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ICS

QB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

重点要求的规定

中国国电集团谏壁发电厂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1 3.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 3.2防止交通事故 2 3.3防止火灾事故 3 3.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7 3.5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7 3.6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 9 3.7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11 3.8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12 3.9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 13 3.10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1

4 3.11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1

5 3.12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 17 3.13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19 3.14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 21 3.15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24 3.16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5 3.17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2

6 3.18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2

7 3.19防止接地网事故 2

8 3.20防止污闪事故 28 3.21防止全厂停电事故 2

9 3.22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31 3.23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31 3.24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 33 3.25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33 3.26防止风力机事故 34 3.27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34 3.28防止风灾事故 37 3.29防止设备腐蚀事故 39附录A (规范性附录)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43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现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根据国电集团公司二十九项重大事故预防措施要求,对原谏壁电厂二OO一年十一月印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贯彻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增加了防止直流系统事故、防止风灾事故、防止设备腐蚀事故等内容。由于我厂属火力发电企业,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和防止风力机事故未单独列条款,但在防止全厂停电事故、防止风灾事故及相关措施中已含其内容。

本标准实施后,原二OO一年十一月印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贯彻实施意见》同时作废。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

本标准编写人:王学彤徐国祥徐文俊姜伟民宋玲妹霍维农王育祥蒋欣军顾志兴马坤祥王磊金凌云万有林刘桂生雍伟林巫学前杨向东丁兰生纪东平张孝洪陈金生殷强华纪彦敏张新华徐宏武

审核:郑民牛朱瑞成李鹤鸣许琦赵恒斌范新军裴玉良莫建益李庆和朱哮水沈玉兴邵汉新批准:曹沂

本标准委托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

重点要求的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产过程中运行、检修、试验等方面的管理内容、要求、检查与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电谏壁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15498-1995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GB/T800-2001 电力行业标准编制规则

DL/T600-2001 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全规程制度汇编<<重大事故预防措施>>

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谏壁发电厂企业标准<<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2001年11月版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人身事故90%以上的原因是习惯性违章所造成,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严格执行国电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我厂《反习惯性违章实施细则》。杜绝习惯性违章,工作中做好劳动互保、“三不伤害”和危险点分析预控等自我保护工作。

3.1.1 生产现场要做到

3.1.1.1 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着装必须符合“安规”和“厂规”要求。

3.1.1.2 脚手架必须通过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坚持脚手架每次使用前的检查签字认可,防止倒塌。

3.1.1.3 道路地面平整无杂物,平台齐全符合规定。

3.1.1.4 照明充足特殊场所应配有事故照明。

3.1.1.5 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包括禁火区,危险区段,滑段,孔洞,落物和交通等警告标志)。

3.1.1.6 栏杆、护板和转动部分防护罩应齐全,并符合原国电公司电力设施规范要求。3.1.1.7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良好可靠。

3.1.1.8 沟道隧道盖板齐全完好,下水道畅通;地面无积水、积油、积粉、积灰。

3.1.2. 领导人员要做到:

3.1.2.1 必须重视人身安全,认真履行自己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思想教育,组织《安规》

和通知、通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的学习和考试。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并模范地遵守安全规程制度。

3.1.2.2 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布置、督促生产现场符合上述要求。

3.1.2.3 分配任务及安排人员要得当。

3.1.2.4 重大任务要布置交待安全措施,领导要到场。

3.1.2.5 保证必不可少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用具。

3.1.2.6 定期组织对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技术防护水平;不发布违章命令,不违章指挥。

3.1.2.7 大修、改造机组和非标准项目应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学习落实。

3.1.2.8 安全第一责任者要及时落实不安全情况的整改。

3.1.3 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后和工作当中必须做到:

3.1.3.1 五防:防滑跌、防触电、防爆炸、防倒砸、防挤压。

3.1.3.2 六查:查必要的联系检查工作做好没有,规章制度是否执行;查设备是否可靠隔离;查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查有无发生意外的可能,安全思想是否牢固;查有无影响他人的安全;查搭配工作是否考虑得当协调。

3.1.3.3 十不:不违反规章制度;不冒险作业盲目蛮干;不无票工作;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不上下同时作业;不边闲谈边工作;不随便乱动设备;不在地面乱丢杂物及带钉木板;不放松监护;不无证驾驶车辆。

3.1.3.4 严格执行劳动法,按劳动法的要求,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合理安排职工的加班加点,确保职工精力充沛。

3.1.3.5加强职业卫生保障工作。做好职业卫生、劳动保护不断改善工作环境,落实预防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的措施。

3.1.3.6加强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做到管理严格,安全措施完善,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考核。

3.2 防止交通事故

3.2.1 严格车辆和驾驶人员交通安全的源头管理,定期组织交通法规的学习和交通安全常规教育的考试。认真执行安全活动制度,凡三次不参加安全活动或有严重违章行车及发生负有同责以上事故的驾驶员必须参加复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驾车。

3.2.2 严把外聘临时工驾驶员的录用质量。凡聘用大客车岗位的,必须有连续三年以上的大客车安全经历;聘用货车、小车驾驶岗位的,必须有连续两年以上的行车经历和5万公里以上安全里程,录用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路考。

3.2.3 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载行驶和强超硬会。驾驶人员严禁将车辆、船只交给厂部批准以外的人员驾驶。坚持做好出车前车况安全常规检查和例保制度,发现隐患或缺陷及时报修和整改。

3.2.4 严格执行驾驶员年审制度,对交通安全常规教育考试不合格或审验未通过的驾驶员不得驾驶本企业的车辆。

3.2.5 各种车辆、船只的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装置应完善可靠;对车辆、船只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行驶前应全面检查,严禁带缺陷行驶或将存有安全隐患车辆交给他人驾驶。

3.2.6 驾驶车辆应保持中速行驶,密切注意车辆行人等动态,在能见度较低或恶劣气候条件时,必须开启规定的灯光且利用预见性制动减少途中险情,防止事故发生。遇有事故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先让人后让车的紧急处理措施;发生伤人事故应正确处理现场,避免二次事故发生。车辆行驶中如发现异声和故障,应立即减速靠边停车并开启故障紧急灯,按规定摆

设故障警告标志。在异常排除或确认不危及安全的情况时方可复驶。

3.2.7 厂内任何机动车辆,必须由厂部批准的、具有准驾资质的人员进行驾驶。持有驾驶证的人员驾驶,并严格遵守厂区、厂内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规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进出厂门应提前减速鸣号,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且注意避让过往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

3.2.8 车辆进出厂门必须执行门卫管理制度,中央大道及地下有循环水管的道路严禁有关车辆通行,若生产需要必须从上述道路经过时,应履行审批手续。

3.3 防止火灾事故

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重点要求如下:

3.3.1 电缆防火

3.3.1.1 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有关部分进行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

3.3.1.2 电缆防火重在封堵分隔,要求做到机组与机组之间、电气段与段之间,主厂房与升压站之间的互通电缆层与隧道必须彻底阻隔(采用防火门加防火墙的方式),封堵严实。在电缆隧道及其分叉道口应设置防火墙及防火门。

3.3.1.3 对穿入主、网控制室、机炉集控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部位的所有电缆,以及现场电源盘、柜及通往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的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必须上下两面采用防火材料严密封堵;对于检修中损坏的孔洞或防火设施,其防火封堵应在终结工作票前恢复原样。

3.3.1.4 电缆竖井应分段(10米)作防火隔离,电缆隧道内应按不大于60米来划分防火封隔范围,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构架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隔离的措施。

3.3.1.5 对发生火灾后人员极难进入的电缆夹层、地下电缆隧道,重要的电气小室等部位,应分段分区装设火灾报警及灭火装置。全厂的火灾预警与灭火系统应逐步完善,地下电缆隧道采用水喷淋灭火方式,其它部位采用气体灭火方式。

3.3.1.6 电缆隧道、夹层等处要定期检查清理,保持清洁、不积灰尘、不积水、不积油,安全电压下的照明完好,禁止堆放杂物。

3.3.1.7 厂房内敷设的电缆应定期清扫积灰、积粉及其它杂物。

3.3.1.8 电缆夹层、电缆隧道属防火的要害部位,应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消防器具或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必须在其范围内明火作业时,应办理动火工作票,并有可靠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3.3.1.9 加强对电缆区域的门锁及人员进出的管理,并严格执行厂部禁烟规定。

3.3.1.10 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后,再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

3.3.1.11 建立健全厂电缆系统的维护检查与火灾报警灭火设施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由职能管理部门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特别对动力电缆的中间接头加强定期测温。

3.3.1.12 定期检查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井、电缆夹层、电缆架等处的电缆防护层是否有放电、发热烧损现象,支架必须牢固,无松动或锈损。

3.3.1.13 经过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附近的电缆要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与热管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米,动力电缆不小于1米。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

3.3.1.14 对重要电缆通道中有缺陷、老化的充油电缆应尽快安排更换。对大修工程中的废

弃电缆要及时清除。

3.3.1.15 施放电缆做到布线整齐、不穿层,动力、控制分层布置,弯曲半径符合要求。

3.3.1.16 主网控制室、机炉集控室,要配置应急照明灯与空气呼吸器,并保持完好,以供电缆、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事故处理时应急使用。

3.3.1.17 对于新扩建机组的主厂房、输煤、燃油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阻燃电缆。

3.3.1.18 夏季高温季节,在确保电缆系统防火分隔的前提下,注意电缆隧道的通风降温措施,增加人员的巡检频率。

3.3.2 汽轮机油系统防火

3.3.2.1 运行

3.3.2.1.1 汽轮机在运行中应无渗漏油。如果发现油系统任何一个部位有渗油现象时,运行人员必须认真地查明漏油部位及其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防止渗漏扩大,并及时向班长汇报,同时要详细记录在交接班运行日志上,填好缺陷单,要求消除。

3.3.2.1.2 渗漏油部位一时不能消除的,运行及检修人员应从防火角度考虑,及时将油接住,并防止它与高温设备及管道接触。在运行中经常对这些部位进行监视和维护,渗出的油要及时清理。

3.3.2.1.3 油系统着火具有突发性,要求运行人员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一旦发生火情,除及时逐级汇报外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救。

3.3.2.1.4 油系统着火大多数是由喷油引起的,及时控制或切断油源是灭火的关键,若需停机严禁开高压油泵,只能启动润滑油泵。一旦着火威胁到氢气冷却发电机的安全,应停机降

低氢气气压并向发电机内充CO

2

3.3.2.1.5 油系统周围、氢气系统周围严禁明火。若需明火作业,一定要开动火工作票,按规定进行审批,否则不准动火。

3.3.2.1.6 汽轮机的事故排油系统应通畅,事故蓄油坑应无积水和杂物。若油系统着火,火势难以控制并将危急油箱时,应采取打开事故放油门的放油措施,控制好排油速度,既要能迅速排油,又要保证汽轮机转子在隋走时间内的润滑用油。

3.3.2.1.7 由于30万机组各油动机接头,因补偿作用差,在调速系统剧烈动作后,容易漏油,应加强检查。

3.3.2.1.8 经常检查主机前箱下方放置或安装油盘的集油情况,若集油多,应及时检修处理。

3.3.2.1.9 定期开展消防培训,所有运行人员均要会使用生产现场所放置的消防设备,运行人员应具备灭火技能。

3.3.2.1.10 定期检查运行现场消防器材的配置情况,发现遗失或不全的要及时联系补充、配齐。

3.3.2.2 检修

3.3.2.2.1 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和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

3.3.2.2.2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下方或附近不准明火。如必须明火作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3.2.2.3 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3.3.2.2.4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门保温层。

3.3.2.2.5 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

3.3.2.2.6 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3.3.2.2.7 事故排油阀应设两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上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

3.3.2.2.8 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3.3.2.2.9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高压油管及其一、二次门前管道大小修时应检查碰磨情况,尤其在扰动较大的区域。

3.3.3 防止氢气系统爆炸着火

3.3.3.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中“氢冷设备和制氢、储氢装置运行与维护”的有关规定。

3.3.3.2 氢冷系统和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85)。

3.3.3.3 严格执行氢系统的运行规程,操作机组补氢站设备、系统时,必须使用铜质或铜合金工具。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坚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在氢气冷却发电机进行排污时,应缓慢开启排污门,禁止过快排放氢气,以防产生静电引起爆炸起火。系统、固定容器贮气罐吹洗置换必须彻底,要防止死角端残留余气,置换结束后,系统、容器、贮气罐内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必须连续三次分析合格。

3.3.3.4 氢冷机组补氢门周围应配备一定数量的CO

,并配好管接头,确保机组在遇有火灾

2

时的设备安全。

3.3.3.5 在制氢站和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火作业的地点所测量空气含氢量(<0.4%)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

3.3.3.6 制氢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

3.3.3.7 密封油系统的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

3.3.3.8 空氢侧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联动试验。

3.3.4 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防火。

3.3.

4.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四章的各项要求。

3.3.

4.2 储油罐或油箱的加热温度必须根据燃油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

3.3.

4.3 油区、输卸油管道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并每年测试接地电阻值。

3.3.

4.4 油区、油库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必须登记并交出火种,机动车辆进入必须安装防火罩。油区内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油区的消防水系统、泡沫泵房应每月检查试验一次。

3.3.

4.5 油区内严禁搭建易着火的临时建筑,检修中的临时建筑要及时拆除,禁止存放易燃物品。

3.3.

4.6 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的防火还应遵守第3.3.2.2.3、3.3.2.2.5、3.3.2.2.6条的规定。

3.3.

4.7 燃油系统的软管,每次小修时应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有损坏时要及时更换。

3.3.5 制粉系统防火。

3.3.5.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锅炉制粉系统防爆的有关规定。

3.3.5.2 及时消除系统上的漏粉点,并及时清除漏出的煤粉。清理煤粉时不准用压缩空气吹扫,并应杜绝明火。

3.3.5.3 磨煤机出口温度和煤粉仓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出口风温不得超过煤种要求的规定。

3.3.5.4 经常检查制粉系统内(磨煤机进口等处)外(绞龙层、一次风管道、排粉机蜗壳和伸缩节、风扇磨分离器顶部、给粉机下粉管、粉仓防爆门顶部)的积煤、积粉,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除。

3.3.5.5 每次大修后对制粉系统的灭火装置均应进行试验,确保能及时投用。

3.3.5.6 生产现场必须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制粉系统的检修与运行人员应掌握相应的防火与灭火技能。

3.3.6 其它

3.3.6.1 生产现场严格控制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如确需堆放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做好措施。

3.3.6.2 使用电气设备应按规定接装,禁火区域内电气线路、开关必须符合防爆要求。检修配电箱禁止超负荷乱接用。

3.3.6.3 禁止在高温设备、管道上直接放置易燃脚手板。必须使用的脚手板,一旦工作结束应立即拆除。

3.3.6.4 禁火区域一律严禁使用电炉,非禁火区域亦应严格控制电炉的使用。

3.3.6.5 一、二级动火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工作前的审批手续,工作中必须严格监火、防火制度,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3.3.6.6 生产区严禁明火焚烧,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3.3.6.7 焊割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焊割操作规定。使用的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应检验合格,气瓶上的安全装置必须完好,两瓶相距大于8米以上,并不得放于露天曝晒。

3.3.6.8 全厂各类仓库均应遵守《仓库防火安全规则》,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仓库还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凡属易爆、剧毒的危险物品,必须认真落实“双人保管、双人领用、双人把锁、双本账、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

3.3.6.9 煤堆应按“先吞先吐”“分层压实”的原则,加快周转使用,并做好定期翻烧工作,防止煤堆自燃,定期测温。

3.3.6.10 原煤仓、停用的输煤皮带、电缆层应防止积煤积粉产生自燃。输煤皮带停用时,要将皮带上的煤走完后再停,皮带上不要积煤,对输煤皮带附近地面上散落的煤渣和煤粉要及时清理干净。输煤皮带应加强检修质量,值班人员加强巡查,防止跑偏磨擦起火。

3.3.6.11 各类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大型电气充油设备,应加强设备检修质量和运行状况的检查,切实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因电气故障引起火灾。大型变压器安装的水喷淋灭火系统应结合机组的检修进行喷水试验,及时消除缺陷。

3.3.6.12 锅炉点火及投油过程中,运行人员应及时检查油枪运行情况以防止点火油、助燃油外泄引起火警。

3.3.6.13 生产现场一切废油不准乱倒,必须集中回收。废棉纱头必须集中存放,定期清理。

3.3.6.14 生产现场必须按消防要求存放规定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准乱动或挪作他用,消耗的消防器材要及时补充,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护,保证随时可用,并按规定定期更换,更换时必须贴上更换日期标签。

3.3.6.15 油库区应按有关制度做好防火措施,油库区域应根据安全规定设有防雷电的避雷针,防止雷电引起的火灾事故,油库区域内的所有电气设施应具备防爆功能。油库区的消防泵,泡沫泵等消防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定时试验。

3.3.6.16 厂消防队要加强业务训练,加强消防车辆的维护保养,熟悉全厂的重点防火区域的现场情况,以确保火警时及时发挥作用。

3.3.6.17 全厂所有办公室应加强用火用电的管理,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应符合室内电源线路的负荷要求。禁止明火与乱扔烟头,做到下班后室内关机断电无遗留火种。

3.3.6.18 人员聚集场所(工会会堂、学校、医院、招待所、大型会议室)的管理人员,应注意做好定期防火安全检查,严格履行职责,及时消除火险隐患,确保使用期间的防火安全。

3.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为了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试行)》(能源安保[1990]1110号)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3.4.1 严格执行电气安全工作规程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并使其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3.4.2 倒闸操作前应先在模拟图上进行核对性模拟预演,操作中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全部操作结束后进行复查;升压站电动操作的闸刀必须使用简易远方操动装置。倒闸操作结束后或闸刀检修、消缺必须停用电动闸刀操作电源。

单人进行的操作必须使用操作任务票,操作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状态,操作中自我唱票、复诵,操作结束后进行复查。

3.4.3 提高全体运行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执行“两票三制”的自觉性。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调度员或值班负责人报告,弄清问题后,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3.4.4 配备定期试验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为防止误登、误入带电设备间隔,带电设备周围均应采用全封闭安全围栏,升压站的门正常时应关好并上锁。

3.4.5 制订防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检修规程,加强对防误闭锁的运行、检修管理,确保已装设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

3.4.6 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需停用时要经总工批准。不得随意拆卸进行强行操作,解锁钥匙必须严格管理,临时需要时必须经值长批准。

3.4.7 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新建、扩建、改建的机组,防误闭锁装置应与主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应优先采用电气闭锁或微机“五防”装置。

3.4.8 成套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良好,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3.4.9 在控制室、开关室、升压站等地应设有明显的防误操作禁告牌,操作任务票应设有明显提醒字样。设备名称、编号应齐全正确规范。

3.4.10 对现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凡有可能引起误碰带电设备的地方应有警告牌及永久遮栏、隔板等。凡因重力能自合的闸刀应加隔板隔离,并做好必须的安全措施;对低压设备及有些高压设备的检修,必须在闸刀上安装绝缘隔板或取下动力回路熔断器。

3.4.11 班组要定期分析,交流总结操作经验教训,积极开展千次操作无差错活动。

3.4.12 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和责任心,持证上岗。

3.5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为了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6)276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号、《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以及其他有关规定,把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和检验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重点要求如下:

3.5.1 新建锅炉(包括承压部件更换达整台锅炉的30%以上的改造性锅炉)在安装阶段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新建锅炉(包括承压部件更换达整台锅炉的30%以上的改造性锅炉)投运1年后要结合检查性大修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在役锅炉结合每次大修开展锅炉安全性能检验。

锅炉检验项目和程序按有关规定(参照DL647-1998)进行。

3.5.2 防止超压超温。

3.5.2.1 参加电网调峰的锅炉,运行规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按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性能应与汽轮机性能相匹配;非调峰设计的锅炉,其调峰负荷的下限应由水动力计算、试验及燃烧稳定性试验确定,并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

3.5.2.2 锅炉超压水压试验和安全阀整定应严格按规程进行,试验或整定前技术部门应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升压过快或压力、温度失控造成超压超温现象。试验或整定应在总工程师(付总工程师)主持下进行,试验现场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

3.5.2.3 锅炉汽包水位表数量、量程和布置位置应满足规程要求,严防锅炉缺水和超温超压运行。

3.5.3.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

3.5.3.1.严格执行《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12145-1999)、《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561-1995)、《关于防止火力发电厂凝汽器铜管结垢腐蚀》[(81)生技字52号]和《防止电厂锅炉结垢腐蚀的改进措施和要求》[(88)电生字81号、基火字75号]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加强化学监督工作。

3.5.3.2.坚持启动、运行、停用全过程化学监督,定时分析,品质不合格的给水严禁进入锅炉,蒸汽品质不合格严禁并汽。运行人员按化学要求进行排污,凝结水的精处理设备严禁退出运行。在凝汽器铜管发生泄漏凝结水品质超标时,应组织检修、运行人员及时查找、堵漏。水冷壁结垢超标时,要及时进行酸洗,防止发生垢下腐蚀及氢脆。

3.5.3.3.按照《火力发电厂停(备)热力设备防锈导则》(SD223-87)坚持进行锅炉停用保护,防止炉管停用腐蚀。

3.5.3.

4.抓好燃煤管理,及时做好掺煤配烧工作,力争使燃煤接近设计煤种,运行中加强锅炉燃烧调整,改善贴壁气氛,避免高温腐蚀。

3.5.3.5.汽机检修在安装或更新凝汽器铜管前,应对铜管全面进行探伤检查。

3.5.4 防止炉外管道爆破。

3.5.

4.1 按照巡回检查制度,检修、运行人员应定期对炉外管道巡视,对管系振动、水击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技术措施予以实施。当炉外管道有漏汽、漏水现象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不准盲目拆开保温查找漏点,防止管道爆破伤人,必须拆保温检查时,应得总工程师同意,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才能进行,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汇报总工程师批准,做好安全警界,落实安全措施;如泄漏很大,对人身或设备构成重大隐患时,应立即停炉。

3.5.

4.2 对导汽管、汽水联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道及弯管、弯头、联箱封头等应列入金属监督项目定期予以检查,对汽包、集中下降管、联箱、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相关焊缝应按照《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2000)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缺陷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每次大修应制定专门炉外管道检查计划,并做好台帐工作。

3.5.

4.3 按照《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616-1997)的要求,对支吊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对运行达10万小时以上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的支吊架要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必要时应联系有资质单位进行应力校核。

3.5.

4.4 对于易引起汽水两相流的疏水、空气管道,应重点检查其与母管相连的角焊缝、母管开孔的内孔周围、弯头等部位,其管道、弯头、三通和阀门,运行达10万小时后,在大小修中予以全部更换。

3.5.

4.5 对运行超过20万小时的高温蒸汽管道(联箱)、高压给水管道,在计划检修中按照

金属监督的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金属监督台帐。

3.5.

4.6 对现有的厂设备监造管理制度应每二年修改完善一次,落实好锅炉和大口径管道备件的合格供货单位。按照厂设备监造管理制度,要加强锅炉及大口径管道制造和安装质量监督、检查。电站管件制造单位必须选取有相当等级资质证书的单位。对锅炉监造、安全性能检验和竣工验收应在厂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主持下进行,有关技术、材料、检验和安装单位参加。

3.5.

4.7 加强焊工管理及完善焊接工艺质量的评定。杜绝无证(含过期证)上岗和超出合格证允许范围施焊现象,焊前焊工要进行试焊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能从事焊接工作,焊接部分应做上记号,以便质量追溯。加强焊接工艺管理,按焊接工艺卡进行焊接工作,防止错用钢材和焊接材料,异种钢焊接前应制定可靠的焊接、热处理工艺。

3.5.5 防止锅炉四管泄漏。

3.5.5.1 严格执行《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能源电[1992]1069号)。

3.5.5.2 应成立专业的锅炉防磨防爆小组,制定大、小修及临检中锅炉受热面的防磨防爆检查卡,并在检修中认真执行,锅炉检修各级技术人员应在防磨防爆检查卡中履行相应职责并签字,检查处理结束应建立完整台账。一旦发生锅炉“四管爆破”必须认真分析爆破的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扩大检查面,防止同类型事故的重复发生,将锅炉的“四管爆漏”降低至最低限度。

3.5.5.3 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管发生爆漏时,应及早停运,防止冲刷扩大损坏其它管段。其他部位发生爆漏,运行应加强表计分析,视爆漏的部位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停炉,防止爆漏扩大产生严重后果。

3.5.5.4 检修人员应每月检查水冷壁刚性梁四角连接及燃烧器悬吊机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记录。运行人员在锅炉启停时应严格按照启停曲线进行,防止升温、升压、升负荷速度过大而造成受热面超温、拉裂。投停燃烧器应力求对称、配风力求均匀,防止局部热负荷过高或水冷壁附近缺氧。

3.5.5.5 运行中应勤于调整、善于调整,改善过热器、再热器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受热面管壁温度的监视,防止受热面和管屏超温。检修和运行人员应加强对吹灰器的维护和检修,保证吹灰器的正常投用,防止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管排结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防止大焦块砸坏冷灰斗和引起过热器、再热器管排超温。

3.5.5.6 停炉后的冷却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执行,防止冷却速度过快而造成受热面拉裂损坏。特殊情况,需加快冷却速度必须由总工程师批准。

3.5.5.7 组织和实施好每年对机组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成立专门的安全性能评价小组。对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机组和设备,应组织专家对主设备特别是承压管路进行全面检查、试验和安全性评估,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3.5.5.8 按照《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要求,加强司炉工的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做到无证不许上岗;200MW及以上机组的司炉必须经仿真机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3.5.5.9 厂应配备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工程师,并持证上岗。

3.5.5.10 加强锅炉安全监察工作,锅炉第一次投用前由厂锅炉监察工程师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证。

3.6 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

为了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号、《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以及其他有关规定,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3.6.1 防止超压

3.6.1.1根据设备特点和系统的实际情况,由发电部制定每台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应明确异常工况的紧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任何工况下压力容器不超压、超温运行。

3.6.1.2 除氧器的运行操作规程应符合《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能源安保[1991]709号)的要求。除氧器两段抽汽之间的切换点,应根据《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运行规程中明确规定,严禁高压汽源直接进入除氧器。对进入除氧器、扩容器的高压汽源,应采取措施消除除氧器、扩容器超压的可能。每台除氧器必须安装两只以上全启式安全门,且其排放能力应能满足其在最大进汽工况下不超压。

3.6.1.3 使用中的各种气瓶严禁改变涂色,严防错装、错用;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液氯钢瓶必须水平放置;放置液氯、液氨钢瓶、溶解乙炔气瓶时必须配置防止回火装置。

3.6.1.4 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严禁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

3.6.2 氢罐

3.6.2.1 制氢站应采用性能可靠的压力调整器,并加装液位差越限联锁保护装置和氢侧氢气纯度表,在线氢中含氧量监测仪表,防止制氢设备系统爆炸。

3.6.2.2 氢罐应按照《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重点是壁厚测量,封头、筒体外形检查,防止腐蚀鼓包。在对制氢系统及氢罐进行检验或检修时必须进行可靠的隔离。

3.6.3 在役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在役压力容器应结合设备、系统检修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和《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其安全阀、压力表必须定期进行校验,安全阀须定期进行排放汽试验。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至少每两个检验周期进行一次。

3.6.3.1 在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时,应对与压力容器相连的管系进行检查,特别应对蒸汽进口附近的内表面热疲劳和加热器疏水管段冲刷、腐蚀情况进行检查,防止爆破汽水喷出伤人。

3.6.3.2 停用超过2年以上的压力容器重新启用时要进行再检验,并经耐压试验合格才能启用。

3.6.3.3在订购压力容器前,应对设计单位和制造厂商的资格进行审核,其供货产品必须附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制造厂所在地锅炉压力容器监检机构签发的“监检证书”。要加强对所购容器的质量验收,特别应参加容器水压试验等重要项目的验收见证。

3.6.3.4 对在役压力容器检验中,安全状况等级评为4级的容器,须监控使用,并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监控使用期限为三年,并须在监控使用期内进行治理升级。否则应报废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评为5级的容器应报废。

3.6.4 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必须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申领使用证。不按规定检验、申报注册的压力容器,严禁投入使用。1982年4月《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颁布前制造的老容器,若设计资料不全,材质不明及经检验安全性能不良者,应安排计划进行更换。

3.6.5 运行方面

3.6.5.1 运行人员应熟知高加在不同的汽轮机运行工况下的汽压、水压、流量、进汽温度、进出水温度、疏水温度,并通过定时检查分析及时发现不正常工况,加以处理。

3.6.5.2 发现高压管道泄漏(包括疏水系统)查找泄漏点时,不准在运行中敲、拆漏汽(水)部位的保温,以免爆破造成人员伤亡。需在运行中拆开保温查找漏点时,必须降压和采取可靠的措施并得总工批准后才能实施。

3.6.5.3 对有二段抽汽之间的联络门(#1机的一/二抽、#2~#6机的二/三抽、#7机的四

/五抽联络门)调整压力控制要严格,经常检查系统压力,温度是否超限,操作后要做好记录,记明阀门开度或时间,隔离操作时,首先关闭抽气联络门。

3.6.5.4 主蒸汽、抽汽、高低压给水管道暖管时,阀门应微开,操作要特别小心,以防止冲击,停用时应泄压,放尽存汽存水。

3.6.5.5 疏水扩容器不准超压运行,在机组启停、变工况运行开关疏水时,尤其注意内部压力,发现不正常时,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疏水,使其恢复正常值。

3.6.5.6 有压力自动调整装置的,不要随意停用,停用需要得到班长或值长的同意,进行旁路调整或手动调整时应注意不能大开大关,要特别注意压力的变化,而且调整后要跟踪一段时间,不可忽视。

3.6.5.7 对锅炉安全门必须实行定期校验制度,并按规定进行放排汽试验。

3.6.5.8 运行中的空压机其卸荷器工作必须正常,卸荷压力值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对贮气罐的安全门应定期校验。

3.6.5.9 各类水位计的投运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要缓慢小心,防止水位计爆破伤人。

3.6.6 检修方面

3.6.6.1 压力容器、高压除氧器的焊缝应进行检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3.6.6.2 压力容器筒壁不得随意开孔。如欲对筒壁开孔,应事先进行结构强度校核,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工艺要求并报总工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工作。焊补后应对补焊区进行100%无损探伤,水压试验合格后方能投用。

3.6.6.3 使用中的各种气瓶严禁改变涂色,并严格管理,严防爆炸事故发生。

3.6.6.4 禁止在压力容器上随意开孔和焊接其他构件。若必须在压力容器筒壁上开孔或修理,应先核算其结构强度,并须制定工艺技术措施,经锅炉监察工程师审定、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工艺措施实施。

3.7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3.7.1 锅炉空气预热器的传热元件在出厂和安装保管期间不得采用浸油防腐方式。3.7.2 锅炉空气预热器在安装后第一次投运(或受热面大面积更换后),应将杂物彻底清理干净,经制造、施工、建设、生产等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7.3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应有可靠的停转报警装置及联锁自动关闭烟气、空气侧挡板的保护,完善的水冲洗系统及消防系统,消防水喷淋面积应覆盖整个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系统应定期进行短时间试验,保证具备随时投入条件。

3.7.4 油燃烧器必须配有稳燃器和调风手段,锅炉投用燃油时应保证燃油温度和油压在规程规定范围内,油枪雾化良好、燃烧完全。锅炉点火前应按不小于30%额定风量,通风不少于5分钟。锅炉点火时应严格监视油枪雾化情况,一旦发现油枪雾化不好应立即停用,并进行清理检修。锅炉启停过程中,运行人员应精心调整锅炉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运行工况;点火初期,投粉不宜太早,否则易造成燃烧恶化,防止未燃烬的油和煤粉沉积在尾部烟道,特别是预热器受热面中。

3.7.5 热试组和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厂有关规定进行煤粉细度测试和调整工作,保证合格的煤粉供锅炉燃烧。

3.7.6 锅炉及预热器应配有吹灰器,运行人员应按规程规定进行吹灰。对气脉冲吹灰装置应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的严密性,防止燃气泄漏。当预热器烟侧阻力增加或长时间低负荷煤油混烧,应适当增加吹灰次数,锅炉停用后应对尾部烟道、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冲洗。

3.7.7 运行规程应明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道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温度限制值,当烟气

温度不正常地超过规定值,并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停炉并投入消防喷淋装置。

3.7.8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风档板,应能电动投入且档板能全开全关。启动前应做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风挡板严密性及灵活性试验。每次小修中应对档板的实际位置进行远程校核。运行中如发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停转,应立即将其隔绝,投入盘车装置;若发现转子盘不动,应立即停炉。

3.7.9 锅炉停炉前应对空气预热器全面吹灰一次,停炉一周以上时,检修必须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受热面进行化学清洗。

3.7.10 若锅炉较长时间低负荷燃油或煤油混烧,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停炉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中层和下层传热元件,若发现结垢时需清洗。

3.8 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为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发生,应严格执行《大型锅炉燃烧管理的若干规定》、《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

3.8.1 防止锅炉灭火。

3.8.1.1 根据《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中有关防止炉膛灭火放炮的有关规定以及设备的状况,制定防止锅炉灭火放炮的措施,应包括煤质监督、混配煤、燃烧调整、低负荷运行等内容,并严格执行。

3.8.1.2 进厂煤加强验收化验,控制煤质,做好掺煤配烧工作。加强入炉煤质分析,改变入炉煤质时要及时通知司炉,司炉应做好调整燃烧的应变措施。雨季煤潮或燃油紧张时,应尽量向锅炉提供干煤棚内比较干、煤质比较好的煤。

3.8.1.3 提高监盘质量,特别是在煤质较差、煤种混杂及低负荷运行状况下,应严密监视各表计的变化情况,根据燃烧情况和煤样分析及时调整,必要时投用油枪助燃,防止锅炉熄火。

3.8.1.4 有关部门应保证仪表、保护、给粉(煤)电源和备用电源可靠(重要负载应设两路电源供电),防止失电造成锅炉灭火。

3.8.1.5 每次大小修后,必须对机组FSSS及其它保护进行试验,轻油电磁阀应动作正确、关闭严密,以确保锅炉熄火后能切断一切燃料。

3.8.1.6 每次机组大修后,应进行炉内空气动力场试验。新炉投产或改进性大修后应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及不投油最低负荷稳燃试验。

3.8.1.7 100MW及以上等级机组的锅炉应安装锅炉灭火保护装置。灭火保护符合投用条件时,应得值长同意后方可投入。在闭环运行时,不准擅自退出火焰探头和解列保护。如必须退出灭火保护或联锁装置时,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并事先做好安全措施。

3.8.1.8 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加强对灭火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检修,防止火焰探头烧毁、污染失灵、炉膛负压管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3.8.1.9 炉膛压力到-2000Pa(老厂为-1500Pa),看火孔无火光或单炉膛电视火焰失去,汽压、汽温下跌,汽包水位下降,则按熄火处理。熄火停炉时严禁采用拉风机跳闸制粉系统的方法。当炉膛已经灭火或已局部灭火并濒临全部灭火时,应迅速切断所有燃料,紧急停炉。严禁用关风、投油助燃的爆燃法恢复燃烧。

3.8.1.10 加强巡回检查和设备检修管理,对锅炉各部漏风及时进行封堵,老厂出灰时必须得到司炉同意,并逐只灰斗进行,放完灰后立即关闭;新厂捞渣机检修时,炉底关断门应关闭,平时各看火孔、人孔门、打焦孔、检查孔等均应关闭,保持各部水封正常。

3.8.1.11对给粉机下粉不均匀和煤粉自流、一次风管不畅、送风不正常脉动、堵煤、断煤和热控设备失灵等缺陷应及时联系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8.1.12 油泵房值班工要保持油库油位、油温和油压正常,定期进行油库脱水工作,加强对油泵运行情况的检查和消缺工作。检修和运行人员要加强对油系统管道、阀门、油枪的维

护、消缺工作。

3.8.2 防止严重结焦。

3.8.2.1 运行人员应经常从看火孔监视炉膛结焦情况,一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

3.8.2.2 锅炉吹灰器系统应正常投入运行,防止炉膛沾污结焦造成超温。受热面及炉底等部位严重结焦,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应立即汇报总工程师,进行停炉处理。不允许采用反复大幅度变负荷除焦的方法,以免大焦块砸坏冷灰斗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9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

为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应严格执行《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DL435-91)有关要求以及其他规定,重点要求如下:

3.9.1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

3.9.1.1 燃料部门应加强燃用煤种的煤质分析和配煤管理,每班对入炉煤挥发份进行分析并及时通知运行人员,以便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当挥发份高于设计值较多时,应制定相应的运行措施。

3.9.1.2 设计和改造制粉系统时,尽量减少制粉系统的水平管段,煤粉仓要做到严密、内壁光滑、无积粉死角,抗爆能力应符合规程要求。加强对制粉系统的防爆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防爆薄膜应有足够的防爆面积和规定的强度,并按规定要求中间搭接或划缝。热风道与制粉系统连接部位,以及排粉机出入口风箱的连接,应达到规程规定的抗爆强度。防爆门动作后喷出的火焰和高温气体,要改变排放方向或采取其它隔离措施,以避免危及人身安全、损坏设备和烧损电缆。

3.9.1.3 检修人员应利用大小修机会对粉仓内衬进行检查,严防衬板磨漏、夹层积粉自燃。每次大修或有粉仓温度不正常升高现象而无法消除时,应清空粉仓,检查粉仓的严密性及有无死角积粉情况,特别要注意仓顶板大梁搁置部位有无积粉死角。并根据粉仓结构特点,应设置足够的粉仓温度测点和温度报警装置,并定期进行校验。

3.9.1.4 制粉系统正常停用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将系统内存粉抽尽。有乏气再循环的,还必须对再循环系统用大风量吹扫干净。

3.9.1.5 运行中要严格执行定期降粉制度,控制粉仓温度。当发现粉仓温度异常升高或确认粉仓内有自燃现象时,应及早投入灭火系统,防止因自燃引起粉仓爆炸。锅炉停用后而粉仓有粉时,应将粉仓隔绝严密并监视粉仓温度。锅炉停用7天(含)以上时应将粉仓烧空。3.9.1.6 认真监盘,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制粉系统启停过程中。制粉系统发生异常时应按照规程进行处理,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紧急停用的制粉系统,在启动前应详细检查系统内是否有自燃现象,特别是梅雨季节,要及时清除磨煤机进口处的积煤,防止积煤着火,检查系统内各点温度应正常,操作时应谨慎,温度上升应缓慢。加强对排粉机进口风道有可能积粉自燃部位的巡检。

3.9.1.7 加强对制粉系统泄漏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漏粉,要防止煤粉自燃。禁止用压力水(空气)冲扫红热的煤粉,防止煤粉飞扬而发生爆炸。

3.9.1.8 认真执行检修工作票制度和动火工作票制度。在制粉系统上动火作业后,应对动火部位和相邻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确认系统内无火或自燃现象方可启动制粉系统。不准在运行中的制粉系统设备上进行焊接工作,特殊情况必须得总工程师批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

3.9.1.9 粉仓、绞龙的吸潮管应完好,管内畅通无阻,粉仓保持负压状态,新厂甲乙磨煤机、丙丁磨煤机最好不要同时停用。

3.9.1.10 每次大修后制粉系统灭火系统均应试验,确保能随时投用。

3.9.1.11 认真分析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必要时利用检修机会进行系统、设备改造。

3.9.1.12 风扇磨锅炉应采取措施防止给煤机断煤。

3.9.2 防止粉尘爆炸。

3.9.2.1 及时消除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中的粉尘泄漏点,降低煤粉浓度。输煤系统应有喷雾装置,防止煤尘飞扬。

3.9.2.2 大量放粉或清理煤粉时,应杜绝明火,做好安全警界,防止煤粉爆炸。

3.9.2.3 煤粉仓、制粉系统和输煤系统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并备有专门的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源充足、水压正常,灭火设施完好,并定期进行试验。

3.9.2.4 煤粉仓投运前应做严密性试验。凡基建未做严密性试验的要补做漏风试验,并做好记录,发现漏风现象要及时消除。

3.10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3.10.1 汽包锅炉应至少配置两只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只远程汽包水位计。水位计的配置应采用两种以上工作原理共存的配置方式,以保证在任何工况下锅炉汽包水位的正确监视。

3.10.2 汽包水位计的安装。

3.10.2.1 水位计取样管应穿过汽包内壁隔层,管口应尽量避开汽包内水汽工况不稳定区,若不能避开时,应在汽包内取样管口加装稳流装置。

3.10.2.2 汽包水位计水侧取样管孔位置应低于锅炉汽包水位停炉保护动作值,并有足够的裕量。

3.10.2.3 水位计、水位平衡容器或变送器与汽包连接的取样管,一般应至少有1:100的斜度,汽侧取样管应向上向汽包方向倾斜,水侧取样管应向下向汽包方向倾斜。

3.10.2.4 锅炉汽包应配备2套就地水位表和3套差压式水位测量装置,2套就地水位表中的1套可用电极式水位测量装置替代。安装时必须核实汽包水位取样孔的位置、结构及水位计平衡容器安装尺寸,均应符合要求。

3.10.2.5 差压式水位计严禁采用将汽水取样管引到一个连通容器(平衡容器),再在平衡容器中段引出差压水位计的方法。

3.10.3 对于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3.5MPa及以上的锅炉,其汽包水位计应以差压式(带压力修正回路)水位计为基准。汽包水位信号应采用三选中值的方式进行优选。

3.10.3.1 差压水位计(变送器)应采用压力补偿。汽包水位测量应充分考虑平衡容器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采取零位补偿。

3.10.3.2 汽包水位测量系统,应采取正确的保温、伴热及防冻措施,以保证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正确性。

3.10.4 汽包就地水位计的零位应以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为准,并在机组启动调试时进行热态水位计零位实际核对和标定。新机组验收时应有汽包水位计安装、调试及试运专项报告。

3.10.5 严格执行汽包就地水位计和远程水位计的定期核对工作并有记录。当两种水位计偏差大于30mm时,应及时联系热工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3.10.6 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对水位计及其测量系统进行检查维护。运行中发现就地水位计泄漏或其它缺陷时,应及时隔绝,联系检修消缺,并投入备用水位计。3.10.7 运行人员每月应做好1日和15日锅炉汽包就地水位计的切换和冲洗工作。热工人员每周应做好电极点水位计高低报警定期校验工作。

3.10.8 锅炉和热工检修人员应建立汽包水位系统的维修和设备缺陷档案,对各类缺陷进行定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加以落实。

3.10.9 当一套汽包水位测量装置因故退出运行时,检修工作票应写明故障原因、危险因素等注意事项,一般应在8小时内恢复。若不能完成,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

后执行,但最长不能超过24小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10.10 锅炉高、低水位保护。

3.10.10.1汽包锅炉水位保护是锅炉启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位保护不完整或未经过静态试验,锅炉严禁启动。

3.10.10.2 在确认锅炉水位保护定值时应参照启动调试时热态调整、标定时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消除温度原因而造成的水位偏差影响。

3.10.10.3 锅炉汽包水位保护在每次锅炉启动前应进行实际传动校验。用上水法进行高水位保护试验,用排污放水法进行低水位保护试验,严禁用信号短接的方法进行模拟传动替代。

3.10.10.4 锅炉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应采用独立测量的三取二的逻辑判断方式。当有一点因某种原因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二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并办理审批手续,限期8小时内恢复;当有二点因故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技术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运行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限期24小时内恢复,如逾期不能恢复,应停止锅炉运行。

3.10.10.5 建立锅炉水位保护停退役的审批制度,如遇锅炉水位保护退出运行时,应严格按审批制度执行,各部门不得越权办理。

3.10.11 对于控制循环汽包炉,炉水循环泵差压保护采取二取二的方式,当有一点因故退出运行时,应自动转为一取一的逻辑判断方式,由热工人员解除故障信号,并办理审批手续。当二点因故退出运行超过4小时,应立即停止该炉水循环泵的运行。

3.10.12 当在运行中无法判断汽包真实水位时,应立即停炉。

3.10.13 当运行人员从有关表计中判断汽包水位已达保护动作值而保护未动时,应立即停炉。

3.10.14 高压加热器保护装置及旁路系统应正常投入,并按规程进行试验,保证其动作可靠。当因某种原因需退出高压加热器保护装置时,应制定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限期恢复。

3.10.15 给水系统中的备用设备应处于正常备用状态,按规程进行定期切换。当失去备用时,应制定安全运行措施,限期恢复投入备用。

3.11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为了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原水利电力部《防止20万千瓦机组严重超速事故的技术措施》和《防止国产200MW机组轴系断裂事故暂行措施》,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3.11.1 防止超速

3.11.1.1 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3.11.1.2 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当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启动和运行。

3.11.1.3 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正确或失效时,严禁机组启动。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

3.11.1.4 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启动。运行机组的油质应定期化验。大小修后油系统油循环时间要有保证,油质不合格绝对不允许向调速系统进油。

3.11.1.5 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速系统的静止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速系统工作正常。在调节部套存在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启动。

3.11.1.6 正常停机时,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是否到零,在千瓦时表停转或逆转以后,

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严禁带负荷解列。同时应注意机组转速的下降,否则应迅速破坏真空。

3.11.1.7 在机组正常启动或停机的过程中,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投入汽轮机旁路系统,尤其是低压旁路。

3.11.1.8 任何情况下绝不可强行挂闸。

3.11.1.9 机械液压型调节系统的汽轮机应有两套就地转速表,有各自独立的变送器(传感器),并分别装设在沿转子轴不同的位置上。

3.11.1.10 抽汽机组可调整抽汽逆止门应严密、联锁动作可靠,并必须设置有能快速关闭的抽汽截止门,以防止抽汽倒流引起超速。

3.11.1.11 对新投产的机组或汽轮机调节系统经重大改造后的机组必须进行甩负荷试验。对已投产尚未进行甩负荷试验的机组,应积极进行甩负荷试验。

3.11.1.12 坚持按规程要求进行危急保安器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门杆活动试验、汽门关闭时间测试、抽汽逆止门关闭时间测试。自动主汽门、再热主汽门及调速汽门应能迅速关闭严密,无卡涩。阀门关闭时间,对电调系统应小于0.15s,对液调系统应小于0.5s。大修中应检查门杆弯曲和测量门杆与套筒的间隙,阀体与导向套筒的间隙,不符合标准的要进行更换处理。检查门杆与阀杆套是否存在氧化皮,氧化皮应清除。测量各主汽门、调速汽门预启阀行程,并检查是否卡涩。如有卡涩必须解体检查处理除去氧化皮。阀碟与阀座接触部分的氧化皮也应清理,并用红丹油作接触检查。

3.11.1.13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一般为额定转速的110%±2%,危急保安器试验应进行两次。

3.11.1.14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应设有完善的机组启动逻辑和严格的限制启动条件;对机械液压调节系统的机组,也应有明确的限制条件。

3.11.1.15汽机专业人员,必须熟知DEH的控制逻辑、功能及运行操作。参与DEH系统改造方案的确定及功能设计,以确保系统实用、安全、可靠。

3.11.1.16电液伺服(包括各类型电液转换器)的性能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得投入运行。运行人员要严密监视其运行状态,不卡涩、不泄漏和系统稳定。大修中要进行清洗、检测等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备用伺服阀应按制造厂的要求条件妥善保管。

3.11.1.17 主油泵与汽轮机主轴间具有齿型联轴器或类似联轴器的机组,定期检查联轴器的润滑和磨损情况,其两轴中心标高、左右偏差,应严格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安装。

3.11.1.18 要慎重对待调节系统的重大改造,应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

3.11.1.19 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严防电液伺服阀(包括各类电液转换器)等部套卡涩、汽门漏汽和保护拒动。

3.11.2 防止轴系断裂

3.11.2.1机组主、辅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正常投入,已有振动监测保护装置的机组,振动超限跳机保护应投入运行;机组正常运行瓦振、轴振应达到有关标准的优良范围,并注意监视变化趋势。

3.11.2.2 运行100kh以上的机组,每隔3~5年应对转子进行一次检查。运行时间超过15年、寿命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转子、低压焊接转子、承担调峰起停频繁的转子,应适当缩短检查周期。

3.11.2.3 新机组投产前、已投产机组每次大修中,必须进行转子表面和中心孔探伤检查。对高温段应力集中部位可进行金相和探伤检查,选取不影响转子安全的部位进行硬度试验。

3.11.2.4 不合格的转子绝不能使用,已经过主管部门批准并投入运行的有缺陷转子应进行技术评定,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缺陷性质制定运行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3.11.2.5 严格执行超速试验规程的要求,机组冷态启动带25%额定负荷(或按制造要求),

运行3-4h后立即进行超速试验。

3.11.2.6 新机组投产前和机组大修中,必须检查平衡块固定螺丝、风扇叶片固定螺丝、定子铁芯支架螺丝、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紧固情况,保证各联轴器螺丝的紧固和配合间隙完好,并有完善的防松措施。

3.11.2.7 新机组投产前应对焊接隔板的主焊缝进行认真检查。大修时应检查隔板变形情况,最大变形量不得超过轴向间隙的1/3。

3.11.2.8 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3.11.3 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

3.11.3.1建立机组试验档案,包括投产前的安装调试试验、大小修后的调整试验、常规试验和定期试验。

3.11.3.2 建立机组事故档案。无论大小事故均应建立档案,包括事故名称、性质、原因和防范措施。

3.11.3.3 建立转子技术档案。

3.11.3.3.1 转子原始资料,包括制造厂提供的转子原始缺陷的材料特性。

3.11.3.3.2 历次转子检修检查资料。

3.11.3.3.3 机组主要运行数据、运行累计时间、主要运行方式、冷热态起停次数、起停过程中的汽温汽压负荷变化率、超温超压运行累计时间、主要事故的原因和处理。

3.12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

为了防止汽轮机转子弯曲和轴瓦烧损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防止20万千瓦机组大轴弯曲事故的发生的技术措施》[(85)电生火字号、基火字64号]等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3.12.1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

3.12.1.1 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

3.12.1.1.1 转子安装原始弯曲的最大晃动值(双振幅),最大弯曲点的轴向位置及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3.12.1.1.2 大轴弯曲表测点安装位置转子的原始晃动值(双振幅),最高点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3.12.1.1.3 机组正常启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速。

3.12.1.1.4 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油温和顶轴油压。

3.12.1.1.5 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

3.12.1.1.6 停机后,机组正常状态下的汽缸主要金属温度下降曲线。

3.12.1.1.7 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3.12.1.1.8 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启动曲线和停机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程。

3.12.1.1.9 记录机组起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停机后定时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启动或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为止。

3.12.1.1.10 系统进行改造、运行规程中尚未作具体规定的重要运行操作或试验,必须预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执行。

3.12.1.2 机组起停过程的操作措施。

3.12.1.2.1 机组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有关规定,至少不得少于2~4h,热态启动不少于4h。若盘车中断应重新计时。

3.12.1.2.2 机组启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应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严禁盲

2020年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昌海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根据《江西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赣安[2016]10号),为做好全委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实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目标。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2.全面构建防控体系。在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构建防控体系。 3.实施一批源头治理工程。以企业为主体根治一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进一步夯实安全根基 1.出台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推进符合我委实际的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进改革发展。(责任单位:昌海安监站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2.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赣市府办字〔2017〕07号)文件精神,推进县安监部门将安全生产

专项资金足额列入昌海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单位:昌海财政局,昌海安监站) 3.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辖区内实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培训制度,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 4.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督促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投入,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饲料加工、建材行业等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昌海安监站、规建局)(二)进一步全方位构建防控体系 1、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实际,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研究制定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依据相应标准,每年对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排查评估,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年内力争实现所有高危企业和其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入网,实施隐患排查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深入排查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点领域、部位和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与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3号、《六盘水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六盘水党办发〔〕98号)以及《市安委办关于全面推进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建设工作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4号)等相关通知及方案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贵州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强化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理,及时、科学、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时间安排 9月至12月,推进落实重大事故的遏制与防范工作,坚决抵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机构 成立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公司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研究解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组织协调开展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公司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情况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

组长: 成员: 三、防范措施 (一)全面认真排查确认安全风险点和重特大安全隐患。重点对基坑开挖工程、大部件运输及吊装、脚手架工程、施工人员住地及交通运输车辆、油品库、六氟化硫开关室、有限空间作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确认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和重大安全隐患,建立风险点和重大隐患管控档案数据库,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管控和防范治理措施。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长效体制机制。 (三)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类别、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到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风险按颜色分级,定为“红、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开展情况

大竹县观音镇第二中心小学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开展情况 为着力解决当前我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上级会议及文件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工作开展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口前移,坚持超前辨识预判安全风险,扎实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深入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强化问题清单管控,强化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改提升,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夯实各类安全风险防控,坚决遏制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稳定。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学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邱成章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邓世江支部委员、安办主任 成员:徐兆清周小鹏王伟王本富张孟 学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办,由邓世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周小鹏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三、工作开展 1.严格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学生上下学

交通方式,加强对学生使用交通工具的管理,坚决做到两个“禁止”:禁止12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16岁以下骑电动车上学;禁止学生乘坐超员车、货车、拖拉机、非法营运车、拼装车、报废车、三轮车等不合格的交通工具上学,并教育学生不得在道路上或公共场所使用滑板、滑轮鞋、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2.严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及传染病疫情防控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食品来源定点采购、索票索证和厨房食品加工规范操作并按要求留样等工作要求;加强学校饮用水水源管理,特别是二次供水储水池定期消毒管理;校园内严禁出售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三无”食品、饮品;建立和落实学校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通风换气、健康体检等卫生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3.严格消防安全管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内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用火、用电、用气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特别是加强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排查整治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等可能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保持消防通道畅通,落实消防器材、设施设备“三定”管理要求并做好记录,全面增强学校防御火灾能力,确保我校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4.严格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加强校园校舍及宣传栏、围墙、大门、厕所、挡土墙、体育设施、旗杆等建筑物、

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2016年发布)

【法规标题】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2016年发布) 【发布部门】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发文字号】苏安办 〔2016〕103号 【适用区域】江苏省 【发布时间】2016-12-22【生效时间】2016-12-22【关键词】事故与应急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安办〔2016〕103号 各设区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精神,按照《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安办〔2016〕9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安委办制定了《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2月22日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 严格依据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 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部署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示范带动、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原则,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推动各地和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落实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从“三必查”入手 遏制重特大事故道路运输事故(标准版)

从“三必查”入手遏制重特大事故道路运输事故(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01

从“三必查”入手遏制重特大事故道路运 输事故(标准版) 目前我国处于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期。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出台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要求尽快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以预防各类事故、带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道路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均居各行业第一位,更为严重的是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频发。湖南“6·26”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和天津“7·1”重大道路运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冲击是最大的。迅速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是十分急迫的任务,而现实却很残酷: 一方面,道路运输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安全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相互之间差距很大、很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很薄弱。

有的三五百台车,有的上千台几千台车,有的三两台,甚至一台车。更为关键的是道路运输行业普遍存在承包经营,企业对车辆的实际管控力很小,理论上的车辆数也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规模和管理水平。面临这样的主体差别,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科学的?是“一刀切”还是“区别对待”?一线安全监管人员难以把握左右。 另一方面,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事无巨细,庞杂繁多,难以量化,不好把握。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为例,考评标准分16大类50项100多小项合计1000分,每项指标又需要大量的材料来佐证,如何甄别?孰重孰轻?这不仅是一个工作量的问题,还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拿捏不好就是一个责任问题,甚至会上升到失职渎职的法律层面上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会用的办法不管用、管用的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安全管理千头万绪,一线人员无所适从,管理部门对企业管控力不足,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把握性不大。 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这个命题始终困扰这一线人员,一起起事故给基层带来了重重压力。

营口港务集团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营口港务集团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营口港务集团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 方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 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行业重特大 事故频发势头,根据营口市交通局港航与航道管理处(营 交港航安发【2017】4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港实际,制 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 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 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 前辨识预判岗位、公司、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

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主要工作目标。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和我港实际情况,到20xx年,全港上下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形成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改革创新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从安全生产源头加强全面治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预防治本,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根据《吉林省冶金等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所称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内所有单位。 第二章目标 第四条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全公司共同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建立应用先进使用技术推广工作体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淘汰一批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第六条依据冶金行业重特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识别重特大事故的风险点,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落实管控措施。 第七条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更加完善,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安全生产现场“三违”行为。 第八条对已发生的重大安全隐患,全部按时限完成整改,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三章措施 第九条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文件,为提高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识别,提供依据。结合本公司、本分厂、本作业区、本班组实际,制定公司、分厂、作业区及班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为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 第十条全面评估生产安全设备,涵盖内容包括: 1是否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否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是否合格、特种设备的附件是否正常有效。 2设备安装的环境是否存在湿滑情况,安装位置操作是否存在危险作业。 3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正常、完善,转动部位是否裸露在外。 4供电、配电部分是否正常,安装是否合理,控制开关是否合理。 5安全标识是否齐全,如机械伤害警示、当心中毒、烫伤警示、触电警示等。 6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岗位是否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是否齐全、职工佩戴是否正确等。 7人员操作水平是否合格,人员健康状况布岗是否合理。 第十一条加强对重要场所、设备、人员作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检查。一是重大危险源;二是煤气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场所;三是停产、复产、检维修、相关方作业等关键环节;四是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冶金煤气、有限空间、动火等危险作业。 第十二条推动规范维修通知单使用制度,提高设备安全防护性能,降低操作安全风险。对生产、设备、操作、维修等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以《规范维修通知单使用的通知》为标准,划分职责、明确责任、跟踪落实、切实解决问题。 第十三条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做到有检查、有整改、有监督,建立日常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和节前隐患排查的制度机制。 第十四条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完善管理制度,公司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维护好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

遏制重特大事故标本兼治工作措施

遏制重特大事故标本兼治工作措施 为切实推进全省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按照《甘肃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一)落实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安排部署,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主线,督促各行业领域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 (二)落实行业部门领导责任。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切实推动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按照《意见》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贸等行业领域要分别制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遏制重特大事故防控措施。 (三)落实企业风险防控责任。落实企业风险管控主体责任,企业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针对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型状况,建立两个清单:一是管控责任清单,将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

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进行管控;二是管控措施清单,对每个风险点都要制定和采取具体严密的安全管控措施。同时,企业要将所有安全风险点逐一登记,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做到“一企一册”。 二、培育试点,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标准 (四)加快试点城市工作进度。兰州市作为国务院安委办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试点城市,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探索创新,加快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区域性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经验和做法,带动全省其他地区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推进。 (五)分级分行业培育试点企业。各地、各部门要遴选企业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性预防工作机制试点。全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贸等行业领域要分别选取2-3家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在同类型企业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省级试点企业。市、县两级试点企业由市州、县区负责。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严格考察,确定试点企业,试点企业名单请于9月20日前报省安委办备案。 (六)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在试点企业全面推动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政企协作机制,通过借助专家力量、第三方服务等方式,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科研机构参与试点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全过程排查企业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方

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一、瓦斯事故防范工作方案 一、矿井瓦斯灾害情况 根据皖 北煤电恒源公司部署, 级与二氧化碳 涌出量的鉴定工作, 量为 min, 最 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年来瓦斯鉴定结果均为低瓦斯矿井。 二、工作目标 矿井开拓布局合理 ;通风系统完善可靠 ; “一通三防”机构健全 ; 瓦 斯超限停止作业 ; 监控系统功能健全、运行可靠。 三、瓦斯事故预防性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可靠。 ( 1)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通风系统时(包括 一翼或 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2)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主要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必须 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 (3)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实 行分区 通风。 在准备采区时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 方可开掘巷 道。回采工作面必须构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后,方可回采。 (4)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 (5)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矿井全风压通风或局部通风机通风,不 得采用 扩散通风。正确选择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并加强维护与管理, 防止大量漏风。 (6)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布置通风设施、优化通风网络、 避免角 联通风,使整个通风系统达到安全、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 要求。 ( 7)加强巷道维修,确保通风巷道失修率不超过 7?,严重失修 率不 超过 3?。矿井总进、总回风巷严禁堆放杂物,主要进、回风巷 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的 2/3 。采掘工作面料场要码放整齐,并限 量存放。采掘工作面的有效通风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 70?,消灭 爬行巷道,减少小于或等于 90°的拐弯巷道,使风流畅通,降低矿 井风阻。井下人员一旦发现巷道变形、严重失修、冒顶等要立即向矿 调度所汇报, 调度值班员必须及时向总工程师汇报, 总工程师组织人 员维修,保证风路畅通。 恒源煤矿每两年均组织一次瓦斯等 2016 年度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 t ,矿井被定为低瓦斯矿井, 且近

学校预防重特大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预防重特大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后,立足于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且在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学校集会、大型集体活动,交通安全、校舍倒塌、火灾及台风、地震、食品中毒、传染病监控等。 二、组织领导 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第一知情人立即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时组织、指挥、调度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学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主动参与组织抢险救助工作。 三、报告制度 凡发生师生在校有死亡,或较大直接经济损失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必须在20分钟之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在6小时内附上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伤亡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状况。 [ 四、组织抢救 学生发生伤亡时,学校教师立即护送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及时通知家长,学校教导处对护送教师和班主任进行调课,学校分管安全

领导、班主任及时赶往医院探望学生,并作好家长的工作,立即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将学生伤亡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事故调查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县教育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学校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事故调查必须采取"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师生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学校或个人不得违反规定,隐瞒事故调查。 六、防范监控 为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将加强对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排查、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学校要建立档案,逐级上报,并制定防范监控方案,确保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和有效监控,从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 ; 陆川县马坡镇靖东小学 2013年秋期

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制度措施(1)

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制度措施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25日

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治本,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公司领导责任三个责任体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生产安全事故1.5‰,不出现死亡人数,不发生较大和重大事故,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向好。 二、工作目标。 1、生产经营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新建项目符合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2、构建安全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全公司共同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机制; 3、建立应用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督防范体制;

4、识别重特大事故的风险点,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落实管控措施; 5、有效减少安全生产现场“三违”和违反“安全十大保命条例”的行为,从而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6、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更加完善; 7、对已发生的重大安全隐患,全部按时限完成整改,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工作任务 1、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健全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文件提高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问题识别,提供依据。结合本公司、本部门、项目部实际,研究制定公司、部门、项目部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为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 2、全面评估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涵盖内容包括: 2.1是否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否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是否合格、特种设备的附件是否正常有效。 2.2设备安装的环境是否存在湿滑情况,安装位置操作是否存在危险作业。 2.3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正常、完善,转动部位是否裸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要点(最新)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要点 遏制重特大事故是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工程,要始终坚持以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一、全力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一)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和行业企业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二)严格规划、规模、工艺设备和人员素质准入。持续推进煤矿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实施外部安全间距达不到要求的危化企业搬迁入园,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先岗后证”及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制度。(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推动辖区(行业)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风险最高级)4个等级,建立安全风险

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督促各类企业和单位建立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责任制,落实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备案制度。(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四)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督促企业建立风险、隐患岗位内部公告制度,指导企业和单位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对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公告。(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组织参与和开展X年遏制重特大事故培训工作。围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风险分级管控等内容,开展视频培训、网络培训、集中轮训,重点培训负有行业监管职责部门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精准实施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专项治理工程 (一)实施防范化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专项治理工程。开展突出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两客一危”、大型货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三超一疲劳”“三驾”“两乱”“两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变型拖拉机、电动四轮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重点车辆源头治理,进一步提升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审验率、换证率以及营转非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大型旅游客车、公路客车、校车、重型货车等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严把车辆登记、查验关,督促落实GPS动态监管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车辆检验监管以及打击非法改

关于防范建筑安全重特大事故的

关于防范建筑安全重特大事故的 指导意见 (待议稿) 为认真贯彻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安全工作会议 精神,切实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如下指导实施意见: 、工作目标 杜绝二级以上重特大事故,三级事故控制在1起以内。 二、防范措施 (一)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登记 根据对以往重特大事故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是因为对一些 重大危险源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主要体现是施工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建筑工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施工过程中的部位和环节: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7、临边、洞口 的防护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针对以上重要部位和环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要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针对工程特点,切实找准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并一一建档,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抓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是《建筑法》赋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的重要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齐抓共管,抓紧抓好。同时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实施办法,并严格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做出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安全生产目标计划不能实现的,应批评教育或给予处罚;对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迁就。 三)提高防范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 全意识,增

镇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实施方案

镇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根据国务院安委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省、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全社会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淘汰一批安全保障水平低的小矿小厂和工艺、技术及装备,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实施一批保护生命重点工程,根治一批可能诱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隐患;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突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组织制定企业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进行对标检查,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

2018年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2018年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深入排查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点领域、部位和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与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六盘水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六盘水党办发〔2017〕98号)以及《市安委办关于全面推进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建设工作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2018〕4号)等相关通知及方案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贵州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强化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时间安排

2018年9月至12月,推进落实重大事故的遏制与防范工作,坚决抵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机构 成立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公司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研究解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组织协调开展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公司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情况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 组长: 成员: 三、防范措施 (一)全面认真排查确认安全风险点和重特大安全隐患。重点对基坑开挖工程、大部件运输及吊装、脚手架工程、施工人员

关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市电信分公司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电信企业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按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玩忽职守或者其它罪的,由地方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重特大火灾事故;(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三)重特大对外承包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四)重特大线路施工维护和设备维护安全事故;(五)锅炉、压力容器和电梯等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六)其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第三条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及其经济处罚,具体标准为:(一)主要负责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因未履行职责,导致伤亡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并处2万元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二)县(市)电信局、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部门负责人因未履行职责,导致特大伤亡事故发生,给予撤职处分并处1万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给予降职处分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员工伤亡事故发生,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并处2千以上1万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三)班组长(项目经理)因未履行职责,违章指挥,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直至降级的行政处分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四)员工因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解除劳动合同,并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第四条企业和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本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本企业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第五条企业及有关部门应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会议,由企业主要领导人或者主要领导人委托企业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责任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企业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工作。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第六条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企业易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第七条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必须制定本单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单位(部门)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第八条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特大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重特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第九条各县(市)电信局及其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存在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负有职责的上级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有关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查处。第十条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竣工验收等相关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第十一条负责审批的部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予以批准的,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工职的行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工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二条对依照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审批的部门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

在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上的讲话【精编版】

在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上的讲话 【精编版】

https://www.doczj.com/doc/239931051.html,/ 在市政府2011年第三季度 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上的讲话 XX市政府副市长 (2011年9月22日) 同志们: 近日,省政府召开了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暨省政府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对全省今后一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就是要以贯彻省政府的防范会议精神为契机,总结分析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刚才,住建、海事等部门结合职责和行业特点,分别就当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作了发言;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市安监局局长XX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请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

彻落实。下面,我就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安全监管工作做好做实 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结合当前的安全形势,认真分析调查,抓住关键环节,才能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前。 1、突出控制指标管理。刚才XX局长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市安全生产指标控制情况,1-8月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我市指标的6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3%,但是,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这三项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38.89%、34.72%、82.44%;单项指标中,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年控制指标4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与进度控制指标持平。这些数据说明我市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各级、各部门单位必须要坚持抓牢事故控制指标管理不放松,以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指标控制任务为根本目标,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控制指标的管理,即使已经超标,也要自始至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防死守,确保有效遏制各类事故,重点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总之,事故指标控制仍是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各级、各部门单位务必全力以赴抓紧抓好。 2、突出隐患排查治理。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安委会已经制定相关文件对这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周密部署实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要在之前排查治理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隐患谁整改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

遏制重特大事故 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实验小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决策部署,切实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深入排查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场所部位、岗位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年活动”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学校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涉生涉校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校园及学生事故隐患;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主要工作目标 构建形成覆盖学校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共同防控安全风险和共同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的责任,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以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要害部位为重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摸清安全隐患底数,不断加大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彻底整改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学校重点要害部位监控技术建设,建立实行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为一体的防范格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有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学校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年活动”确定内容再进行一次对照检查。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隐患”的原则,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整治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场所部位、岗位环节。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建立台帐,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或一时整改不了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死守,制订整改计划,并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二)有效提升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制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教师值日值宿制度。加大校内巡逻力度和门卫值班值守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学校要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下大力气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时间精力到位,组织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