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统一、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上海市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预警信息的定义)

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第四条(预警信息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一般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五条(预警信息发布原则)

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遵循“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原则。

“分类管理”是指负有相关种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职能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预警信息的制作、审核和签发工作。

“分级预警”是指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根据预警分级标准进行相应级别的预警发布。

“平台共享”是指需要向社会或特定对象发布的预警信息,应通过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

“规范发布”是指通过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要明确预警覆盖范围、预警受众对象、预警发布渠道和预警响应规则。

第六条(预警发布中心)

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以下简称“市预警发布中心”)承担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负责建设、升级和管理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市预警发布中心设在市气象局,由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共同管理,其中市应急局负责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协调,市气象局负责市预警发布中心的业务运行和日常维护。

市预警发布中心建立并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

市预警发布中心与区预警发布中心建立信息互通和联动发布工作机制。

第七条(预警管理部门)

市应急、防汛、水务、气象、海洋、民防、地震、农业农村、交通、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以下统称“预警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做好相应类别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审核、评估检查等工作。本部门已有发布系统,要与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衔接,实现统一、集约发布。

第二章预警信息发布

第八条(预警信息制作及要求)

预警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发展态势,按照预警级别划分标准,制作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需要时,可建立内部预通报和会商制度。

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预警类型、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等。

第九条(预警信息审批)

预警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预警信息分级发布标准和审批制度,并报市应急局备案。

向社会发布的预警信息,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应当经预警管理部门领导或其授权的人员审核。需报市政府审批的预警信息,由预警管理部门按照程序报批。未按照规定审批的预警信息,不得向社会发布。通过预警发布中心发布的预警信息需同时向市应急局报备。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

向社会发布的预警信息,经审批后,由预警管理部门通过设在本部门的预警发布终端向市预警发布中心推送。市预警发布中心应当及时接收,对文字内容进行核对,通过预警发布系统向社会发布。

向防御重点单位等特定对象发布的预警信息,预警管理部门要与市预警发布中心对接,按照商定形成的发布规范执行。

第十一条(预警响应)

相关区和部门、单位应当主动与市预警发布中心对接,确保能够及时、准确接收到预警信息。

相关区和部门、单位收到预警后,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及时落实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并做好督促检查。

乡镇、街道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公告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以及有关建议、劝告传达到辖区内的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通信盲区等特殊场所。

第十二条(发布监控)

市预警发布中心应当做好信息发布监控,做好预警信息发布的全程留痕、预警回执和环节计时,保证预警信息按照要求有效发布,并及时汇总预警信息发布相关的统计数据,向预警管理部门反馈。

第十三条(预警信息调整和解除)

预警级别发生变化时,预警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对需要解除的预警,应当及时解除。

预警信息的调整、解除流程,与预警信息的发布流程相同。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发布渠道)

市预警发布中心应当整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政务微信和微博、手机短信、智能终端、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渠道,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畅通和广覆盖。

市交通委、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绿化市容局等公共发布资源的管理单位,应当协调将高架情报板、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楼宇及商圈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发布资源与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并根据预警信息发布需求,配合市预警发布中心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确保多途径、多手段第一时间让社会公众获取预警信息。

第十五条(运行管理)

市应急局要加强对市预警发布中心的工作指导,协调建立健全市预警发布中心运行保障机制。

市气象局要加强对市预警发布中心的日常管理,做好对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改造升级,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市预警发布中心要加强对区级预警发布系统建设的指导。

第十六条(监督管理)

预警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预警信息传播的监督管理,杜绝错发、误发预警信息等情况发生。

对未经授权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等导致预警信息发布出现重大失误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需要通过市预警发布中心对社会发布的突发事件其他相关信息的,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9年7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7月14日。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昌吉州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的发布,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昌吉州行政区域内发布预警信息,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有其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第四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州、县市(园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宣布解除警报。 第五条预警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制度。达到三级预警信

息由州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州人民政府授权统一发布;四级预警信息由相关县市(园区)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县市(园区)人民政府授权统一发布;特殊情况下,州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直接发布。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州、县市(园区)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后,可以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发布专项预警信息。 第六条需要发布的三级预警信息,要报州人民政府审批;四级预警信息,要报县市(园区)人民政府审批。专项预警信息视情况报州、县市(园区)人民政府审批。以上预警信息通过州及相关县市(园区)政府网站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 州、县市(园区)政府网站由州、县市(园区)信息办公室负责管理。 第七条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八条州、县市(园区)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国软件功能升级操作手册V1.0

附件2 所属系统: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文档类型:发布管理平台软件升级操作手册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管理平台软件升级 操作手册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华云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3月

目录 1省级节点升级操作 (1) 1.1 配置准备 (1) 1.1.1 执行配置准备脚本 (1) 1.1.2 重启系统服务 (3) 1.1.3 将双机服务设置为未管理状态 (5) 1.2 本级升级 (6) 1.2.1 系统升级 (6) 1.2.2 执行本地配置脚本 (8) 1.2.3 将双机服务设置为管理状态 (9) 1.2.4 重启系统服务 (10) 1.2.5 启用数据存储备份功能 (10) 1.3 版本发布 (14) 1.3.1 下发升级包 (14) 1.3.2 升级监控(下级) (16) 1.4 升级验证 (16) 2市级节点升级操作 (21) 2.1 配置准备 (21) 2.1.1 执行配置准备脚本 (21) 2.1.2 重启系统服务 (22) 2.2 本级升级 (23) 2.2.1 系统升级 (23) 2.2.2 执行本地配置脚本 (25) 2.2.3 重启系统服务 (26) 2.2.4 启用数据存储备份功能 (26) 2.3 升级验证 (30) 3县级配置及用户的迁移 (35) 3.1 配置过程及验证 (35)

1省级节点升级操作 步骤总结如下: 1,配置准备 2,本级升级 3,版本发布 4,升级验证 1.1配置准备 正式执行升级操作之前需要做配置工作,操作内容如下: 1,对应用程序就行备份(AMP); 2,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 3,修改tomcat配置文件(context.xml) 4,修改应用程序配置文件(scpConfig.properties); 5,给eas用户增加mysql用户组,以便读取mysql日志; 6,修改数据库配置文件(https://www.doczj.com/doc/2914987095.html,f); 以上操作都已经写入脚本,用户只需要调用脚本即可。 1.1.1执行配置准备脚本 说明:宽带网双机(A01,A02)和政务网双机(B01,B02)共4台机器都需要操作,步骤如下: 1,以root用户登录,并将脚本文件(beforeUpgradeOperate.sh),拷贝到每台服务器的/root/Desktop(桌面)上; 1,执行命令: cd /root/Desktop/ sh beforeUpgradeOperate.sh 2,在脚本执行过程中需要用户输入当前服务器eas用户和easmi用户的密码(eas和easmi用户的默认密码是eas123和easmi123;如果修改过系统用户密码,,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突 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根据铁路总公司、广铁集团相关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分部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信息,项目分部向建设单位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以及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 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处理。 第三条各分部应及时向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报送本管段突发事件信 息。 第四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应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以及后 续处置和应对措施等要素。 第五条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按照重大突发事故报送标准,经领导同意后,以《中铁三局怀邵衡项目分部突发 事件信息专报》(附件1)形式报送建设单位。报送地方政府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过电传方式报送。 第六条上级领导对上报信息作出批示或者指示的,项目分部值班室(应急办)要及时传达、落实,有关分部要及时跟踪续报有关情况并落实领导批示精神。第二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种类和主要内容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 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紧急重要情况等。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台风、暴雨、冰雹、洪涝、雨雪冰

冻等气象灾害,破坏性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可能或已经影响施工生产、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火灾爆炸、高墩深水、隧道冒顶涌 水突泥、桥梁制运架、支架造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既有铁路公路运河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重大动物疫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管段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社会治安事件,涉外 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冲击公司机关,阻断铁路交通,非法集会和集体静坐、上访请愿、越级集体访等群体性事件。 (五)其他紧急重要情况。 1.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兆信息。 2.管段周边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影响施工生产的信息。 3.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诱发因素,以及职工队伍倾向性的思想反映。 第八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 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 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三章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制 第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地分部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地分部主要承担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

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示范文本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目的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向公司及社会提 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 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 全,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切预警信息的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警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 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

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3.2 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 职责 4.1 综合部职责 负责与当地气象、水利、林业、地震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各类应急信息。 4.2 生技部职责 根据各类应急信息制定、落实相对应应急措施。每月对预警信息发布工具、器材、仪器进行检查、补充。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预警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最大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二、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和危害现状的科学分析。 三、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局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

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我局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3)较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我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建设系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臵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 (一)实行联合办公。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四)报送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的影响与危害程度;采取了哪些处置办法;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跟踪与续报。事件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每次应急处置完成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损失进行评估,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六)做好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救助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表彰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追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595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向公司及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切预警信息的发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警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

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3.2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职责 4.1综合部职责 负责与当地气象、水利、林业、地震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各类应急信息。 4.2生技部职责 根据各类应急信息制定、落实相对应应急措施。每月对预警信息发布工具、器材、仪器进行检查、补充。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预警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维护公司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5.2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有关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

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及各类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及各类应急预案 为确保门诊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如下: (一)成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11111 副组长:111111111 成员:111111111111111111111 (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 突发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等方面。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三级: 一级风险: 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 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 5.小范围停电、停水。 6.病人出现晕厥等情形。 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3.出现停电、小面积起火影响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 4.日常生活意外造成较严重后果。 三级风险: 1.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重大火灾、触电身亡等。 2.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4.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5.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三)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报告制度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或科室报告科室负责人,责任科室首先进行协调沟通,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该尽量当场协调解决,不能协调处理的必要时引导到相关部门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报告科室负责人及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为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我行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流程。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 重大突发事件指可能对我行自身经营发展、区域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违法违规经营事件; (二)被诈骗、抢劫、盗窃等外部事件; (三)因IT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中断的事件; (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 (五)重大涉诉事件和舆情事件; (六)客户经营出现危机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七)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处理流程 (一)事发机构出现突发事件后,由各一级分行及时报送总行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发生在总行、附属公司的突发事件,

由部门、附属公司报送分管行领导和总行办公室。 (二)总行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负责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分管行领导。牵头部门不明确时,办公室就处置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提出建议。 (三)牵头部门在分管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主要流程包括:1、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等作出评估,提出处理措施;2、向行领导报告最新情况;3、指导分行做好应急处理;4、拟订媒体应答口径报办公室;5、持续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有关部委进行报告。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总行可成立临时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行领导担任,小组设在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 (五)办公室统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牵头部门和相关分行应对舆情。 三、牵头部门 (一)IT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信息科技部牵头负责。 (二)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引发我行营业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三)聚众上访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党务工作部牵头负责。 (四)外部侵害且无我行人员参与的涉案事件,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 (五)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职,或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2484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向公司及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切预警信息的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警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

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3.2 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 职责 4.1 综合部职责 负责与当地气象、水利、林业、地震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获取各类应急信息。 4.2 生技部职责 根据各类应急信息制定、落实相对应应急措施。每月对预警信息发布工具、器材、仪器进行检查、补充。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试验方法第2部分:余辉亮 度的测定》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由于其可以利用日光或灯光储光在夜晚或黑暗处发光,因而广泛应用在夜间应急指示,光电子器件或元件、仪表显示,弱光照明,建筑装饰,工艺美术及国防军事(如夜行地图)等诸多方面。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稀土长余辉荧光粉》是2010年制定的。该标准涉及了相对亮度、中心粒径、发射主峰、发光颜色和色品坐标这五个指标。 随着稀土长余辉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稀土长余辉荧光粉的应用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发光纤维、发光油墨、发光陶瓷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广。另外,随着稀土长余辉发光制品应用技术的改进,对现有的稀土长余辉荧光粉的粒度和亮度指标均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原标准经过几年的使用,发现相对亮度这个指标没有实际意义,生产企业与应用客户的沟通均采用余辉亮度这个指标,特别是国外客户明确提出几个时刻点的余辉亮度要达到多少mcd/m2才属于合格产品。鉴于以上几点,2010年制定的《稀土长余辉荧光粉》的产品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为了使新修订的产品标准能真实地反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使生产企业的产品和客户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收集汇总了目前生产企业:内蒙古天彩稀土发光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力光源有限公司,大连路明集团,淄博天鸿新材料有限公司,济南陆美斯发光材料有限公司,佛山钜亮光学材料有限公司等和应用客户的意见,建议在国家标准中增加1~10μm 长余辉荧光粉的性能指标,细化中心粒径范围。结合生产企业和客户的使用意见,本次标准的修订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对级别,中心粒径范围和牌号做了适当的调整。将相对亮度更改为余辉亮度,因为企业在使用长余辉荧光粉时只考察荧光粉的余辉亮度,并不考察其相对亮度,而且原国家标准GB/T 24980-2010中相对亮度的测定,需要测试待测样品的余辉亮度和国家标准样品的余辉亮度,待测样品的余辉亮度除以国家标准样品的余辉亮度,得到待测试样的相对亮度,测试程序复杂。为此,急需对国家标准《稀土长余辉荧光粉》GB/T 24980-2010进行修订,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净水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实施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运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公司其他负有应急预案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公司运营部负责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其他负有应急预案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九)有与地方政府联动机制预案。 第六条公司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七条公司根据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发事件,组织编制本单位的总体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八条对于某一种类的突发事件,公司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10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向公司及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切预警信息的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警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 3.2 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2015版)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拱极路校区 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 高校是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汇聚和碰撞之地,由此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并持续的构建全新的安全保障系统,以保障校园的安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拱极路校区学生安全状况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反动意识形态和不良信息的渗透 青年学生容易被一些暴力、色情、反动宣传等不健康的东西所迷惑,各类网络平台更是反动思潮冲击的对象,其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2. 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形式不容乐观。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学生被抢、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 3. 学生心理发展处于自我统一性不太完善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处理等事情上容易遭受挫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构建学生安全保障系统 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五步工作法): 上报原则: 属地管理、信息共享、分线上报、协同处理。 上报类别: 1)即时上报 2)处理过程中上报 3)事后汇报和登记备案(附件1突发事件登记表)事件分级参考:(附件2突发事件分级参考)

1.管理目标 以“确保学校稳定,学生安全”为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2.预警内容 1)对学生管理、安全、生活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与处理。 2)分析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提高对一些敏感型、群体性很强的问题的警觉性,采 取预防性的措施和办法,将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恶性事故发生。 4)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的渗透以及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采取积极预防的防范与对策。 3.工作职责 寝室长、班长(团支书)以及各学生组织负责人是该组织的第一信息提供和联络的责任人。协助老师做好管理工作。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现象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汇报。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向相关领导汇报,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交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保护参建各方的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安全等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四个等级。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项目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标段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群体性阻工、集体械斗等社会治安类事件、火灾、高墩、隧道内作业、箱梁制运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施工安全事故灾难。 第六条突发事件的响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各类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级标准按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中交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贵州长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突发风险事件是指对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各平台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使员工人身安全、公司正常经营和信誉面临损失、损害的各类内、外部突发风险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市场稳定的公司紧急事件的处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四类: (一)治理类 1、公司主要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社会、股东、员工之间存在纷争诉讼,包括因劳动争议引起的职工群体上访或罢工事件;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二)经营类 1、公司董事会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5、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或无持续经营能力; 6、其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三)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理、终止与善后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交通运输设施毁损,交通运输中断、阻塞,重大船舶污染及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等,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疏散或者救援人员,提供应急运输保障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四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协调联动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共同加强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准备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并发布国家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国家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储备应急运力,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应急保障体系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并发布地方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统筹规划、建设本辖区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储备应急运力,相关内容纳入地方应急保障体系规划。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交通运输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交通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可能需要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