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北师版)第六单元 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北师版)第六单元 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北师版)第六单元 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北师版)第六单元 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优质教案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

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

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

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是多少,它们这样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三幅图。

生1:铅笔长是5厘米。

生2: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熊测量的方法根本就不对,第四只小熊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得出铅笔的长度,但不如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直接。

生3: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3.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哟。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xx单位是多少?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3 + 58 – 24 = 24 + 61 – 39 = 22 + 39 – 47 = 47 – 18 + 25 = 52 – 48 + 76 = 88 – 41 + 35 = 86 – 29 – 12 = 71 – 28 – 23 = 99 – 73 – 25 = 15 + 36 + 14 = 68 + 13 + 14 = 55 + 19 + 27 = 32 + 57 – 23 = 23 + 60 – 38 = 11 + 38 – 46 = 46 – 17 + 24 = 51 – 47 + 75 = 77 – 41 + 34 = 85 – 28 – 11 = 70 – 27 – 22 = 88 – 72 – 12 = 14 + 35 + 13 = 67 + 12 + 13 = 44 + 19 + 26 = 34 + 59 – 25 = 25 + 62 – 40 = 23 + 40 – 48 = 48 – 19 + 26 = 53 – 49 + 77 = 99 – 41 + 35 = 87 – 30 – 13 = 72 – 29 – 24 = 84 – 13 – 25 = 16 + 37 + 15 = 69 + 14 + 15 = 56 + 20 + 17 = 24 + 38 – 25 = 25 + 37 – 40 = 13 + 58 – 48 = 47 – 19 + 26 = 53 – 16 + 77 = 70 – 41 + 35 = 65 – 28 – 13 = 72 – 25 – 24 = 62 – 13 – 25 = 24 + 37 + 15 = 69 + 13 + 15 = 56 + 19 + 17 = 33 + 58 – 34 = 34 + 62 – 39 = 33 + 39 – 47 =

小学二年级数学单元《测量》

1. 我会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2)1米=100厘米,可以写成()。 (3)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或()作单位。 (4)测量跳绳的长度、门的高度,可以用()作单位,测量开关盒的宽度、铅笔盒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5)手掌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6)儿童乘坐火车时,身高达到()厘米时需要买票。 (7)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厘米。 (8)我的橡皮厚度大约是()厘米。 (9)电灯开关盒边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10)我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 (11)课桌的宽大约是()个数学书的长度。 (12)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的一端对着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9”,这支铅笔的长是()厘米。 2.在这把直尺上画一条长4cm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cm、dm或者m。 数学课本长24()单元门高2()矿泉水瓶高22() 小孩身高130()树高8()铅笔盒长24()学校旗杆高16()我的身高大约是130()跳绳的长度大约是2()我的小床长2()

4.判断 (1)课桌高约70分米。()(2)我比妈妈矮40厘米。()(3)一座7层楼高约23米。()(4)汽车每小时行60厘米。() (5)旗杆高16米。()(6)笛子长40分米。() (7)茶几长130分米。() 5.我会换 1米=()厘米3米=()厘米9米=()厘米800厘米=()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米=()分米()厘米=3分米90厘米=()分米()米=50分米 30cm + 20cm =()cm 18cm + 30cm =()cm 5m -40dm =()m 3m + 20dm =()m 6.我会比较: 在○里填上“>”“﹤”或“=” 1m○100cm 8cm○8dm 32cm○3dm 3cm○3m 5cm○50cm 79dm○80dm 7.(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米30厘米6分米70厘米4分米 (2)将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7cm 7m 7dm 50cm 6m 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跳皮筋,两条6米长的皮筋绑在一起,接头处长20分米,接在一起的皮筋有多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下)数学素质测评 第一单元除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填。(共23分)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2、六月份有30天,相当于()个星期余()天。 3、体操队有24个同学排队,如果每队排6人,可以排()队; 如果每队排5人,可以排()队,还剩()人。 4、()÷8=7……(),如果余数是5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5、○○△△△○○△△△○○△△△○○△△△○○ 从左往右数,第7个是(),第20个是(),第27个是()。 6、()里最大能填几? ()×2<7 ()×6<37 4×()<19 ()×8<37 7×()<43 5×()<25 二、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1、在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8÷3=2 ()

3、62÷9的余数是8。() 4、一个数除以5,它的最大余数是6。() 三、我会算。(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12÷3= 48÷8= 25÷5= 36÷6= 15÷2=63÷9= 45÷5= 18÷3= 81÷9= 38÷7=2、竖式计算。(8分) 3、列竖式计算。(9分) 10÷5= 18÷6= 33÷7= 4、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8分)

四、我会连。(7分) 五、我会解决问题。(第6小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1分。) 1、1壶茶可以倒7杯,35个客人,需要几壶茶? 2、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25个同学去缆车,每辆缆车箱限乘4人,至少要分坐几辆缆车? 4、每只船每小时租金3元,20元钱最多划几小时? 5、有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7分米,最多能做几条 裙子? 六、解决问题。 1、学校把30本文艺书平均分给二年级四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2、有52棵树苗,每行种9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3、电影院放映电影,每张电影票要8元,小东有50元钱,最多能买几张这样的电影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3 + 58–24 = 47–18 + 25 = 86–29–12 = 15 + 36 + 14 = 32 + 57–23 = 46–17 + 24 = 85–28–11 = 14 + 35 + 13 = 34 + 59–25 = 48–19 + 26 = 87–30–13 = 16 + 37 + 15 = 24 + 38–25 = 47–19 + 26 = 65–28–13 = 24 + 37 + 15 = 33 + 58–34 = 47–28 + 35 =24 + 61–39 = 52–48 + 76 = 71–28–23 = 68 + 13 + 14 =

51–47 + 75 = 70–27–22 = 67 + 12 + 13 = 25 + 62–40 = 53–49 + 77 = 72–29–24 = 69 + 14 + 15 = 25 + 37–40 = 53–16 + 77 = 72–25–24 = 69 + 13 + 15 = 34 + 62–39 = 53–48 + 76 =22 + 39–47 =88–41 + 35 =99–73–25 =55 + 19 + 27 =11 + 38–46 =77–41 + 34 =88–72–12 =44 + 19 + 26 =23 + 40–48 =99–41 + 35 =84–13–25 =56 + 20 + 17 =13 + 58–48 =70–41 + 35 =62–13–25 =56 + 19 + 17 =33 + 39–47 =88–42 + 35 =86–39–23 = 25 + 36 + 24 = 33 + 57–33 = 46–27 + 34 = 85–38–22 = 24 + 35 + 23 = 34 + 59–35 =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 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知识点: 1. 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 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数一数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儿童乐园 1.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2.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理解意义、掌握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第三节:有几块积木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第四节:动物聚会 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意义。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单元知识点: 1. 编制和识记2—5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2. 运用2—5的乘法口诀,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到有关的乘法算式。 3. 综合运用2—5的乘法口诀。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五环旗 编制、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摘桃子 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西安市新城区西光实验小学王文婷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

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2020小学二年级数学单元《测量》.docx

2020 小学二年级数学单元《测量》 (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2)1 米=100 厘米 ,可以写成()。 ( 3)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或()作单位。 (4)测量跳绳的长度、门的高度 ,可以用()作单位 ,测量开关盒的宽度、铅笔盒的 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5)手掌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6)儿童乘坐火车时 ,身高达到()厘米时需要买票。 (7)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厘米。 (8)我的橡皮厚度大约是()厘米。 (9)电灯开关盒边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10)我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 (11)课桌的宽大约是()个数学书的长度。 (12)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铅笔的一端对着直尺的“ 0”刻度 ,另一端对着“ 9”, 这支铅笔的长是()厘米。 2.在这把直尺上画一条长4cm 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 cm、dm 或者 m。 数学课本长 24()单元门高2()矿泉水瓶高22() 小孩身高130()树高8()铅笔盒长24()学校旗杆高16()我的身高大约是130()跳绳的长度大约是2()我的小床长2

() 4.判断 ( 1 )课桌高约70 分米。()( 2 )我比妈妈矮40 厘米。() ( 3)一座 7层楼高约 23米。()( 4)汽车每小时行60 厘米。() (5)旗杆高 16 米。()(6)笛子长 40 分米。() (7)茶几长 130 分米。() 5.我会换 1米=()厘米 3 米=()厘米9 米=()厘米800 厘米 =()米100 厘米 =()米 5 米=()厘米 2 米=()分米()厘米 =3 分米90 厘米 =()分米()米 =50 分米 30cm + 20cm =()cm18cm + 30cm =()cm 5m -40dm =()m3m + 20dm =()m 6.我会比较 : 在○里填上“>”“﹤”或“=” 1m○100cm8cm○8dm32cm○3dm 3cm○3m5cm○50cm79dm○80dm 7.( 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米30厘米6分米70厘米4分米 (2)将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7cm 7m 7dm50cm6m

(完整word)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概念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 12 12 ÷ 4 = 3 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同级,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20、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1、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22、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知识要点 1 第一单元除法 1、横式 2、竖式 3、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余数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 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 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 例题: ① 21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② 有23个同学参加赛跑,每5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 ③ 小明每周可存4元钱,他要买一本27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 ④ 淘气有20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6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 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 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 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 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 例题: ① 淘气有20元钱,每朵花6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 ② 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 ③ 有43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4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 2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1、方向板

2、地图上(东、南、西、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教室里(东、南、西、北)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东对西,南对北。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即: 2、读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 ② 千位是几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十位是几读几十,个位是几读几; ③ 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比较大小 ① 位数多的数大。 ②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 ③ 最高位相同,比下一位。 4、写数法则 ① 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 ② 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在个位上写几; ③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5、其他 ①999再添1就是一千。 ② 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4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2911290956.html,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小学二年级数学测量练习题

《测量》练习题姓名: 一、填空。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长约2()。(2)水杯高约15()。(3)蚂蚁长约4()。(4)某市去年九月份的降雨量是78()。(5)食指宽约1()。 (6)铁钉长约3()。(7)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75()。 (8)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长260()。(9)课桌高约7()。 (10)大树高约10()。(11)电话卡厚约1()。 (12)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13)黄河全长5464()。 2、刻度尺上从0到10是1分米,从()到()也是1分米。 3、爸爸身高170(),可以说成1()70(),也是1()7()。 4、小明、小红和小丽比赛跳远,小丽跳了8分米,小红跳了98厘米,小明跳了1米,第一名是(),第二名是(),第三名是()。 5、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约为6毫米,5本这样的数学书摞在一起厚()。 二、单位换算。 80厘米=()分米6000米=()千米4厘米3毫米=()毫米()厘米=70毫米()千米=4000米2米7分米=()分米 30分米=()米()毫米=5厘米18分米+32分米= ()分米=60厘米1米—1分米= 5600米—600米=()千米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三、在下面的○里填上“>”、“<”、“=”。 2千米○2000米1千米○900米2米○30分米 26千米○2600米60厘米○6毫米6毫米○4厘米 49厘米○5分米95毫米○10厘米2米○290毫米 100毫米○1分米800米○8千米350厘米○3米50厘米 四、按顺序排列大小。450厘米、4千米5米、405厘米、4米、45千米 ()>()>()>()>() 五、画线段。(画图题请一律用铅笔画。) 1、用直尺画一条比1分米短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复习设计 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复习课 第三单元“方向和路线”,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复习要点〗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广州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辨认方向的教学难点在于给定一个方向,如何辨认其他七个方向以及在有参照物的时候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由于学生的空间 观念和立体经验有限,未能及时明白相对某个物体来说它是这个位置,相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另一个位置,因此造成判断错误。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复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418 517 419 420 2 48 745 942 440 8 748 835 632 854 434 725 744 6 648 924 553 535 9 631 317 215 312 616 942 854 745 8 932 440 517 780 549 652 870 35 928 340 三、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20÷6= 34÷4= 30÷7= 26÷3= 42÷8= 50÷7= 43÷6= 88÷9= 47÷9= 32÷7= 41÷8= 42÷6= 27÷4= 37÷5= 40÷7= 52÷8= 46÷9= 60÷8= 51÷6= 65÷9= 33÷7= 59÷9= 34÷6= 46÷7= 53÷8= 66÷9= 23÷4= 55÷6= 36÷7= 49÷9= 49÷5= 37÷4= 56÷6= 45÷7= 34÷8= 58÷9= 65÷7= 39÷6= 47÷9= 32÷7= 41÷8=

完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一) 班级座号姓名 87-55= 6×7= 6000+800= 500+700= 680-200-230= 49÷7= 628+306= 540+535= 4+2×5= (15+25)÷8= 38÷6= 6×8= 560-40= 400+200= 4×(57-48)= 61-14= 53+48= 524+316= 351+249= (35-20)÷3= +6×4= 500+26÷4= 150328=-478= 1000-600= 5 -15÷5= 45= 370 46-200-780180== 530+140=÷7 560 72÷8= 50 -8=÷9 790+210=+290140=-75=-704=25)== 800= 550 100÷9= 45-(45+-426-40028 100275+325=-69== 56+ 140=+18 430÷ 63÷7=9 77 84014043+=400-== (50 = 51-26=-22)÷4÷9 +68= 85 27862÷=÷5=2× 24079-=3 42=- 56200 += 3808÷÷364= 47=×2)= 685-50=÷(4 9 (91400+== 261316 700654÷=-=×- 400425+=4) 7 773-× 132356+=÷508 210=== 40368+=+7÷ 18=132-= 120240 550740÷=+=÷ 800480+=3×3 8211+= 357÷=7×5 45=(83- 3978÷=75) =÷ 370-5= 546 207÷49=÷= (55 6106÷==÷-10) ÷= 67= 30=×968÷- 399÷=8× 30=43 9 30 64=2654 -36+= 32=7÷= 80=26+×-7 =8÷377-4÷==38- 23 44== 957 48×7+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二) 班级座号姓名 48+12=8×7=42÷6=47÷9=36÷(54-48)= 27+29=9×4=48÷8=32÷7=63÷7×3= 42-29=6×8=54÷9=44÷8=7÷(7÷7)= 65-38=5×9=64÷8=59÷7=50-5÷5= +36=45+38=6=56÷739÷7×5=28÷7= 6×7=92 37+46=48÷6+54=25÷3=-36= ×8-32=18÷6=27 42÷6 5×8==56+=7 8×77= =83-48 (6+3)×657÷==7 48÷= ×5=22 58÷6=÷4=-=244 438÷=33÷7 48+54÷ 6=647÷===5×9 6×0 428÷= 6 54÷64663 ÷7+=+37=2470-=45-6×=÷12+486= 6(63 =÷=÷729 20-648 -27)÷=30-3÷=8) =(17-×73 24= ×25 ÷+17)(2449 =-6428 ÷-=34729=64-+53=67-=6 =3881-

最新整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每课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每课练习题1.( )厘米( )毫米2.( )厘米( )毫米 3.( )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二、慧眼识宝。 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1毫米 B、1分米 C、1米 2.一本辞海的厚度约是6()。 A、米 B、厘米 C、毫米 3.10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 A、毫米 B、厘米 C、米 三、巧手补天窗(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曲别针长约25()。 2.小明身高是135()。 3.一棵大树高约15()。 4.一枝铅笔长约20()。 5.一个笔筒的高度约是100()。 四、单位换算我能行。 2厘米=()毫米5分米=()厘米 6米=()分米3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70分米=()米 600厘米=()米12厘米=()毫米 6厘米5毫米=()毫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14毫米=()毫米 56毫米+44毫米=()厘米 五、我是小小测量员。 48 六、我是小小绘图员。 1.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智慧宫殿长方体和正方体谁高,高多少毫米?(2)分米的认识 年班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米=()分米4分米5厘米=()厘米 60厘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 2分米=()厘米75分米-15分米=()分米70分米=()米3分米-8厘米=()厘米8厘米=()毫米32厘米+18厘米=( )分米

10分米=()厘米57毫米+43毫米=( )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单人床长2( ) 学习桌的高约是8( ) 一块橡皮长30( ) 轿车的长约是3( ) 大树高约是12( ) 水杯的高约是1( ) 三、慧眼识宝。 毫米厘米分米米 曲别针长29(),一枝铅笔长18(),一幢楼高30(),课桌高80(),长100(),学校操场一圈约是200()。 四、数学门诊。 1.5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2.数学书的宽大约是16厘米。() 3.电冰箱的高大约是160分米。() 4.一根跳绳大约长2分米。() 五、魔力圆圈。 1米8分米40分米4米 60厘米7分米8米70分米 20毫米2厘米36分米4米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试题 班级_ _ _ _ _ _ _ 姓名_ _ _ _ _ _ _ 分数_ _ _ _ _ _ _ 一、直接写出得数: 66-8= 7×5=36÷4= 6×9= 16÷3= 17÷3= 5÷5= 1×3= 28÷5= 72-9= 63÷9×8=72-(72-63)= 37+58-45= 28-7×6= 二、填空: 1.11 除以5,商是(),余数是()。 2.36 里面有()个 9。 3.46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3 个十和6 个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除以2 得6,余数是1,这个数是()。 6.()÷3=4 (2) 7.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8.17÷()=5……248÷()=6 ()÷()=6......3()÷4=() (3) ()÷()=5......1()÷5=() (4) 9.()里最大能填几。 ()×6<257×()<41 ()×6<357×()<41 10.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三、判断题:

1.40 里面有 5 个 8,算式是40÷5=8。 2.一个数除以 7,余数可能是 6、5、4、3、2、1。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要比余数小。( ( ( ) ) ) 4.27 里面最多有 3 个 8。() 5.从 12 里面连续见 3,4 次减完。() 6.把 51 平均分成 7 份,每份是 7,还余 2。() 7.42÷5=8……2,读作:42 除以 5 商 8 余 2。() 四、列式计算: 1.9 的3 倍是多少?8 的4 倍是多少?8 的7 倍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把64 平均分成9 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72 每8 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五、应用题: 1.图书柜里有连环画 8 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 7 倍,故事书比连环 画多几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