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 试题(含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 试题(含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从图一到图二,说说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图一和图二,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2)据图三,说说各国(地区)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例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或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2)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图片2可知,美国发生的变化是,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这是因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可知,这种变化会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一一主要是英、法、美一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为确立这一“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大的国际会议?这两次会议有什么联系?

(3)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哪些重要条约得到签署?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4)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可知,“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结合所学,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对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所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比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

——川教版《世界历史》材料二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杜鲁门主义出台了。

——1947年杜鲁门提交国会咨文材料三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大国崛起》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话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找出大国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因有哪些?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人类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请问,美国当年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请你简要说说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

【答案】(1)丘吉尔

(2)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3)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4)中国应加强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实质的综合国力;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各国要谋发展、促合作、要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出自丘吉尔。1946年3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

(2)格局材料二“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杜鲁门主义出台了。”可知,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的理由是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3)根据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

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可知,大国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因有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4)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国应加强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实质的综合国力;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各国要谋发展、促合作、要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4.读图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美国经济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特点?

【答案】阶段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阶段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阶段三:20世纪90年代后;特点: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

【解析】

【详解】

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体来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的状态。把美国经济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西部南部地区繁荣,原因是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教育和科研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新科技成果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原因是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债务增加,成为最大的负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是美国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一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组织的旗帜?该组织何时成立?

(2)该组织成立后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3)该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请举一事例说明。

【答案】(1)欧洲联盟;1993年

(2)欧盟成立后,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各国都可以使用欧元;欧盟各国的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欧盟各国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生活、学习;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答任何一点都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欧盟的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 多年前,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之后被分裂为 15 块碎片(如图)。

(1)阅读材料,指出“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倒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红色帝国大厦的倒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等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20 多年前,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之后被分裂为15 块碎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反映的是苏联解体;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并将核按钮的控制权转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这标志着存在69年的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2)依据所学概括可知,“红色帝国大厦的倒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等等。

7.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什么时间?

(2)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的人物是谁?他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是什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答案】(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3)意义: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精神: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会议形成了一种万隆精神(或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8.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案】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2000年,垒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60t70的世界贸易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

材料二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50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妁》,这出会议使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根据材料一回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的主题谈谈你的历史启示。

【答案】(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2)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可以归纳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根据“2000年,垒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归纳出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起来。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第一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要从材料中涉及的国家贸易和跨国公司发展的角度作答;第二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关于环保的问题,所以解答本题应从环保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0.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 - 25%,其余的75 - 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

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进行这一“重大变革”的改革家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内容?(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答案】(1)改革家:商鞅。内容:承认土地私有

(2)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可知与商鞅变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因此进行这一“重大变革”的改革家是商鞅;材料反映的改革内容:承认土地私有。

(2)根据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因此材料描述的是1861年改革;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到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内容。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1861年改革的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