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李宝玉1,2,毕金峰2,*,钟 耕1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6;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摘 要:香蕉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干燥加工是香蕉产业精深加工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香蕉干燥技术的种类、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香蕉;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Drying Technology of Banana

LI Bao-yu 1,2, BI Jin-feng 2,*, ZHONG Geng 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

2. Institute of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Bananas are rich in vitamin B 6 and are a good source of fiber, vitamin C, magnesium and potassium.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banana contributes to many health benefits for many diseases like constipation, bowel problems, anemia, blood pressure, heart problems, ulcers, brain stimulation, depression, nervous disorders, stress, morning sickness and menstruation.Banana drying process is one kind of technique used to enlarge its lifetime for consumption, reducing packing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tegory and of banana drying techniqu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is includ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s well as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also raised so as to present some insights for development of banana industries.

Key words :banana ;drying technology ;review

中图分类号:TS25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23-0539-05

收稿日期:2009-03-13

基金项目:2006 年科研院所技术研究开发专项(NCSTE-2006-JKZX-291); 2007 年科研院所技术研究开发专项(NCSTE-2007-JKZX-288)

作者简介:李宝玉(1976-),男,质量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E-mail :lbysdyx@https://www.doczj.com/doc/286358853.html, *通讯作者:毕金峰(1970-),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果蔬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 E-mail :bijinfeng@https://www.doczj.com/doc/286358853.html,

香蕉古称甘蕉、芭蕉,属芭蕉科芭蕉属,原产亚洲热带,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四大果品(荔枝、菠萝、椰子、香蕉)之一。目前全球有104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香蕉,我国香蕉产量居世界第三,它营养丰富,气味清香芬芳,味甜爽口,肉软滑润,老幼皆宜。香蕉的促进肠胃蠕动、排便、美容功能世人公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了香蕉更多的功能,如提高免疫力、抗癌、保护心血管等,被誉为“新

的水果之王”[1]

香蕉消费以鲜食为主,加工转化率低,其原因在于香蕉加工有其独特的技术难点。香蕉富含果胶、糖类、单宁及多种酶类,不仅难于贮存,而且加工过程中极易褐变,造成颜色、营养和风味的劣变,严重影

响产品的质量[1]。现有的加工品种有香蕉片、香蕉粉、香蕉酱、香蕉汁、香蕉罐头等产品。研究香蕉的加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干法加工及贮藏。干法保藏是利用产品低水分活度,从而抑制微生

物的生产繁殖和酶的活性,同时可以赋予产品良好的风味,达到长期贮藏,易于运输,便于消费的目的。本文对香蕉干燥技术的种类和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1香蕉干燥技术种类和发展历程1.1

香蕉干燥技术的发展历程

香蕉干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干燥技术是以太阳能干燥、热风干燥和油炸干燥为代表的干燥技术。太阳能干燥和热风干燥存在干燥时间长,产品褐变严重的缺点。油炸过程会生成丙烯酰胺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同时产品含油量高,油脂易氧化易酸败影响产品质量。第二代干燥技术主要包括真空油炸干燥和高温短时干燥,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燥速率减轻产品褐变程度,但是产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损失较多。第三代干燥技术的代表是变温压差干燥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这种技术干燥速率较高,产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损失较少,生产的产品具有天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点。第四代干燥技术主要是利用微波和电磁波的发射的能量给物料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可以实现物料内外同时加热,改变了传统的由表及里的加热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干燥速率,同时短时间的干燥过程更好的保留了香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具有节能、环保、质量优良的特点。第五代干燥技术主要包括微波干燥、红外干燥技术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干燥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干燥技术,如红外-冻干、真空冷冻-热风干燥、热风-红外干燥等。

1.2香蕉干燥技术分类

香蕉干燥技术种类很多,依据能量的来源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自然干燥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的自然干燥,也就是晒干。人工干燥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香蕉的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香蕉人工干燥的方法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油炸干燥。以新鲜的香蕉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为热介质,采用抽真空或不抽真空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使香蕉脱水干燥,得到含水量很低的油炸香蕉脆片[2]。

2)热风干燥。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通过对流传导等方式进行加热,在一定时间内脱出物料中水分的干燥方式。它主要包括高温短时干燥、喷雾干燥、转鼓干燥、隧道式干燥以及厢式干燥等方式。

3)真空干燥。把干燥物料放置在密闭的干燥室内,在真空系统抽空的同时对被干物料不断加热,使物料内部水分在压力差和浓度差的作用下扩散到表面,水分子在物料表面获得足够的动能,在克服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后,逃逸到真空室的低压空间,从而被真空泵抽走的过程。

4)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又称气流膨化干燥、压差膨化干燥等。是指利用物料内部水分瞬间升温汽化,减压膨胀,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带动组织中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变性,从而形成具有网状骨架、定型的多孔状结构的过程[3-5]。

5)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也称为冷冻干燥,它是把物料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除去物料中水分的一种干燥方法。

6)介电干燥[6]。介电加热干燥是一种内部加热方式,它以微波或无线电磁波发射的能量为加热介质,亦即用高频或超高频电磁场使干燥介质的极性分子随不断变化的电场高速摆动。由于分子原有的热运动和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随外电场变化而摆动的规则运动受到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摩擦的效应。结果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分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干燥介质的温度也随着升高。主要有微波(真空)干燥、红外干燥、联合干燥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香蕉干燥工艺研究

香蕉干燥工艺研究始于利用太阳能干燥,Wo od s 等[7]研究发现太阳能干燥在空气流速为零(无风)时可以缩减15%干燥时间,用固体容器盛放比用筛网盛放能缩短干燥时间20%。但是太阳能干燥产品褐变严重,为了改善产品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前人研究了前处理对干燥工艺的影响,包括护色、渗透、超声等处理,采用的护色剂有二氧化硫、抗坏血酸、焦亚硫酸钠、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等,得到了一定的护色效果。Nowakunda等[8]研究了渗透对干燥影响,渗透失水最快在0.5~2h之间,渗透处理温度30℃,蔗糖浓度55°Brix 或65°Brix为宜。用55~65o Brix蔗糖渗透处理和降低压力(160Pa),能缩减热风干燥时间120min,同时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8%[9]。Fernandes等[10]研究表明,超声处理后热风干燥比热风干燥能缩短干燥时间11%,同时具有降低还原糖含量以及增加水分扩散性的作用。

市场上常见的香蕉脆片以油炸工艺为主,油炸有真空和常压之分,油炸温度75~85℃,真空度在0.04~0.07MPa之间进行快速油炸,从切片到油炸成品控制在15min之内,得到的产品无褐变现象[2]。郑贻春等对比了烘干(60℃,2h)、速冻(-18℃,1h)、直接油炸、速冻后烘干(65℃,2h)、速冻后酒精浸泡(常温,1h)和直接酒精浸泡6种处理方式对常压油炸(180~190℃,2.5~3min)效果的影响,表明速冻后酒精浸泡效果最佳[11]。

从上世纪60年代,前人就开始研究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1992年,Saca等[12]从色泽、水分含量、多孔性、复水率和细胞结构等多方面与普通热风干燥的香蕉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膨化干燥的香蕉片由于产生了更疏松多孔的结构,从而拥有更短的干燥时间和良好复水率,且在复水过程中固形物滤去更少,产品可维持其色泽、口感和质地。2005年朱兰兰等[13]研究了不同品种、成熟度、预处理方式、温度、压差、停留时间对膨化干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成熟度的香蕉膨化效果差异较大,香蕉适宜的膨化条件是:膨化温度110℃,停留时间3~5 min,膨化时间45 min,压差105kPa。2004年,巴西的Hofsetz等[14]进行了一种

新的香蕉脆片的研究,采用HTST (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的膨化工艺结合热风干进行制备。将预处理好的香蕉片放在70℃的干燥器中干燥5min,然后迅速放入140~150℃的环境中持续12~15min进行膨化,后续干燥继续采用 70℃的条件进行热风干燥,直至其产品水分活度达到0.300左右。对产品进行了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的酥脆性、质构参数(硬度)和高温短时工艺有相关性,但是得到产品的营养物质及风物物质损失较多。

王娟等[15-16]研究了在连续式真空干燥的条件下,加热板温度、真空度、进样量、输送带前进速度等因素对物料干燥的影响,优化了关键工艺,其中影响最大是真空度,其次是加热板温度。不同真空度下干燥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物料水分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较均匀的下降,高真空度有助于水分迁移,使终产品的含水量低,干燥速率曲线分升率、恒率和降率阶段,真空度越高,物料表面温度曲线越陡峭。

包建强[17]、崔清亮[19]、舍风强[18]等采用电阻法交流电路装置测定了香蕉冻干共晶点和共熔点,这是冻干工艺的关键。对片厚、真空度、工作室压力、搁板温度、成熟度等进行了研究,其中片厚、真空度、工作室压力有重要影响。比较了恒压干燥和循环压力干燥,恒压干燥在最佳压力(40Pa)时能缩短干燥时间,当循环压力的高低压变化发生在热力学平衡之后,对缩短干燥周期无显著影响。压力对传热影响体现在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压力越高,接触热阻越小,利于传热。

介电干燥,节能环保,产品品质优良。Maskan[20]、李远志[21]、Swasdisevi等[22]研究了片厚、功率、真空度、干燥时间、不同种类淀粉、不同淀粉添加量对干燥的影响,并和热风(对流)干燥进行了对比,得到片厚2mm、温度50℃、绝对压力5kPa,是红外真空干燥最优工艺,微波干燥比对流干燥缩短脱水时间64.3%。Nimmol 等[23]通过研究对比低压过热蒸汽-远红外干燥、真空远红外干燥,在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速率和单位能费时,得到低压过热蒸汽-远红外干燥最优条件是温度80℃,压力7kPa。Pan等[24]对比了红外、热风预干、红外-冻干、冻干、护色处理(10g/L抗坏血酸和10g/L柠檬酸)、未护色几种处理方式,结果红外预干的干燥速率高于热风干燥,红外-冻干比冻干产品具有金黄色和更多的酥脆性,护色能减少干燥、冻干时间和产品收缩。因此工业生产可选用护色处理,红外-冻干工艺生产高脆性香蕉产品。

2.2香蕉干燥机理研究

干燥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研究了解香蕉干燥特性,有利于产品工艺的确定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前人进行了太阳能干燥的建模,渗透处理对干燥特性影响、热风干燥机制、真空干燥机制、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机制的研究。

2003年,Woods等[7]进行了太阳能干燥的数学建模研究,进行了实验模拟和验证实验,得到理论干燥方程:t tc = 。Jalali等[25]研究了渗透处理对香蕉干燥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28、49℃)、糖浆浓度(50、60、67°Brix)、处理时间(2、4、6、10、14、16、18h)、料液比(1:1、1:2、1:3、1:4)、搅拌对其影响,实验结果是28℃,67°Brix糖液料液比1:1搅拌浸渍60min产品质量最佳,它符合实验方程M/M o= A e(-Kt)。

Owlah等[26]认为在香蕉的干燥包括恒速度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脱水过程中水分传递以扩散的方式进行。香蕉减速干燥阶段可分为第一减速阶段和第二减速阶段,因此,减速干燥阶段中的干燥曲线是呈s形的。第一减速干燥阶段内,材料的表面被干燥,并且干燥速率下降,第二减速干燥阶段内,干燥几乎都是在固体表面进行。香蕉干燥起始水分含量在5%~35%(干基)时,对吸湿等温线无显著性,吸湿等温线无滞后现象符合B E T方程。根据香蕉片的干燥特性曲线以及Saravacos、Charm和Vaccarezza、Chiriff的观点,香蕉在脱水过程中内部水分的传递可能是由于含有不溶性多糖的均相糖溶液体系的分子扩散,或均相糊化淀粉的分子扩散。Demirel等[27]研究表明经过二氧化硫和抗坏血酸处理香蕉片在40~60℃干燥,随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增加,但是70℃时干燥速率降低,是由表面硬化和淀粉糊化导致的。Radomkit等[28]研究表明热风干燥香蕉还原糖含量、玻璃转化温度和产品体积及水分含量负相关,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处于橡胶态,这促进了香蕉的化学变化,如黏度提高,非酶褐变反应。

1997年,刘自强研究分析了膨化机理,从膨化过程分析,膨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顺利进行。这些条件是:1)在膨化发生以前,物料内部含有一定的水分为膨化提供动力;2)从相变段到增压段,物料内部能广泛形成相对密闭的弹性小室,同时,要保证小室内气体增压速度大于气体外泄造成的减压速度,以满足气体增压的需要;3)构成气体小室的内壁材料必须要有拉伸成膜性,而且能在固化段蒸汽外溢后,迅速干燥并固化成膨化制品网状结构作为支撑骨架;4)要提供足膨化干燥所需的能量,包括相变段的液体升温需能、汽化需能、膨化需能、干燥需能等[29]。

2.3香蕉干燥产品品质研究

干燥过程导致香蕉色泽、比容等品质发生变化,前人采用色差仪、质构仪、电镜扫描以及无损分析探测技术研究了其质量变化。

泰国Pattanaponsukum等[30]实验太阳干燥中干燥非干燥时间对品质影响,选取28~29°Brix香蕉,干燥非干燥时间之比分别为8:16、10:14、12:12、14:10、ln[(M f-M e)/(M0-M e)]

K

16:8,用色差仪测定产品的L*、C*、h*值,实验表明8:16和10:14产品质量较好。Woods等[7]研究太阳能干燥对褐变的影响,干燥温度越高褐变越严重,但是在干燥温度59.4℃时产品稳定性很好,贮藏6个月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Dandamrongrak等[31]研究了漂烫、冷却、冷冻、漂烫和冷冻4种预处理,在50℃,3.1m/s风速下热风干燥,结果表明冷冻以及漂烫和冷冻两种预处理干燥速率高,漂烫的起始干燥速率高色泽好,但是这4种预处理产品的质构和色泽均不佳。Nguyen等[32]研究了片的厚度、成熟度、收获季节对热风干燥的影响,结果是起始水分含量和收获季节对干燥有显著影响,成熟度对干燥无显著影响,切片厚度对干燥速率影响是内部水分传递发生在降速阶段,水分扩散与温度和厚度有关。Katekawa等[33]研究了干燥对产品体积(收缩)影响,香蕉干燥收缩是二维的,受到相对湿度和干燥温度影响,但是干燥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性,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干燥温度超过玻璃转化温度,产品体积缩小。

Swasdisevi等[22]研究了真空远红外干燥色泽、硬度、体积收缩变化,随温度升高,L*b*降低,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产品收缩,片厚度增加硬度增加。Maskan[20]通过测定L*a*b*值和复水率,表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优于单独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的色泽。Drouzas等[34]比较了微波干燥和冻干在颜色、气味、风味、和性状方面的不同,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Krokida等[35]比较了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色泽的影响,选取香蕉、苹果、马铃薯、胡萝卜4种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预处理后热风干燥、冻干、渗透预处理后热风分别测定L*a*b*值,结果是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预处理后热风干燥产品褐变严重,冻干、渗透预处理后热风产品色泽良好。Blacher 等[36]采用x射线无损探测分析技术对比低压过热蒸汽干燥、真空干燥、低压过热蒸汽-远红外干燥、真空-远红外干燥香蕉片的孔的大小和尺寸,结果是远红外干燥能增加产品疏松性,利于提高产品质量。Pa n等[24]采用色泽、体积收缩、脆度、电镜扫描手段分析红外-冻干联合干燥,得到细胞孔径增大、脆性高、金黄色制品。

3香蕉干燥技术存在的问题

香蕉富含果胶、糖类、酚类物质及多种酶类,不仅难于贮存,而且加工过程中极易褐变,造成颜色、营养和风味的劣变,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果胶和糖类的大量存在,给加工工艺造成困难,这可能是导致香蕉食品加工落后的主要原因[1]。

1)极易褐变。香蕉褐变主要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两大类。酶促褐变,香蕉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去皮后,与氧气接触,酚类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果肉迅速褐变,严重影响感官品质;非酶褐变,香蕉含糖很高,加工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焦糖化作用、美拉德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2)去皮切片工序以手工为主。目前还没有物美价廉的香蕉剥皮机,大部分的香蕉加工企业仍然依靠手工去皮。意大利的贝尔杜其公司已经开发出香蕉剥皮机,但是价钱昂贵,企业难以承受。由于香蕉弯曲的外形以及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一般的切分设备不适宜香蕉的切片,美国科研人员对此有所研究,但处于实验室阶段。

3)风味物质易损失。香蕉的芳香物质酯类、醇类、羰基化合物等,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水解、氧化降解等反应,并产生二甲硫醚、呋喃等热加工产物,呈现的蒸煮味与新鲜香蕉的特征香气差异较大,消费者不易接受。

4)干燥过程中易黏连软烂。香蕉含淀粉及果胶类物质较多,在干燥加热过程中极易发生淀粉的糊化,从而使产品黏度升高。果胶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也极易软化,黏度提高从而导致香蕉与干燥设备黏连软烂。

4展 望

4.1发展趋势

我国香蕉产业的精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香蕉褐变机理研究不足,加工工艺落后,生产设备以手工间歇式为主,加工过程副产物利用研究欠缺,香蕉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1)节能环保新工艺的开发。节能减排是我国食品工业的走向,研究开发生产工艺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生产流程是其发展趋势。应研究开发低温短时干燥工艺,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品营养和风味物质损失,同时赋予产品良好的色泽和口感,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开发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和设备。目前香蕉干燥加工以手工操作,工艺过程不连续,生产效率低。设计开发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自动化、连续化、低投入高产出、能耗低、品质优的干燥设备和工艺,能促进香蕉加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应用干燥新技术。目前香蕉干燥产品以油炸为主,产品含油高,难以解决油脂氧化对产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5],今后应着重研究节能环保、绿色营养、品质优良新的干燥技术。如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介电干燥中微波干燥及红外干燥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的联合干技术。

4)产品多元化开发,综合利用。香蕉消费以鲜食

为主,加工花色品种少,应充分利用香蕉的各种营养成分,开发无废弃物工艺和产品,丰富香蕉加工产品和种类,形成以香蕉为主料的系列化产品,如香蕉全粉、香蕉奶粉、香蕉巧克力、香蕉威士忌等。

4.2应用前景

香蕉是我国热带水果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应用各种干燥技术可以生产开发:1)休闲食品。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生产绿色天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香蕉脆片或进一步加工生产新型保健食品的原料。这种产品已被国际食品界誉为“21世纪食品”,引起了包括日本、欧盟、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国内外需求量很大,应用前景广阔[3]。2)营养保健食品。提取香蕉中酚类物质、果胶、膳食纤维、儿茶素等营养物质,开发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功效和一定程度促进心血管健康的产品。

3)运动员食品。香蕉中抗性淀粉含量丰富,尤其是RS3含量丰富,适宜开发运动员专用食品。

研究香蕉干燥技术不仅有利于国内香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增加蕉农收入,而且可以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加行业出口创汇能力,促进香蕉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公明, 王娟. 香蕉粉的功能、加工现状及新技术[J]. 食品与生物

技术学报, 2007, 26(5): 121-127.

[2]NUMATA M, SUGANO K. Process for producing fried banana slices:

United States, 4242365[P]. 1980-12-30.

[3]毕金峰, 魏益民.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工

程学报, 2008, 24 (6): 308-312.

[4]毕金峰, 魏益民, 王杕, 等. 哈密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3): 232-237.

[5]毕金峰.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J]. 农产品加工, 2007(7): 26-

27.

[6]董全, 黄艾祥. 食品干燥加工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5-6.

[7]WOODS J L, PHOUNGCHANDANG S, HUDA M D. Solar drying of

banana properties, simulation and air flow effects[J/OL]. http://www.

engineer.msu.ac.th/CD_Conference/conference/CD-Conferance/

ADC2003/part-III/III-21. ADC. 2003: 437-446.

[8]NOWAKUNDA K, ANDRES A, FITO P. Osmotic dehydration of ba-

nana slices as a pretreatment for drying processes[C]. Sao Paulo, Brazil: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Drying Symposium (IDS 2004),

2004: 2077-2083.

[9]OLIVEIRA I M, FERNANDES F A N, RODRIGUES S, et al. Model-

ing and optimization of osmotic dehydration of banana followed by air

drying[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06, 29(4): 400-413.

[10]FERNANDES F A N, RODRIGUES S. Ultrasound as pre-treatment for

drying of fruits: Dehydration of banana[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7, 82(2): 261-267.

[11]郑贻春, 陈文学, 张艳, 等. 香蕉片的研制[J]. 食品科学, 1997, 18(7):

41-43.

[12]SACA S A, LOZANO J E. Explosion puffing of banan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2, 27(4): 419-426.[13]朱兰兰, 张培正, 李坤, 等. 气流膨化香蕉脆片的工艺初探[J]. 食品

与发酵工业, 2005, 31(1): 14-17.

[14]HOFSETZ K, LOPES C C. Crispy banana obt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short time (htst) and a drying process[C]. Sao Paulo, Brazil: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Drying Symposium (IDS 2004), 2004: 1699-1706.

[15]王娟, 李远志, 杨公明, 等. 带式连续真空干燥加工香蕉粉的工艺研

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9): 163-167.

[16]王娟, 陈人人, 李远志, 等. 真空度对真空带式连续干燥香蕉粉的影

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08, 8(1): 103-108.

[17]包建强, 缪松, 杨迎春. 香蕉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技术探讨[J]. 冷藏技

术, 2000(1): 1-4.

[18]余风强, 陈人人, 张进疆, 等. 香蕉粉真空冷冻干燥实验研究[J]. 干

燥技术与设备, 2004(2): 34-36.

[19]崔清亮, 郭玉明, 许雷. 香蕉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J]. 山西

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8(2): 208-211.

[20]MASKAN M. Microwave/air and microwave finish drying of banana[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0, 44(2): 71-78.

[21]李远志, 王娟, 陈人人, 等. 微波真空干燥速溶香蕉粉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 26(11): 31-35.

[22]SWASDISEVI T, DEVAHASTIN S, NGAMCHUM R, et al. Optimi-

zation of a drying process using infrared-vacuum drying of Cavendish banana slices[J]. Songklanakarin J Sci Technol, 2007, 29(3): 809-816.

[23]NIMMOL C, DEVAHASTIN S, SWASDISEVI T, et al. Drying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 of banana undergoing combined low-pressure superheated steam and far-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7, 27(14/15): 2483-2494.

[24]PAN Z L, SHIH C, McHUGH T H, et al. Study of banana dehydration

using sequential infrared radiation heating and freeze-drying[J]. 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1(10): 1944-1951.

[25]JALALI V R R, NARAIN N, da SILVA G F. Effect of osmotic

predehydration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nana fruits[J]. Cienc Tecnol Aliment Campinas, 2008, 28(2): 269-273.

[26]OWLAH G, TAKANO K, KAMOI T I, et al. 香蕉热风干燥期间水分

的传递机理及质量的部分变化[J]. 中国果蔬, 1998(4): 29-34. [27]DEMIREL D, TURHAN M. Air-drying behavior of Dwarf Cavendish

and Gros Michel banana slice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3, 59(1): 1-11.

[28]RADOMKIT S, KEAWMANEECHAI E, KUWICHITJARU P, et al.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hot air drying of banana[J/OL]. http:// vishnu.sut.ac.th/iat/food/FIA2007/FIA2007/paper/P4-08-CP.pdf. [29]刘自强. 食品膨化机理的理论探析[J]. 食品工业科技, 1997(6): 53-

55.

[30]PATTANAPONSUKUM J, PHROMSOMBAT S, KHUWIJITJARU

P, et al. Intermittent drying process of dried banana[J/OL]. http://uma.

sut.ac.th/iat/food/FIA2007/FIA2007/paper/P4-07-CP.pdf.

[31]DANDAMRONGRAK R, MASON R, YOUNG G. The effect of pre-

treatments on the drying rate and quality of dried banan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38(8): 877-882.

[32]NGUYEN M H, PRICE W E. Air-drying of banana: influence of experi-

mental parameters, slab thickness, banana maturity and harvesting season [J]. Facult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2007(3): 1-26. [33]KATEKAWA M E, SILVA M A. Drying rates in shrinking medium case

study of banana[J]. Brazil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7, 24

(4): 561-569.

[34]DROUZAS A E, SCHUBERT H. Microwave application in vacuum

drying of fruits[J]. J of Food Engineeting, 1996, 28(2): 203-209. [35]KROKIDA M, MAROULIS Z B, SARAVACOS G D. The effect of the

method of drying on the colour of dehydrated produ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n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36(1): 53-59. [36]LEONARD A, BLACHER S, NIMMOL C, et al. Effect of far-infrared

radiation assisted drying on microstructure of banana slices: An illustra-tive use of X-ray microtomography in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a food product[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 85(1): 154-162.

当前国内外保鲜技术

当前国际食品保鲜技术 纸箱保鲜法 这是由日本食品流通系统协会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式纸箱。研究人员用一种“里斯托瓦尔石”(硅酸岩的一种)作为纸浆的添加剂。因这种石粉对各种气体独具良好的吸附作用,且价格便宜又不需低温高成本设备。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而且所保鲜的果蔬分量不会减轻,所以很受商家欢迎。 微波保鲜法 这是由荷兰一家公司对水果、蔬菜和鱼肉类食品进行低温消毒的保鲜办法。它是采用微波在很短的时间(120 秒)将其加热到72℃,然后将这种经处理后的食品在0-4℃环境条件下上市,可贮存42-45 天,不会变质,十分适宜淡季供应“时令菜果”。 陶瓷保鲜袋 这是由日本一家公司研制的一种具有远红外线效果的果蔬保鲜袋,主要在袋的 内侧涂上一层极薄的陶瓷物质,于是通过陶瓷所释放出来的红外线就能与果蔬中所含的水分发生强烈的“共振”运动,从而对果蔬起到保鲜作用。 烃类混合物保鲜法 这是英国一家塞姆培生物工艺公司研制出的一种能使梨、葡萄、番茄、辣椒等果蔬贮藏寿命延长1 倍的“天然可食保鲜剂”。它采用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在使用时,将其溶于水中成溶液状态,然后将需保鲜的果蔬浸泡在溶液中,使果蔬表面很均匀地涂上一层液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氧的吸收量,使果蔬所产生的CO2 几乎全部排出。因此,保鲜剂的作用,酷似给果蔬施了“麻醉药”,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电子技术保鲜法 它是利用高压负静电场所产生的负氧离子和臭氧来达到目的。负氧离子可以使果蔬进行代谢的酶钝化,从而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弱果实催熟剂乙烯的生成。而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又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和杀菌剂,既可杀灭消除果蔬上的微生物及其分泌毒素,又能抑制并延缓果蔬有机物的水解,从而延长果蔬贮藏期。 加压保鲜法这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研制成功的利用压力制作食品的方法。蔬菜加压杀菌后可延长保鲜时间,提高新鲜味道。用这种方法储存咸菜和水果最为理想。 微生物保鲜法 乙烯具有促进果蔬老化和成熟的作用,所以要使果蔬能达到保鲜的目的,就必须去掉乙烯。科学家经过筛选研究,分离出一种NH-10 菌株,这种菌株能够制成“乙烯去除剂N-T”物质,可防止葡萄在储存中发生的变褐、松散、掉,对番茄、辣椒可起到防止失水、变色和松软的作用,保鲜效果明显。 可食性果蔬保鲜剂 英国研制成一种可食用的果蔬保鲜剂。它是由蔗糖、淀粉、脂肪酸和聚脂物调配成的半透明乳液,可用喷雾、涂刷或浸渍的方法覆盖于柑桔、苹果、西瓜、香蕉和西红柿、茄子等表面,保鲜期可达200 天以上,由于这种保鲜剂在水果表面形成了一层密封薄膜,故能阻止氧气进入水果内部,从而延长了水果熟化过程,起到保鲜作用。这种保鲜剂可同水果一起食用。新型塑料保鲜膜 日本研制成功一种一次性新型塑料保鲜膜。它由两层透水性极好的尼龙半透明膜组成,两层之间装有渗透压高的砂糖糖浆。用这种塑料膜来包装果蔬,能缓慢地吸收从果蔬表面渗出的水分,从而达到保鲜目的。 减压处理保鲜法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吴根良1,商世能2,沈国正1,孙 瑶1 (1.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310024;2.浙江省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23) 摘要:综述了兰花的种子离体萌发、利用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进行兰花种质资源分类和种间品种间鉴别。同时概述了调控花色素合成酶、花器官形成、子房发育和胚珠发育以及构成建兰花叶病毒(CyMV)等特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兰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兰花;离体萌发;分子标记;基因分离;基因转化;育种 中图分类号:S682.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6)04-0115-03 兰花一般是指兰科植物(Orchidaceae),它是鲜花植物中 最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800多属,25000多种,分布于世界 各地,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中南美洲、非洲 和马达加斯加。我国的野生兰科植物约有173属,1240多 种[1],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云南、台湾、海南最为丰富。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花卉,此外还有作为药用的天麻(G astro2 dia elata)、白芨、红门兰等和作香料的香子兰等,有极高的 经济价值。 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兰科植物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 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利用我国的野生兰科植物,并拥有 和选育新的种源,才能在世界各国兰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 天占有一席之地。 1兰花种子的离体萌发 远缘杂交和品种间杂交是兰花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兰花种子萌发是兰花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自然条件 下兰花种子的萌发率很低。 1.1共生萌发 Bernard在1899年首次分离出兰花的根菌,并用其感染 兰花的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从而创立了兰花种子共生萌发的 方法。他指出: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真菌感染,它促进种子萌发就在于把胚和基质连接起来,形 成共生系统。在这个共生系统中真菌促进了种子的糖异生 及贮藏物质的利用,并在它开始光合作用前,持续提供营养 物质。我国兰科植物菌根菌研究发展很快,天麻菌根菌已经 应用于天麻种子萌发和人工栽培。徐锦堂等从天麻原球茎 中分离出紫萁小菇(Mycana osmudicola), 用天麻种子拌该 第一作者简介:吴根良,1963年10月 生,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花 卉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主持 完成的相关重要科研项目有国家重大 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科技示 范工程》专题一项;省级重点项目“切花 月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主要鲜切花新品种引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曾荣获省市各类科技进步奖五项,现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名贵花卉卡特兰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 3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200462N08)。 收稿日期:2006-01-14菌,播种后种子的萌发率可达20%以上,为此促进了天麻的人工栽培。郭顺星等对白芨种子的共生萌发进行了研究,拌菌后的种子萌发率、原球茎和营养器官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郭顺星等对真菌在石斛(Dendrobium)种子萌发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种子共生萌发研究中,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兰科植物菌根菌的种类和特点、兰科植物与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优良共生菌的筛选、兰科菌剂的研制等。 1.2非共生萌发 Bernard以眉兰(Ophrys)的块茎配制培养基,使卡德丽亚兰(Cattleya)与蕾丽亚兰(Laelia)杂交种的种子成功萌发,开创了非共生萌发的先例。随后,Arditti用非共生萌发对齿瓣兰(Odontoglossum)、蝴蝶兰(Phalaenopsis)、石斛兰、文心兰(Oncidium)等种子进行萌发研究,得到了正常的种苗。 兰花中有些种类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种子比成熟种子更容易萌发。仙人指甲兰(Aerides)、白拉索兰(Brassavola)、布鲁通氏兰、卡德丽亚兰、厚杯兰、树兰(Epi2 dendrum)、文心兰、蝴蝶兰、肾药兰和万代兰(Vanda)等10个属的19个种和15个杂交种的种子萌发试验证明,未成熟种子能很好萌发,最短的是在授粉后40~50d萌发。 对于萌发难度较大的地生兰,进行适当的种子预处理可以提高萌发率。段金玉等对兰属(Cymbidium)10种植物的种子离体萌发研究表明,用0.1mol/L氢氧化钠浸泡种子10~30min,能使多花兰(C.floribundun)、春兰(C.goeringii )、双飞燕(C.goer.)、线叶春兰(C.goer.var.serratum)、寒兰(C.kanran)、套叶兰(C.cyperifolium)等种子的萌发率提高10倍以上。 大部分兰花种子可通过无菌萌发方式发芽,而萌发率因基因型而异。气生兰及其杂交后代的种子萌发力较强,地生兰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即使同为蝴蝶兰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发育也不同[2]。一般在种子无菌萌发过程中激素是培养基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有人认为卡德丽亚兰种子萌发可采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3]。杨美纯等认为在MS、KC和花宝三种培养基中,MS最适合蝴蝶兰种子的萌发,香蕉汁150g/L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并促进幼苗生长[4]。 2兰花的分类鉴定 511 北方园艺2006(4):115~117 ?园林花卉?

辣椒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种质育种 一、概述 (一)起源 辣椒(pepper),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主产地在印度德干半岛。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公元前6500~5000年,在墨西哥中部拉瓦堪山的遗迹中曾有辣椒种子出土;在南美秘鲁公殛前2000年的古墓中,发现干辣椒和栽培种子。辣椒同属植物有27种。其中五个主要栽培种起源于3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是Capsicum annum的初级起源中心,次级起源中心是危地马拉;亚马孙河流域是C.chinense和C.Fruteseens的初极起源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是C.pendulum和C.Pubescens的初级起源中心。(二)分布 哥伦布到了北美大陆后发现了不次于胡椒的上等辛香料—辣椒,结果吧比胡椒更为重要的辣椒带回欧洲。1493年传到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16世纪中叶已传遍中欧各国。1542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将辣椒传入印度。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明朝末年(1640年)引入中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百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 (三)生产现状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

我国香蕉现状分析

我国香蕉现状分析 摘要: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本文从生产现状、销售状况,生产销售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国香蕉产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香蕉与进口香蕉的优势与不足,及国内各香蕉主产地的发展方向。发现了我国香蕉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上做的不足,以及育种采后处理和商品化的欠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香蕉价格便宜,味美健康,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刚过去不久的2010年中,共有超过1千4百万吨的香蕉从各个生产国运出,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消费市场。这个出口量,是苹果的3倍,葡萄的5倍。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香蕉市场却是屡遭重创,07年蕉癌风波到09年广西的“爱心香蕉”,都反映出我国香蕉产业发展还不甚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收集各类文献,对我国香蕉产业现状加以统计分析,探讨了香蕉产业存在的一些特点、问题及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力求为我国香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一、生产现状 (一)国内香蕉总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8年我同香蕉收获面积为31.78万hm2,居世界第6位。同年,我国香蕉总产量约为804.27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9%,仅次于印度(2320.48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5.6%)和菲律宾(868.76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9.6%),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的香蕉单产量不高,2008年我国香蕉单产量约为25.85t/hm2,居世界第27位,虽超过世界香蕉平均单产量6.53t/hm2,但并未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27.68t/hm2,同时远远落后于居世界首位、单产量高达54.27t/hm2的印度尼西亚,仅为该国的47.6%。 (二)主产区情况 我国国内香蕉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30。以内的热带地区,2008年香蕉产量前五大省分别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2008年我国香蕉总种植面积约为31.78万hm2,其中广东为12.86万hm2,广西为6.10万hm2,云南为5.09万hm2。海南为4.79万hm2,福建为2.63万hm2。当年我国香蕉生产大省的产量分别为:广东348.10万t,海南151.60万t。广西97.00万t。云南94.80万t。福建88.20万t,上述五省的香蕉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以上。

香蕉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1 2 3 4 5 6 7 8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成分/组成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香蕉水化学品英文名:banana oil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 2 成分/组成 主要成分:二甲苯 分子式:C7H14O2 相对分子量: 产品的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香蕉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主要用途:是制造喷漆溶剂、稀释剂的主要成分之一。CAS号:628-63-7

3 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无资料 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对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可出现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长期接触,有流泪、咳嗽、喉干、疲劳等症状,重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可致皮肤干裂、皮炎或湿疹;可致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0)0120061204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王长泉1 刘 峰1 李雅志2 (1.淄博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农业大学遗传所 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本文对40年来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育成种类和数量,诱变因素利用的 发展,诱变体分离筛选手段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诱变育种与离体培 养技术的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关键词:果树 诱变育种 嵌合体 离体培养 收稿日期:1998206210 作者简介:王长泉(1970-),男,山东平原人,硕士,淄博大学讲师,从事植物育种研究。 选育丰产、优质的果树新品种,对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果树一般是多年生植物,童期长、基因高度杂合,占用的空间大,使得常规育种受到很大限制。早在50年代,Cranhall 和Zwintzscher 等育种学家就开始探索突变育种技术[1],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诱变剂的利用到诱变手段及分离筛选技术这一套诱变体系日趋完善,诱变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更加广泛,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1 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 据FAO/IAEA 的统计资料,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果树新品种数量在近20年内急剧增长。截止到1993年,总计育成各种果树新品种41个(不包括我国育成的品种),其中苹果9个,欧洲甜樱桃8个,欧洲酸樱桃4个,桃、石榴、葡萄、柚、橙、枣各2个,枇杷、无花果、李子、香蕉、杏子、黑穗醋栗、醋栗、油橄榄、葡萄、扁桃及木瓜各1个,共涉及19个果树品种[2]。 我国自60年代开展果树诱变育种以来,到90年代共育成10个品种,其中有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少核的418红桔、中育7号、中育8号,广西新广农场育成的丰产、无核的新光雪橙,青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东垣红苹果”,内蒙古园艺所育成的品质 好的梨新品种“朝辐1号、2号、10号、11号”和“辐向阳红梨”[3]。2 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 常用诱变剂分为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两类。物理诱变剂应用最广泛的是X 射线、 γ射线、 β射线和中子等。研究证明,果树方面按突变频率的大小,其顺序为中子>γ射线(或X 射线)>β射线(Bender ,1970)。如改良苹果杂种时中子处理比X 射线效果更好。Bishop 报道用中子处理比X 射线产生更大比例的二叉枝,用中子处理科兰特苹果得到全红突变体,X 射线处理只能得到扇形变异。据统计国际上育成的果树新品种中,γ射线育成的占6716%,X 射 16 核农学报 2000,14(1):61~64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 nica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_励建荣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励建荣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高校生鲜食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创新团队 杭州310035)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方式的转变,生鲜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且需求 量增长迅速。然而由于保鲜技术的相对滞后,生鲜食品产后腐败损失严重,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已成为当今农业、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生鲜水产品和果蔬为主要对象,根据其品质特性和腐败变质机理,介绍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生鲜食品产业的发展。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9-7848(2010)03-0001-12 生鲜食品的概念源于外资零售企业,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较有代表性的是“生鲜三品”,即:果蔬(Fruits &Vegetables )、水产品(Aquatic Product )和肉类(Meats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食品的营养、健康、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生鲜食品因新鲜、美味,且最具营养价值,故需求量增长迅速,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占据农产品、食品总量的相当大的份额[1-2]。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生鲜果蔬和水产品资源丰富。果蔬产量自2001年以来一直居世界首位,其中,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 20%,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49%[3]。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3,其中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水产品出口额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连续10年居我国大宗农 产品出口首位[4]。 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 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 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研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国际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生鲜食品保鲜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为促进我国生鲜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生鲜水产品和果蔬为主要对象,根据其品质特性和腐败变质机理,介绍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收稿日期:2010-06-13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2007AA09 1806);浙江省科技厅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加工 与利用优先主题项目(2009C03017-5) 作者简介:励建荣,男,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 Vol.10No.3Jun .2010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食品学报 第10卷 第3期 2010年6月

MSDS天那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和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天那水(别名:香蕉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thinner, banana oil 企业名称:四会市大沙镇永裕涂料有限公司 地址:四会市大沙镇岗美工业区 邮编:526200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生效日期:2016-3-1 国家应急电话:(86)0532-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脂肪族醛、酮及脂、醚类的混合物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等。长期高浓度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 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该混合物对环境有严重的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注意。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到明火 源引起着回燃。若遇到高热度体内压力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清洗,脱去被沾染之衣物,要风干并洗涤干净后再穿,受沾染之皮鞋要在空气中完全风干后方可再穿。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保暖,立即送医。 食入:立即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应由医生决定是否应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火花等易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 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 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淡经稀 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清除方法:少量泄漏时,以砂石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后置于容器中,以待日后处理; 大量泄漏时,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 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是消防局)。可能 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糟罐以备日后回收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都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 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 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5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 积累。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的照明、通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车间卫生标准:00561 最高容许标准:中国(MAC) 260mg/m3[皮] 监测控制: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充足的排气,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保护:戴合格的呼吸口罩 眼睛保护:佩带有边屏的安全护目镜 身体保护:长袖衣服 手保护:耐溶剂手套

香蕉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香蕉水安全技术说明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C H E M I C A L S A F E T Y D A T A S H E E T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中文名称:(X-1)香蕉水 英文名称:Nitrocellulose lacqucr Thinner 企业名称:上海迎临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上海市青浦区青昆路190号 传真号: 技术说明编号:Q/QWBC 22-2016 生效日期:2016年03月11日 一、成份组成信息: 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主要用作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 二、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透明液体 密度:闪点:≤23℃ 气味:香蕉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 性能与用途:用作溶剂,及用于调味、制革、人造丝、胶片和纺织品等加工工业。 三、危险概述 侵入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食入。 健康危险:

○对呼吸道系统有刺激性,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 ○食入会造成肺部损伤、抑制中枢神经; ○经常不断的接触下会使皮肤干燥分裂容易引起皮炎。 物理和化学危害性/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高度危险。在略有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液体放出的蒸汽会形成可燃性混合体。 ○静电放电。产品会积累静电,发生电火的电火花。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衣物,再次穿着前须洗净; ○用大量清水冲洗,用肥皂清洗干净; 眼睛接触: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刺激感消退;必要时上医院就医; 吸入溶剂: ○请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流通处,饮用足量开水,并予医疗护理; 误食: ○如发生吞服,请立即漱口,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五、防护措施 机械控制措施/通风 ○建议使用局部排气通风设施,以控制使用该产品源头溢漏气体。 个人防护: ○根据产品危害成度,工作场所及产品的使用方法选用个人防护设备;

香蕉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香蕉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化学系 066班韩雪 19号 摘要: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其后熟生理和采后病害是影响香蕉采后 贮运保鲜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香蕉采后常见生理病理病害以及有关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香蕉果实;生理;保鲜技术 Abstract: Banana is a typical respiratory climacteric fruit, then cooked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disease affecting banana post-harvest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important facto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mmon banana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diseases as well as preservation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Banana; Physical;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香蕉是我国华南地区的大宗果品之一,其产量高营养丰富甜滑香浓深受人们的喜爱香蕉.华南地区北运水果中数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水果,并且大量用于出口销售,但由于采后处理和贮运不当香蕉成熟过程中果皮极易褐变腐烂并危及果肉大大降低了香蕉的商品价值[1] 。 贮藏保鲜和防止腐烂是发展香蕉生产和提高香蕉经营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本文综述了香蕉采后防腐保鲜方面的最新进展. 1 香蕉果实的采后生理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 在正常的生理成熟度下采收, 经过一周左右(25℃)即出现呼吸高峰。目前普遍认为, 采后的香蕉是乙烯引起呼吸跃变而不是跃变产生乙烯。果实组织代谢释放的乙烯, 对果实成熟具有剌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一旦内源乙烯的浓度达到其生理作用的阈值, 就会引起连锁后熟反应。因此, 抑制内源乙烯的生成或者消除乙烯是香蕉保鲜的关键措施之一。作为乙烯消除剂, 目前常用的有高锰酸钾、过氧化钙等氧化剂, 以过氧化钙效果更 好。此外, 低氧和低温能阻碍乙烯的形成, 高浓度CO 2 能消除乙烯的生理作用。 在低O 2和高CO 2 浓度中贮藏, 香蕉对乙烯的敏感性降低。用氯化钙溶液对香蕉 采后果实进行真空渗透, 乙烯的生成会受到抑制。熟度为70%~ 80% 的香蕉在25℃~30℃下后熟, 约经两周便出现呼吸强度高峰[2]。而饱满的生蕉在20℃下经2~ 4 天后呼吸强度即达到高峰。呼吸高峰期间, 香蕉达到完熟, 是食用的适期。高峰出现后, 呼吸强度下降, 香蕉过熟而腐烂。因此, 香蕉贮藏保鲜要设法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香蕉果实采收后, 由于蒸腾作用, 水分大量损失, 但在呼吸跃变过程中, 因淀粉水解和水分由果皮向内渗透, 果肉含水量常有少许增加。如果环境湿度太低, 蕉果水分亏缺, 会促进乙烯释放, 使后熟期缩短。香蕉采后失水过多, 还会引起果皮皱缩、色泽变暗, 降低商品价值。因此, 保持果梳适当湿度, 防止果指失水, 也是保鲜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香蕉果实后熟过程的外观色泽变化, 是果皮中叶绿素、叶黄素和胡罗卜素等含量变化的反映。随着果实的后熟, 叶绿素逐渐分解消失, 黄色素类含量不变或略有增加, 果实外观的颜色由绿转黄[3]。果实褐变是成熟和衰老过程的常见现象。褐变与皮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 但氨基酸等氨基化合物与糖类等羰基化合物产生缩合反应, 也会产生非酶促褐变。机械伤害、冷害等逆境可使褐变加重。香蕉果实在呼吸高峰前后, 出现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从感官上可分为三类: 香蕉类, 如醋酸异戊酯等; 果香类, 如醋酸丁酯等; 霉臭类, 如醋酸甲酯等。前两类在后熟

MSDS-松香水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松香水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n-na 中文名称2:乙酸戊酯 英文名称2: amylacetic es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 1291 CAS No.: 628-63-7 分子式: C7H14O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可出现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长期接触,有流泪、咳嗽、喉干、疲劳等症状,重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可致皮肤干裂、皮炎或湿疹;可致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植物组培论文--香蕉

香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状分析 摘要:自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来,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在生物研究方面,已由最初的无性快繁逐步渗透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育种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成为生物学科中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香蕉;组织培养;外植体;培养基 Banana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status analysis Abstract: Since the German plant physiologist Haberlandt totipotent cell theory put forward in the efforts of many scientists, plant tissue culture, after nearly a centu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echnology maturing and ma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e to expand and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are applied more widely. In biological research, has been the first asexual propagation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every field of study plant physiology, pathology, genetics, breeding and biochemistry, biological disciplines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tools; in industrialized breeding areas, a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whil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od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tc., in respec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o make a brief review. Keywords: banana; tissue culture; explants; Medium 香蕉是重要热带水果之一,是世界上将近5亿人口的主要食粮,也是许多国家经济收人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香蕉栽培品种大多数的是三倍体,具有高度的不育性,因此香蕉的繁殖主要靠无性繁殖,也就是吸芽繁殖、球茎繁殖、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在生产上传统一般采用吸芽作为种苗来进行无性繁殖,在种苗不足时,也可采用香蕉的地下球茎切块来繁殖种苗。每株蕉一生可抽生吸芽7一8个。吸芽繁殖或球茎繁殖不但繁殖倍率不高,而且由于吸芽种苗规格难统一、容易带病虫害而导致香蕉生产上产生病害、果品不佳、收获不统一等问题,而香蕉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出大量的规格统一的优质的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避免了香蕉吸芽繁殖的不足,能满足香蕉生产发展对大量优质种苗的需求。目前我国的香蕉种苗80%以上由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出来的,每年生产的香蕉组培苗在1亿株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了我国香蕉产业快速发展。 一、香蕉组织培养技术 1.1、培养基

香蕉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香蕉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严晓华 (轻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091班) 摘要:综述了香蕉贮藏、保鲜技术的理化及涂膜药贮藏方法,阐述了香蕉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香蕉;保鲜;贮藏;商品化处理;研究进展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之一,其产量高,甜滑香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尹学哲等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新鲜香蕉对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常吃香蕉可增强人体血浆抗氧化能力,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但因其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在采后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乙烯,出现呼吸高峰,并使果实内部组织发生一系列成熟与衰老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果皮变黄、产生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各种生理病害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香蕉的生产和贮藏保鲜,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因此,研究与掌握香蕉的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香蕉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现代的香蕉保鲜技术是系统性的技术,贯穿于采前栽培管理至采后处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需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一、采前管理为提高香蕉的耐储性,田间植株断蕾后应逐渐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增施钾肥(约为施氮肥量的5倍),通过提高果肉的含钾量增强香蕉耐储性。 二、采收期香蕉过早采收,生理成熟度不够,果实品质和风味不佳;过迟采收,无法长途运输。一般北运和储藏用的香蕉七八成熟时采收,近销和当地销的八九成熟时采收比较适宜。生理成熟度的标准为:棱角稍钝、果面稍凸为七成熟;果身圆满但仍见棱为八成熟;果身圆满无棱为九成熟。 三、采后处理为防止因刀伤、压伤和擦伤诱导乙烯(即伤乙烯)的产生,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减少伤口感染,采收时要避免损伤果实。果穗采下后,用落梳刀将果穗砍下,割除受伤及过熟的果指,用流水洗去果身上的脏物、残花和切口的汁液(防止切口褐化)。晾干后,再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进行采后保鲜

香蕉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1]

香蕉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Ξ 金志强 徐碧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01) 摘 要: 香蕉具有高度不育性,难以通过传统育种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遗传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建立尤为重要。综述近年来香蕉转基因技术,如受体材料、转基因方法、载体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香蕉 转基因 转基因香蕉 Proceedings in G ene T ransform ation of B anana Jin Zhiqiang Xu Biyu (The N ational Key Biotechnology L aboratory f or T ropical Crops Chi nese Academy of T ropical A gricult ural Sciences,Haikou571101) Abstract: Banana(M usa spp.)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s in the world.The application of gen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anana w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raits of interest due to low fertility,various levels of ploidy and lack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banana.S ome achievements in gene transformation of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techniques in gene transformation still would be developed. K ey words: Banana G ene transformation Transgenic banana 广义的香蕉包括香蕉(Banana)和大蕉(Plan2 tain)两大类。香蕉和大蕉属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 usa)[1]。几乎所有食用蕉都是由原始野生尖叶蕉(M usa acum i nata Colla)和长梗蕉(M usa balbisiana Colla)自交或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2]。鲜食香蕉大多为三倍体AAA,即它们的染色体都来自尖叶蕉,是尖叶蕉自交或体细胞突变的后代。大蕉也是三倍体,染色体组成为AAB或ABB,即它们的染色体来自尖叶蕉和长梗蕉。除三倍体以外,还有二倍体AA、AB和四倍体AAAA、BBBB,但种类稀少[2]。栽培香蕉(M usa spp.)多为单性三倍体(AAA、AAB、ABB),具有高度不育性,传统的常规育种方法难于改良这些香蕉品种。其次香蕉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3],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第三,香蕉的果实是理想的植物生物反应器[4],利用香蕉果实生产人类疫苗和其他药用蛋白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香蕉的转基因技术研究尤其显得重要。 关于香蕉的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所见的报道仍然不多。最早是Sagi等[5]于1994年作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构建了3个质粒载体pB I221(35S→uidA→nos2T),pB I426[35S235S (AMV)→uidA2neo→nos2T],pB I505[35S235S (AMV)→uidA→nos2T],以来源于ABB型香蕉茎尖分生组织胚性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为受体材料,通过电激法(electroporation)将上述3种质粒注入受体细胞,研究其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电激条件下,可获得较理想的瞬间表达,并且发现带有35S235S启动子与AMV前导序列的uiA基因的瞬时表达效率明显高于只带35S启动子的uiA基因的瞬时表达效率。1995年,Sagi等[6,7]又相继选择了5个转化载体,采用基因枪法(particle bombard2 ment)对同样的受体材料进行了轰击处理,检测到了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2000年,Becker等[8]又作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取AAA型香蕉未成熟的雄花,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再诱导胚悬浮细胞系,然后以此作为转移外源基因的的受体材料。同时构建了5个植物表达载体pB T6.32Ubi2NPT,pUbi2B Tin2 tORF3,pUbi2B TintORF5,pU GR73,pDHkan(其中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960043)生物技术通报 ?综述与专论? B IO TEC HNOL O G Y BULL ETIN 2003年第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