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验预测法

经验预测法

经验预测法

经验预测法(工作负荷)

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职工需求加以预测。

这种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有些组织常采用这种方法做预测。例如,组织认为车间里一个管理者(如工头)管理10个员工最佳,因此依据将来生产员工增加数就可以预测管理者(如工头)的需求量。又例如,依照经验,一个员工每天可以加工10件上衣,则若要扩大生产规模即可按产量(如上衣件数)计算出员工的需求量。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计算出有关方面的预报数。

市场调查LV53 集体经验判断法

集体经验判断法是利用集体的经验、智慧,通过思考分析、判断综合,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方法。企业集体经验判断法,相对于个人经验判断法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它利用了集体的经验和智慧,避免了个人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和看问题片面的缺点。 集体经验判断法的种类 1、意见交换法 意见交换法是指参加预测的人员,通过座谈讨论,相互交换意见,当场提出个人主观的估计预测值;或者时候提出个人主观的估计预测值,然后由预测主持者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综合形成一种或几种预测结果。 2、意见汇总法 意见汇总法是指在对某事物进行预测时,由企业内部所属各个部门分别进行预测,然后把各部门的预测意见加以汇总,形成集体的预测意见的一种判断预测法。 3、消费者意向调查法 消费者意向调查法是指调查消费者或用户在未来某个时间内购 买某种商品意向的基础上,对商品需求量或销售量作出量的推断的方

法。这种方法可以几种消费者或用户购买商品的决策经验,反映他们未来对商品的需求状况。 4、意见测验法 意见测验法是指向企业外部的有关人员(如消费者或用户)征求意见,加以综合分析作出预测推断的一种方法。经常采用的有消费者或用户现场投票法、发调查表征求意见法、商品试销或试用征求意见法。 集体经验判断法预测的步骤 第一步:由若干个熟悉预测对象的人员组成一个预测小组,并向小组人员提出预测目标和预测的期限要求,并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步:小组人员根据预测要求,凭其个人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各自的预测方案。同时每个人说明其分析理由,并允许大家在经过充分讨论后,重新调整其预测方案,力求在方案中有质的分析,也有量的分析,有充分的定性分析,又有较准确的定量描述。在方案中要确定三个重点: 1.确定未来市场的可能状况。 2.确定各种可能状态出现的概率(主观概率)。

预测方法的分类

预测方法的分类 郑XX 预测方法的分类 由于预测的对象、目标、内容和期限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预测方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近千种预测方法,其中较为成熟的有150多种,常用的有30多种,用得最为普遍的有10多种。 1-1预测方法的分类体系 1)按预测技术的差异性分类 可分为定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技术、定时预测技术、定比预测技术和评价预测 技术,共五类。 2)按预测方法的客观性分类 可分为主观预测方法和客观预测方法两类。前者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后者主要借 助数学模型。 3)按预测分析的途径分类 可分为直观型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方法、因果分析 预测方法等。 4)按采用模型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经验预测模型和正规的预测模型。后者包括时间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 型、结构关系模型等。 1-2 常用的方法分类 1)定性分析预测法 定性分析预测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历史与现实的观察资料,依赖个人或集体的经验与智慧,对未来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作出判断的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优缺点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 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性质方面的预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且简单的迅速,省时省费用。

定性预测的缺点是: 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从而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多少大小的束缚和限制,尤其是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2)定量分析预测法 定量分析预测法是依据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近似地揭示预测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变动关系,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据此对预测目标作出定量测算的预测方法。通常有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和因果分析预测法。 ⅰ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是以连续性预测原理作指导,利用历史观察值形成的时间数列,对预测目标未来状态和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判断的预测方法。

市场调查LV63 经验判断法

经验判断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它是根据企业各层次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判断而确定销售预测数的一种方法。一般在缺乏历史资料的情况下,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和对市场形势发展的直觉判断进行预测。 经验判断法的优缺点 (一)经验判断法的主要优点 1.经验判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能够在信息数据不充分和有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下作出预测; 3.简便易行,直接可靠; 4.市场预测快速敏捷,预测费用低; 5.能够使定量预测更加科学合理。 (二)经验判断法的不足 1.对复杂的数量变动关系单凭人脑记忆和判断,容易出现疏漏和失误; 2.定量分析不够精确,经验判断容易受预测者的心理、情绪、知识结构、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主观片面性。

实践证明,在运用经验判断预测法时,只有注重以下几方面才能克服其不足: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努力掌握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为经验判断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 第二,尽量使定性分析数量化,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定量估计。 第三,要科学合理地组织预测过程,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 第四,可用多种判断方法进行预测,并在比较各种方法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预测值。 经验判断法经典案例分析 例如,某一零售商店,选择营业员、中层管理人员(如业务科长、计划科长、储运科长、财会科长等)、商店经理等三层人员的代表分别进行判断,再加以综合,得出销售额的预测数。 1. 某商场甲、乙、丙三个营业员对某一商品的下一年度销售量作如下估计:

假定三个营业员的预测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则营业员方面的平均销售预测值为: 550+800+620/3=656 67单位 2.该商场中层管理人员的判断预测为:

预测方法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ES)是布朗(Robert G..Brown)所提出,布朗、认为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指数平滑法是生产预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用于中短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所有预测方法中,指数平滑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简单的全期平均法是对时间数列的过去数据一个不漏地全部加以同等利用;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 也就是说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编辑本段基本公式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是:St=ayt+(1-a)St-1 式中, St--时间t的平滑值; yt--时间t的实际值; St-1--时间t-1的平滑值; a--平滑常数,其取值范围为[0,1]; 由该公式可知: 1.St是yt和St-1的加权算数平均数,随着a取值的大小变化,决定yt和St-1对St的影响程度,当a取1时,St= yt;当a取0时,St= St-1。 2.St具有逐期追溯性质,可探源至St-t+1为止,包括全部数据。其过程中,平滑常数以指数形式递减,故称之为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常数取值至关重要。平滑常数决定了平滑水平以及对预测值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异的响应速度。平滑常数a越接近于1,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的下降越迅速;平滑常数a越接近于0,远期实际值对本期平滑值影响程度的下降越缓慢。由此,当时间数列相对平稳时,可取较大的a;当时间数列波动较大时,应取较小的a,以不忽略远期实际值的影响。生产预测中,平滑常数的值取决于产品本身和管理者对良好响应率内涵的理解。

第四章 专家判断预测法和德尔菲预测法

考核要求 (一)、专家个人预测法 1、识记:(1)、专家判断预测法的含义:专家判断预测法是利用专家个人或集体的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教育发展的未来作出直觉性预测的一种方法。 (2)、专家个人预测法的含义:专家个人预测法是根据专家个人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未来教育发展作出直觉预测的一种方法。 (3)、专家个人预测法的分类:口头咨询的形式;书面的形式 (4)、口头咨询方式的分类:标准是口头咨询、非标准是口头咨询和半标准是口头咨询。2、领会:(1)、专家个人预测法的特点: (2)、选聘专家的标准:1、选聘的专家应该既是预测领域的权威,同时又必须对相关领域有非常宽广的知识面。2、选聘的专家不仅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背景和丰富的时间工作经验,而且还应该不拘泥于成规,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3、选聘的专家要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既要具有不带成见的眼光,又要具有不惧怕舆论压力的勇气。独立、中肯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专家协商预测法 1、识记:(1)、专家协商预测法的含义:专家协商预测法是将若干名专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景的一种方法。 (2)、专家协商预测法的目的:目的是要避免专家个人预测法可能发生的片面性错误,通过让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换意见,可以及时地对他们的见解加以协调,最终得出比较一致的教育预测结论。 (3)、选聘专家比较法的含义:专家比较法是让候选的专家列出他认为最适合、次适合等一次排列的个候选专家的顺序,对于那些综合顺序靠前的专家,就可以作为我们要选聘的教育预测专家。 (4)、选聘专家成果评定法的含义:专家成果评定法是根据专家过去的预测或研究成果,来挑选合适预测专家的方法。 2、领会:专家协商预测法的特点(优缺点):能够集思广益,有可能利用不同教育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得预测结论更加全面和准确。但是,专家发表个人意见时,极易受到权威和多数人意见的影响,而使正确的预测被忽视,同时,专家的自尊心还容易造成预测意见的分歧,使得难以形成最后一致的预测方案。 (三)、头脑风暴法 1、识记:(1)、头脑风暴法的含义:头脑风暴是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大量预测信息的一种直觉性预测方法。 (2)、直接头脑风暴法的含义: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指让专家们直接讨论具体问题的一种会议。通过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使之意见逐步趋于一致,从而得出预测结果。 (3)、质疑头脑风暴法的含义:质疑头脑风暴法也是召开专家会议,只不过这种会议分两次召开,第一次按照直接头脑风暴的会议形式召开,通过直接讨论得出基本一致的预测意见。第二次会议则是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即挑毛病,通过挑毛病并寻求解决办法,使设想结论更加全面、正确。 (4)、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 优点:1、能平等、自由的发表意见,鼓励不成熟的预测设想,因而,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参加会议的专家不断涌现出新的设想。 2、通过联想思维,能够对预测问题进行连续的分析,从而预测因素的考虑比较充分,提出的预测方案可行性强。

人力资源需求定性预测之经验预测法

人力资源需求定性预测之经验预测法 经验预测法是最简单的预测方法,在实际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经验预测法是各级管理人员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对未来业务量变动的估计,预测未来人员需求的方法。由于经验预测法是以管理者的经验为基础,所以又被称为管理估计法。但是预测没有明确、可靠的量化依据,管理者的判断和估计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直觉,所以经验预测法又被称为直觉预测法。虽然都是凭借管理者的经验、直觉进行预测,但是通过各管理者的预测形成总预测的途径大有差异,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很多专家从这个方面来研究该预测法,所以又将其称为微观集成法。 从微观集成法的角度,可将该预测方法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 1.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认为,每个部门的管理者最了解本部门的情况,最有资格判断本部门未来的人员需求。为切合实际,首先从企业的基层开始预测。 步骤: (1)最基层的管理者根据本单位组织的情况,凭借经验预测出本单位组织未来对人员的需求;(2)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汇报预测结果,自下而上层层汇总; (3)人力资源部门从各级部门收集信息,通过判断、估计,对各部门的需求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汇总,最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总的预测方案; (4)预测被批准后,正式公布,将预测层层分解,作为人员配置计划下达给各级管理者。2.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认为,高层管理者最清楚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从宏观上掌控企业。为与企业的发展相符,首先从企业的高层开始预测。 步骤: (1)高层管理者先拟定总体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2)将总体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逐级下达到各个部门; (3)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改; (4)汇总各部门对计划的意见,并将结果反馈给高层管理者; (5)高层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修正总体预测,正式公布,将预测层层分解,作为人员配置计划下达给各级管理者。 很多企业并非严格采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结合两种方式。如果结合得当,效果会比用单一的方式更好。比如,公司先提出员工需求的指导性建议,各部门按指导性建议确定具体的用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汇总全公司的用人需求,形成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交由公司高层管理者审批,最后执行。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应该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今天的管理界非常崇尚数量方法,认为数学分析更具说服力,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尽可能地寻找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但在现实中,并非运用数学方法就可得到最好的结果,有的时候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管理者会更趋向于用经验判断事物;或者有的问题没必要运用数学方法;或者有的问题根本无法用数学方法解决。经验预测法是粗放的预测法,但在企业里被广泛运用,因为在复杂的环境中,管理者很难精确地预测出未来的情形,很多时候是凭企业的现实情况和丰富的个人经验做出大致判断。企业未来对人的需求,是一种管理判断,在特定的情形下,经验可以起到

SPSS操作方法:判别分析例题

为研究1991年中国城镇居民月平均收入状况,按标准化欧氏平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将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种类型。试建立判别函数,判定广东、西藏分别属于哪个收入类型。判别指标及原始数据见表9-4。 199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收人数据表 单位:元/人 x1:人均生活费收入 x6:人均各种奖金、超额工资(国有+集体) x2:人均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x7:人均各种津贴(国有+集体) x3:人均来源于国有经济单位标准工资 x8:人均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 x4:人均集体所有制工资收入 x9:个体劳动者收入 5

贝叶斯判别的SPSS操作方法: 1. 建立数据文件 2.单击Analyze→ Classify→ Discriminant,打开Discriminant Analysis 判别分析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Discriminant Analysis判别分析对话框 3.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中进行判别分析的有关变量x1~x9进入Independents 框,作为判别分析的基础数据变量。 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分组变量Group进入Grouping Variable 框,并点击Define Range...钮,在打开的Discriminant Analysis: Define Range对话框中,定义判别原始数据的类别数,由于原始数据分为3类,则在Minimum(最小值)处输入1,在Maximum(最大值)处输入3(见图2)。。 选择后点击Continue按钮返回Discriminant Analysis主对话框。 图2 Define Range对话框 4、选择分析方法 Enter independent together 所有变量全部参与判别分析(系统默 认)。本例选择此项。 Use stepwise method 采用逐步判别法自动筛选变量。

判别分析-四种方法

第六章 判别分析 §6.1 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应用之广可与回归分析媲美。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在经济学中,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产值、人均消费水平等多种指标来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属类型;在市场预测中,根据以往调查所得的种种指标,判别下季度产品是畅销、平常或滞销;在地质勘探中,根据岩石标本的多种特性来判别地层的地质年代,由采样分析出的多种成份来判别此地是有矿或无矿,是铜矿或铁矿等;在油田开发中,根据钻井的电测或化验数据,判别是否遇到油层、水层、干层或油水混合层;在农林害虫预报中,根据以往的虫情、多种气象因子来判别一个月后的虫情是大发生、中发生或正常; 在体育运动中,判别某游泳运动员的“苗子”是适合练蛙泳、仰泳、还是自由泳等;在医疗诊断中,根据某人多种体验指标(如体温、血压、白血球等)来判别此人是有病还是无病。总之,在实际问题中需要判别的问题几乎到处可见。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对于聚类分析来说,一批给定样品要划分的类型事先并不知道,正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来给以确定类型的。 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例如判别分析是要求先知道各类总体情况才能判断新样品的归类,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品进行判别。 判别分析内容很丰富,方法很多。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时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 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等,按判别准则的不同又提出多种判别方法。本章仅介绍四种常用的判别方法即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6.2 距离判别法 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的均值,判别准则是对任给的一次观测,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或总体)的分布,并无特定的要求。 1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设有两个总体(或称两类)G 1、G 2,从第一个总体中抽取n 1个样品,从第二个总体中抽取n 2个样品,每个样品测量p 个指标如下页表。 今任取一个样品,实测指标值为),,(1'=p x x X ,问X 应判归为哪一类? 首先计算X 到G 1、G 2总体的距离,分别记为),(1G X D 和),(2G X D ,按距离最近准则

判别分析三种方法

作业一: 为研究1991年中国城镇居民月平均收入状况,按标准化欧氏平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将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种类型。试建立判别函数,判定广东、西藏分别属于哪个收入类型。判别指标及原始数据见表9-4。 199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收人数据表 单位:元/人 x1:人均生活费收入 x6:人均各种奖金、超额工资(国有+集体) x2:人均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 x7:人均各种津贴(国有+集体) x3:人均来源于国有经济单位标准工资 x8:人均从工作单位得到的其他收入 x4:人均集体所有制工资收入 x9:个体劳动者收入 x5:人均集体所有制职工标准工资

一、距离判别法 解:变量个数p=9,两类总体各有11个样品,即n1=n2=11 ,有2个待判样品,假定两总体协差阵相等。由spss可计算出:协方差和平均值

合计x1 123.2881 23.27817 22 22.000 x2 80.4895 22.04796 22 22.000 x3 50.8709 6.14867 22 22.000 x4 10.1450 3.11887 22 22.000 x5 6.0659 2.72297 22 22.000 x6 14.6060 6.73264 22 22.000 x7 15.7215 6.64603 22 22.000 x8 8.7895 3.02700 22 22.000 x9 1.5291 1.31496 22 22.000 知道了均值和协方差可利用matlab计算线性判别函数W(x)的判别系数a和判别常数。程序如下: v=[1.000,0.217,0.299,0.045,-0.054,0.688,0.212,0.121,-0.245;.217,1,.102,-.234,-.211,. 136,-.052,.116,.154;.299,.102,1,-.296,-.062,.091,-.017,-.607,-.034;.045,-.234,-.296,1,. 762,-.172,-.297,.103,-.554;-.054,-.211,-.062,.762,1,-.156,-.342,.022,-.654;.688,.136,.0 91,-.172,-.156,1,.235,.384,-.098;.212,-.052,-.017,-.297,-.342,.235,1,-.040,.424;.121,.1 16,-.607,.103,.022,.384,-.040,1,-.071;-.245,.154,-.034,-.554,-.654,-.098,.424,-.071,1]; >> m1=[139.2664;93.0918;53.9882;11.2073;6.7645;17.9345;17,8327;11.0018;1.6736];m 2=[107.3099;67.8873;47.7536;9.0827;5.3673;11.2775;13.6102;6.5773;1.3845]; >> m=(m1+m2)/2; >> arfa=inv(v)*(m1-m2);

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

第九章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 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也称(),它是指预测者在以各种方法取得市场资料后,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估计测算预测值。 A.定性市场预测法 B. 定量市场预测法 C. 估计市场预测法 D. 经验市场预测法 2.( )是指一个含有某种事件的试验被反复进行多次时,该事件出现的相对次数。 A.主观概率 B. 客观概率 C.条件概率 D相对概率 3.( )是预测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某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 能性的估计数值。 A.主观概率 B. 客观概率 C. 条件概率 D. 相对概率 4.在市场预测中,预测者在做出自己的判断时,往往要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者为 了做出对某种市场现象的合理预测,向各方面专家调查对该市场的意见,我们把这种方法统称为( )。 A.主观概率市场预测法 B. 指标判断法 C. 调查研究市场预测法 D. 扩散指数法 5.( )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由预测组织者向有关专家提供与市场预测有 关的资料,并收集汇总专家对未来市场所做的判断预测值的方法。 A.德尔菲法 B. 专家意见调查法 C. 专家会议法 D. 指标扩散法 6.( )是邀请或召集有关专家,通过在会议上专家发表的意见,并将专家的意见加以 综合,对某种市场现象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测的方法。 A.指标判断法 B. 专家意见调查法 C. 扩散指数法 D. 专家会议法 7.( )也称专家小组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征询意见表,利用通信方式,向一个专家小 组进行调查,将专家小组的判断预测加以集中,利用集体的智慧对市场现象未来做出预测。 A.德尔菲法 B. 推算市场预测法 C. 专家会议法 D. 扩散指数法 8.( )是根据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与市场现象变化之间的关系,由经济指标的变化 来分析、判断和预测市场未来变化的方法。 A.指标判断分析法 B. 专家会议法 C. 扩散指数法 D. 德尔菲法 9.( )是根据若干个经济指标的变动,计算出扩散指数,以扩散指数为依据来判断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A. 专家意见调查法 B. 扩散指数法 C. 指标判断法 D. 推算市场预测法 10.( )是以若干点上的指标项目,推算与之相关联的全面指标项目的预测方法。 A.比例推算预测法 B. 德尔菲法 C. 指标判断法 D. 由点向面推算法 11.( )是根据预测对象与某种已知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按比例对预测对象的预测值进行推算的方法。 A.由点向面推算法 B. 专家会议法 C. 比例推算预测法 D. 指标扩散法 12.( )是指其变化先于市场变化,并由于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化引起市场的变化。 A.同步指标 B. 先行指标 C. 绝对指标 D. 滞后指标 13.( )是指其变化与市场变化基本同时发生的经济指标。 A.相对指标 B. 滞后指标 C. 同步指标 D. 先行指标 14.( )是指其变动落后于市场变动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验证根据先行指标所做的市场预测,同时可对于下一周期的市场进行预测。

第九章 定性预测方法

一、填空题 1、当所掌握的历史数据不够或不够准确时,通常采用定性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2、定性预测是对预测目标运动的内在机制进行质的分析,据以判断未来质的变化趋向,并辅以量的表达。 3、经验估计法的主要依据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类推关系。 4、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专家小组法(特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 5、经常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定性预测方法是类比法。 6、以一个地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计算,以确定整个市场的预测值的方 法是联测法。 7、预警分析法以现行指标为依据。 8、扩散指数为领先指标中呈上升趋势的指标个数与领先指标总个数之比,当扩散指 数大于50% 时,表示市场处于上升态势。 二、判断题 1、定性预测又可分为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 2、定性市场预测法应用起来比较灵活方便;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节省;所需时 间比较短,时效性较强。(√)。 3、对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宜采用个人决策方式。(×)(集体决策) 4、业务人员综合意见法的特点是在预测人员的选择上仅限于企业内部,并且都是业务人员。(√) 5、集合业务人员意见法中所集合的业务人员的意见,只包括企业内部业务人员的意见,不 包括企业外部人员的意见。 ( × ) 6、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有:参加会议的专家人数有限,影响代表性。(√) 7、专家会议法中一般包含两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一是市场预测专家;二是专业领域内的 专家 30、专家小组法只可以从事技术预测,不能从事经济预测;只能用于短期预测,不能 用于长期预测。(×) 8、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是所有产品都必须依次经历的(×) 9、试销期的销售量增长率在10%左右,成长期往往超过20%(×) 10、类别法也叫经济指标法,它是根据政府公布的或调查所得的经济预测指标,以某种经济 指标为基础,借助相关比率系数转导推算出市场预测值的方法。(×) 11、运用类比法预测时,往往是从质的方面类比较多。(×) 12、扩散指数指在一定时间长度内一批领先指标中呈下降的指标占全部观察领先指标的百分 比。(×)

【赵轶】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三版)课后自测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章市场调查概述 一、选择 1.ABCD 2.ABCD 3.ABCD 4.AB 5. ABCD 6.AB 二、判断 1.× 2.√ 3.√ 4. × 5.√ 6. × 案例分析 案例1提示:市场调查帮助王永庆立业 1.王永庆通过市场调研,获取了立足市场的机会,如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应该提高米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通过市场调研,赢得了市场发展的机会,如上门服务;通过进一步收集信息,进行市场调研,从营销管理的角度讲,大大超过了其他企业。因而获得了成功。 2.王永庆留住顾客实际上是通过市场信息的广泛收集,尽量去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的。由顾客抱怨,想到注重米的质量;有顾客购买不便,想到送货上门;由顾客的需求量的计量,想到按时送货上门;由顾客的付款困难,想到延期收款。这一系列的做法,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 3.对大型企业营销管理有以下启示: (1)要善于倾听消费者的声音; (2)营销调研“勿以善小而不为”; (3)营销调研应该向精细化发展; (4)营销调研结论应该在实践中验证,及时推出后续调研,以纠正前面调研中的不足。 案例2提示:市场调查帮助英国小熊公司创业 1.在开设店面时,他们通过调研,将产品定位为旅游产品,同时对店面的选址也进行了有效的调研。开业后,通过调研,分析人们心理基础上,将产品定位为系列产品,形成了一种文化营销活动。 2.由购买、使用带有小熊商标的商品,形成了对小熊文化的一种认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实训项目 提示:教师可以按以下程序组织学生工作。 (1)设定一个需要调查的问题

(2)设定时间安排、活动形式、活动要求(3)设定实训要领 (4)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5)教师讲评。 学生自我学习总结(示范) 学生自我学习总结通过学习本章,我能够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知识点 二、主要技能 三、主要原理 四、相关知识点

判别分析中Fisher判别法的应用教材

1 绪论 1.1课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获得有科学价值的结果,从而统计方法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多元统计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探索多元世界强有力的工具。 判别分析是统计分析中的典型代表,判别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识别一个个体所属类别的情况下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在的应用包括预测一个公司是否成功;决定一个学生是否录取;在医疗诊断中,根据病人的多种检查指标判断此病人是否有某种疾病等等。它是在已知观测对象的分类结果和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的情况下,建立一定的判别准则,使得利用判别准则对新的观测对象的类别进行判断时,出错的概率很小。而Fisher判别方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判别分析方法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在各领域得到应用。通常用来判别某观测量是属于哪种类型。在方法的具体实现上,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它也是美国SPSS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国际上最流行的视窗统计软件包之一 1.2 Fisher判别法的概述 根据判别标准不同,可以分为距离判别、Fisher判别、Bayes判别法等。Fisher 判别法是判别分析中的一种,其思想是投影,Fisher判别的基本思路就是投影,针对P维空间中的某点x=(x1,x2,x3,…,xp)寻找一个能使它降为一维数值的线性函数y(x):()j j x y = x∑ C 然后应用这个线性函数把P维空间中的已知类别总体以及求知类别归属的样本都变换为一维数据,再根据其间的亲疏程度把未知归属的样本点判定其归属。这个线性函数应该能够在把P维空间中的所有点转化为一维数值之后,既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同类中各个样本点之间的差异,又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不同类别中各个样本点之间的差异,这样才可能获得较高的判别效率。在这里借用了一元方差分析的思想,即依据组间均方差与组内均方差之比最大的原则来进行判别。 1.3 算法优缺点分析

碳含量的经验判断

碳含量的经验判断 钢液的碳含量主要依靠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及其他仪器来确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缩短冶炼时间,电炉炼钢工也常用经验进行准确的判断,方法介绍如下: (1)根据用氧参数来估计钢中的碳含量。在冶炼过程中,依据吹氧时间、吹氧压力、氧管插入深度、耗氧量或矿石的加入量、钢液温度、全熔碳含量等,先估算lmin或一段时间内的脱碳量,然后再估计钢中的碳含量。因这个办法使用方便,所以应用的时候较多。 (2)根据吹氧时炉内冒出的黄烟多少来估计钢中的碳含量。炉内冒出的黄烟浓、多,说明碳含量高,反之较低。当碳含量小于0.30%时,黄烟相当淡了。这个办法只能大概地估计钢中碳含量,难以作到准确的判断。 (3)根据吹氧时炉门口喷出的火星估计钢中的碳含量。吹氧时炉门口喷出的火星粗密且分叉多则碳高,反之则低。 (4)根据表面张力的大小进行粗略的判断。当碳含量位于0.30%~0.40%和碳含量小于0.10%时,钢的表面张力较大,取样时,样勺的背面在钢液面上打滑。 (5)根据碳花的特征判断钢中的碳含量,该法简称碳花观察法。由于该法简便、迅速、准确,因此获得普遍的应用。 未经脱氧的钢液在样勺内冷却时,能够继续进行碳氧反应,当气泡逸出时,表面附有一薄层钢液的液衣,宛如空心钢珠,这就是火星。 又因为气泡是连续逸出的,所以迸发出来的火星往往形成火线。如果钢中的游离碳较多,有时在火星的表面上还附有碳粒。当气泡的压力较大而珠壁的强度不足时,迸发出来的火星破裂,进而形成所谓的碳花。 然而,CO 气泡压力随钢液碳含量的降低而降低,碳花的数目和大小也依次递减,火星的迸发力量也是由强到弱。

有经验的炼钢工可根据火星(碳花)的数量、大小与破裂情况及迸发力量的强弱、火线的断续情况或发出的声音等进行判断,碳含量越低判断得越准确,误差常常只有±0.01%~0.02%,而碳含量越高,碳花越大,分叉越多,跳跃越猛烈,也越缺乏规律性,因此碳含量很高时难以准确的判断。当碳含量超过0.80%以上时,碳花在跳跃破裂过程中还发出吱吱的响声。碳花的具体观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观察从勺内迸发出来的火星(碳花)情况;另一种是观察火星(碳花)落地后的破裂情况。一般碳钢的碳含量与碳花特征的关系见表12—2。 表12-2 碳钢的碳含量与碳花特征的关系

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

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九章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 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判断分析市场预测法,也称(),它是指预测者在以各种方法取得市场资料后,在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估计测算预测值。 A.定性市场预测法 B. 定量市场预测法 C. 估计市场预测法 D. 经验市场预测法 2.( )是指一个含有某种事件的试验被反复进行多次时,该事件出现的相对次 数。 A.主观概率 B. 客观概率 C.条件概率 D相对概率 3.( )是预测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某种事件在未来发生的 可 能性的估计数值。 A.主观概率 B. 客观概率 C. 条件概率 D. 相对概率 4.在市场预测中,预测者在做出自己的判断时,往往要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 者为 了做出对某种市场现象的合理预测,向各方面专家调查对该市场的意见,我们把这种方法统称为( )。 A.主观概率市场预测法 B. 指标判断法 C. 调查研究市场预测法 D. 扩散指数法 5.( )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由预测组织者向有关专家提供与市场预测 有 关的资料,并收集汇总专家对未来市场所做的判断预测值的方法。 A.德尔菲法 B. 专家意见调查法 C. 专家会议法 D. 指标扩散法 6.( )是邀请或召集有关专家,通过在会议上专家发表的意见,并将专家的意见 加以 综合,对某种市场现象的未来情况做出预测的方法。 A.指标判断法 B. 专家意见调查法 C. 扩散指数法 D. 专家会议法 7.( )也称专家小组法,这种方法是采用征询意见表,利用通信方式,向一个专家 小 组进行调查,将专家小组的判断预测加以集中,利用集体的智慧对市场现象未来做出预测。 A.德尔菲法 B. 推算市场预测法 C. 专家会议法 D. 扩散指数法 8.( )是根据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与市场现象变化之间的关系,由经济指标的变 化 来分析、判断和预测市场未来变化的方法。 A.指标判断分析法 B. 专家会议法 C. 扩散指数法 D. 德尔菲法 9.( )是根据若干个经济指标的变动,计算出扩散指数,以扩散指数为依据来判断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A. 专家意见调查法 B. 扩散指数法 C. 指标判断法 D. 推算市场预测法

判别分析-四种方法

第六章 判别分析 § 什么是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应用之广可与回归分析媲美。 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在经济学中,根据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工农业产值、人均消费水平等多种指标来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属类型;在市场预测中,根据以往调查所得的种种指标,判别下季度产品是畅销、平常或滞销;在地质勘探中,根据岩石标本的多种特性来判别地层的地质年代,由采样分析出的多种成份来判别此地是有矿或无矿,是铜矿或铁矿等;在油田开发中,根据钻井的电测或化验数据,判别是否遇到油层、水层、干层或油水混合层;在农林害虫预报中,根据以往的虫情、多种气象因子来判别一个月后的虫情是大发生、中发生或正常; 在体育运动中,判别某游泳运动员的“苗子”是适合练蛙泳、仰泳、还是自由泳等;在医疗诊断中,根据某人多种体验指标(如体温、血压、白血球等)来判别此人是有病还是无病。总之,在实际问题中需要判别的问题几乎到处可见。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对于聚类分析来说,一批给定样品要划分的类型事先并不知道,正需要通过聚类分析来给以确定类型的。 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起来使用,例如判别分析是要求先知道各类总体情况才能判断新样品的归类,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品进行判别。 判别分析内容很丰富,方法很多。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的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时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 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等,按判别准则的不同又提出多种判别方法。本章仅介绍四种常用的判别方法即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 § 距离判别法 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分组(类)的均值,判别准则是对任给的一次观测,若它与第i 类的重心距离最近,就认为它来自第i 类。 距离判别法,对各类(或总体)的分布,并无特定的要求。 1 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设有两个总体(或称两类)G 1、G 2,从第一个总体中抽取n 1个样品,从第二个总体中抽取n 2个样品,每个样品测量p 个指标如下页表。 今任取一个样品,实测指标值为),,(1'=p x x X ,问X 应判归为哪一类 首先计算X 到G 1、G 2总体的距离,分别记为),(1G X D 和),(2G X D ,按距离最近准则

管理学阶段作业3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3 第七章决策 一、判断题 1.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一般决策。() 3.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4.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 5.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大于成本总额的点。(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③) ①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②决策是SWOT分析 ③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④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 2.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②)。 ①成本最低的方案②较为满意的方案 ③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④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 3.决策条件或自然状态是明确的,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这种决策称为(④)。 ①预测型决策②风险型决策③非确定型决策④确定型决策 4.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于(①)。 ①各方案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未知②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③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未知④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已知 三、多项选择题 1.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决策方法有(①③④)。 ①确定型决策②周密型决策③风险型决策④非确定型决策

2.组织(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比较优点是(①③④)。 ①集思广益②决策速度慢快③有利于决策的执行④更能承担风险。 3.与规范决策理论相比较的行为决策理论包括(①②③)模型。 ①有限理性②成功管理③社会④“满意”标准 4.决策的过程一般包括(①④)。 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备选方案 ③评价备选方案④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方案 5.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因素。(②④) ①决策的重要性②决策者③其他有关人员④环境因素。 6.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一般包括(②③)。 ①盈亏平衡分析②决策树③悲观准则④损益表 四、简答题 1.决策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决策的含义 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2)、决策活动的特征 1、普遍性 2、探索性 3、风险性 2.与个人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什么优缺点? 答:优点: 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通过这些专家的广泛参与,专家们可以对决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在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之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 2、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3、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提高

3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第七章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第七章 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一节 相关性与滞留成本 ?1. 相关性的概念(选答) (1)相关性的定义 ① 定义 相关性一般是指信息与决策相关的特 性。通常情况下,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 所作的决策。 决策是对各种备选的未来行动方案进行选择 或作出决定的过程。信息在决策过程中是至关重 要的,在决策时一般只考虑相关信息。

第一节 相关性与滞留成本 ?1. 相关性的概念(选答) (1)相关性的定义 ② 如果信息是相关的,那么其应当符合以下两项标准: 第一,它必须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测,包括预计的未来收入、成本数据等。相关信息必须是对 未来结果的预测,而不是对历史的总结。决策只能影响未来的结果,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历史数据和决策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第二,它必须包含各方案之间的差别因素。任何一个不能随着选择方案的改变而变化的项目,对决策来说是不相关的。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可以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 相关信息是预计的未来结果(包括预计的收入与成本等),它们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是不同的。 反映预计的未来结果的相关信息成为决策模型的输入数据。决策模型是指用来作出选择的任何一种方法。

第一节 相关性与滞留成本 ?1. 相关性的概念(选答) (2)相关性与准确性 相关性是信息从属于决策的主要质量特征之一,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用于决策的信息应当是完全相关和准确的。但在现实中,这样的信息往往难以取得,或者由于获取成本太高而显得不经济。所以,为进行决策而收集信息时,必须在相关性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 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在决策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准确但不相关的信息对决策而言是毫无价值的。信息的相关性或准确性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定性或定量化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