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

南阳市历史文物概况南阳市位于南襄盆地北部,周围环山,有山有水,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

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其中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有南阳府衙、武侯祠、山陕会馆、汉画馆、老界岭、医圣祠、河南内乡县衙、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重点保护单位有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水帘寺、博望坡遗址、菩提寺、汉桑城、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泗洲塔、淅川香严寺、法海禅寺等。

南阳府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景点之一。始建于公元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南阳府衙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郡府级官署衙门。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12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白居易《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表明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

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先后有众多国家高层领导人慕名前来参观过,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凤凰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的杰作。陕西、山西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城镇建造山陕会馆(也称西商

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著名的山陕会馆有社旗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等,其中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誉为“中国第一会馆”,现已成为文化旅游资源。

南阳汉画馆,位于中国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河南省南阳市郊,北倚诸葛亮躬耕隐居地中国历史名胜南阳武侯祠,南临南阳市区风景线白河游览区,环境幽雅,景色绮丽,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10月10日,1959年、1976年两次重建,有藏品1500多石,其中一级品150石,主要有东汉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为汉代艺术的宝库。是中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研究中心。2000年南阳汉画馆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南阳汉画馆收藏的汉画先后多次荣登为“国家名片”。

老界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景区总面积23万亩。老界岭整个景区地貌由中山组成,主峰走向北西--南东向,支脉呈羽状向南延伸。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峰峦迭嶂,气势磅礴。主峰鸡角尖,位于太平镇乡东北部,是西峡、栾川、嵩县三县界山,海拔2212.5米,为群峰之最,因山峰高矗,远看似向东引颈高歌之雄鸡而闻名。晴日山体呈青紫色,清晰雄伟;阴时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其景壮观异常。1982年老界岭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河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14年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此次河南省惟一上榜景区。2015年西峡老界岭荣获新浪网友“最受欢迎十大景区”。

医圣祠位于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南阳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博大雄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款对南阳医圣祠进行修葺,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之一。1988年南阳医圣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据《内乡县志》记载,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内乡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衙。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2006年荣膺国家AAAA级景区,2014年内乡县衙再度入选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等一起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

南阳市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10月1日,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址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而不衰。武侯祠座西向东,现存廊庑155间,总占地面积200余亩,院内古柏参南阳市博物馆天,风景秀丽。中轴线上有山门、大拜殿、诸葛草庐、小虹桥、宁远楼;两侧有诸葛井、读书台、东西廊房、古柏亭、躬耕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关张殿、三顾堂等。大拜殿与宁远楼为武侯祠主要建筑,分别为歇山顶和重檐庑殿式建筑。祠内有泥塑蜀汉人物10余尊,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山门上镶嵌有郭沫若手书的“武侯祠”三字,草庐悬挂于右任手书“诸葛庐”匾额和郭沫若手书“诸葛草庐”匾额。1996年南阳武侯祠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过多不再一一赘述,现挑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府衙以及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菩提寺作为详细介绍。

南阳府署始建于何时不详。自秦昭襄王设置南阳郡直至隋代以前,南阳皆有郡守(西汉景帝时改称太守)治所,即郡署。金正大三年(1226年)于南阳设申州(刺史治),为州署。元至元八年(1271年)升申州为南阳府,为府署。但元代修建情况与形制已不可考。明代府署是洪武三年(1370年)同知(府佐官)程本初即原故址修建的。正统五年(1440年),同知汪重重修。当时的府署有正堂、后堂,左右列六房,前竖戒石亭(按旧时规制,地方官署大堂前皆立有戒石碑,上刻戒石铭,作为官员箴规,并建亭保护。南阳府署后将亭改建为坊,称戒石坊),建仪门、大门,后列官宅,东西列吏舍。经吏司(掌管受发文书诸事)在正堂东;昭磨听(掌管勘六房卷宗)在正堂西;司狱司(掌理察狱囚)在仪门西;架阁库(收藏管理文牍案卷)在正堂后,申明、旌善二亭在府署前东西两侧,永平库(府库)在府内。成化年间(1465年——1478年),知府陈镒重修大堂(正堂),堂左为乘发司(承办和转办公文信札)及吏、户、礼诸房,右为西公廨(公廨是官吏办公处的通称),东南隅为衙神祠、寅宾馆。前为大门,门左右列榜房,前建豫南首郡坊。大堂后为寅恭门,次为思补堂(二堂),堂左为书简房,右为招稿房。次三堂,又次为府廨,规制严备,经明末变乱颓圮。清顺治四年(1674年),知府辛炳翰始修思补堂,又修仪门、榜房,纪而知府张献捷重修大堂并六曹房、乘发司、永平库。嗣后,相继修葺完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府佟应琦于大门外东西增建召父、杜母二坊。历久对府署渐颓。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知府岳兴阿对府署进行大修。咸丰初,知府顾嘉蘅又补修,于府宅后东北侧建团练宾兴馆(亦称团练公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知府傅凤扬倡导,各州县知(州)县捐俸重修。此次修葺,前后经历5个年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民国2年(1913年),南阳府撤消,府署故址为县公署(民国元年,知县署改称县公署,后又改称县政府)占用。民国21年(1932年)秋,于南阳设立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即设于久府署内(与县府和署),此后,续有增葺改建。解放后,南阳专员公署驻此,1965年后,改为中共南阳地委第三招待所,后又改为家属院。南阳府署左北向南,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扩建,至清光绪末年,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依次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两侧房舍、院落分布有序,布局严谨。署前为照壁,北为大门,左右列榜房,门前东为召父房,西为杜母坊,还有谯楼和石狮一

对。大门北为仪门,两侧为公廨,外有东西牌坊两座,分别与仪门两侧门相对应。再北为大堂,沿明旧额曰“公廉”,即公正廉洁之意。堂前竖戒石坊,正面额书“公生明”,两侧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即《戒石铭》原文)。堂左右为承发司、永平库,堂前至仪门,两侧各建排房十间,为各执事房,即书吏六曹房,还有东西二公廨。大堂后为寅恭门,门后为二堂,明代额曰“燕思”,后曰“思补堂”,清末改曰“退思堂”,均取退而思过之意。二堂之后有暖阁(穿阁),经穿阁即入内宅(府庭),内宅为一四合院,由宅门及左右门房、左右廊房和后堂(三堂)组成,俗称上房院。宅门及门房两侧为吏舍,但在上房院外。后堂规模与大堂相仿,是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和商讨重要政事的地方。后堂东有偏院,为知府眷属住所。其东南(在二堂之东偏南)为“虚白轩”;北折而东植桃李数十株,有舍曰“桃李馆”。后堂西南(在二堂西)有花厅,厅之北宇曰“师竹轩”,为知府鉴判之所,即签署公文、案卷和日常办公的地方,取虚心治理之间,故名。转西为“爱日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于堂前凿池植莲,并架虹桥于其上,以通“对月轩”,取净直不染之意,加制匾曰“爱莲”,旁砌假山,为政余憩息之所。后堂北为“槐荫静舍”,舍后隙地为菊圃,每年重阳可养千余盆菊花;堂之西南辟菜圃,引泉水以灌之,曰“芳畹”。后堂再北为后府,西半部为马号,东部有侧院,内有“桂香室”,室后为团练宾兴馆。最北部为操场,原是训练团勇的地方,民国25年(1936年),督察专员公署在这里举办第一界武术大会。

可以看到府衙中的摆设以及桌椅、床铺保护力度不够,造成一定程度破损

可以看到售票处这种集流场所设置在了古建筑中,这对文物也是一种损坏例外该建筑彩画的恢复与原始彩画色彩上有出入。

南阳镇平菩提寺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以后各代有兴有废。清康熙时,襄樊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开山辟麓而鼎建。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四重院落。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山门左开,古树虬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藏经楼重檐歇山顶结构,斗拱彩绘,于华丽之中仍见古朴清雅。两侧的建筑对称分列于左右,雕绘也以古朴清雅而见长。殿房、禅院、僧房和藏经楼下各植奇花异卉。古老的桂花、芙蓉、辛夷、玉兰、枇杷、梅花、芭蕉等各具姿态。寺后山坳里泉水穿漕入院,茵茵送爽。寺内珍藏的《贝叶经》、缅甸佛像及吴道子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平放于殿前的钢石碑,石击则犹如钟,融雪石则着雪即化,被奉为寺院之宝。钟楼是菩提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初,高8.3米,共二层,平面呈正方形,为四通柱四角攒尖顶灰色简瓦屋顶,屋面脊上施龙、虎等走兽,正中施六层宝瓶。二层无墙,柱间设木栏杆,四周檐下施三踩重昂斗拱12朵,楼内悬挂一大钟,高1.45米,口径1.07米,为铁铸,呈喇叭状,盘龙钮,波浪形口,为八块浇铸,上部口部满饰铭文,下部饰花卉、乳钉图案。僧众进行佛事活动,常击钟为号,钟声嘹亮,余音不绝。钟楼与鼓楼分列菩提寺山门两侧,相互对应,构成“暮鼓晨钟”的独特景观。鼓楼是菩提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建于明初,高8.3米,共二层,平面呈正方形,为四通柱四角攒尖顶,灰色简瓦屋顶,屋面脊上施龙、虎等走兽,正中施六层宝瓶。二层无墙,柱间没有栅栏,四周檐下施三踩重昂斗拱12朵,鼓楼内放置一面大鼓,直径1.5米,厚0.3米,下有木制鼓架,僧众进行佛事活动,常去鼓为号,鼓声洪亮。一百(柏)六十(石)一眼井,呈六面体状,为青砖砌筑而成,井口以六块青石条封口,东北有一胸径1.15米的柏树,树龄千余年,高15米,因该井以六石封口,附近有一柏树,故以谐音称之为一百(柏)六十(石)一眼井。该井地处杏花山沟沟底地势平缓处,地下水丰富,与泉眼相通,又因山上泉水穿过,因此水源充足,从未干涸。井水清澈甘洌,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旱不降,涝不升”。菩提寺碑刻现存12通,主要记述寺史、历代名人游览留诗和当时政府文告。现存碑刻包括明代3通,清代6通,民国3通,时间最早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碑刻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碑体最高达3米,最低者0.58米,多为青灰色大理石质,周围饰卷云、双龙、双虎图案,碑座有长方形、方形、方形覆莲和龟形等。其中,菩提寺重修记碑,高2.07米,额高0.5米,宽0.84米,厚0.22米,青石质,立于龟座之上,半圆额,二边饰双龙图案,具有较高的历

史价值,得到郭沫若同志的高度评价。刻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登镇平杏花山宿菩提寺有序碑”,长1.37米,高0.93米,厚0.14米,青石质,为大城梁建章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夜宿菩提寺时所作的一篇序文,由民国宛西自治派代表人物彭禹廷书丹,碑体敲之如钟鸣,在不同部分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故又称“五音石”、“钟石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菩提寺森林公园内共有四株,其中一株树皮呈黑色,枝叶稀疏,树干胸围直径达3.86米,树高19.3米,冠幅18.2平方米。其余三株略细,但也参天耸立,绿荫蔽日。菩提树花呈白色,果实圆润如珠,人称“佛珠”。传说,新朝王莽时期,刘秀在安固城(今镇平县城郊乡王庄村南)被王莽追杀,逃至杏花山,山上怪石兴妖挡道,刘秀无奈徒步行走,翻越九曲八弯的盘道岭,于山崖前歇息时,其坐骑白马托梦“栽下菩提树,汉室定再兴”。刘秀随即在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前有朱崖、后有玄武之地的山崖前栽了一棵菩提树。现在人们看到那株较大的菩提树,就是当年刘秀所植。菩提寺前有一雄两雌的三棵银杏树,栽植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均有1300多年树龄。雄银杏树干围径1.2米,树高16.3米,冠幅234平方米,古朴沧桑,虬枝横生。斜伸向寺门的一段枯枝,梢树已枯煞费苦心断折,树皮斑驳,近干部却萌生新枝,生机盎然。雌树一棵高17米,胸径1.1米,冠幅306平方米;另一棵高15.2米,胸径1.07米,冠幅285平方米,两棵雌树如今正常年份仍可结果二百余公斤。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生长缓慢,各地大多为零星分布,像菩提寺银杏,雌雄三株,同生千年,长势旺盛,实为罕见。千年鬼柳靠崖而生,树龄达千年以上,植物名属柳科,落叶乔木,树干胸径0.93米,树高17.2米,平均冠幅14.2米,后经千年风雨侵蚀,树皮皱裂,基劲古朴。每年仲夏,杏色花朵点缀满树,灿若群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从下面照片可以看出菩提寺屋面及门口损坏严重,我想这是由于时间久远以及朝向(菩提寺在上的北面)、院中树木距离建筑较近等原因造成的。

以上便是五一假期对南阳市及周边地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南阳市文物保

护单位的现状调查、整理及分析。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现状二:目前,河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农民种粮成本投入大,而且直接受天气的影响,风险特别高,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也阻碍不了人口流动的大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及少部分人在家看守着一亩三分地,就算在家种着几分地,但很多人还是把种粮作为副业,能自给就行了,大量耕地从此荒废。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日益明显,道路水泥化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同时,我省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由于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在这些耕地中污染土壤占了将近20%,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现状三:目前,河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也很有限,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既承担价格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的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在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中,经营者都获丰收,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产量上不来,收益与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挂的可能。 现状四: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并且产品单一,也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因而不能时刻把握市场信息,适当地调整营销策略;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渐壮大,但基地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我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尽管基地面积上看数量较大,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板块。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部分板块基地建设起点低,

南阳,我的家乡

南阳,我美丽的家乡 南阳市第五小学六三班马慧莹“南阳,南阳,我自豪的家乡。南阳,南阳,我美丽家园……”每当我听到宋祖英的这首歌时,我的心中便油然升起一种自豪之情。 前几天,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了!为了这一天,南阳市民等了很长时间。为了迎接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胜利开幕,南阳是可谓是“改头换面”,整了一次“容”。 大家先来看那主场馆的周围,绿草如茵,草地上还有一些小野花儿随着风儿伸展着它们的腰肢。那高新区里,一幢幢大楼耸然立起;白河湿地公园的景色也甚是迷人,一棵棵小树、一座座小桥、一条条小路、一块块草坪,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可称得上是旖旎风光。在每个十字路口,你都可以看见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草雕,它们以独特的造型,独特的艺术,向大家展示了南阳的美。 再来看看我们南阳的“鸟巢”,它虽然不能与北京的鸟巢相体并论,相与媲美,但也称得上独一无二,十分壮丽。进入场馆,坐在干净、舒适的观众看台上,一眼望去,眼下是正规的400米跑道,中心是拔河区、裁判区等。还有就是游泳中心了,它其实就是我们南

阳的母亲河——白河,可是自然形成的呢!不用出钱,也不用出力,游泳中心就建成了。 在南阳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那当然是我们的——志愿者啦!他们不顾辛苦,每天清晨就起床,站在各个路口。不论你有什么问题,你的问题多么复杂,志愿者们都会满面笑容、热情地耐心为你解答。如果你迷失了方向,志愿者们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身旁,为你带路,直到你露出满意的笑容,向他们挥手致谢,他们才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便是他们的宗旨“您的满意便是我们的笑容。” …… “南阳,南阳,我自豪的家乡。南阳,南阳,我美丽家园……”宋祖英的歌声又在我耳边响起。 指导老师:齐磊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滁州市农业概况资料

滁州市农业概况 一、市情概况 1、空间概念 江淮之间、皖东地区、丘陵地带。国土面积 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10)。 2、地貌特征 “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城市和庄园”,600万亩山场、200万亩水面、1000万亩耕地、200万亩城市和乡村。 3、行政区划 天长、明光两市,定远、凤阳、来安、全椒四县和南谯、琅 琊两区,110个乡镇(办),1049个行政村。总人口450万人(占全省1/15),其中农村人口350万人。 4、交通网络 京沪、宁西、淮南和在建的京沪高速4条铁路,合宁、合徐、宁洛等5条高速公路及诸多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内河航道直通 长江、淮河。

5、经济态势 2009年,滁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76.1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全省12.9%)。其中: 第一产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 6.0%(全省5%); 第二产增加值262.08亿元,增长19.0%(全省16.8%); 第三产增加值179.59亿元,增长11.3%(全省11.1%); 财政收入68.3亿元,增长22.9%(全省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8元,同比增长9.1%(全省8.4%);农民人均纯收入5026元,同比增长10.6%(全省7.2%)。 6、人文经典 一帝(朱元璋)、一山(琅琊山)、一文(欧阳修的《醉翁 亭记》)、一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村(凤阳县的小 岗村)。 二、关于四大优势问题 1、区位优势未能显现。 滁州粮外销、钱外花、人外流,中心城市缺乏吸引力,优势 生产要素向周边城市分流逃逸。

2、资源优势未能凸显。 地上资源加工能力弱,地下资源加工还不深,很多资源没有变成资本,没有变成资金。 3、环境优势未能体现。 具有丰富的旅游人居资源,但规划滞后、投入不足、开发水平低、吸引力不强,多年来,绝大部分地方始终是原生态景观。 4、改革优势未能展现。 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至今尚未跨过富裕槛,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方式改革先试先行区的优势和影响力没有显现出来。 三、关于科学发展问题 滁州“十五”、“十一五”发展滞后,为目前留下来很大的发展空间。目标分两步走:一是近期努力实现“双超”(主要经济指标近期超全省平均增幅、五年超全省均量);二是中长期努力实现“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打造长三角地区的新港口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1、从建设“大滁城”入手,解决滁州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河南省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资料

河南省农作物耕种面积及产量的统计分析 赵佩佩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粮食,立国之本;本,根之所在也.有本才有根,有了根才能茁壮成长。固然,只有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国家向前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有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本文主要通过2001-2013年河南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及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作比较并结合当前情况分析河南省农作物播种及生产所面临的形势,最后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常用耕地面积2000-2005年后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新开荒地面积的增加,2005年后趋于平缓,这是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作物播种2010年后趋于平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务农人员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平缓。但是播种种类有所变化,棉花的播种量明显在减少,由2006年的748.20千公顷减到2012年的256.67千公顷,减少了0.65倍。蔬菜,油料,粮食作物浮动范围不是很大。从单产量来看,粮食、瓜果、蔬菜产量占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播种面积的变化。最后得出我们全省应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加快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竞争力。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种类 1 前言 2010年10月18日我国颁布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1]。规划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有中国自己独特的特色,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改革现代已有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发展高产量作物、优质农作物、保证高效的生产率、生产时的生态化以及从事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2]。“十二五”规划的颁布为农业产业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确定了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没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是缺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经济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责任的。发展农业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粮食危机慢慢向人们走来。一个月间,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上涨率就超过了50%,商品交易所的小麦价格年涨幅曾高达140%以上,飙升的粮价在许多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印度经济学家派?潘南第卡说,“我们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但现在储备粮仓就快空了[3]。”面对这一些危机,中国的老百姓丝毫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国内粮食的自给率高达95%。在这场被称为“一场飓风”的危机中,河南的中原沃土成为粮食安全的国家之锚。截至到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是中国粮食发展史上第一个实现千亿斤的省,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中国大陆人吃的每10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河南[4]。” 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粮仓,河南再次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中原熟而天下足”[5]。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农业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南省作为全国第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南阳英文介绍

Autum Period; Zhang Heng, the great scientist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Zhan Zhongjing, a medical sage whose skills have benefited later generations Zhuge Liang,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and strategist in the Period of th Three Kingdoms. Since modern times, Nanyang has been a place where person of superior talents have burst of forth in large numbers like brillian stars. Nanyang native celebrities experts, scholars and industrialist have been found throughout the world. Nanyang has an excell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with super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it is the vital communicatio line between Henan, Hubei, Sichuan and Shanxi Province. The Jiaozuo-Liuzhou, Nanjing-Xi'an Railway run through its territory. Nanyang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firs opened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one of the places with the most concentrated Han Dynasty culture, Nanyang is a major tourist place i Central China. Now in the city, there are more than 40 scenic spots an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which have a high aesthetic and cultura value: the Wuhou Temple, the Medical Sage Memorial Temple, the Zhang Hen Museum, the Museum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 and the Neixiang Count Office Museum attract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visitors both from hom and abroad every year. Famous places such as the Danxia Temple,

滁州市城市调研报告

一、城市概况 (2) 二、滁州市宏观经济指标 (3) 三、滁州市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6) (一)滁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版块划分 (6) (二)滁州市商品房市场成交数据 (7) (三)滁州08-12年房地产供需匹配指标 (9) (四)滁州市区典型楼盘分析 (10) 四、滁州土地市场分析 (12) (一)滁州市区历年土地成交年度数据分析 (12) (二)滁州市区品牌房企拿地明细分析 (12) 五、滁州城市发展基调分析 (14) (一)滁州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14) (二)滁州市产业结构及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5) (三)滁州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概述 (16) 六、滁州城市进入策略总结 (17) (一)城市特点 (17) (二)结论 (17) (三)建议 (18)

一、城市概况 图1 滁州市行政区划图 滁州市为安徽省16个省辖地级市之一,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全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452.9万,常住人口394.5万。 滁州市现辖琅琊、南谯2区、天长、明光2市以及来安、全椒、定远、凤阳4县。 滁州市距离安徽省会合肥市距离约为140公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市距离约为85公里。

二、滁州市宏观经济指标 图2 滁州市2008-2012年GDP对比图 2008-2012年5年期间,滁州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2012年,滁州市GDP为971亿元,在安徽所有地级市当中位列第五,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1482元。 图3 滁州市2008-2012年人口对比图 从图3可以得出,滁州市近5年户籍人口变化幅度很小,而与大多数安徽其他地级市情况类似,由于本地人口外溢,常住人口较户籍人口有一定缺口,以2012年为例,滁州市当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86万,城市化率为45.1%,城市化率在安徽地级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 况研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论文题目: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 河南农村经济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着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临新的发展,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局面。 关键词:河南;农业;农村经济;城乡协调;发展 Abstract: Nowadays,thereismuchimprovementintheagriculturalbasicfacilitiesandt hecomprehensiveproductioncapacity.Buttheper- capitalincomeoftheformer’sfamilyremainslowerthanthenationalaverageleve l.Guidedbythemacroeconomics,itisnecessarytooptimizethestructureofagricu lture,tointensifytheconstructureoffoundmentalinstallationandtoinvestsci enceandtechnology.ThenmostofformersinHenanprovincewillleadarelativelyco mfortablelife.Anewstageofdevelopmentineconomycoordinationwillprevailint ownsandcities.Atpresent,China'sagricultural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 oneofthebestperiodinhistory.Newruralreform,developmentlongwaytogo,wemus tuphold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asguidance,dosolidwork,innovati on,andconstantlyopenupagricultural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 Keywords:countrysideofHenan;countrysideeconomy;harmoniousdevelopment 目录

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22201132603200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

我的家乡——南阳

我的家乡——南阳 南阳地处豫西南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物华天宝的城市。由于地 处盆地,南阳地貌装入 大碗,因称宛,位处河 南省西南部,北挖汝洛, 南襟荆襄,西通武关, 东连江淮,自古为四方 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 必争之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生活于此,春秋战国时为全国著名冶铁中心,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为36郡,南阳郡为其一。西汉时期,南阳由于水陆交通发达,农业发达,形成了南船北马、生意兴隆的全国五大都市之一。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南阳,夺取天下建立东汉,其28位大将多来自南阳,定都洛阳,南阳为陪都,因在洛阳之南,有“南都,帝乡”之称。成为全国第2大城市,郡城周长36里,其规模比1990年的南阳还大。至唐宋之后,逐渐衰落。李白曾在南阳留下很多诗篇,如:“此地多英豪,贸然不可攀。”

南阳自古人才 辈出,先秦名相百 里奚、商圣范蠡、 科圣张衡、医圣张 仲景、智圣诸葛亮、 汉光武帝刘秀、蜀 国大将黄忠、魏延 等,唐朝诗人岑参、 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著名作家二月河等。 南阳不仅人才辈出, 还物华天宝。其中玉雕、 烙画、丝毯被称为“南阳 三绝”。南阳独山玉因产于 南阳北郊的独山而得名, 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享 誉国内外的“一捧雪”玉 杯,就是上等独山玉雕成的。南阳的烙画是利用炭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色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把中西绘画艺术和烙花艺术融为一体,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南阳丝毯举世闻名,为国际市场的紧俏货,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它总结了800多年传统的编织经验,吸收了外国丝毯图案的优点,织工精细、构图新颖等优点。 南阳同时是中国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气候好,一年四季分明,北方的苹果在南阳可以结果,到了襄樊就不行;南方的橘子在南阳可以成活,到了平顶山就无法成活。更重要的是南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南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南阳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南阳也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南阳以南为长江水系,以北为黄河水系,以东为淮河水系。南阳也是中国的气候中心,她不像北方那么冷,也不如南方那么热;既没有洪涝灾害,也不会缺水干旱,是真正的聚宝盆。 南阳同样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南阳的伏牛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西峡恐龙遗址园等国家4A级景区。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 班级:农学一班 学号:22201232601XXX X 姓名:赵德伟 2014年11月10日

目录 引言........................................................................................................ - 3 -正文........................................................................................................ - 4 - 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 ............................................................... - 4 -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 ................................................... - 5 - 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 ..................................... - 5 -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6 -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 ......................................................... - 6 - 2、产值最大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 8 -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2 - 五、滁州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5 - 六、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 - 16 - 1、社会因素: ........................................................................... - 16 - 2、科技因素: ........................................................................... - 16 - 3、政策因素: ........................................................................... - 17 -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 - 18 -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 18 -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 19 -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 - 20 -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 21 - 5、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 21 -参考文献.............................................................................................. - 21 -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董凯 松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前言 松原市市区位于吉林省的西部,第二松花江从城市中间横穿而过,将城区自然划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考虑到岩土工程地质所涉及到的地层深度及松原市岩土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本文仅以第四纪覆盖层为主,着重介绍0—50米内土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 松原市市区在区域地貌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松嫩低平原为中生代沉降区,由于差异性沉降运动,平原内部基底波状起伏,总体上向西倾斜,西翼较陡,新生代覆盖厚度大;东翼较舒缓,新生代覆盖厚度较薄。两种地貌景观反差

非常明显,形成了盆地两翼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松原市城区以第二松花江北岸为分界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分界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很大,各自特点显著。 其中江北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135—160米左右,总体上向第二松花江河谷倾斜,为微波状岗阜平原。岗阜区地面坡度较大,达5%以上,岗阜顶面开阔平缓。沿第二松花江北岸发育一级阶地,地面平坦,海拔130—135米,高出江水位5米左右,前缘以3—5米的陡坎与现代河床接触,阶面较狭窄,出露范围较小,后缘以斜坡与岗阜平原过渡。 江南一级阶地大面积发育,地形开阔平坦,标高在130—135米左右,以斜坡与现代河谷缓慢过渡,无明显前缘陡坎。在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有以风成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的小型岗阜,相对高度在5—10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40米左右。在阶面的低洼处,河流故道、沼泽湿地多有分布,发育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软粘性土夹层。

滁州的发展变化十

滁州的发展变化十 改革开放30年来滁州人民坚持敢为人先的精神怀着强烈的发展理念追寻奋力崛起之走过了奋进三十载、辉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来。回顾30年来滁州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找出一条符合滁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新。 (一)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滁州人民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不断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道,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人民按照党中央三步走战略, 通过不懈努力,己提前完成了前两步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大战略”,瞄准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追赶跨越,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总量显著增加。2007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443.93亿,比1978年增长18倍(按可比计算,下同),年均增长10.7%全市生产总值己由1978

年的全省第12位跃升到第7位;人均GD达到10814是1978年的12.9倍;全市财政总收入为45.49亿,是1978年的57倍,年均增长15%。随着财力的大幅增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全市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0.83亿增加到2007年的59.8亿,累计支出319.6亿,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增加。全市经济发展迅速提前实现“翻两番”。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全市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59.4:22.4:18.2调整到2007年的25.9:40.2:33.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3.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17.8、15.7个百分点,改变了过去以农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提升了二、三产业实力。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22亿增加至2007年的156.12亿,增长79.92倍,年均增长l6.4%,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重由1978年的18.1%提高到2007年的35.2%,上升l7.1个百分点。2007年生产家用电冰箱204.2万台,占全省的23%,彩色电视机72.5万台,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滁州是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也率先尝到体制创新的成果。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9亿增加到2007年的201.5亿,增长49.6倍,年均增长6.3%。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其中粮食、肉类、水产品产量均居全省l7 个市前3位油料产量居全省前5位确立了主要农产品产量全省龙头地位。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我市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业

【免费下载】论 河 南 农 业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