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江口之殇

珠江口之殇

珠江口之殇
珠江口之殇

珠江口之殇

东莞市虎门镇新湾是珠江口渔民聚集地,这里海水发黑,鱼类基本绝迹,渔民面临生存困境。■本报记者杨昱实习生郑若岚汤凯峰珠三角报道

东莞虎门镇沙角,珠江入海口的堤边有大量污水,入夜即被抽入海水中。

珠江口出海渔船数正逐年递减。

千百年来,珠江口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捕捞方式,正被迫悄然改变。

■随着地处珠江口的虎门成长为世界级制造中心,珠江口海域却成为我省污染最严重的海域,鱼虾减少,数万渔民面临生存困境

■一个70多万人口的小镇云集电镀、染织等重污染企业,环卫工人却屈指可数,重金属污水裹挟大量垃圾、生活污水直排珠江口

■受困污染之痛,省市行动投巨资铁腕治污,但专家警示,仅靠“运动式”整改难以“长治久安”,持久计划与出色执行力是关键

6月,太阳直射点趋近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一年阳光最闪耀的时候。

30岁的吴志明抱着2岁的儿子,站在虎门长堤路的家中,遥望珠江口星星点点的渔船。阳光打在他的脸上,吴志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一艘牌照为粤莞2931的中型渔船,安静地停靠在珠江岸边,江水泛着残渣,船上门窗紧锁,桅杆下垂。

两个半月的休渔期略显漫长,渔民吴志明与他的渔船,正休养生息,静候下一次出海捕

捞的号角。

虎门地处的珠江口,是中国最早实行休渔的地段之一。2009年,休渔时间比之前延长15天,休渔船只范围大幅扩大。

休渔,以及延长休渔期扩大休渔船只范围背后,既是防止过度捕捞,更是对日益严峻的珠江水污染作出的无奈妥协。

5月底出炉的《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8年我省近岸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1420平方公里,比前一年增加650平方公里。近岸污染海域面积为10620平方公里,比前一年增加1310平方公里。

地处虎门的珠江口,被视为珠江出海口的代表,可管窥整个珠江的污染现状。

珠江口“渔殇”

随着珠三角城市群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全球制造中心”,珠江口边上工厂逐渐林立。在社会财富骤然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衍生品。珠江口海域鱼量的迅速减少,成为影响当地渔民生计的头等大事

身为渔民,不消说,自有一身“浪里白条”的游泳本领。“游两个来回没问题。”吴志明显得有些骄傲。生在宽阔的珠江口,江上往来的渔民,哪一个不是游泳高手?

但对于吴志明2岁的儿子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接受一个尴尬的现实———当渔民,不善游泳。“水太臭了,没法游。”吴志明说。

在吴志明记忆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虎门长堤路边的珠江出海口,海水还很蓝。多少个日落黄昏,潮水初退,他与伙伴们,卷起裤腿,赤脚踩在海边沙滩上,既嬉戏,又能捡到色彩

缤纷的贝壳,还有池鱼、马鲛、红三鱼、马鲚鱼等鲜活生物。

光阴荏苒,珠三角城市群也在以惊人速度成长,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工厂逐渐林立,在社会财富骤然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衍生品:

珠江水渐渐变黑了,水中肉眼看不见的金属污染悄然多了,鱼虾慢慢少了……

如今在退潮的沙滩上,孩子们依旧赤脚嬉戏,但是,再没了鲜活的各种鱼类,甚至连螃蟹都找不到了。潮水退后,剧烈的咸腥味袭来,让当地渔民颇为不适的是,咸腥之外还有臭味,“那是工业污染带来的味道,潮水退后,寸草不生”。

不管是赤脚拣鱼,还是特殊臭味对于吴志明这些渔民来说,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珠江海域鱼量的迅速减少,才是影响生计的头等大事。

沙角向上500米路程,就是太平水产农贸码头。

夜幕降临,43岁的李金福幽幽地点燃一支香烟,然后,与妹妹一起开始分钱。李金福是“鱼贩子”,他与妹妹一家合伙开着舰艇在海上购鱼,然后,每天在太平水产农贸码头摆摊销售,两家人分工协作。

从“买方市场”变为了“卖方市场”,是李金福入行10年来最大的感受。以前,他的鱼卖到东莞或虎门各个酒店,那时鱼多,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还得看酒店买家脸色。但是,最近这些年,渔民逐年减少,捕鱼量却不见涨,而社会上对海鲜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在休渔期及其前后,许多酒店更是排队等着购买。

“地位提高”带给李金福的,更多的是苦涩而非快乐。10年来,他依旧是两艘舰艇,一艘木船,没有大的发展,而收鱼量却细微地在萎缩。

吴志明是李金福的客户,他们都是老新湾人。新湾,在东莞是渔业的象征。当年捕鱼业兴旺时,它曾是一个独立的镇,如今,伴随着渔业日渐萧条,它也并入虎门,成为虎门镇的一个区。

“新湾变迁,见证东莞渔业兴衰。”虎门镇海洋与渔业办公室主任郭润堂,既是老渔民,也是老新湾人。他认为,“东莞渔业的兴衰,则与珠江口污染紧密相连”。

“一年要换三个螺旋桨”

事实上,电镀、染织等工厂带来的土壤污染,或地下水污染,以及河水中的重金属污染,难以用肉眼判断,其实危害更大。这也是沿海渔民生存越发艰难的原因

新湾在东莞市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东连长安,北接虎门,西、南两面濒临珠江口,毗邻港澳,是东莞市渔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11239人,其中从事渔业生产有10900人。

但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如今,新湾大小渔船,只有400来艘,远不及当年。“一年要换三个螺旋桨”。吴志明介绍,2000年之前,他家的船10年不换螺旋桨,一个铜制螺旋桨价值1万多元,现在每年换3个,成本就多花费4万多元。

为何频繁换桨?“腐蚀得厉害。”铜制螺旋桨经过“工业海水”浸泡,使用寿命缩短10倍。

珠江口渔民的命运变迁,折射出珠江水质改变的惊人现实。

马军,《中国水危机》一书作者,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早在1996年,当时还供职于国外一媒体做记者的马军就到过东莞考察。“黑水”、“水上很多漂浮物”———马军这样回忆当时他看到珠江的第一印象。

虎门有条运河,叫东引运河。东引运河的河道垃圾,见证着生活污水对珠江口的真切影响。

虎门镇环卫所透露,打捞的东引运河虎门段河道长10200米,面积大概有3万多平方米,六个人分两班,各负责一段河道,每天都要巡查。工人每天从东引运河水闸起,沿运河到卢屋和新湾高架桥下进行河面清污,打捞出垃圾近十吨。垃圾打捞起来后,先运到附近的垃圾中

转站,然后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装车送到大岭山垃圾处理场处理。

镇内老城区、商业中心区、工厂区等地段运河水面的漂浮垃圾特别多,其中大部分是泡沫饭盒以及塑料袋,环卫所已经确定从黄河时装城到富民批发市场这段河道是工人重点打捞区。

东引运河流过虎门就直接流出海,上游经过东莞很多镇区。“即使我们每天打捞,河水还是很脏”,打捞工人说,只要沿途的垃圾都处理得差不多了,他们的清理工作就好做很多。每年光打捞垃圾这一项花费就达10多万元。

虎门不过100多平方公里,却有50多万外来人口,加上本地居民,这块土地上竟然生活着70多万人。根据有关专家估算,按每天每人5公斤的生活污水量计算,70多万人口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至少在3500吨以上。

据东莞市环保局虎门分局负责人介绍,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的虎门镇有1400多家服装企业,8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就有污染严重的电镀、染织等企业,9个人要管理1400多家企业的排污,难度很大。

虎门镇不过是多个珠江三角洲镇区之一,其他镇的污染状况,与此大同小异。

河流流淌,河水污染是最明显的。然而事实上,这些工厂带来的难以用肉眼判断的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河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其实危害更大。这就是沿海渔民生存越来越艰难的原因,“鱼也生存不下去了。”马军说。

2/3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

《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珠江口近几年来一直是我省污染最严重的海域,并成为继渤海湾后全国第二个污染最严重的海域,荒漠化趋势在扩大和蔓延

今年5月,记者多次在深圳蛇口、东莞虎门、珠海磨刀门等地段采访。站在岸边,观望大海,一样的苍茫,一样的辽阔。偶有海船在近海来回,鸣声悠长。但珠三角一带海域,却面临不同的污染。

公开的环境监测报告也印证了记者的这一印象。

近6年的监测表明,珠江八大出海口污染物年入海总量都保持在200万吨以上,致使珠江口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广州、东莞、中山几乎全部近岸海域被严重污染,深圳西部海域、珠海部分近岸海域也被严重污染。

《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珠江口近几年来一直是我省污染最严重的海域,并成为继渤海湾后全国第二个受污染最严重的海域,荒漠化趋势在扩大和蔓延。

这份公报还提供了一连串数字予以论证:

2008年监测的97个排污口,与2007年相比,排污河污水年入海量增加12.6%。

珠三角沿岸海域仍是入海污水的主要接纳海域,占全省入海污水的77.5%。

97个入海排污口中,61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

我省入海污染物总量的70%以上仍是入海陆源污染物。

部分入海河流污染物长期超标大量排放,导致近九成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严重污染,邻近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底栖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今年6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态学博导杨中艺教授透露,2007年的52周中,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达到三类水(即基本未受污染)的时间只有一周,也就是说有98%的时段广州人喝的是受污染的水。

本报今年5月21日也曾报道,由于水源地水质极差,广州西部守着珠江没水喝。

而据同城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珠江下游被“赶尽杀绝”的重污染行业,居然在珠江的上游“咸鱼翻生”,导致广州的取水口一改再改。

水资源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更进一步的积极环保措施,广州的下一个取水口可能将

延伸到珠三角区域之外。

而广州人“守着珠江没水喝”只是珠三角生态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

中国水污染地图是我国首个环保公益数据库,主持开发者马军说到珠三角企业的污水排放,他形容是“触目惊心”,认为“全球制造中心”既是珠三角的荣耀,同时也使得这个地区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马军调查,最近几年,长三角等经济圈,其企业的污水排放都比珠三角好很多。“这可能与珠三角发展比较早有关系”,马军认为,广东发展开风气之先,很多企业是率先崛起,但是,其设备相应老化,排污能力比不上后来发展起来的企业所采用的新型设备。

在他看来,目前广东搞的“双转移”,恰好是更新设备并加强环保执行力的契机。

“运动式”整改难“长治久安”

有水资源专家表示,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更需要体制层面,持久的计划与出色的执行能力,仅仅依靠“运动式”的整改,难以从根本上“长治久安”

“珠江水在慢慢变好。”这是在穗生活多年的刘晨对珠江的总体印象。

刘晨的正式身份是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是国家水利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下属单位,办公地点就设在广州市天寿路。

实际上,广州几年前就加大了对珠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这些努力包括:污水处理、完善管网、河涌截污、清淤补水等。特别是几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兴建,使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大为改善。目前珠江治理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在珠江两岸投入大笔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

珠江流域流经多个省份。据刘晨介绍,在云南境内,珠江水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染,流经

广西,则遭受到大量洗煤水侵袭,在广东,则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并重。2000年以后,生活污水的比例大过工业污水。目前,广州等城市一直在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但是,这并非一日之功。比如广州一些老城区,地下管网建设不全,地下水混同雨水直接流到河涌,增加了治理难度,要想彻底治理,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如果从整个珠江流域来看,流域水量充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刘晨表示,从整个流域的工业布局来考虑,布局下游,显然比选址上游更好,“下游直接抵达海洋,影响远远小于上游”。

即将迎来亚运带来了新的的契机。在迎亚运的口号下,广州启动“每天一个亿”的重大举措,投400亿元巨资治理河涌。有水资源专家表示,像广州这样相对发达的城市,要改变城市环境,完全具备相应经济实力,而且,恰好又遇到重大契机。但是,有的城市有实力,却并没有相应“契机”,所以,对于环境的保护及改善,更需要体制层面上持久的计划与出色的执行能力,仅仅依靠“运动式”的整改,难以从根本上“长治久安”。

所幸的是,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在推动省政府跟珠江口河口地市签订海域环保责任状,将对这些地市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逐年削减的严格制度。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也已于今年3月底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7月1日正式实施,省海洋与渔业局将与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建立完善海陆联动协调机制,实行专项整治,打击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

同时,省海洋与渔业局正在着手编制《珠江口海域生态整治和修复工程规划大纲》,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立项。

遭受珠江污染切肤之痛的各地市也在行动。

为改善东莞与深圳两市界河、跨界河污染情况,目前东莞在石马河流域规划建设11座污水处理厂,投资6.20亿元;配套截污管线总长147.5公里,投资8.40亿元。

针对深圳河、布吉河污染备受市民诟病,多年治理成效不明显问题,本月深圳市环保局对10家重大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曝光。

■珠江档案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

珠江有八大出海口,从东向西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西边注入的有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

治水策论

重金治污

引发悖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珠江口海域的污染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5月,在发布《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时,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对外界表示,与渤海湾污染受到国家和有关省份的重视相比,愈演愈烈的珠江口污染受到的重视依然不够。“省市应拿出资金、保护办法来对珠江口进行切实整治。”

广州最近“每天投入一个亿”的大手笔,明显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未来的水质改变,值得期待。

如果把治污的方式分为“事前防污”和“事后治污”两大类,就不能不承认,对河流污染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应该是对污染源———相关工厂的“关、停、并、转”,即“事前防污”;但目前的治理方式却大多属于“事后治污”,即走的仍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

《中国水危机》一书作者马军认为,污染问题治理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社会各种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事后治污”成为各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污水处理厂的设立对污染企业来说并不构成威胁;对政府来说这样做治理起来见效较快,而比起执法关停来难度也小;唯一的一个不足就是要普通的纳税人多出钱。所以各种社会利益在治理污染问题上博弈的最终结果是由最弱势的一方———普通民众来承担最大的成本,而在此前的水污染过程中,普通民众其实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东莞也是大笔投入。据广东环保系统一名官员私下表示,珠海与东莞两个城市的环保

现状,发人深省。最近10多年,东莞是整个珠三角制造污染最厉害的城市之一,大量废水废气,给东莞以及珠江带来了巨大危害,而珠海多年来,致力打造旅游城市形象,是珠三角对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之一。珠江八个出海口,靠近虎门的东边四个出海口,污染明显高于靠近珠海的西边四个出海口。

“站在环保的角度,对比之下,我们显然不赞同东莞原来的发展策略。”该环保专家说,但最近两年,东莞投入数亿元,建立了好几十个污水处理厂,再加上轰轰烈烈的“双转移”,他判断,要不了几年,东莞的环保治理,将明显超过珠海,“这是个悖论,难以摆上台面讨论”。

这个“治污悖论”却引发我们的深思———除了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取得财富,难道我们没有别的出路?

“先污染、后治理”究竟是发展的规律,还是沉痛的教训?

本版图片:黄宗治曾强摄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咸潮灾害已成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农业用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比往年来的更早、持续时间增长、上溯影响范围趋大、强度趋于严重[1],给珠三角城市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危害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防总被迫实践“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水库水量统一调度,以增加枯季河流径流量压咸补淡。但由于调水距离上千公里,增调水量几亿立方米,这种远距离大规模调水面临着代价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等问题。从水环境演变角度,珠江三角洲的咸潮灾害防治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问题。因此, 开展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探讨及基于主因的防治对策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科学认识,进而为珠三角咸潮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一、咸潮与咸潮灾害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指含氯度大于河水含氯度并随潮流涨落进退于河口区的潮水,它是高矿化度的海水因引潮力作用而倒灌进入河道与河水相混合的结果[2]。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因此,咸潮的本质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咸潮入侵的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供水危机,形成咸潮灾害[3]。即咸潮从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现象转变为处于非平衡的灾害现象。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即为一升河水中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毫克数量。一般而言,咸潮灾害发生的指标衡量为河水咸度超过供水水源咸度上限250 mg/L。 二、珠江三角洲水文和咸潮演变概况 珠江三角洲河涌交错,水网相连,大小河道324条,河道总长约1600km,网河密度0.81~0.88km/km2,是世界上网河密度最大最复杂的三角洲之一。珠江三角洲网河年均承泄西江、北江和东江径流量3004亿m3,谭江等其他河流的径流量256亿m3,其中流经广州地区的径流量约1141亿m3。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但由于河宽、水深较大,纳潮容积大。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0.27kg/m3,全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8870万t。 在有潮汐作用的河口会形成“三界”,既潮区界、潮流界和咸水界。潮波从河口向河流上游传播,引起水位变化的上界称为潮区界;引起水流向上游流动的涨潮流所能达到的上界称为潮流界;盐度大于0.3%的冲淡的海水侵入的上界称为咸水界。“三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潮汛的强弱而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正常情况下,由于河流带来泥沙的不断淤积,珠江三角洲及河口都会向海淤长,“三界”也随之向海推移,但自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和地区城市化以来,这“三界”在枯季的活动范围都已经向陆“反向”迁移,咸潮活动范围比以前上推了约15~20 km (图2)[4]。实测资料表明,与平水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含氯度为0.25‰的咸潮界大旱年时上移约13km,常年咸水界上溯约4km[2]。因此,近年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已从天然水文现象转变为人为影响下的咸潮灾害。 三、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因素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两者为咸潮入侵的根本动力因子。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 1、潮流影响 潮汐是咸潮入侵的主要“动力源”。天文潮潮汐动力影响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受太阳及月球引力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珠江三角洲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均有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珠江口水域交通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和人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珠江口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与人员。 珠江口水域是指珠江口21°48′00. 0" N 纬度线以北,113°07′00. 0" E 经度线以东,ll4°20′00. 0" E经度线以西和黄埔水道ll3°25' 36. 0" E经度线以东,铁桩水道ll3°28' 00. 0" E经度线以东的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范围°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图广东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驾驶台值班 遇有下列情况,船长应当在驾驶台值班,必要时应当直接指挥船舶: (—)船舶进港、出港、靠泊、离泊时; (二)航行中能见度不良或遇有恶劣天气和海况时; (三)发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 第五条富裕水深 (—)船舶应保留足够的富裕水深; (二)在马友石灯船至南沙港区广州港出海航道41 号灯浮)之间水域航行时, 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2 %;在南沙港区以北水域航行时,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0% 。 第六条主航道航行 (—)船舶在主航道航行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航道外缘行驶。 (二)船舶因靠泊或离开码头、锚地、系船浮筒等不能遵守前项规定行驶时, 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谨慎驾驶,主动避让,不应妨碍顺航道航行船舶的正

常航行。 (三)吃水3 米以下的船舶,应在小路推荐航路或主航道一侧的灯浮连线20 米外或航道边线50米外水域行驶,不应妨碍主航道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四)吃水3 - 5 米的船舶可使用主航道,但不应妨碍主航道其他船舶的正常航 行,当遇有限于吃水的船舶驶近时应主动避让,及早驶离至本船右舷一侧的航道边线50米外或灯浮连线20米外的水域行驶。 第七条交叉相遇 两艘船舶(机动船)在下列交汇水域交叉相遇有构成碰撞危险时,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他船应协助避让: (—)大濠洲航道与铁桩航道; (二)赤沙航道与新沙航道; (三)莲花山东航道、莲花山西航道与坭洲头航道; (四)粤海小虎油库航道与大虎航道; (五)珠江电厂航道与川鼻航道; (六)伶仃航道、川鼻航道与矾石水道; ( 七)伶仃航道与铜鼓航道; (八)水道河口与主航道。 第八条横越 船舶横越航道时,应主动避让顺航道航行船舶;船舶在横越航道前,应观察周围环境,确认无碍他船航行时,方可横越航道,并在横越前鸣放一长声,以引起他船注意。 第九条追越 禁止船舶在黄埔航道、大濠洲航道、莲花山东航道、莲花山西航道以及各航道转弯处、桥区水域追越他船。 第十条掉头 他船与掉头区内掉头的船舶会遇时,应主动避让掉头船舶;正在掉头的船舶应当注意周围环境。 船舶在掉头区以外的水域掉头时,应当注意周围环境,不得妨碍他船的正常航行。

珠江口水域注意事项

珠江口水域注意事项 珠江口水域,海事部门规定的地理覆盖范围为113°32′00″E~114°24′00″E与21°55′00″N~22°20′00″N连线内水域。在航海的实践中,往往把从蒲台岛开始至马友石灯船之间的水域称之为珠江口水域。 此段水域是水上交通繁忙区域,从2004年6月1日起实行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定线制》有多航路交叉,水道纵横交错,港口密集,在该水域有多条船舶航路产生多种方向的交叉。 大濠水道定线制有四条分道通航段,加上现有的香港大屿山快速船东段分道通航段,共有5条分道通航段的航路交叉,交通流状况复杂。为了解决多条航路交叉的问题,避免船舶交叉碰撞,设立了第三警戒区,警戒区内设有半径为80米的“安全岛”,要求船舶穿越警戒区时,围绕“安全岛”逆时针航行。担杆水道定线制与香港东博寮水道分道通航航路也形成交叉,第二警戒区就是为解决两条分道通航航路的交叉而专门设置的。在警戒区中心设置灯船,为了使船舶易于辨明大濠水道定线制警戒区“安全岛”的位置,在警戒区中心设置1艘安装有雷达应答器的灯船。 现以船舶西行为例,过蒲台岛之后,由东博寮水道进入香港水域的船只多为大型船舶,由于受到龙鼓洲西水道水深的制约,驶往深圳赤湾港的大型船舶也借道东博寮水道由龙鼓水道进港。所以,驶经东博寮水域外侧时,要严格遵守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的规定,行驶在自己的航线上,遇有从东博寮水道驶出的大型船舶,应根据《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避让,必要时慢车等让,同时可以保持香港海事的CH 12频道守听,密切注意出口船舶的动态。这里也是海事高发水域,具体原因也就是交叉船舶互相争行,因为西行船是规则上规定的让路船,所以应主动避让出口船,以免出现紧迫局面。在遇有香港水域涨潮时,停泊在担杆列岛内侧的锚泊船也要依次进港,应特别注意其抢头。驶过东博寮水域之后,应当注意东行往南丫岛抛锚的船舶,及早与之联系,确定会让意图。 有些西行船舶在过外伶仃岛之后,向左转向进入桂山锚地或外伶仃岛的大型船舶锚地抛锚,追越时要尤其谨慎,做到提前联系,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追越。 再往西船舶驶经东南报告线。即以桂山引航锚地中心点(22°07′54″N/113°46′50″为圆心,半径10海里,从担杆水道(22°08′54.5″N/113°57′30″E)至东澳岛西南方附近水域(22°00′16″N/113°40′00″E)的圆弧线。在实践中,把它设为一个经度:即113度57分东经,船舶应当用VHF CH 09频道向桂山交管报告自己的信息和动态。 进入大濠水道东南段的第四分隔带北侧通航分道,航向306度,转向进入前可把大鸦洲灯桩为参照,同时应注意从第四分隔带南侧出口东行的船船,进入第三警戒区时,将航路1号灯船(即习惯称的桂山灯船)置于左舷,靠警戒区右侧半圆航行进入第五分隔带东侧通航分道,航向348度,再经大濠水道北段驶往广州或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通过第五分隔带北侧端部时,应将航路2号灯浮(红白竖条相间球形望板,装雷达反射器(3米标))置于左舷。在第三警戒区航行时,应注意从第三分隔带东侧通航分道进口的船舶,以及经第六分隔带、大屿山快速船分道两侧通航分道穿越第三警戒区的高速客船。 在由分流角驶入珠江水域的过程中,会与进入深圳的船舶航向形成交叉,此时应当确定会让意图,谨慎避让。此外在渔汛期,还要注意在航道中穿越的拖网渔船。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前言: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指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干旱时间延长,气候极端事件在增加,珠江三角洲河口近20 年的大规模河道非法采砂现象猖獗,咸潮入侵日趋严重。为解决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研读10篇相关文献,对咸潮的形成、影响因素、活动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咸潮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咸潮的形成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1] 咸潮的形成主要与潮汐和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涨潮时潮汐动力的作用,使海水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同时若降水量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海水上溯距离加大,咸潮出现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大。因而,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2] 笔者认为,咸潮的形成固然与潮汐和天气变化有重要的关系,然而,河流的补给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若河流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由于地下水比较稳定,所以河流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咸潮的出现季节。 二、咸潮的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2.1.1天文潮汐作用 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由于天体间引力作用引起的潮汐,尤其是朔、望前后,太阳与月亮的引潮力合在一起,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平时大得多,加剧了咸潮的影响程度。如2006年6月,珠江广州段出现了90年代以来最壮观的天文大潮,珠江的最高潮位答277m,使得珠江三角洲抗击咸潮的形势变得格外严峻。[3] 2.1.2河流的水文地貌 以磨刀门河流为例,前人研究表明,上游河段河床高程降低、河槽容积增大、河床纵比降减小,口门区河床水域面积和河槽容积减小、泄洪深槽展宽、加深都是导致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4] 径流是影响咸潮上溯距离最直接的因素,它直接阻碍潮波向上游的传播,消耗潮波的能量。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 2.1.3天气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持续的干旱使河流得不到该有的补给。此外,干旱还导致了水库蓄水量锐减,放水冲咸的功能也被极大地限制。 风对咸潮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研究发现,珠江口咸潮的发生对应着风向偏东,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关于印发《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的通知 粤海事通〔2010〕7号 各直(附)属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试行)》(粤海事通〔2002〕37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2010年1月7日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珠江口水域交通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和人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珠江口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与人员。 珠江口水域是指珠江口21°48′00.0″N纬度线以北,

113°07′00.0″E经度线以东,114°20′00.0″E经度线以西和黄埔水道113°25′36.0″E经度线以东,铁桩水道113°28′00.0″E经度线以东的广东海事局管辖水域范围。 第三条主管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驾驶台值班 遇有下列情况,船长应当在驾驶台值班,必要时应当直接指挥船舶:(一)船舶进港、出港、靠泊、离泊时; (二)航行中能见度不良或遇有恶劣天气和海况时; (三)发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 第五条富裕水深 (一)船舶应保留足够的富裕水深; (二)在马友石灯船至南沙港区(广州港出海航道41号灯浮)之间水域航行时,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2%;在南沙港区以北水域航行时,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0%。 第六条主航道航行 (一)船舶在主航道航行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航道外缘行驶。 (二)船舶因靠泊或离开码头、锚地、系船浮筒等不能遵守前项规定行驶时,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谨慎驾驶,主动避让,不应妨碍顺航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咸潮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应及时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简介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简介 广东海事局局长汪湘涛 尊敬的洪部长、游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现在,我代表广东海事局就《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以下简称《定线制》)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定线制》制定过程 1999年底,全国通航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广东海事局负责制定《定线制》。我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组织系统内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在航海界专家的帮助下,利用广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对珠江口船舶交通流进行全面观测,进一步摸清了船舶航行规律,研究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于2001年底制定了初步方案,并几番斟酌,反复修改,期间,交通部领导多次对此项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求;交通部海事局自始至终关注《定线制》的制定,多次派员对我局进行指导,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方案。 制定工作还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定线制》水域内的锚地调整得到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的及时批复,保证了《定线制》的顺利实施。 我局与香港海事处就《定线制》制定工作开展了密切的合作。

自2000年起,在粤港海事定期联系会议上,双方就《定线制》设定方案、公布方式、执法检查、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磋商;还多次召开双方专题研讨会,对方案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协商。 《定线制》制定得到了港航单位、有关部门、航海教学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广东省交通厅、广州港务局、广东省航海学会、大连海事大学、广州远洋公司、广州海运集团等单位对《定线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多次派专家协助我局的工作。本《定线制》凝聚了航海界许多专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二、《定线制》简介 《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定线制和大濠水道定线制两部分组成。 (一)担杆水道定线制 担杆水道定线制由两段分道通航段和两个警戒区组成,第二警戒区与香港东博寮水道分道通航段相连接。 担杆水道定线制分道通航段的分隔带宽度0.5海里,分隔带两侧各0.5海里水域为通航分道。北侧分道定为西行通航分道,南侧分道定为东行通航分道。 设定的两个警戒区,即第一警戒区和第二警戒区,第一警戒区为半径1.2海里的水域,第二警戒区为半径1.7海里的水域。 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向香港海岸一侧的界线与邻近香港海岸之间的水域定为沿岸通航带。

赤潮与咸潮相关知识总结

赤潮与咸潮相关知识总结 一、赤潮 (一)含义 “赤潮”,它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二)分布 我国分布的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三)成因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1、自然原因: 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多,导致近海、港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了养殖水域。 ④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 (四)危害 1、赤潮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 当赤潮发生时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赤潮破坏了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3、赤潮危害了人类健康。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 (修订) (参考海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图80823、80830号,海图参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和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制组成,包括分隔带、通航分道、沿岸通航带、警戒区和环行道。 1.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 1.1分隔带 1.1.1第一分隔带 设在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范围内,宽度为0.5海里。 (1)22°08.300′N/114°20.236′E (2)22°08.300′N/114°15.508 E (3)22°07.798′N/114°15.508′E (4)22°07.798′N/114°20.236′E 1.1.2第二分隔带 设在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范围内,宽度为0.5海里。 (5)22°08.300′N/114°11.776′E (6)22°08.300′N/114°06.450′E (7)22°07.798′N/114°06.450′E (8)22°07.798′N/114°11.776′E 1.2通航分道 通航分道的宽度为0.5海里。 1. 2. 1第一通航分道 由(9)、(10)和(1)、(2)地理位置连线之间的水域为西行通航分道,船舶主流向为270°(真方向);由(11)、(12)和(3)、(4)地理位置连线之间的水域为东行通航分道,船舶主流向为90°(真方向)。 (9)22°08.802′N/114°20.491′E (10)22°08.802′N/114°15.345′E (11)22°07.296′N/114°15.345′E (12)22°07.296′N/114°20.491′E 1. 2. 2第二通航分道 由(13)、(14)和(5)、(6)地理位置连线之间的水域为西行通航分道,船舶主流向为270°(真方向)。由(15)、(16)和(7)、(8)地理位置连线之间的水域为东行通航分道,船舶主流向为90°(真方向)。 (13)22°08.802′N/114°11.939′E (14)22°08.802′N/114°06.450′E (15)22°07.296′N/114°06.450′E (16)22°07.296′N/114°11.939′E 1.3沿岸通航带 担杠水道分道通航制向香港海岸一侧的边界与邻近香港海岸之间的水域定为沿岸通航带。 1.4警戒区 1.4.1第一警戒区

2016年广东省第六届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高中组 有答案(2016.3.31)

2016年广东省第六届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的冬奥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图1中甲、乙两城市都也曾经举办冬奥会。读 图1完成1~3题。 1.从甲城到乙城 A . 自驾游的最短距离大于900千米 B. 民航客机(时速约800~1000千米)飞行时间要3小时 C.甲先看到日出,两地相对高度大于2000米 D. 逆河而上,海拔逐渐升高后下降 2.甲城的自然植被特殊,属于温带雨林,降水量超过1000mm , 40%以上集中在冬季,与此相关的大气环流状况是 A.冬季盛行西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B.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风 C.冬季盛行西南风,夏季盛行西北风 D.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甲 乙 图 1

3.乙城的冬奥会首次将速度滑冰安排在室内冰场进行,并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控制的人工造雪机,北京2022年也将使用人工造雪。与之相关的原因是 A.人工造雪时只需要提供充足的冰晶和低于0℃的气温,目前技术成熟,成本低 B.由于专业比赛对雪场有较特殊的要求,目前所有国际雪上赛事均需要人工造雪 C.人工造雪能控制温度始终低于0℃,增加赛场的储冰量,保证滑冰冰面质量 D. 速度滑冰的赛场需要地形起伏小,水库储水量大地方,方便人工建场造雪 云贵高原北部某东西向河谷地区的河谷深切,最低海拔仅695米,谷坡陡峭。图2显 示河谷内房屋分布,图3是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措施。据此完成4~6题。 4.该河谷素有“内陆热带飞地”之称,据此推断 A.河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仙人掌等热带干性植被生长茂盛 B. 该“飞地”的产生原因地形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所致 C.1500米以下谷地土壤的酸性比高海拔地区的强 D. 河谷植被群落空间成层结构中,覆盖率最高的是草本植物 5. 该地区农作物生产有个有趣的现象:作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生长时期:相邻的耕地有的玉米才刚发芽,有的已经开花,还有的已经收割。这充分表明 A. 冲积扇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B.河谷地区的热量充足 C. 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特点显著 D. 一年三熟,市场需求大 6. 图3中该工程措施的作用主要是 A. 泥石流排洪沟,保持水土 B.跨流域调水,保障下游城市用水 C.陡坡拦截泥石流的淤地坝 D. 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渠道 图 2 图 3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

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公告第1号 2006年3月18日)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简称“定线制”)自2004年6月1日试行以来,对于建立良好的海上交通秩序,防止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定线制”在保障航行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航运发展的作用,我局对“定线制”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一)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制原第3警戒区改为环行道,船舶通过该区域时应逆时针环绕航行。 (二)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第2警戒区中心位置调整为22°08.049′N/114°13.642′E,其半径调整为1.75海里。 (三)定线制通航分道所有位置以各点连线形式描述。 上述修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定于2006年3月31日起正式实施。航行于“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应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并服从海事部门的监督管理。 特此公告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 (修订) (参考海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图80823、80830号,海图参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由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和大濠水道分道通航制组成,包括分隔带、通航分道、沿岸通航带、警戒区和环行道。 1.担杆水道分道通航制 1.1分隔带 1.1.1第一分隔带 设在下列地理位置的连线范围内,宽度为0.5海里。 (1)22°08.300′N/114°20.236′E (2)22°08.300′N/114°15.508 E (3)22°07.798′N/114°15.508′E (4)22°07.798′N/114°20.236′E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富裕水深 (一)船舶应保留足够的富裕水深; (二)在马友石灯船至南沙港区(广州港出海航道41号灯浮)之间水域航行时,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2%;在南沙港区以北水域航行时,船舶保留的富裕水深应不小于吃水的10%。 第八条横越 船舶横越航道时,应主动避让顺航道航行船舶;船舶在横越航道前,应观察周围环境,确认无碍他船航行时,方可横越航道,并在横越前鸣放一长声,以引起他船注意。 第九条追越 禁止船舶在黄埔航道、大濠洲航道、莲花山东航道、莲花山西航道以及各航道转弯处、桥区水域追越他船。 第十一条速度限制 (一)船舶进入主航道应使用港内速度,在马友石灯船至南沙港区之间水域航行时,航速应控制在15节以下;在南沙港区以北水域航行时,航速应控制在12节以下; (二)船舶航经航道弯曲地段、交通密度区、桥孔、船坞、船舶装卸区、施工区、渡轮码头或满载小船时,应当慢速通过,以策安全。 第十二条能见度不良 (一)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应当备车、备锚,谨慎驾驶,控制航速,使用助航仪器,加强了望,并注意与附近行驶船舶联系,按章鸣放雾号; (二)能见度小于2000米时,桂山引航锚地至舢舨洲水域,船舶应将航速控制在10节以下;舢舨洲至黄埔水域,船舶应将航速控制在8节以下; (三)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禁止500总吨以上船舶离开码头、锚地或系船浮筒航行;能见度小于500米时,禁止500总吨以下船舶离开码头、锚地或系船浮筒航行;

(四)能见度低于前项禁航距离时,在航船舶应当特别谨慎,若当时环境允许,可选择驶离航道或航道转弯处,就近选择水域停泊,按规定显示声光信号,并向主管机关报告。 第十三条锚泊 (一)船舶、设施应在规定的锚地水域内锚泊; (二)禁止船舶、设施在航道、港池、掉头区、设有水下电缆、管线等专用标志的水域内锚泊。 第十四条拖带 (一)船舶拖带他船或设施时,应具备不低于5节的航行速度,并有避让他船的能力; (二)拖带长度200米以上或拖带宽度40米以上的船队,应向主管机关申报,并按要求采取必要的航行安全措施。 第二十一条交通管制 (二)禁止船舶在莲花山西航道66号、67号灯浮至68号、69号灯浮和72号、73号灯浮至74号灯浮、大濠洲航道以及航道各转弯处会船;在上述水域两船相遇时,逆水船应等候,让顺水船先通过;平潮时,出口船应让进口船先通过。 第三节其他航行规定 第二十九条船舶定线制 船舶在定线制水域航行时,应遵守定线制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港口航行规定 珠江口水域各港口有其他航行规定的,按其他航行规定执行。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用语定义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 (二)“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固定或浮动建筑、装置和固定平台; (三)“能见度不良”是指任何由于雾、霾、下雪、暴风雨、沙暴或任何其他类似原因而使能见度受到限制的情况; (四)“高速船”是指设计静水时速在沿海水域为25海里及 以上,在内河通航水域为35公里及以上的各类船舶; (五)“主航道”是指榕树头航道、伶仃航道、川鼻航道、大虎航道、坭洲头航道、莲花山东航道或莲花山西航道; (六)“小船推荐航路”是指设置在交通管制区部分主航道 外侧,以沿岸通航标志(柱形构造,白蓝白,菱形望板,蓝色闪光) 标示边界,可供吃水3米以下船舶航行的航路;

珠江口交通管制区航行指引

珠江口交通管制区航行指引 (仅供参考) 在珠江口水域22°36′05.4″N,113°42′24.1″E;22°36′08.1″N,113°42′33.0″E两点连线至23°01′00.0″N 纬度线的范围内设置交通管制区。 小船横越区 在交通管制区范围内,设立船舶横越区,以横越标(专用标,莫(Z)黄12秒)标示界线: (一)1号横越区:1号横越标(22°43′56.4″N,113°39′36.0″E)与4号横越标(22°45′39.4″N,113°38′15.0″E)之间,约为2海里长的主航道范围; (二)2号横越区:1号横越标(22°51′16.4″N,113°34′28.0″E)与4号横越标(22°58′05.2″N,113°32′24.0″E)、5号横越标(22°57′56.4″N,113°32′04.0″E)、6号横越标(22°57′52.4″N,113°31′57.0″E)三点连线之间,约为6.5海里长的主航道范围。 横越区基本航行指引 横越区内,主航道航行船舶应谨慎驾驶,加强了望,使用安全航速,禁止主航道航行的船舶在横越区内追越。 在管制区内,小船横越主航道时,须在横越区内横越。在横越主航道时要注意主航道船舶航行动态,让清主航道航行的船舶,并长鸣一长声后,确认无碍他船航行时尽可能与主航道成90°横越。

警戒区 在交通管制区范围内,在威远角、大虎、莲花山和东江口水域小船推荐航路与主航道交汇处设立四个警戒区: (一)第四警戒区(威远角): (1)22°48′29.0″N,113°36′25.0″E; (2)22°48′36.0″N,113°36′37.5″E; (3)22°47′44.5″N,113°36′53.0″E; (4)22°47′52.0″N,113°37′07.0″E; (5)22°47′58.0″N,113°36′59.0″E。 (二)第五警戒区(大虎): (1)22°51′37.0″N,113°33′53.0″E; (2)22°51′37.0″N,113°34′08.0″E; (3)22°51′17.0″N,113°34′24.0″E; (4)22°51′17.0″N,113°34′08.0″E。 (三)第六警戒区(莲花山): (1)22°57′19.0″N,113°32′09.0″E; (2)22°57′19.0″N,113°32′28.0″E; (3)22°56′09.0″N,113°32′38.0″E; (4)22°56′14.0″N,113°32′56.0″E。 (四)第七警戒区(东江口) (1)22°02′36.0″N,113°30′17.0″E; (2)22°02′36.0″N,113°30′40.0″E; (3)23°01′00.0″N,113°30′46.0″E; (4)23°01′00.0″N,113°31′31.0″E。 警戒区基本航行指引 在警戒区内,船舶航行时需了解进入警戒区的各条交通流,注意警戒区内的船舶动态,谨慎驾驶,加强了望,使用安全航速,

广东3800平方公里海域严重污染 珠江口成排污口

广东3800平方公里海域严重污染珠江口成排污口(图) 时间:2010-08-11 11:45:32.0 来源:南方日报 看不到尽头的水浮莲顺着水流漂向出海口。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生活废水直排、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广东近海成为一个巨大的接纳污水和污染物的垃圾场 南海海域污染数广东,广东污染数珠三角,广东沿海各大城市近岸海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工厂偷排偷放时有发生,因跨界污染责任难以厘清,导致多方扯皮、推诿,污染治理难上加难 珠江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2009年广东海域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近750平方公里! 广东海洋环境公报指出,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近岸海域污染程度不断加重;二是珠江口等河口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陆源入海排污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依然存在。 海洋污染不是新问题,如何建设好海洋强省才是问题。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的改革开放受益于海洋颇多,海洋大省名头颇响;珠三角土地吃紧,向海洋借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强省已开始规划,广东正致力于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广东海洋污染调查”专题报道,初衷不局限于重复描绘广东的海洋污染,而重在阐明海洋污染对经济、产业的影响,由此为广东建设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提出“隆中对”,提出海洋污染的新变化,以及对养殖业、旅游业、海洋生态等海洋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8月1日南海开渔节,数以千万计的广东渔民在咸水歌和海螺号角声中随着数千艘大小渔船扬帆出海,开始了新一轮的耕海牧渔。

12.7珠江口船舶碰撞污染事故

12.7珠江口船舶碰撞污染事故 环境工程122 李思佳2012142208 案件经过 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现代促进”轮与德国“MSC 伊伦娜”轮在珠江口附近海域发生碰撞,“MSC伊伦娜”轮因燃油舱破损导致450吨重油泄漏漂向大海,在海上形成一条长9海里的油带,成为中国船舶碰撞最大的一次溢油事故,此次事故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严重受损。 2005年7月9日,“现代促进”轮船东在广州海事法院就上述碰撞事故可能引起的赔偿责任,设立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事局、“MSC伊伦娜”轮船载货物投保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临高和兴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以及林绍恩等96个渔民(以下简称“96位海南索赔方”)认为此次事故对自已造成了巨大损失,他们先后在广州海事法院对“现代促进”轮责任限制基金申请了债权登记,并将“MSC 伊伦娜”轮与“现代促进”轮船东、船舶管理人、保赔协会告上法院。 审判结果 广东海事局要求被告偿付清污费用人民币1.27亿元及利息,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要求赔偿国家渔业资源损失人民币6000万元及利息,上海美亚公司要求赔偿装载在“MSC伊伦

娜”轮上的货物因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58万余元,96位海南索赔方要求赔偿海南省水域海洋生态和海洋保护区、海洋水产资源污染损害、海面及海岸清污费用、渔业资源损失、养殖水产品损失、渔具渔网损失等83038700元。广州海事法院依法将上述案件合并审理。 2006年8月11日上午,经广州海事法院主持,以被告向三方原告支付850万美元达成调解。其中,广东海事局获偿金额413万多美元,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获偿金额350万美元,其余85万美元为广东海事局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应支付给海南索赔方的补偿款项,上海美亚公司获偿金额18000美元。至此,“12·7珠江口船舶碰撞污染事故”系列案全部审结。 案件分析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1条规定:“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具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

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

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 制(试行)》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告2004年第4号)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简称“两制”)定于2004年6月1日起正式试行。 “两制”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海上权益,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海上交通秩序,防止和减少海上交通事故,保护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凡航行于该水域的相关船舶必须严格遵守“两制”的规定,并服从当地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〇〇四年三月一日 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 (注:《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经交通部批准已修订,2006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公告2006年第1号《关于实施<珠江口水域船舶定线制(试行)>(修订)的公告》发布。) 珠江口水域船舶报告制(试行) 1.适用的船舶

要求参加该强制性船舶报告制的船舶:24米及以上的渔船、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以及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1章规定的客船。 2.适用的地理范围及相关海图的编号及版本 地理覆盖范围为113°32′00″E~114°24′00″E与21°55′00″N~22°20′00″N连线内水域。 相关海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图80823、80830号,海图参照 1954年北京坐标系。 3.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门线、报告要求 3.1格式 本船舶报告制格式采用IMO A.851(20)号大会决议附则中所规定的格式。 3.2报告内容 A 船名、呼号和国际海事组织编码(若适用) C或D 位置(经纬度或相对于陆标的位置) E 航向 F 航速 G 始发港 I 目的港 Q 缺陷及限制(拖船应报告其拖带长度及被拖物名称) U 总长及总吨 3.3 报告线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特点及重点研究领域探讨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 特点及重点研究领域探讨 胥加仕,罗承平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广州 510611) 摘 要:分析199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特点,探讨近年来咸潮活动增强的原因,并在分析近年咸潮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珠江三角洲咸潮的重点研究领域。关键词:咸潮;特点;原因;研究领域;珠江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TV12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9235(2005)022*******收稿日期:2005201207 作者简介:胥加仕,男,江苏人,主要从事水利水电规划和管理工作。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由于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咸潮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南海大陆架高盐水团随着海洋潮汐涨潮流沿着珠江河口的主要潮汐通道向上推进,即形成咸潮上溯(或称盐水入侵),当河道水体含氯度超过250mg/L 时,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供水。 1 近年咸潮活动特点分析 咸潮上溯有其基本属性,一般而言,含氯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潮流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在落憩附近。根据对1990年以前虎门、磨刀门、鸡啼门、崖门月均涨憩盐度和年均盐度实测资料的分析,总体上珠江三角洲口门代表站含氯度无论 年均值还是月均值,都呈下降趋势。 [1] 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活动出现如下特点:咸潮活动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增加、上溯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强度趋于严重。1992~1993年、1998~1999年、2001~ 2002年、2003~2004年间均发生较严重的咸潮上溯。 中山市磨刀门河段,1992年咸潮上溯至大涌口,1995年至神湾,1998年到南镇,1999年上溯至全禄水厂,2003年越过全禄水厂,在小榄水道越过大丰水厂取水点。 1993年3月,咸水进入前、后航道,广州地区黄埔水厂、 员村水厂、石溪水厂、河南水厂、鹤洞水厂和西洲水厂先后局部间歇性停产或全部停产。 1999年春虎门水道咸水线上移到白云区的老鸦岗;沙湾 水道首次越过沙湾水厂取水点,横沥水道以南则全受咸潮影响。 2003~2004年枯水期咸潮活动期间,中山市东西两大主 力水厂同时受到侵袭,水中氯化物最高时达到3500mg/L ,不得不采取低压供水措施,部分地区供水中断近18h ,将供水标准提高到400mg/L ;澳门供水标准提高到800mg/L ; 承担珠海与澳门供水的广昌泵站连续29天不能取水;珠海横琴岛及三灶地区出现区域性停水;广州番禺区沙湾水厂取水点咸潮强度及持续时间更是远远超过历年同期水平,横沥水道以南则全受咸潮影响;在东江北干流,咸潮前锋(250 mg/L )已靠近新建的浏渥洲取水口。 西江下游磨刀门河段,1992年咸潮上溯至大涌口,1995年至神湾,1998年到南镇,1991年上溯至全禄水厂,2003年更是越过全禄水厂,2004年中山市东部的大丰水厂也受到影响。2003~2004年枯水期的咸潮上溯,区域内50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和一大批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咸潮活动增强原因分析 咸潮入侵主要受河川径流及潮汐动力作用影响,同时也受河道采沙、河道地形变化、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影响。本文没有考虑风的因素。 2.1 枯水期上游径流量减少 径流是影响咸潮上溯距离最直接的因素。咸潮上溯多发生在上游来水较少的枯水年份的枯水季节。实测资料表明:上游流量小时,测站的盐度增大;上游流量增大时,则测站的盐度变小,盐度与上游来水量呈幂函数关系。近十几年来,西北江1992年12月、1993年1月、1996年2月、1998年 12月~1999年3月、2000年2月、2001年1月、2003年12 月~2004年3月发生咸潮期间,上游来水(马口+三水)少于 2000m 3/s (马口+三水代表西、北江来水,其上游分别对应 梧州+石角),尤其以1993、1999、2004年春最为突出,最枯流量在1500~1600m 3/s 之间,1999年(1、2、3月),梧州、石角各月来水量均为枯或特枯,梧州流量仅为983m 3/s ,2003~2004年枯季,石角各月来水均为较枯或特枯,梧州流量也仅为1194m 3/s 。而在咸潮影响较弱(未成灾)的2002~ 1 22005年第2期?PEARL RIV ER 人民珠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