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

从日本的历史经验看:为什么人民币应该钉住美元

作者:罗纳德·麦金农

内容提要: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应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人民币过多的升值并不能消除巨额经常项目顺差,相反可能导致经济在升值预期下陷入零利率陷阱。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缓慢爬升,升值幅度应盯住中美通胀率之差。一旦美国通货膨胀结束,美元资产利率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就应当宣布升值结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

从1994年到2005年7月21日,中国一直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8.28的水平,此后也仅允许小幅、谨慎的升值。相对其它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积累了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结果中国面临着美国要求进一步升值人民币的压力。尽管升值并不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但是会有降低名义利率的威胁——正如1978年至1995年的“日本冲击”(Japan Bashing)和日元升值的经历。由于日元过度升值导致的通货紧缩以及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使日本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迷失的10年”。这也可能发生在新世纪的中国。

从“日本冲击”到“中国冲击”(China Bashing)

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美国结构性的财政赤字和极低的个人储蓄率导致日益严重的“全球失衡”,美国从世界各国大量举债以弥补不断增加的经常账户赤字。仅在199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美国的经常账户短暂地回到零水平,2006年美国的赤字已达GDP的7%。美元的债权国很多来自东亚的高储蓄率国家,主要是日本和现在的中国,这两个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但是,从2003年开始,石油产出国亦开始变得重要。

东亚国家在制造业的贸易顺差以及相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导致了官方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主要以美元计)。这导致欧洲和美国的重商主义者对亚洲国家不断施加升值货币的压力。尤其是中国这样的高储蓄率(相对其投资而言)国家,在2005-2006年承受了来自他国的巨大压力——外国普遍认为货币升值将会减少中国的巨额贸易(储蓄)顺差。

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上世纪70年代至1995年日美之间的摩擦非常相似。日本制造业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不断扩张引起了众所周知的名为“日本冲击”的政治现象。结果,面对美国贸易制裁的威胁和升值日元的要求,日本政府同意对特定出口产品实施“自愿”限制出口以及允许日元升值。从1971年8月的1美元兑360日元到1995年4月的1美元兑80日元的最高峰,McKinnon和Ohno(1997)证明日元的巨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潭和零利率陷阱,但是并未减少经常账户顺差(以占GNP的比例来衡量)。出于对日本经济下滑的担心,美国财长罗伯特鲁宾宣布了强势美元政策,此后“日本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停止。尽管美国的政策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对挽救“迷失10年”的日本而言却太晚了。

1978年至1995年的“日本冲击”发生于日本保持美国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的时期。日本当时是美国最大的产业竞争者——不仅在重工业,如钢铁、汽车和机械设备,同样在高科技领域,如彩电和半导体行业。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威胁通常是在短期内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日本通常会连续短暂限制在钢铁、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出口,但伴随特定产业争端的更广泛的日元升值的效应,却不是暂时的——它导致了“日元升值综合症”。(the syndrome of the ever-higher yen)(McKinnon and Ohno,Ch.1)。

新世纪,历史在重演。“中国冲击”正在取代“日本冲击”。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微乎其微到2000年与日本持平,再到2005年2倍多于日本——目前已经超出了美国GDP的1.5%。

与先前日本涌入特定美国市场的高端制造业不同,中国的出口更的得是在中低端产业。中国已经成为消费品成品的主要出口国。大多数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并不高,因为资本、集合配件和很多工业原料包括最基础的矿产和石油产品都是进口的。中国仅仅如一面镜子般反映了储蓄赤字的美国经济从全球进口的现状。日本、德国以及一些更小的东亚国家对中国都有贸易顺差,但是每到圣诞节,美国家庭打开礼物时看到的都是“中国制造”的标签。虽然消费者获得了好处,但是生产商们指责美国的制造业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减少了工作岗位。“中国冲击”的后果更注重于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先前对日本的特定行业保护主义。

美国对中国的官方压力主要以两种形式展开。首先是美国国会2005年3月提交的议案:如果人民币不大幅升值,就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强征27.5%的关税。这将严重违反美国的WTO承诺。如果该议案通过,它将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震动”(Nixon Shock)非常相似。当时,尼克松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强征关税——包括日本,但除了中国——除非同意在1971年12月升值本国货币。但是,中国于2006年8月和9月加快了升值步伐,参议员舒默和格雷汉姆同意撤销了提案。但是2007年,他们威胁如果中国不进一步改革外汇政策,他们将提出更符合WTO要求的提案。

第二,每年五月,根据美国公众法100-418的第3004条款(Section 3004 of U.S. Public Law 100-418),财政部部长需要评价像中国这样的拥有全球经常项目顺差、或者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是否在操纵汇率,以阻止收支的有效平衡或者获取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如果是,美国将会对其施加某种制裁。2006年5月,在厂商和工会组织的强大游说下,美国财长谨慎决定不将中国归于汇率操纵国。但是,他警告道如果人民币不升值,这个决定在未来会有所改变。这个警告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即升值将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

因此,尽管人民币还没有大幅升值,但世界对人民币在未来将对美元升值的预期非常强烈。

贸易失衡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冲击”和早先的“日本冲击”都是既“政治”又“经济”的。从政治角度来说,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减少引起了工会和全美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s)的愤怒。不出所料,国会中与大型制造商有关的议员们大声疾呼要求必须采取行动。指责他国错误操纵汇率要比面对本国的低私人储蓄和巨额结构性财政赤字容易得多。

但是政治情结(political populism)只是问题的一部分。错误的经济理论至少也应受到指责。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一国政府可以控制真实(通货膨胀率调整)的汇率,从而控制真实贸易顺差。不幸的是,贸易平衡弹性模型(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or model of ) the balance of trade )将此假设奉为真理。由于该弹性模型仅关注真实汇率变化的相对价格效应,所以它是非常不完善的。现实中政府最多只能控制名义汇率,只有改变国家的货币政策才能实现持续的变化。因此,汇率持续变化的宏观经济效应是巨大的,但并不为弹性模型所充分反映。

对国际债权国(international creditor),如很多东亚国家而言,对世界主要货币的突然小幅升值所带来的收入和支出效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货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为了说明这点,让我们关注一个有贸易顺差的债权国在货币谨慎升值情况下的中短期反应,其国内价格保持某种程度的稳定。由于货币升值国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变得昂贵、因此出口降低,而进口商品变得便宜以至进口增加,直觉上贸易顺差将缩小——正如弹性模型所示。但是至少有三大方面对国民收入和支出的负面效应将抵消这种相对价格效应。

首先,出口的下降以及生产进口替代品行业的产量的下降,将减少国民收入——并减少相应的支出,包括对进口的支出。

第二,企业必须评估为世界市场生产的投资成本。如果A国突然被迫升值,该国就成为相对较贵的投资地点。任何新的投资项目对外国企业来说将变得昂贵,一旦投资完成,由于国内工资和其他可变成本提高,国内和外资企业就会发现目前的盈利水平下降了。结果是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家投资都会下降——国内支出包括进口也会进一步下降(McKinnon and Ohno, 1997,Ch.6)。

第三,对积累了大量美元债权的债权国来说,因为美元资产的贬值,升值所带来的紧缩效应将进一步加剧:负面的财富效应将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Qiao 2005)。如果美元资产是在私人部门而不是官方外汇储备,那么负面的财富效应就会更强。日本的负面财富效应之所以更强,就是因为保险公司和银行是美元资产的主要持有者,而中国大部分的流动性债权是以官方外汇储备形式。

总之,从中短期来看,减少的国内支出抵消了货币升值所带来的相对价格效应,以至于对贸易顺差的净值影响是不确定的。弹性模型的要素只关注汇率变化的相对价格效应,而忽视了收入(抵消)效应、或者认为这些效应很小并且可控。

以上是关于名义汇率的突然小幅升值在国内价格开始变化前的短期影响的分析,可见任何名义升值同样也是实际升值。但是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任何这些实

际升值在长期是否能持续。在开放经济国家,名义汇率和国家货币政策是相互决定的。如果名义汇率的小幅升值要保持长久,它必须反映未来预期的相关货币政策:货币升值国家中相对较紧的货币和通货紧缩,货币贬值国家中相对较宽松的货币和通货膨胀。日元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1995年出现的升值综合症,伴随着国内物价(以可贸易商品的价格衡量)的下跌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紧缩的“失去的10年”证实了货币政策的威力。

讽刺的是,由于日本的物价下跌至和美国相近的水平,日本在2000年前的实际汇率已经贬值,回到1980年的水平。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日本的实际汇率没有持续升值——尽管它的名义汇率已经大幅升值了(McKinnon and Ohno,1997; McKinnon 2005,Ch3)。日本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没有持续下降。

负风险贴水和零利率流动性陷阱

在中国,政府控制了一些重要的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为2.4%,标准贷款利率是6%以上。这些利率长期保持稳定以保持银行的盈利水平。但是,图3比较了伦敦市场一年期的美元利率(LIBOR)和中国央行一年期的债券利率——这些利率都是自由浮动的。同样,中国的隔夜银行间利率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图4

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隔夜银行间利率。2006年7月,中国的银行间利率同样低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3.4个百分点。

图4也显示了日本的隔夜利率,比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大约低5个百分点、接近于零:可怕的流动性陷阱。十几年来,外汇风险已经将日元的利率结构逼近零,以至于日本央行本质上失去了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控制。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日本央行无法扩张国内的需求以阻止日元过度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我们能否得到一个简单的组合平衡公式(portfolio balance condition)以反映外汇风险是如何保持由市场决定的中国和日本的利率低于美国利率?我们先考虑中国的情况。

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人民币资产的名义利率趋于下降,随着中国金融系统的愈加开放,这种效应就会愈明显。为了证明这点,让我们假设中国的金融系统已经完全开放。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已经取消、国内债券市场也非常成熟、各期限的利率都完全由市场所决定。另外,我们假设对国际资本流入的控制也已取消:外汇(以美元为主)金融市场和国内人民币市场的套利行为被允许。此时我们假设每个期限的利差由此公式决定:

i = i* + E(e)+j

i为(内生决定)中国的名义利率,i*为(外生决定)美国的名义利率,E 为预期算子(expectations operator)。e为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名义百分比变化。因此,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E(e)<0,这与大家所熟悉的开放利率平价一致。

但是除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外,还有其他因素。中国利率的风险贴水由 j 决定。在中国的私人部门净持有美元资产、人民币/美元汇率随着平均预期值而变化,此时j<0,风险贴水是负值(Goyal and McKinnon 2003)。也就是说,

中国的财富所有者,他们的自然货币习惯是人民币,即使没有明确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认为美元资产的风险比人民币资产大。汇率变化幅度越大、私人持有人民币资产越多,则j负值程度越大。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我们假设3.3%的升值程度反映了所预期的情况,图3显示了美元债券和人民币债券的利差可以由隐含在E(e)中的利率平价条件决定。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负面的风险贴水呢?即j负面的风险贴水取决于债权国中私人持有的美元债券和汇率围绕其趋势的波动幅度,即它的预期升值。中国私人部门所持有的美元债券非常少,而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变化幅度也很小。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的2.1%的谨慎升值,中国央行牢牢控制着汇率的波动(图3)。这使中国金融市场的负面风险贴水很小——这与日本现在的情况不同。

日元的升值预期所带来的货币风险和肆意波动的经历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的金融市场要比现在的中国更为发达、对国际套利行为也更为开放。以10年期日本财政部债券(JTB, Japanese Treasury Bonds)为例(图5),从1978年开始,该债券的收益率比美国的债券低2-5个百分点。2006年7月,JTB的收益率要比美国的债券收益率低5.1个百分点。

此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短期(银行间)利率趋于零,并在新世纪保持零的水平(图4)。2006年中期,日本的Gensaki利率低于美国的联邦资金利率整整5个百分点。为什么强大的国际金融套利组织不去弥补此间的差距呢?

首先让我们从更长远的历史区间来考虑日元和美元资产之间的利率差。图5显示了日元从1971年8月(尼克松震动)的1美元兑360日元的水平到1995

年4月80日元的最高峰,“日本冲击”停止。1971年之后,日元进一步升值的

预期落后于事态的真实发展。当所有主要工业国都被迫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升值了17%),市场将此视为一个暂时的、灾难性的事件——利率并未“预期”到美元将进一步贬值。但是当日本开始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伴随贸易摩擦开始的日本冲击以及日元在1978年的再次大幅升值,市场开始预期随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日元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1978年前,日元的进一步升值预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日本的长期利率跌到了美国水平以下并从此维持在这个水平。(见图5)

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现在出现了一个大谜团。从1995年开始,日元并未显示长期的升值可能性。图5的上限显示了持续到1995年为止的日元上升趋势,此时日元最终停止升值、日本冲击结束。但是,从那时开始,日元/美元汇率波动剧烈、而且没有明显趋势。因此为什么日元的利率一直保持比美国低的水平呢?

根据日本的情况来解释方程(1),日美之间的利差由两个因素决定:E(e)和 j。1995年之前的日本冲击时期,人们很容易就预期到日元会持续升值,所以E(e)是主要因素(正如中国目前的情况)。由于已经确立的预期的改变通常都有一个时滞,1995年之后对日元长期升值的预期渐渐减弱以至于E(e)仍然重要但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但是,新世纪两国的利差非常大,我们必须关注负面的j,以及美国利率的表现。

由于日本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顺差,所累积的流动性美元债权占GNP的比例较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高很多——而且在不断增加。私人部门对得到美元债权的态度是投机性的,因为日元/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图5)——该风险抵消了美

元资产相对日元资产的更高收益率。要使私人部门不断增加美元债权,就必须增加利差——以反映不断增加的负的风险贴水。

但是随着2001年高科技泡沫的破裂,美国的短期利率急剧下跌——2003年和2004年变得相当低(图4)。由于日本的短期利率是在零左右,所以日美之间的利差是减少了而不是扩大了。因此,日本的私人部门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官方储备也大幅减少。从2002年年底到2004年,官方储备几乎增加了一倍。由于日本央行为防止日元升值的强力干预,官方储备增加了3728亿美元。

相反,由于美国利率从2005-2006年快速上升,加大了与短期日元资产的利差,日本央行几乎未进行干预。私人部门转而开始持有经常账户顺差所带来的美元资产。但这只是暂时的。当美国的利率停止上升,而日本私人部门对美元资产的持续增加终究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此时风险贴水就不会再是负值(日本的利率反弹至零)。此时任何一种升值谣言都会迫使私人部门将投资组合转成官方储备。这些事情在日本的早期经验中早有发生。(McKinnon 2005)

但是我们对利率运行机制和负面风险贴水的讨论不应该使我们忽略了外汇的不稳定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伤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元的大幅升值将日本经济拖入了通货紧缩的泥潭。随后而来的零利率陷阱,又使日本央行无法将经济从泥潭中拖起。虽然日本的价格水平已经停止了下降,经济也在慢慢恢复——但主要是以出口恢复为主,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国内需求的增加仍然是缓慢的,经济也依然脆弱。

结束语

从长期来看,中国和日本的最佳选择是保持汇率对美元的稳定,以防止低利率和通缩陷阱。对中国而言,需要稳定,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预期超出了理想的通胀率之差。随着美国通胀率的下降,人民币升值速度应该放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停止。

对日本而言,稳定意味着抚平日元/美元的汇率波动,以减少日元利率的负面风险贴水。由于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将持续,对外直接投资所不能抵消的那一部分将主要由私人部门的美元债权所持有。2006年,大部分美元债权就是由日本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和银行来持有。但是随着私人资产的累积和美元资产的风险日趋增加,汇率的波动将使另一轮抛售美元资产转换成日元官方储备资产不可避免。而日本的短期利率也将跌至零。

如果中国和日本都成功地稳定了与美元的汇率,那么所有较小的东亚国家将很有可能效仿。由于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快速增加,东亚正在接近于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域”(McKinnon 2005)。因此,东亚内部各个国家对美元的盯住所带来的相互稳定将产生巨大的收益。事实上,这也有利于东亚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整合。

当然,所有这些都不会减少东亚和美国之间储蓄的不平衡。那需要汇率以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Bernanke, Ben 2005: The Global Saving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Sandridge Lectur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Richmond Virginia.

2.Goyal, Rishi , and Ronald McKinnon, 2003: Japan's Negative Risk Premium in Interest Rates: The Liquidity Trap and Fall in Bank Lending. The World Economy 26, 3, 339-36

3.

3.McKinnon, Ronald 2005: Exchange Rates under 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 Living with Conflicted Virtue .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4.McKinnon, Ronald and Kenichi Ohno, 1997: Dollar and Yen. Resolving Econom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5.McKinnon, Ronald, and Gunther Schnabl 2004: A Return to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n East Asia? Mitigating Conflicted Virtue. International Finance 7 (2004), 2, 169-201.

6.Qiao, Hong 2005: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 under the Dollar Standard. Stan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 Working Paper Series #259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学习历史的作用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记得上中学时最厌烦的就是历史课,感觉枯燥冗长,空洞无味,不但没有认真好学,还给自己编造了不认真学习的理由——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要发展就要往前看,预见未来,干吗老要回头去学习过去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经过多年实践和生活的体验,进入中年之后越来越觉的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刚刚曝光的时候,国人一片哗然,谴责声、讨伐声一浪者运动之父——拉尔夫-纳德就成名于那个时代,他将消费者维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知道了这些,民众就会理解“食毒时代”只是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地维权,让政府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与高度的安全性,民众就不会再迷茫地谴责与声讨,而是有目标有方向地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最终为人民与国家带来公正和持久的利益。看来美国人的历史我们也能借鉴,教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这难道不是读历史的好处?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其实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个人 1.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 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其次什么人学历史有用,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2.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和当前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社会 1.传承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历史数据 2011

开始时间2011-07-15 结束时间2011-10-15 货币名称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基准价中行折算价发布时间美元636.15 631.05 638.7 637.62 637.62 2011.10.15 00:00:04 美元636.15 631.05 638.7 637.62 637.62 2011.10.14 17:47:19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7.37 637.37 2011.10.14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7.37 637.37 2011.10.13 17:52:01 美元634.55 629.46 637.09 635.98 635.98 2011.10.13 00:00:05 美元634.55 629.46 637.09 635.98 635.98 2011.10.12 17:48:01 美元635.1 630.01 637.65 634.83 634.83 2011.10.12 00:00:06 美元635.1 630.01 637.65 634.83 634.83 2011.10.11 17:38:46 美元633.45 628.37 635.99 635.86 635.86 2011.10.11 00:00:01 美元633.45 628.37 635.99 635.86 635.86 2011.10.10 16:41:15 美元636.3 631.2 638.85 635.49 635.49 2011.10.10 00:00:02 美元636.3 631.2 638.85 635.49 635.49 2011.10.09 09:50:2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9 00:00:03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8 09:50:3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8 00:00:03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7 23:00:4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7 00:00:04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6 22:02:51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6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5 22:04:1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5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4 22:19:31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4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3 22:16:32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3 00:00:05 美元636.8 631.69 639.35 635.49 635.49 2011.10.02 00:00:05

历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950年~2007年11月27日的相关数据 第一组数据:(1950年~1952年) 195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57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5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8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随物价浮动; 第二组数据:(1953年~1979年) 195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90亿美元;195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5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0亿美元;195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7亿美元;195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3亿美元;195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70亿美元;195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5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5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46亿美元;196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9亿美元;196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6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19亿美元;196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6亿美元;196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05亿美元;196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1亿美元;196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15亿美元;196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46亿美元;196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6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4.83亿美元;196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8亿美元;197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197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37亿美元;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2.46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2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36亿美元;197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81亿美元;197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0 亿美元;197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5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83亿美元;197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 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6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5.81亿美元;197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9.52亿美元;197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67亿美元;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50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8.40亿美元;197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49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第三组数据:(1980年~1994年) 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12.96亿美元;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1.5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为:27.08亿美元;198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公共关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更好瞻望公共关系的未来发展。 学习方法:以识记为主,领会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职业和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把握公共关系发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尤其需要通过阅读,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未来走势。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一种朴素的思想意识观念,作为人类一种不自觉的社会活动却早已问世

了。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1.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原一种农业公告,很有点像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部的宣传资料。 2.在古希腊,社会对于沟通技术非常重视.有些深谙沟通学问的第一流演说家常常被推为首领。 古罗马独裁者儒略·凯撒的纪实著作(高卢战记)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诺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希腊人认为,较强的修辞能力是参与政治过程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政治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是靠修辞来架筑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典著作《修辞学》被西方公共关系学界认为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 3.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中,亦有许多类似于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

1)古代的游说活动 2)古代帝王对民意的重视 3)古代商业经济领域的诚信原则“和” 4)古代军事领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仅仅是“类似”而已,公共关系其源头并不在古代,而在近代的美国。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Phines T.Barnum)。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19世纪中叶在美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 “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巴纳姆。巴纳姆的信条是“凡宣传皆好事”。 当时,这种把新闻媒介视为异己,或利用

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指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单位: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中学 姓名:王迎利 学科:中学历史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飞速发展、积极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最新历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一览(1952—2019年)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阅说明: 1.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阅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考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作文除外)。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不舍昼夜 2.千树万树梨花开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 (1)C (2)评分要求: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评分等级可分为三等:书写具备三个条件,可为一等(1分);书写不足三个条件,可为二等(0.5分);书写出现错误,不得分。 (3)A (4)B 6.(1)①shù②jī(共1分,每空0.5分) (2)D (3)B 7. (1)不足:①画线词语意思相近;②词语堆砌、累赘;③意思重复;④不够简明。(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改正:①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未来。

②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比璀璨的未来。③画线部分保留其中一个。④将“无限绚烂的”删除。⑤将“无比璀璨的”删除。(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8-12题(10分) 8.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 9.(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 10. (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2)蔚然深秀(1分) 11.示例: 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2017年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要求: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一、高深学问教育: 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高等学术中心,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 2. 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 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在社会混乱时私学才兴盛。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 1. 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 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 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确保优越素质。 4. 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宗教或政治束缚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 1.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 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 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 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要求: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答: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应历史变化的需要而依次产生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取代,而是发展并存,也就是说前职能并未因后

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历史教育的功能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1、对个人而言,历史教育具有文化功能,人类文化实质是人类生产与社会演进的产物。而历史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的途径。所以说历史教育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永恒的范畴。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增强忧患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什么是忧患意识,概言之,这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是这种主体对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它因此成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足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足以使人沉沦死亡。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历史教育在面对古代先进的技术成就和灿烂的文化时,我们有的是满心的喜悦,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历史上那些灾难深重的黑暗时期。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人性压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外敌的侵略,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它们所留下的创伤至深至巨,久久难以愈合,时而隐隐作痛,促使人们时刻去反思。因此,在培养民族优越感的同时,也应培养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一个具有忧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

一),《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题汇编》主要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改编的影视化原则2改编影视作品的主要方法3导演风格4“新中国制片方针”5 蒙太奇6表现蒙太奇7叙事蒙太奇8理性蒙太奇 9杂耍蒙太奇10场面调度11电视系列剧12电视剧13《小城之春》14中国“30年代电影” 1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16库里肖夫效应: 17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8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19旧好莱坞电影20类型片21新现实主义电影 22法国“新浪潮”电影23新德国电影24新好莱坞电影25希区柯克26费里尼(《八部半》)27声画对位28画外空间 29同期录音30视点31无声源音乐32“上镜头性” 33 理性电影34电影眼睛派35摄影机自来水笔36电影作者论37长镜头 38影像本体论39电影符号学40意识流电影41独立制片42第五代电影43左岸派44非自然音响4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46电影声音47左翼电影运动48《电影美学》(巴拉兹)49跳切50台湾新电影51软性电影52国防电影53第七艺术宣言 54奥伯豪森宣言55法斯宾德与“女性四部曲”56 <游戏规则>57平行式蒙太奇58对比式蒙太奇 第二部分简答及论述 1浅谈一下克拉考尔理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2对比新旧好莱坞。 3谈一下女性电影的发展4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5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6谈谈对电影艺术民族化的看法。7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取得哪些成就?8论述电影创作与电影观众的关系 9如何进行商业电影的市场定位?10电影理论、电影史(美学)和电影批评的区别。11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有哪些? 12结合实例浅谈一下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13谈谈你对伊朗电影的认识(也可单问阿巴斯,可做名解) 予概括的说明。14谈谈你对十七年电影的认识15谈谈你对台湾新生代导演的认识16简述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17简述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18简述夏衍剧作特点。19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摄制的《姊妹花》是郑正秋的一大进步和影戏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0简述孙瑜创作风格和吴永刚的创作风格及蔡楚生创作风格(左翼时期)21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2为什么说:“《马路天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萨杜尔语)”?23简述费穆电影特点 24为什么说《小城之春》的特征,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剧?25宏观看改革后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成就 26应如何看待第四代电影?27如何看待新生代?28入世后,对中国电影状况、出路你有什么看法?29先进文化与中国电影 30格里菲斯再电影史上的贡献31强盗片的基本特点?32雷诺阿的贡献?33如何看待卓别林的戏剧电影34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35什么是长镜头理论?36关于巴赞和“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常考)37试述场面调度的理论 38“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39“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40“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比较: 41简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不同42简述“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我国电影的状况

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10733088.html, 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冬春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22期 摘要中国历史历史卷帙浩繁,线索众多,仅仅依靠教材介绍,历史课堂将显得枯燥,乏味,地方史的渗透,无形中给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生动的血液,发挥它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史德育渗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040-02 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及素质的提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谈到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时指出:“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中国历史毕竟历史卷帙浩繁,线索众多,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介绍,就显得单薄,枯燥,另外《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这时,地方史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补充作用,让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直观,不仅如此,自从福建省2009年开始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者也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地方史的作用,因此也不断的在命题中渗透地方史知识,这样无形中也使地方史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那么,地方史在教学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切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德育渗透 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我国的人文素质,正如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历史学科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方面担负着不可取代的责任,同时,中学时代也是青春时代,同时也是叛逆期,这就是传统的德育渗透方式方法将受到挑战,这时,直观的地方史就发挥了他的重要作用。如在讲到必修二专题三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机会,但是,如果就教材讲教材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教条、无味,甚至觉得迂腐,因为这些其实初中也讲过了,因此,上本节课时,除必要的重难点讲解,名词解释外,我加入了本地(厦门)一五计划时期的一项重要工程——厦门海堤工程的教学,从厦门海堤建设的提出到建设到建成使用直至今日的历史,从而让学生提炼出什么是海堤精神,从而明白陈毅的“移山填海”的真正含义,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甚至过后,有的同学特意坐车去厦门海堤绕了一圈,回来之后打发感叹人的力量之大,明白了人定胜天虽不尽然但也不可否认有它的道理所在。后来,在讲到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我又重提厦门海堤,讲到现在厦门海堤的重建问题,让学生思考,厦门海堤在它的伟大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什么问题,即为什么要海堤重建?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都不是绝对的,

人民币历史汇率一览1949-2010

人民币美元汇率历史一览表(1949—2010) 2010-09-27 00:59:03来自: 豆芽(1) 转贴:人民币美元汇率一览表(1949—2010)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

一、阐述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论述、1页) 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古代西方的类公关。外国古代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工具、演讲和人际交往等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古代埃及、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统治者就一方面利用武力、一方面用舆论手段来控制社会,处理与民众的关系。这可以算是早期公共关系的萌芽。 主要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注重具体方法技术研究,如演讲,修辞,逻辑,旨在说服他人。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强调怎样用语音来影响听众的艺术。 中国是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公共关系思想与活动,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安石等安邦治国方案及政治活动中体现了古代公共关系思想。如老子提倡“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的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兵家认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原则;法家以“性恶论”应用法、术、权、势来管制民众;纵横家则提倡“远近交攻,纵横捭阖”的思想;儒家孔子提出“仁政”忠恕之道、信义为重,孟子提出“君轻民重”、君王应体恤民情。古代公共关系重视民心所向,调节施政措施;守信用,重信誉;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西方古代的公共关系,都带有浓厚的功利性;盲目的,被动的进行原始状态的公共关系,本能的自发行为,没有明确的公共关系意识;与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没有分化出来;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不涉及经济。 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但在社会的长期不断发展中,都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积淀了一定的经验。19世纪中期,公共关系开始由原始向现代、由朦胧向清晰、由零星向系统、由感性向理性的历史性转变。到了20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开始在美国出现。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菲尼斯·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博内斯时期以及斯科特·卡特李普和弗兰克·杰弗金斯时期,基本走向成熟。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延伸,公共关系发展职业化、行业化,理论规范化、国际化,主体多元化,全方位发展。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总部在日内瓦。8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这些年全国逐渐开始公关教育,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公关人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国家对公共关系变得更加重视。尤其是社会与信息高速发展,国家更需要掌握公关主动权。

“教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教育科学 scienceofeducation ━━━━━━━━━━━━━━━━━━━━━━━━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体系 教育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未来学 教育史(学科) 教育经济学 学校卫生学 教育管理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工艺学 教学法 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 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应用问题的研究 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研究 加强教育情报的研究 广泛进行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服务。它是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诸形态,以及各项社会实践都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它还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的制约。因而,在教育科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古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丘、墨翟、孟轲、荀况,以及董仲舒、王充、韩愈、朱熹、王守仁、颜元、王夫之等,都曾在自己的著述中论述过教育问题;在欧洲,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等,也都有不少有关教育的论述。他们对诸如教育为巩固政治统治服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的修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为精辟的论述。需要特别指出的,如中国的《学记》、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都是成书较早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但是从总体来看,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各个思想家的著作之内,大都带有经验描述的性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完整的体系,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逐步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许多教育专著问世。究竟那一本教育专著是教育学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捷克民主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有的把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了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唯物论思想,概括了学校教育的经验,写出《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教育在培养人和改良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校的问题;他根据婴儿、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特点,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主张教给学生以广泛的知识,并提出了

浅谈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概念教学既是历史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历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概念历史教学作用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到方面全面发展。”[1]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取得良好的历史课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抓好历史概念的教学。 历史概念教学既是历史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历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历史概念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把握历史发展科学规律的重要前提。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因此,人物、地点、时间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三个要素。所以人物概念、空间概念、时间概念的教学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例如我们都知道一定的历史事件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是历史的空间概念。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先生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2]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概念,就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历史概念是对具体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它介于史实和线索、规律之间。一方面,历史概念有它的具体性,即历史概念源于史实,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另一方面,历史概念又具有概括性,因为它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基本因素。而且,历史概念的概括不是一般的简单概括,它必须依赖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所以,历史概念又总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历史概念既是规律性的史实知识,又是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历史概念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先依据史实,概括史实后,形成线索,引伸规律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属于知识中心地位。实践证明,概念不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搜集的途径与运用的方式,阐释了运用史料教学的原因,明确了史料教学的相关注意点。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学生“配合”教师的程度,而是应该看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程度,看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自觉地去探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采用选取历史史料呈献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价值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在《历史教学》中明确表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历史史料,能使学生体验“真实”历史,自己探索研究历史的方法,自己得出信服的看法和结论,真正提高学习技能。 在执教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堂二轮复习课时,我在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强化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能力,设计了下列问题: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出哪两种发展趋势?②英、德代议制有何异同?(君主、内阁、议会)③英与美代议制有何异同?(元首、内阁、议会)④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是什么(职权、性质)?⑤画出美国的民主制与唐朝中央机构图并比较异同?⑥美国的民主制在中国运用的表现、结局、原因是什么?⑦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有何异同?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什么异同?(经济基础、活动原则、权力主体)⑨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三者之间有着怎样内在联系?由于课本、学案上没有较多的阐释,学生们不是哑口无言就是离题万里,我只好单枪匹马地各个几击破。尽管讲得旁证博引,口若悬河,但学生们在下面表现出极度的“困惑”,他们强打着精神,麻木地听课,丝毫没有配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就在我的独角戏下结束了。课后,我反问了自己:学生为什么死气沉沉或答非所问?我有没有责任?过渡、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