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_平朝霞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_平朝霞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_平朝霞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_平朝霞

图1 纳米机器人进入红细胞展开修复

福人类。

10.3969/j.issn.1008-892X.2012.12.012

管道机器人专利技术发展路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84812254.html, 管道机器人专利技术发展路线 作者:裴梦扬 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对油气管道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从中国、全球的专利申请量、技术分布等多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对该领域申请量的走向、技术发展路线做了技术解析,梳理了该领域技术发展脉络。最后,并重点针对该领域三大技术分支:蠕动式、轮式、介质压差驱动式,分别做了分析。 关键词:专利;管道;机器人;运动 1.引言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沿管道内壁行走的机械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或人工操作进行一系列的管道检修任务。为了解管道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促进管道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本文对国外和国内专利申请的态势和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提供专利信息。 本文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及德温特世界数据专利库DWPI中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经过初步检索,CNABS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5月24日公开的管道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为2170件,DWPI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5月24日公开的外文管道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为2224件。 2.管道机器人技术构成 根据管道机器人在管道中运动的动力源及运动可控性,将其运动方式分为蠕动式、轮式、介质压差驱动式(PIG)三种。 蠕动式、轮式管道机器人具备自主行走能力,运动速度和方向可控,自身携带检测和维护仪器,可开展各种检测和维护作业,是目前管道检测机器人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蠕动式管道机器人是模仿昆虫在地面爬行时蠕动前进与后退的动作而设计,机器人通过身体伸缩来运动。轮式行走具有结构简单、行走连续平稳、速度快、行走效率高、易于控制等优点。介质压差驱动式依靠管内输送介质的压力差来提供行走的动力,它可同时进行输油管道内径的检测及管道内壁的清理,目前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的检测。 3.管道机器人专利情况分析 3.1 全球申请量发展趋势分析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服务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服务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日期:

服务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嵇鹏程沈惠平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161) 摘要: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代表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本文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前景,分析了国内外服务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当前服务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后展示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 关键词: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 中图法分类号:TP242.6文献标识码: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ervice Robot JI Peng-cheng,SHEN Hui-p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zhou, Jiangsu 213016, 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y of the intelligent service robot represents a national high-tech level and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it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and market prospec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ervice robots,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robo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s of the current service robot research.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rends of service robot in the future is showed. Keywords:service rob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intelligent control 引言 机器人学的进步与应用是二十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的自动化,尤其在当今的工业制造中,机器人学已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功[1]。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愈来愈亲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方面随着各个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顾,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也更加紧迫,老龄化的家庭结构必然使更多的年青家庭压力增大,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压力,也使得年轻人没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随之酝酿而生的将是广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将更加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种生产作业, 使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健康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中解放出来[2]。本文对服务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 服务机器人的定义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认识不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经过几年的搜集整理,给了服务机器人一个初步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3],即除了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外,也包括各种家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体育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导游机器人、保安机器人、排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秘书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邮 ----------------------------------------

新型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器件小型化的需求,纳米加工方法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技术的核心是纳米加工技术。新型纳米加工技术突破传统光刻限制和有机高分子结构的限制,属于多项纳米操纵加工技术的系统工程研究,主要特色为瞄准学科前沿的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原创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无机纳米材料;纳米加工技术;研究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器件小型化的需求,纳米加工方法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技术的核心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作为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备受世人瞩目。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电子器件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各种器件逐渐由微米向纳米尺度发展。特别是对纳米器件、光学器件、高灵敏度传感器、高密度存储器件以及生物芯片制造等方面的纳米化要求越来越强烈,如何缩小图形尺寸、提高器件的纳米化程度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传统刻蚀技术的限制使得器件纳米化的发展成为当今电子器件小型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新型纳米加工技术突破传统光刻限制和有机高分子结构的限制,属于多项纳米操纵加工技术的系统工程研究,主要特色为瞄准学科前沿的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原创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为了克服原有光刻技术对图形线宽的限制,人们已探索了许多先进的纳米刻蚀加工方法。AT&T BeII实验室的R·S·Becker等人利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实现了在Ge表面原子级的加工。H·D·Day和D·R·Allee成功地实现了硅表面的纳米结构制备,从而在纳米加工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近年来,Mirkin研究组和其它几个研究集体利用扫描探针技术成功地制造了有机分子纳米图形与阵列、无机氧化物、金属纳米粒子、高分子溶胶等纳米图形和阵列以及蛋白质阵列。此外,离子束、电子束、极紫外、X射线、深紫外加波前工程、干涉光刻以及原子光刻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了纳米刻蚀加工技术,为克服光刻的限制,提高图形密度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实现相对复杂的纳米图形化,但其设备昂贵,投资成本较大、应用步骤复杂,更主要的在于生产效率低,产品价格高昂,因而难以在要求低成本、高产出的商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图形要求相对简单、有序,而密度和灵敏度要求较高的纳米器件中(如:传感器、激光器、平板显示器、高密度存储器件、生物芯片、量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如何发展简单、便宜、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表面图案化技术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新课题。 当前,美、日两国在纳米光刻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应对纳米技术的挑战,欧洲最近几年开展国家间的大型合作项目技术,纳米光刻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发展。近年来我国对纳米加工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大力的扶

国内机器人技术分析研究现状

国内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王守龙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工农业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向着智能化发展,机器人越来越普遍的被工农业应用,其在提高工农业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又介绍分析了移动机器人和小口径管内机器人及其在我国的技术研究现状。中国的机器人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研究;移动机器人;小口径管内机器人

前言 有人认为, 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 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1 工农业机器人 1.1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 机器人产业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我国政府早在“七·五”期间就开始组织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攻关,到了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就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进行集中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水下、空间、核领域等特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一批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工程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完成了l00多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建成了20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50家左右,全国工业机器人用户近800家,拥有工业机器人约4000台。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沿技术中,我国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重点方向,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然而,由于主要依靠科技部门研究开发计划的支持,从资金到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机器人关键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在关键部件、产品产业化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到1998年,863计划推动的几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产值仅仅1亿元。然而,国外各大机器人公司认识到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纷纷进入了中国市场。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仍然是外国企业一统天下,我国机器人发展尚未进入规模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的阶段。 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与引进, 在机器人运动学仿真、动力学仿真和某些典型工业机器人机构分析软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看来, 我国机器人机械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既没有建立一种多功能的机器人系统, 也缺乏利用技术对机器人机械学的很多专门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我国目前研制的几种工业机器人机型结构主要是直接仿制日本90年代初的样机, 一些主要关键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虽然国家“七五”期间安排了一些单项研究课题, 但这些课题一时还难于直接用于国产工业机器人, 还远不能从理论及实际技术上建立起我国机器人的完整设计体系, 这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利用国产机器人开展应用工程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我国对移动机器人研究, 近年来在步行机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较多, 而步行机实物模型或样机较少,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573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573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除生产制造加工过程以外的设备。服务机器人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核电站事故检测与处理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清洁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有家用吸尘器、公共建筑地板清洗机和大型建筑物的擦窗机器人和外墙清洗机器人等。2012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15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0万台。 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服务机器人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等地。 2012年4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印发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安排公共安全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医疗康复机器人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4个方面任务。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纵观国内外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发现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服务机器人的商业

纳米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机器人开发应用危险 摘要:介绍了纳米机器人的开发过程,主要介绍了纳米机器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已经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陈述了中国在纳米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讲了纳米机器人会带来的危险。 引言纳米机器人是纳米技术中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利用原子和分子直接组装成纳米机器人不但速度、效率比常规机器人高,而且其应用范围广,功能特殊。制造纳米机器人可节约材料和降低污染程度,这是现有机器人的制造所无法比拟的。采用纳米大分子“生物部件”与小分子无机物晶体结构组合,以及纳米电子学控制装配成的纳米机器人,其电脑是一台纳米计算机,而它的身体能进行自我复制。纳米机器人的诞生将会给人类科技带来深刻的革命。 1.纳米机器人的定义 “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纳米生物学的近期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对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网络重新设计,开发“在体”(in vivo)或“湿”的生物计算机或细胞机器人,从而产生了另种方式的纳米机器人技术。 2 纳米机器人开发一瞥 早在199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就成功地制造出了极其微小的纳米机器人。这种只有跳蚤般大小的机器人由许多齿轮等零件、涡轮机及微电脑组成,其零件小得犹如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该纳米机器人一亮相,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不久后,美国犹他大学和加 州大学也先后制出了几种极其微小的纳米电机。200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又制造出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分子马达。该马达仅由78个原子组成。几乎同时,日本和荷兰也研制出另一种用太阳能驱动的分子马达,它能在光的照射下连续不断地旋转。分子马达是纳米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它可为未来的分子机械提供动力,为今后开发及研制微小的分子机械奠定一定的基础。2000年2月,日本东京大学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可以自由控制转速的分子齿轮。该分子齿轮的结构由两个直径约为1nm的卟啉分子夹着一个直径约为011nm的金属离子组成。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活细胞内的能源机制启发下,制造出了另一种分子马达。这种微马达以三磷酸腺苷酶为基础,依靠为细胞内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高能分子三磷酸腺苷(ATP)作为能源,再把由金属镍制成的螺旋桨连接到三磷酸腺苷酶分子中轴上,制造了400个分子马达。当它们被浸入ATP溶液中后,其中有5个转动了起来,转速达到8 r/ s。这种分子马达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分子马达的潜在应用价值非常巨大,如果在分子上嫁接其他零部件,可以制造出其他纳米机器———例如可探测有害化学物质的纳米传感器,当被有害物质激活后,这种传感器内的马达就打开阀门释放出可见的物质信号。 自1990年以后的10年中,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制造出了纳米齿轮、纳米轴承、纳米喷嘴、纳米传感器等纳米机械及机电零器件,而且还发明了纳米发动机和纳米执行机构。如将这些纳米零器件和发动机等执行机构组装起来,就可以构成人类梦寐以求的实用微型系统。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用微型部件制造了一辆只有1粒米那么大的能开动的微型汽车;东京大学用硅材料制造了1只微型仿生昆虫,这种微型昆虫已经能够飞行数厘米,将来有望应用于军事目的。美国贝尔实验室认为,微型机械的物理特性使其相当可靠,而且坚固耐用。微型电子机

娱乐机器人研究进展

娱乐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Xxx (xxx学院) 摘要:随着机器人相关技术的日趋完善,各种具有表演“天赋”的机器人孕育而生。娱乐机器人,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实验的平台,增长了人们的智力。通过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根据功能的不同将娱乐机器人分成8类并对娱乐机器人在硬件类人,软件智能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外娱乐机器人发展的回顾和比较,归纳了娱乐机器人的历史发展并对娱乐机器人的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娱乐机器人类人智能交流传感系统 The advances of Entertainment robot Yao wenbin The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Of Ningbo University Abstract:As robots relate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 variety of robots which have “show”gifts emerge. Entertainment robots not only give people a lot of joy, but also provide us with the platform of studying and testing as well as add to our intelligence.. Thorough seeking, gathering and arranging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s,dividing entertainment robot into eight categories。And entertainment robot in hardware, software intelligent humanoid the technolog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tainment robot , the historical of entertainment robot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entertainment robot were analyzed. Key words:Entertainment robot Humanoid male intelligence sensed system 0前言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娱乐机器人顺势而起,又因为其硬件的设计使外观拟人化,各种软件的开发使其具备了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不但能唱歌跳舞,甚至能够与人交流,所以娱乐机器人慢慢走近了家庭之中。娱乐机器人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外从外观类人,软件智能等方面对娱乐机器人进行了研究[1,2,3],但是由于发展还未稳定,目前尚未有很好的理论对娱乐机器人的分类及发展进行分析。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查找,归纳和整理,总结了娱乐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又通过比较国内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的需求对娱乐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1 娱乐机器人概述 娱乐机器人就是通过对一般的机器人进行一些拟人化的外形改造及硬件设计, 同时运用相关的娱乐形式进行其软件开发而得到的一种用途广泛、老少皆宜的服务型机器人。通过硬件的设计,使得娱乐机器人具有人性化的外形以及与人和谐的高层次交互方式(包括语音、视觉等) ; 而通过各种娱乐软件的开发,使得该机器人能够与人进行智能化的互动娱乐。 现代娱乐机器人以供人观赏、娱乐为目的,具有机器人的外部特征,可以像人,像某种动物,像童话或科幻小说中的人物等。同时具有机器人的功能,可以行走或完成动作,可以有语言能力,会唱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娱乐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为你解除精神上的疲劳。

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技术和进展.

08205050104 网络 1班王坤 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技术和进展 关键词 : 家庭机器人 ; 研究现状 ; 技术分析 ; 赛事 ; 发展趋势 1、家庭机器人的概述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给了服务机器人一个初步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 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 但不包括从事产的设备。在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定义指用于完成对人类福利和设备有用的服务 (制造操作除外的自主或半自主的机器人,主要包括:清洁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医用及康复机器人、老年及残疾人护理机器人、办公及后勤服务机器人、救灾机器人、店售货及餐厅服务机器人等。 现在, 我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 基本上是各个大学、研究院所根据国外的研究状况, 或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 而进行的一些零散的研究, 处于落后状态。而在机器人研究非常发达的国家, 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 服务机器人研究大多是企业出面进行研究的, 将研究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非常好的结合起来, 使研究服务于企业, 企业促使研究发展,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这些国家服务器人的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2 、家庭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过去 50 年里 , 机器人主要被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危险环境中的探测工作。现在更大的市场已经转移到了家庭 , 每个家庭都拥有机器人 ! 将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虽然现在人们还不能拥有一个全智能的机器人管家 , 但至少可以把一个吸尘器机器人带回家。 2003 年 , 日本泰姆泽库公司研发了恐龙机器人番龙 ! ( 如图 1 所示。该机器人比一般看门狗大一些 , 大小和大型警犬差不多 , 如果家中出现异常情况 , 就会呼

2020年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n it presents the categories of intellectual robot, talks about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all works of life from several typical aspect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fter that, it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technology, suggestion and a tentative idea of myself,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Finally, it raises expectations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trend 1 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思维-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内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内(15%-25%),表明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2012-2013学年2学期 计算机新技术课程论文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学号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日期

摘要: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它涉及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个科学,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祥光学科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微电子和网络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然技术进展很快,其功能不断完善,性能显著提高,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下面我就简单论述机器人在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发展,并展望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机器人技术的产生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古代机器人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机器人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制作出的机器人控制技术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也不会有工作上的抱怨。正因为机器人有这种优势,所以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了。并且在近些年来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技术新的趋势。 二.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大致阅历履历了3 个阶段: 1.示教再现型(Play-Bhvack)机器人 示教再现型(Play-Bhvack)机器人-它由人独揽机械手做一遍应该完成的行为或通过控制器收回指令让机械手臂疏通,一步一步完成各个行为。能手为历程中机器人会主动将这一历程取出追念装置。当机器人事情时,能再现人教给它的行为,并能主动反复的执行。这类机器人不具有外界讯息的反应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UNIMATE”和“VERSTRAN”这两种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典型代表。直至目前,这类机器人还在一些工业坐蓐线上获得应用。 2.有觉得的机器人 有觉得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必定的感知能力,如有听觉、视觉、触觉等成效。机器人事情时,依据觉得器官(传感器)获得的讯息,灵活调整自身的事情形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境况下完成事情。如:具有视觉的机器人能认字、识别二维图像或三维物体的特征等,可用于产品的外观查抄、分拣、装配等事情,有些行走机器人还能鉴别周围环境的其它障碍物,并主动避开它们;有触觉的机械手可紧张自在地抓取鸡蛋,既不会使鸡蛋掉下,也不会捏碎鸡蛋;具有嗅觉的机器人能诀别出不同饮料和酒类等。 3.智能型机器人 智能型机器人,它不光具有觉得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果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追念、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越发庞杂的行为。如:具有行走成效的机器人,其重心电脑控制着机器人的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而用脚完成搬动成效;有些机器人能够识他人的天然发言,可以“听”懂人用天然发言收回的各种命令,完成相应的行为(图3)。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与内部世界——对象、环境和人相适应、相调解的事情机能。

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概况研究

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发展状况 1、行业概况 按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两类: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通常应用于装 配、搬运、码垛、焊接、涂胶、喷涂等制造业生产环境,而服务机器人通常应用 于生活等非制造业环境。其中,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按照应用领域划分 的分类,服务机器人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个人/家用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业机器人、娱乐休闲机器人、住宅安全机器人、 残障辅助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场地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医 用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从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上来讲,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通常都是已知的,而服 务机器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通常都是未知的。因此,工业机器人相对更重视运行 精确度,而服务机器人在技术性能方面更侧重于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为了更好 的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服务机器人在对传感器等硬件性能要求较 高,依赖于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的发展。

服务机器人产品将通过软硬件加深融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 功能更为强大且应用场景更为丰富;服务机器人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交 换中枢,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云为其他联网设备提供即时信息输入,并通过人工 智能技术自主操控其它联网设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服务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前沿 技术,并于2012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支持行业 发展。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所列示的重要产品中,对于服务机器人做出发展规划:“重点开发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 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 2、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 据IFR预计,2017年个人和家庭使用的服务机器人数量增加了25%,达到850 万台左右。到目前为止,个人和家庭使用的服务机器人主要集中在家庭机器人领 域,包括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除草机器人以及娱乐和休闲机器人等。据IFR预计,2015-2018年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5.24%,显著高于服务机器人的预期复合增长率;2017年,家用机器人包括吸尘器、除草机、清洁窗 户机等销量近610万台,同比增长了31%。 根据Technavio的研究报告,预计2018年家务机器人销售量占家庭服务机器

《纳米机器人》阅读答案

《纳米机器人》阅读答案 ①纳米技术是指在纳来尺度的微小空间进行加工制作的技术。当这种技术与仿生学结合在一起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②仿生学是根据生物学原理而进行的,它是生物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物理学家总是模仿生物的行为制造各种灵巧的机器,飞机是模仿鸟类飞行的产物,照相机是眼睛的仿制品,智能机器人更是当前科学家热衷发展的技术。 ③当纳米技术朝仿生学渗透时,其基本内容就是研制微型机器人,制造一些仅有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机器,使它们可以在细胞水平的微小空间内开展工作。 ④瑞典已经开始制造微型医用机器人。据报道,这种机器人由多层聚合物和黄金制成,外形类似人的手臂,其肘部和腕部很灵活,有2到4个手指,实验已进入能让机器人捡起和移动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珠的阶段。科学家希望这种微型医用机器人能在血液、尿液和细胞介质中工作,捕捉和移动单个细胞,成为微型手术器械。 ⑤微型机器人的设计是基于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事实上,细胞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纳米机器,细胞中的每一个酶分子也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纳米机器人。 ⑥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使酶分子中不同结构域的动作就像微型人在移动和重新安排有关分子的原子排列顺序。细胞中的很多结构单元都是执行某种功能的微型机器:核糖体是按照基因密码的指令安排氨基酸顺序制造蛋白质分子的加工器;高尔基体是给新制造的蛋白质

进行修饰的加工厂;加工好的蛋白质可以按照信号肽的指令由膜襄泡运送到确定的部位发挥功能;完成了功能使命的蛋白质还会被贴上标签,送去水解成氨基酸以备再用。细胞的生命过程就是一批又一批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组群不断替换、更新行使功能的过程,这些生命过程所需的一切能量太阳。植物叶子中的叶绿体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制造粮食的加工厂;线粒体是把粮食中储存的太阳能释放出来从而制造能量货币ATP的车间;我们每人每天都要消耗大约相当于自身体重那么多的ATP分子,以支持我们的生命活动和繁忙的工作。细胞中发生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DNA分子中的基因密码序列指令井然有序地进行的。 ⑦纳来技术与仿生学的结合可以使生物物理学家仿照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微型机器人。可以预料,直接利用太阳能制造食物的机器很可能将在21世纪出现;利用纳来技术可以制造在血管中游走的机器人,以便专门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利用纳米技术还可以制造能进入组织间隙专门清除癌细胞的机器人,所有这些都已不再是天方夜潭。 1、解释下列词语。 (1)井然有序: (2)天方夜潭: 2、根据文意,请给纳米技术和仿生学下一个概念。 (1)纳米技术: (2)仿生学:

纳米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0.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这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 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1993年,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INTC)在美国召开,将纳米技术划分为6大分支: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发展。由于该技术的特殊性,神奇性和广泛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许多优秀科学家纷纷为之努力研究。纳米技术一般指纳米级(0.1一100nm)的材料、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和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关键突破 1990年,IBM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对单个的原子进行了重排,纳米技术取得一项关键突破。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扫描探针的设备慢慢地把35个原子移动到各自的位置,组成了IBM三个字母。这证明费曼是正确的,二个字母加起来还没有3个纳米长。不久,科学家不仅能够操纵单个的原子,而且还能够“喷涂原子”。使用分子束外延长生长技术,科学家们学会了制造极薄的特殊晶体薄膜的方法,每次只造出一层分子。目前,制造计算机硬盘读写头使用的就是这项技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主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根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150-03 一、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 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MS)的自动化工具。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

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因其重复精度高、可靠性好、适用性强等优点,已经在汽车、电子、食品、化工、物流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和制造成本、增强了生产柔性和企业竞争力。此外,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材料消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航空航天产品制造过程仍旧是劳动密集、工序繁复、工况恶劣、辅以大量工装夹具并以手工制造为主。自动化生产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生产能力的瓶颈。在我国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的时代背景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生产,对企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装备先进制造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工业机器人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的机器人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已经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差距大。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