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 城市空间结构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 城市空间结构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 城市空间结构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 城市空间结构

课时规范练21城市空间结构

基础巩固

(2017全国Ⅲ卷,4~6)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A

3.C

1题,地铁是客运的一种方式,其站点等级高低取决于客运量,与周边地区的人流量有直接关系,与用地面积、信息化水平、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第2题,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地铁站点密集、服务等级高,客运量非常大,同时甲、乙、丙站点沿线与内环线相交,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几何中

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第3题,图中显示有多个地铁一级站点,是其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核心,城市的空间形态就会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19陕西西安三次调研)读新疆十二五城镇发展格局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新疆城镇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决定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

B.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

C.城镇集群带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D.城镇发展轴主要沿河流规划建设

5.新疆城镇体系中()

A.伊宁和喀什是同级别的地区级中心

B.阿勒泰也具备乌鲁木齐的城市功能

C.库尔勒服务范围能完全覆盖阿克苏

D.不同等级城市应保持均衡发展态势

5.A

4题,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城市较多,B项对;地形、矿产资源不是影响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A、C两项错;城镇发展轴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D项错。第5题,根据中心地理论知识分析,伊宁和喀什都是5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级别相同,A项对;乌鲁木齐是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级别高于阿勒泰,城市功能多于阿勒泰,B项错;库尔勒和阿克苏级别相同,库尔勒的服务范围不能完全覆盖阿克苏,C项错;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因此不同等级城市不能保持均衡发展态势,D项错。

能力提升

(2019山东青岛十校4月联考)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读阆中城区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对阆中城区所在地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河岸坡度大

B.土层深厚,颗粒大

C.地下水埋藏较深

D.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

7.下列有关阆中城区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

B.乙地建筑较为高大密集

C.丙地为重工业区

D.古城区布局因受行政规划影响而成

8.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三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大

B.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

C.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相对温暖

D.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

7.B8.A

6题,结合等高线数值,阆中城区所在地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水流缓慢,河岸坡度小,A项错。水流慢,导致沉积物颗粒较小,B项错。位于四川盆地和嘉陵江沿岸,属于湿润地区,地下水埋藏较

浅,C项错。该地位于河流的凸岸,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即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D项对。第7题,阆中城区布局中,甲地位于河流凸岸,是沿江防洪堤较薄区域,A项错。乙地位于城市中心,且处在道路交会处,应为商业区,建筑较为高大密集,B项对。丙地在城区内,发展重工业会对城区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故不可能为重工业区,C项错。古城区沿河岸布局,便于取水生活、农业耕作,并非受行政规划影响形成,D项错。第8题,从传统风水学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三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小,A项解释不合理;地势周高中低,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B项解释合理;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相对温暖,C项解释合理;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示地势低平,起伏较小,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D项解释合理。故选A项。

(2019山东泰安一模)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

B.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

C.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

D.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

10.2003—2012年该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

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10.D

9题,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内部更替面积始终为负值,外部扩展为正值,说明该用地由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用地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应为工业用地,其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用地中最低的,D项对。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的是商业用地,A项错;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是住宅用地,B项错;人口昼夜变化大的功能用地是商业用地,C项错。故选D项。第10

题,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规模扩大,逐步向外发展,城市原工业用地被住宅用地等占据,城市地域结构变化较大,D项对,A、B两项错;功能用地划分逐渐明确,不是均衡发展,C项错。故选D项。

某大城市依山傍水,规划完整。下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三类用地分别为()

A.①商业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农业用地

B.①商业用地、②农业用地、③居住用地

C.①居住用地、②商业用地、③农业用地

D.①居住用地、②农业用地、③商业用地

12.图示范围内的地形()

A.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东南外围

B.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南外围

C.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

D.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东南外围

12.C

11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在距市中心最近的地区用地占比最大,为商业用地;②在距市中心居中的范围内占比重最大,为居住用地,故A项正确。第12题,从图中看,城市空间形态大体呈团块状,且占

地面积较大,故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用地应以平原为主,从第三幅图中可看出,农业用地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可知山地分布在西部外围,C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地租值a>b>c)。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交通通达度较高

B.房租相对较便宜

C.人流量昼夜变化小

D.以低层建筑为主

14.关于P、Q两地的地租,描述正确的是()

A.Q点地租高于P点,人口分布集中

B.Q点地租高于P点,附近有旅游胜地

C.P点地租高Q点,可能有交通干线交会

D.P点地租高Q点,可能有重化工业分布

14.C

13题,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据题干知,地租值

a>b>c,a内部地租最高,说明交通便捷程度较高,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第14题,据图可知,P 地外围等值线为b,b>c,则P地地租大于b;而Q地地租位于b、c之间,小于b,因此P点地租高Q 点,A、B两项错误;可能位于交通干线交会处,C项正确、D项错误。

15.(2017江苏卷,30B)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

有。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

(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

(1)题,集中式的优点是基础设施完善,利用率高,便于管理,节省投资,缺点是容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而组团式各功能组团相对独立分散,相互之间影响较小,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第(2)题,工业区在布局时,要考虑土地状况,特别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要考虑风向、河流的流向。仓储用地应考虑交通、地价等。第(3)题,城镇之间的联系,首先通过便利的交通线路连接,其次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16.某地理兴趣小组对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选址进行了探究。读该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利。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1)题,图示A区位于城市中心,环状—放射状交通网的中心地带,交通最为便利,这里人流量大,是城市最繁华的地带,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第(2)题,风频图示该城市常年吹北风,B区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大学区,广告词可说好风、好水、好景、好区;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广告词可说绿色、自然、环保、交通便利。第(3)题,太阳主要在偏南地区,B区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该地盛行北风,楼房南北走向,便于通风。第(4)题,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多沿铁路、公路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在城市的南部和西南,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第九章_城市公共空间

第九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有密切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城市中心区的概念Downtown:城市闹市区的俗称,通常指传统的商业中心(Uptown:城市的住宅区和非商业区) CRD:Central Retail District,以商业零售为主 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商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专业市场;行政管理职能;居住职能 三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 四中心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1、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主要是从居住人口的类型和居住区的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他认为是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作用使城市产生了地域分异。其间,城市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转移,就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扩散过程。其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各区之间的交叉和城市交通的作用;二是未考虑作为城市主要活力的工业活动布局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1936年霍伊特对美国城市的房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住宅布局九种倾向的考察,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呈扇形格局。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哈里斯与乌尔曼(D.Harris &L.Ulman)多核心模式。奎因在40年代提出,CBD是城市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提出多核心模式。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学说”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心地学说是一种解释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该学说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以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基于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克氏提出了三种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市场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3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的3倍)、交通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4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4倍)、行政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7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7倍)。 五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单核结构形态:中小城市;部分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多核结构形态:国际性大都市;历史古城 六城市中心区的职能发展方式: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方式:哈罗新城市中心;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方式:香港维多利亚湾;以CBD为主的发展方式:纽约曼哈顿岛;哈罗新城市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湾;纽约曼哈顿岛 七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1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商业中心区的位移;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1)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单一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体系;集聚——扩散的生成机制,集聚是为了生存,扩散是为了发展,集聚形成商业中心,扩散导致商业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土地市场——政府的调控机制:城市中心土地升级使城市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构思】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阐述了城市的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城市是人类的重要居住地,如何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更有利于人类的居住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课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让学生处自己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并进行知识意义建构。 学生在生活的城市中,已经对城市的功能分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本节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信息的接触,学习本节知识并不困难,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城市规划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的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让学生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说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的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各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欣赏城市的景观美,热爱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从我做起为创造更适于人居的城市而做出努力。 【教材分析】 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规律;2、综合应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 【教学方法】 调查研究、网络探究、角色扮演

课前,教师收集一些城市形态的图片,将相关资源放到教学课件中,或发布到局域网上。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城市规划师的身份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及其它教学媒体来分析教师给出的各种规划方案,并且给自己选择的城市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从而获取相关的城市规划知识。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发现——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 上课之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幅大比例尺的江门城市地图,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江门市的城市各功能分区,并在图上作标示。 让学生收集最近公示的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及规划远景。 【教学过程】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3.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功能分区 (1)形成: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常见功能区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

(2)案例 香港???? ? 商业区: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 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沈阳? ???? 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 判断 1.城镇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 2.某一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 ) 3.城镇功能区中一般面积最大的是居住区。( √ )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地租水平: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②付租能力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2.发展变化 (1)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判断 1.距离城镇中心越远,地租一定越低。( × )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有深刻的影响。( √ )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城市空间结构(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第2题,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答案:1.D 2.A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

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3~5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3.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B.乙类型 C.丙类型D.以上都是 4.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D.杜绝城市扩张 5.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解析:3.A 4.C 5.D 第3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优先选择。第4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5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紧凑型城市可减少人们出行距离,减轻钟摆式交通现状;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表。读图表回答6~8题。 就业人口密度白天人口密度夜间人口密度1960年100 100 100 1998年137 129 60 6.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高一地理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德育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点: 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城市功能区 1.形成原因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______________,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住宅区 1.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____________,也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__________。 ___________前;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在一起 2.分化过程 ___________后;工厂集中,住宅相互聚拢 3.发展趋势 ⑴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⑵在位置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同时,低级住宅区往往与___________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___________相联系。在一些特大城市,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化的实现和交通的发展是形成住宅区的主要原因,它也是推动住宅区分化的重要原因。 3.工业区 1.形成:市区内部工业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加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拓宽原有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 3.区位特点 ⑴不断向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思考:为什么? 提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选择题 (2020·绵阳测试)城市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广场及铁路附近。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同一城市的天桥,造型、规模、用材、装饰、色调等差异很大。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 A.居民区B.商业区 C.工业区D.行政中心 2.同一城市建造的天桥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 ) A.缓解交通拥堵B.保障行人安全 C.适应当地环境D.增加城市景观 3.一些天桥安装了电梯,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人文关怀 B.彰显经济实力 C.推进城市化进程 D.增添服务种类 解析:第1题,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且行人稠密的道路交叉口等地,商业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人行天桥数量应最多。第2题,天桥的类型与缓解交通拥堵、保障行人安全、增加城市景观无直接关系;天桥往往建在商业区,而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改造难度大,导致道路不规则,因此天桥也只能随当地状况修建。第 3题,天桥附近人流量较大,安装电梯既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还可以使一些走楼梯不方便的人群方便、安全地通过天桥,体现了人文关怀;天桥安装电梯并不是为了彰显经济实力,也不能直接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添服务种类。 答案:1.B 2.C 3.A (2020·广东六校联盟联考)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匹配(职住空间匹配)直接影响城市 通勤成本。城市各空间单元职住比的区位熵(区位熵=城市某空间单元就业岗位数量/该单元常住人口数量 )是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的重要指标城市就业岗位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 (以下简称区位熵)。读上海市中心区2010-2013年职住比区位熵分布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 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媒体与教具] 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板书】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阅读分析】问题: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有何特点? 【点拨】 【承转】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长沙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 【活动】教材活动,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活动】通过活动,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活动: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城市区位因素 【思考】读“我国城市分布图”,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

高一地理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方面 、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社会经济方面 、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3、政治、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6)07-0041-04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王晓燕 〔摘 要〕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机制;银川市〔中图分类号〕 T U984;F71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晓燕(1974—),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收稿日期〕 2006-03-13〔修回日期〕 2006-06-26 一  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公元1033年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定都兴庆府(今银川旧城),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四周湖沼星罗棋布。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成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矩形城郭。城市平面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至明代,城市规模扩大,但城市空间形态基本未变。 2.清乾隆年间形成新、旧双城空间格局 清雍正年间,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并于府城外东北五公里处筑“宁夏满营”。乾隆三年,宁夏遭遇八级大地震,府城、满城均遭毁灭性破坏。乾隆五到六年,修复府城,城市空间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 满城移建于府城西15里,即“新城满营” (今银川新城)。至此,新旧双城空间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 3.计划经济时代“哑铃状”城市形态 1958年包兰铁路修建,火车站选址在新城西 侧。另外考虑到旧城所在地带为地震断裂带,周围均为灌溉良田;而城市以西的新城周围地区多为荒地,具有很大的用地潜力,所以在包兰铁路以西建设了“新市区”,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强化了新、旧两片城区的空间格局。但是,由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城市整体功能比较弱,建设规模有限,因此城市基本上是在东西两片的基础上发展,是一种大范围的分散与小片区的集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改革开放后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阶段,城市形态上逐步走向带状组团结构。迈入新世纪后,银川市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进行了行政区划大调整,撤销了原老城区、郊区、新城区,从东至西成立了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银川市城市规  总第135期 城市问题2006年第7期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1、课标: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解读: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布局规律。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同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这些理论本身比较复杂,但本条“标准”只要求能用上述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上。 1、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对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多少都有感性的认识; 2、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本课时属于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中心地理论);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课时第3课时,我把本节课的课题定为: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对比湘教版和人教版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湘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的功能分区,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案例选取中心商务区,活动选取建成区和郊区——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理论和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原则,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人教版: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形成中重点讲经济因素)。我选取人教版的3大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分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原己生活的城市里还蕴含着这样的地理思想,案例选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一下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 1、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能结合图表,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确定上述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课标要求的是用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差异,必须要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这样才能了解城市发展布局的特点。 重点: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单选题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2003~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功能用地发展不平衡。下图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03~2013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 A.1~2环B.2~3环 C.3~4环D.4环外 2.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 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 解析:第1题,高等教育用地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选址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由图可知,2003年,2~3环和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均较大;而到了2013年,2~3环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减小、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增加,由此可以推断,2003~2013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4环外。第2题,对比2003年和2013年4环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以看出,商业服务业用地比重增加最多,说明商业服务业用地发展速度最快。 答案:1.D 2.B 下图为1996~2005年芜湖市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据图可知,1996~2005年芜湖市居民的( ) A.平均交通通勤成本增加 B.平均工作时间延长 C.平均饮食生活成本提高 D.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4.与1996年相比,2005年芜湖市面积扩大最明显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交通用地 5.未来芜湖市将修建连接新芜区和鸠江区的地铁线路。地铁贯通后将最有利于提升新芜区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职能 解析:第3题,图示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负值,但居住人口却在增长;说明在当地居住,但到外区域就业的人口在增加,则平均通勤距离、时间要增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 2. 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点难点】 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学法指导】 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 【知识链接】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交通用地和__________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 (2)常见功能区 ①住宅区:城市中____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_______________或街角路口,呈___________分布。 ③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形成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__________程度 (1)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______的不同 (2)社会因素知名度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________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