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6第六单元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ThereBePeaceOnEarth》

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所选《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取材于《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教材安排这节课,我个人理解为:是在学生已有互动排练二部合唱、自主排练二部、四部合唱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为巩固、提高学生欣赏合唱与排练合唱的水平而设计的。

《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这首被人民称为“世界和平颂”的优美歌曲,由Gill.Jackson 作于20世纪50年代。教师本人接触此作品是三年前,一次在网上浏览偶然发现。当时就找到歌词并学习演唱它,并收为资料保存下来。20世纪的世界面临着两个主体:战争和和平,在现今的很多的世界性的和平集会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这庄严而动人的旋律:“从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和平”。当今在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海啸的震荡下,整个世界并不平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而“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仍然是世界人民谈论、关心的永恒话题。《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作为学习内容,我分析有以下特点:

1、《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优美动听,较容易将学生带入庄严而又祥和、平安而又甜美的情境,以“期望和平从我做起”之情感染、打动学生,使其情感在音乐审美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2、《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旋律简洁平和,音程起伏跌宕,各声部间节奏基本一致。但这首歌曲的乐句较大,气息较难把握,演唱难度适中。第一声部旋律中有个别音音高在小字二组f上,这在一部分学生的歌唱音域上有一定困难。第二声部的旋律相比较第一声部难度稍微大一点,突出表现在许多的临时变化音。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是一个自然班。他们之前没有上过合唱课,也没有唱过任何一个合唱作品;他们中间个体差异明显,对歌唱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是因为有这次教研活动我临时在我教的四个班里挑出的一个自然班。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选择的是《歌唱》模块第六单元合唱实践选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来作为他们歌唱模块的开篇课。

具体演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在音量、音色、音准上能够达到均衡、统一、和谐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学生们经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实践,他们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且掌握了一些歌唱技巧和合唱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略高的学生,他们可以带动影响一批能力弱的学生,帮助程度低的学生有所提高。

此外,教育的对象是刚过变声期或变声期后阶段不同程度高中学生。还有极个别学生还没有变声,也有学生正在变声。相当多的同学害羞,不敢也不愿意参与歌唱学习,怕唱不好出丑等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嗓音就能唱好歌”,这种认识不免失之偏颇,如不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习。所以在合唱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并提醒学生们在歌唱中健康有效的发声和嗓音的保护。

教学课题:感受经典——合唱实践课《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积极主动的歌唱心态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感受、体验此作品,并享受合唱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合作的方法,有表情地演唱合唱作品《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3.知识与技能: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完成此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的能力。

教学方法:体验合作

教学重点:能以积极的心态动情演唱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

教学难点:学会按谱面音乐表情标记演唱作品。

教学用具:钢琴、歌谱、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课前教师深情演唱歌曲《让世界和平》

学生随教师回顾上两节课的知识点。

用歌声吸引学生进入歌唱课堂;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歌唱教学。

(二)发声

练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小段简单的旋律:(注意:体会用半打哈欠的发声状态演唱旋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唱一小段简单的旋律。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演唱一小段简单的旋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发声练习

下面我们做一下歌唱前的准备:

1.打呵欠、气息练习(教师示范并提醒注意:运用气息,打呵欠同时发u、o、a、i母音,体会打开喉咙发声的感觉)

2.音准和英文发音综合练习。

教师提醒注意:每个音上的四个单词音准要保持一致。英文吐字、咬字特点,如:吐字时舌头尽量向前伸等发声技巧;每小节唱出四个字最后归到英文单词BLUE上;)

3.音准、和声练习。

1)半音练习

2)和声练习:

学生在

老师的指导下做发声练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大、小三和弦,并根据老师要求做半音变化练习。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练习打开喉咙,运用气息发声。

第二条发声练习既锻炼了英文吐字发音,同时训练了学生唱大调音阶时音准能力;将吐字、发声、音准练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三种能力同时进步,一举三得。

第三条练习曲是为解决“此首合唱曲有很多连续变化音尤其是低声部”音准问题的基础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并通过加强半音变化练习让学生感受和声色彩变化为二声部合唱以及以后多声部合唱曲的学习做预备。

(三)

合唱作品排练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处理此歌曲,确定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教材P70)

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将歌唱的艺术处理要领应用在歌唱实践中。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并动情演唱此歌曲第一部分1-16小节。

学习演唱1—16小节。感受、体验1-16小节音乐速度,力度表情的变化。mp(1)—(9)cresc—(12)mf----句尾渐弱。

通过这样的排练使学生能用人声细致再现作品,理解作曲家要通过音乐表达的中心思想。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并动情演唱此歌曲第一部分17—32小节。

总结出乐句在歌唱中注意:句头要清晰,句中要饱满,句尾要轻盈的特点。

学习演唱17-32小节。感受、体验音乐力度f的处理,重点强调father和brother、harmony 的吐字和动情歌唱。

4.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第二部分。

提醒同学们需注意的问题:48后一拍---56小节与16小节—24小节有何不同,结束句有何特点。

帮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第二部分,找出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最佳艺术处理方案,教学生学会按谱面音乐表情记号深情歌唱歌唱。

确定最佳合唱艺术处理方案。用正确歌唱状态,深情歌唱。

培养学生感悟音乐,重视合唱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学生伴奏,其他同学有表情的展示性完整演唱此合唱曲。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这不仅是表演展示美而且是创造美的环节。

3.提示学生根据前面的听赏,合唱排练,感受、体验、并总结合唱曲《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的题材、中心思想情感。

学生思考并总结。

使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学会及时总结。

小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let's talkB教案

Unit Six Shopping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19个单词。 2.学会句子Can I help you?并能在语境中运用。 3.学会购物时英语的说法。 课时安排四个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3个单词。 2.能够学会句子Can I help you?并根据所学单词进行回答。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Part BLet's talk部分。想要学习高效,目标必不可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单词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1,出示PPT。(注意读书姿势,坐姿端正)

自学指导 要求: 教师范读单词后,自由朗读2分钟,比谁能正确读准单词。 师:第一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默读。 师:第二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小声读。 师:第三次教师范读。 生:学生认真听,朗读。 师:有信心读下来的请举手。 生: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请小老师领读。 生:领读 生:跟读 2分钟后比谁能最准确流利读出句子。 师:时间到,停,分组抽测 生:小组抽查 优秀小组已加分,接下来进行第二次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单词意思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出示PPT 自学指导

要求: 默看第61页,结合单词表,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翻译单词意思。 师:开始。 生:(翻译单词) 师:好,时间到。现在开始检测。 课件出示单词PPT 师:指生回答。 生:回答。 师:翻译的很好。 刚才同学们翻译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场比赛。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翻译课文句子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出示PPT。 要求: 结合所学单词,标出课文汉意,谁能正确的翻译句子并朗读。(4分钟) 师:开始 生:(翻译句子) 师:好,时间到。指生回答。 生:回答。 师:回答的很棒,出示答案PPT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精品教案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Start to read & Let’s check & Let’s sing & Part C Story time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说,读,写,复习字母(Oo-Tt)和本单元的食物单词。 2. 正确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作业,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训练听力的同时检查 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唱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通过本课歌谣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 4. 能通过图片理解Story time的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 复习本单元知识,做听力练习;学习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 3. 歌谣的学习以韵律为主,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1. 录音机和磁带、单词卡 2. 教师准备一份餐厅场景挂图。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播放录音师生共同唱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引领学生跟唱。可将8种食物在歌词里逐一替换,复习表示食物的单词。唱歌的同时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演歌曲。在复习食物单词的同时,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2. 教师呈现一幅餐厅场景图,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教师指 食物图片,学生答出食物名称。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学习Start to read (1)Find and say ①引导学生圈出字母。 ②要求学生数出字母的个数,并说出大写还是小写。 ③让学生用句子表达I see R, t, q…. (2)Read and count ①引导学生读出图片上的食物单词。 ②数一数对应的单词的个数,并标出来。 2. Let’s check (1)Listen and tick ①先让学生观察四组图片,猜一猜对话应该是什么内容。 ②教师播放录音,然后请几个同学校对答案。 ③播放录音第二遍,让学生一句一句跟读,争取做到能听懂,能跟读出每一个句子。 (2)Look and match

【K12学习】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集体备 课教案 第六单元总复习主备教师:谢爱珍 课题设计运动场课时第1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比例、面积、周长、体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生课前收集运动场相关资料、图片、数据等;白纸若干张、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个性备 一、情景导入,引发问题 展示一幅运动场图片?问这个运动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运动场。板书:设计运动场。 二、探究合作

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看到这个运动场,你认为至少应该知道哪些数据? 出示设计任务: 学校要建一个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同学们踊跃参加。设计要求: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每条跑条宽1米。 “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指的是什么?这200米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以上信息,如何分配长和半径比较合适?” 演示几种情况。明确:如果长的数据较大,那半径的数据就会较少,那么运动员在过弯道时,不便于加速,如果弯道数据较大,直道数据较小,那么不便于在这个运动场内的直道上设计短跑跑道,也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当直道和弯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时,才能兼顾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确定数据:长是50米,半径是16米比较合适。 内圈半径是16米,如果我们把最内侧的跑道看做道,那道的半径应该是多少呢?第二道是多少?最外圈呢? 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设计步骤: )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窗口的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8分钟) (一)目标: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 预习认识人民币。 (二)要求:经过课前预习,哪些知识已经明白,还有哪些知识存在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三)练习 1.76-30= 54+7= 100-90= 45-30= 59-8= 24-9= 37+20= 25+9= 2.课前预习:请认真预习课本36-37页的内容。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4.导课。 二、合作探究(约15分钟) 1.目标:①经过合作探究,对人民币有所认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要求:①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先仔细观察并认识面值想一想推算出人民币间的进率。 ②小组确定学习标准。小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后,共同对人民币进行认识。 ③每位同学先说一说自己手中人民币的面值,再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小组内

从1号开始按顺时针顺序发言)。 ④把得出的结果板书。 3.汇报。(教师随机确定) 汇报顺序:我们是按什么标准确定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的?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小猪的储蓄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猪) 学生:小猪储蓄罐 教师:看到储蓄罐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教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教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教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l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l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以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综合与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情境图,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先圈一圈,再填空。 (1)9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份,还剩()个。 ★★★★★★★★★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22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4人,至少要租()条船。 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解决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求22里有几个4 用除法计算。 22÷4=5(条)……2(人) (2)小组内解决:列式计算。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谈话: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4条船,还余下2人。那么4条船够吗?剩下的2人怎么办? 提出问题: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追问:题目中的“至少”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至少”。)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5条船,能坐下22名学生吗?”“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 那么至少要准备5条,还是6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教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现在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这一组的讨论情况? 学生回答分析结果。 教师读学生的分析做出肯定和鼓励,然后再转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师:生活中碰到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给所得的答案“进一”。 2.检验。 让学生小组交流,进行检验。 3.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各种面包的价钱。 (1)初始问题:小丽有10元钱,买了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算式。 口述:能卖3个,余下1元。 谈话:那么,他最多能买多少个?这里的“最多”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买3个后剩下的1元购买1个面包吗?(不够) 最多只能卖多少个?(3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求“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学生列式。 讨论,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剩下的3箱怎么办?(还要运一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教案

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6 What time is it? Sound time & Rhyme time & Checkout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 Rhyme time & Checkout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了解字母t在单词中发[t]的音,熟读小诗,体验韵律感,并能举一反三找出更多含有字母t且发[t]的单词。 2. 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阅读chant。 3. 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流。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流。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1 Game time Listen and guess: What’s the time for? 播放打铃、吃饭、打呼的声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有利于唤起学生旧知。播放闹钟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 Step 2 Sound time & Rhyme time & Checkout time T: Mr T has a big castle,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But before you get to the castle,

you should finish three tasks. Sound school (1) Can you find the friends for Mr T? (2) Can you find more friends for Mr T? (3) Mr T is so happy, and here is a chant about him. Can you find the words that contain the letter “t” and pronounce [t]. (4) Work in pairs: Say the chant. Eddie’s home (1)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 (2) What time is it? Where is Eddie? If you were mum, what will you say? (3) Be mum and wake up Eddie. Time Town (1) Listen and draw. (2)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Mr T’s castle (1) Checkout time. (2) Work in pairs. It’s time for fun! (1) Enjoy a song. (2) Make your own songs. (3) Proverb: Time is money. 【设计意图:将综合板块像故事一样的串在一起更显趣味性,每个板块既有说的环节,又有唱的环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能在做中学。】 Homework 家庭作业 1. Find more words that contain the letter “t” and pronounces [t]. 2.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It’s … o’clock. It’s time for …” to introduce your day. Teaching aids 教学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A period one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objects (1)Function:Let the Ss know how to talk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 out food. (2)Keyvocabulary:hamburgers,tomatoes,oranges,ice-cream,salad,bananas strawberries,pears,milk,bread (3)Target language: ①—I lik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 —Yes,I do./No,I don’t. ②—I don’t like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Yes, I do./No,I don’t. ③—Does he/she like hamburgers? —Yes,he/she does.He/She likes… No,he/she doesn’t.He/She doesn’t like (4)Structure: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2.Ability objects: To learn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3.Moral objects: Learn to care about others. Teaching key points:new words;sentence patterns

第五单元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节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2格式已调整,word 版本可编辑. 3.解决问题2 同学们算得可真快!让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 蔬菜区(一)每年辣椒的产值约为多少元? 4.从剩余的题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题独立解答,做完后小组交流,说说用本单元的哪个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300=108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年产优质小麦0.75千克,所以每年的产量是0.75×108000=81000(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决方法。 学生交流: (1) 计算梯形面积的时候不要忘记除以2。 (2) 计算的结果要保留2位小数。 学生交流。 二、练习设计。 1.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线中画出几个三角形,使画出的三角形和给出的三角形面积相同?通过做图,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我校的实践基地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试验田,如下图所示,计划种满西红柿,每平方米产量为5千克,你能试着求出这块试验田的总产量吗? 解决这道题最关键的是要把原来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三、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 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师: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独立画图,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交流。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会听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六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六课时教案 Period 5 Let's spell Read and write Learning aims(学习目标) 1. 能拼读含有字母组合wh的单词。 2. 能理解Read and write 部分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重难点) 1. 掌握字母组合wh的发音。 2. 理解和读Read and write 部分。 导学探究 Step1 : 预习温故 1. T: Whose ruler is this ? S: It’s mine. T: Whose schoolbag is that ? S: It’s hers . T: What is she doing? S: She is reading a book. T: 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 2. Spell these words :chicken, shirt, shorts, sing, pink. library, grapes. Step 2. 新课内容展示 1. Teach letters wh pronunciation /w/ /h/ 2. Spell some words : what when where whose who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read it. 4. Teach these sentences: What are you saying ? 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cooking? (理解这些句子,并知道如何回答) Step 3. 合作交流,师生共建 1. Spell words: what / white wait / when weather / whose who / wall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案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一课时课型对话课 教学目标 1 请同学们掌握四会单词river forest lake 词组go to the forest go boating 2 掌握四会句型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答语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3 了解单词boat 和复数boats 4 通过学习本课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本课一般疑问句的复数句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单词卡; 教学流程设计 (一)定向导学 1、预习 (1)Let’s try 播放Let’s try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完成Talk and match 部分说说连连的活动 (二)自主学习(Let's talk) 1、出示自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 A:自读对话,找出自己不会的单词并用“横线”圈出。用“三角”画出重点句式。 B 小组内翻译对话讲解不懂得。 C:分角色大声跟读课文 2、布置学生自学。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交流 1、布置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同学大声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纠正错误。 2、模仿课文自编对话组内交流。 (四)达标训练 1 Let’s go to the forest. 2 Let’s go to the school. 3 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4 Let’s go to the zoo. (五)巩固拓展 1 There be 句式单数变复数。 2 There be 句式的各种变法,以及易错的点。 六小结 1、指名学生小结知识点。 学会了“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No,therre isn’t.”的用法。 2、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七堂清检测 1 There is a hill beside the river.(改为一般疑问句) 2 Is there a hill beside the river?(作出否定回答 3 There is a hill beside the river.改为否定句 4 There are some hills beside the riv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5 There is a river .(改为复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第六单元 第5-6课时 同步练习(2课时+答案)苏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6.5 两位数加三位数 一、按要求做题 1.算一算。 2.改正下列竖式中的错误。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15+308= 84+361= 152+408= 256+518= 4.一台平板电脑多少元? 5.李阿姨带的钱可以任意买两件不同的玩具。你知道李阿姨最少带了多少元吗?

6.填一填。 6.6 两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一、按要求做题 1.算一算。 2.改正下列竖式中的错误。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568+56= 89+821= 478+965= 4.后3分钟录入了多少个字? 5.马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数个位上的9看成了6,十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算出的和是596,原来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5课时 一、 1. 2. 3. 523;445;560;774 (竖式、验算略) 4. 536+227=763(元) 答:一台平板电脑763元。 5. 171+268=439(元)答:李阿姨最少带了439元。6. 第6课时三位数加法的笔算(2) 1. 2. 3. 624;910;1443 (竖式、验算略) 4. 208+96=304(个)答:后3分钟录入了304个字。5.方法一:86-39=47 596-47=549 答:原来正确的得数是549。 方法二:596-50=546 546+3=549

答:原来正确的得数是549。 解析:方法一:马小虎往计算时将39看成了86.得出得数596,86-39=47.就是得数596多加的数。596 -47= 549,就是原来正确的得数。方法二:根据题意倒推,十位上的3看成了8,可知多了5个十,即50,所以596-50=546。个位上的9看成了6.可知少了3个一,即3.所以546+3= 549。

【学习实践】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及习题(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 时间:1月20日 单元教材分析: 组长: 主备人: 复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 教学思路: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组长: 主备人: 2课时

第六单元教案

21、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常识性课文的读法;根据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方面所介绍的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填空,并据此分段,写出段意。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重点句段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阅读常识性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以前的练习中,我们已学过说明文,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什么呢? 板书课题:20、太阳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过渡:昨天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本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那么课文是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 2、各自朗读课文,交流板书: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3、给课文分段。 三、导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 1、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2、交流板书: 远 特点大 热 3、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 4、交流,读句。 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 (课文开头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太阳究竟离我们多远这个问题。再以“其实”一词为过渡指出太阳离我们的实际距离是1.5亿公里,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到太阳上去,步行需要3500年,坐飞机需要20几年,最后得出结论“箭哪能射得到呢?”从中使我们感受到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大:比较,数据,比喻 (先说人们觉得太阳不大,而实际上却大得很,与地球相比,“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最后解释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那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热:数据 (“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接着讲表面温度有6000度。课文用“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来说明6000度的温度有多高。再讲中心温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复习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创设了凸现数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的三个情境:“垃圾处理”、“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学习探索。 “我学会了吗?”进一步承接环保主题设置生活用水的各个调查数据,让学生在此情景中自主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2.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回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帮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 3.继续通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知识。 谈话:同学们,最近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想一想本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a.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知识点:通分,公分母,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b.引导学生复习: (1)什么是通分,通分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举例说明,不明确的其他学生作补充。明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做加减法都需要用到通分。

教师小结:通分很有用,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又可以帮我们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分别板书: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只有通分这一种方法吗?学生举例说明还有那些方法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如:1/2和1/3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借助中间分数为参照进行比较等等。 (3)哪位同学可以说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算式?请学生说,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算式或是混合运算的算式。 教师挑一道典型性题目请学生说明: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回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学习,加上教师的指导,全面地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点。 二、创设情景,整理知识。 谈话:我们知道生活垃圾堆积、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学们提出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有关生活用水的数字材料: 1.出示课本上的情景图,提出问题。 a.做饭,洗衣服,洗澡哪一项用水量大? b.做饭和洗衣服的用水量共占生活用水量的几分之几? c.做饭,洗衣服和洗澡的用水量共占生活用水总量的几分之几? …… 学生没提到的主要问题教师提示补充。(问题要包含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2.选择喜欢的问题探究解决。 a.小组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并列式解答。 b.汇报。投影展示,一人主讲,全班订正。教师选主要的知识点板书。 3.看板书,师生小结。 重点引导学生回顾这部分知识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教案

Unit 6 Meet my family ! 第4课时 【学习内容】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 Meet my family !Part B Let’s learn Let’s play Read and write 【课标描述】 1.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3.能根据指令做动作。 【学习内容分析】 本部分通过Sarah向陈杰展示自己家人职业照片的情景呈现了要学习的五个单词。学生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有关职业的单词: doctor,cook,driver,farmer,nurse,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五个单词。本部分教学时可以带入情景功能句:They’re helpful!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的管娘,以及为家人的工作而自豪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呈现B部分Talk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Sarah家人的工作,建立图片和词汇之间的练习,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说、认、读新词doctor,driver,farmer,cook。 2.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复习巩固新知,并从单调的单词学习中活跃起来。 3.通过参与TPR活动,建立动作与核心词汇的关系。 4.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知阅读的兴趣。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学习新词环节,通过以旧引新和利用图片辅助学习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听、说、认、读单词,来评价学习目标1。

2.创设游戏的环节,巩固新知,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各种职业的特点,来评价学习目标2。 3.创设单词练习的学习环节,通过TPR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听懂,了解职业特点,来评价学习目标3。 4.创设文字与图片双呈现,让学生感知阅读的乐趣,来评价学习目标4。【学习过程】 Step 1. Warm-up / Revision 1.Free talk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2.复习家庭成员的单词:parents,uncle,aunt,cousin,baby brother. 3.Let’s sing “My family”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Let’s talk的课件,提问“What’s Sarah’s aunt’s job?” Ss: She is a nurse.教师呈现医院的图片,”Sarah’s aunt’s is a nurse,she works in a hospital. My aunt works in the hospital,too. But she is not a nurse.教师呈现女医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She’s a doctor.” 用拆音法教学doctor.的发音。(评价目标1) 2、T:“What’s Sarah’s uncle’s job?”Ss: He is a football player. T:He drives a taxi. He is very helpful. What’s his job?(教师用手势模仿开车的样子让学生猜职业) 呈现:driver 的词卡,跟读单词,拆音教单词和拼写。教师带读、检查学生读。(评价目标1)

人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5课时商是一位数的除法(3)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学会“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难点:运用“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独立练习,在教材上完成后,选择两道,

如: 提问:你是怎样试商的? 4.设问:如果除数的个位上是8,又该怎样试商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4。 1.读题后列式: 197÷28= 2.除数“28”的个位上是8,应该把28看作多少来试商呢?试着算一算。 小组内先试算。试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讨论交流后再算,再交流检查。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3.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指名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学生再独立验算。 4.巩固练习。

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小组分工完成练习,每题各选两道组织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5.小结。 刚才完成的几道题,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作多少来试商?如果商小了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五入”试商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小组内完成,交流检查。 3.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小组内分工完成,再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四”第14题。 学生读题后,提醒学生注意:求的是“可以放满几块展板”,先算出来,看该怎样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笔算除法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的方法迁移至此。对于试商的方法,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商。在教学一般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科书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注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理解算理算法。 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说明原理,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法则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法则,进行“理法交融”的学习。 2.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对后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同时展示算法的多样性。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适时组织口算练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提高口算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出一些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试商方法,如“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同头”无除试商8、9,“除数折半”商4、5,倍数不估直接商,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