年轻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意识;三是某些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及器官移植等导致免疫抑制,使得医院内感染得以传播。另外,内窥镜等现代医疗器械传播结核分枝杆菌使得结核性医源性感染经常发生。目前,社会上典型的结核病人相对集中在医院,造成对医院内特殊易感人群的威胁,增加了医院内人员获得感染的机会。据有关资料报道,HIV阴性者感染结核杆菌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几率只有10%;而HIV 阳性者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生结核病的几率增高至50%。结核杆菌与HIV双重感染,无论HIV 感染在前,或者结核杆菌感染在前,双重感染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速结核病和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预后险恶,病人短期内死亡。 糖尿病与结核病狼狈为奸。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易受结核杆菌感染而发生结核病。他们体内血糖及组织内糖量的增加,又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繁殖。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患肺结核的人数是普通人群的10倍。无论是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还是患肺结核后又得了糖尿病,这两者并存都被视为致命的组合。 类固醇性肺结核病死率高。所谓类固醇性肺结核是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而诱发的肺结核。因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致使新近感染结核杆菌或体内潜在的、静止的、临床治愈的结核病发作。其临床表现为:发病年龄偏大;女性多于男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多见;高热者多见;X线胸片示肺部病灶广泛,空洞形成者多;痰菌阳性者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2. 医院内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医院内感染主要是由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非典型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性比结核分枝杆菌低,但其主要侵犯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作为继续感染和伴随其他疾病感染,所以机会致病性是其显著特点,非典型分枝杆菌对一般抗结核药多呈耐药性往往引起

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治思路

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诊治思路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一大类分枝杆菌总成,虽种群庞大,但对人体致病的种类仅为其中一小部分。近年来临床上NTM发病呈快速增多趋势,现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NTM,现阶段有哪些研究?如何诊断和治疗呢? NTM的分型及传播途径 NTM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型,常见的有根据生长速度分为快速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根据该类菌群在试管中的生长温度、速度、菌落形态及色素产生与光反应的关系分为光产色菌、暗产色菌、不产色菌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四组。以上NTM均可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灰尘等自然环境中,有些甚至对消毒剂及重金属耐受。 NTM以潮热地带多见,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水和土壤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不同地区感染的NTM 类型和受累器官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以龟分枝杆菌、戈尔登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较为常见。近年来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不明,可能与实验室技术与方法的改进、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免疫抑制人群增多及环境暴露的增加有关。 NTM侵入人体的常见途径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等,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捕杀大部分NTM,发病机制与结核病极为相似。对于肺部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其罹患NTM的风险更高。病理改变亦类似于MTB,肉芽肿结节是其典型病理改变。 常误诊为肺结核病,需谨慎鉴别 肺部为最常受累器官,全身中毒症状类似肺结核,故未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者常误诊为肺结核病。 1、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有基础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症、囊性纤维化、尘肺等,部分患者原有脊柱侧弯、漏斗胸和二尖瓣脱垂,还有患者无明显症状由体检时发现。 2、侵犯淋巴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最常累及上颈部和下颌下淋巴结,亦可累及耳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多为单侧,可不伴有全身症状,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受累,可无痛或仅轻度压痛,软化、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

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凡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如果使用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灭菌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重复使用。 三、严格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和使用。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并避免患者共用,开启的溶媒和配制好的药品4小时内使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符合要求,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四、加强NTM病例的诊断及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根据2000年全国非典型分枝杆菌病研讨会拟定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意见:(一)同时具有以下两项条件者可诊断为NTM感染:①PPD-NTM皮肤试验阳性。②缺乏组织、器官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依据。 (二)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NTM病可疑者,须进行NTM检查:①经近规抗结核治疗无效的结核患者或标本涂片抗酸染色仍阳性者。②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而临床表现与结核病不符者。③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但菌落状态、生长情况与结核杆菌复合群不同者。④显微镜检查有异常的分枝杆菌。⑤初治结核患者首次分离的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⑥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肿瘤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已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⑦医源性或非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手术后伤口长期不愈找不到原因者。 (三)NTM肺病: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或伴全身症状,有X线胸片显示的肺部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污染的条件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NTM肺病:①痰NTM培养3次均为同一NTM 菌。②痰NTM培养2次为同一NTM菌,1次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③支气管灌洗液NTM培养阳性。④支气

分枝杆菌病非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ontuberculoausmycobacteriosis),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ausmycobacteriaNTM)病指除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和肺外疾病,随着HIV感染和AIDS的流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亦见增多。其组织病理学表现类似结核病即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和硬化性病变。 胸部X线检查 细菌学检查 概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曾有许多命名,如非典型分枝杆菌(atypcalmycobacteria)非分类分枝杆菌(anonymousunclassifiedmycobacteria)等但均不够确切,目前普遍采用美国微生物学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命名,即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以鸟复合分枝杆菌(M.aviumcomplex)堪萨斯分枝杆菌(M.Kartsasii)和蟾蜍分枝杆菌(M.xenopi)为引起肺部病变的最常见致病菌。 流行病学 国外NTM感染率健康搜索在1.6%~7.3%之间,我国1979年全国结核病流调52万人群中检查痰标本681份,分离出NTM29株,分离率为4.3%我国常见的NTM感染有8种即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sasii)、瘰疬分枝杆菌(M.scrofulaceum)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戈登分枝杆菌(M.gordonae)草分枝杆菌(M.phliei)、转黄分枝杆菌(M.flavescens)、未分类分枝杆菌,其中前4种被认为有致病性国际公认为:结核病倾向于减少,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则有增多趋势,如日本连续观察1971年肺结核发病率为133.0/10万(表1)。 且12年中NTM病人数增加10倍左右这是1985年以前的看法,1986年以后全球包括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结核病呈上升趋势(WHO宣布),与此同时则未见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流行资料的动态调查报告1992年前文献报道经菌型鉴定而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例数国外仅有1500多例我国约有150多例,由于菌型鉴定技术没有普遍开展,有不少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被漏诊或误诊为结核病,实际上本病比较常见我国报告29例经菌型鉴定证实:鸟胞内分枝杆菌病14例,占48.3%偶发及?分枝杆菌 (M.cheIonei)病12例,占41.4%,堪萨斯分枝杆菌病3例,占10.3%这是引起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常见致病菌。多数报告NTM的感染与发病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是南方高,北方低,温暖潮湿地区高寒冷干燥地区低沿海高,内陆低,农村高,城市低但编者单位1990~1991年调查18省市入伍新兵14834人胞内分枝杆菌(PPD-B皮试)感染率为10.5%。病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埃水,鱼类和家禽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