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教案3-11变幻的自然万象

高中美术教案3-11变幻的自然万象

高中美术教案3-11变幻的自然万象
高中美术教案3-11变幻的自然万象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比较

2.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

3.西方艺术中对光的理解

教法设计:教材将这一课分成了五块内容:1.自然的再现 2.人格化的自然3-西方的自然观4.理想的自然5.影响自然的光与影

我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来完成对这些方面知识的传授,即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的比较,中西方对光的理解和表现。把人格化的自然和中西方对光的理解都放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当中去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表现大自然的《森林狂想曲》,等学生听过后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

将学生的回答引入大自然。

视频:表现大自然的舞蹈《荷塘语丝》,提问:这一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

将学生的回答引入犬自然。

朗读王维的《鸟呜涧》,提问: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学生回答:大自然。

提问:我们之前听到的是由音乐来表现的大自然,之后看到的是由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大自然,读到的是由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那我们想想,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大自然呢?

由于是美术课学生很容易想到还有美术的形式,于是导出教学主题“变幻的自然万象——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二)展开新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放映PPT,一张真实的山石照片,接着放映同是表现山石的中国的山水画《九峰雪霁图》和西方风景画《游吟诗人》。

提问:在看过这些中国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之后,你们觉得们有没有区别,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将学生的答案归整到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让学生讨论一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起源与发展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一开始的出现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门派,而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这一点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当申可以看出来。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是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我们从拉斐尔《阿尔巴圣母》和乔尔乔涅《乡间音乐会》当中可以看出来。

2.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思维差异的比较)

放映PPT《风雨暮归图》和克劳德·洛兰《风景》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幅表现大自然的画,哪一幅更像真实的大自然?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呢?

1)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使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有着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中国画没必要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中国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莞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独特意境。

(2)人格化:刚讲过山水画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所以山水画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山石草木,他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PPT《静听松风图》、《六君子图》,给学生分析讲解作品中的内涵。然后导出人格化的定义:达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就是“人格化的自然”。

(3)练习题《乱山藏古寺》答案:D

A.在半山腰画一座寺庙

B.在深幽的山林里画一座古香古色的寺庙

C.在山腰画只露出半边红墙的古寺庙

D.画一个和尚在山脚挑水

这个熟悉的故事说明,中国风景画的特征是“隐”,最美的东西不是彰显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PPT:放映一张西方风景画

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地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

PPT:放映一张西方风景画

中西方对光的理解:从上面的风景画当中让学生来判断表现的是早、中、晚哪一时段,以此导出中西方画家对光线的不同认识。

PPT:《后赤壁图》、《卢昂大教堂》

中国画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它的意境美。它从不把真实地表现自然作为自己的目的,她所表现的始终是一种源于现实又包孕若画家的主观思想的人格化自然。而西方绘画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和模拟。西方绘画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我不敢说哪一种好或者坏。中国画描绘的是心灵的故乡,而西方绘画描绘的是生命的家园。

3.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

二、中西方园林的比较:自然之景,有时候并不是人们心中理想之景,人们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来制造人工之景。于是,园林这个人造的自然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的园林艺术:仿的是山水,但是,中国的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西方古典园林: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用”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以法国的规整武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三、小结: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都是来源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的山水画追求的是意境,而西方的风景画只是对自然的再现。在人文角度中国山水画强于西方风景画。

在对光线的表现方面西方风景画强于中国山水画。比较他们并不是比较一个高低,而是在比较中更直观地去看待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者之间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四、课后作业:根据“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来画一幅画。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 花卉装饰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20210226043232)

第一课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 ?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⑵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 “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 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 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

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E、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我们所知道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你眼中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高中美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美术教案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众有之本万象之根-2019年精选文档

众有之本 万象之根 石涛 (1642-1707), 是清初一位独创派绘画大师和绘画美学 家,由于少年时的家国之变 ,而遁入佛门。约在去世前十年 , 他脱 离佛门,当了道士 ,而改信道教。在这样的人生背景下 ,其绘画思 想, 其艺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一治万 ,以万治一”。本文主要从 佛教对石涛绘画思想的影响 画语录 ?一画说》是石涛绘画本体论思想的核心 , 可概括为 画、道、法、物四者的相互关系 , 这一学说出自于佛教的华严宗。 在《画语录》研究方面,姜一涵先生说 : “在‘一画论'中 老子》和《易经》的思想联系之外 , 第三条思想线索 , 便是佛典。 如‘一画'章之‘一画收尽鸿蒙之外亿万万笔墨 , 未有不始于此 , 而终于此'。 此正是禅宗六祖坛经之‘一切即一 ,即一切'之意。 又‘一画'章之‘以无法生有法 , 以有法贯众法也' ,此犹永嘉 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其《画语录》中 , 吸收了大量佛、道思 佛、道思想 , 来浅析石涛《画语录》中 一画”说创作的成因。 除了与

禅师所云‘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永嘉证道歌》) 之意”。此外直接给石涛思想启示的应该是他的师父本月禅师。 五灯全书》卷七三本月传载: “玉林通曾问本月: ‘一字不加画, 是什么字?本月答曰: ‘文彩已彰'”。意思就是说, 已有了 一'字的概念,还没有把一画加下去的时候, 它的理已先形象而存在的。具慧眼的本月禅师已看出它的‘文彩已彰'了”。

在这里, 禅师们所意会的是“性”――真如的法性, 亦即 宇宙的本体、万有的本性、众生成佛的根据。按照禅宗大师们的观点,这“一性”与一切法的关系是: “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佛教华严宗认为,所谓“性” ,指如来性、佛性、本 性、法性, 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生起。一切诸法都是依于作为最高主体性的真心, 依此真心而现起宇宙万法。这就是万法惟心。 故一的一切(万)、一切(万)的一,二者是圆融无碍相即相入的。 一切诸法都是缘一法而起万法, 缘万法而入一法。一切诸法都是 真心”的随缘显现, 离心之外, 更无一法。 从本月禅师所答复的“文彩已彰”来看, 表明佛家认为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是“太朴” ,是“无名” , 也就是“无” ;当写出 这个“一”字时, 就是“有”。这同石涛的“一画论”颇为相似。 石涛在《画语录》中得出如下结论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 藏用于 人”。 意思是说, 这众有万象之本根的“法性” (即万物的本性), 充分体现在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和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中国画家正是根据上述思想来画山水的。山水画要表现“法性”这一万物本根的生机和活力, “法性”本身虽不可画, 但是以笔墨画出事物与事物之间虚与实、有与无、静与动、疏与密的种种

高中美术教案【三篇】

高中美术教案【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中美术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

(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 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 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 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 情感的 (3) 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 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 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 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1) 写实性绘画 (2) 表现性绘画 (3) 抽象性绘画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 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高中美术教案3-0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美术课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来挑呢? 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个人风格(即“自我”)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二、分析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解释“写意”画法并以树枝为例用粉笔示范)。 简要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见下表)

变幻的自然万象教学设计

变幻的自然万象----大自然与美术作品 教师:韩慧荣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使如何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大自然的 2、分析中西方画家表现自然的方式和观念有哪些不同 教具:PPT 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提醒学生上课,组织上课纪律 二、课程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挪威摄影师七天不眠之作》 提问:大家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啊?同学们刚才看到这段视频是不是觉得大自然真的是太美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现象,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大自然,人类从中不断地汲取表现美的灵感,并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表现大自然,音乐家可以通过音乐旋律来表现大自然,文学家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来表现大自然,还有我们刚才看到的运用多媒体的方式,那美术家又是如何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看到的大自然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幻的自然万象-----大自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授新课: 一、首先我们看看中国的文人画家是如何来表现大自然的 1、插入一张山水画和一张风景画(目的告诉学生中国的山水画是用什么材料来作画的)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 这幅画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自然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颜色不一样,现实的风景是五颜六色的,而画里主要是黑色和画纸本身的颜色,有谁知道中国画使用的绘画材料是什么吗?(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或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高中美术教案3(精品收藏)

高中美术鉴赏 课题:托物寄情 湖南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63页) 美术学科教师:周鸿 授课时数:1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该课以赏析文人画家中国画作品为主,体会“四君子”等题材兴盛不衰的原因,引发探究对中国画艺术及传统文化意蕴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研究教材后感觉内容和形式丰富新颖,课题论述具延续性和深度,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通过赏析不同类型作品,学会将绘画、音乐、诗词等学科知识整合,并尝试用中国画、抒情诗词等不同艺术语言创作表现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形象,深入理解中国画中深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增强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感情。......感谢聆听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具有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能力,但对进一步鉴赏理解艺术作品意蕴的能力还略显不足,表现力也相应较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画作品“四君子”的笔墨情趣,理解其艺术形象包含的意蕴及文化内涵。 (2)探究中国画作品“四君子”创作技法及体现的寓意、象征性.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中国画理论知识及“四君子”等有象征意义的图片资料。 (2)开展探究性学习,了解典型造型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尝试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感悟中国画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意蕴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 (2)通过中国画、诗歌等方式尝试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作品,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悟中国画造型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其文化意蕴,了解寄情寓志的载体。

2.难点:对中国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设疑引思、讨论交流、创造表现、反思评价、教师重点讲解及归纳总结等方法。七、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基于实践学习. 八、网络、媒体、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稳定情绪,激发兴趣) 设问:当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植物园、公园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奇花异草,芳香足以使 我们陶醉。假如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植 物,你会选择什么呢?说说原因?(学生回 答:略) 教师:依据学生作答,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梅、兰、竹、菊”照片。 同时展示两件中国画作品: 《墨兰图》郑思肖(元) 《风竹图》李方膺(清) 设问:绘画中的“梅、兰、竹、菊”和照片中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被称之为“四君子”? 你知道“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吗? 明确:照片中再现的是具体事物,真实的;而花鸟画以实物为基础,是艺术化的再现,画家在 描绘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寄托了个 人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岁寒三友”指“梅、松、竹”。

高中美术教案3-11变幻的自然万象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比较 2.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 3.西方艺术中对光的理解 教法设计:教材将这一课分成了五块内容:1.自然的再现 2.人格化的自然3-西方的自然观4.理想的自然5.影响自然的光与影 我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来完成对这些方面知识的传授,即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的比较,中西方对光的理解和表现。把人格化的自然和中西方对光的理解都放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当中去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表现大自然的《森林狂想曲》,等学生听过后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 将学生的回答引入大自然。 视频:表现大自然的舞蹈《荷塘语丝》,提问:这一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 将学生的回答引入犬自然。 朗读王维的《鸟呜涧》,提问: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学生回答:大自然。 提问:我们之前听到的是由音乐来表现的大自然,之后看到的是由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大自然,读到的是由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那我们想想,还有什么手法来表现大自然呢? 由于是美术课学生很容易想到还有美术的形式,于是导出教学主题“变幻的自然万象——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二)展开新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放映PPT,一张真实的山石照片,接着放映同是表现山石的中国的山水画《九峰雪霁图》和西方风景画《游吟诗人》。 提问:在看过这些中国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之后,你们觉得们有没有区别,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将学生的答案归整到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让学生讨论一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起源与发展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一开始的出现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门派,而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这一点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当申可以看出来。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是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我们从拉斐尔《阿尔巴圣母》和乔尔乔涅《乡间音乐会》当中可以看出来。 2.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思维差异的比较) 放映PPT《风雨暮归图》和克劳德·洛兰《风景》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幅表现大自然的画,哪一幅更像真实的大自然?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呢? 1)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使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有着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中国画没必要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中国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莞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独特意境。

中学美术教案模板

中学美术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1]】 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 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 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 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 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 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 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 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 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 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 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 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 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 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 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 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 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录象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赏录象,感受民间美术的要是魅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新课教学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录象后(课件展示)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 (3)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3、具有地方性和继承性特点。(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课件展示) 试让学生对作品《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进行赏析。 3、学生欣赏评论练习: 学生对活动:学生对《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作认真观赏赏后、小组议论探讨 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作适当补充、归纳。 4、课堂小结: 本课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欣赏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应以本课学习为起点,对民间美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并可对我们常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探究,树立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_共3篇.doc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_共3篇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著名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

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施计划 一、本计划制订的依据 1、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实际感受和体会。 2、学生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有必要接触和理解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文化,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课题:捏塑造型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

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 什么是泥塑 ? 2. 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 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 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 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 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 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 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 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 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