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精品】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欧姆定律

【物理精品】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欧姆定律

【物理精品】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欧姆定律
【物理精品】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欧姆定律

考点1: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 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其中I、U、R三者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三者均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导体的_______,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 _______,导体的并联相当于增加导体的_______,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 _______。

串、并联电路基本关系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

电压

电阻

基本比例

应用:1、研究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具体方法是),而改变(具体方法是),结论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具体方法是),而改变,(具体方法是),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__。该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

2、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V,通过它的电流为0.5A,则这只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当它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电流为________A,电阻为_____Ω。

3、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9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则这两个电阻的值分别为_____Ω和_____Ω;把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值为_____Ω,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

4、两个等值电阻R0串联之后,总电阻是_____,将其并联之后,总电阻是_____。并联时的总电流与串联时总电流之比是_________。

5、公式R=U/I的物理意义是()

A.加在导体的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小; B.导体中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D.以上说法都可以。

6、有R1和R2两个电阻,且R1>R2,将它们分别接到同一电源两端,要使电路中的总电流最大,连接方法应该是[ ]

A.只接入R1 B.只接入R2

C.R1和R2串联后接入 D.R1和R2并联后接入

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A2的读数为0.3A,电流表A1的读数

为0.8A,求R1、R2的电阻值。

8、如图所示电路中,U=9V,R1=6Ω,R2=3Ω,R3=4Ω.求(1)开关S置于a时,R1中的电流是多少?(2)当S置于b时,R

1中的电流是多大?

考点2:用________表和_______表测电阻的方法叫________法。其实验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实验时,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应该处于________处,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方法减小误差的。

应用:1、一灯泡上标有“6.3V ,0.3A”字样,为了准确测量它

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现有下列器材供选择:电源 A.6V,B.12V,滑动变

阻器C.“10Ω 1A”,D“50Ω 0.5A” ,E.“1KΩ 0.1A”,电流表,

电压表各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

(1)实验原理是;在这个实验中,怎样判断灯泡

正常发光?。

(2)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图;

(3)电源电压应选择,滑动变阻器应选,电流

表量程应选,电压表量程应选;

(4)一位同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请指出图中的错

误,写在下列横线上(不要求改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萱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分析原因:

①调整滑动变阻器,V示数增大时,A示数却减小,灯的亮度变暗,原因是:

②滑动变阻器调整不起作用,V示数始终指示电源电压,灯极亮,原因是:

③电路连线正确,灯不亮,A无示数,V有示数,调节滑动变阻器,V示数无变化,原因是。

(6)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小萱同学发现灯泡的电阻随着亮度的变化而变化,请问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专题练习难度加深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专题练习(难度加深)

————————————————————————————————作者:————————————————————————————————日期:

欧姆定律典型题 四、滑动变阻器电路 1.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 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4安,电压表读数为7.2伏,求: (1)电阻R 1和电源电压 (2) 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 ,电流表示数为0.2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 (2)电阻R 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发 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如图所示,R 1=10Ω,滑动变阻器R 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0Ω。当滑片P 移至R 2的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 。当滑片P 移至R 2的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9、右图所示,R 1=10Ω,将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置于右端,这时电压 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0V 、0.2A 。 求:⑴、电阻R 1两端的电压; ⑵、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后电流表的示数如 右下图所示,求这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10、右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6V 保持不变,电阻R 1=5Ω,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是10Ω。求: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范围。 11、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R 1=30Ω,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I 1=0.2A ;当滑动变阻器P 移动到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I 2=0.1Ω。求:滑动变阻器ab 间的阻值 Rab 是多少? 三、取值范围 滑动变阻器专项 1、如图所示,R 为一个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范围是0~50Ω,若电压的示数为1.5V ,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 ,R 1=10Ω,电源电压U=12V ,(1)则R 2? V U R 1 2 R R 3 A R 1 S R 2 P V A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练习题

初三物理辅导资料 温馨提醒: 善听,好思,勤练。 欧姆定律 一、考点、热点回顾 (一)知识框架 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U一定时,I与U成反比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公式:(变形式,)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U、R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 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 应用实验步骤: 串联电路:R=R1+R2+R3+……+R n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 并联电路: = = …… = 欧姆定律的规律: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 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安全用电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注意防雷 (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实 验 电 路 图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 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 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 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论证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 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图 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 验 电 路 图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 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论证 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 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图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 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注意事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知识点1:概念

(物理)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练习题 一、欧姆定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 B. 向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C. 向左移动滑片P,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 向左移动滑片P,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比值不变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V1测R2两端电压,V2测总电压,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中V2的示数不变,故B错误; 滑片向右移动时,R1连入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2分得电压增大,即V1示数变大,故A错误;滑片向左移动时,R1连入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故C错误;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比值大小等于R2的阻值,所以两表比值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V1测R2两端电压,V2测总电压.根据滑片移动方向判断R1连入阻值变化,从而知电路的电阻变化,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电表示数变化以及V1与A的示数比值变化情况.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的应用,会把电压表V1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转化为R2的阻值处理是关键. 2.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元件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

B. 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10Ω C.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的总电流为0.3A D.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甲的功率为0.6W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B、由图象可知,乙元件中电流与两端电压图象不是过原点直线,说明乙元件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即乙的电阻不是定值,故A、B错误; C、甲、乙并联在2V电源时,甲和乙电压都为2V, 由图象可知,I甲=0.1A,I乙=0.2A,故干路电流I=I甲+I乙=0.1A+0.2A=0.3A,故C正确; D、甲、乙串联在电路中时,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甲和乙电流都为0.2A,由图可知U甲=4V, 所以甲的功率P甲=U甲I甲=4V×0.2A=0.8W,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读出图象中对应的电压,根据P=UI计算甲的功率. 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电子温控装置,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R1为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闭合开关,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示数均变大 B. 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示数之比不变 C. 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乘积不变 D. 电压表V2变化量和电流表A变化量之比不变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后再与R0串联,电压表V1测并联部分的电压,电压表V2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1)因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当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讲解-浙江名校

人大附中教育一对一力学学案 九年级物理专用(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练习题及解析 一、欧姆定律选择题 1.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像相符的是〔〕 A. 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 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 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 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C 【解析】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在减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例函数,结合欧姆定律可以知道这个前提是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并且是因为电阻的变化而导致电流发生变化,所以应该是电流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全解;C 回味:在电路中是因为电阻变化使电流随着变化,电阻是因,电流是果。在物理上这种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如在光学中光的反射定律中只能讲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2.灯L1标有“6V 6W”字样,灯L2标有“12V 12W”字样,将L1、L2连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两灯都能发光,则() A. 灯L2比L1亮 B. 灯L1、L2实际电压之比为1:2 C. 若一电表示数突然减小,另两电表示数不变,则可能是灯L2灯丝断了 D. 若将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两灯都能发光,则实际功率之比为1:2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P=可知,灯泡电阻:R1===6Ω,R2===12Ω;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 A、两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电压U相等,R1<R2,由P=可知:P1>P2,灯L1比L2亮,故A错误; B、两灯泡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灯泡实际电压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如果灯L2灯丝断了,通过L2的电流为零,两电流表示数都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若将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相等,两灯都能发光,则实际功率 之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已知灯泡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灯泡的电阻,然后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电功率公式比较灯泡实际功率大小,再分析答题.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滑片P移动到b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滑片P移到小中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 =2:9,滑片P在b点和在中点时,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A. 1:2 B. 2:5 C. 2:9 D. 4:9 【答案】D 【解析】【解答】设滑片P移到变阻器b点和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已知P1:P′1=2:9,由P=I2R可得:,设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R,滑片P在 中点和在b端时,R2消耗的功率之比: ×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问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的规格为“10Ω0.5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B.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 C.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l.2W~3W D.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2Ω~10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滑动变阻器R2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电阻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越高),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可分别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同时可以确定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以及电路中总功率的变化。 【详解】 由图知,R2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AB.由题意知,当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为3V时,由串联电路特点知,此时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3V,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1 21 1 3V 0.3A 10Ω U I I I R =====,因此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3A,故B错误; 电阻R1消耗功率最小功率: 1min13V0.3A0.9W P U I ==?=,故A错误; C.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min 6V0.3A 1.8W P UI ==?=;故C错误; D.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2max 2max 3V 10Ω0.3A U R I ===;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中考力学知识点及易错点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物理中考力学知识点及易错点解析 一、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 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一般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 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注意: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即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 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1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如:加润滑油;利用气垫、磁悬浮列车。 (2)用滚动代替滑动。 17.摩擦力并不都是阻力。阻力是指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 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习题 一、填空题 1.欧姆定律是由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作了大量实验,归纳得出的。主要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______表示电压,单位是______;______表示电流,单位是______;______表示电阻,单位是______。 2.将一只灯泡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上,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210 Ω,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mA。 3.如果一段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是2 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0 V;若要使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1 A,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应为______;如果该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为0,该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__。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做______,从欧姆定律可以看出,用电器两端所加的电压如果比额定电压高很多,通过的电流____,可能损坏用电器;用电器两端所加的电压如果比额定电压低很多,通过的电流______,也可能损坏用电器。 5.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电源两端如果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通过的电流会______,电源会损坏,还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电源短路是______。 二、选择题 6.几位同学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根据I=U/R,导出了R=U/I。于是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和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D.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7.某同学将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接在电阻R1的两端时,通过R1的电流是0.5 A,他又将这个电池组接在另外一个电阻R2两端,已知R2=2 R1.通过R2的电流是 A.0.5 A B.0.25 A C.1 A D.2 A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上下两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 1、S 2。质量为m 的木球通过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F ,此时容器中水深为h (水的密度为ρ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球的密度为 0mg mg F ρ- B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ρ0S 1hg C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了 2 1 S F S D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的深度减小了02 F gS ρ 2.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1、2、3 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且 1、3 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2 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1、3 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 B .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C .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 2 球 D .把 1、3 两球对调,1 球在乙液体中不会下沉 3.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体积为100cm 3实心物块甲放在实心木块乙上,木块乙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的浮力为F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1;现将甲取下并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对甲的支持力为N ,木块静止时受的浮力为F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水面深度变化5cm 。已知木块乙的质量为400g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 2(g 取10N/k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欧姆定律选择题 1.某同学做电学实验时,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他所用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定值电阻R0为10Ω,开关S闭合后,在实验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 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6A B.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W C.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1V D. 电阻R0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8W 【答案】 C 【解析】【解答】(1)∵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P不能滑到左端,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不能为0,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不能为0;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即:U R=3V时:①电流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大),I大= =0.3A,②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P大=I2R0=(0.3A)2×10Ω=0.9W; (2)当滑片P在右端(电阻全连入为50Ω ),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最小, I小= =0.1A,U小=I小R0=0.1A×10Ω=1V.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1)电源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最大示数,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此时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为0,由P=U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功率不可能为0,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P=I2R求出电阻R0消耗的最大功率;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2.我国刑法规定,从201年5月1日起,驾驶员醉酒后驾车要负刑事责任.为了打击酒驾行为,交警常用酒精浓度监测仪对驾驶人员进行酒精测试,如图甲所示是一款酒精浓度监测仪的简化电路图,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酒精气体浓度传感器(气敏电阻),R的阻值与酒精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接通电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