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第一章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构图”的概念

2.构图的目的

3.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构图”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教学资料:构图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第一章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南齐谢赫的著名的《六法》中,第五法是“经营位置”,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构图”。可见自古以来.构图被认为是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构成绘画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学习绘画和进行视觉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知识。本章就是讲述这种基本知识的概念、目的和在绘画中的地位

1.“构图”的概念

什么“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2.构图的目的

绘画构图法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的形式美为自己的目的。

3.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作者在表现上应该关心自己画面中的视觉效果,即:构图在视觉上对观众可能产生的作用,它与构思有密切的联系,按照构思的要求,恰当的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使得构图在绘画中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地位。

本章总结:

巩固练习:

质疑:

作业:

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画面空间的分割和联系

2、分析形式线的变化及其作用

3、掌握构图形式线的综合运用

4、了解构图形式的其他要素

教学重点:画面空间的分割和联系

教学难点:各种分割形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资料:构图教材、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所谓“绘画构图法”,就是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也是对画面结构的形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的结果.

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所谓“绘画构图法”,就是绘画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也是对画面结构的形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的结果.

第一节画面空间的分割和联系

一、各种分割形式及其作用

1.一条垂直线对等分割:(见图一)

分割使画面的左右空间对称,形成稳定而

高耸的形式感。

2.一条水平线对等分割:(见图二)

分割使画面的上下空间对称,呈平静而宽

广的形式感觉。图一

图二图三

3,十字均衡分割:(见图三)造成四个等分,力的对比绝对均衡,显凝滞,无突出的高耸或宽广倾向,其交叉点成为视觉中心。

4.垂直线偏移分割:(见图四、五、)当垂直线偏向一侧时,在分割后的画面中,较大的部分压向较小的部分.有明显的运动趋势,然而视觉中心却是向较大的部分集中。

图四图五

5.水平线们移分割(见图六、七):当水平线偏向上方或向下方时,在分割后的画面中,较大的部分也压向较小的部分,产生明显的运动趋势,视觉中心向较大的部分集中。图六的水平线因此有升起之感,一般为俯视构图,图七的水平线因此有下沉之感,一般为仰视构图.

图六图七

6.十字不均衡分割(见图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字不均衡分割有四种情况,即;当水平线向上偏移时,水平线有上升之感,而垂直线明显感觉向下方延一美伸(图八);当水平线向下偏移时,水平线即有下沉之感,而垂直线感觉向上生长(图九)当垂直线向一侧偏移时,水平线则向另一侧延伸(图十);而垂直线和水平线同时出现偏移时,力的对比产生向面积较小的一角运动的趋势(图十一、

十二、)。

图八图九图十

图十一图十二

7.两条以上的水平线分割(图十三);分割后的上下两边压向

中间部分.自然产生向内压迫之感,视觉中心倾向较大的部分。

图十三图十四

8.两条以上的垂直线分割(图十四):分割后的左右两边压向中间奇分,自然产生向内的压迫之感,视觉中心也倾向于较大的部分。以上各种均属基本平稳的分割。

9.斜线和曲线分割(图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在画面中作斜线或曲线分割时.在视觉上是较为活跃的分割方式。图十五在视觉上向上敞开;图十六在视觉上则向下敞开;图十七和图十八均有较强的运动感。显然,斜线和曲线在画面中具有打破平稳,加强动势的视觉作用。。

图十五图十六

图十七图十八

10.圆形分割(图二十):画面中的圆形分割不仅有流动感,而且其视觉向圆心集中,因此而有收拢、闭合的感觉。

小结:从以上各种分割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凡在分割后打破对称均衡的画面,必然产生力的紧张和松弛的对比,由此产生明显的运动趋势;而在对称分割的画面中,只存在力的绝对均衡,画面则稳定、静止以至呆滞;两条线的交叉点明显成为视觉中心,而当面积呈现大小强烈对比时,视觉中心则向较大的面积集中.

二、分割形式的综合运用

1、单纯的分割(图二十)

2、复杂的分割(图二十一)

图二十树间村道(荷)霍贝玛

图二十一梅杜萨之筏(法)籍里柯

第二节形式线的变化及其作用

一、平行垂直线构图

1.上下穿插,直通到底:

形式感是向上下两头延伸,形象高大,具有舒展畅通之感.(永乐宫壁画局部),以这种形式感出色地表现了天神的形象。

2.由下而上长起,

在画面的上部空间停住:虽停住,却更有向上涨起的势态,这种构图形式不再有同时向上下延伸的感觉。如;图二十。《树间村道》的画面中两排树由地面长起,更突出了树木生态昂然的形象。这是仰视构图特有的形式感。

3.由上而下悬垂;这常用于俯视构图,有插入地下之感,杨燕屏的。<<白杨礼赞〉〉(见图二十二)运用这种构图形式,使长于表现严肃、庄重题材的平行垂直线构图在视觉功能上又从相反的方面得

以变化。

图二十二

二、平行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在画面中,可以对画面情绪产生抑制作用,这是由水平线的平静、稳定的特性决定的。当这种水平线成为画面形式的基本格式时,体现了安宁、平静的意境。

图二十三(五代)董源潇湘图

图二十四俘虏---〈〈农民战争〉〉组画之一

(德)凯绥.珂勒惠支

平行线实质是同一感觉的重复。同一感觉在多次重复时,有强调这一感觉的作用,而当着几条平行线前后交错时,这种位置差就必然产生运动速度的感觉。无论是平行垂直线、平行水平线或平行斜线处在上述情况下,都会同样产生运动和速度的感觉,只是三者的运动方向不同而已。

三、平行斜线构图

斜线给人以倾倒的感觉,倾斜必然要产生动势,这是出于人们共同的生活经验。斜线在构图中平行重复出现时,就形成平行斜线构

图,这种构图形式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图二十五(比)麦绥莱勒〈〈新的军队〉〉〈〈以什么名义?〉〉

四、对角钱构图

别线分割格成对角线时,又形成对角线构图。如图二十一。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左下角直伸向右上角,对角线是画面中最长的斜线,因此其势态对视觉的影响也最强烈,这是对角线构图的特点。然而在对角线构图中要注意;形象组合的外轮廓线不能完全重合于对角线,而要在某些地方有所突破。在。梅杜萨之筏一画中,桅杆和帆组合成的一个倾斜三角形突破了对角线,使画面空间的分割避免了绝对均衡而呈强弱对比。

五、十字架构图

水平线与垂直线均有平稳之感,

两者相交呈“十”字,则更加强画

面的规整、稳定和肃穆的感觉,往

往与基督教的“十”字架给人的感

觉相近。这种构图形式经常运用于

严肃、庄重或悲壮的画面,或借以图二十六〈〈无法安慰的悲哀〉〉表现神圣的形象和场景(俄)克拉姆斯阔衣

图二十六战场---〈〈农民战争〉〉组画之一

(德)凯绥.珂勒惠支

图二十七西斯廷圣母(意)拉菲尔

从以上三件作品可以看出“十”字架构图的具体运用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必须与内容、情感、气氛以至思想的要求相适应。

六、“s”形构图

亦称为”之”字形构图。

1.画面中主要轮廓线构成“s”形,从而在画面的平面分割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如图二十八

图二十八(意)拉菲尔座椅上的圣母

图二十九(宋)郭熙早春图

2.在画面结构的纵深关系中按“S”形伸展

图三十(苏)普拉斯多天法西斯蒂飞过去了

七、起伏线构图

当着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情绪具有高低、强弱的对比或富于节奏的变化时,画面结构中对起伏线的运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构图中形象组合的外轮廓线产生起伏变化,不仅仅可以充分加强画面的节奏感,而且这种高低变换的节奏,可以充分体现情绪的起伏变化。

图三十一(法)德拉克洛瓦在自由领导着人民。

图三十二(东汉的画像砖)猎鱼、收获

起伏线构图往往包括几种大的形式类别;

l.“W”形起伏:这种构图的画面中心往往在中间的最高点,如〈〈血衣〉〉

2.“v”形起伏:往往画面中心在最低点,荷兰画家维米尔的〈〈读信的妇人〉〉,如:见插图三十三中的主人公所处的位置。

图三十三(荷)维米尔〈〈读信的妇人〉〉

3.兜形起伏

既中间低平,两边明显兜起,如同提兜儿。

图三十四珂勒惠支组画骚动〈〈农民起义〉〉之一

八、楔形构图

图三十五珂勒惠支图三十六斧车(汉画像砖)组画反抗〈〈农民起义〉〉之一

九、三角形构图

正置的三角形在所有几何形中是最稳定的,倒置的三角形却又

是最不稳定的;而倾斜三角形的感觉在两者之间,有动荡之势。三角形构图的三大类在创作中也常见运用。(见图二十二)。

詹建峻的〈〈狼牙山五壮士〉〉一画等

十、辐射线构图

辐射线同时具备两种特性;既可以突出中心,又具有放射的,向外扩展的视觉功能。因此在表现从中心向外扩张的大场面或某些风景的画面里,常有运用。

东汉画象砖猎鱼。(见图三十二上半部分)的画面中,以前面一位猎手张弓的簇头为中心,而被惊起的鸟雁,鱼群以至地面的轮廓线形成向四面或去的辐射线。在强烈的动势中,中心非常鲜明,这是辐射构图的一个特点。

图三十七(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十一螺旋形构图

图三十八李少文东君 ---〈〈九歌〉〉组画之一

十二、圆形构图和破绽圆

1.唯一圆形

唯一圆形是圆形构图中最单纯的一种形式,常见于欧洲古典绘画,中国宋元一些院体工笔花鸟画也有所采用.这种形式正是利用圆形的视觉特征,加强画面的严密和完整性。图三十九〈〈圣母和圣·约瑟〉〉,仅作一例。

图三十九〈〈圣母和圣·约瑟〉〉(意)西格诺利

翁如兰的〈〈欢乐的那达慕〉〉。(见图四十)也是运用圆形构图,以浪漫的手法,表现了以蒙古式摔跤为中心的传统那达豪集会欢乐的场面。画面饱满、完整具有流动感,充满生气。

图四十翁如兰〈〈欢乐的那达慕〉〉

2.多圆形交叉.

在画面中出现多圆形交叉,将使画面活跃,而又保持严谨的内在联系。如图四十一《银河的起源》画面的变化可以归纳在四个圆形的交叉之中,这种交叉比较自由

图四十一《银河的起源》(意)丁托列托

国四十二〈〈基督变相〉〉(意)拉菲尔

通过以上二个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圆形交叉这种构图形式在创作中的运用是很有表现力的。

3.同心圆

同心圆是圆形构图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我们知道:如果向平静的水面投以石子,即可造成同心圆的波纹,因而同心圆有扩张的视觉引导作用,也有向心集中的视觉引导作用。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 4.破绽圆:

前面曾讲到完整圆形的圆周上每一点的视觉引力都是均衡的。然而当着圆周的某一处出现凸起或破损的时候,视觉引力使将迅速向

凸起或绽口集中,形成新的视觉中心。这就是破绽圆的特点

论绘画中的构图论(参考模板)

论绘画中的构图 摘要 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的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还是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 绘画;构图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 Abstract Compos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painting and visual arts at one of the elements are also essential. Compos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of artists in order to subject the United States thought of the effect of space on the screen and location of the treatment relationship, put the image of the individual or in part,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arts. Both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painting, whether still life or portrait or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re is a problem. Composi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works. Key words Painting; composition 一、构图在绘画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构图的概念 什么是“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二)构图的目的

学构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4.学构图 教学目标: 1.感受绘画构图之美,懂得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和学习绘画构图知识。 3.发展探究美术知识、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构图知识,并感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一般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织形式。 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中间太小中间太大偏上偏下偏左偏右 适中 偏左上角偏右上角偏左下角偏右下角太分散太紧凑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

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 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 (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 (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西平宋集张湾小学 张华美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内容摘要: 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 内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传统绘画里没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2009级本科学年论文 题 目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09级艺术设计3班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12日 教学单位 美术系 学生学号 200988024057 编 号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摘要:拉斯柯洞窟壁画被几个儿童无意发现之后,欧洲的绘画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从洞穴绘画到文艺复兴绘画,直到后来的现代绘画,绘画作品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的绘画虽然走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绘画作品的形式同样遵循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成了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方法,它不仅适用于绘画领域,而且还适用于设计、音乐等领域。东西方绘画的式都受到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研究也是对其形式规律最好的运用。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美 一、对形式的理解 对形式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内容而言,形式美法则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安排和组织关系、材质的选择以及赋予人的情感及心灵因素等方面来理解形式。康德提出:“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自身,而由人的主观赋予的感性形式,是心灵对感性对象的作用。”可见对形式的研究不应只注意外在表现,还要注意内在的感悟。 因为形式的因素众多,所以我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画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其作品所涵盖的形式的因素也就不尽相同。许多理论学者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片面的评价是非常错误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韦而夫林(1864~1945),在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就建构了自己的“形式主义”学说。20世纪崛起的“形式主义”美学潮流表现出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论倾向,虽然在某一时期内占有主导地位,但很容易陷入孤立的境地。在理解形式因素的情况时,还要注意内容的表现。 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韦勒克指出:“假如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来理解它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那么形式就必然要表达这些内容的所有语言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检查两者的差别,就会发现内容暗示着形式的某些因素。”对于“形式”的美学定义,按照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特奥多尔·阿多尔诺(1903~1969)的说法,其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全部的逻辑要素,或者更宽泛地说是艺术作品中的连贯性或一致性”。在19世纪20年代初,罗杰·弗赖伊将“形式”具体归纳成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线条的节奏、团块、空间、光影以及色彩。我们还可以为其补充上比例、尺寸、肌理、结构等因素。 作品中的各要素能使内容得以表现,从而引起美感。形式和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虽然说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是艺术形式最具有创造性。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内容一变,形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这一要求。从理论上说,黑格尔早就强调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供艺术家组合和安排,也就无所谓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就尚有躯壳,而没有艺术形式的艺术内容,也就无法构成艺术作品。 其实我们见到的所有作品中,形式与内容都是必然存在的。而狭义的“形式主义”则被认为“作品的形式因素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作品的主题、内容、社会以及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不予考虑,着重理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成为艺术批评的主流。1961年出版的《艺术与文化》是一本反映格林伯格在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儿童绘画基础教程:绘画的构图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符合这种审美观点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 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 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 与均衡比较来说,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所以,对称虽是构图

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使用中机会比较少,使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 感觉。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 构图的方式常被人们称为黄金构图法,也有叫做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法,这些都是指均衡来说。什么是“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 现三个物体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表现 三角形状,像个品字。只要留意,这种三角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山就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上下交错,井然有序,犹如一个巨大 的品字状或三角形,具有强烈的排列韵味。 什么是“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三分;若是横 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在中国画界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所谓,并不是单一,或,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题材的需要,也是能够 打破的,二八律或四六律也能够使用。本来艺术就讲究的是有法而无 定法。总之,就是为了整个画面而考虑,去应用。对于摄影师来说。 如能把均衡与对比使用自如了,也就算掌握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了。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能够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获奖作品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音舞班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09音乐舞蹈 学号:0210 学生姓名:宋波 指导教师:高锐 2013 年 5月6 日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构图艺术 教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姓名:宋波 专业班级:09级音乐舞蹈教育指导教师:高锐助教摘要:构图一词来源于美术用语,是绘画中形成一个完美画面的技术要素,同样也是舞蹈创编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素之一。我想针对舞蹈中的构图艺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过实践和学习总结领悟到的技巧和规律以及对构图艺术的理解,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学习,让自己领悟舞蹈构图在舞蹈表达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以提高构图能力的方法。既使自己在舞蹈构图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为自己在舞蹈构图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思想依据。 关键词:舞蹈构图技法规律探索 On the dance piece composition art Abstract:Composition comes from the word art terms, painting a perfect picture of the technical elements, also dance compose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technical elements. I would like for the art of dance compos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structors in everyday life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 and learning summary insight into techniques and laws,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of composition do further discuss the study so that they can deeply comprehe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dance composition dance expression, hoping to summarize som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and scientific composition. Even if he be further improved in dance composition, but also for their dance composition applications more science based on the idea. Keywords: Dance composition,Techniques,Law,Explore 目录 引言 (1) 一、舞蹈构图的基本原理 (1) 二、舞蹈构图的一般规律 (2) 1整齐一律 (2)

分析名作论文: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

分析名作论文: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

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汇总

浅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方法(1) 内容摘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使画面生动,用什么样的构图方法来表现画面,使之成为一幅结构合理的画。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可以从中掌握构图技巧,吸取一些绘画构图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分析名作构图方法 绘画是由构图、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等因素构成的,构图是这些因素中的关键。我们常用的构图方法有水平、垂直、对角线、S形、V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很少运用一种构图方式,而是常用几种方法的结合。如何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笔者认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是从前人的身上吸取经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品欣赏,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来改善和提高自己在绘画中的构图能力。 一、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分析构图方法 画家经常会创作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西班牙画家弗朗本斯科·德·戈雅的纪念画《1808年5月3日》,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背景,把画家对战争暴行的谴责表现无遗。在画面上,一个身穿白衣的将要被处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人面对着一队举着枪的士兵,面无惧色,情绪激昂,在他的身后是不断涌上来的爱国者。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作者用平行和对称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手无寸铁的爱国者和拿着枪的士兵作为人类是平等的,阶级的差异在画中荡然无存。 法国画家布歇的《博韦附近的风景》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画家展现了18世纪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为了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画家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又运用了透视的构图,通过表现远处的树林使人感受到乡间的清幽。 充分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够充分地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从中准确地分析出作品的构图形式。 二、从画家的个性品位中分析构图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品位,画家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穿戴和个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来体现这种个性和品位,画家则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身的个性和品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著称。他性格颇为独特,既有广博的兴趣、好奇心,又敏感、反叛、追求完美,而且有些自负。当时的肖像画流行的是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反其道而行之,这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个性。达·芬奇的作品《抱貂女郎》就是用了这种3/4的构图方法,体现出了画中人物的优雅,做到了形神兼备。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在画中,作者采用水平、辐射、波浪、三角形等构图方法来表现整个事件。由于达·芬奇追求完美的性格和三角形的构图形式本身的特点,使之在作品中把人物巧妙地分成了五个三角形。耶稣处于正中间,他的头和双臂是三角形,两旁的门徒也被均匀地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又是在一条水平线上。以耶稣为中心,整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绘画基础入门教程:绘画的构图 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在学画画之初就掌握很多的绘画基础知识,一 遍尽快提升自己的画画水平。但是,有鉴于学画画是一门长期性、繁 杂性的学科,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前提下,务必要掌握准确的绘画基 础知识,才能够将自己的水平持续提升。首先,绘画的构图便是必须 要了解透彻的绘画基础知识学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此,我爱画 画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相关绘画的构图。这其中包括:构图的含义、构图的原则、构图的特殊性三个方面。 一、构图的释义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 也能够简单的称它为取景。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所以,统 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 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 很大。从实际来说,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二、构图的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 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 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点。所以,凡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绘画中横三角形构图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 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 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 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 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 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 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 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 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注重。 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 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 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 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个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 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 大气而优美。上海美术培训班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所以,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协助你增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所以,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个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个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作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段,即增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准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作者以为最多达到8层即可。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物体越是塑造得详细充分,画面的色彩关系反而越弱。为了增强竖构图中各物体的次序感,有时确实需要点高光,但一定要注意亮的层次,切忌一路白。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 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本课首先要弄明白“构图”的含义,构图就是布局、章法的意思,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物体的位置和关系。构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较复杂,而且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作为一个美术基本知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构图知识为出发点,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浅显易懂的构图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构图知识评价或欣赏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用构图法则进行绘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构图法则”,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要采用对比法、展示法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都曾画过好多画,有时我们觉得画面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有时感觉所体现的景物整体情况不是太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种种情况就是你们还没学过构图的原因,在画画时不懂得如何布局画面,

画面上众多物体不懂得经营位置,所以就画不出很好的作品。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绘画的构图。 2、板书:绘画的构图 3、利用微课展示讲解构图常用的几种方式: 下面总结一下构图中的形与线,形在构图中主要是指关系形,人们把作品的构图框架归纳为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并指出各有不同的特征。 S形:具有运动、优美、纵深的感觉,是我们中国画传统的、常用的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睡莲》。 圆形:有一种旋转滚动的感觉,又感觉饱满充实。代表作有《椅中圣母》。 三角形:这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舞女》《自由引导人民》等。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以上构图的种种形式后,在平时的绘画中要活学活用,在实际绘画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法则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构图讲解,加深学生对构图的理解。 4、教师课堂总结并板书 (1)构图中的“形”与“线”:S形、圆形、三角形等类型。 (2)构图法则:对比——点线、明暗、心理差异 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 节奏——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绘画的构图教案

《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本课首先要弄明白“构 图”的含义,构图就是布局、章法、的意思,是在平面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物体的位置和关系。构图是绘画中的艺术语言,是检验画面效果的具体依据。 构图是一种专业性很强、较复杂,而且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作为一个美术基本知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构图知识为出发点,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浅显易懂的构图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构图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构图知识评价或欣赏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用构图法则进行绘画。 三、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重点我认为是“构图法则”,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我要采用对比法、展示法和 小组讨论法等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技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都曾画过好多画,有时我们觉得画画不是太大就是 太小,有时感觉所体现的景物整体情况不是太好,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上种种情况就是你们还没学过构图的原因,在画画时不懂得如何布局画面,画面上众多物体不懂得经营位置,所以就画不出很好的作品。 下面,我们来学习新课——绘画的构图。 2、板书:绘画的构图 3、教师: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教材中有关对构图的定义,请先大体浏览教材中图 片内容,一会儿我抽问大家感知情况。 4、同学们们讨论后,教师提问小结……

下面总结一下构图中的形与线,形在构图中主要是指关系形,人们把作品的构图框架 归纳为三角形、圆形、S、V、X等类型,并指出各有不同的特征。 三角形:这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构图形式,代表作品有《自由引导人民》等。 圆形:有一种旋转滚动的感觉,又感觉饱满充实。代表作有《枫丹白露的黄昏》。 S形:具有运动、优美、纵深的感觉,是我们中国画传统的、常用的的构图形式。 代 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V形:具有活泼、富有动感的、还给人以晃动感觉的构图形式。代表作有《希阿岛的 屠杀》。 X形:这是一种既有稳定感,又有放射感的构图形式。代表作有《林间小路》。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以上构图的种种形式后,在平时的绘画中要活学活用,在实际 绘画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法则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5、教师:通过刚才大家对构图的认知,同学们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观看多 媒体,加深构图的理解…… 6、教师课堂总结并板书 (1)构图中的“形”与“线”:圆形、三角形、S、V、X等类型。 (2)构图法则:对比——点线、明暗、心理差异 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 节奏——大小、长短、方圆、曲直…… 7、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知识创作一幅绘画,要求快速、简洁、具有明显 构图意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是让同学们明白了构图的真正含义,同学们在讨论和讲授以及课件展示中,学到了构图的知识,并能开始运用所学创作作品,不足之处是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 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走向做出了铺垫。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关注。(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

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这一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大气而优美。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这一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笔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最好的表现手段,即加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正确的位置。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笔者以为最多达到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浅析西方绘画构图技巧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或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绘画的过程分为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同时,构图所涉及的范围有骨架、位置、边框三个要素。构图作为艺术表现的手段,通过对骨架、位置和边框三个外部元素的经营,建设成为一个视觉空间,体现了美感,进而表达了内容。构图对于另外两个形式要素——造型和用色,具有调配、组合和统率的能力。构图处理的布局,决定造型和用色的基调,从而决定整个画面艺术处理的基调。这种基调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重视的态度,也可以是对客观世界采取改变的态度,或者强调揭示客观世界的真谛——对客观世界进行准确无误的选择取舍、概括归纳、提炼升华,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准确而深刻认识上、画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索和感动的基础上。因此,构图对造型和用色的统帅作用,使它在绘画艺术的形、色要素中居于“重要”的位置。 一、构图与情感 构图包括的范围很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电影和摄影的画面、舞台设计、建筑艺术等。有书记载曰:“构图是画面上物象的组合、配置和整顿。”构图首要任务就是安排所要表现的各种对象的位置,不同的布局产生不同的感觉。利用点、线、面和空间在安排上的变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某一个地方,以达到突出这个地方物象的目的。达·芬奇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一排人和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使十二个弟子的不同面貌、性格和不同的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又通过各种动态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动、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而大厅的墙角、窗框的平行垂直线、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耶稣镇定自若的形态与紧张的骚动情绪形成对比。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中,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构图,深深地感染着观众: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遥远的天边,一切都笼罩在满目凄然的情绪里,它的构图对画面情绪、意境起了非凡的作用。 二、绘画中构图的法则 在绘画中构图的方法与手段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图的任务要将画家所思所想的“语义”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就得对符号进行组织,使语言信息与符号信息同构,而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法则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恰当地配置。 1.多样而统一 画家在创作中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素材要剪裁,对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采其主要,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象进行艺术概括,抓住要点,区别主次达到作品的主题突出,富有感染力。如果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变化就会杂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使人感到呆板,所以,既多样而又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上下或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稳重、安定之感,可以产生协调美,是一轴线的两边或周围的形象对应等造成的一种美感样式。而均衡是指两种形状上下不一样,但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3.疏与密 一个画面中只有疏没有密,或者只有密而没有疏,都是不合适的构图。画面只有疏密结合得当,有开有合,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才是较完美的构图。人物距离的疏密,人与背景的疏密,人物与人物的疏密,环境背景的疏密等,利用这些疏密互衬,使主体突出,主次合理。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1) 1.1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1 1.2(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2) 1.3(三)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特色的差异 (3) 1.4 小结: (4) 第2章二、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4) 2.1 (一)中西方建筑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的差异 (4) 2.2 (二)中西方建筑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 (二)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异 (6) 2.4小结 (7) 第3章总结 (7)

摘要:从根本上讲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这导致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除了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追求和谐统一;西方以石头为主的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绘画、建筑、形态、价值、材料、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在欣赏中西方的绘画时,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使我们也更多的看到这两种各成一体绘画艺术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如果从艺术形态上讲,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西方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理想、画境与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而且中国画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得有要文化,这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且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实物或人物的表现或重现,注重表达事物的特征。在西方绘画重写实、以

绘画中的构图法

构图,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1、横向式构图:这种构图像躺在床上休息一样,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安闲平静、宁静、开阔的感觉。

2、斜线式构图:斜线给人运动的感觉。风吹动平静的海面就产生斜线的波浪,直立的人运动起来移动了重心,也产生了动的斜线,房子斜了又有将会倒塌之势,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越强烈,无规矩的长斜线使画面活跃产生力量感;长斜线的运用又容易因缺少变化而毫无趣味。因此,要注意设法丰富它。

3、金字塔式构图:这种构图布局方式由于它像一座山,很自然给人以稳固与持久的感觉,这种三角形构图不会产生倾斜之感。例如德国画家米勒《扶锄农夫》在构图上采取了金字塔式的构图,这种稳定感传达给人们的不是一种持久的稳定,而是表现出这个被剥削的农夫无力支撑的短暂喘息,刻画出劳动后的疲劳和苦痛。

4、“V”形构图:这种构图布局就象飞鸟张开双翅或象一个人向上斜举双臂作斗争和祈求,给人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有时在两山,两房,两树之间经常出现“V”字形的缺口,这个缺口有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时它又像打开的窗口,会引起人们的联想,给人以神秘之感。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浅谈绘画中的构图因素与影响 在评价画家们的作品时,常常运用这样的评语:“构图稳定,气势宏伟……意向豪放……变化多端……”等等。当给以这样的评价时,很明显,人们是从画作本身使观众产生的那种印象出发的。的确,绘画作品从形式和形象上给人的感受有欢乐的也有忧郁的,有活泼的也有严肃的,有激动的也有宁静的。这多种多样的印象不仅决定于题材和作品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于色调、明暗的配合,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作品的构图处理,也就是对构图因素的成功运用。 每一种构图处理中的所有各部分都以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存在。根据某些形体在构图处理中所占的位置不同,就可能具有往上下、左右、中央或旁边的不同方向的趋势。形体和线条的“内在生命力”决不是每个人都能觉察到的,但是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来说,它是存在的并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形体和线条的这种运动,也就是它们朝这一方向或朝另一方向的动势是可以加强的,如在同一构图中,所要描绘的形体的旁边,还布置着其他某些有同一趋势的形体或者线条。那它这一方向的动势就会加强。 在另一种情况下,有些形体相反的动势会彼此削弱,而且就好象相互消除了运动的印象,因此,构图便变得均衡和平稳了。画家们把这种平稳的构图称为静止的构图。

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可以作为静止的构图处理的例子。虽然该画上大部分形体和线条都明晰地表现出一种朝向中央的动势,而构图却终是令人产生完全均衡和庄严平稳的印象,这是因为这些线条的运动相互起着均衡的作用。 当构图中大部分形体和线条有着朝一个方向的动势的时侯,全部结构从整体上看便具有不平稳和带有动势的性质,这样的构图就称为动的构图。 为加强构图的表现力,不仅要画一些能够重复着构图中基本物体的方向的形体和线条,而且还要添上一些能与基本物体相对比的线条和形体。然而,只有当相互对比的形体彼此在形状和体积上不相等的时候,才能获得构图上的巨大表现力。否则的话,它们会相互妨碍,削弱彼此的表现力。 不仅是垂直和水平的形体以及有相反方向的形体能够彼此形成对比,而且具有各种不同外形轮廓的形体,也能够起对比作用。例如,大的圆形形体可以很好地与直的线条相配合。相反的,大的直角形形体可以很容易地与细长的曲线,或者外形不定的狭长形体相“押韵”。 在造型艺术中形体与线条之词表现出的这种结构联系,正象诗歌的各行相互问答有着长短和韵脚的联系一样。 我所举的这些例子,只不过是在各种各样构图处理中的最简单的情况,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