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四单元光现象

第3节平面镜成像

1.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 40m

B. 42m

C. 80m

D. 84m

【答案】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故选A.

2.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A.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答案】C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因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利用这一点店内空间在平面镜中形成自己的像,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一个大空间的感觉.故选C.

3.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A. 6:00

B. 5:45

C. 6:15

D. 6:30

【答案】B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

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4.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C

【解析】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DA=×5m=3m.

故答案为:C。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5.4;节省空间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能起到扩大视觉范围的作用.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空间. 故答案为:5.4;节省空间.

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答案】3:40;12:05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作出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图对称图形可以读出甲表的时刻是3:40,乙表的时刻是12:05.

故答案为:3:40;12:05.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8.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根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铅笔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中选择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桌面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

(4)一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相等).

【答案】(1)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A

(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4)虚;相等;不变

【解析】(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 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此通过白纸无像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平面镜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1)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2)A;(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4)虚;相等;不变.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现有茶色玻璃板个透明玻璃板,为了现象更明显,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处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薄玻璃板;茶色玻璃板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

(4)不变

(5)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更容易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2)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不变.(5)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薄玻璃板;茶色玻璃板;(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虚;(4)不变;(5)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简述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举例说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

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简述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举例说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探究。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分析、讨论来逐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平面镜、玻璃、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潜望镜。 素材储备 《猴子捞月》的动画片、阿基米德魔镜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什么现象?看电影时我们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为什么? 2.课前热身 小学里我们学过“猴子捞月一场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平面镜是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利用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线的方向。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四边连动 互动1 观察平面镜有什么特征。 明确:平面镜的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玻璃、平静的水面都是平面镜。 互动2 练舞房的墙壁上总又一面很大的平面镜,有什么用? 明确:平面镜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练舞者可以从镜中观察自己的动作纠正错误。 互动3 研究平面镜成像像、物之间的规律。 明确:通过照镜子,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从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由学生从实验观察中归纳出来,最后老师点评,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互动4 什么是虚像? 明确:通过上面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屏接不到,是因为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猴子捞月一场空”就是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互动5 汽车观后镜是凸透镜,为什么? 明确:通过实验会发现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利用它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互动6 在11届亚运会上,我国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是怎样取得亚运火种的?阿基米德的魔镜是什么? 明确:通过实验会发现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第11届亚运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将太阳光会聚取得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人们还可以利用凹面镜得到平行光。阿基米德的魔镜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四单元光现象 第3节平面镜成像 1.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 40m B. 42m C. 80m D. 84m 【答案】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故选A. 2.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A.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答案】C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因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利用这一点店内空间在平面镜中形成自己的像,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一个大空间的感觉.故选C. 3.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A. 6:00 B. 5:45 C. 6:15 D. 6:30 【答案】B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

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4.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C 【解析】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DA=×5m=3m. 故答案为:C。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分层训练·提能力 1.(2017·襄阳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C选项说法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D选项说法正确。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几面镜子,具有扩大视野功能的是 (C) 【解析】穿衣玻璃镜和古代梳妆铜镜都是平面镜,没有扩大视野的功能,故A和D 错误;圣火点燃装置是利用了凹面镜,它能够把太阳光线会聚在一点上,来提高它的温度,达到点燃圣火的目的,故B错误;拐弯处的反射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制成的,因此它能够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C正确。 3.(2018·钦州期末)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C)

A.人眼发出的 B.平面镜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像S′发出的 【解析】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故选C。 4.(2018·济南质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点燃蜡烛A,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能呈现出蜡烛的像 C.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寻找像的位置 D.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且变大 【解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应选择较暗的环境。故A错误。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B正确。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不便于寻找像的位置。故C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但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5.(2017·潍坊中考)海若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 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喜悦成功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课前预习学案 【知识回顾】 1.光的反射的内容是:。 2.反射分反射和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新知】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思考: 平面镜成像时,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自学检测】 1.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B.物体越大,平面镜成的像就越大 C.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D.平面镜竖放时比横放时所成的像要大 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间相距5m,现在视力表对面3m处竖有一面镜子,那么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5m B.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m C.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5m 3.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是呈波浪形,使人变形了,令人发笑,那么()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拉长了 B.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把人拉长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变短了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 2.纸上一块(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3.在纸上记下的位置。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 、填空题: 1、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 像,像和物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 跟镜面 ________________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水池中水深3m ,池旁有一高8m 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0000km ,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3、 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 5mm ,镜子的厚度约为 ____________ mm 。 4、 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5、 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 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 有一个1.65m 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 m ,像长 是 _________________ m.。 7、 汽车的头灯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 上。 8、 汽车的观后镜是 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烧水 时,水壶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9、 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 ___________ ,在潜水艇里的 ____________ 镜就是利 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 A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C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 、 观察到范围相同 D 、 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 、1800 B 、600 C 、300 D 、900 三、作图题:(1)作像 (2 )完成光路 B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 (1) (2)宀? J

人教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实验法等。 四、教学用具: 玻璃板、两个等大的物体、两根等大的蜡烛、直尺,白纸、笔、支架两个、镜子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以及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打扮自己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入课题——平面镜成像。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展示。 进行新课: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平面镜里的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是远离还是靠近? (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 (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主要考虑像与物之间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试着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 点?(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 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 以下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平面镜后面真有物体的像吗? 4、你发现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规律? 自学指导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体现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设计”和“探究”的过程上: 1.“如何证明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 2.“如何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同上方法,用一个物理替代像

→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分析 3.“如何确定像是虚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在镜后观察纸上像的情况→得出是虚像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2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 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 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 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 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 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学生讨论) 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

第3节:平面镜成像规律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虚像”的物理含义,并能正 确运用“虚像”的概念解决问题; (2)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2.光路可逆原理在解决几何光学问题时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在本节课中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思路。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成像作图法。 2.难点:观像原理和观像范围的确定。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复习了反射定律,如果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发散光入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束性质如何? 答:仍为发散光束。 那么,如果这束反射光射入眼E中(图1),能觉得光 是从S点处射出的吗? 答:不会。 那么,我们觉得反射光束是从哪里射出的?(作反射 光的反向延长线O1S'和O2S'交于S'点) 答:S'点。 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认为反射光是从其反向延长线S'处发出的,S'点就是S在镜中的“虚像”。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平面镜成像规律。 用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可以证明,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等大,正 立,虚像,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作SO⊥MN延长至S',使SO=O S',得到虚像S'。 从点光源S向镜面MN作入射光线SO1,连接S'O1做反射光线 O1A,用同样方法可作入射光线SO2和它的射光线O2B(图2)

例1 如图3所示,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 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 。今以两平面镜交线O 为轴,将两镜转动θ角而它们的夹角保持直角。在入射光线AB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为D C '',那么D C ''将( ) A . 与CD 重合,同向平行 B . 与CD 不重合,同向平行 C . 与C D 交角为2θ D . 与CD 交角为4θ 分析:如图4所示,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在两个镜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i 1='1i ,i 2='2i ,入射光线AB 在平面镜M 上反射后,反射光线BC 偏转角α=π-2i 1;反射光线BC 在平面镜N 上反射后,出射光线CD 偏转角β=π-2i 2,那么,出射光线CD 相对入射光线AB 的偏转角φ=α+β=2π-2(i 1+i 2).在ΔBOC 中,∠OCB=22i -π ,所以∠CBO+∠OCB=π-(i 1+i 2)=2π,则i 1+i 2=2π,所以φ=2π-2×2 π=π,与AB 光线的入射角i 1无关,所以CD 光线与AB 光线反向平行。 但以上证明不能说明D C ''光线与CD 光线是否重合,利用平面镜成 像规律和作图法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5所示,在入射光线AB 上找一点S 1,将S 1看作点光源,由平 面镜成像作图法可作出S 1在平面镜M 中的虚像S 2,将S 2看作点光源,S 2 在平面镜N 中的虚像为S 3,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几何知识可得: S 1O=S 2O,S 2O=S 3O,则S 1O=S 3O, 那么,平面镜转过θ角后,由于S 1O 不变, 则S 3O 也不会改变,即出射光路D C ''位置不会改变,仍沿原光路CD 射出。 演示:几何画板:《直交平面镜的反射光路》 ① 旋转双平面镜,演示CD 光路不变; ② 打开几何证明界面,CD 光路不变的原因。 例2.如图6所示,一人站在水坑MN 旁边,设E 点为人眼 所在位置,试画出他从水面反光中看到树的范围。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 一、填空题: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像,像和物的大小,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2、水池中水深3m,池旁有一高8m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m,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m。 3、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5mm,镜子的厚度约为mm。 4、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形成的。 5、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是。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有一个 1.65m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m,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m,像长是m.。 7、汽车的头灯中用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上。 8、汽车的观后镜是镜,太阳灶是镜,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上。 9、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在潜水艇里的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A、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B、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C、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观察到范围相同 D、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1800 B、600 C、300 D、900 三、作图题:(1)作像(2)完成光路 (1)(2)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二) 课题:平面镜成像 单位:杜关中学 姓名:苏建平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 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电子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棋盘、格子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视频引入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特技表演,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悬浮特技表演,一起来看。 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们需要先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 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种像,小孔成像。我们先通过一段微课来回顾:小孔成像。(观看视频) (1)在小孔后面你看到了什么?生:光、光亮 (2)大家都看见了有光透过,你看见小孔所成的像了吗?生:没有 (3)要想看到小孔所成的像,我们需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器材呢?生:光屏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平面镜成像。 老师手中有一面镜子,观察一下,他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生:平正、光滑的 像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物理学中我们叫平面镜。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 生:平静的水面、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光亮的金属、玻璃板等 非常好,这些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都是平面镜。而水中的倒影,玻璃中的人都是平面镜所成的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呢? 1.猜想 活动:照镜子。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镜子、激光笔,做一做以下4个活动: 1.五指伸平,将手掌扣在镜面上2.闭上右眼3.脸靠近或远离镜子 4.拿激光灯照一照镜子 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把你的猜想写在学案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的应用。 3、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4、球面镜的应用。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平面镜、手电筒、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只、火柴、两个铁架台、8开白纸一张、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预学 过渡语:为什么水中的蜡烛能燃烧,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带着问题开始我们的新课之旅。首先,请同学们 1、阅读教材第42-44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

人在平面镜中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2、阅读教材第44-45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 球在镜分为和,凸面镜使平行光,凹面镜使平行光。 (二)探究与精导 教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动手设计课本43页“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模型两只,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41页,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 大、缩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分析与论证: (1)物体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的像。 【学点训练】

第3节 平面镜成像(1)

第3节平面镜成像(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一个刚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1m B.2m C.0m D.0.5m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4.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原形的 .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 ) 5.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D 6.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7.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A B C D 第1页

8.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 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9.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 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10.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同学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 己的___________(填“实、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自己在镜中的像,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成的,他到镜中像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 12.如图所示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 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 眼的光芒,这是___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13.晶晶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晶晶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m. 14.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____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像.(选填“实”或“虚”) 15.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_________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___________上的火炬点燃. 16.盐湖城风景区有一座桥,其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_____m; 若湖水上涨了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_______m,“倒影” 是____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17.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__________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_______________镜. 三、作图题 18.如下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 位置和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9.如下图乙所示,箭头OA表示物体,MN表示竖直的平面镜,请作出O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O'A'. 20.请在下图丙中画出物体A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1.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如下图丁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第2页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 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