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格式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格式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格式
植物地理学校园实习-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格式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i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种i的个体数; i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铺地黍15 0.27 1.74 0.57 2.58 瓶尔小草31 0.55 1.16 0.64 2.35 蛇莓8 0.14 1.16 0.17 1.47 黄鹌菜 2 0.04 0.58 0.1 0.72 苦麦菜 1 0.02 0.58 0.1 0.7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校园植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 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 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内外荒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人为因素对于杂草生长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狗尾巴草(禾本科)、马唐(早熟禾科马唐属)、狗牙根草(禾本科狗牙根属)、灰枝笕、灰绿藜、葎草(桑科)、龙葵(茄科)、臭草(禾本科)、草熟禾、打破碗碗 花等常见野生杂草。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测绳。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

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43个种类,26个科属,大小花木约1万多棵)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在选题方面有点忧郁,不知道从大的方面入手,还是从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时间的有限,要赶在树木落叶之前完成本项活动,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经到了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后来在学校养花师傅的帮助下,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再经过寻查相应文字资料,根据植物的树皮颜色、纹路等特点将植物介绍与其实物对号入座。 第三,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必须实地了解、调查、记录。并一一确定它们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 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 【概况】 (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 【内容】 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 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 积。)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位于钟祥镇国道213线旁,她犹如一座小型的绿色公园,校内绿化面积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钟祥镇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曹绍清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与微机老师联系或者利用手机,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校园绿色植物种类与调查结题报告

校园绿色植物种类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增长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会对植物分类 2 对学校植物进行观察,对校园绿化的现状进行反思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使我们的校园生活更绿色、更健康、更美好。 3通过活动,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绿化的责任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调查意义 在当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绿色植物正在离我们远去,而绿色植物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为我们净化空气合成有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绿化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发挥它们的作用,更显得异常重要。对我们现在中学生而言,学校是我们最熟悉的,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让同学们了解校园绿化情况,同时为提高校园绿化作出努力。在绿化校园的同时,也把生物课本上的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 三、调查工具 1、相机拍照片:主要拍摄每一种植物整体及它们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的照片。 2、材料与用具:相机、记录本、笔、标签 四、调查范围及内容 1、调查范围及路线:甬道两侧→平房区→教学楼前→操场周边→校园围墙四周 2、内容: 1) 调查校园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 2)关注植物的生长状况,找出哪些植物不适宜校园内种植,哪些植物生长状况差。 3)对某些植物的栽培养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法:观察校园内各绿化区植物种类,数量。 2、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活动 六、调查过程 1 确定调查目标 2准备调查工具相机、记录本、笔、标签 3分小组活动 4实地调查.观察校内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调查中叮嘱学生要注意安全,要爱护花草。 5.根据所收集的讯息、资料,讨论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刘璐学号20082501055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1年 3 月21 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i——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i——种i的个体数;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 福田区美莲小学刘玲玲 深圳是一个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这里有成千上万种花草树木,对于这样一座城市,只是“纸上谈兵”的让学生去认识一些植物,未免太浪费了。我们决定从了解植物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身边熟悉的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和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理念,争做绿色小卫士。 一、实施对象:二、三年级学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收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数量;了解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植物对人类的好处,理解“树木是人类的朋友”; 2、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一张名片; 3、通过活动训练学生归纳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学校的绿化出一个点子,给全体少先队员写一封倡议书,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 三、活动重、难点: 1、怎样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多视角、多角度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独立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调查研究方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让学生明确“我们需要研究什么” 让学生明确校园植物调查研究的主题及其意义。让学生明白植物既绿化了我们的生活,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那么,植物与我们生活环境的这种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确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活动主题的确定,不仅把师生关注的目光投向与己密切相关的事物上,同时作为调查活动的发动者与承担者,该主题赋予了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阶段:组成研究小组,确立学习方式 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不仅认识校园内的树木和花卉,了解相关植物知识,同时使自己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在调查过程中,要让绝 大多数同学都有独立观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成果交流和对观察活动的反思也是重要的一环。交流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延伸个人的观察点和弥补个人观察的死角,反思可以促进学生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智方式(包括观察、比较的思维方式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方式、态度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保证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三阶段:“我们点击导师,给导师发聘书” 学生依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和实际需要点击导师,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热情、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个个问题,遇到一个个挫折,从而会产生一个个需求。这种需要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深化探究必不可少的要素。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1 实验目的 1.1 学习掌握草本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 1.2 学习掌握群落调查资料、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1.3 学习掌握群落主要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 2 采样地点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紫荆书屋旁草坪. 3 仪器与工具 样方框(50cm×50cm),直尺,卷尺,记录本. 4 实验方法 4.1 样方设置 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4年4月12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陶南停车场旁草坪上采用规则取样,在样地中设置四条等距的样线,取其中两条,在样线上每隔5m 设置1个50cm×50cm 的样方,共计20个样方. 4.2 调查记录方法 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称、株数(或多度)、盖度以及高度(营养枝高度). 4.3 数据分析 4.3.1 相对多度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 % 100 ? 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 总数 4.3.2 频度与相对频度 该种出现的样方数 频度= 样方总数 该种的频度 相对频度=% ? 100 所有种的频度总和 4.3.3 相对盖度 样方中该种的盖度 相对盖度=% ? 100 总和 样方中全部个体的盖度 4.3.4 重要值 重要值= 相对多度+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 4.3.5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测定 在分布格局研究中,往往假定种群属于随机分布,对应的概率分布为泊松分布,对于泊松分布而言,具有方差与均值相等的性质.因此,可用方差均值比来统计和检验野外调查数据.本次实验采用分布系数法计算作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划分的依据.分布系数的统计量为:

x 2 x S C S 2 为方差:S 2 =[∑(f (x ))2 - (∑f (x ))2 /n]/(n-1) x 为均值:x =∑f (x )/n 5 调查结果 5.1 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实验所调查的草本植物群落共有草本植物14科18种,植物种类较多.其中菊科(假臭草、一点红、野苦荬、黄鹌菜)占的种数最多,有4个种,占总种数的22.22% ;其次是伞形科(天胡荽、崩大碗),有2个种,占总种数的11.11% ;另外,禾本科(耳草)、酢浆草科(酢浆草)、荨麻科(雾水葛)、唇形科(瘦风轮菜)、堇菜科(长萼堇菜)、箭蕨科(瓶尔小草)、茜草科(白花蛇舌草)、锦葵科(白背黄花稔)、大戟科(铁苋菜)、莎草科(水蜈蚣)苋科(空心莲子草)、叶下珠科(叶下珠)各有1个种,各占总种数的5.56% .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以计算得到各植物种的重要值(见表1).重要值的数值大小可以作为群落中植物种优势度的一个度量标志,重要值也可以体现群落中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及植物的适宜生境. 由表1可看出,相对多度最大的物种为天胡荽,达35.81%;相对频度最大的物种为天胡荽,达12.36%;而相对盖度最大为天胡荽,达34.97%;且天胡荽的重要值也为最大,达7283.14%,因此,本次调查的草本植物群落内的优势种为天胡荽.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匍匐枝茎,枝茎上多不定根,蔓延能力很强,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快速生长. 表1 草本植物群落调查表 种名 总株数/株 种群密度株/m 2 高度/cm 盖度/% 相对多度/% 频度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 重要值 天胡荽 655 131.0 2.730 9.340 35.81 0.55 12.36 34.97 83.14 耳草 440 88.0 6.610 6.105 24.06 0.45 10.11 22.86 57.03 酢浆草 183 36.6 8.500 2.190 10.01 0.50 11.24 8.20 29.44 雾水葛 175 35.0 5.350 1.283 9.57 0.40 8.99 4.80 23.36 瘦风轮菜 127 25.4 10.500 2.950 6.94 0.45 10.11 11.05 28.10 崩大碗 66 13.2 3.500 1.840 3.61 0.35 7.87 6.89 1 8.36 假臭草 41 8.2 8.625 0.315 2.24 0.20 4.49 1.18 7.92 长萼堇菜 38 7.6 5.330 0.799 2.08 0.20 4.49 2.99 9.56 瓶尔小草 28 5.6 5.710 0.475 1.53 0.35 7.87 1.78 11.17 白花蛇舌草 27 5.4 10.850 0.450 1.48 0.10 2.25 1.68 5.41 白背黄花稔 12 2.4 4.250 0.125 0.66 0.10 2.25 0.47 3.37 一点红 12 2.4 12.320 0.130 0.66 0.25 5.62 0.49 6.76 野苦荬 8 1.6 8.170 0.110 0.44 0.15 3.37 0.41 4.22 铁苋菜 5 1.0 5.500 0.200 0.27 0.05 1.12 0.75 2.15 黄鹌菜 4 0.8 8.750 0.250 0.22 0.10 2.25 0.94 3.40 水蜈蚣 4 0.8 14.170 0.110 0.22 0.15 3.37 0.41 4.00 空心莲子草 3 0.6 8.000 0.010 0.16 0.05 1.12 0.04 1.33 叶下珠 1 0.2 5.000 0.025 0.05 0.05 1.12 0.09 1.27

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生态学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知识要点 1.经、纬度:参考GPS数据; 2.地貌类型: 【平原】1、冲积平原;2、三角洲;3冲积扇;4波状平原;5台地;6洼地; 【山地】7、高山;8、中山;9低山;10、丘陵;11高原;12、准平原;13、喀斯特;【坡位】1、山顶;2、上;3、中;4、下;5、坡麓; 【坡向】1、N;2、W;3、E;4、S;5、彼此中间; 【坡形】1、凸;2、平直;3、凹;4、复合;5、阶梯; 【风向坡】1、向风;2、侧风;3、背风; 3.土壤水分:参考土壤水分仪数据; 4. (扩展知识:植物的每一层也可以分为多个亚层;同时,在每一次群落调查中要当场划分植物群落的层,并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记录各层的高度和主要的种类及其生活型;)5.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life form)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

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1)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Ph】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Ch】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H】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地面芽植物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叶鞘包着芽的翦股颖(Agrostis matsumurae)、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等都属于这类植物。J.Braun-Bla -nquet等将附生藻类、固着或叶状地衣类、叶状苔等低等植物都归入此类。在寒冷地区,雪层能保护其免受低温的伤害,因此这种生活型的植物很多。

校园植物的类型调查报告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 hard you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校园植物的类型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1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__年9月―20__年1月 五、研究成员 民(21)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七、研究过程 1、分工情况 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 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