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

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

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

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

■“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

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

1.《三字经》(來自百度)

《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徳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丁■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粘神耕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弟子规》(來自百度)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

贤的道徳教育Z大成,提传统道徳教育著作Z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冇德冇才Z人的最佳读物。、第四讲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介绍

朗读法

1.朗读法就是将书面语言冇声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冇声的语言的冇声视读方法。朗,指声音清楚、响

亮;读,指念文章。

朗读是阅读的第一基木功,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技能。小孩上学首先学的就是朗读。朗读也是阅读教学的第―基本方法。

2.朗读法的意义

⑴朗读冇利于调动诸感觉,是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涌就是心、眼、口、

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⑵朗读有利于进入情境,是加速文木理解的便捷方式。

⑶朗读冇利于形成语感,是沟通书面语口语的最直接方式。

⑷朗读冇利于陶冶情操,是形成高尚人格的基木方法。

3.朗读法的具体要求

⑴读出停顿

⑵读出重音

(3)读出语调

(4)读出语速

4.朗读法的优缺点

优点:讲前朗读能加速对课文的理解;讲后朗读可迅速巩固认读成果:经常朗读能加强修养,陶冶性情。缺点:与默读法比较速度慢;且感性认识居多,理性认识不足。

5.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专利

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语文课堂书声更琅琅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讲授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活动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一种教学方法。又叫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法。

它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

是我国古代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既冇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2.讲授法的策略

①讲授耍体现学科特点。

②讲授要关注学生特点。

③讲授内容要充实、新颖、冇重点、冇合适难度。

④讲授内容教师要烂熟于心。

⑤讲授应是“讲授的优化”。(有条理且与其他教法相融)

3.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①讲知识。像课文背景、作家作品等事实性的知识;古今字法词法、文体等概念性的知识;阅读规律、写作

原则等原理性的知识。

②讲事景情理。如事件经过、自然场景、悄感特点、人生道理等

4.优点

①讲知识。像课文背景、作家作品等事实性的知识;古今字法词法、文体等概念性的知识;阅读规律、写作

原则等原理性的知识。

②讲事呆情理。如事件经过、自然场呆、情感特点、人生道理等

5.缺点与前途

缺点:①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得到的反馈少,教学针对性差。

②教师主动,学生被动,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导致厌学。

前途:与其它教法相融相生

三.讨论法和谈话法的区别

1.在形式上,谈话法是二人间的对话;讨论法是小组或全班的对话。

2.在内容上,谈话法谈论难度较小,较单纯的问题;讨论法讨论角度较多、难度较大、分量较重的问题。

3.在教师参与上,谈话法教师参与较频繁;讨论法中教师以“观察员”身份出现巡视,不到关键时刻-般不

参与其中。

第五讲:阅读教学常规过程和名家模式

一常规过程

(一)导读过程(外围战)

1?开课语。

2.解题(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3.确定教学目标。

(二)研读过程(攻坚战)

1.感读阶段。

①浏览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②通读课文(用默读或朗读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③辨认文体,概括课文内容。

④批划、评点和质疑、阙疑。

☆ 2.析读阶段。

①结构分析(理清文章逻辑结构,形成板块,便于后续分析)

②内容耍素分析(紧扣课文材料及文体实际寻找事实)

③形式耍索分析(包括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分析)

④重点分析(特点、要点、难点、疑点)

3.总结阶段

①概括屮心思想的技巧⑴审题引申。⑵段意综合。⑶寓意显现。⑷弦外Z音。

②总结写作特点的方法:不耍面面俱到,耍总结岀每篇文章放基本的特有的写作特点。

(三)习读过程(守卫战)

1.口头练习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背诵要注意“四化”——消化、序化、简化和特化。

2.书而练习要椿心设计练习题,练习的目的性要强。

二.完全程序(12种)

开课表,题解,作家的作品及时代背景,教学目标制定,密体朗读感知,结构分析,内容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总结,口头和书面练习。

三.前人模式

1、莱茵的五段说

预备(复习旧课,预习新课)。

揭示(提出教学要求,明确雨难点)。

联合(新内容与旧内容的比较)。

概括(归纳中心思想,得出结论)。

应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作造句和矩文练习)O

2、凯洛夫五段论

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③讲授新课。④巩固新课。⑤布置作业。

三.魏书生“自学六步法”

定向——确定每节课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目标明确,攻关有数。自学

—学生根据学习重点或难点自己寻找答案。成绩差的同学尽力去做,不要求一次完成,有所得就行。

讨论一将自学中没冇解决的问题放在讨论中去解决。

答疑一各组把通过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老师,由老师做引导解答。

口测一一根据定向给岀的重难点以及学后的口我评估,口拟一组十分钟口测题,口己评分,口检学习

效果。

自结——下课前,毎个同学自己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的主要收获,使各类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都得到

及时反馈。

第怎讲:语文阅读课常规教案编写

一、语文教学方案定义

语文教学方案是语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耕心进行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是从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依据。

二、教学方案编写准备

(一)备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的基本策略

2、教材分析的基本程序:字词句一文木内容一思想艺术特征

(二)备学生

1、了解学生情况。

2、了解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终极hl标,分析学牛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与阶段性终极H标的差异,作出取舍的决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3、充分利用“备教材”“备学生”的成果:,确定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起点的教学具体步骤,开始把对教材的理解变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备教法

语言优美的地方读;繁难的地方讲;语义丰富意见纷纭的地方讨论;需记诵的地方训练!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再加上切实的教学II标以及灵活多变的教法运用,于是一个科学化的教案就形成了。

三、语文教学方案构成(写教案)

(一)课题计划(课题、年级班级及设计者、教学目标、教学设想)

(二)课时计划(第儿课时、分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步骤、板书设计)

(三)教后记(教后的优缺点分析及教学体会)。

笫七讲:语文阅读课的课型(常规课)

一.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步骤与方法:文学常识教学、字词句教学、句段篇赏析、诵读与背诵、巩固练习。即注重诵读一精思一精讲一精练。翻译六法:加(单音变双音)、(专有名词)、删(虚处、繁处、消失处)换(说法改变)、调(调整语序)、补(省略)。

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如,窗一窗子,怎一快怎。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木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删,主要指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如:句首的发语词,夫、且夫,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而), 以及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Z )等。此外,偏义复词要删去无义语素(利害、异 同、作息、饥穰)。

换,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新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应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管 一钥匙,目一眼睛,屣一鞋子。另外,通假字和活用词的翻译也属于“换”。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补,即对文言句子里一些经常省略的组成成分,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分省主语、谓语、完语、 介词、呈词等情况。

二. 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的区别

1、 必须重视对字、词、句的理解学握;

2、 必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归类比较(词法、句法的归类,及与现代文作比较);

3、 必须重视相关史实的链接和抓展;

4、 必须重视名篇赏析;

5、 必须重视朗读与背诵;

第八讲:语文课堂四大教学技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是研究如何科学设置板书才能冇效创设课堂玄观情境的教学艺术。要设计好板书必须弄清“板书”的内涵。

(二) 板书

板山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学握知识,经过预先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口语的农达,在 黑板或投影片上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呈现的教学信息。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板书,一般包括板书和板画两种形式。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写在黑板上 的文字,这是各学科教学经常用到的一种板书形式。板画是指教师在黑板上描画的各种图形、符号、农格 等。

(三) 板书的作用

1、利用板书体现教学意图。

2、显示教学思路。

3、突出教学重难点。4.强化直观形彖。

5、便于集中注意。

6、冇利巩固记忆。

(四) 板书区域的划分

天头 课题(作者)

地脚(不写)

板书区域的划分 副板书区

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正音辩字

新的词语

主板书区 作者思路 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中心要点 写作特点 辅助板书区 语文知识 陌生字词 填加补充 布置作业

(五)板书的要求

1、正确:不写错字、別字、病句,笔顺正确。

2、规范:不写任意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生造词语。

3、美观:字迹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疏密得当、行距合理。

(六)板书的类型

板书的内容分类词语式、情节式、重点式、线索式、结构式、综合式等

按板书的形式分类文字式、图解式、表格式、综合式等

1.词语式板书

以摘取课文重点词语为主要内容的板书设计。这种板书冇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要词语來理解课文,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很冇帮助。

如何设计词语板书?

(1)从课文中粘选出关键的词语。

(2)按着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编排出來。

(3)设计词语的空间位置。

(4)划出板书的网络图。

2.情节式①定义:是以显示文学作品情节为主的板书。这种板卩适用于分析作品的情节,能帮助学生很快拿握故爭情节,理解课文内容,加上教师匠心独具的排列,能显示岀该文情节的跌宕起伏。

②如何设计情节式板书?

(1)依据文章体裁设计。(2)按借节发展顺序设计。(3)按文章线索推进设计

3.板书设计方法

重点式线索式结构式综合式图解式表格式

(七)板书设计的原则

1、内容:科学、完整、系统

科学——内容准确无谋,能体现教学意图。

完整——内容完备全面,体现课文整体性。

系统——内容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2、结构:严谨、有序、巧妙

严谨:指板书布局合理、构思严密。

有序:指板书冇条冇理,秩序井然。

巧妙:指板书图文构思H然巧合,妙,趣横生。

3、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准确:言能达懣。简洁:言简懑赅(言少意丰)。生动:言富生机

4、造型:直观、新颖、优美。

直观:板书造型具体町感、形式可视,富冇趣味性。

新颖:板书造型新鲜别致,独特新奇,富冇创造性。

优美:板书造型符合审美,悦H悦心,富有艺术感。

(八)板书设计方法四种

1、摘录法:即摘示课文关键词句而形成板书的方法。

2.概括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方法。

3.图示法:叩用符号、线条、图形示意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法。

4、表解法用表格的形式來规范课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法。

二.说课技能

(-)说课的涵义

说课就是说课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在课前或课后,面对冇关领导、专家、学者、评委、教师同行等,对H 己所执教的课的教学设计(目的、内容、方法、设备、环境等)及其理论依据进行解说,或者对

别人所执教的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进行评说。

(二)说课的类型

1、根据说课的目的划分

①教研型。②汇报型。③示范观摩型。④招聘考核型。⑤竞赛型。

2、根据说课者来划分

①说课者解说自己的课。

②说课者评说他人的课。

3、根据说课的时间安排來划分

①课前说课,它具有预设性。

②课后说课,即上课之后进行的说课。因而具有总结性

4、根据说课的方法來划分

①以语言表述为主的说课。以语言表述为主的方法又可分为:⑴讲说法,即说课者运用口头语言,通过系

统的讲说,向听说者传递说课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最为广泛;⑵对说法,即听、说双方以対话的方式來完成说课;⑶论说法,即听说双方针対同一课题,以讨论或争论的方式來说课。

②以直观表演为主的说课。以直观表演为主的方法乂可分为:⑴演说法,即说课者?借助图画、实物、多

媒体等教具演示的方式进行说课:(2)表说法,即说课者借助于语言、动作或其他教具进行实地表演的方式进行说课。

5、其他分类

①综合式,即全面地说一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②专题式,即就一个专门问题(如“在新课标背呆下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中考复习时老师的主导性如

何体现”等问题)进行的说课。

③争鸣式,即就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的说课。

④互补式。叩一节课的内容,每个教师选择H己的强项专题进行说课,综合起來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三)说课的内容、目的及模式

1、说课的内容

①说教材(即教什么?学什么?)

②说教法学法(为什么这样教学?)

③说教学程序(怎样教?怎样学?)

④说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怎样教?怎样学?)

⑤说效果(即教得怎么样?)

“说课稿”是说课前准备的底稿,是以书面形式反映说课内容。说课的内容也就是说课稿的内容。说课者既要在事先认真拟好说课稿,乂要在说课时挥洒"如,不拘泥于说课稿;既要充分显示自己理解新课标、教材的扎实功力,乂耍恰倒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灵活应变能力。

2、说课的目的

即为什么要说课的问题,这是开展说课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说课H的简言之就是“两提高一良效”,具体说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说课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鼠,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提供可靠保址。

3、说课的模式

其一、怎样讲就怎样说(狭义)

(-)说导语

(二)说课题(解题、介绍作者、背景等)

(三)说目标(三两个)

(四)说过程(达成目标过程)

(五)说效果(紧抑板书总结)

其二:高屋建饱地说(广义)

(一)说教材(内容、主旨特色、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传统还是现代,被动还是主动)

(三)说过程(达成目标的过程)

(四)说效果(紧抑板书总结教的妙处,学的收获)

(四)说课的要求

要说好课,平时必须做到“脑中冇理论,眼中冇学生,胸中冇教林手屮冇特色。”具体说:

1、说课者必须加强学习,提髙自身的教学理论索养,做到“脑中有理论”。

2、说课者必须好好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3、说课者必须熟悉大纲、新课标和教材,这是不言而喻的。

4、说课要说出教者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5、说课者在说课中要尽力展示自己的风度。

第九讲:语文教学六原则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

三、读写听说全血发展。

四、课堂内外相辅相成。

五、激发对话和体验。

六、教读和口读结合。

笫十讲、写作教学四论

一、写中的思考能力

(一)思考能力定义:

思考能力指写作过程中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组材)、表达与修改的能力。

摄材能力只是为写作做好了必要的材料准备,但要进入写作状态,则冇赖于写作主体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写作的全过程哪一步都不开思考。

1、审题:对题目进行仔细研究,把握题目在内容和农达方面的写作要求。

2、立意:根据题目的要求确立文章的主旨。

3、选材:选择符合主旨的材料。不合题意的不耍,不深刻的不耍,不新颖的不耍。

4、组材(狭义构思):将选择的材料按表意的要求冇条右理、冇序冇据的排列组合起來。

5、表达:用准确、生动、流畅的语言去传达自己的阅历、故事、思想。

6、修改:删繁处,増简处,改错处,润涩处,无处不需琢磨、思量。

(二)思考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

1、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

2、多做作文构思审题训练

3、多辩证看问题,正反而认识事物

4、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事物

第十一讲、如何对学生实施教学评价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instructional evaluatian):广义的教学评价指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狭义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小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和估价(评价)的过程。

二、试港编制技术

(一)明确考试目的(考什么、为什么考、考谁)

(二)制定考试大纲(定考试重点题型、时间容量)

(三)确定考试内容比例(保证试题覆盖面)

(四)制定试卷编制细目表(布卢姆的认知分类)

(五)拟定具体题目(按细目表进行)

(六)将题目拼配成试卷(易到难、复本AB卷)

三、试卷分析技术

(一)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

(三)难度分析

(四)区分度分析

第十二讲、语文教冇实习

一、教冇实习的定义

教育实习是各级各类师范生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在教师(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到中小学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的专业训练,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初步教育教学技能的教育实践活动。

它是教育见习的继续,也是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实习生通过教育实习可以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并初步实现从师范牛?到专业教师的转变

二、语文教冇

(一)语文课堂教学实习的内容

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试讲:叩在正式上课前的模拟讲课。

3、听课:即听所在实习学校的公开课、指导教师的课和实习牛2间的课。

4、说课:即对口己所上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进行解说。

5、讲课:即依据教案正式上课。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是中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它牵涉到了解教育对彖,管理好教育对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问题。中文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有如下任务:

1、了解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

2、开展班级常规工作(包括日常事务、组织主题班会、指导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家

访);

3、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等。

(三)语文教育调杳研究

教冇调查指实习生在教冇实习期间对所在学校或其它教冇部门各方面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从而认识基

础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基础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培养自己教育科研能力的活动。

1、确定选题。

2、确定调查方法。

3、撰写调杳报告。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pdf

《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188 课程名称:语文教学论 学时/学分:18/1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综合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语文教学论》是面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开展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课时18节。 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和掌握教学论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明确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学论等基本概念,掌握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教学论的定义。教学难点是教学论的研究领域、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语文课程不同时期发展过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的发展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当代教学论,教学难点是课程与教学论二者的关系。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本章教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把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王玉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解答(第7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7章语文综合性学习 7.1 复习笔记 社会发展变化对人才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首次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其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特点,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类型与实施的基本程序。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特点 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特点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1.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1)时代背景: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 ①新世纪,社会的发展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②高新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教材及时做出积极而敏锐的反应。 ③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社会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竞争综合化等特点,要求教育领域加快课程的改革,加快对人才的培养。 a.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将集中于不可见的智力、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b.学习终身化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替速度加快,个人要想在这种知识化的社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c.竞争综合化 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应时代要求而提出的。 (2)外在原因: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①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课程改革新举措,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 ②综合性学习在本质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并有一个鲜明的共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综合性学习,完全顺应了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 (3)内在原因: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世界改革大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却难以适应政治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应试教育”给学生身心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 ③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仍很盛行,影响犹在。语文教学须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实践。语文学科固有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最直接的动力。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专用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老师的 李吉林老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解释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 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结构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需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B介入C展开D结束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B选择C排名次D反馈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知识B文学知识 C文体知识D读写听说知识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教学论读书笔记 拉尔夫·泰勒是美国着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原理》一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他认为,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泰勒在书中未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作很细致的区分。在他那里,这些术语基本上是同义词。根据泰勒的论述,他讲的教育目标大部分是指的本文所论及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 1教育认识 泰勒在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泰勒认为行为目标的作用是“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大多数课程理论认为,“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领域科学化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的形式陈述的时候,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行为目标”还有利于教育者就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便于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课程目标取向应该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工作岗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作,首先要掌握的是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定性使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为宗旨。 在泰勒看来,对学习者本身信息的研究是获得行为目标的重要来源和有利途径,其方法主要是依靠对学习者的“需要”做调查研究。在此他提到“需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常模之间的‘差别’或‘差距’,即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另一种则是心理学的概念,即把“需要”视作“有机体内部的张力,为了保持有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状况,必须使这些张力恢复平衡,泰勒把课程的行为目标建立在第一种意义上的“需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

*题型:1.背诵20’(诗、词。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着,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 1.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7(科) 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表现为、、。 2、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分别为、、。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4、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 5、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 6、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 7、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语文是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 8、新中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著作是。 9、“红领巾”教学法的核心是、。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钦定学堂章程》 D、《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下列不是“三百千”的是()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3、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基本经验是() A、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 B、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C、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 D、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充分应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4、以下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三个维度”的是() A、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知识与能力、阅读、综合性学习 D、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

5、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的两个突出特点是() A、综合性、实践性 B、实践性、情感性 C、综合性、情感性 D、情感性、应用性 6、下列属于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是()、 A、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发现与创新 B、阅读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 C、表达与交流、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D、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发现与创新 7、下面不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的是() 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C、重视规律法则的把握 D、适应社会需要 8、第一次把“语文”和“语文学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是() A、《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C、《语文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语文教学论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要求:1、命题一律用A4纸; 2、除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外,题间不留空。 一、填空题10分(每空0.5分) 1、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2.、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环境性、活动性、关系性三个方面。 3、语文单独设科始于1904年,第一个正式名称是国文。 4、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5、杜威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教育思想是。 6、魏书生以六步教学法著名,钱梦龙提倡做中学的导读法。 7、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8、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 9、评课形式有个别交谈式、集体讨论式和书面评议式。 10、癸卯学制是由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语文教学论属于( D )范畴 A、文艺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2、最早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是(D ) A、蔡元培 B、胡适 C、叶圣陶 D、陶行知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了7—9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D ) 个。 A、1600—1800 B、2500 C、3000 D、3500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 A )维度。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 D、价值观 5、《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A )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6、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C、D ) A、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B、容易组织和管理 C、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 程的学习相互配合D、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7、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的是(A ) A、《奏定学堂章程》 B、《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国文教科书》的编写 D、《中国文学教科书》的编写 8、语文教学的理论之源( A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赫尔巴特 D、佩斯·泰洛奇 9、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D ) A、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B、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10、创立“三主四式”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是( D )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9章【圣才出品】

第6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6.1 复习笔记 一、语文教学艺术内涵 (一)实质 语文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二)表现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欢悦和意趣的氛围,使学生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境界; 2.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学艺术特征 1.形象性 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1)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印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作用 老师借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用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使抽象的语言

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丰富了教学的形象性特征。 2.情感性 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要沉入课文,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感情的语言,能赋予教学内容以相应的情感特征,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3.创造性 (1)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一般的艺术创作更有其独特性; (2)教师的创造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多个方面; (3)创造性与“求异”密切相关,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要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4.审美性 (1)具体表现 ①内在美 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它们本身包含哲理美、意境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学与课程论试卷5 一、填空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文在兴课程与教学论是正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 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 ) 和( )系统。 3.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 ( ) 4.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工具说”的集大成者是() 5.我国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6.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打一次把双基顺序变为()和() 7.()年,我国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 ()、()、《千家诗》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 识字。 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语文单独设科是在()年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

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A.1904B.1919C.1949D.1978 3.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 ) 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 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4.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 ) A自测 B 自结 C讨论D 练习 5.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 ) 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6、《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7.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合作、探究 B. 自主、独立、探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课程论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包括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内容:1.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2.隐性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内容 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学生中心)3社会再造课程论(社会中心) 二、教学与教学论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凯洛夫《教育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1 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 2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等辅助方式 (二)教学论 1 世界上最早的叫教学论专着:《利记。学记》 2 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拉特克(德)和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比较系统

3 教学论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础课论学科,应用实践学科 ①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③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④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1 蒙学教材:“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 经学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 文选读本:《昭明文选》《古文观止》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①推动了教学法改革②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产生了倾向性错误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适宜,但对其他作品的教学不一定适合②产生了形式主义倾向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笔记 1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记 性质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 课程:即经验,是学习者生活经验的总和,是学习者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 课程内容:(课程要素)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 课程内容选择: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 语文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1、学习语言、2、关于学习的语言3、通过语言学习4、探究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 语文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值得是为了有效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多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资料,包括例文及近来鉴别出来的样本和用件类型的选文。 语文教材选文类型:定篇、样本、例文、用件。 定篇:是语文课规定的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 新教材的特色: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世界,重视言语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得语言素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语文教材的品格和功能:品格:内容上包含勒社会所需要得各种知识形式上体现勒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划。功能:智德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构成要素:1、语言文字、文学与文化2、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言语实践活动3、语文知识与策略 语文知识:1、宽式: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他有语感和语识两种状态。2、窄式:前面相同,在课程的层面只包括语识 语文知识的范围及状态:范围: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状态:语感和语识。 语感和语识的关系:1、语感具有不可分析性,语识具有可反思可被理解性分析特征2、语感比语识更基本3、语感比语识丰富4、语识识公共的,语感却具有强烈的个人独特性5、语感语语言能力浑然一体地结合一起6、语识识概念化的、推理的、依靠理性思考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感却是直觉的、跳跃的、横向的、具有格式塔的特征。7、即使在一般性的语言活动中,语识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对子或他人的语言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整,但语言活动本身能流畅地进行,依靠的还是语感。8、语识在一定条件中向语感转化,转化标志是:高度熟练至无意识地领会运用。 语文的实践活动(三种类型):1、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语文实践活动2、在课程指引下的语文实践活动3、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1、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注意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得个性特长。2、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学习求实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7)、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全面的发展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8)、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主要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的任务是拓宽学员本学科的知识, 加深理论认识, 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使之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适应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 本课程4学分,在第四学期开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 掌握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 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理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组织和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要求。 了解:指能知道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基本内容。 理解:指能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能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它是在"了解"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要求。 掌握:指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阐述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它是在"理解"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能力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用这些思想、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特别是学员的自我教学实践)。 2.按照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本课程应以自学为主,在学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习指导书和网上资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面授教学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性强的部分,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与学习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 1.《小学语文教育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的主教材。 2.《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辅导教材。它的主要内容是: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的解析;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主教材内容的补充阐述;各种形式的练习及考核、测试题等。 3.网上资料。 五、平时作业 本课程有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要计入期末总成绩。所有学员都应该认真完成。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