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 ARP协议分析实验

实验1 ARP协议分析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1 ARP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理解ARP协议报文格式;

●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ARP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

●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ARP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

操作类型:1—ARP 请求;2—ARP 响应;3-- RARP请求;4—RARP 响应;

四、实验条件

(1)报文捕获工具

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

(2)应用协议环境

每个学生的PC机(安装Windows xp或者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处于同一个LAN,主机A为本人机器,主机B为你邻座同学机器,另外有一个服务器(学校的WEB服务器,地址:210.44.144.44)处于另外一个网络。

五、实验步骤

(1)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B(IP地址为B.B.B.B)属于同一个子

网;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

高速缓存;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

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在主机A上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准备捕获A与B之间的数据通信报

文,然后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B.B.B.B,并做

如下工作:

1、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B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

和应答报文;

2、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

目的IP地址、数据报文类型。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

3、检查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答:变化了,在arp高速缓存中有了目标主机的地址,因为PING过之后

将IP地址协议转换成MAC协议存入缓存

(2)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主机A(IP地址为A.A.A.A)与主机C(IP地址为210.44.144.44)为不在

同一个子网内的两台计算机;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

高。速缓存;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

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在主机A上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准备捕获A与C之间的数据通信报

文,然后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210.44.144.144,,并做如下工作:

3、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C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

和应答报文;

5、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地址、数据报文类型。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6、检查ARP高速缓

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答;会发生变化,原因是arp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更新

7、比较(1)和(2)两实验中得到的ARP报文,有何不同?分析产生

二者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六、思考题

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请求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

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答:基本相同,因为arp请求增大都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以太网是相同

的。

2、观察实验过程中捕获网络上的多个ARP应答帧,观察这些帧的以太网目的地

址是否相同,分析其原因。

答:不同,不同主机对请求的应答,所以不同,及arp应答帧基本都是回复给发送请求帧的各台机器,各机的以太网地址不同,所以以太网的目的地址不同。

杭电计组实验报告10

计组实验十 老师:包健 一、源代码测试模块代码: module Top( inputinclk, inputmem_clk, inputrst, outputreg[7:0] LED, input [3:0] SW ); wireclk; MyButtonmb( .clk_100MHz(mem_clk), .BTN(inclk), .BTN_Out(clk) ); wire [31:0] ALU_F; wire [31:0] M_R_Data; wire ZF; wire OF; wire [31:0]PC; My_I_CPUmy_i_cpu( .clk(clk), .mem_clk(mem_clk), .rst(rst), .ALU_F(ALU_F), .M_R_Data(M_R_Data), .ZFF(ZF), .OF(OF), .PC_out(PC) ); always@(*) begin case(SW) 4'd0:LED=ALU_F[7:0]; 4'd1:LED=ALU_F[15:8]; 4'd2:LED=ALU_F[23:16]; 4'd3:LED=ALU_F[31:24]; 4'd4:LED=M_R_Data[7:0];

4'd5:LED=M_R_Data[15:8]; 4'd6:LED=M_R_Data[23:16]; 4'd7:LED=M_R_Data[31:24]; 4'd8:LED={ZF,6'd0,OF}; 4'd12:LED=PC[7:0]; 4'd13:LED=PC[15:8]; 4'd14:LED=PC[23:16]; 4'd15:LED=PC[31:24]; default:LED=8'b0000_0000; endcase end endmodule 顶层模块代码: moduleMy_I_CPU( inputclk, inputmem_clk, inputrst, output [31:0] ALU_F, output [31:0] M_R_Data, output ZFF, output OF, output [31:0]PC_out ); //wire clk_n = ~clk; wire[31:0] codes; wire [31:0]PC_new; reg [31:0]PC; Inst_Fetch1 inst_fetch( .PC(PC), .rst(rst), .clk(clk), .Inst_codes(codes), .PC_new(PC_new) ); wire[5:0] OP; wire[5:0] func;

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FTP协议分析

实验二HTTP、FTP协议分析 1. 本次实验包括HTTP、FTP两个协议的分析(详见一、二)。 2. 参考文档所述步骤,完成数据包的捕获并进行分析; 3.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叙述实验过程要层次分明,对关键的过程或结果截图说明、分析,回答实验文档所提的思考题、问题。 一、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HTTP协议的原理和报文格式; 了解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 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内容】 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报文并进行分析 编辑一个HTTP数据报文并进行发送,并捕获该报文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 步骤一:使用浏览器打开网页,捕获HTTP数据包并分析: (1) 在主机上打开协议分析仪,点击工具栏上的“过滤器”,“类型过滤器”的下拉列表中 选择“HTTP协议”,确定后开始进行数据捕获:

(2) 使用实验室主机上的浏览器,例如IE,打开一个网页,如URL是 HTTP//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 (3) 在协议分析器中找到捕获的数据包,观察HTTP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命令:

【思考问题】 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问答下列问题: 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什么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否只有一个连接? 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内容的字节长度是多少? 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什么? 答: 1. 当实验主机上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并访问同一WEB站点的不同页面时,系统是根据地址信息把返回的页面正确地显示到相应窗口的,一个主页是只有一个连接。 2. 请求主页后,返回的浏览器内容的字节长度是 3. 如果请求一个不存在的网页,服务器将会应答404错误。 二、FTP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了解FTP协议的常用命令,并领会其链路管理、理解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3、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实验内容】 1. 登录FTP服务器,并捕获FTP报文进行分析;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TCP/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 2. 熟练掌握 TCP/IP体系结构; 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4.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二、实验类型 分析类实验 三、实验课时 2学时 四、准备知识 1.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 2.TCP/IP 协议 3.Sniffer工具软件 五、实验步骤 1.要求掌握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内容包括: ●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 ●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 ●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 2.协议分析(一):IP协议,内容包括: ●IP头的结构 ●IP数据报的数据结构分析 3.协议分析(二):TCP/UDP协议,内容包括: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UDP数据结构分析

六、实验结果 1.I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IP协议数据报有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首部分为,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和数据部分 (2)IPV4数据结构分析:

2.TC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的三条报文来建立的。第一条报文是没有数据的TCP报文段,并将首部SYN位设置为1。因此,第一条报文常被称为SYN分组,这个报文段里的序号可以设置成任何值,表示后续报文设定的起始编号。连接时不能自动从1开始计数,选择一个随机数开始计数可避免将以前连接的分组错误地解释为当前连接的分组。

网络协议 实验

1.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多少? 答:HTTP 1.1 version 4 2. 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 答:Accept language: zh-CN\r\n 3. 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服务器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DatumDownload.aspx 的IP地址是多少? 答:我的IP是:10.127.117.2 服务器:222.197.183.99 4. 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答:200 OK

5. 你从服务器上所获取的HTML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是多少? 答:如图 6.返回到你的浏览器的内容以供多少字节? 答:24370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如下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wireshark-labs/HTTP-wireshark-file2.html 8.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一个HTTP GET请求的内容,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 答:没有

9.分析服务器响应报文的内容,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如何获知? 答:有 HTTP/1.1 200 OK(text/html) 10.分析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的第二个“HTTP GET”请求,在该请求报文中是否有一行是:IF-MODIFIED-SINCE?如果有,在该首部行后面跟着的信息是什么? 答:仍然没有。如图。 11.服务器对第二个HTTP GET请求的响应中的HTTP状态代码是多少?服务器是否明确返回了文件的内容?请解释。 答:状态码和相应状态信息的值为304 NOT Modified,他表示缓存器可以使用该对象。第二次没有返回文件的内容,因为他只是作为对该条件GET的响应,WEB服务器只发送一个响应报文,不包含请求的对象。 12. 你的浏览器一共发出了多少个HTTP GET请求? 答:1个 13. 传输这一个HTTP响应需要多少个TCP报文段? 答:4个。

计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VERILOG 设计基础 专业班级:14级计算机二班 学号:14048001 姓名:杨娜 学号:14048003 姓名:周蓉 实验地点:理工楼901 实验时间:2016年5月14日

实验十VGA显示控制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VERILOG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则 2、掌握通用寄存器等常用基本数字模块的VERILOG描述和基本设计方法 3、理解带使能控制和异步清零的8位寄存器的设计原理 4、掌握使用VERILOG设计和验证带使能控制和异步清零的8位寄存器的方法 5、掌握移位寄存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任务 1、设计一个带使能控制和异步清零的8位寄存器REG8X,实现8位输入的锁存,在时钟的上升沿处得到一个8位的输出和一个8位的反向输出,将结果显示在发光二极管。 模块的端口描述如下: 模块的参考物理结构如下: R7 R6 R i R 0 7 6 i 0 带使能控制和异步清零的8位寄存器 模块的使用注意事项

1.数据源D(7..0)一直加在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 2.周期性的时钟信号Clock一直加在寄存器的时钟输入端 3.使能信号Enable控制寄存器是否接受数据。当Enable = '0'时,寄存器不 接受数据,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当Enable = '1'时,在时钟信号Clock正 跳变时,寄存器接受并保存当时D(7..0)的数据; 4.本寄存器其它方面的功能与上述的寄存器相同。 完成的参考电路图如下:dout=q 2、设计一个有左、右移位功能的8位寄存器REGSHIFT8,并仿真验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输入数据先进行计算,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REG8X。 (1)、将清零信号Resetn(sw17)设为0,将输入信号D(sw7~sw0)设为10101010,观察输出信号Q(ledr7~ledr0)和Qb(ledg7~ledg0),观察并记录输出。 (2)、将清零信号Resetn(sw17)设为1,在时钟信号处输入一个上升沿(按下key0),观察并记录输出。 (3)、将输入信号D(sw7~sw0)设为01010101,观察并记录输出。 (4)、在时钟信号处输入一个上升沿(按下key0),观察并记录输出。 (5)、自行完善设计表格,观察并记录测试输出。 实验数据表 2、通过输入数据先进行计算,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REGSHIFT8。 (1)、测试清零信号Resetn (2)、测试移位功能 (3)、测试寄存功能 (4)、自行设计表格观察并记录测试输出。 实验数据表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姓名:杨宝芹 学号:2012117270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时间:2014.12.26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 二、实验环境 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8.1; Wireshark,版本为1.10.7; Google Chrome,版本为39.0.2171.65.m; 三、实验步骤 1.清空缓存 在进行跟踪之前,我们首先清空Web 浏览器的高速缓存来确保Web网页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而不是从高速缓冲中取得的。之后,还要在客户端清空DNS 高速缓存,来确保Web服务器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是从网络中请求。 2.启动wireshare 3.开始俘获 1)在菜单中选择capture-options,选择网络,打开start。如下图:

2)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然后结束俘获,得到如下结果: 3)在过滤器中选择HTTP,点击apply,得到如下结果:

在菜单中选择file-save,保存结果,以便分析。(结果另附) 四、分析数据 在协议框中选择“GET/HTTP/1.1”所在的分组会看到这个基本请求行后跟随 着一系列额外的请求首部。在首部后的“\r\n”表示一个回车和换行,以此将该 首部与下一个首部隔开。“Host”首部在HTTP1.1版本中是必须的,它描述了URL 中机器的域名,本实验中式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这就允许了一个Web服务器在同一 时间支持许多不同的域名。有了这个数不,Web服务器就可以区别客户试图连接 哪一个Web服务器,并对每个客户响应不同的内容,这就是HTTP1.0到1.1版本 的主要变化。User-Agent首部描述了提出请求的Web浏览器及客户机器。接下 来是一系列的Accpet首部,包括Accept(接受)、Accept-Language(接受语言)、 Accept-Encoding(接受编码)、Accept-Charset(接受字符集)。它们告诉Web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计组-加法器实验报告

半加器、全加器、串行进位加法器以及超前进位加法器 一、实验原理 1.一位半加器 A和B异或产生和Sum,与产生进位C 2.一位全加器 将一位半加器集成封装为halfadder元件,使用两个半加器构成一位的全加器 3.4位串行进位加法器 将一位全加器集成封装为Fulladder元件,使用四个构成串行进位加法器

4.超前进位加法器(4位) ⑴AddBlock 产生并行进位链中的ti(即Cthis)和di(即Cpass),以及本位结果Sum ⑵进位链(Cmaker) 四位一组并行进位链,假设与或非门的级延迟时间为1.5ty,与非门的延迟时间为1ty,在di和ti产生之后,只需2.5ty就可产生所有全部进位

⑶超前进位加法器 将以上二者结合起来即可完成,A和B各位作为各个AddBlock的输入,低一位的进位Ci-1作为本位AddBlock的C-1的输入。各个AddBlock输出的C_this和C_pass作为对应的Cmaker的thisi和passi的输入。

二、实验器材 QuartusII仿真软件,实验箱 三、实验结果 1.串行进位加法器结果 2.超前进位加法器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仿真结果显示串行加法器比超前进位加法器快,部分原因应该是电路结构优化 不到位。另外由于计算的位数比较少,超前进位加法链结构较复杂,所以优势没体现出来,反倒运作的更慢一点。当位数增加的时候,超前进位加法器会比串行的更快。 2.波形稳定之前出现上下波动,应该与“竞争冒险”出现的情况类似,门的延迟和路径 的不同导致了信号变化时到达的时间有先有后,因此在最终结果形成前出现了脉冲尖峰和低谷;另外也可能部分原因由于电路结构优化的不到位所致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

计组课设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 实 验 报 告 课题:两个16位二进制数加法计算 班级: 成员: 完成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一:课程设计步骤 1.确定设计目标 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及自身能力水平,以及设计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我们小组决定将设计目标定为“两个16位二进制数相加”。分两次分别输入两个加数的低八位和高八位,输出两个16位二进制数相加的结果。 2.确定指令系统 (1)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数据采用定点整数补码表示,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符号尾数 (2)指令格式 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①算术逻辑指令 设计九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OP-CODE RS RD 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 RS或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01 10 R0 R1 R2 ②I/O指令 输入(1N)和输入(OUT)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OP-CODE addr RD 其中,addr=01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开关组作为输入设备,addr=10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数码块作为输入设备。 ③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 模型机设计两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两条颛臾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BZC),指令格式如下: 7 6 5 4 3 2 1 0 00 M OP-CODE RD D 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地址(LDA、STA指令使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 寻址模式有效地址E 说明 00 E=D 直接寻址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年级: 2014级 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班级: 2班 姓名:王香香 学号: 1425161018 成绩: 指导教师:卢正添 提交报告时间: 2017年 6月 3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的报文格式 2.掌握HTTP的工作原理 3.掌握HTTP常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网络结构一 三、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练习一:页面访问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A清空IE缓存。 2.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3.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并连接,服务器IP默认为172.16.0.253。

4.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练习使用HTTP协议的哪种方法?简述这种方法的作用。答:Get方法。客户要从服务器读取文档时使用。 ●根据本练习的报文内容,填写下表。

表13-3 实验结果 ●参考“会话分析”视图显示结果,绘制此次访问过程的报文交互图(包括TCP协议)。 ●简述TCP协议和HTTP协议之间的关系。 答:HTTP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思考问题: 1.一个主页是否只有一个连接? 答:否。一个主页可能对应多个连接。 练习二:页面提交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2.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post.html”,并连接,服务器IP 默认为172.16.0.253。在返回页面中,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按钮。 3.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yi: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方法,并用它来分析一些协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重要协议原理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Pc机、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用Wireshark观察ARP协议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20分) (1)用“ipconfig”命令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2)用“arp”命令清空本机的缓存; (3)运行Wireshark,开始捕获所有属于ARP协议或ICMP协议的,并且源或目的MAC地址是本机的包(提示:在设置过滤规则时需要使用(1)中获得的本机的MAC地址); (4)执行命令:“ping 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写出(1),(2)中所执行的完整命令(包含命令行参数),(3)中需要设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 Filter过滤规则,以及解释用Wireshark所观察到的执行(4)时网络上出现的现象。 -------------------------------------------------------------------------------- (1)ipconfig/all (2)arp –d (3)( arp or icmp ) and ether host 18-03-73-BC-70-51, ping 192.168.32.254 后的截包信息图片:

首先,通过ARP找到所ping机器的ip地址,本机器发送一个广播包,在子网中查询192.168.32.254的MAC地址,然后一个节点发送了响应该查询的ARP分组,告知及其所查询的MAC地址。接下来,本机器发送3个请求的ICMP报文,目的地段回复了三个响应请求的应答ICMP报文。在最后对请求主机对应的MAC地址进行核查。 2.用Wireshark观察tracert命令的工作过程:(20分) (1)运行Wireshark, 开始捕获tracert命令中用到的消息; (2)执行“tracert -d 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 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解释tracert的工作原理。 ----------------------------------------------------------- 实验室路由跟踪显示有6个路由器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计组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CPU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开放式实验CPU设计课题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 班级: 指导教师:徐爱萍 组长: 组员: 二零一五年三月

目录 目录 (1) 1 实验环境 (2) 1.1 Quartus Ⅱ介绍 (2) 1.2 硬件描述语言(VHDL) (3) 1.3实验的主要成果 (3) 2 实验要求 (5) 2. 1 指令格式要求 (5) 2. 2 指令流程及微信号序列分析 (6) 2.2.1 ADD指令分析 (6) 2.2.2 ADC指令分析 (7) 2.2.3 SUB指令分析 (7) 2.2.4 SBC指令分析 (7) 2.2.5 INC指令分析 (7) 2.2.6 DEC指令分析 (8) 2.2.7 SHL指令分析 (8) 2.2.8 SHR指令分析 (8) 2.2.9 MOVR指令分析 (8) 2.2.10 MOVD指令分析 (9) 2.2.11 LDRR指令分析 (9) 2.2.12 STRR指令分析 (10) 2.2.13 JMP指令分析 (10) 2.2.14 JRC指令分析 (11) 2.2.15 JRZ指令分析 (11) 2.2.16 JRS指令分析 (11) 2.2.17 CLC指令分析 (11) 2.2.18 STC指令分析 (11) 3.部件仿真实验 (11) 3.1 八个通用寄存器设计与仿真 (11) 3.1.1 设计代码 (11) 3.1.2 RTL连接图 (17) 3.1.3 仿真过程 (17) 3.2算术逻辑单元设计与仿真 (18) 3.2.1 设计代码 (18) 3.2.2 RTL连接图 (21) 3.2.3 仿真过程 (22) 4. CPU设计 (23) 4.1取指设计 (23) 4.2指令译码的设计 (25) 4.3执行部分设计 (28) 4.4存储器部分设计 (31) 4.5通用寄存器组设计 (32)

网络协议分析最终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协议与分析 姓名:项学静学号:20104422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 实验地点:电子信息楼602机房

实验一点到点协议PPP 一、实验目的 1.理解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2.练习PPP,CHAP的配置。 3.验证PPP,CHAP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环境 1.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 2.Boson NetSim模拟仿真软件。 三、实验步骤 1、绘制实验拓扑图 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实验网络拓扑图如图1-1。 本实验选择两台4500型号的路由器。同时,采用Serial串行方式连接两台路由器,并选择点到点类型。其中DCE端可以任意选择,对于DCE端路由器的接口(Serial 0/0)需要配置时钟信号(这里用R1的Serial 0/0作为DCE端)。 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绘制完实验拓扑图后,可将其保存并装入Boson NetSim中开始试验配置。配置时点击Boson NetSim程序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1 并按下面的过程进行路由器1的基本参数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enable secret c1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word c2 R1(config-line)#interface serial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nd R1#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点击工具栏按钮eRouters,选择R2并按下面过程进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配置: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广工计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6 月20 日

计算机学院( 学号: 姓名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语言程序。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TEC-XP+教学实验系统,仿真终端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 3、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

4、使用A命令编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改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的情况。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 2、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3、将黑色电源线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试验箱电源插座上; 4、取出通讯线,将通信线的9芯插头接在试验箱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 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6个黑色控制器开关置为001100,,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他实验相同; 6、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电源指示灯亮。 7、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直接回车。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在主机上显示: 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 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 二、实验注意事项: 几种常见的工作方式(开关拨到上方表示为1,拨到下方为0)

HTTP协议分析

攀枝花学院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HTTP协议分析 学生姓名:杨玉刚 学生学号: 200710801075 院(系):计算机学院 年级专业: 07计本2版 指导教师:范胜波 二〇一〇年六月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攀枝花学院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摘要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它用于传送WWW方式的数据,关于HTTP协议的详细内容请参考RFC2616。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请求头包含请求的方法、URI、协议版本、以及包含请求修饰符、客户信息和内容的类似于MIME的消息结构。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相应的内容包括消息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编码加上包含服务器信息、实体元信息以及可能的实体内容。 通常HTTP消息包括客户机向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和服务器向客户机的响应消息。这两种类型的消息由一个起始行,一个或者多个头域,一个只是头域结束的空行和可选的消息体组成。HTTP的头域包括通用头,请求头,响应头和实体头四个部分。每个头域由一个域名,冒号(:)和域值三部分组成。域名是大小写无关的,域值前可以添加任何数量的空格符,头域可以被扩展为多行,在每行开始处,使用至少一个空格或制表符 关键词HTTP协议,客户端,服务器, HTTP的头域

攀枝花学院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 目录 摘要 (Ⅰ) 1 前言 (1) 1.1 http协议简述 (1) 2 需求分析 (2) 2.1 http协议通信过程 (2) 2.1.1 URL自动解析 (2) 2.1.2 获取IP,建立TCP连接 (2) 2.1.3客户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 (2) 2.1.4 Web服务器应答,并向浏览器发送数据 (2) 2.1.5 Web服务器关闭TCP连接 (3) 2.1 HTTP的头域 (3) 2.1.1通用头域 (3) 2.1.2请求消息 (4) 2.1.3响应消息 (5) 2.1.4实体信息 (6) 3 系统设计 (7) 3.1 HTTP Analyzer工具介绍 (8) 3.2分析访问浏览器和服务器通信的过程 (8) 4 系统分析 (12) 4.1 HTTP 请求消息 (12) 4.1 HTTP 响应消息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样本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实验报告99实验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姓名学号班级313计本班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EtherV 2、ARP、P IP协议的结构。 实验内容 11、分析2EtherV2协议 22、分析P ARP协议 33、分析P IP协议实验步骤 11、在S DOS状态下,运行ipconfig,记录本机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网关的IP地址。 如下图11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 12、分析数据链路层协议( (1)、在:PC1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Ping192.168.191.1,单击“Enter”按钮;图如下图2所示:图图2( (2)、在本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为了只截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报文,将Ethereal的的Captrue Filter设置为“No

Broadcastand noMulticast”;如下图3所示: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图3 (33)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MAC--学号,并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 答::a a、UDP:用户数据包协议,它和P TCP一样位于传输层,和P IP协议配合使用,。 在传输数据时省去包头,但它不能提供数据包的重传,所以适合传输较短的文件。 b b、WSP:是无线局域网领域推出的新协议,用来方便安全地建立无线连接。 c c、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P 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 在P 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232位的P IP 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 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 这样就存在把P 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

计组实验报告--部分

2、设计报告 2、1实验方法 本实验要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 1、指令系统的设计 2、利用VHDL语言完成实验CPU的设计,包括通用寄存器的设计、取值部分设计、指令译 码设计、执行设计、存储器设计、程序包设计和顶层设计设计 3、在Quatus II 平台上进行仿真,并下载到TEC-CA教学实验箱上进行调试。 这三大部分为并行关系,只有在完成上一部分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而第二大部分可以同时并行进行。 实验的主要流程图为图2.1所示。 图2.1

在指令系统和CPU逻辑设计时,主要的方法是先根据老师给的指令要求,确定CPU所要实现的功能,根据寄存器等的情况划分指令格式,然后根据功能写出指令,根据不同指令的特点将它们分组并确定操作码;接下来设想每条指令的执行过程,需要哪些硬件支持,最后确定整个CPU的逻辑结构图。 2、2总体说明 2.2.1 CPU组成部件 实验CPU由5部分组成:取指部分instru_fetch、指令译码部分decoder_unit、执行部分exe_unit、存储器部分memory_unit和通用寄存器组fegile.另外,还有一个程序包exe_cpu_components,将各底层设计实体作为元件存储,供各设计实体使用。顶层设计实体exe_cpu完成5个组成部分的链接。 GR(8位,4个寄存器),ALU(8位),时序节拍发生器timer,AR(8位),IR(8位),PC(8位)、PC(8位),RAM(8位),组合期间T1,T2,T3。逻辑控制器件controller,地址总线(8位),数据总线(8位)。 2、2、2整机原理实验图

图2.2.1 图2.2.2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 二、实验环境 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8.1; Wireshark,版本为1.10.7; Google Chrome,版本为39.0.2171.65.m; 三、实验步骤 1.清空缓存 在进行跟踪之前,我们首先清空Web 浏览器的高速缓存来确保Web网页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而不是从高速缓冲中取得的。之后,还要在客户端清空DNS 高速缓存,来确保Web服务器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是从网络中请求。 2.启动wireshare 3.开始俘获 1)在菜单中选择capture-options,选择网络,打开start。如下图:

2)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然后结束俘获,得到如下结果: 3)在过滤器中选择HTTP,点击apply,得到如下结果:

在菜单中选择file-save,保存结果,以便分析。(结果另附) 四、分析数据 在协议框中选择“GET/HTTP/1.1”所在的分组会看到这个基本请求行后跟随 着一系列额外的请求首部。在首部后的“\r\n”表示一个回车和换行,以此将该 首部与下一个首部隔开。“Host”首部在HTTP1.1版本中是必须的,它描述了URL 中机器的域名,本实验中式https://www.doczj.com/doc/2912350599.html,。这就允许了一个Web服务器在同一 时间支持许多不同的域名。有了这个数不,Web服务器就可以区别客户试图连接 哪一个Web服务器,并对每个客户响应不同的内容,这就是HTTP1.0到1.1版本 的主要变化。User-Agent首部描述了提出请求的Web浏览器及客户机器。接下 来是一系列的Accpet首部,包括Accept(接受)、Accept-Language(接受语言)、 Accept-Encoding(接受编码)、Accept-Charset(接受字符集)。它们告诉We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