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完整版)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完整版)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完整版)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⑴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的噪声;⑵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的噪声。工业噪声可以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生产性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可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

力下降,3000—6000HZ处呈“V”型下陷,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程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⑴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史,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除外;⑵听力检查,具有高频(特别是3000—6000HZ的纯音)听力下降的特点;⑶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dB)、重度(56—70dB)和噪声聋。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其他方面如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工业噪声的控制: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

控制噪声应从声源、传声途径和人耳这三个环节采取技术措施。

(一)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是一项根本性措施。通过工艺改革以无声或产生低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如以焊代铆,以液压代替锻造,以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加强机器维修或减掉不必要的部件,消除机器磨擦、碰撞等引起的噪声;机器碰撞处有弹性材料代替金属以缓冲撞击力,如球磨机内以橡胶衬板代替钢衬扳,机械撞击处加橡胶衬垫或加铜锰合金。加工轧制件落地,可落入水池等。

(二)合理进行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即在产生强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及居民区间应有一定的距离或设防护带,噪声车间内应尽可能将噪声源集中并采取隔声措施,室内装设吸声材料,墙壁表面装设或涂抹吸声材料以降低车间内的反射声。

(三)对局部噪声源采取防噪声措施, 采用消声装置以隔离和封闭噪声源;采用隔振装置以防止噪声通过固体向外传播;采用环氧树脂充填电机的转子槽和定子之间的空隙,降低电磁性噪声。

(四)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1吸声:作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装饰在室内墙壁上或悬挂在空间,或制成吸声屏;2消声: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空压机、内燃机等进、排气噪声。根据噪声的频谱特点设计的消声器有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3隔声:用一

定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起来,如隔声墙、隔声室、隔声罩、隔声门窗地板等。4阻尼、隔振—阻尼是用沥清、涂料等涂沫在风管的管壁上,减少管壁的振动,隔振是在噪声源安装的基础、地面及墙壁等处装设减振装置和防振结构。如在锻锤地座上安装防振橡胶垫,在立柱的管内充填沙子等。

(五)个体防护: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多采用个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耳塞、耳罩由软塑料、软橡胶或纤维棉制成。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20—40dB(A)。

(六)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及全身的健康检查,如发现高频段听力持久性下降并超过了正常波动范围(15—20dB),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有感音性耳聋及明显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噪声作业。

(七)建立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如实现工间休息或隔声室休息,尽量缩短在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定期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并对产生严重噪声危害的厂矿、车间进行卫生监督,促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以符合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