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4.3.1 稀释每股收益的意义

稀释每股收益的适用主要与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和复杂的公司资本结构相联系。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以及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并初见成效的股权分置改革中,股票期权、认股权证问题也纷纷出现,加上公司送股、配股、拆股、并股、缩股、股票回购计划等灵活多样的资本调节行为等,都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开始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他们对公司股本规模、股权结构和股东权益都产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影响,很容易被用来当作一种炒作的题材或者操纵的对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券等潜在普通股作为“赋予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旦转换成普通股,就会引起每股绩效指标的波动,并影响到每股收益指标的变化预期。如果上市公司仅仅列示常规性的每股收益指标,而不考虑复杂资本结构条件下潜在的普通股对于每股收益的稀释或者摊薄效应,投资者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就不可能对于这个不完全的信息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充分的理解,从而不利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明智的决策。出于对广大投资者的善意保护,稀释每股收益的披露就显得十分必要。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而言,稀释每股收益显然更倾向于预测性和决策相关性,借助于表内列示和表外披露。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每一种稀释可能性的每股收益的大小,并对各类潜在稀释性证券的转换及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抉择。总而言之,通过向外界传达现有的每股收益可能存在的稀释效应的大小,有助于压缩公司会计业绩中的“水分”,及时而充分地揭示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其资本市场表现(股价水平)起到预警作用,这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4.3.2 稀释每股收益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基于或有事项(潜在普通股)对于公司普通股份的稀释,对其可能影响的公司收益(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的分子),主要是对普通股股数(计算公式的分母)加以调整,以揭示公司最小可能(即稀释最大化)的每股收益。正是为了保证这个“最小”,每股收益会计准则第九条明文规定,“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前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进一步地,该准则第十二条规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性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这就是每股收益的基本稀释原理,即反映潜在因素对于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的最大稀释效应。从当前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人们对于每股收益的谨慎性认识恐怕就止于此了。殊不知稀释每股收益所体现的最大谨慎也即“保守”情节,其实包括在稀释每股收益计算过程所依据的各种假设当中。不知道这些假设,是很难对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中的普通股股数有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和认定的。在没有对这些假设做出具体分析之前,首先有必要澄清每股收益指标的真实内涵。

前已述及,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业绩的一个基本指标,它实际上体现的仍然是一种资金上的收益率,而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公司现有普通股股东(可能的)每股既得利益,它也不是提供公司单位普通股在主体业绩中拥有的(新增)权益大小的一个量度。否则,计算每股收益根本不必考虑普通股股数的时间权重(即计算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而直接以计算时点(如资产负债表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或可能普通股股数为依据加以计算即可。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每股收益指标的作用类似于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股利),而且它甚至比不上净资产收益率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只不过它相对于投资者而言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已。稀释每股收益的保守性,就是对这种变相的资金收益率的保守计算。有了这个前提,下面就对公司承诺回购股份时,普通股股数增加的“奥妙”加以分析。

以例为证,假定某上市公司2006年年初制订的回购股票计划为10 000股,在其承诺回购其股份的合同中规定回购价格为16元,当期其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10元。

根据新准则规定,当承诺回购价格高于当期市场均价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事实上,即便没有做此规定,回购价低于市场价,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就求出减少的股票数,此时也能得出不予考虑的结论。因为这就类似于反稀释效果,对它的列示是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则,上例中增加的普通股股数= -10 000=6 000(股)。

此时,人们可能费解:回购股票,普通股数怎么会增加?下面就对其暗含的可能假定及计算过程加以解析:

(1)回购股票需要公司拿出多少资金?

答案:160 000(16×10 000)。这里合理假设:理性投资者会将股票以高价回售给公司。

(2)怎样获取这么多资金?

答案:发行股票。这里合理假设:公司只有通过发行股票,而不是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司债券之类来筹集资金,才能达到股数最大化(分母最大),进而使得每股收益最小化。

(3)需要向市场“增发”多少普通股才能获得所需资金?

答案:16 000股(160 000÷10)。这里合理假设:公司根据每股10元的公允市价成功“发行”。

(4)通过回购而从市场减少了多少股?

答案:10 000股。

(5)所以,股票总体上增加了多少?

答案:6 000股(16 000-10 000)。

故得证。

通过上述解析过程,可以看出整个计算包含的重要假设就是,整个过程中的资金调剂都是通过普通股来进行的:如果公司“缺钱”就增发股票,如果股东(包括潜在普通股持有者)有钱就购买股票。同样地,将此计算思路运用于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其他潜在稀释性股票中,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也不妨举例为证:假设某上市公司发行的认股权计划为10 000

股,认股价6元,市场均价10元。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上述提供的思路,逐步加以分析和论证。

(1)公司拿出10 000股普通股需要多少资金?答:100 000元。

(2)通过发行认股权证取得了多少资金?答:60 000元。

(3)公司存在多少资金缺口?答:40 000元。

(4)那么公司怎么筹集这笔资金?答:发行股票(理由同上)。

(5)公司需要增发多少股票才能得到这笔资金?答:4 000股。

故得证。

4.3.3 多项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程度及其排序释疑

既然稀释每股收益反映的是公司最“保守”的每股收益,那么反稀释被排除在外,就成了文中应有之义。所谓反稀释,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定义,如果潜在普通股转换成普通股会增加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减少持续经营每股亏损,则该潜在普通股是具有反稀释性的。关于反稀释效果及其清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存在多种潜在普通股情形下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式加以解决。当存在多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时候,如果根据全部排列组合种类一一加以尝试计算,然后从中选取最小值作为稀释每股收益,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无疑会大大加大。至于准则规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性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其实是在试图给出一个关于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式,但其中“按照稀释性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之说值得推敲。现举例说明。

假设公司归属于普通股的当期净利润(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为5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数(指加权平均数,下同)为1 000万股,则基本每股收益为0.5元/股。由于潜在普通股A的影响,导致增量收益(即分子增加)100万元,而增加的普通股数(即分母增加)为5 000万股,则所谓的增量每股收益为0.02元(100÷5 000);由于另一潜在普通股B的稀释性影响,增量收益为0,增量普通股数为

1 000万股,则所谓的增量每股收益为0(0÷1 000)。那么试问,到底是A还是B的稀释性程度高呢?

当前已有文献大多数都以为,增量每股收益越小,稀释性程度就越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就本例而言,如果单独把A考虑进去,每股收益将从原来的0.5元下降为0.1元;而单独把B考虑进去,每股收益则从原来的0.5元下降为0.25元。很显然,尽管B的增量每股收益(0)小于A(0.02),这里还是A的稀释性程度高。所以,严格地讲,并不是增量每股收益越小,其稀释性程度就越高。而在实务中,却通常按照增量每股收益(即边际收益)从小到大顺序(而不是准则所说的稀释性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应用数学中的边际分析原理,就可以很方便地求出稀释每股收益的最小值。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根据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影响,将其可能导致的净利润增加数与普通股增加数相比,求出所谓的各潜在普通股的“增量每股收益”。

第二步,将各潜在普通股的增量每股收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潜在普通股与公司原有普通股合并在一起,求出一个新的每股收益数值。如果该值大于基本每股收益,则反稀释效果出现,基本每股收益等于稀释每股收益;如果新的每股收益数值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则继续第三步。

第三步,依次将各潜在普通股与排在前面的所有潜在普通股(包括原有普通股)合并一起,依次求出新的每股收益数值,并与前面最新计算的每股收益数值作比较。直到出现下一个每股收益数值超过上一个每股收益为止,随后的计算即可停止。那么,上一个每股收益就是最小可能每股收益,也即稀释每股收益。

这其中的道理可以套用简单的经济模型,如图4-1所示。

上述增量每股收益其实就是一个边际收益概念,当增量每股收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即构成一个递增的边际收益曲线。通过不断计算而得到的每股收益即构成平均收益曲线。根据边际分析原理,在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之前,平均收益总是大于边际收益,并随着普通股(包括潜在普通股)数量的增加,平均每股收益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而随着边际收益的不断递增,平均收益减少的速度变慢,但仍未达到最小值;当边际收益递增到一定程度,并开始等于平均收益时,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相交,平均每股收益在交点处达到最小值,也即稀释每股收益;随后边际收益继续提高,每股收益开始递增,也即所谓的反稀释效应开始出现,计算过程也告终止。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三篇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三 篇 篇一: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 (20XX年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XX年至20XX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20XX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2 000万股。 ②20XX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XX 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 3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XX年5月31日按照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20XX年5月3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甲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73 800万元。20XX年6月1日,甲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94 300万元。 ③20XX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20XX年6月30日股份94 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 ④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XX年度为36 000万元,20XX年度为54 000万元,20XX年度为40 000万元。 ⑤甲公司股票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本题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2)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甲公司20XX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以及经重新计算的比较数据。 解析:(1)A=36 000(万元),B=82 000(万股),甲公司20XX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0.44(元/股)。 20XX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1.5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0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XX/10=4 92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6月1日至12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4 920XX/12=2 87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36 000/(82 000+2 870)=0.42(元/股)。 (2)A=54 000(万元),B=82 000+12 300XX/12=89 175(万股),P公司20XX 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54 000/89 175=0.61(元/股)。由于认股权证在行权前对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效应,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2元,增加的无对价的股数=12 300-12 300XX/12=6 150(万股)。由于稀释期间为1月1日至5月31日,则增加的无对价加权股数=6 150×5/12=2 562.5(万股),稀释每股收益=54 000/(82 000+12 300XX/12+2 562.5)=0.59(元/股)。 (3)A=40 000(万元),B=(82 000+12 300)×1.2=113 160(万股),甲公司20XX年基本每股收益=40 000/113 160=0.35(元/股)。由于不存在稀释因素,则20XX年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因为是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股票股利派发,则重新计算的调整系数=1+0.2=1.2,故经重新计算的20XX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61÷1.2=0.50(元/股),经重新计算的20XX 年度稀释每股收益=0.59÷1.2=0.49(元/股)。

准则——每股收益试题和答案

准则——每股收益试题和答案

准则-每股收益 关闭 总共31题共10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全部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未答试题仅显示答对试题 考试编号答题开始时间答题结束时间 考生姓名考试时间总得分81.53分 评卷人系统自动评卷评卷时间 一. 单选题(共15题,共39.47分) 1. 某公司某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支付优先股股利10万元,年末普通股股数为100万股,年度内普通 A.2 B.4 C.1.9 D.2.1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3. 甲上市公司2007年初对外发行1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08年3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3.5元的价格认购本公司1股新发的股份。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万元,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00万股,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4元,则甲上市公司2007年稀释每股收 A.0.33 B.0.4 C.0.36 D.0.39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甲上市公司2007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3月1日新发行4500万股;12月1日回购15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甲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800万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600 A.0.279 B.0.191 C.0.293 D.0.2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63 分评语: 5. 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 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 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 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 A.0.5 B.0.51 C.0.53

稀释每股收益计算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1、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融工具,仅需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 2、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潜在普通股的条件确定。当存在不止一种转换基础时,应当假定会采取从潜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转换率或执行价格。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按照其发行在外时间进行加权平均。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从当期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举例说明: 凯诺科技于2006年8月发行了4.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一年票面利率仅为1.4%。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元,其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2.84亿股,尚有1.9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因此,凯诺科技“稀释后期末股本”约为3.23亿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196元,可见凯诺转债的稀释作用为12.11%。 对于盈利企业,当其发行的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便具有了稀释性。但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却会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攀钢钢钒在2006年末发行了32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出的认股权证总量为8亿份,其行权价格经调整后为3.266元,低于其普通股的市价。攀钢钢钒6月末股本总额约为30.58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权证稀释增加的股数”约为

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分享:2015/10/13 14:36:10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9 [小编“娜写年华”]东奥会计在线高级会计师频道提供:本篇为2016年《高级会计实务》答疑精选:每股收益无差异点计算。 【原题】案例分析题 G公司总资产80000万元,举债20000万元,债务利率10%,所得税税率为25%。G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数为6000万股,以10元/股发行价格募集资本60000万元。公司拟于下一年度投资某新项目,投资总额达40000万元。现有两种融资方案:(1)增发普通股4000万股(发行价不变〕;(2)向银行借款40000万元,且新增债务利率因资产负债率提高而升到12%. 假定新项目预计的息税前利润为15000万元。 要求:采用EBIT-EPS分析法,对融资方案进行选择。 正确答案: 【方法1】直接计算并比较每个方案的EPS。 方案一每股收益=(15000-2000)×(1-25%)/10000=0.975(元) 方案二每股收益=(15000-6800)×(1-25%)/6000=1.025(元) 应选择方案二(举债融资) 【方法二】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异点 [(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6000 EBIT=14000(万元) 由于项目预计EBIT(15000万元)大于所测算后的两平点,因此债务融资是最佳的。 知识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管理 【学员提问】 老师您好!请问该例题中的EBIT=14000是怎么求出来的? 【东奥老师回答】 尊敬的学员,您好: 根据等式 [(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6000 推导出 6000×[(EBIT-2000)×(1-25%)]=10000×[(EBIT-6800)×(1-25%)] 6000×(EBIT-2000)=10000×(EBIT-6800)

2019注会《会计》---第A134讲_稀释每股收益(2)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四、限制性股票 上市公司采取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在其等待期内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计算每股收益。 (一)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1.总原则: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 限制性股票由于未来可能被回购,性质上属于或有可发行股票,因此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不应当包括在内。(不包含限制性股票股数) 2.具体计算方法 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其发放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取不同的方法: (1)现金股利可撤销,即一旦未达到解锁条件,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或需要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当期分配给(注意: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2)现金股利不可撤销,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或不得要求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对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即便未来没有解锁,已分配的现金股利也无需退回,表明在分配利润时这些股票有了与普通股相同的权利,因此,属于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与剩余利润分配的其他权益工具。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归属于(注意:不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二)等待期内稀释性每股收益的计算 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1.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公司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或晚于期初授予日)全部解锁,并参照本章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 【特别提示】 行权价格低于公司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其中: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分享:2014-8-19 18:03:46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权数,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快速导航 目 录 ?1简介 ?2计算 ?3相关概念 ?4每股收益 ?5区别 ?6举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1简介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稀释每股收益是个新名词。上市公司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报告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其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2计算

EPS容量计算方法

EPS容量计算方法 EPS 容量计算方法WY 系列或WYS 用于带应急照明负载时:●当负载为 电子镇流器日光灯,EPS 容量=电子镇流器日光灯功率和×1.1倍●当负载为电感镇流器日光灯,EPS 容量=电感镇流器日光灯功率和×1.5倍●当负载为金属卤化物灯或金属钠灯,EPS 容量=金属卤化物灯或金属钠灯总和×1.6倍 带混合负载时,EPS 容量的计算方法:●当EPS 带多台电动机且都同时启动时EPS 容量=带变频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带软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3倍数+带星三角启动电机之和×3倍+直接启动电动机之和×5倍●当EPS 带多台动机且都分别单台启动时(不是同时启动)EPS 容量=各个电动机功率之和,条件是: ⑴直接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是EPS 容量1/7 ⑵星三角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是EPS 的1/4 ⑶软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是EPS 的1/3 ⑷变频启动的最大的单台电动机功率不大于EPS 电动机启动时的顺序应为直接启动的在先,其次是星三角的启动,有软启动的再启动,最后是变频启动的再启动。●当用WYS 系列EPS 带混合负载时EPS 容量=所有负载总功率之和,但必须满足以下六条件,若不满足,则按其中最大的容量来确定EPS 容量。 ⑴负载中直接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7 ⑵负载中星三角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4 ⑶负载中有软启动同启动的电动机功率之和是EPS 容量的1/3 ⑷负载中有变频的电动机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⑸同时启动的电动机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电动机功率当量=直接且同时启动电动机总功率之和×5倍=星三角且同时启动电动机总功 率和×3倍= 软启动同时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3倍+变频且同时启动电动机功率之和。若电动机前后启动时间机差大于1 分钟均不为同时启动⑹同时启动的所有负载(含非电动机负载)的当量功率之和不大于EPS 容量。同时启动的

稀释每股收益

第二十章每股收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了每股收益的计算。近三年考题分数 3分左右,2014年有一道综合题与本章内容有关,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影响稀释每股收益的因素。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概念及计算。 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 (1)增加了限制性股票每股收益的计算; (2)修改了部分文字表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第四节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一节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提示】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教材例20-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12/12+16 200 ×8/12-7 200 ×1/12=40 200(万股) 或者: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 000×4/12+46 200 ×7/12+ 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计算原则 ◇可转换公司债券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限制性股票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多项潜在普通股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一、基本计算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 (二)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普通股。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 【教材例20-2】某上市公司2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 2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20 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7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6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

1.甲上市公司2×14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 5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7 900万股,3月31日定向增发3 0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60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 2×14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4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假设不具备转换选择权的类似债券的市场利率为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 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40 000/10 =4 000(万股) 则甲公司2×14年度稀释每股收益=(25 500+)/(10 000+4 000×12/12)=(元/股)。 2.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转换为本公司股票,即转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至债券到期日止的期间。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正确答案: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 900+3 000×9/12-600×3/12=10 000(万股) 2×14年基本每股收益=25 500/10 000=(元/股) (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

每股收益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 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 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传统计算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 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6000×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8000+8000+6000)=1.14元/股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例子 某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20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 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2008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0000/10000=2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20000×2%×(1-33%)=268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20000/10=2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2000=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20000+268)/(10000+2000)=1.689元

稀释每股收益及计算

4.3.1 稀释每股收益的意义 稀释每股收益的适用主要与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和复杂的公司资本结构相联系。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计划,以及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并初见成效的股权分置改革中,股票期权、认股权证问题也纷纷出现,加上公司送股、配股、拆股、并股、缩股、股票回购计划等灵活多样的资本调节行为等,都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开始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他们对公司股本规模、股权结构和股东权益都产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影响,很容易被用来当作一种炒作的题材或者操纵的对象。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券等潜在普通股作为“赋予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旦转换成普通股,就会引起每股绩效指标的波动,并影响到每股收益指标的变化预期。如果上市公司仅仅列示常规性的每股收益指标,而不考虑复杂资本结构条件下潜在的普通股对于每股收益的稀释或者摊薄效应,投资者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就不可能对于这个不完全的信息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充分的理解,从而不利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明智的决策。出于对广大投资者的善意保护,稀释每股收益的披露就显得十分必要。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而言,稀释每股收益显然更倾向于预测性和决策相关性,借助于表内列示和表外披露。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每一种稀释可能性的每股收益的大小,并对各类潜在稀释性证券的转换及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抉择。总而言之,通过向外界传达现有的每股收益可能存在的稀释效应的大小,有助于压缩公司会计业绩中的“水分”,及时而充分地揭示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其资本市场表现(股价水平)起到预警作用,这同时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4.3.2 稀释每股收益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与讲解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 题与讲解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例3(2009年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6年至20×8年的有关资料如下:①20×6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82 000万股。②20×6年5月31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甲公司以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2 3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7年5月31日按照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20×7年5月31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甲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73 800万元。20×7年6月1日,甲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94 300万元。 ③20×8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以20×8年6月30日股份94 3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④甲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6年度为36 000万元,20×7年度为54 000万元,20×8年度为40 000万元。⑤甲公司股票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7年1月至20×7年5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本题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6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2)计算甲公司20×7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3)计算甲公司20×8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以及经重新计算的比较数据。 解析:(1)A=36 000(万元),B=82 000(万股),甲公司 20×6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元/股)。 20×6年5月2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效应的期间是20×6年6月至20×6年12月,则市场均价应选择每股10元,增加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 考频:★★★ 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 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 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 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 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上市公司只需要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以及相应的时间,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即可。

稀释每股收益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三、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只影响股数,只调分母) 1.基本概念 ①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具有稀释性。 ②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步骤 对于稀释性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分子净利润金额,只需要按照下列步骤对分母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进行调整:(共4步:只调分母)(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股款金额。(收到的钱数) (2)假设按照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股票,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够带来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额。(换算为按市价发行的股数) (3)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比较两个股数) (4)将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乘以其假设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据此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分母数。 举例: 比如企业股票市价8元,行权价7元,行权股数1 000股,则假设 7×1 000=8 × X 则X=875万股(按市价可以购买的股数) 即把得到的1 000股分为两部分:875万股和125万股(1 000-875) 也就是说,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行权时发行的普通股可以视为两部分: ①一部分是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这部分普通股由 于是按照市价发行,导致企业经济资源流入与普通股股数同比例增加,既没有稀释作用也没有反稀释作用,不影响每股收益金额; ②另一部分是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这部分普通股由于是无对价发行,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没有增加,但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增加,因此具有稀释性,应当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 3.相关公式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例20-3】 某公司2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 75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 000万股,该普通股平均每股市场价格为8元。 20×7年1月1日(×12/12),该公司对外发行1 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8

EPS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Earning Per Share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利润表中,第九条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注意问题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例如,假设某公司原来经营日用品的产销,最近转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了许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变或提高,并没有反映风险增加的不利变化。 (2)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公式 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 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 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传统计算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实例说明 基本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6000×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8000+8000+6000)=1.14元/股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例子

多项潜在普通股下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多项潜在普通股下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范孝周李寒俏 一、会计准则对多项潜在普通股存在时稀释每股收益计算的规定 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如果单独考察其中某一潜在普通股,可能发现其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则可能发现其具有反稀释作用。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度根据不同潜在普通股转换的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所确定的金额)大小进行衡量。 对外发行多项潜在普通股的企业应按照下列步骤计算稀释每股收益:①列出企业发行在外的各潜在普通股;②假设各潜在普通股已于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确定其对普通股股东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金额;③确定各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后将增加的普通股股数;④计算各潜在普通股的增量股每股收益,判断其稀释性;⑤按照潜在普通股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分别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⑥最后得出的最小每股收益金额即为稀释每股收益。 下面举例说明。 【例1】某上市公司20×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000万股。年初已发行在外的潜在普通股有:①认股权证4500万份,行权日为20×8年7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8元的价格认购1股本公司新发股票。②按面值发行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00000万元,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1.5%,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③按面值发行的五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50000万元,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8%,转股价格为每股12.5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8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12元,年度内没有认股权证被行权,也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转换或赎回,所得税税率为33%。20×7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1.基本每股收益=3000÷10000=0.3(元/股)。 2.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1)假设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增量股每股收益并排序。①认股权证:增加的股数=4500-4500×8÷12=1500(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为0。②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增加的净利润=100000×1.5%×(1-33%)=1005(万元),增加的股数=100000÷10=10000(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1005÷10000=0.1005(元/股)。③五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增加的净利润=50000×2.8%×(1-33%)=938(万元),增加的股数=50000÷12.5=4000(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938÷4000=0.2345(元/股)。 可以看出,认股权证的稀释性最大,五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稀释性最小。 (2)分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 从表1可知,由于考虑五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稀释每股收益从0.1863元/股增加到0.1938元/股,因而具有反稀释性,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不予考虑。因此,本例中公司的稀释每股收益最终是0.1863元/股。 二、会计准则中根据增量股每股收益判断稀释程度的可改进之处 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照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那么稀释程度最大的认股权证是否意味着对每股收益有更好的稀释效果呢?对于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在认股权证和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互换顺序后稀释每股收益的结果。 □·26·财会月刊(会计).

2019企业会计准则讲解35每股收益共14页

第三十五章每股收益 第一节每股收益概述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每股收益准则)规范了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要求。 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基本每股收益是按照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定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以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需换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应当计算每股收益指标,并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等公开披露信息中予以列报。每股收益的计算以及相关信息的列报应当严格遵循每股收益准则的规定。 企业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每股收益准则仅要求其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列报;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不要求计算和列报每股收益,如果企业自行选择列报的,应以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并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予以列报。 本章着重解决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问题。 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只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 一、分子的确定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即企业当期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