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日本年代划分表

旧石器时代:约500万年前日本最初是和亚洲大陆相连的,1万3000年前由于火山的喷发造成地壳运动,日本的弧状列岛脱离亚洲大陆,成为现今的日本原貌。几万年前,日本岛上已经有了原始人居住。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原始人群为追赶野兽从大陆过来的。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

绳文时代:(縄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后期,约一万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时期。

弥生时代:出现于北海道以外的全日本列岛、这时开始有水稻种植出现。时间大约是西元前5世纪中到西元3世纪中顷。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的时代,从西元300年开始,迄于西元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飞鸟时代: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至710年从飞鸟藤原

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是日本历史的一段时期,始于元明天皇迁都至平城京(奈良),终于桓武天皇迁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长冈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

镰仓时代:(镰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

灭亡,经历149年。

南北朝时代:(なんぼくちょう)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

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

室町时代:(むろまちじだい1338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称源自于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

战国时代:严格意义上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至1603年之间的一个年代。又称织丰时代。

是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起于织田信长驱逐将军足利义昭,终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以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和丰臣秀吉的伏见城(又称“桃山城”)为名。

江户时代:(江戸时代、1603年~1867年、同德川时代)是指由江户幕府所统治日本时代的日本历史时代划分之一。指庆长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在的东京)开设幕府时开始,到庆应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

大政奉还的264年间。

明治时代: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868

年1月1日至1912年7月30日。

大正时代: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4日。

昭和时代: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6日-1989年1月7日。昭和时期是世界年号中所用时间最长的,合共64年。日本的侵略战争的策动与战败,以及战后的经济腾飞都

是在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昭和天皇于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驾崩,子明仁

继位,驾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称为平成时代(1989年—)。 0

6

浏览数409

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炭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法分为早、晚石炭世; 第三纪和第四纪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所有关于世的划分,此表一概从略。 新生代地质时代划分 1

第四纪大冰期 (一)大冰期冰川分布 据地质记录,约在晚第三纪即1400—1100万年前冰期已开始,到第四纪才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现象。在冰期最寒冷时期,北半球高纬地区形成大陆冰盖,格陵兰冰盖把格陵兰和冰岛都覆盖了;劳伦大冰盖覆盖了整个加拿大,并向南延伸到纽约和辛辛那提;斯堪的那维亚冰盖达到48°N,几乎覆盖了半个欧洲,冰盖最大厚度约3000m;西伯利亚冰盖占据了西伯利亚北部,达到60°N;许多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高加索、喜马拉雅山等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山地冰川。南半球,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地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冰川曾经发生多次进退,且每次活动都遗留下具有特色的冰川堆积物。第四纪冰川活动史是根据冰碛物的研究结果而恢复的。 (二)冰期划分与对比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1909年,德国彭克和布吕克纳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物的研究,划分恭兹、民德、里斯、玉木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后世界各地根据当地冰川沉积物的研究都划分出相应的冰期,并与阿尔卑斯山冰期对比。二战后,经过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的研究,认为典型的4次冰期是距今70—80万年以来发生的冰期,在这4次冰期之前又划分出多瑙和比伯两次冰期。 李四光研究庐山冰川遗迹,把中国第四纪冰川划分为鄱阳、大姑、庐山3个冰期。近年对新疆、祁连山、西藏、云南等地高山冰川进行了深入研究,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带发现距今约1万年的冰川遗迹,如遗留在高山顶上的冰川湖,称这次冰期为大理冰期。第四纪冰川是客观存在,气候曾经出现多次寒暖交替也是事实。对中国东部是否普遍存在过第四纪山地冰川,当前还存在争论。(三)植被迁移和海平面升降 由于冰期和间冰期更替,导致生物迁移和海平面变化。冰期期间,气候寒冷干旱。距今1.8万年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北半球中纬地区气温下降10—15℃,苔原由60°N移到45°N,中国多年冻土南界南移到40°N。随冰期和间冰期大陆冰盖的进退,植物发生周期性南北迁徙,植被移动范围最大可达纬度30°。目前正处于冰后期,也可能是另一间冰期,但地史上有的间冰期气温比现在高2—3℃。第四纪冰期,海平面有明显升降变化。冰期来临时,地球表面大量水以冰的形式积累在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中;间冰期时冰盖和冰川融化,大量的水回归海洋。据推算,末次冰期时冰川体积约71.36×106km3,现在全球冰川体积约24.06×106km3,冰期比现在约多47.30×106km3,相当海水下降132m。故在冰期内,许多浅海滩露出海面,使原来为海水隔绝的大陆或岛屿有部分相连,为生物迁徙提供了条件。末次冰期结束后海面逐渐回升,距今约6000年时海平面达到现在位置。 全新世 全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是以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由寒转暖为标志,因此也称冰后期。 全新世海面变化显著,冰后期海面迅速上升,到距今11000年时,海面上升到—60m位置。距今6000年时,海面上升到目前位置,但仍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全新世气候总的趋势是转向温暖,但气候波动明显。以欧洲为例,公元前12000年气温迅速上升,但到公元前约10000年,气候又转为寒冷;前8500—7600年、前1000—500年,都处于寒冷期;在1550—1850年这一阶段,又是一个明显的寒冷期,称“小冰河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约低2℃。19世纪以后,气候又转为温暖,冰川后退。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大致和欧洲相同。竺可桢根据中国古代物候记录,曾论述近5000年来的温度变化,明显存在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在前2000年中,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时期,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冬季平均温度高3—5℃。在后3000年中,气候有一系列冷暖波动,周期约为400—80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0.5—1℃。竺可桢认为气候波动是世界性的。 2

日本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日本政府自1947年根据《地方自治法》将全国分成47个一级行政区,称为「都道府县」,分别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 地理区划 日本整体可划分为八大地域,分别为北海道、东北地方、关东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又称关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和九州地方。这些地域并无官方行政地位,不过是把日本划分为数大区域的常见方法,常见於地理书籍分册、交通安排、民间习惯及商业机构等。 北海道地方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最北端,南隔津轻海峡与本州相对。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日本的22%。人口近563万,只占日本的4.4%。北海道旧名虾夷,原住民族为爱努族,当地的很多地名也来自爱努语。北海道的牧业与渔业非常发达,森林面积占全道的四分之三,木材生产量占全日本的两成。最大都市为札幌市,此外有旭川市、函馆市、钏路市等重要都市。东北地方 东北地方位于本州岛北部,古为陆奥、出羽两国,故又称奥羽地方。东北地方包括了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秋田县和山形县六县。面积66,889.4平方公里,占全日本近两成,本州三成左右。总人口约有964万。东北地方的主要产业为农业,青森苹果,福岛的桃、梨和山形的葡萄产量都是日本前列。主要的城市多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最大都市为仙台市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是日本的核心地带,首都东京的所在地。包括了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茨城、栃木、群马一都六县。关东地方面积只有32,423.90平方公里,不足全日本的一成,人口却高达4104万,占全日本近三成。人口密度是日本平均值的三倍。全日本的大工商企业总部、交通枢纽、媒体出版业据点、顶尖学校都集中在关东地方。主要的都市有东京23区、横滨市、川崎市、埼玉市、千叶市等。 中部地方 中部地方位于本州岛中部,包括了爱知、静冈、岐阜、长野、山梨、福井、石川、富山、新泻、三重十县。又可再细分为东海地方、甲信越地方和北陆地方。面积72,572.3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有2343万。中部地方自然经过多姿多彩,既有大片的平原,也有连绵的山地。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就位于该地。中部地方经济发达,中京工业地域是日本货物产出额最大的工

公司部门划分及职责

株洲xx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部门划分(初稿) 一、部门岗位图 由全体股东组成得股东会(股份有限企业称“股东大会”),就是企业得权力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企业法》行使如下职权: (1)对企业得经营策略与投资规划做出决策。 (2)选举与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得报酬事宜。 (3)选举与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得监事,决定有关监事得报酬事宜、 (4)审议批准董事会得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得报告。 (6)审议批准企业得年度财务预算方案与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企业得利润分配方案与弥补亏损方案、 (8)做出发行企业债券得决议。 (9)做出企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得决议。

(10)做出股东向股东以外得人转让出资得决议。 (11)做出企业合并、分立、形式变更、解散与清算等事项得决议。 (12)修改企业章程。 1。2董事会职责 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主要行使以下职责: (1)召集股东会,并将工作向股东会报告。 (2)执行股东会得决议。 (3)对企业得经营策略与投资规划做出决策。 (4)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 (5)制定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得方案、 (6)制定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与弥补亏损方案。 (7)拟定企业合并、分立、变更企业形式、解散及设立子企业等方案。 (8)决定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得设置。 (9)聘用与解聘企业经理、根据经理得提名,聘任或者解聘企业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 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企业得基本管理制度。 1。4 行政管理部职责 一、部门概述 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得部门。 二、部门机构设置 人事行政部受行政总监领导,直接向行政总监报告工作,下设人事科、行政管理科等。 三、部门职责 人事科?1。科室概述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得管理部门,负责选拔、配置、开发、考核与培养企业所需得各类人才,制定并实施各项薪酬福利政策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并对企业持续长久发展负责、 2。部门机构设置 人事科受人事主管得领导,直接向行政总监汇报工作。下设人事助理等岗位。 3.部门职责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 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异,了解世界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本书世界区划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3.通过学习国界、领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的13个分区。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相互配合。 教学用具《世界政区地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口、工业总产值对比的扇形统计图》(挂图)

《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图》(挂图)。 教学提纲 一、世界政区地图 1.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国家及其划分 ①国界 ②未定国界 ③国界的划分依据 3.世界政区地图的变化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分布 2.差异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三、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 2.13个地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学生答: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

资料-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oo ----------------------------------------------------------------------------------------------------------------------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日本行政区划分

日本国内的行政划分是怎样的? 日本全国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 截止2006年3月31日,都道府县下设777个市、846个町、198个村,共1821个市町村。另外东京都下设23个特别区,北海道下有14个支厅,为特别地方政府。 部份市因人口较多,在当地影响较大,而被指定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县下的行政区划为市町村,此外还有郡、支厅、区、特别区等行政单位。 以下是43县: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土奇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新泻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山梨县、长野县、歧阜县、静冈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德岛县、香川县、爱媛县、高知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熊本县、大分县、宫崎县、鹿儿岛县、冲绳县 日本的都、道、府、县是平行的一级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县都拥有自治权。下设市、町、村。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道厅”、“府厅”、“县厅”,行政长官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个市、町(相当于中国的镇)、村。其办事机构称“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长官称为“市长”、“町长”、“村长”。日本被划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1都,1 道,2府,43县。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岛 (34) 东北 - 青森县 - 岩手县 - 宫城县 - 秋田县 - 山形县 - 福岛县 关东 - 茨城县 - 栃木县 - 群马县 - 埼玉县 - 千叶县 - 东京都 - 神奈川县 甲信越 - 山梨县 - 长野县 - 新潟县 北陆 - 富山县 - 石川县 - 福井县 东海 - 岐阜县 - 爱知县 - 静冈县 近畿 -三重县 - 滋贺县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库县 - 奈良县 - 和歌山县 四国 (4) - 徳岛县 - 香川县 - 爱媛县 - 高知县 九州岛 (8) - 福冈县 - 佐贺县 - 长崎县 -熊本县 - 大分县 - 宫崎县 - 鹿儿岛县 冲绳 - 冲绳县(二战末期美国为实现其遏制战略,将钓鱼岛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1971年6月,美国又将钓鱼岛随同冲绳一起归还给日本。而日本正是依据这个协定,于次年接管了钓鱼岛。)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一、古生代 初期:水生无脊椎动物比较繁盛尤其是三叶虫。所以又称寒武纪为三叶虫纪,藻类较繁盛. 中期:鱼类为最盛。距今3亿年前,水生脊推动物开始登陆,出现了原始的两栖类,有了蕨类晚期:是两栖类的极盛时期,同时又出现了爬行类。出现了裸子植物并有了迅速的发展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1、寒武纪 自然环境(5.4亿-5亿年前) 地壳静止,浅海广布,气候温暖 生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出现两侧对称的躯体。古杯类,软体动物(双神经纲、腹足纲和头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类)、节肢动物(三叶虫等)、腕足类、腹足类和棘皮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门都已经出现。半索动物(笔石),海洋中海藻繁盛,陆地上地衣繁盛。脊索动物出现。 2、奥陶纪 自然条件(5-4.35亿年前) 浅海广布,气候温暖 生物 笔石类、珊瑚兴起 软体动物(头足类、菊石类、鹦鹉螺) 所有现生的棘皮动物的主要纲 无颌类脊椎动物出现(淡水无颚鱼) 陆生孢子植物出现 大量海洋动物灭绝。 3、志留纪 自然条件(4.35-4.1亿年前) 末期造山运动,局部干燥,海面缩小,陆地增多 生物 笔石类、珊瑚类进一步繁盛 无颌鱼类辐射; 裸蕨、陆生维管植物出现; 最早的陆生动物出现,海蝎(板足鲎)大量出现;最早的昆虫类和蛛形类; 有颌鱼类出现(盾皮鱼类,棘鱼类); 三叶虫衰退。 4、泥盆纪

自然条件(4.1-3.55亿年前) 海陆变迁,出现广大陆地,气候干热 生物 菊石出现;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最早的森林出现;主要的维管植物辐射; 蕨类繁盛、鱼类繁盛; 两栖类兴起; 昆虫开始具备飞行能力。 较多的三叶虫等海洋类动物灭绝。 5、石炭纪 自然条件(3.55-2.95亿年前) 造山运动,气候温暖湿润 生物 森林繁茂;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和真蕨大量出现; 最早的现代土壤出现; 裸子植物兴起; 蚯蚓、马陆、长脚蜘蛛、蜻蜓、直翅类、蜚蠊; 爬行类兴起、两栖类繁盛,昆虫适应辐射; 最早食花粉的昆虫出现。大量的鲨鱼。 三叶虫大部分绝灭; 6、二叠纪 自然条件(2.95-2.5亿年前) 造山运动频繁,气候干热 生物 蕨类衰退,苏铁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茂; 爬行类适应辐射(杯龙目、盘龙目和兽孔目),菊石类又一次辐射。 植物-授花粉者的协同进化开始。 三叶虫、海蝎等全部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83%的属灭绝,75%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 二、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特别是恐龙类的全盛时期 中生代的裸子植物也占优势,并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1、三叠纪 自然条件(2.5-2亿年前) 早期气候干燥,中后期气候温和,晚期湿热,地壳平静 生物 裸子植物成林(本内苏铁、苏铁、银杏、松柏等); 蜻蜓和直翅目的辐射;菊石第三次辐射。

地质年代

表1-8地质年代简表 ——据王鸿赖、李光岑《中国地层时代农》(1990)简化 者是相辅相成的,却不能彼此代替,因为地质年代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时间计算,而更重要的是地球历史的自然分期,力求表明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同位素地质年龄有助于使这一工作达到日益完善的地步。我们把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相应同位素年代值的表,称为地质年表,或称地质年代表、地质时代表。1913年英国地质学家A.霍姆斯提出第一个定量的(即带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地质年表,以后又陆续出现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提出的地质年表。目前比较通用的地质年表见表1-8。

此地质年表为一简表,按照生物演化阶段及地层形成的时代顺序,表中列出宙、代和纪,即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除去震旦纪、二叠纪、白垩纪等是二分外,其余均按三分法,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炭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法分为早、晚石炭世;至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如古新世、始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所有关于世的划分,此表一概从略。所有与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如太古宙形成的地层称太古宇,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界,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为寒武系,早、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下、中、上寒武统…,凡此本表也都从略。各个地质时代单位都标有英文字母代号,宙(宇)的符号采用两个大写字母,如太古宙(宇)的代号为AR;代(界)的代号也是两个字母,但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古生代(界)的代号为Pt;纪(系)的代号都是采用一个大写字母,如奥陶纪为O,志留纪为S,等等,这些代号都是各自英文名称的缩写。地质年表的各有关地质时代都列出“距今年龄值”,表的右侧列出与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演化阶段。关于地质历史演化的具体情况,将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予以介绍。 标题: 地质学基础: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l 17 18:03:50 2007), 站内 第十三章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距今4.09—2.5亿年,晚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上古生界,地层年代符号是Pz2。它划分为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距今4.09—3.62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泥盆系(D),该名来源于英国南部的德文郡(Devon),1839年A.塞奇威克和R.I.莫企逊命名,De-von日译泥盆,我国沿用。石炭纪距今3.62—2.90亿年,这个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石炭系(C),石炭纪是因其地层中含煤而得名,1822年首见于W.D.科尼比尔《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质报告》。石炭系二分性明显,下部以海相灰岩为主,上部以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沉积为主。因此,西欧把石炭系分为两个系,下部称狄南系,上部称西里西亚系。北美也是这样,1891年H.S.威廉斯把石炭系划分为下部的密西西比系和上部的宾夕法尼亚系。前苏联、中国和日本,均采用三分法,即石炭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相应地层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1979年中国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有些地质学者主张中国的石炭系也

公司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规定

公司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规定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规定 批准:秦立新 审核:黄献华 编制:孟令军 2009年04月 一、总则: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各部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部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和各类设备事故以及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进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时在控,使公司所属范围内所有生产区域、设备系统、部门、班组达到各个层面有人管有人负责的局面,依据公司相关标准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划分管理规定。 二、职责内容: 1. 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所属区域的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现象立即联系处理。 2. 检查所属区域现场在设备系统、土建、文明生产等方面,是否有长期存在的隐患或技术难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或方案,提交部门周生产例会进行讨论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3. 各部门在检查区域设立检查本,检查所属区域各岗位值班人员安全情况、劳动纪律及两票三制执行情况,检查设备系统运行情况,包括各设备系统运行方式是否正常及缺陷处理情况,检查文明生产情况。检查各设备区域落实各项工作是否执行和操作到位,查看定置是否符合要求,运行日志、记录本是否记录规范等。检查作业现场有无违章,安全工机具是否合格,外单位施工人员身份是

否符合要求。检查后,将检查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存在缺陷、发现问题等)在设备区域就地记录本上进行记录并签名。 4. 对长期停运、备用的或较偏远的设备系统,相关区域管理人员应根据工作安排、天气情况、停运时间长短及其所处环境状况,有针对性地定期检查其防寒防冻、防风、防水淹、防腐蚀、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等工作是否执行到位进行及时检查上报。 5. 重要设备缺陷和待机缺陷,相关区域管理人员须清楚该缺陷及针对该缺陷制定的防范措施,并对执行情况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6. 遇有特殊天气情况(大风、大雾、雨天、寒流、融雪、高温等)或特殊运行方式,所属区域管理人员应针对现场的薄弱环节进行预防性指导、安排和监督、检查。 7. 安全责任区人员还应对检查区域设备定期工作加强督促,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协调遇到的困难。 三、责任考核 1. 管理人员未按职责内容规定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一次考核100元,管理人员到现场后,只是走形式签名,未按照检查路线对现场进行检查,一次考核50元。 2. 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区域值班员不清楚,按照有关标准考核值班员及班长50元。若部门主任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相关区域管理人员不清楚,按照规定考核相关区域管理人员100元。 3. 重要设备缺陷或待机缺陷及遇有事故处理、重大操作、其它特殊情况,相关区域管理人员不清楚考核100元,若造成后果按照公司相关标准条款进行考核。 4. 对长期停运、备用的或较偏远的设备系统,相关区域管理人员不清楚工作安排、停运时间长短及其所处环境状况,未定期检查其防寒防冻、防风、防腐蚀、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等工作是否执行到位等情况,按照公司相关标准进行考核。 5. 因责任不到位构成严重后果者,按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标准》执行。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日本国概况知识点归纳

1.日本的总人口长期保持在1亿2000万人水平上。 2.日本国家的国歌是君之代。 3.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正式名称是日章旗。 4.富士山海波3776m。 5.日本最长的河流是信浓川,全长376公里。 6.日本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0平方公里。 7.日本第一条新干线是1964年开通的连接东京和大阪的东海道新 干线。 8.日本的国花是樱花。 9.构成日本国土的4个主要岛屿的名称是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 岛,九州岛。 10.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8万平方公里。 11.日本人际交往的特点:日本人的语言表达[1.爱沉默的日本人。2. 委婉与模糊的表述。3.异常丰富的“待遇表现”。4.随口附和。]注意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12.日本料理被称“五味五色五法的烹饪”,所谓“五味”是指酸甜苦 辣咸,五色是红黄白绿黑五色,“五法”是指生吃,炖,煎烤,油炸,蒸等五中烹饪方法。 13.1月15日为成人节,他们往往穿上正式的和服出席。 14.确定2月11日为古代天皇政权建立的日子,就把此日定为纪元节。 1969年通过政令把2月11日定为“建国纪念日”。 15.现代日本人把婚礼形式分为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和与宗教

无关的仅邀请父母亲友同事等列席的人前式。 16.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 永远放弃把依据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驶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7.现代日本的主要政党有:自由民主党,民主党。 18.日本中央政府内阁,县知事,市市长,北海道知事,府知事。 19.2004年又通过了7项“有事法案”。“有事法案”标志着日本重新 主张宪法明文规定放弃的交战权,在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乃至南海等广阔的东亚发生紧张局势时,日本军队可以和美军共同介入。 20.终身雇用原则,是指企业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员工,一旦决定雇 用,就会长期在该企业工作,原则上可以到退休为止。与之有关的是,企业实行内部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且有计划地让员工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增加业务经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21.2006年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 日本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年发行量约6970万份。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种报纸中,有《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中日新闻》排在前五位。 22.日本广播电视产业分为以日本放送协会(NHK)为代表的公营电视 媒介和以日本民间放送联盟(NAB)为代表的商业电视媒介等两大体系。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a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另一种是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相对地质年代虽然不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许多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河谷切割、沉积岩形成、岩层的变形等。都可以根据最简单的原理,确定其有关岩石记录的相对新老,地质学确定岩石相对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述基本规律或方法: (1)地层层序律 在地质历史中的每个地质年代都有相应的沉积岩层(部分地区还有喷出岩)形成,这种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都是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即叠置律。根据地层层序律便可将地层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 (2)生物演化律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其遗体和遗迹可保存在沉积岩层中,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所充填或交代(石化),形成化石。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或生物化合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 (3)岩性对比法 岩性对比法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似的。 (4)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表word版本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 化表

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 2004-06-29 20:47:51 地质科学家说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方法等。根据鉴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在格陵兰岛西部戈特哈布地区发现的阿米佐克片麻岩,年龄约有38亿岁。而太阳系的碎屑,年龄都在45亿~47亿年。因此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面员大都在同一时期形成。 依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办法,地质学家将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时间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 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 距今24亿~6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距今6亿~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距今2.5亿~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 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现已该称和)和。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基础,主要是,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和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和。 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亿年前,结束于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尤其是、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曰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 战国六十六国: 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 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 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 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美浓、伊势(志摩) 申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 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弹 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 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 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曰向、大隅 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 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曰向国、丰后

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山阳道+山阴道(偶不喜欢用中国这名称)280万石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弹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所谓的“关东八国”,实际上并不在五畿七道的划分之。室町时代,幕府将军为了强化在关东地区的管辖,在镰仓设立了关东将军一职,管辖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下野、上野、常陆、伊豆和甲斐十国,这才有了比较模糊的“关东地区”的定义,而到了江户时代,拿掉了伊豆和甲斐,剩下的关东平原上八国才被统称为“关八州”。如果硬要把关东八国套在五畿七道里的话,应该是下野和上野两国属东山道,其余则属东海道。 其次,东北地区的奥州,其实是专门指陆奥国的,也就是今天的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个县,所谓的“羽前、羽后”实际上已经是出羽国了,也就是所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