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分析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分析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分析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分析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

体育比赛一般以获胜次数多少排列顺序,这个顺序就是名次。但是名次的评定不是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根据规则和竞赛规程规定的方法计算产生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名次,不仅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比赛结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参赛者的积极性和比赛的竞争性。

体育比赛的项目很多,比赛方法不同,名次的评定也有其各自特定的方法。

一、篮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篮球比赛,采用循环制方法进行时,其名次是按照规则,以积分的多少来决定的。

(1)各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包括比赛因缺少队员而告负),弃权得0分。按积分多少次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如遇两队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两队相互间比赛的成绩来确定名次。

(3)如遇两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的成绩来决定名次。如名次仍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得失分率决定名次。如仍相等,再按他们在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

失分率来决定名次。

(4)比赛如弃权,弃权队名次列后,各队与弃权的比赛成绩均以“0”计算。

二、排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排球比赛,通常采用单循环制或分组循环加交叉赛方法进行。循环制比赛,名次评定方法如下:

我国和国际现行排球竞赛确定名次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按照积分的多少决定名次。即各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得0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下列办法决定名次:

(1)两队积分相等,则以他们相互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的胜局总数与负局总数的比值(C值)大小决定名次,C值大者名次列前:若再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中的总得分数与总失分数的比值(Z 值)大小决定名次,Z值大者,名次列前。

此外,为了选拔和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有时可作一些特

殊的规定。例如,报名的年龄、身高及高个队员上场比赛的人数、次数等,如不符合特殊规定,则在该队总积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又如,进行身体素质测验和技术评定,然后将两项成绩折合为分数,与该队比赛得分综合计算,最后确定名次等。现举例如下:

比赛得分:(参加比赛的队数—比赛名次)×6

身体素质测验得分:(参加测验队数—测验名次)×2

技术评定得分:(参加技术评定的队数-技术评定名次)×2

将上述3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总分相等,则比赛名次在前者列前。

三、足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1.名次评定的一般方法

足球比赛一般采用循环制,其名次的评定基本上和篮、排球一样,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按同一循环中积分多少决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时,则按下列办法确定名次(表6-9)。

(1)两队积分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比赛的净胜球多少决定名次,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3)如净胜球数仍相等,则按进球总数多少决定名次,进球总数多者名次列前。

(4)如进球总数仍相等,则按负球总数多少决定名次,负球总数少者名次列前。

(5)如负球总数仍相等,可按“罚出场次数”和“警告次数”多少决定名次,“罚出场次数”和“警告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6)上述办法均不能确定名次时,则抽签决定名次。

足球比赛的记分方法和在循环赛中有两队以上积分相等排定名次的办法,须于赛前在竞赛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关于每场比赛平局后的解决办法,如竞赛规程规定必须决定胜负时,则应延长30分钟为决胜时间。如在决胜时间内仍成平局,则采用踢点球的办法决定胜负。

用循环制进行足球比赛还可采用:每场比赛在90分钟决出胜负的胜队得3分,负队得0分;90分钟赛成平局,通过互

射点球决定胜负,胜队得2分,负队得1分。按在同一循环赛中所得积分多少决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两队积分相等时评定名次的方法

(1)如遇两队积分相等,则按两队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遇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的90分钟场数、互射点球胜场数、净胜球数、进球数的多少决定名次,多者名列前;如仍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中的90分钟胜场数、互射点胜场数、净胜球总和、进球总和的多少决定名次,多者名次列前。

四、乒乓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乒乓球循环赛的名次,按获胜次数多少决定。获胜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员(或单位)获胜次数相同,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比率决定(两队获胜次数相同时,可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

在计算胜负比率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按获胜次数相同运动员(或单位)之间的次数胜负比率。

(2)如仍相等,则按比赛场数的胜负比率。

(3)如仍相等,则按比赛的局数胜负比率。

(4)如再相等,则按比赛的分数胜负比率。

五、羽毛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羽毛球循环赛的名次评定办法是按获胜场数多少决定名次,获胜场数多者名次列前。如两名(对)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如遇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时,则按以下办法决定名次。

(1)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局数决定名次。

(2)计算净胜局数后,如还剩两名(对)运动员净胜局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3)计算净胜局数后,还剩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净胜局数相等,则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分决定名次。

(4)计算净胜分数后,如还剩两名(对)运动员净胜分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5)如果还有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净胜分数相等,则以抽签决定名次。

六、田径、游泳比赛的名次评定

(一)田径、游泳单项比赛的名次评定

1.田径的径赛和游泳各个单项的比赛名次评定

田径的径赛和游泳各个单项的比赛,均以裁判员在决赛中所计时间快慢决定名次,而不以预、次、复赛的成绩判定最后名次。如计时成绩相同,则以终点裁判员判决的名次决定。

2.跳高、撑竿跳高比赛成绩相等时的名次评定

(1)在最后跳过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2)如按上述办法不能分别名次时,则应将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不包括最后高度上的共同失败次数)最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3)如仍不能分别名次时,应将全赛中试跳总次数(包括成功

和失败的次数)最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4)采取上述三项办法仍不能判定时:

①如属判定第一名者,可先在最后共同失败的高度上,再做一次试跳以决定名次(成功者列前)。如仍不能判定名次时,则以降低或升高一个高度再定名次,直到分出名次为止(在每一高度上只能试跳一次)。

②如属判定第一名以外的其他名次,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

说明:甲、乙、丙、丁四人均跳过1.92米,但均未跳过1.94米。根据规则,丁在第二次即跳过1.92米,而其他三人在第三次才跳过的,所以丁为第一名。其他三人在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以丙为最多,所以丙应列为第四名。在全赛中试跳总次数,甲少于乙,所以甲为第二名,乙为第三名。

3.田赛远度项目的比赛成绩相等时名次评定

田赛远度项目的比赛成绩相等时,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时,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余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者,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的一轮试跳或试掷,直到决定名次。

4.全能比赛的每名运动员全部项目得分总和排列名次

若总分相等时,则以单项得分多的项目较多者名次列前;如仍不能判定时,则以任何一个单项得分最多者名次列前。

(二)田径、游泳比赛团体总分名次评定

田径、游泳比赛的团体总分名次评定办法基本相同,其评定办法如下。

1.按所获名次分的总和分的多少决定名次,总分多者名次列前

田径、游泳比赛的团体名次,是以每个参赛运动员在各个单项比赛中所获名次的得分为基础相加计算的。如取前6名的名次分分别按7,5,4,3,2,1计分;如取前8名,名次分按9,7,6,5,4,3,2,1计分。总分多的名次列前。若有特殊规定,如接力、全能项目、破纪录等的加分,都必须在竞赛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2.团体总分相等时名次的评定

总分相等时评定名次的办法,应在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

一般为:

(1)团体总分相等时,则在总分相等的队之间,以破纪录的项、次多少决定名次,破纪录项次多者,名次列前。

(2)如破纪录的项次数仍相等,则以获第一名数多少决定名次,获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

(3)如仍相等,则以获第二名数多者名次列前。

(4)如再相等,则按照上述办法类推,直至评定出名次。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一、 比对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1、 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各个参加实验室分别测试同一个肓样的某个量值来实 现的,对肓样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变化稳定性要好,确保各实验室测试结果期的差异中尽可能不包含肓样变化的影响。比对可以是双边的可以是多边的,除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织外,一般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在选择比对的实验室中尽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明显低于3倍或3倍以上,比对也可在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实验室间进行。 2、 不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 采用比对样品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用同一台仪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 留样再试的物品,要求存留试样性能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前后两次采用相同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两次测量期间相隔在一个月以上。 二、 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计算比率值Ea 来进行评定) 1、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评定方法: 22| |R L R L n U U X X E +-= (1) 其中,X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X R ——指定实验室测量值; U L ——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 U R ——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

2、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室,比对双方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相同,设比对双方的不确定度均为U ,这时如只找到一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则: U Y Y E R L n 2| |-= (2) 其中,Y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Y R ——另一实验室测量值; 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对,则: U n n Y Y E R L n 1 ||--= (3) 其中,R Y 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值(包括本实验室的测量值)的平均值,n 为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3、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在再试的比对试验则: U X X E n 2| |21-= (4) 其中,X 1——第一组人员的测量值; X 2——第二组人员的测量值。 4、当产品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由规定人员之间或实验室间的实验允差值时,设标准规定的允差值为W ,则: W X X E R L n | |-= …………………………(5) 5、如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含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再试的比对试验)给不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只能给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即测量仪器经检定合格的准确度指标)而且其最大允许误差相同或基本相同(设为±△),这时上述公式中的U 可以用2(△/3)代替〉。

预测方法的分类

预测方法的分类 郑XX 预测方法的分类 由于预测的对象、目标、内容和期限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预测方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近千种预测方法,其中较为成熟的有150多种,常用的有30多种,用得最为普遍的有10多种。 1-1预测方法的分类体系 1)按预测技术的差异性分类 可分为定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技术、定时预测技术、定比预测技术和评价预测 技术,共五类。 2)按预测方法的客观性分类 可分为主观预测方法和客观预测方法两类。前者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后者主要借 助数学模型。 3)按预测分析的途径分类 可分为直观型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方法、因果分析 预测方法等。 4)按采用模型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经验预测模型和正规的预测模型。后者包括时间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 型、结构关系模型等。 1-2 常用的方法分类 1)定性分析预测法 定性分析预测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历史与现实的观察资料,依赖个人或集体的经验与智慧,对未来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作出判断的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优缺点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 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的迅速,省时省费用。

定性预测的缺点是: 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2)定量分析预测法 定量分析预测法是依据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近似地揭示预测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变动关系,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据此对预测目标作出定量测算的预测方法。通常有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和因果分析预测法。 ⅰ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以连续性预测原理作指导,利用历史观察值形成的时间数列,对预测目标未来状态和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判断的预测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一、 令狐文艳 二、比对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1、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各个参加实验室分别测试 同一个肓样的某个量值来实现的,对肓样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变化稳定性要好,确保各实验室测试结果期的差异中尽可能不包含肓样变化的影响。比对可以是双边的可以是多边的,除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织外,一般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在选择比对的实验室中尽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明显低于3倍或3倍以上,比对也可在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实验室间进行。 2、不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 采用比对样品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用同一台仪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 留样再试的物品,要求存留试样性能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前后两次采用相同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两次测量期间相隔在一个月以上。 三、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计算比率值Ea来进行评定)

1、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评 定方法: 22| |R L R L n U U X X E +-= (1) 其中,X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X R ——指定实验室测量值; U L ——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 95%); U R ——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 95%)。 2、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室,比对双方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相同,设比对双方的不确定度均为U ,这时如只找到一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则: U Y Y E R L n 2| |-= (2) 其中,Y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Y R ——另一实验室测量值; 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对,则: U n n Y Y E R L n 1| |--=…………………………(3) 其中,R Y 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值(包括本实验室的测量值)的平均值,n 为包括本实验室在内的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3、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在再试的比对试验则:

食品感官检验

食品感官检验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感官鉴评的定义 2、感觉阈 3、绝对阈 4、范氏实验 5、啜食实验 6、感觉疲劳 7、二、三点实验法 8、三点实验法 9、顺位实验法 10、描述实验法 二、问答题 1、心理对感觉的影响,并详细说明, 2、选择食品感官鉴评候选人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详细说明。 3、在食品感官鉴评人员筛选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详细说明。 4、详细说明感官鉴评的环境条件, 5、掌握几个描述分析的语言及特点,如果汁、火腿肠、牛奶(鲜)、面包、奶粉等。 答案如下: 一、 1、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

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感觉阈:a、是指从刚能引起至刚好不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b、感官(受体) 接受的上下限对最小变化的敏感程度。(ab任选一个作答) 3、绝对阈:是适足以引起感官反应的单一刺激能量的强度。(上下限、觉察阈) 4、范氏实验:通过舌头来感觉气味,使用啜食技术,用于食品的香味识别。 5、 6、感觉疲劳:由于受到连续和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降低。 7、 二、三点实验法 先提供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 同。要求鉴评员熟悉对照样品之后,从后者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称为二-三点检验法,也称一-二点检验法。 呈送顺序有:RAAB, RABA(其中A为参照样)。 8、三点实验法 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于 其它两样品或哪两个样品相似的检查方法称为三点试验法,也称三角试验法。 呈送顺序有:ABA、AAB、ABB、 BAA、 BAB、BBA。 9、顺位实验法:比较多个样品,按照某一品质的大小、强弱进行排序的试验 方法。 10、描述实验法:有一组合格的感官评价人员对产品提供定性、定量描述的感觉检验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所有感官都要参与描述活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二、 1、a、对比增强b、对比减弱c、变调现象d、相乘作用e、阻碍作用 2、(1)兴趣。兴趣是挑选候选人员的前提条件。

方法比对评价

一、人员比对 方法规定r允许差时,进行人员比对的具有较高准确度的一方的测定值作为参考值,比对试验结果按下式进行评价: 若满足上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方法没有规定允许差时,进行人员比对的双方应对测定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比对试验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评价: 若满足上述公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二、方法比对 方法比对试验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评价: 若满足上述公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三、两台设备比对 当对多台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设备进行比对时,比对试验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评价:

若满足上述公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四、多台设备比对 当对多台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设备进行比对时,比对试验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评价: 若满足上述公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五、留样再测 留样再测时,比对试验结果按如下公式进行判定: 若满足上述公式,表明比对试验结果满意;若不满足,表明比对试验结果不满意。 上述各种比对结果评价中,要用到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测量不确定度,实验室在设计比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测量不确定度的问题,实验室要正确评定出比对数据的不确定度。 六、用z值比较法评价本次实验室的测试能力:

Z值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Z=x-X/σ 式中:x——测试人员所得到的结果 X——指定值(来自质控样品证书) σ——能力评定标准差(来自质控样品证书) 本次实验结果的评价原则: |Z|≤2 表明结果状况尚属满意,无需采取进一步措施;2<|Z|<3 表明结果状况有问题,产生警戒信号; |Z|≥3 表明结果状况不满意,产生措施信号。 1.2 人员之间差异比较: 用RPD:相对差异百分比来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RPD=|(Xa-Xb)|/(Xa+Xb)/2?100% 可接受范围是RPD≤10%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一、总则 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内以及试验室间的重复性或复现性比对试验结果的评判。其中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解释如下: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这些条件称为重复性条件。 ②重复性条件包括: 相同的测量程序; 相同的观测者; 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 相同地点; 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①改变条件可包括: 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 观测者; 测量仪器; 参考测量标准; 地点; 使用条件; 时间。 二、比对试验评判标准 1.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土工、集料及化学试验的比对数据,按相应规范 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来评定。 2.对于相应规范无重复性和复现性规定的允许差值且具有一定量样本的比对试验,按以下方式评定:

满 意:σ2<-L L ; 基本满意:σσ2≤-≤L L ; 不 满 意:σ3>-L L 。 其中:L —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 L —各参试人员或单位或按不同方法、测量设备测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σ —所有样本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3.对于试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经各参试试验室商讨,将各试验室的测量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按下面方式计算n E 后来评定: 22ref lab n u u X x E +-= 其中:x — 参比试验室的测量值; X — 主导试验室的测量值; lab U — 参比试验室的不确定度; ref U — 主导试验室的不确定度。 能力评价:|n E |≤1为比对满意,|n E |>1为比对不满意。

食品感官鉴别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实验3预测分析法

一、分析 语法分析部分我们我们采用LL(1)方法实现,采用LL(1)方法实现语法发分析要求文法满足以下要求: 一个文法能否用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与文法中相同左部的每个产生式右部的开始符号集合有关,当有右部能=*=>ε时则与其左部非终结符的后跟符号集合也有关,此外在产生式中不存在左递归,无回溯。它的基本思想是从左到右扫描源程序,同时从识别符号开始生成句子的最左推导,并只向前查看一个输入符号,便能唯一确定应选择的规则。 下面将确切地定义满足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条件的文法即LL(1)文法及LL(1)文法的判别并介绍如何对非LL(1)文法进行等价变换问题,也就是消除一个文法中的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 注意: 一个文法中含有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绝对不是LL(1)文法,所以也就不可能用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法,对此结论可以证明。然而,某些含有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的文法在通过等价变换把它们消除以后可能变为LL(1)文法,但需要用LL(1)文法的定义判别,也就是说文法中不含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只是LL(1)文法的必要条件。 LL(1) 文法的定义(5种定义): 一个文法符号串的开始符号集合定义如下: 定义1.设G=(VT,VN,S,P)是上下文无关文法,α是任意的文法符号串,FIRST(α)是从α推导出的串的开始符号的终结符集合。。。。 FIRST(α)={a|α=*=>aβ,a∈VT,α,β∈V*}若α=*=>ε,则规定ε∈FIRST(α). 当一个文法中相同左部非终结符的右部存在能=*=>ε的情况则必须知道该非终结符的后跟符号的集合中是否含有其它右部开始符号集合的元素。为此,我们定义一个文法非终结符的后跟符号的集合如下: 定义2.设G=(VT,VN,S,P)是上下文无关文法,A∈VN,S是开始符号 FOLLOW(A)={a|S=*=>μAβ,且a∈VT,a∈FIRST(β),μ∈VT* ,β∈V+} 若S=*=>μAβ,且βε, 则#∈FOLLOW(A)。也可定义为:FOLLOW(A)={a|S=*=> …Aa…,a ∈VT} 若有S=*=> …A,则规定#∈FOLLOW(A) 这里我们用'#'作为输入串的结束符,或称为句子括号,如:#输入串#。 定义3.给定上下文无关文法的产生式A→α, A∈VN,α∈V*, 若α==>ε,则SELECT(A →α)=FIRST(α) 如果α=*=>ε,则SELECT(A→α)=FIRST(αε)∪FOLLOW(A)。FIRST(αε)表示FIRST(α)的非{ε}元素。 更进一步可以看出能够使用自顶向下分析技术必须使文法满足如下条件,我们称满足条件的文法为LL(1)文法,其定义为: 定义4.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是LL(1)文法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对每个非终结符A的两个不同产生式,A→α, A→β,满足SELECT(A→α)∩SELECT(A →β)=空,其中α,β不同时能ε. 定义5. LL(1)文法也可定义为: 一个文法G是LL(1)的,当且仅当对于G的每一个非终结符A的任何两个不同产生式A→α|β,下面的条件成立: (1)FIRST(α)∩FIRST(β)= 空,也就是α和β推导不出以某个相同的终结符a为首的符

食品感官分析

食品感官分析 第一章概述 1. 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 现代感官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二是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 3. 食品感官分析是通过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4. 常包括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和结论。 5. 食品感官分析的适用范围:食品的评比、消费者的择食、开发新产品。 第二章感觉的基础 1. 感觉是生物(包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刺激到生物体的受体部位后,在生物体中产生的印象和(或)反应。 2. 感官通常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①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②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③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④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⑤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3. 感觉阈值是指刚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各种感觉的感觉阈分为两种:绝对阈和差别阈。 4. 绝对阈: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 5. 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者是最小可察觉差别水平( JND)。 6. 影响感觉的因素: 1) 影响感觉的几种现象: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现象、阻碍现象。 2) 温度对感觉的影响:理想的食物温度因食品的不同而异,以体温为中心,一般在±(25?30)C 的范围内。 3) 年龄与生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各种感觉阈值都在升高,敏感程度下降,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变 化。另外,人的生理周期对事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疾病也会影响到人的感觉敏感度。 7. 疲劳现象:疲劳现象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当一种刺激长时间施加在一种感官上后,该感官就会产生疲劳现象。 第三章食品感官分析的环境条件 1.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应达到的要求: I 一般要求: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建立在环境清净、交通便利的地区,周围不应有外来气味或噪声。 II 功能要求:食品感官实验室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III 试验区内的环境要求:这里专指试验区环境内的气象条件,包括室温、湿度、换气速度和空气纯净程度。(1) 试验区内的微气候:①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20?22 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眩右。②换气 速度:换气速度以半分钟左右置换一次室内空气为宜。③空气的纯净度:检验区应安装带有磁过滤器的空调,用以清除异味。 (2) 光线和照明:桌面上的照度应有300?500lx ,推荐的灯的色温为6500K。 (3) 颜色:检验区墙壁的颜色和内部设施的颜色应为中性色,以免影响检验样品。 (4) 噪声:检验期间应控制噪声,推荐使用防噪声装置。 2.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中隔挡的数目一般为5?10个,但不得少于3个。 3. 样品制备的要求: (1) 均一性:所谓均一性就是指所制备的样品的各项特性均应完全一致,包括每份样品的量、颜色、外观、形态、

食品感官检验

第一章 令狐采学 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它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三类感官评价方法: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实验 3.人作为仪器的特点(也为缺陷): 1)不稳定性 2)人容易受到干扰 4.所以在感官检验当中感官评价人员需要做到的有(针对3如 何克服避免): 1)实验要反复几次进行 2)每次试验使用多个品评者,通常参评者的数量要在20~50 之间 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项目目标的确定 2)实验目标的确定 3)样品的筛选 4)实验设计 5)实验的实施

6)分析数据 7)解释结果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 2、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感受 3、黏稠性(黏度):黏度是指液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感觉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二、填空题: 1、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分别是_视觉_、__听觉__、_嗅觉_、_味觉_、__触觉_。 2、四种基本的味觉分别是___酸__、__甜___、__苦__、___咸_。 3、声音的三种特性分别是:__音调___、__音量___、___持续性___。 三、判断题: 1、食品的声音特性与食品的硬度和脆性有关。(T ) 2、感觉是由适当的刺激所产生的,然而刺激强度不同,产生的感觉是不相同。(T )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比对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1实验室间比对:采用各个参加实验室分别测试同一个肓样的某个量值来实现的,对肓 样的要求 是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变化稳定性要好,确保各实验室测试结果期的差异中 尽可能不包含肓样变化的影响。比对可以是双边的可以是多边的,除了中国实验室国 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织外,一般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在选择比对的实验室中尽 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明显低于 3倍或3倍以上,比对也可在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测 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实验室间进行。 2、不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 采用比对样品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用同一台仪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 的方法进行测试。 留样再试的物品,要求存留试样性能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前后两次采用相同 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两次测量期间相隔在一个月以上。 比对结 果的评定方法(计算比率值 Ea 来进行评定) 1、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评定方法: _|X L _X R | ;2 2 .U L U R 其中,X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X R ――指定实验室测量值; U L ――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 95%); U R ――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 95%)。 2、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室,比对双方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相同,设 比对双方的不确定度均为 U ,这时如只找到一个实验室进行对比,贝 其中,Y L ——本实验室测量值; Y R ――另一实验室测量值; 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对,贝 |Y L -Y R | .n n iU 其中,Y R 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值(包括本实验室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n 为包括本实验室在内 的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3、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在再试的比对试验则: |X i -X 2| 2U 其中,X i ――第一组人员的测量值; X 2――第二组人员的测量值。 4、当产品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由规定人员之间或实验室间的实验允差值时, 设标准规定的允 差值为W ,贝 |X L -X R I W (1) |Y L 二 Y R I ............................................ 2U (2) (3) (4) (5)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 外观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 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 使得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 降低(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 激强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 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 肪和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 品喜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 减少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 属性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

编译原理-预测分析法(附源码)

预测分析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 预测分析法 二、实验目的 根据某一LL(1)文法编制调试预测分析程序,以便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进行分析。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加深对预测分析法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10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 四、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LL(1)文法为表达式文法: E→E+T | T T→T*F | F F→i | (E) 编写识别表达式文法的合法句子的预测分析程序,对输入的任意符号串,给出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分析过程要求输出步骤、分析栈、剩余输入串和所用产生式。如果该符号串不是表达式文法的合法句子,要给出尽量详细的错误提示 五、源程序清单、测试数据、结果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UM = 20;//初始化的栈的大小 //非终结符数组集 char Var[5] = { 'E','R','T','M','F' }; //终结符数组集 char Ter[6] = { 'i','+','*','(',')','#' }; string pred[5][6] = { { "TR","","","TR","","" },{ "","+TR","","","@","@" },{ "FM","","","FM","","" },{ ""," @","*FM","","@","@" },{ "i","","","(E)","","" } }; typedef struct { char *top; char *base; int stacksize; int num; }Stack;// 栈结构体 void init(Stack *ss) {//初始化栈 ss->base = (char *)malloc(NUM * sizeof(char)); if (!ss->base) exit(1); ss->top = ss->base; ss->stacksize = NUM; ss->num = 0; }

预测分析法(编译原理)

实验二基于预测方法的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了解预测分析器的基本构成及用自顶向下的预测法对表达式进行语法分析的方法,掌握预测语法分析程序的手工构造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编译程序的基于预测方法的语法分析过程。 2、根据预测分析原理设计一个基于预测方法的语法分析程序。 三、实验要求 对给定文法G[S]: S->AT A->BU T->+AT|$ U->*BU|$ B->(S)|m 其中,$表示空串。 1、判断上述文法G[S]是否LL(1)文法,若不是,将其转变为LL(1)文法; 2、对转变后的LL(1)文法建立预测分析表; 3、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编译原理教材教材第五章P94的图5.11手工构造预测分析程序; 4、用预测分析程序对任意给定的键盘输入串m+m*m#进行语法分析,并根据栈的变化状态输出给定串的具体分析过程。 四、运行结果 从任意给定的键盘输入串: m+m*m#; 输出: 本实验重点有两个:一是如何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实现预测分析表存储和使用;二是如何实现各规则右部串的逆序入栈处理。 建议:使用结构体数组。 六、分析与讨论 1、若输入串不是指定文法的句子,会出现什么情况? 2、总结预测语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和实现的一般方法。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stack1 { char stack[10]; }sta[][7]= { "\0","+","*","(",")","m","#", "S","\0","\0","AT","\0","AT","\0", "A","\0","\0","BU","\0","BU","\0", "T","+AT","\0","\0","$","\0","$", "B","\0","\0","(S)","\0","m","\0", "U","$","*BU","\0","$","\0","$" }; //struct stack *head; char stack_1[10]={'\0'},stack_2[10]={'\0'},stack_3[10]={'\0'}; int i,j,k,len_1,len_2,len_3,mark=0; void main() { // void c_stack(); void analyze_stack(); void surplus_str(); int rules(); // printf("%s\t",sta[0][1].stack); // printf("\n"); while(1) { // system("cls"); mark=0; printf("请输入串:\n"); gets(stack_3); if(stack_3[0]=='0') break; stack_1[0]='S'; len_3=strlen(stack_3); if(stack_3[len_3-1]!='#')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及答案2014期末必过复习资料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分析型和偏爱型两大类,按感官检验方 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和描述检验法三类。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四种基本味觉。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舌尖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舌后部对苦味感觉灵敏,舌的两侧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检验室、样品制备室、和办公室三个独立的区域。外部环境条件、参与试验的评价员、样品制备是食品感官评价试验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结果的三个必备要素。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器皿编号样品的摆放顺序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结论。其结果是 以做出不同结论的评价员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简单描述性检验法定量描述性检验法。 8、二-三点检验法用于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异,尤其适用于鉴评员熟悉的 情况,如成品检验和异味检查。 9、进行食品感官鉴评时要注意样品的摆放顺序,把样品呈送给鉴评员,要保证样品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几 率相同或采用圆形摆放法。 10、感官鉴评人员在感官鉴评试验期间,理论上可以鉴评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但实际能够鉴评的样品数 取决于以下因素:感官鉴评人员的预期值,感官鉴评人员的主观因素,样品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反应,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2、感觉阈值(P10页) 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3、对比现象(P11页) 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

LL(1)预测分析法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LL(1)预测分析法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2.构造LR(1)分析程序,利用它进行语法分析,判断给出的符号 串是否为该文法识别的句子。 3.了解LR(K)分析方法是严格的从左向右扫描,和自底向上的 语法分析方法。 二、运行环境: 硬件:windows xp 软件:visual c++6.0 三、实验内容 1、分析使用LR(1)的优点: (1)LR分析器能够构造来识别所有能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写的 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 (2)LR分析方法是已知的最一般的无回溯移进-归约方法,它 能够和其他移进-归约方法一样有效地实现。 (3)LR方法能分析的文法类是预测分析法能分析的文法类的 真超集。 (4)LR分析器能及时察觉语法错误,快到自左向右扫描输入的 最大可能。

为了使一个文法是LR的,只要保证当句柄出现在栈顶时,自左向右扫描的移进-归约分析器能够及时识别它便足够了。当句柄出现在栈顶时,LR分析器必须要扫描整个栈就可以知道这一点,栈顶的状态符号包含了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如果仅知道栈内的文法符号就能确定栈顶是什么句柄。LR分析表的转移函数本质上就是这样的有限自动机。不过,这个有限自动机不需要根据每步动作读栈,因为,如果这个识别句柄的有限自动机自底向上读栈中的文法符号的话,它达到的状态正是这时栈顶的状态符号所表示的状态,所以,LR分析器可以从栈顶的状态确定它需要从栈中了解的一切。 2、LR分析器由三个部分组成: (1)总控程序,也可以称为驱动程序。对所有的LR分析器总控 程序都是相同的。 (2)分析表或分析函数,不同的文法分析表将不同,同一个文 法采用的LR分析器不同时,分析表将不同,分析表又可以分为动作表(ACTION)和状态转换(GOTO)表两个部分,它们都可用二维数组表示。 (3)分析栈,包括文法符号栈和相应的状态栈,它们均是先进 后出栈。 分析器的动作就是由栈顶状态和当前输入符号所决定。 四、程序源代码: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

. 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比对试验的方法和要求一、采用各个参加实验室分别测试同一个肓样的某个量值来实实验室间 比对:1、 现的,对肓样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空间变化稳定性要好,确保各实验室测试结果期的差异中尽可能不包含肓样变化的影响。比对可以是双边的可以是多边的,除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织外,一般进行实验倍3室间的比对,在选择比对的实验室中尽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明显低于倍以上,比对也可在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3或的实验室间进行。不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2采用比对样品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用同一台仪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留样再试的物品,要求存留试样性能稳定,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前后两次两次测量期间相测量设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采用相同测量方法、隔在一个月以上。Ea来进行评定)二、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计算比率值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可参照能力验证结果的评定方法:1、|X?X|…………………………(1)RL?E n22U?U RL其中,X——本实验室测量值;L X——指定实验室测量值;R U——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L U——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置信水平95%)。R1 / 7 . 比对双方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2、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室,相同,设比对双方的不确定度均为U,这时如只找

到一个实验室进行对比,则:|Y|Y?…………………………(2)RL?E n U2其中,Y——本实验室测量值;L Y——另一实验室测量值;R 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对,则:|Y|Y?R…………………………(3)L?E n nU1?n为包括本实其中,为多个实验室测量值(包括本实验室的测量值)的平均值,n Y R验室在内的参加实验室的个数。 3、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在再试的比对试验则:|XX?| 4)…………………………(21?E n U2 X——第一组人员的测量值;其中,1 X——第二组人员的测量值。2设标准当产品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由规定人员之间或实验室间的实验允差值时,4、,则:规定的允差值为W|?XX|5)…………………………(RL?E n W 给不出(含本实验室不同人员之间或留样再试的比对试验)5、如参加比对的实验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只能给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即测量仪器经检定合格的这时上述公式中的(设为±△),准确度指标)而且其最大允许误差相同或基本相同/)代替〉。2U可以用(△32 / 7 . 三、比对结果评价和应用 1、接受准则:E≤0.7,表明测量结果满意,可以接受;n、拒绝准则:E≥1,表明测量结果不满意,必须查找原因并迅速采取纠正措施;2n表明测量结果接近临界,基本满意,必须查找原因并3、临界预防准则:0.7< E<1,n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土工试验成果的分析整理方法:,绝S,变异系数CV通常在多次试验测定值xi,计算算术平均值,相应的标准差X判断其算术平,

常见的预测方法

常见的预测方法 一、外推法 这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它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同时考虑到事物发展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只要有有关过去情况的可靠资料就可对未来做出预测。其缺点是撇开了从因果关系上去分析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因而长期预测的可靠性不高。外推法在短期和近期预测中用的较多。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按时间将过去统计得到的数据排列起来,看它的发展趋势。时间序列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数据具有不规则性。为了尽可能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法和指数滑动平均法。 1.移动算术平均法。移动算术平均法是假设未来的状况与较近时期有关,而与更早的时期关系不大。一般情况下,如果考虑到过去几个月的数据,则取前几个月的平均值。 2.指数滑动平均法。指数滑动平均法只利用过去较近的一部分时间序列。当时间序列已表现出某种规律性趋势时,预测就必须考虑这些趋势的意义,因此要采用指数滑动平均法。指数滑动平均法是对整个时间序列进行加权平均,其中的指数为0~1之间的小数,一般取0.7~0.8左右。 二、因果法 因果法是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定量方法。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确定性关系,也称函数关系;另一类是不确定性关系,也称相关关系。因果法就是要找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预测未来。 1.回归分析法。没有因果关系的预测只是形式上的一种预测,而找出因果关系的预测才是本质的预测。回归分析法就是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来进行的一种预测方法,不仅剔除了不相关的因素,并且对相关的紧密程度加以综合考虑,因而其预测的可靠性较高。 回归分析的做法是:首先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有哪些可能的相关因素,然后收集这些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因素(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根据这个方程就可预测未来。在技术预测中,多元回归分析很有价值。

食品感官分析复习要点

食品感官分析复习要点 第一章 1、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只是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食品感官分析在新产品研制、食品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方面都已获得广泛应用。 2、现代感官分析不单只是靠具有敏锐的感觉器官和长期经验累积的某一方面的专家的评价结构:①由专家担任评价员,只能是少数人,而且不易召集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敏感性、嗜好和评价标准,所以评价结果往往不相一致③人的感觉状态常受到生理(如疾病、生理周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④专家对评判对象的标准与普通消费者的看法常有较大差异 ⑤不同方面的专家会遇到感情倾向和利益冲突等问题的干扰。 3、现代感官分析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二是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 4、食品感官分析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和结论。①组织:包括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建立、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评价时的外部环境保障。其目的在感官分析实验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实验,从而使各种偏见和外部因素对结果影响降到最低。②测量:评价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行为反应、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表达产品定性、定量关系。③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自评价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它是感官分析过程的重要部分,可借助计算机和优良软件完成。④结论:在基于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包括所采用的方法、实验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5、理化分析无法代替感官分析:①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②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③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④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理的理化分析方法。⑤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⑥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准确度,数据库等尚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二章 1、感觉:感觉是生物(包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能刺激到生物体的受体部位后,在生物体中产生的印象和反应 2、感觉受体分类:①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和平衡②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③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化学感。可以广义的概括为物理感(视觉、听觉和触觉)和化学感(味觉、嗅觉和一般化学感,后者包括皮肤、黏膜或神经末梢对刺激性药剂的感觉)。 3、感官特征:①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②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③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④心理作用对器官识别刺激有影响。⑤不用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4、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可被保留,贮存在头脑中,并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显现。 想象:人脑对已贮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现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5、韦伯定律:K=?I/I,?I表示物理刺激恰好能够被感知差别所需的能量;I表示刺激的初始水平;K表示韦伯常数 费希纳定律:S=KlgI,S表示感觉强度;I表示物理刺激强度;K表示韦伯常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