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基础复习

第六单元基础复习

第六单元基础复习

一、基础综合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zhǔ)始龀.,跳往助之(chèn)

B、君有疾在腠.理(zòu)隳.突乎南北(huī)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萧关逢铁骑.(jì)

D、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sè)汤熨.之所及也(wèi)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掉转)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返回)

D、谨食.之,时而献焉(喂养,饲养)

3、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

A、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文: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冒死亡的危险)呢!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我必定会永远耻笑那些修养极高的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举起酒杯我问青天。

D、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桓侯的病)现在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5.文学常识填空。

①《秋水》的作者,战国时哲学家,家的代表人物。

②王维,唐代诗人,诗人的代表,他和孟浩然一起合称。

③杜牧、李商隐,都是朝诗人,世称他们为。

二、基础拓展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C、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8.诗词填空。

①《泊秦淮》中表现全诗意旨的两句诗是:,

②《使至塞上》一诗中,能够体现诗人“诗中有画”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③《浣溪沙》中表现词人对世事迷茫的千古佳句是:

,。

④《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词表达出作者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之情,“”突出了作者凄凉寂寞之感。

三、基础阅读

(一)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9.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又安敢毒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11.空缺处应填写的句子是:“,”,这两句属于修辞。

12.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13.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